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都市總裁 > 弗吉尼亞伍爾芙現代小說

弗吉尼亞伍爾芙現代小說

發布時間:2020-12-31 06:12:51

A. 弗吉尼亞.伍爾芙的所有作品

1922 10月,抄實驗性小說《雅各的房間》。襲

1924 散文《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

1925 4月散文集《普通讀者》

5月小說《達羅威夫人》。

1927.5 小說《到燈塔去》

1928.10 小說《奧蘭朵》

1929 長篇散文《一間自己的屋子》

1931.10 《海浪》。

1931 《歲月》(初名《The Pargiters》

1932.7 《給一位青年詩人的信》

1932.10 《普通讀者》第二系列

1933 10月《愛犬富萊西》

1937.3 小說《歲月》

1938.6 長篇散文《三個基尼金幣》

1940 7月《羅傑·弗賴伊傳》(《Roger Fry: A Bibliography》)。

1941.2 《幕間》

B. 弗吉尼亞·伍爾芙 的 小說txt 哪有下,如題 謝謝了

http://etext.library.adelaide.e.au/w/woolf/virginia/ 我幫你找到英文版的了專 嘿嘿屬

C. 弗吉尼亞·伍爾芙的作品年表

作品類別作品名稱原文名年份小說《遠航》 The Voyage Out 1915 《夜與日》 Night and Day 1919 《牆上的斑點》The Mark on the Wall1919《雅各的房間》 Jacob's Room 1920 《達洛維夫人》 Mrs. Dalloway 1925 《到燈塔去》 To the Lighthouse 1927 《奧蘭多》 Orlando: a Biography 1928 《海浪》 The Waves 1931 《歲月》 The Years 1937 《幕間》 Between the Acts 1941 短篇小說集《鬼屋及其他》 The Haunted House and Others 1944隨筆《一間自己的房間》 A Room of One's Own 1929 《普通讀者一》 The Common Reader 1925 《普通讀者二》 The Second Common Reader 1933 《三個畿尼》 Three Guineas 1938 《羅傑·弗萊傳記》 Roger Fry: A Biography 1940 《飛蛾之死及其它》 The Death of the Moth and Other Essays 1942 《瞬間及其它隨筆》 The Moment and Other Essays 1948 《存在的瞬間》 Moments of Being 1976《現代小說》 Modern Fiction 1919

D. 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的簡介,有哪些著作

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亞·斯蒂芬,是英國現代著名的女小說家、評論家和散文作者。她的小說創作實踐推動了現代小說的發展,她的理論進一步鞏固了意識流小說的地位,她的影響在文學上經久不衰。但是,40年代到60年代,在英國對伍爾夫的評價一直偏低。從70年代起,英國文學研究領域卻突發了對她重新研究的興趣,甚至對她的「發瘋」、相貌、癖性、愛好、私生活等等都有人進行專題研究。弗吉尼亞·伍爾夫已成為英國文學界的一位傳奇人物。

1882年,弗吉尼亞·伍爾夫生於倫敦,父親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學識淵博、頗有聲望的哲學家和評論家。弗吉尼亞自幼身體孱弱,未上學,在家跟著父親讀書。當時許多學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家境的富裕、父親的博學、家藏書籍的豐富以及學者名流的影響熏陶,使她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和細膩敏感的性格。1904年父親去世後,她遷居倫敦文化區布盧姆斯伯里,後來她的家就成了「布盧姆斯伯里團體」的活動場所。這個文學團體的成員時常在一起討論問題,反對當時的社會風尚,反對文學藝術方面的清規戒律,提倡自由探索。這個團體不僅對她本人後來的創作思想和創作技巧有影響,而且對兩次大戰之間的英國文化生活和思想生活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1912年,弗吉尼亞與倫納德

結婚。在丈夫的鼓勵下,伍爾夫開始創作小說。1917年,夫婦倆在自己的寓所樓下創立了「霍格斯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作品,包括伍爾夫自己的一些作品。T·S·艾略特的一些早期詩集和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的一些短篇小說。

伍爾夫自幼精神比較脆弱,精神分裂症曾多次發作。進人30年代之後,病情日益惡化,但她仍奮力寫作經常在一本書寫完之前就開始醞釀新作,但每寫成一部作品總是感到不滿意,情緒時常處於困惑和消沉的狀態。1941年3月,伍爾夫由於對剛完成的小說《幕間》不滿意,又因為「二戰」戰火已燃燒到英國,更由於她確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將復發,便留下一紙絕命書,感謝丈夫多年對她的關懷和照顧,隨後就投河自盡。

伍爾夫的主要作品有《牆上的斑點》《海浪》《到燈塔去》《雅格布的房間》《達洛衛夫人》,散文集《普通讀者》兩部。

E. 弗吉尼亞伍爾芙名言有那些中英文也可以

衣服在穿我們,而不是我們在穿衣服.——小說《奧蘭朵》

這是反映雌雄同體專的一部現代小說屬經典, 是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發表於1928年的小說,在伍爾芙的文本中,她嘗試寫出一個人可以有多重自我,性別可以轉換,就像服裝一樣。

F. 推薦幾篇弗吉尼亞.伍爾夫的短篇小說

弗吉尼亞·伍爾夫,英國女作家。年1月25日生於倫敦的文學世家。父親萊斯利·斯蒂芬是《國家名人傳記大辭典》和《康希爾雜志》的編者,寫過許多評論、傳記和哲學文章,交往的都是文學界、學術界名流。她自幼深受這種環境和父親的熏陶,熟悉這些生活優裕又富有文化教養的名流和他們的生活方式。這些也深深影響了她的精神世界,成為她所撰寫的作品的主要內容。由於健康關系,她從未上過正規的學校,但她所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而且相當高深。她閱讀了父親的極為豐富的藏書。英國西南靠海的康沃爾郡(有她父親的產業)和倫敦是她最熟悉的兩地;而倫敦和海濱最使她依戀,常在她的作品中出現,如描寫大海的著名小說《到燈塔去》(1927)、《海浪》(1931)和描寫倫敦的《黛洛維夫人》(1925)以及散文《時常上街去走》(1930)等。她於1905年開始寫書評。1904年父親逝世後,她和兄弟姊妹在倫敦布盧姆斯伯里的住宅成為文學中心,座上客有傳記作家利·斯特雷奇、小說家愛·福斯特、小說家亨利·詹姆斯、詩人托·艾略特,較晚還有小說家衣修午德等人。衣修午德曾說,「布盧姆斯伯里的這些人是由於才能的血緣關系結合在一起的」,「他們的共同信仰是藝術上的嚴格原則性」。

1912年維吉尼亞和倫納德·吳爾夫結婚,1917年夫妻成立著名的「霍加斯出版社」。維吉尼亞也是女權運動者,竭力為婦女爭取選舉權、教育權、自己單獨有一間房屋的權利等,這些在她的小說《奧爾蘭多》(1928)、《一間自己的房間》(1929)、《三個基尼》(1938)以及許多書評和散文中都有反映。她關心的是有才能的女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英國後,她情緒不安,住所也遭到轟炸。1941年3月28日在離家不遠的烏斯河投水自盡。

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英國著名女作家,在小說創作和文學評論兩方面都有卓越的貢獻。世界三大意識流作家之一,女權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學、女性主義及同性戀運動影響。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造性至今仍然產生很大的影響。

G. 弗吉尼亞 伍爾芙簡介

弗吉尼亞·伍爾芙
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國女作家,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之一。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吳爾芙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時也是布盧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員之一。其最知名的小說包括《戴洛維夫人》(Mrs. Dalloway‎)、《燈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間》(Jakob's Room‎)。

生平以及著作
出生於倫敦的伍爾芙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結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亞·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1895年母親去世之後,她第一次精神崩潰。後來她在自傳《存在的瞬間》(Moment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內薩·貝爾(Vanessa Bell‎)曾遭受同母異父的哥哥喬治和傑瑞德·杜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1904年她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著名的編輯和文學批評家)去世之後,她和瓦內薩遷居到了布盧姆斯伯里(Bloomsbury‎)。後來以她們和幾位朋友為中心創立了布盧姆茨伯里派文人團體。她在1905年開始職業寫作生涯,剛開始是為《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撰稿。

1912年和雷納德·伍爾夫(Leonard Woolf)結婚,丈夫是一位公務員、政治理論家。對於自己的婚姻,弗吉尼亞·伍爾夫曾大犯躊躇。她就像自己的小說《到燈塔去》里的莉麗,盡管認為愛情宛如壯麗的火焰,但因為必須以焚棄個性的「珍寶」為代價,因此視婚姻為「喪失自我身份的災難」。一個女人抱持這樣悲觀的看法,又是在三十歲的「高齡」上才開始構築「二人空間」,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事後證明,弗吉尼亞的憂慮純屬多餘,倒是她的心理症結落下的性恐懼和性冷淡,使婚姻生活從一開始就走上了歧路。 倫納德畢業於劍橋大學,饒有文才,深具眼力,與其說他欣賞弗吉尼亞的嫻雅風度,毋寧說他傾慕弗吉尼亞的超凡智慧。在他眼裡,弗吉尼亞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智慧的童貞女」,在她身上完全不粘附世俗的肉慾色彩。應該說,起初,倫納德心有不甘,他抱著幻想,認為自己能像王子喚醒睡美人那樣喚醒弗吉尼亞體內的性意識。幾經努力,徒勞無功之後,他創作小說《智慧的童貞女》,借用男主人公哈里·大衛的口吻譴責了冷血的女人,認為「那些長著白皮膚和金色頭發的蒼白的女人……是冰冷的,同時也使人冰冷」,他的這些心懷不忿的說辭(近乎指桑罵槐)無疑對弗吉尼亞的自尊構成了深深的傷害。弗吉尼亞婚後的「精神雪崩」給倫納德適時地敲響了警鍾,他決定從此認命,轉而追求精神之愛這一更高遠的境界。他這樣做,僅需一條理由——「她是個天才」——就足夠了。弗吉尼亞的感激之情也溢於言表,她明確地宣布倫納德是自己生命中隱藏的核心,是她創造力的源泉。1930年,弗吉尼亞告訴一位朋友,沒有倫納德,她可能早就開槍自殺了。弗吉尼亞能以多病之身取得非凡的文學成就,倫納德可謂居功至偉。

1915年,她的第一部小說《遠航》出版,其後的作品都深受評論界和讀者喜愛。大部分作品都是由自己成立的「賀加斯岀版」推岀。

伍爾芙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現代主義文學潮流的先鋒;不過她本人並不喜歡某些現代主義作者,如喬伊斯。她對英語語言革新良多,在小說中嘗試意識流的寫作方法,試圖去描繪在人們心底的潛意識。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稱她將英語「朝著光明的方向推進了一小步」。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新性至今仍然產生著影響。二戰後她的聲望有所下降,但隨著70年代女權主義的興起,她又成為文學界關注的對象。

伍爾芙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她曾在1936年寫給朋友的信中提及:

"....never trust a letter of mine not to exaggerate that's written after a night lying awake looking at a bottle of chloral and saying, No, no no, you shall not take it. It's odd how sleeplessness, even of a modified kind, has the power to frighten me. It's connected I think with these awful times when I couldn't control myself."

寫作於一九四二年的《幕間》,是弗吉尼亞·伍爾夫辭世之前的最後一部作品。當這部小說進展到約前五分之一的部分時,作家在讓波因茨宅一個干粗活的女僕到清涼的睡蓮池旁喘息片刻時順便交待,十年前曾經有一位貴婦人在該處投水溺亡。那是一片濃綠的水,其間有無數魚兒「遨遊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裡,閃著亮光。」

這真是一個不詳之兆:僅在小說完成又過了一個月之後,也就是1941年3月28日,舉世無雙的伍爾夫在自己的口袋裡裝滿了石頭,投入了位於羅德麥爾(Rodmell)她家附近的歐塞河(River Ouse)自盡。她在給丈夫的遺書中寫道:

最親愛的: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發狂了。我覺得我們無法再一次經受那種可怕的時刻。而且這一次我也不會再痊癒。我開始聽見種種幻聲,我的心神無法集中。因此我就要採取那種看來算是最恰當的行動。你已給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你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到了任何人所能做到的一切。我相信,在這種可怕的疾病來臨之前,沒有哪兩個人能像我們這樣幸福。我無力再奮斗下去了。我知道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沒有我,你才能工作。我知道,事情就是如此。你看,我連這張字條也寫不好。我也不能看書。我要說的是: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都歸功於你。你對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難以置信地善良。這一點,我要說----人人也都知道。假如還有任何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現在,一切都離我而去,剩下的只有確信你的善良。我不能再繼續糟蹋你的生命。

我相信,再沒有哪兩個人像我們在一起時這樣幸福。維

(據昆丁·貝爾(Quentin Bell:伍爾夫的侄子)所寫的傳記中原文譯出)

現代研究
最近關於伍爾芙的研究大多關注於三個方向:女權主義、同性戀傾向及抑鬱症病史。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1997年Eileen Barrett和Patricia Cramer所著的一系列文學批評:《Virginia Woolf: Lesbian Readings》。

1966年伊麗莎白·泰勒曾主演的電影《靈欲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但這部影片的名字,卻和Virginia Woolf沒有絲毫關系,而是套用了一曲英國童謠,名為「Who's afraid of the big,bad wolf?」

在2002年,出現了一部以伍爾芙在寫《達洛維夫人》期間故事為題材的電影《時時刻刻》(The Hours)。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提名,但是沒有獲獎。但是影片的主角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這部電影取材於普利策獎得主麥克爾·坎寧安(Michael Cunningham)1998年的同名小說。其中「The Hours」是伍爾芙在創作期間為《達洛維夫人》所起的名字。不過從事伍爾芙研究的學者對影片所描繪的伍爾芙的形象非常不滿。
出航(The Voyage Out) (1915年)
夜與日(Night and Day) (1919年)
雅各的房間(Jacob's Room) (1920年)
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 (1925年)
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 (1927年)
奧蘭多(Orlando: a Biography) (1928年)
海浪(The Waves) (1931年)
歲月(The Years) (1937年)
幕間(Between the Acts) (1941年)
鬼屋及其他(The Haunted House and Others)(短篇小說集)

隨筆
一間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 )(1929年)
普通讀者I(The Common Reader)(1925年)
普通讀者II(The Second Common Reader)(1933年)
三個畿尼(Three Guineas)(1938年)
羅傑.弗萊傳記Roger Fry: A Biography (1940年)
飛蛾之死及其它The Death of the Moth and Other Essays (1942年)
瞬間及其它隨筆The Moment and Other Essays (1948年)
存在的瞬間Moments of Being
現代小說Modern Fiction (1919年)

1992年9月16日在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一部以基於Virginia Woolf‎的小說《Orlando》的同名電影上映。
因為親密的女朋友離家出走而備感思念,為了表達思念之情,伍爾芙便以她為原型,創作了被稱為「世界上最長,最動人的情書」的傳奇小說《奧蘭多》。
有評論家把伍爾芙的小說分為戲劇小說和實驗小說兩類,認為戲劇小說是其社會評論的戲劇化移植,使她能通過作品中的人物曲折地表達自己對社會問題的種種看法。《奧蘭多》當在此列。小說突破年齡,性別的限制,追隨主人公三百年間的傳奇經歷,在輕松幽默的表面情節下,以滑稽模仿的方式重審英國文學史,提出了將在同期出版的評論《一間自己的屋子》里將正式討論的男女性差,婦女與文學等嚴肅問題。因此,這部關於同性戀,換裝癖和雙性同體的小說對女性主義批評含義無窮。而後殖民主義則十分關注奧蘭多出使東方的經歷。小說出版的年代,同性戀、種族等問題正一起困擾英國,成為公眾熱點話題。由此看來小說又不乏諷世之社會意義。
在女性主義尚未興起之前,《奧蘭多》一度被忽略。伍爾芙自己也戲稱其為一個「玩笑」。近年來,隨著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的深入發展和後現代主義重讀現代主義話題的提及,《奧蘭多》愈來愈受到評論關注,成為女性主義批評的典範作家的精華作品。

H. 弗吉尼亞·伍爾芙的著作有哪些

弗吉尼亞·伍爾夫 英國女作家,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專鋒。兩次世界大屬戰期間,她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布盧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員之一。最知名的小說包括《黛洛維夫人》《到燈塔去》《雅各的房間》

I. 弗吉尼亞伍爾芙的生平

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國女作家、文學批評家和文學理論家,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布盧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員之一。最知名的小說包括《牆上的斑點》(The Mark on the Wall)、《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間》(Jakob's Room)。

早年
1882年1月25日伍爾芙出生於英國倫敦,肯辛頓,海德公園門(Hyde Park Gate)22號,原名弗吉尼亞·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Leslie Stephen)是維多利亞時代出身於劍橋的一位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學者和傳記家。父母親在結婚前都曾有過一次婚姻,父母結合後又生下四個孩子。伍爾芙在家接受教育。幼年時全家避暑所在的康沃郡的Talland House,在伍爾芙的幻想和作品中起了重要作用。
1895年5月母親Julia去世,伍爾芙第一次精神崩潰。1897年伍爾芙開始記日記。1904年2月,父親Leslie去世。5月,伍爾芙第二次精神崩潰,並試圖跳窗自殺。12月14日,弗吉尼亞在《衛報》上第一次發表作品——一篇未署名的書評。後出版了第一批散文,並開始經常性地為《時代文學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寫書評,同時在一間在職成人夜校Morley College任教。
從1906年起,弗吉尼亞的兄弟在劍橋結識的朋友們不斷來家聚會,逐漸形成了一個文藝和學術的中心,也就是著名的布盧姆斯伯里集團,這裡麵包括了當時文化界的大批精英,包括其核心成員有:作家倫納德·伍爾芙(弗吉尼亞的丈夫),藝術批評家克萊夫·貝爾(范妮莎的丈夫),傳記作家利頓·斯特雷奇,文學批評家德斯蒙德·麥卡錫,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畫家鄧肯·格蘭特,藝術批評家羅傑·弗萊,作家福斯特等。除此之外,哲學家羅素、詩人T·S·艾略特、喬伊斯、小說家亨利·詹姆斯和奧爾都斯·赫胥黎也與布盧姆斯伯里團體過從甚密。 這些「歐洲的金腦」多半是劍橋大學的優秀學子。弗吉尼亞·伍爾芙能與這樣一批知識精英切磋文學和藝術,無疑是十分幸運的。這個團體不僅給予她友誼、智慧和信心,還將自由平等的精神灌輸到她的心靈深處。她的文學創作由此別開生面,更加註重精神含量。
布盧姆斯伯里團體的成員曾經以大膽的舉動,挑戰現存的社會秩序和國家機器。 1910年2月10日,弗吉尼亞·伍爾芙假扮阿比西尼亞的門達克斯王子,她弟弟亞德里安假扮她的翻譯,賀拉斯·科爾假扮英國外交部官員,鄧肯·格蘭特等人假扮成弗吉尼亞的隨從,前往韋默斯訪問英國海軍的「無畏號戰艦」,得到了熱情盛禮的接待。整個騙局設計得天衣無縫,完全將艦隊司令威廉·梅伊蒙在鼓裡。這個天大的玩笑後來經報紙披露出來,國防力量的虛有其表和官僚體制的空具其殼遂引起朝野震驚,英國軍界和外交界頓時陷入了極度的尷尬。伍爾芙確實是個好演員,許多傳記作家對她的這場「王子秀」津津樂道,因為那簡直就像一個神話。布羅姆斯伯里團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自然解散,到1920年,大部分成員才又聚集起來,另組為「記憶俱樂部」,以絕對的坦誠為原則回憶各自的人生經歷,伍爾芙對兩位同母異父哥哥禽獸之行的揭露和控訴即始於此時。

開始創作
1907年伍爾芙搬到菲茨羅伊廣場(Fitzroy Square)29號,開始著手寫第一部小說《遠航》(初名《Melymbrosia》)。1909年,與利頓·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有過短暫的訂婚。開始為婦女的選舉權努力。1912年8月10日 與作家、費邊社員、社會政治評論家倫納德·伍爾芙結婚。1913年第一部小說《遠航》完成。4月《遠航》被出版社接受,但該書的出版由於伍爾芙的病情和一戰的爆發而耽擱。1913年7月伍爾芙一次大型的精神病發作,持續了9個月。
1914年春天開始她漸漸地康復,11月時健康狀況良好。1915年伍爾芙一生中最嚴重的一次精神病發作,持續9個月。其中有六周的時間她試圖開始寫婚後的第一批日記。好在患病期間,她的丈夫對她體貼入微,使她深受感動,「要不是為了他的緣故,我早開槍自殺了。」3月,她的《遠航》出版(《The Voyage Out》)。1917年伍爾芙夫婦買下一架二手的印刷機,在家中的地下室建立了霍加斯(Hogarth)出版社。(該出版社後來出版了包括艾略特、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弗洛依德在內的作家作品,並且出版了伍爾芙的所有作品。)霍加斯第一部出版物《Two stories》出版,收入小說《牆上的斑點》及倫納德所寫的小說《Three Jews》。

輝煌時期
1921年3月霍加斯出版短篇小說集《星期一或星期二》——收入《牆上的斑點》與《邱園記事》(後來的作品都由霍加斯出版)。1922年10月,出版實驗性小說《雅各的房間》。1925年5月出版小說《達洛維夫人》。1927年5月小說《到燈塔去》出版。1928年4月《到燈塔去》獲得法國1927-28年度的費米娜獎(Prix Femina)。1931年10月 《海浪》出版。1931年開始創作《歲月》(初名《The Pargiters》)。
1932年10月《普通讀者》第二系列出版,1933年10月《愛犬富萊西》出版,拒絕曼徹斯特大學的榮譽學位。1935年1月親友們在姐姐文尼莎畫室中上演弗吉尼亞的劇本《淡水》。1937年3月完成並出版小說《歲月》。1938年6月出版長篇散文《三個基尼金幣》。拒絕利物浦大學的榮譽學位。1940年7月《羅傑·弗賴伊傳》(《Roger Fry: A Bibliography》)出版。1940年,弗吉尼亞夫婦在倫敦的住宅被德國飛機轟炸。夫婦倆商量好,如果英國戰敗,兩人即相攜自盡,免受法西斯統治之辱。晚年
1941年2月完成《幕間》寫作。1941年3月28日,預感另一次精神崩潰即將開始,伍爾芙擔心自己永遠不會再好轉,在留下兩封分別給丈夫和姐姐溫妮莎的簡訊後,1941年3月28日,她用石頭填滿口袋,投入了位於羅德麥爾(Rodmell)她家附近的一條河流(歐塞河,River Ouse) 。終年59歲。

弗吉尼亞去世後倫納德一直整理出版著她的遺著。 1941年,遺作《幕間》出版。

J. 弗吉尼亞·伍爾芙的丈夫

哈羅德·尼科爾森 薇塔·薩克維爾·韋斯特是英國作家、詩人、園藝家,1927年和1933年連續獲回得兩屆霍桑登獎(Hawthornden),她因為答多彩的貴族生活、與小說家弗吉尼亞·伍爾芙的情事、以及和丈夫哈羅德·尼科爾森(HaroldNicolson)修建的西辛赫斯特城堡而聞名。

閱讀全文

與弗吉尼亞伍爾芙現代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生軍門小姐小說 瀏覽:661
白鹿原有聲小說全集百度網盤 瀏覽:927
女主姓寧的商女小說全集 瀏覽:867
霸道總裁太危險檸小說 瀏覽:11
小說最強的都市林易 瀏覽:327
攻略霸道女總裁gl小說 瀏覽:506
主角死後重生虐另一個主角小說推薦 瀏覽:100
穿越小說女主與十夫 瀏覽:488
宋美齡傳有聲小說 瀏覽:639
殺鈴現代愛情小說 瀏覽:498
有關悍妻的古代小說 瀏覽:498
天才槍手原創女主小說 瀏覽:876
都市之最強社會王523小說網 瀏覽:13
甜橙小說網 瀏覽:666
陽陽鬼術小說免費 瀏覽:486
高中短篇小說必讀 瀏覽:287
bl小說玄幻西方世界王攻 瀏覽:687
關於男主角是土匪的小說 瀏覽:689
雍正現代重生的小說 瀏覽:208
宮女小說網盤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