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表現城市生活題材上左翼小說、京派小說、海派小說有何不同
在左翼作家的筆下,現實主義的傾向非常濃厚,如蕭紅;
在海派作家筆下,以描寫都市生活為主,商業氣息濃厚,如施蟄存;
在京派作家筆下,追求性靈的回歸、人性的歌頌尤為突出,如廢名
② 左翼文學,京派,海派對文學史的意義,從創作方法或創作風格分析。
一、左翼文學
以左聯作家為主要陣營創作的革命現實主義文學。其中以茅盾為首的社會剖析小說是其主要代表。
二、京派
30年代活躍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義作家群,他們主要以辦同人刊物而聯系在一起,在創造精神、心態和審美追求上有相對的一致性,政治意識淡化,追求藝術獨立性,主要是處於濃厚學院氛圍的知識分子,重視介紹世界文化,追求道德與藝術的「健康」與「純正」,創作上一方面反映了西方的民族觀念和現代意識,一方面與時代性較強的尖銳的社會沖突保有距離。往往以「鄉下人」的眼光,在鄉村與城市的比照中建立自己的審美天地。作品多有鄉土氣息,具有鄉野的質朴之美,同時又有凝重古久之風。
三、海派
海派小說是在消費文化和商業文化環境中形成的文學樣式。承續了鴛鴦蝴蝶派文學商業價值傳統,但又超越了鴛鴦蝴蝶派單純媚俗的為文態度,在文學形式和審美觀念上更加符合現代市民欣賞的需要和現代文學發展的趨勢。在城市生活和罪惡中發現美,寫都市對傳統文化的沖擊和現代大都市中人的變態和墮落。
左翼文學從階級論出發,把自己定位於產業工人和大眾的代言人,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和西方殖民主義展開批判,要求文學充當奪取政權的政治斗爭的工具。
京派是以北京等北方城市為中心的一批學者型的文人,多是北大、清華、燕大、南開等幾所知名大學的著名學者、教授,追求學術的自由與獨立,既反對文學從屬於政治,也反對文學的商業化追求。
海派是與「京派」相對應的一個概念,一般是指活躍在上海的作家,以都市生活為描寫對象,既寫出他們在都市生活中的享受,也寫出了他們在都市生活中所獨有的都市「文明病」。
③ 結合具體作品談談你對左翼小說與京派小說、新感覺派小說對現代都市生活的表現和貢
30年代以上海為中心的中國現代都市消費文化環境的形成和發展,使都市生活成為了當時的文學家們圍繞著讀者與市場展開新一輪爭奪戰的焦點。而對都市生活的表現,在當時也成了各大流派文學創作共同關注的熱點之一,雖然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批判立場和態度,但也各有特點:以茅盾為代表的左翼小說偏重社會分析和階級批判;以沈從文為代表的京派小說較多地看到了現代文明背後的道德淪喪和人的自私貪婪,偏重於暴露知識分子精神上的庸俗卑劣;而以穆時英為代表的新感覺派小說則偏重於感覺的印象和人性的迷茫。
④ 現代文學里對左翼小說的名詞解釋!!明天考試!!!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學對於一般讀者來說,不僅有幾分陌生,甚至隔膜起來。提起左翼文學,人們往往想當然地認定: 無非是熊熊燃燒的火炬,熾烈而灼人,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積極作用, 但隨著時光的流逝,今天只能作為歷史的見證,而失去了審美的魅力。 誠然,左翼文學確曾有過傳聲筒式的直露硬澀與革命加戀愛的幼稚膚 淺,但若以為左翼文學不過如此,則是莫大的誤解。須知左翼旗幟下, 既有魯迅、郭沫若、茅盾、田漢、洪深等弓馬嫻熟的文壇宿將,也有 柔石、張天翼、丁玲、魏金枝、沙汀、艾蕪、端木蕻良等嶄露頭角的 文學新人,他們以充沛的激情、敏銳的感悟與多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廣袤深邃、千姿百態的文學世界。只要以歷史眼光與個性感悟去認真品味,就會領略到新鮮而耐久的無窮魅力。
血火交迸的紅色的確是左翼文學的標志性色彩,但左翼文學對暴力並非一味地張揚,而是在充分肯定暴力反抗的歷史必然性與正義性的同時也有分析性的審視,譬如茅盾的《動搖》。與京派、海派乃至更大范疇的自由主義文學相比,左翼文學以社會政治色彩見長,譬如茅盾的長篇《子夜》。左翼文學在潑墨般地描寫社會與文化的恢弘畫卷的同時,並未忽略幽曲深邃的心理世界,而是既注意從人的感情漣漪折射時代變遷, 又努力發掘其蘊涵豐富的心理礦藏。譬如柔石《二月》。
1930年魯迅參加發起並領導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