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麻煩大家推薦一些中國現當代的「「通俗」」文學小說或書籍
李承鵬:「李可樂抗拆記
梁濤:」自我「,」常識「,」讀者「
朱天心:」擊壤歌「愛的時間」初夏荷花「
❷ 為什麼說張恨水是中國現代通俗小說界的集大成的作家
張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遠,恨水是筆名,取南唐李煜詞《烏夜啼專》「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屬之意。張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說家,也是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和「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作品情節曲折復雜,結構布局嚴謹完整,將中國傳統的章回體小說與西洋小說的新技法融為一體。更以作品多產出名,他五十幾年的寫作生涯中,創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是中、長篇章回小說,總字數近兩千萬言,堪稱著作等身。
❸ 中國當代通俗小說史論的介紹
本書論述了當代來社會小自說、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公安法制小說、歷史小說、網路小說、科幻小說等小說文類。這些都是當下中國最具有創作能力、讀者最多的文學作品。本書除了基本勾勒出它們的發展線索之外,還對蘊涵其中的大眾文化思潮、通俗小說的美學特徵、大眾媒體與通俗小說創作的關系、大眾閱讀期待與通俗小說創作的關系等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本書試圖為當下中國那些紅火的通俗小說留下一份文字記錄。
❹ 中國現代通俗小說現代化的標志是什麼
《海上花列傳》是中國文學古今轉型的一個鮮明的標志。從題材選擇、人物設置版、語言運用、藝術技權巧乃至發行渠道,都顯示了它的原創性才能,也說明了中國文學即使沒有外國文學思潮的助力,也會走上現代化之路,我們民族文學自身就有這種內在的動力。《海上花列傳》作為通俗小說的優秀代表作比精英文學早四分之一世紀就悄悄地為中國文學開拓著現代新墾地。《海上花列傳》在中國文學史上可說是光芒四射的。至少有四位大師級的文學家——魯迅、胡適、張愛玲以及劉半農,他們都給予它高度的評價,是公推的中國現代通俗文學的開山之作。不過要說言情長篇小說中的開山之作,還是張資平的那部《沖積期化石》。這兩部一個是中國現代通俗文學的開山之作,一個是中國言情小說的開山之作。
❺ 推薦幾本中國近現代經典長篇小說
1.中國近現代小說...
樓主居然沒提張愛玲的小說...她才是中國女作家的精髓啊,長篇不多,中短篇都是精華,你竟把她列到第八種散文里(才看到),我無語
還有白先勇,台灣作家,你查詢下就知道
還有餘華的作品還可以
武俠長篇寫得好的近來實在很少,我推薦的無非九州的一波老人,像曾雨(今何在)之類,<悟空傳><若星漢>都寫得很有才氣
另很高興你喜歡王小波
2.漫畫我可不熟,略過
3.歷史類的,<德川家康>剛看過是吧,我剛看完織田和豐臣.二十四史全了么?
無論你看沒看過,<資治通鑒>一定要看,買的話我建議買柏楊版的,有各種點評,這套書本人是借圖書館的,不知現在有沒有的賣,只要小說的話,...
4.文學評論...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話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雜文 當代惟有李敖 柏楊,尖銳真誠
5.中國古典名著大都不夠深刻,看過則罷,不過建議看看<太平廣記>一類,加深文化感
中國古代名著我最喜歡的是<聊齋志異>,傳奇.像<紅樓夢>,中國古典文學中難得的深刻,卻非我所喜愛.
6.外國現代近代當代名著 北美南美的 霍桑 博爾赫斯 歐洲的巴爾扎克(你竟然沒提,他可不止歐也妮·葛朗台) 加繆 薩特 塞利納 奧維爾的<1984><動物農庄>俄國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俗小說有 希區柯克 弗福賽斯 森村誠一 史蒂芬金 另<小王子>你都看了,何不看看<夏洛的網>?這兩篇是完美童話.說到童話,安徒生的東西我建議原著,感覺很不同
引 推理類 日本推理太多了 森村誠一 松本清張 仁木悅子 等等
科幻類 艾薩克阿西莫夫我很喜歡
另我正看一本<蝴蝶夢>(呂蓓卡) 據說是浪漫主義名著
7.外國中國詩歌類
顧城 北島 戴望舒 泰戈爾 普希金 雪萊,推薦 還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8.中國近現代散文 重點推薦梁實秋 文風和藹朴實 林語堂 魯迅(?)
9.哲學類著作,我看的就更有限了.至少想得比看得多 要我說,世上沒有唯一真理 就看真理如何化為己用,哲學永遠是越來越走向極端的
10.聖經還是看一下吧 我當歷史小說看的,挺有意思 百喻經 菜根譚
11.有人就有傳記.不談
還有古希臘的戲劇,你應該都知道 有了解,想自招到哪裡啊?
另我想說一句:書並非看得越多越好,世界本是不需要看破的
我覺得網路上幻想類的書太多了,擾亂了我大部分視線,樓主你提到的所有的書都推薦么?慚愧我還是不少都沒看過
重新整理一下,符合你的條件的
1.白先勇<孽子><玉卿嫂>,扭曲戀情
余華<許三觀賣血記><活著><兄弟>,中國艱苦人生
路遙<平凡的世界>
2....
3.<資治通鑒>大氣,不過很厚,還有好多冊
二十四史里推薦<史記> <後漢書>
<新五代史> 戰爭 和平均引人入勝,文筆不錯
dachao100說得對,<菊與刀>確實不錯,日本文化中最深刻的
<全球通史>太厚了,也有好多冊
4.李敖的書都可以看,他生活得很瀟灑 柏楊,他是個不平的學者
5....沒什麼好的,<三言二拍〉都太傳統,也不是長篇,清代的除<紅樓夢>都比較單薄
6.霍桑<紅字><七個尖角閣的老宅>,美國風情,幻想現實都有
博爾赫斯寫的是傳奇故事
塞利納<茫茫黑夜漫遊> 紀德<偽幣製造者> 懷爾德<聖路易斯橋> 奧維爾的<1984><動物農庄> 話說反烏托邦三部曲都不如<動物農庄>的故事精彩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罪與罰> 阿斯塔菲耶夫<魚王> 這本我是受王小波影響
森村誠一<證明三部曲> 雖說是推理,批判社會比較多
史蒂芬金<不同的四季(肖申克的救贖)> 恐怖的人性,尤其是第二篇
〈偷書賊〉〈燦爛千陽〉 這兩本都是最近才出的書,我也這兩年讀的,宣揚人性,和〈追風箏的人〉一樣
希區柯克的短篇很精彩,雖然你要的是長篇,但建議讀
仁木悅子<貓知道>
阿西莫夫<基地>系列,這是科幻小說中的史詩作品 <機器人>系列就差一點了
7....
8.梁實秋<雅舍小品> 輕松有趣
9.你覺得看得再多會改變自己么?...
10.<菜根譚> 處世之作
11....
完美收工
······································
說行天下:小說網站上千個,總有一個適合您。 說行天下
❻ 通俗小說的現代派別
20世紀中國通俗小說的海派、津派和港派
20世紀引領中國都市文化潮流並具有特色版的地區主要有:上海及權其周邊地區,它們被稱為「海派文化」;津京地區,它們被稱為「津京文化」;香港及其周邊的廣東地區,它們被稱為「港派文化」。在這三種文化的孕育下,中國20世紀通俗小說此起彼伏地形成了三大波段,形成了海派、津派和港派小說。這三派小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又各有自己的特色。文章認為盡管這三派小說的特色是多方面的,其總體特色應該是:海派小說完成了通俗小說的市場轉型;津派小說構築了通俗小說的地域特色;港派小說有著更多的現代國際視野。在這三派通俗小說的共同打造下,中國通俗小說進行了現代性的改造,構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型的通俗小說。
❼ 有關中國近現代通俗小說的論文
論張恨水對現代通俗小說藝術理論的貢獻
【內容提要】
張恨水的現代通俗小說理論大體上是屬於實踐型也即經驗型的,即在通俗小說創作的基礎上,以經驗的總結、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論觀點,而這些理論觀點又能進一步深化他的小說創作。他對現代通俗小說理論的貢獻主要是:在對「五四」新文學的反思中,建立現代通俗小說的文體觀;在創作實踐的演進中,建立現代通俗小說的藝術觀;在追求時代精神中,發展現代通俗小說的功能觀。他在「趣味性」與「時代性」的雙重變奏中,實現了理論的發展和創作的突進,完成了由俗入雅地向新文學主流意識形態的靠近及轉向。
作為現代通俗小說藝術大師的張恨水,不僅為中國文壇留下了120多部中長篇小說,而且還留下了相當數量的小說理論著述。人們評價張恨水,大都關注他的文學創作,而對他的文學思想尤其是小說理論則很少涉足。其實,張恨水不僅是現代通俗小說家,而且還是現代通俗小說理論家。張恨水說他曾打算寫一部《中國小說史大綱》,後來欲改為《中國小說新考》,這部系統的小說理論著作雖未面世,但在他為自己的作品所寫的序、《寫作生涯回憶》、《談長篇小說》、《長篇與短篇》、《短篇之起法》、《我的小說過程》、《我寫小說的道路》以及《總答謝》等理論文章中,已能夠顯示其通俗小說理論的系統性、深入性。他的現代通俗小說理論大體上是屬於實踐型也即經驗型的,即在通俗小說創作的基礎上,以經驗的總結、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論觀點,而這些理論觀點又能進一步深化他的小說創作,這就形成了張恨水小說創作與理論的互動共振關系,這種「關系」既發展了張恨水又影響了一代通俗小說理論及其創作。本文擬從通俗小說的文體觀、藝術觀、功能觀三個方面,探討張恨水對現代通俗小說理論的貢獻。
一
張恨水走通俗小說創作道路,大都採用章回體,他對章回體小說情有獨鍾,因而在理論上對章回體的性質以及如何改造舊章回體,作了較深入探討。聯系現代文學發展史可以看到,張恨水是在反思「五四」新文學,雅俗、新舊對峙沖撞中堅持章回體小說創作,建立通俗小說文體觀的。當「五四」新文學運動掀起巨大浪潮,以「反傳統」面目沖擊著舊文學時,張恨水卻在舊文學圈子裡打轉轉,固守傳統的章回體,發表小說《真假寶玉》、《小說迷魂游地府記》,這便引起人們的不滿,如他自己所說:「在『五四』的時候,幾個知己的朋友,曾以我寫章回小說感到不快,勸我改寫新體」①。但張恨水並沒有「改寫新體」,這就使他成了「異類」。因為「五四」文學革命明確提出「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文學革命倡導者和新文學作家僅從1919-1921年間就發動過二次對舊派文學的批判,那時批判舊文學是為確立新文學的獨尊地位。但在「反對舊文學」的「反對」、「批判」中,卻形成了人們一種新舊對立的二元思維定式,非新即舊,一切以西方文化為參照系的創作、理念均是「新」的,革命的,而與之不同調的,靠近「傳統」的,即都是「舊」的,作為舊形式的章回體,當然應該排除。其實,他們並沒有認識到,舊瓶也能裝新酒,舊形式加以改造完全可以為新時代所利用。張恨水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肯定、贊同的,但是對「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反傳統」,尤其對舊文學批判批過了頭,連章回體都加以掃盪,他是不滿的。張恨水堅持用章回體寫小說,而且在《春明外史》問世後,「略引起新興文藝家的注意。《啼笑因緣》出,簡直認為是個奇跡。大家有這樣一個感想,丟進了茅廁的章回小說,還有這樣問世的可能嗎?這時,有些前輩,頗認為我對文化運動起反動作用。而前進的青年,簡直要掃除這棵花圃中的臭草,但是,我依然未加深辯」②。30年代,張恨水的章回小說已達到了藝術的高峰,而新文學家們仍然堅持以「新」「舊」、「先進」「落後」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認定張恨水的小說創作是「舊派小說」,是文學花圃中的「臭草」,從而對他進行「圍剿」,張恨水自己對於這一點也有清醒的認識,「除了『禮拜六派』的遺留,文壇對我是圍剿的」③。盡管張恨水遭到新文學派的「圍剿」,但他並沒有在自己堅守的通俗小說陣地上退役,他採取「未加深辯」的策略,堅持自己的創作個性,繼續創作章回體通俗小說。同時,他還在理論上強調了章回體的藝術價值,在《總答謝》中,他說:「我覺得章回小說,不盡是可遺棄的東西,不然,紅樓水滸,何以成為世界名著呢?自然,章回小說,有其缺點存在,但這個缺點,不是無可挽救的(挽救的當然不是我);而新派小說,雖一切前進,而文法上的組織,非習慣讀中國書,說中國話的普通民眾所能接受。正如雅頌之詩,高則高矣,美則美矣,而匹夫匹婦對之莫明其妙。我們沒有理由遺棄這一班人,也無法把西洋文法組織的文字,硬灌入這一班人的腦袋,竊不自量,我願為這班人工作。」他看到了章回小說的優長,同時也看到了新小說取法西洋而帶來的「歐化」毛病,這種「歐化」傾向使得
一般的普通民眾無法接受,所以他要縮短新文學與普通民眾間的距離,願為普通民眾服務。這是他的通俗小說觀所強調的「服務對象」問題。如何為普通民眾服務,張恨水認為必須要改造章回體,而他的創作實踐已經作了一系列的改造章回體的工作。他說:「有人說,中國舊章回小說,浩如煙海,盡夠這班人享受的了。何勞你再去多事?但這有兩個問題:那浩如煙海的東西,他不是現代的反映,那班人需要一點寫現代事物的小說,他們從何覓取呢?大家若都鄙棄章回小說而不為,讓這班人永遠去看俠客口中吐白光,才子中狀元,佳人後花園私訂終身的故事,拿筆桿的人,似乎要負一點責任。我非大言不慚,能負這個責任……而舊章回小說,可以改良的辦法,也不妨試一試。」這里就提出了用現代意識去改造舊章回體,要為他的服務對象提供「現代事物」,從而在「新派小說」和「舊章回小說」之間踏出一條改良的新路。如何改良舊章回小說,張恨水提出要採取漸進之法,「所有章回小說的老套,我是一向取逐漸淘汰手法」。在具體的改良手法上,他是「以社會為經,言情為緯者多。那是由於故事的構造,和文字組織便利的緣故」。這有其「戀舊」的一面。但他又認為:「關於改良方面,我自始就增加一部分風景的描寫與心理的描寫。有時,也特地寫些小動作。實不相瞞,這是得自西洋小說」④。這「求新」的一面,正是他「改良」之所在。這些都在《啼笑因緣》等作品中運用過了。
張恨水不僅從為「匹夫匹婦」服務的受眾對象上肯定了章回小說的藝術價值,而且還從為「匹夫匹婦」服務的受眾對象上去認識武俠小說、言情小說、歷史小說的價值的。從他的《我寫小說的道路》一文中可以看出,他是由武俠到言情發展到社會加言情再發展到歷史與抗戰小說,順著這樣一個發展的路子,我們首先探討張恨水對武俠小說理論的認識。張恨水說他十三四歲時,就喜歡看武俠小說《七俠五義》、《七劍十三俠》等,還編了一段武俠故事,講給他的弟妹們聽,並拿出自己仿照《七俠五義》的套子繪成的「俠客圖」給他們觀賞,引起他們「哈哈大笑」⑤。由對武俠小說的偏愛作為深深的文化積淀,使他在創作章回小說時,總會在言情中加一點「武俠」的影像,或在社會加言情中滲進一些「武俠」的因子。之所以如此,這是因為他深深地認識到在中國下層社會,最感興趣的「第一是武俠小說」。因此,他在40年代還寫了一篇《武俠小說在下層社會》的論文,形成了他的武俠小說理論與創作連帶關系。在這篇文章中,他分析了武俠小說的利弊和下層社會之所以對其感興趣的原因,並提出了改造武俠小說的問題。張恨水認為:中國下層社會人物都有著崇尚「英雄主義」的色彩,「那完全是武俠故事所教訓」的結果,武俠小說教會讀者「反抗暴力,反抗貪污,並且告訴被壓迫者聯合一致,犧牲小我」,但是,它們教訓有極大的缺憾:一是「封建思想太濃,往往讓英雄變成奴才式的」,像黃天霸、白玉堂之流,「就變成了一條馴服的走狗」;二是「完全幻想,不切實際」;三是斗爭方法也「有許多錯誤」。下層階級喜愛武俠小說,是因為他們社會地位低下,受苦太深,「無冤可伸,無憤可平」,故將自己心中的憤懣,「托諸這幻想的武俠小說,來解除腦中的苦悶」⑥。張恨水這一理論的認識與他的小說創作是契合的。他在創作中,就是從適應市民社會需要的除惡懲暴的理想出發,去塑造充滿「俠氣」的人物形象的。他小說中的「俠」,多是貧民出身,多與邪惡勢力對立,沒有一個變成官府的「馴服的走狗」的。在他創作的武俠小說如《劍膽琴心》、《中原豪俠傳》中,人物的武功,大都是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情,能夠起到教育民眾的作用。從張恨水塑造的「俠義」人物形象身上,我們仍然能夠看到他受「傳統」影響而又突破「傳統」的特點。
其次,我們考察張恨水言情小說的理論觀。張恨水創作的言情小說較多,他在理論上同樣提出了改造言情小說的問題。在《〈美人恩〉自序》中,他認為歷來的言情小說內容不外乎三角與多角戀愛,而結局「非結婚,即生離死別而已」。但是要言情,並要完全擺脫三角與多角戀愛而又不脫離現代社會,這就比較難作了。小說的結構必須有一交錯點,「言情而非多角」,又到哪裡去找「交錯點」呢。所以他思考、探索的結果,還是不能完全擺脫以往的「公例」,只有「於此公例中,於可閃避處力閃避之,或稍稍一新閱者耳目」⑦。這樣才使《美人恩》中言情,「初不寫情敵角斗之事,而其結局,一方似結婚而非結婚,一方亦似離別而非離別」。與傳統的言情小說結局「非結婚,即生離死別」則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從創作與理論的結合
上,我們可以看到他改造言情小說,是在內容上將言情加武俠(如《啼笑因緣》),或言情與「社會」結合(如《春明外史》、《斯人記》等)。而在敘事形態上多是「一男數女」或「一女數男」的多角戀情,而且愛情的結局大都是悲情。僅以一篇《〈啼笑因緣〉自序》即可看出他寫悲情,在悲劇藝術及悲劇的結局方面,既繼承了傳統又突破傳統。傳統文學寫男女戀情,多以大團圓結局。「五四」新文學打破了「大團圓」的模式,以「不團圓」形態出現,使悲劇藝術得到長足發展。但時日一長,逐漸形成了「不團圓主義」,這對悲劇發展又造成了不利。張恨水既認識到「大團圓」的通病,又不滿於「五四」以後的「不團圓主義」的盛行。因此,他在反思傳統與觀照現實的雙項思維活動中,去建構自己的悲劇藝術世界。張恨水說:「長篇小說之團圓結局,此為中國人通病。紅樓夢一出打破此例,彌覺雋永,於是近來作長篇者,又多趨於不團圓主義,其實團圓如不落窠臼,又耐人尋味,則團圓固亦無礙也。」⑧《啼笑因緣》既不是「團圓主義」,也不是「不團圓主義」,以留有「余想」的方式,顯現出「一新閱者耳目」的特點。
❽ 以作品為例,簡述中國現代通俗小說的藝術價值
你們這些瓜娃子 就想著抄襲
❾ 中國近現代通俗小說
《半路夫妻》、《暴風驟雨》、《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