1.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保羅·薩特。
長篇小說《惡心》
阿爾貝·加繆
《局外人》,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客人》
塞繆爾·貝克特(1906——1989)
代表作品《等待戈多》
「黑色幽默」文學
法國作家:賽利納
美國作家:托馬斯·品欽,約瑟夫·海勒,約翰·巴思,庫特·馮納古特和唐納德·巴塞爾姆等。
約瑟夫·海勒
《第二十二條軍規》
唐納德·巴塞爾姆Donald Barthelme(1931年4月7日—1989年7月23日)
代表作是《白雪公主》。《死去的父親》(The Dead Father),《天堂》(Paradise)以及 The King。
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說家兼翻譯家。
重要作品有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激情》(1923)、《面前的月亮》(1925)、《聖馬丁牌練習簿》(1929)、《陰影頌》(1969)、《老虎的金黃》(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1937)、《小徑分岔的花園》(1941)、《阿萊夫》(1949)、《死亡與羅盤》(1951)、《布羅迫埃的報告》(1970)等。
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1923-)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系。
2. 《計程車上的吸血鬼》村上春樹 這篇文章是什麼意思
正確名字是《計程車上的吸血鬼》。
林少華先生在序言中說,《計程車上的吸血鬼》並不屬於這部小說集里現實主義系列的短篇,所以可能也只是村上春樹突發奇想的神鬼故事而已也未可知。
《計程車上的吸血鬼》出自《村上春樹短篇小說集》。作者:村上春樹
《計程車上的吸血鬼》節選:
倒楣的事往往接二連三跟著來。
我相信換成你也會這樣做。
所謂一般而論,結果就是這么回事。
因此要跟別人好好相處,並不簡單。我常常想,如果能像玄關那塊踏腳墊一樣,躺在那裡就能過一輩子,那真是太棒了。
不過玄關踏腳墊的世界也還是有玄關踏腳墊的一般論,大概蠻辛苦的吧?唉呀!管他怎麼樣。
總之我在交通阻塞的道路上,被關在計程車里動彈不得。秋天的雨打在屋頂啪啪啪啦響。計費表每跳一下,發出的味呼聲,就像喇叭槍口射出來的散彈一樣,直穿過我的腦漿。
唉呀,完了!
更加上這是我戒煙的第三天,要試想一點快樂的事,都想不起半點。沒辦法,我只好從女孩子脫衣服的順序起,其次是手錶,叮叮哈哈響的手閾,然後是……
「先生!」突然司機開口道。我好不容易跋涉到襯衫的第一個扣子的時候。「你認為真的有吸血鬼嗎?」
(2)後現代主義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村上春樹,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於京都伏見區。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
《村上春樹短篇小說集》文章有:
村上春樹文學中的音樂;看袋鼠的好日子;困;計程車上的吸血鬼;沒落的王國;芝士蛋糕形的我的貧窮;義大利粉之年;蝸牛;南灣行;圖書館奇談;紐約炭礦的悲劇;泥土中她的小狗;雪梨的綠街;
萊辛頓的幽靈;四月一個晴朗的早晨,遇見一個百分之百的女孩;象的失蹤;出擊麵包店;掐脖子鳥與星期二的女人們;羅馬帝國的崩潰;家務事;麵包屋再襲擊;雙胞胎與沈沒的陸地;僵屍;迦納格列達;飛機;電視國民。
3. 後現代派小說的特點
1961年問世的《第二十二條軍規》揭開了美國後現代派小說的序幕。40多年過去了,作為一種哲學思潮,後現代主義的熱潮已經消失,但後現代派小說仍不斷涌現。這種小說與馬克・吐溫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和福克納的現代派小說不一樣,它們拋棄和超越傳統小說和現代派小說的模式和技巧,構建了一種不注重人物塑造、不講究故 事的連續性、追求文本自我揭示、自我戲仿和玩文字游戲的元小說,並逐漸展現出它獨特的藝術魅力。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進入了後工業化時期。後現代主義,是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而後現代派小說,則是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文化和文學模式。隨著影視的發展和電腦的普及,文化更加大眾化了。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的界限日益消失。文學創作成了一種跨體裁的綜合性藝術。文學與現實的界限,小說與詩歌和戲劇以及評論的傳統界限,文學與音樂、美術和多媒體的界限被超越了,衍化了。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後現代派小說,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在題材內容方面,後現代派小說將觸角伸向社會各個方面及階層。有的用歷史的經驗表現反對侵略戰爭和保護生態環境的主題;有的用女權主義的視角,鑽人的「名字」和「身份」的牛角尖,反映了社會變態中的身份危機感;有的選取醫院注射室的一角,描寫「沒有靜脈的人們」靠賣小便混日子,揭露吸毒造成的家破人亡;有的回顧越戰士兵對戰爭的困惑和抱怨,帶著愛的失落茫然地走向死亡,而倖存者回國後,一直無法擺脫噩夢的困擾,等等。盡管題材多樣,但大多揭示了美國後現代社會的迷茫、無序和反復無常。
在人物塑造上,作家所描寫的人物大都是「反英雄」,身世來歷不明,甚至無名無姓。人物形象淡化,性格刻畫消失。人物成了故事的陪襯,若隱若現,成了不可捉摸的「影子」或「代碼」。在多克托羅的《皮男人》里,主人公皮男人像是個百年前神話中的人物,衣著像個騎士,來去匆匆如幽靈。他沒啥文化,但心地善良,不傷害別人。這些流浪漢、厭世者和無家可歸者,成了被美國現代社會拋棄的「皮男人」。作者在這里彷彿在暗示,迷人的「美國夢」今何在?
在藝術手法上,作家在創作小說時又對小說本身進行評述,表現了「並置」、「非連續性」和「隨意性」的元小說特點。如威廉・加斯的《在中部地區的深處》,將一個短篇小說分解為三十幾個片斷,然後加以「闡釋」,有的片斷僅一兩句話。小說寫了B鎮的地理、天氣、教育、政治、電線、凡人、商業和教堂,以及「我的房子、我的貓咪、我的夥伴」和「家常蘋果」等,用虛構中的西部小鎮B將這些碎片串連起來。「我」不斷發表議論,「學著讓我自己、我的房子、我的軀體煥然一新」,「我要讓自己活過來,讓生命塑造我吧!」蘇克尼克在《賺錢》里也坦言自己是在「編故事」、「聊歷史」,「把他故事批發來,再零售出去。」他們都企圖用虛構的虛偽性來影射現實的虛偽性。此外,作家還將小說與繪畫和多媒體相結合,造成對觀眾「視、聽、說」融為一體的綜合效應。女作家勞瑞・安德森的小說《戰爭是現代藝術的最高形式》里,文本與4幅圖畫構成了互文性。作者帶著多媒體和電聲設備,到美國各地和海灣各國,自己當眾演奏和朗誦,配上多變的燈光,把小說搞得繪聲繪色。另一位女作家厄秀拉・魁恩在《薛定諤的貓》里,則突破了小說的時空界限,把科幻與虛構及史實相結合,還在科幻中加進了中國的道教思想,令人耳目一新。
在敘事話語方面,後現代派作家喜歡採用拼貼手法,以斷裂的句子構成段落和章節,甚至引入超文本的電腦語言;沒有主語或沒有謂語的句子是常見的現象;有的運用電影劇本式的話語,突出人物的動作,讓關鍵詞不斷重復出現。有時作者直接「闖入」文本,說三道四,或自我揭示,或刻意自我反射;有時則故意在文本中留下空白,從一段到一整頁,讓讀者自己參與解讀,如女作家瓊・狄迪恩的小說就是這樣。
綜上所述,從形式上來看,美國後現代派小說有點「四不像」或像「大雜燴」,有的甚至荒唐怪誕。不過,人們仍可透過其表面上的誇張或隨意的描述,看出其積極的一面。小說字里行間的幽默、詼諧和戲仿,往往流露出對美國後現代社會的冷漠、混亂的諷刺和抨擊。作品題材手法雖各異,但傾向性比較明顯,這正是其藝術魅力之所在。
美國後現代派小說是美國當代文學的組成部分,它已經走進美國大學課堂,並在戰後世界文壇上成為人們關注和研究的對象。我國從80年代起介紹過「黑色幽默」,但對後現代派小說的其他作品還介紹得不很多。除在《外國文學》雜志上登過一些該流派的短篇小說外,在長篇小說方面,較早出版的有陶潔翻譯的《雷格泰姆音樂》(即《拉格泰姆時代》),到90年代後期,才由譯林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美國後現代派小說叢書」,包括《冠軍的早餐》、《第五號屠宰場》、《天秤星座》、《拉格泰姆時代》、《公眾的怒火》、《比利・巴思格特》、《時間震》等。另外,筆者也在青島出版社出版了《美國後現代派短篇小說選》及《美國後現代派小說論》。對於美國後現代派小說這種創作理念與手法,並不要求人們都去模仿,但了解和研究它,無疑是必要的。
4.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
後現代主義文學主要包括存在主義文學、荒誕派戲劇、新小說派、「黑色幽默派」、魔幻現實主義文學。
存在主義文學:加繆《局外人》、《鼠疫》。 西蒙娜《女房客》、《一代名流》。薩特《禁閉》。
荒誕派戲劇:尤涅斯庫《禿頭歌女》貝克特《等待戈多》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新小說派:西蒙《弗蘭德公路》、薩洛特《懷疑的時代》
黑色幽默派:馮尼戈特《第五號屠場》,約翰.巴斯《煙草經紀人》、品欽《萬有引力之虹》
5. 給我列一些外國後現代短篇的題目以及早期余華蘇童格非的先鋒小說題目
西方後現代文學經典代表作,據我了解,長篇小說居多。
荒誕派戲劇:法國尤奈斯庫的獨內幕話劇《容禿頭歌女》。新小說派:法國羅布—格里耶的《窺視者》《橡皮》。黑色幽默:美國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馮納古特:代表作《第五號屠場》;品欽:《萬有引力之虹》。魔幻現實主義: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未來主義俄國馬雅可夫斯基的長詩:《穿褲子的雲》。達達主義(具體作品沒看過,先跳過。。)「垮掉的一代」: 金斯堡的《嚎叫》。
早期先鋒派小說余華代表作有:《十八歲出門遠行》《西北風呼嘯的中午》《四月三日事件》 《現實一種》《世事如煙》。 蘇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罌粟之家》《儀式的完成》、《妻妾成群》。格非:《迷舟》 《沒有人看見草生長》《褐色鳥群》
6. 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現代主義文學屬於20世紀資本主義文化的一部分。這種文學不主張用作品去再現生活,而是提倡從人的心理感受出發,表現生活對人的壓抑和扭曲。在現代主義文學作品中,人物往往是變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誕的,主題往往是絕望的。現代主義文學公認的開山鼻祖是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和福樓拜的《情感教育》。而奧地利作家弗蘭茨·卡夫卡,法國作家馬賽爾·普魯斯特,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則並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
代表作品
1、在詩歌上:
奧地利的特拉克爾和韋爾弗(《世界之友》、《彼此》),德國的海姆、貝恩
2、在戲劇上:
美國的奧尼爾:《瓊斯皇》(1920)作者將表現主義藝術手法融於自己的創造,形成獨具特色的「奧尼爾派」表現主義劇作的典範作品。《毛猿》(1921),副標題是「古代和現代生活的八場喜劇」。主人公:揚克
瑞典的斯特林堡:《到大馬士革去》、《鬼魂奏鳴曲》
3、在小說上:
奧地利的卡夫卡:表現主義小說的代表。《城堡》(1915)、《變形記》(1915)
保碧頃羅·薩特。
長篇小說《惡心》
阿爾貝·加繆
《局外人》,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客人》
塞繆爾·貝克特(1906——1989)
代表作品《等待戈多》
「黑色幽默」文學
法國作家:賽利納
美國作家:托馬斯·品欽,約瑟夫·海勒,約翰·巴思,庫特·馮納古特和唐納德·巴塞爾姆等。
約瑟夫·海勒
《第二十二條軍規》
唐納德·巴塞爾姆Donald Barthelme(1931年4月7日—1989年7月23日)
代表作是《白雪公主》。《死去的父親》(The Dead Father),《天堂》(Paradise)以及 The King。
博爾赫斯(Je Luis Bes)(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山慧櫻說家兼翻譯家。
重要作品有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 *** 》(1923)、《面前的月亮》(1925)、《聖馬丁牌練習簿》(1929)、《陰影頌》(1969)、《老虎的金黃》(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1937)、《小徑分岔的花園》(1941)、《阿萊夫》(1949)、《死亡與羅盤》(1951)、《布羅迫埃的報告》(1970)等。
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1923-)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系。
作家名 代表作 國別
斯湯達 《紅與黑》《法尼娜·法尼尼逗叢》 法國
巴爾扎克 《人間喜劇》《歐也妮·葛朗台》 法國
狄更斯 《雙城記》《大衛·科波菲爾》 英國
莫泊桑 《漂亮朋友》《羊脂球》《項鏈》 法國
普希金 《葉甫蓋尼·奧涅金》《上慰的女兒》 俄國
果戈理 《死魂靈》《外套》《欽差大臣》 俄國
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俄國
契柯夫 《第六病寶》《套中人》 《變色龍》 俄國
歐·亨利 《麥琪的禮物》 《警察和贊美詩》 美國
馬克·吐溫 《湯姆·索耶歷險記》《競選州長》 美國
漢斯·摩根索 《國家間政治——尋求權力與和平的斗爭》 美國
像是東北作家群:
蕭紅 《生死場》《呼河蘭傳》
蕭紅蕭軍的合集 《跋涉》
端木蕻良 《憎恨》
還有 魯迅的《故事新編》
柔石《二月》
後現代主義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歐美各國出現的各種文化潮流的總稱,涉及哲學、社會學、文學、藝術學、美學評論,語言學等領域。後現代主義文學主要是指二戰以來對現代主義文學繼承和發展的同時又背離超越的文學現象,七八十年代達到 ***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流派有:荒誕派戲劇、新小說、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
荒誕派戲劇由英國戲劇理論家馬丁??艾斯林的著作《荒誕派戲劇》而得名,基本特徵是:反映當代西方人存在的荒誕性,將深邃的哲理寓於荒誕的形式中。在創作方法上摒棄傳統的戲劇程式,沒有完整的故事和集中的矛盾沖突,人物形象支離破碎,缺乏鮮明的個性,對話也語無倫次,但很重視道具的作用。傑出代表是法國的尤奈斯庫和貝克特。
新小說一是以揭示人的內心奧秘為主的「內心小說」,側重表現人的下意識活動,以薩洛特(《懷疑的時代》)為代表;二是側重於對外部客觀世界的描寫的「客觀小說」,以物為主要描寫物件,以羅格-格里葉(《橡皮》、《窺視者》)為代表。
黑色幽默因美國作家弗里德曼編的一本小說集《黑色幽默》而得名。它是存在主義哲學在美國小說中的變種。傑出的代表作家是美國的海勒和馮尼格等。
費謝爾 《無題》 布面油畫 1984馬里亞尼 《手順從理智》 布面油畫 1983阿利卡 《紅與藍》 布面油畫 1984塞爾 《我的頭》 布面丙烯和油畫,7塊木板 1984貝聿銘 《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 建築設計 1978伊門多夫 《拉姆布萊克傳奇》 布面油畫 1987麥克菲迪 《霍克斯莫和彼帕斯》 布面油畫 1988布朗 《宗教自由》 布面油畫 1994
19 世紀現實主義文學
(現實主義的發展總體上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19 世紀 30 年代到 60 年代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國;70 年代到 20 世紀初為後期,其中心在俄國、北歐和美國等地。 )
西歐各國現實主義文學
) 法國(是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源地。
三四十年代的法國現實主義文學以描寫封建貴族與新興資產階級的矛盾以及資產階級內部矛盾為主,在表現出對
現實強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時,也流露了對封建時代的依戀之情。 作者 斯丹達爾(又譯司湯 達) (書 P239—250) 代表作 《拉辛與莎士比亞》 (1823—1825 年, 斯丹達爾 陸續發表一系列文學評論 後來收錄其中) 《紅與黑》 (1830) (長篇小說) 《人間喜劇》 《高老頭》 (1834—1835) 主要特點 這些文學評論提出了文 學反映現實,為現代人 服務的創作原則。備注 斯丹達爾是法國現實主義的奠基 人。 《拉辛與莎士比亞》是第一部現 實主義的宣言書。 《紅與黑》實踐了現實主義創作 原則,它的發表,標志著現實主 義文學的形成。 巴爾扎克是法國現實主義的奠基 人。 《人間喜劇》使現實主義從理論 到創作都臻於完善,它代表了西 歐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嘉爾曼》塑造了個性 鮮明的女性形象嘉爾 曼。她真誠坦率又放盪 不羈,蔑視任何法律和 道德的規范,表現出對 個性自由的絕對追求。 小說以女主人公的「絕 對自由」否定了資本主 義文明,但 「絕對自由」 也毀滅了嘉爾曼自己。 梅里美是一位具有浪漫主義藝術 品格的現實主義作家,他創作詩 歌、戲劇和歷史小說,但主要以 中短篇小說贏得文學史上的地 位。他喜歡寫異國題材,塑造純 朴真誠而又剽悍粗獷的人物,表 現反現代道德文明的主題。他的 小說在冷峻的敘述中蘊涵著激 情。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 (書 P250—263)
普羅斯佩爾·梅里美
《高龍巴》 (1840) 《嘉爾曼》 (1845)
從 50
年代起,法國現實主義強調科學精神,表現出客觀冷峻的風格,早期現實主義的社會批判精神有所削弱。
作者 代表作 《包法利夫人》 (1856) 《茶花女》 (1848,1852) 《小東西》 (1868) (長篇小說) 《周一故事集》 (1873) (短篇小說集) ( 《最後一課》《柏林之圍》 、 收錄其中) 在《小東西》這部帶著自傳性的作品中,作者 描寫了孤獨的少年愛賽 特在冷酷自私的環境中 飽受欺凌的不幸遭遇, 在冷靜的敘述中隱藏著 含蓄的諷刺與批判,對人物的內心感受表現得 十分細致。 都德是法國 19 世紀後期意味帶著 自然主義傾向的現實主義小說 家。他富於同情心,善於忠實地 描寫物質現象和人物的心靈世 界,在他的作品中,真實與幻想、 無情的揭露與詩情畫意、嚴肅與 幽默、諷刺與同情等因素往往和 諧地結合在一起。 都德的短篇小說享有很高的聲 主要特點 備注 福樓拜是法國 19 世紀後期現實主 義的重要代表。
居斯塔夫·福樓拜 (書 P263—271) 小仲馬 阿爾封斯·都德
《周一故事集》是以描 寫普法戰爭為主的短篇 小說集。《最後一課》和《柏林 之圍》這兩個短篇小說 強烈地反映法國人民的 愛國主義情感,情節委 婉曲折,富有暗示性, 具有動人心弦的藝術魅 力。 歐仁·鮑狄埃的《國際歌》 《國際歌》以飽滿的無 巴黎公社文學 (1871) 產階級政治熱情,號召 (19 世紀中後期巴黎公社 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 文學,是一種新穎的現實 主義文學,又稱無產階級 大眾團結起來,依靠自 文學。巴黎公社文學包括 己的力量,運用革命的手段,徹底推翻資產階 公社成員在公社誕生前後 級的反動統治,徹底消 約 20 年間所寫成的關於公 社革命活動的詩歌、小說、 滅剝削制度,為解放全 戲劇、雜文、回憶錄和歷 人類,爭取自由和解放 而奮斗。 史著作等,其中以詩歌數 《國際歌》採用民歌的 量與成就最多最大。 ) 「復唱」形式,語言通 代表作家: 歐仁·鮑狄埃、路易絲·米 俗明快,比喻恰當。此 外全詩音律整齊,音調 雪爾、於勒·瓦萊斯、讓激越昂揚,風格剛健豪 巴蒂斯特·克萊芒 放,如戰鼓緊催,似號 角震鳴,很好地表達了 無產者的戰斗 *** 。 路易絲·米雪爾的《紅石竹 花》 《紅石竹花》是為就義 前的烈士而作的,作者 用從自己的紅披巾上撕 下的布條做成紅石竹 花,送給戰友,附送上 這首詩,詩中以石竹花 象徵革命的理想與前 景,也象徵著革命者頑 強的斗爭意志,表現出 清新明朗而又激越鏗鏘 的風格。 《雅克·萬特拉》小說 描寫主人公從 1862 年 到 1871 年之間的斗爭 生活,真實地展現了巴 黎公社革命斗爭的全過 程。小說是作者一生經 歷的結晶,凝結了他的 愛憎與 *** ,具有很強 的藝術感染力。
譽。
於勒·瓦萊斯的自傳體長篇 三部曲《雅克·萬特拉》 (1879—1886)《童年》 ( 、 《中學畢業生》《起義者》 、 )
巴黎公社文學真實地反映了無產 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斗爭生 活,表現了無產者為理想而奮斗 的革命 *** 。為了當時斗爭生活 的需要,它往往採用通俗活潑的 形式,以勞動群眾自己的語言, 表現現實的生活材料,顯得純朴 生動,富有感染力,為廣大群眾 所喜聞樂見。也為 20世紀世界無 產階級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歐仁·鮑狄埃是巴黎公社文學的 代表,他的《國際歌》是巴黎公 社革命的藝術總結,它形象而精 闢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學說,表 現了無產階級為解放全人類而團 結戰斗的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 神。 路易絲·米雪爾是公社的著名詩 人和社會活動家,有「紅色聖女」 之稱,她寫過許多充滿革命 *** 的詩歌。 於勒·瓦萊斯是公社的重要領導 成員之一。他曾主編《人民呼聲 報》 寫過許多政論、 , 雜文和詩歌, 還寫過歷史劇,而以小說為最有 代表性。他的《起義者》堪稱是 巴黎公社革命斗爭的寶貴文獻。 讓-巴蒂斯特·克萊芒曾當選為巴 黎公社委員,以寫詩歌為主。他 提出了文學應當成為革命宣傳的 手段和反映人民要求的工具的理 論主張。
讓-巴蒂斯特· 克萊芒的 《歌 集》 (1885)《人民詩歌》、 和《瑪德萊娜廣場的賣花女》 ,抒情詩《櫻桃時節》
《櫻桃時節》是為紀念 勇敢戰斗的公社女護士 而寫的,後來也成了紀 念公社的名作,在法國 流傳甚廣。
英國(英國的現實主義文學較多地表現了勞資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和苦難生活,人道主義和改良主義色彩
特別濃。 ) 英國現實主義於 30 作者 查爾斯·狄更斯 (書 P271—281) 到四五十年代達到繁榮, 在這一階段里, 產生了馬克思所稱贊的「一派出色的小說家」 。 年代產生, 代表作 《雙城記》 (1859) 主要特點 備注 是 19 世紀英國現實主義文 學的傑出代表,他的作品描 寫了 19 世紀上半期英國社 會的廣闊圖景,是當時擁有 廣泛讀者的著名小說家。其 成就僅次於莎士比亞。 《名利場》以 19 世紀 20 年 代為背景,主要描寫兩個生 活態度截然不同的婦女的命 運,一個是窮畫匠的女兒蓓 基·夏潑,另一個是有錢人 家的小姐愛米麗亞。小說著 重描寫的是不擇手段的女冒 險家蓓基·夏潑的形象。她 冷酷而自私,利用一切人往 上爬,迎合上流社會的道德 標准, 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是一個十足的野心家。小說 通過這個人物寫出了資本主 義 金 錢 社 會是 一 個冷 酷自 私、趨炎附勢、爾虞我詐、 弱肉強食的名利場,寫出了 上層社會那些貌似風雅的紳 士們偽善、 卑劣的精神世界。 小說的副標題「沒有主人公 的小說」 正好說明了在這個 , 被金錢權勢擠壓下的名利場 中正面人物的喪失,金錢才 是真正的主人公。小說夾敘 夾議,風格幽默而哀婉。 是一位諷刺作家,他認為道 德訓誡是作家的重要職責。 他善於描寫社會中、上等階 層人與人之間風雅而又虛偽 的關系。他的作品忠實於生 活,細膩地刻畫人物的情緒 狀態, 並以生動風趣的敘述、描寫、 對話及評論吸引讀者, 情節豐富而生動。
威廉·梅克皮斯·薩克雷
《名利場》 (1848) 《紐克姆一家》
勃朗特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艾米 莉·勃朗特) (書 P281—296)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 《簡·愛》塑造了簡·愛這 個 追 求 心 靈自 由 和人 格獨 立,具有反抗精神的知識婦 女形象。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 庄》 《呼嘯山莊》 描寫 18 世紀末 英國北部約克郡偏僻地區棄 兒出身的希斯克利夫被恩肖 家收養後的心酸生活。 《瑪麗·巴頓》從側面反映
勃朗特姐妹的小說在當時英 國文壇引人注目。
蓋斯凱爾夫人
《瑪麗·巴頓》 (1848)
蓋斯凱爾夫人是和勃朗特姐
了英國的憲章運動,書中描 寫了經濟蕭條時期工人和資 本家的矛盾沖突,作者同情 工人的不幸,但又用基督教 的 方 式 解 決勞 資 雙方 的沖 突,在各自都悔悟了之後互 相寬恕,互相諒解,重新合 作。 憲章派詩歌 代表人物: 厄內斯特·瓊斯 威廉·林頓 傑拉爾德·梅西 瓊斯的《未來之歌》 (1852) 這些作品都是具有鮮明的政 林頓的《人民集會》 (1851) 治傾向、強烈的戰斗性和鼓 梅西的《紅色共和黨人抒情 動性的著名詩篇。 詩》 (1850)
妹同時代的女作家。 《瑪麗·巴頓》是歐洲文學 史上最早接觸勞資矛盾的小 說。
憲章派詩歌是歐洲早期的無 產階級文學,也是一種新型 的現實主義文學。憲章派詩 歌是三四十年代英國憲章運 動高漲時期出現的一種群眾 性的文藝現象。工人們以詩 歌和歌曲等形式,配合他們 反抗資產階級的斗爭,這些 作品真實地反映了工人的生 活與情感,在形式上,節奏 明快, 格調高昂, 語言通俗。 憲章派詩歌不僅鼓舞了工人 的鬥志,推動了工人運動的 發展,而且為後來無產階級 文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19 世紀 70
年代開始,英國逐步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作者 代表作 《德伯家的苔絲》 (1891) 主要特點 備注 哈代是一位享有世界聲譽的 英國小說家和詩人,是世界 文學中最重要的經典作家之 一。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資本 主義侵入宗法制的農村後普 通人的命運和心靈,宿命論 和悲觀色彩較濃。 被譽為 「世界偵探小說之父」
托馬斯·哈代 (書 P296—306)
柯南·道爾 (書 P306—311)
《福爾摩斯探案集》
德國(德國是西歐資本主義發展較晚的國家,德國早期現實主義文學以批判封建君主專制和諸侯割據為主,同時也批
判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社會的弊病。普法戰爭結束後,德國實現了統一,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現實主義才得以走向繁榮。 ) 作者 亨利希·海涅 (書 P311—318) 代表作 《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1844) 主要特點 備注 海涅是 19 世紀上半葉德國 文學從浪漫主義轉向現實主 義時期的重要詩人,他既是 浪漫主義的 「幻想之王」 又 , 是結束德國浪漫主義、開創 德 國 新 詩 派的 「第一 只夜 鶯」 因此在德國文學史上占 , 有獨特的地位。他的作品從 民主主義立場出發,辛辣地 諷刺與批判德國腐朽的封建 專制。
格奧爾格·畢希納
《丹東之死》
《丹東之死》以法國大革命 期間雅各賓黨人和吉倫特黨 人之間的斗爭為背景,寫丹 東反對雅各賓黨人,用激進 民主主義的專政方法進行資 產階級革命。全劇充滿了深 沉的悲觀情緒,對主人公丹 東異常不安的精神狀態表現 得十分精緻。
畢希納也是德國現實主義文 學的重要作家,他的創作以戲劇為主 ,畢希納被認為世紀表現主義戲劇的先驅。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和《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維克多·雨果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
代表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
7. 後現代文學代表人物有哪些
二十世紀文學·後現代主義文學 ■ 存在主義文學 濫斛於19世紀30年代的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達到發展的顛峰。它與存在主義哲學關系密切。「荒謬」和「痛苦」是存在主義文學的基本主題。在藝術上,存在主義文學寓哲理於文學中,體現「文」「哲」一體的特點;同時不拘一格地運用傳統的、現代的各種表現手法。代表作家有薩特、加繆等。 代表作家——地位影響——代表作品——思想內容/藝術風格 薩特 1905-1980。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小說家、劇作家、文藝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存在主義哲學的領袖人物,也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作家。196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但以「謝絕一切來自官方的榮譽」為由拒絕領獎。 存在主義哲學中心思想——薩特的存在主義是無神論的,主要思想可概括為三個基本原則:存在先於本質;自由選擇;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文藝觀上,薩特批判純藝術論,主張文學介入時代,介入生活。 存在主義小說創作——「自由」是薩特存在主義核心之核心,他的所有小說創作和戲劇創作,都圍繞著「自由選擇」這一命題展開。 《惡心》——採用的是日記體、自敘體。寫青年歷史學家「我」對周圍的惡心感,表現對現實世界的否定。 短篇小說集《牆》——代表作是同名的短篇小說《牆》,一篇重要的哲學小說。小說通過存在主義的化身伊比埃塔從生到死、由死而生的曲折經歷,控訴法西斯匪徒草菅人命,嘲笑了荒謬的現實世界,反映了存在主義的生死觀:生存與死亡只是一牆之隔,並非不可逾越的天塹。 長篇小說《自由之路》——包括《理性的時代》《延緩》《心靈之死》三部曲,是薩特存在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之一。表現自由選擇的命題:在荒謬絕倫的世界裡,要想獲得自由與幸福,就必須「介入」到生活的激流中去,為尋求正義的事業而斗爭。有明顯的無政府意味。 存在形式戲劇創作——薩特的存在主義戲劇又稱「境遇劇」、「自由劇」,它們不是按照傳統戲劇的原則處理環境與人物的關系,而是讓環境支配人物。 《蒼蠅》《禁閉》——表現人在特定處境中的自由選擇。「他人就是地獄」成為西方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句名言。 《畢恭畢敬的妓女》——一部反種族主義作品,同時體現了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的主張。 《死無葬身之地》——以法國淪陷時人民的反抗斗爭為背景,寫5個最後的游擊隊員為了保護游擊隊長而英勇獻身的故事。作品的基調是向上的。 哲學論著——《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加繆 法國當代作家和評論家。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與薩特齊名。 《局外人》《鼠疫》——因他的作品「揭示了當今人們的良心提出的問題」而獲獎。《局外人》是反映荒謬世界荒謬感情的典型的存在主義作品。局外人莫爾索對一切都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面孔。作者以局外人為題,正意反說,包含辛辣的諷刺。莫爾索似真卻假的荒謬言行和心理,說明他是消極地對抗荒謬社會的真正的局內人。《鼠疫》用象徵手法寫成。鼠疫象徵德國法西斯侵略,奧蘭城市民受鼠疫之害象徵法西斯鐵蹄踐踏下的人民之苦,市民奮起抗疫象徵人民反法西斯斗爭。里厄醫生不僅是舍己為人的人道主義者,而且是拯救人類於水火的英雄。 ■荒誕派戲劇 50年代興起於法國,後迅速風靡歐美各國的一個反傳統戲劇流派,因1962年英國著名戲劇理論家馬丁·艾思琳寫的《荒誕派戲劇》而得名。1950年尤金·尤奈斯庫《禿頭歌女》的上演標志著該流派的誕生。荒誕派戲劇有以下幾個特徵:1、荒誕、抽象的主題;2、支離破碎的舞台形象;3、奇特怪異的道具功能。 尤金·尤奈斯庫 荒誕派戲劇奠基人,荒誕派經典作家,羅馬尼亞人。 《禿頭歌女》一部離奇古怪的獨幕話劇,被稱為「對一切傳統戲劇的嚴重挑戰」,是「天才的作品」寫兩對英國中產階級夫婦莫名其妙、令人倒胃的交談。通過這些不知所雲的談話,旨在說明人的個性、本質已消失在群體之中。劇中不但沒有禿頭歌女,甚至連長頭發的歌女也沒有,只有那口瘋狂的大掛鍾。 塞繆爾·貝克特 1906-1989。愛爾蘭人,荒誕戲劇代表作家。描繪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社會人類生存狀況。196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荒誕派戲劇——貝克特劇中的人物大多是身殘志缺的糊塗蟲,幾乎與世隔絕,思維混亂,語言貧乏,活動幅度很小。劇作人物少,動作單調。所有的人物只是某種習俗、思想感情的代表,他表現的只是類型,而不是個性,是「人類的縮影」。貝克特為了體現其創作意圖而採用的恰當的藝術形式——荒誕,正好表現出現代西方社會正經歷著難以克服的精神危機。 《劇終》《啊,美好的日子》——突出表現了人的精神麻木。 《等待戈多》——2幕,是一部反傳統、反理性的劇作。劇本通過兩個流浪漢永無休止而又毫無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誕與人生的痛苦,表現了現代西方人希望改變自己的生活處境但又難以實現的絕望心理。作者力圖通過自己的劇作來反映「社會真實」,彈出「一個時代的失望之音」。劇作用「直喻」的方法強化了「純粹戲劇性」,把內在的思想變為視覺形象,以達到使人物感情外化的目的。劇中的道具都有其寓意。如光禿禿的樹上一夜之間新添幾片綠葉,代表了時光的流逝。 ■新小說派 又稱反小說派或拒絕派。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法國,60年代進入鼎盛,並蜚聲世界各國。新小說派既沒有嚴密的組織,也沒有統一的文學主張。新小說派作家反對傳統小說的思想性和傾向性,主張作家「毅然決然地站在物之外」,原封不動地照搬荒誕世界裡的存在,不賦予它任何意義和感情色彩。在創作上,新小說摒棄情節和人物,拼貼散亂的片斷,以物代人,創立純粹寫物的風格。倡導讀者參與創作,重建小說的人物與情節。代表作家有克洛德·西蒙等。 克洛德·西蒙 「新小說派之父」之稱,1985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佛蘭德公路》——因「在描寫人類生活狀況中把詩人與畫家的創造性與他對時間作用的深刻理解結合起來」而獲獎。 羅布·格里耶 新小說派旗手,當代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 《窺視者》《橡皮》 ■ 黑色幽默 20世紀60年代風行美國的一個現代主義小說流派。作家沒有結社,沒有宣言,也沒有明確的綱領,稱謂是評論者所加。「黑色幽默」是一種用喜劇的形式來表現悲劇的內容的文學方法。「黑色」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觀現實;「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個性對這種現實所採取的嘲諷態度。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了一種展現絕望的幽默,故被稱之為「絞刑架下的幽默」。作為一個流派,「黑色幽默」在藝術上具有以下幾個特徵:1、是一種哭笑不得的幽默;2、「反英雄」式的人物;3、「反小說」的敘事結構法;4、小說具有寓言性。代表作家有弗里德曼、約瑟夫·海勒等。 約瑟夫·海勒 1923-1999。美國當代著名作家,「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幟。其小說創作形成了一種「絕望的喜劇」風格。 獨白型小說《出了毛病》——通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日常生活和相互聯系,反映了60年代彌漫於美國社會的精神崩潰和信仰危機。主人公工作出色,一切都很順利,但他卻得了神經過敏症,認為一定有什麼地方出了毛病。 《象戈爾德一樣好》作品圍繞一個猶太後裔的知識分子戈爾德在美國的遭遇展開,表現了猶太人的「異化」主題,題材超出個人命運的范圍,反映城市的衰敗史,家族的瓦解史。 《第二十二條軍規》 (《最後一幕》是續集)——【內容】被譽為60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說。小說寫的是美國一支空軍中隊的內幕。主人公尤索林要求停止飛行復員回國,與軍隊官僚們的斗爭構成了小說的主要內容。他們之間的矛盾沖突構成了這部小說的基本矛盾沖突。小說通過尤索林的遭遇,反映了戰爭和官僚機構的瘋狂、荒誕,並通過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徵,表現出西方人對人類處境的困惑。 【思想】小說不是一部歷史小說,而是一部當代寓言,表現超現實的哲理:第二十二條軍規本身就是一種「高度的抽象和集中,象徵著冥冥中統治世界的神秘力量,變化無窮,令人莫測高深……它的本質就在於它是一個圈套。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圈套,是一種永遠無法擺脫的困境。這種圈套和困境就是現代人對世界的一種感受。 【人物】尤索林是一個浸透著存在主義意識的「反英雄」形象,身兼批判現實的積極因素和取消斗爭的消極因素。 【特色】1、結構散亂。小說採用一種類似於戲劇「人像展覽式」的結構。2、敘述方式上,全書沒有一個貫穿首尾的故事情節,只是以若干小故事小情節若斷若續地進行拼貼。3、小說是一出瘋狂的喜劇,但喜劇效果中又浸透著黑色,對死亡的恐懼、對瘋狂世界的絕望態度,都使人心情沉重。 ■ 魔幻現實主義 指20世紀中期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的一個流派。自本世紀中期,拉美小說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拉美作家們不再刻意模仿歐洲某種流派,拘泥於過去某種固定的文學模式,而是注重採用具有民族意識和內容和形式。魔幻現實主義是通過「魔法」所產生的幻景來表達生活現實的一種創作方法。用魔幻的東西將現實隱去,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循環往復的、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相混合、主客觀事物的空間失去界限的世界。小說創作極富民族特色,成為當代頗受人們關注的一種文學現象。代表作家有馬爾克斯等。 胡安·魯爾福 魔幻現實主義作為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的一個流派真正成熟的代表作家 中篇《佩德羅·帕拉莫》——寫一個破落的庄園主之子由一個負債人變成一方巨富,是一個墨西哥惡霸地主的典型形象。結構上作者打破了時間順序和空間界限,隨意顛倒。 加西亞·馬爾克斯 1928-。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作家,擅長表現拉美土著文化和孤獨狀態。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短篇《周末後的一天》——小說寫馬孔多的奇特現象:炎熱七月,群鳥自殺。點明人間缺少同情的主題。 中篇《枯枝敗葉》——《百年孤獨》的前身。寫馬孔多這個神話王國中上校和他的子孫們孤獨的生活。 長篇《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作品寫西班牙遺民的後代布恩蒂亞家族的興衰與馬孔多由開拓到繁榮、再次毀滅的歷史。馬孔多百年間經歷了氏族統治、封建統治和殖民統治等變化,布恩蒂亞家族的七代人也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馬孔多實際上就是哥倫比亞和拉丁美洲的縮影。布恩蒂亞家族的神奇經歷與不幸,是印第安人歷史文化的再現阿和拉美民族命運的濃縮。作者著力表現的是「拉丁美洲的孤獨」——與世隔絕、愚昧落後的歷史真實。揭露和批判了哥倫比亞國內外反動獨裁政權的殘暴和美國侵略者對拉美民族的政治壓迫與經濟掠奪,預示了拉美人民將告別愚昧、孤獨,走向覺醒與文明。烏蘇拉是貫穿全書的主人公,在她身上,集中了拉美婦女的優秀品德。奧雷連諾是布恩蒂亞家族中最有影響的人物。 【藝術特色】1、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相結合;2、象徵、暗示手法大量運用。 長篇《家長的沒落》——用「多人稱獨白」的手法講述了獨裁者尼卡諾爾的一生,以此抨擊拉美的獨裁統治。作品被美國《時代》周刊推薦為1976年世界十大優秀作品之一。 中篇《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講述一個由於謠傳和猜測致使無辜者慘遭殺害的故事,揭露了陳規陋習對人們心靈的毒害。 長篇《霍亂時期的愛情》——作品以男女主人公的戀愛為主線,展示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哥倫比亞沿海城市生活、社會變遷和時代風氣,反思了人們的偏見與感情。男女主人公戀愛50多年而終未果,被評論界認為寫了一個完整的人生觀和歷史的種種意想不到的突變。 ■垮掉的一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風行於美國的文學流派。該派作家都是男女青年,以性格粗獷豪放、落拓不羈著稱,追求絕對的自由和人的生物學的滿足,認為墮落就是解脫,沉淪就是解放,躲進超現實的環境尋求神秘主義的靈感,用怪僻的內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淪的所謂「脫俗」態度來表示對體面社會的不滿,對社會進行病態的反抗,因而被稱為「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有金斯堡的《嚎叫》等。
8. 後現代主義文學作品有哪些
1、加抄繆《局襲外人》
《局外人》形象地體現了存在主義哲學關於「荒謬」的觀念;由於人和世界的分離,世界對於人來說是荒誕的、毫無意義的,而人對荒誕的世界無能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對一切事物都無動於衷。
2、《百年孤獨》
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3、《禿頭歌女》
《禿頭歌女》於1950年在巴黎首演時,引起人們的注意和爭論。此劇描寫了一對典型的英國中產階級夫婦與他們的朋友——另一對典型的英國中產階級夫婦之間的無聊的對話。
4、《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又譯做《等待果陀》,是愛爾蘭現代主義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的兩幕悲喜劇,1953年首演。《等待戈多》表現的是一個「什麼也沒有發生,誰也沒有來,誰也沒有去』』的悲劇。
5、《弗蘭德公路》
法國小說家克勞德·西蒙的作品。《弗蘭德公路》以1940年春法軍在法國北部接近比利時的弗蘭德地區被德軍擊潰後慌亂撤退為背景,主要描寫3個騎兵及其隊長痛苦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