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後現代派小說的特點
1961年問世的《第二十二條軍規》揭開了美國後現代派小說的序幕。40多年過去了,作為一種哲學思潮,後現代主義的熱潮已經消失,但後現代派小說仍不斷涌現。這種小說與馬克・吐溫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和福克納的現代派小說不一樣,它們拋棄和超越傳統小說和現代派小說的模式和技巧,構建了一種不注重人物塑造、不講究故 事的連續性、追求文本自我揭示、自我戲仿和玩文字游戲的元小說,並逐漸展現出它獨特的藝術魅力。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進入了後工業化時期。後現代主義,是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而後現代派小說,則是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文化和文學模式。隨著影視的發展和電腦的普及,文化更加大眾化了。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的界限日益消失。文學創作成了一種跨體裁的綜合性藝術。文學與現實的界限,小說與詩歌和戲劇以及評論的傳統界限,文學與音樂、美術和多媒體的界限被超越了,衍化了。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後現代派小說,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在題材內容方面,後現代派小說將觸角伸向社會各個方面及階層。有的用歷史的經驗表現反對侵略戰爭和保護生態環境的主題;有的用女權主義的視角,鑽人的「名字」和「身份」的牛角尖,反映了社會變態中的身份危機感;有的選取醫院注射室的一角,描寫「沒有靜脈的人們」靠賣小便混日子,揭露吸毒造成的家破人亡;有的回顧越戰士兵對戰爭的困惑和抱怨,帶著愛的失落茫然地走向死亡,而倖存者回國後,一直無法擺脫噩夢的困擾,等等。盡管題材多樣,但大多揭示了美國後現代社會的迷茫、無序和反復無常。
在人物塑造上,作家所描寫的人物大都是「反英雄」,身世來歷不明,甚至無名無姓。人物形象淡化,性格刻畫消失。人物成了故事的陪襯,若隱若現,成了不可捉摸的「影子」或「代碼」。在多克托羅的《皮男人》里,主人公皮男人像是個百年前神話中的人物,衣著像個騎士,來去匆匆如幽靈。他沒啥文化,但心地善良,不傷害別人。這些流浪漢、厭世者和無家可歸者,成了被美國現代社會拋棄的「皮男人」。作者在這里彷彿在暗示,迷人的「美國夢」今何在?
在藝術手法上,作家在創作小說時又對小說本身進行評述,表現了「並置」、「非連續性」和「隨意性」的元小說特點。如威廉・加斯的《在中部地區的深處》,將一個短篇小說分解為三十幾個片斷,然後加以「闡釋」,有的片斷僅一兩句話。小說寫了B鎮的地理、天氣、教育、政治、電線、凡人、商業和教堂,以及「我的房子、我的貓咪、我的夥伴」和「家常蘋果」等,用虛構中的西部小鎮B將這些碎片串連起來。「我」不斷發表議論,「學著讓我自己、我的房子、我的軀體煥然一新」,「我要讓自己活過來,讓生命塑造我吧!」蘇克尼克在《賺錢》里也坦言自己是在「編故事」、「聊歷史」,「把他故事批發來,再零售出去。」他們都企圖用虛構的虛偽性來影射現實的虛偽性。此外,作家還將小說與繪畫和多媒體相結合,造成對觀眾「視、聽、說」融為一體的綜合效應。女作家勞瑞・安德森的小說《戰爭是現代藝術的最高形式》里,文本與4幅圖畫構成了互文性。作者帶著多媒體和電聲設備,到美國各地和海灣各國,自己當眾演奏和朗誦,配上多變的燈光,把小說搞得繪聲繪色。另一位女作家厄秀拉・魁恩在《薛定諤的貓》里,則突破了小說的時空界限,把科幻與虛構及史實相結合,還在科幻中加進了中國的道教思想,令人耳目一新。
在敘事話語方面,後現代派作家喜歡採用拼貼手法,以斷裂的句子構成段落和章節,甚至引入超文本的電腦語言;沒有主語或沒有謂語的句子是常見的現象;有的運用電影劇本式的話語,突出人物的動作,讓關鍵詞不斷重復出現。有時作者直接「闖入」文本,說三道四,或自我揭示,或刻意自我反射;有時則故意在文本中留下空白,從一段到一整頁,讓讀者自己參與解讀,如女作家瓊・狄迪恩的小說就是這樣。
綜上所述,從形式上來看,美國後現代派小說有點「四不像」或像「大雜燴」,有的甚至荒唐怪誕。不過,人們仍可透過其表面上的誇張或隨意的描述,看出其積極的一面。小說字里行間的幽默、詼諧和戲仿,往往流露出對美國後現代社會的冷漠、混亂的諷刺和抨擊。作品題材手法雖各異,但傾向性比較明顯,這正是其藝術魅力之所在。
美國後現代派小說是美國當代文學的組成部分,它已經走進美國大學課堂,並在戰後世界文壇上成為人們關注和研究的對象。我國從80年代起介紹過「黑色幽默」,但對後現代派小說的其他作品還介紹得不很多。除在《外國文學》雜志上登過一些該流派的短篇小說外,在長篇小說方面,較早出版的有陶潔翻譯的《雷格泰姆音樂》(即《拉格泰姆時代》),到90年代後期,才由譯林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美國後現代派小說叢書」,包括《冠軍的早餐》、《第五號屠宰場》、《天秤星座》、《拉格泰姆時代》、《公眾的怒火》、《比利・巴思格特》、《時間震》等。另外,筆者也在青島出版社出版了《美國後現代派短篇小說選》及《美國後現代派小說論》。對於美國後現代派小說這種創作理念與手法,並不要求人們都去模仿,但了解和研究它,無疑是必要的。
㈡ 什麼是「元小說」它和「後現代小說」有什麼關系
「元小說」是來有關小說的自小說,是關注小說的虛構身份及其創作過程的小說。
元小說是後現代主義小說中的一種奇特的小說形式,它顛覆了傳統小說的內容形態和結構,並且對小說這一形式和敘述本身進行反思和解構。元小說從廣義上說就是「關於小說的小說」,元小說家們強調小說的虛構性,在小說中探討小說的創作。他們往往身兼敘述者、主人公等多重身份,自由出入於作品,對作品的故事情節等發表評論。他們用非線性的碎片拼帖式的創作手法,取消了嚴肅與瑣碎、恐怖與滑稽、悲劇與喜劇的界限,並且玩弄文字游戲,力圖創造一種單純由文字組成的小說。這樣,元小說以其不確定性、顛覆式的敘事模式粉碎了傳統的閱讀期待,也動搖了傳統的小說觀念。
回答滿意望採納
點個贊也不錯
追問也行
祝愉快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