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現代浪漫主義主觀抒情小說的重要開拓者是
郁達夫抄 (1896— 194 5 ) ,是中國新文學史上重要的小說家 ,同時 ,也是中國現代浪漫主義主觀抒情小說的重要開拓者。 192 1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沉淪》是他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集 ,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現代白話短篇小說集。該短篇小說集出版之後 ,立即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其中同名短篇小說《沉淪》以「驚人的取材和大膽的描寫」影響最大 ,也最足以代表郁達夫早期小說思想藝術特色。佐藤春夫 (1892— 1964) ,日本大正時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創作初期以充滿古典的情緒和唯美的浪漫主義詩歌為文壇所推崇 ,後轉寫小說。
『貳』 十,郁達夫的浪漫主義抒情小說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什麼樣的獨特意義
十、郁達抄夫的浪漫主義抒情小說襲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什麼樣的獨特意義?
其代表作《沉淪》如何體現了他的基本風格?談談你對郁達夫小說的看法。(與孫犁的抒情作比較)
在現代文學史上大部分小說都是現實主義的,都是強調客觀反映生活的,浪漫主義抒情小說很少,注意抒情的,一個是郁達夫,一個是孫犁。但他們的風格卻大不相同。
《沉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集,這篇小說典型地體現郁達夫抒情小說的基本風格:1、自敘傳的寫法,大膽自我暴露,坦誠、真誠、透明、親切;2、作品人物形象並不具體,重點在於通過人物抒發感情,成功在於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形象;3、結構以情緒變化安排,不以情節為線索;4、語言非常濃烈、明快,大量感嘆詞,語言高度抒情化,感情色彩重。
郁達夫是浪漫主義小說的重要開拓者,他的抒情是一種放縱感情的流淌,一任感情的渲泄,小說表現內容是非常自我的,感情是內在的,但他的抒情方式是非常外在的,一點也不含蓄,不講究節制,不注意分寸的。
與郁達夫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孫犁,他講究一種有分寸的、有節制的,與現實完美結合的抒情。他的作品充滿了詩情畫意,就像一首「抒情詩」。
『叄』 .以蕭紅的小說為例,談談中國現代抒情小說的特點
整個現代抒情小說不敢說,就蕭紅的抒情小說說兩句吧。
蕭紅的抒情小說在文體上十分自專由,有時可以被認為是屬抒情散文。如《呼蘭河傳》寫的就是作者童年的回憶,甚至可以被認為是由眾多抒情散文散文組合而成,每個章節都沒有緊密的邏輯關系。
蕭紅的抒情小說有時候並沒有太多抒情的語句,據我們老師統計,在《呼蘭河傳》里甚至只有兩處抒情的地方。但《呼蘭河傳》仍被認為是現代文學中最好的抒情小說。這是因為小說的抒情是在整體上的。讀完整部小說你才能感受到作者對故鄉和童年的懷念,還有那種歷經人世風雨滄桑後淡淡的憂傷。
『肆』 開創中國現代文學浪漫抒情小說的代表作家是
郁達夫 (1896— 194 5 ) ,是中國新文學史上重要的小說家 ,同時 ,也是中國現代浪漫主專義主觀抒情小說的重要開拓屬者。 192 1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沉淪》是他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集 ,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現代白話短篇小說集。該短篇小說集出版之後 ,立即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其中同名短篇小說《沉淪》以「驚人的取材和大膽的描寫」影響最大 ,也最足以代表郁達夫早期小說思想藝術特色。佐藤春夫 (1892— 1964) ,日本大正時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創作初期以充滿古典的情緒和唯美的浪漫主義詩歌為文壇所推崇 ,後轉寫小說。
『伍』 什麼是現代文學中的抒情小說
抒情小說也是現來代小說的一源種新樣式,其中「自敘傳」抒情小說側重於作家的自我暴露,以及個人私生活和心理的描寫,這是接納日本「私小說」和其他一些外國小說的影響而形成的一體小說,郁達夫是其代表作家。
郁達夫的《沉淪》和《春風沉醉的晚上》的創作的鮮明特色:小說有以「零餘者」為代表的抒情主人公,這其實也是對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種自述或宣洩;多寫「時代病」,即「五四」時期青年知識者生理與心理的病態和變態,又並非展示病態,而是發泄對病態社會的不滿與抗議;郁達夫的小說不太拘泥於其情節結構或語言運用的完整程度,他的小說中充溢著作者的才氣、激情極其真切的感傷和憂憤,具有獨特的藝術個性和藝術魅力;此外,有關其小說中病態性慾的描寫,是郁達夫試圖用新的眼光去剖析人的生命和性格中包孕的情慾問題,在當時也帶有向虛偽的封建傳統道德及國人矯飾習氣挑戰的意味。
『陸』 抒情小說的歷史
聲勢浩大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標志著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人的覺醒。伴隨著這種人的意識的發現,文學革命的先驅者們以人道主義和個性主義精神去革新傳統的文學觀念,提出了「人的文學」的著名命題,推動了直面人生的新文學的發展。同時,現代小說的開拓者們已經不滿足於傳統小說既成的清規戒律,他們要求創造出新的審美方式來表達日益復雜、瞬息萬變的社會生活和人物心理。因而,「五四」作家多以開放的眼光,容納百川,大大增強了新文學接納外來文化的容量。在短短三五年間,新文學引人了西方幾百年來各種文學思潮,如浪漫主義、自然主義、寫實主義、新浪漫主義、象徵主義、唯美主義和未來主義等。人生派、浪漫派和鄉土寫實派相繼產生,「五四」新文學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流派間的橫向競爭,構成了中國文壇上一個前所未有的小說發展格局。可以說,「五四」時期是中國現代小說意識的覺醒時期,小說美學在這個時候實現了對傳統的突破,中國小說從內容到形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不但作品的內容具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質,而且完成了從文言到白話的語言形式的徹底革新,即便在小說的形象塑造和結構形式方面,也完成了從傳統形式到現代形式的轉變。而現代抒情小說正是在這種背離和超越中應運而生。
『柒』 如何看待中國現代文學急求
中國現代文學是以現實主義為主體並包含有多種創作方法、流派的文學。它充分吸收外來文學營養使之民族化、不斷繼承民族傳統使之現代化,並在積極的思想交鋒中多次調整方向,從而積極向前發展。
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五四」文學革命。
「五四」文學革命在一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作為文學革命的三大主義之一(陳獨秀《文學革命論》);以後魯迅又進一步提出了「取下假面,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論睜了眼看》),「敢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的嚴格的現實主義要求。這一時期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提倡,充滿著反封建傳統的批判精神,強調了文學清醒地揭露、批判黑暗現實的功能,顯示了啟蒙主義的特色。魯迅和他所支持的文學研究會等社團的作家,在開創中國現代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同時,又汲取了浪漫主義、象徵主義等藝術流派的某些藝術手法,為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魯迅的短篇小說《吶喊》、《彷徨》達到了時代、民族思想藝術的高峰,《阿Q正傳》等經典作品,不但堪稱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之作,對中國現代作家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且引起國際文壇的注目,成為中國現代文學進入世界文學之林的代表作。與魯迅同時出現的葉聖陶、冰心、朱自清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作家,也對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以郭沫若、郁達夫為代表的創造社,以聞一多、徐志摩為代表的新月社,以田漢為代表的南國社等社團的作家,主要從浪漫主義文學汲取藝術營養,同時也受到西方現代主義不同程度的影響,《女神》、《沉淪》、《死水》等作品開創了現代文學浪漫主義的傳統。
20年代末與30年代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這個時期向文學的現實主義提出了加強與工農大眾實際生活的聯系、自覺地揭示歷史發展趨向、表現無產階級理想等要求,並有了「新現實主義」、「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革命現實主義」理論的介紹與提倡。革命文藝界為從理論與藝術實踐上解決這一歷史課題作了巨大努力,同時產生過理論的失誤與背離現實主義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創作傾向。革命現實主義文學正是在不斷克服自身錯誤的過程中日趨成熟,在創作實踐上獲得了新的突破,產生了茅盾《子夜》這一里程碑式的作品,出現了巴金、老舍、曹禺、丁玲、張天翼、沙汀、艾蕪、吳組緗、李劼人、葉紫、蕭紅、蕭軍、殷夫、蒲風、艾青、臧克家、夏衍等一大批有著鮮明藝術個性的革命現實主義作家。他們都以具有反映現實的深度和藝術上比較成熟的力作,為現實主義藝術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沈從文、戴望舒、施蟄存、何其芳等作家各自為吸取浪漫主義、象徵主義、現代主義等藝術養料,發展多種藝術流派,進行了多方面的藝術探討,其理論與藝術實踐的得與失,都對現代文學豐富多樣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走向成熟的現實主義文學
抗日民族解放戰爭與解放戰爭進一步加強了作家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出現了各種流派、創作方法的作家向革命現實主義歸依的趨向,這反過來又促進了革命現實主義向反映現實的深度、廣度與多樣化方向的發展。艾青、田間及「七月詩派」的詩歌創作,茅盾、巴金、沙汀、老舍、路翎的小說以及曹禺、夏衍、陳白塵、宋之的、吳祖光的戲劇創作,代表著這一時期革命現實主義藝術所達到的新的水平。以郭沫若的《屈原》為代表的歷史劇創作則是繼《女神》以後革命浪漫主義藝術的另一高峰。同時,革命根據地的作家長期地深入工農兵群眾生活,參加實際斗爭,初步解決了革命現實主義文學所面臨的表現工農兵的歷史要求與作家不熟悉工農兵生活的矛盾,獲得了創作上的新成就。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暴風驟雨》,李季《王貴與李香香》等作品,在表現工農兵,並努力達到鮮明的思想傾向性與藝術真實性的統一上,為社會主義時期革命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經驗。賀敬之、丁毅的《白毛女》等作品則顯示了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結合的趨向。
新生的社會主義文學
新中國成立帶來的巨大歷史變革,人民當家作主、創造歷史的自覺努力,為社會主義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基礎。新中國的作家堅持真實地、歷史地、在現實的變革和發展中反映生活,自覺地把革命現實主義即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為最根本的創作原則與方法。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在50、60年代逐漸形成了代表社會主義新中國文學的主導性風格與特徵,即注重題材與主題的重大性與時代性,自覺追求具有「巨大的思想深度」與「廣闊的歷史內容」的史詩性,對民族性格進行具有歷史的縱深度的開掘,創造雄渾壯闊的藝術境界,以及從歷史進程中所汲取的昂奮的戰斗精神。思想上藝術上的這些特點,在《紅旗譜》、《創業史》、《紅岩》、《茶館》等優秀作品中,都表現得相當鮮明和突出。盡管這一時期的文學在多樣性發展上有所不足,並存在著粉飾現實的偏差,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及時代特色的主導性風格的初步形成,無疑表現了中國社會主義文學日見成熟的趨向。
但是,「文化大革命」中政治生活的逆轉,人為地遏止了正在發展著的上述文學趨勢, 粉飾與歪曲現實的文學逆流卻獲得惡性發展,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百花齊放的新時期文學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後,經過撥亂反正的艱苦努力,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獲得了恢復與發展,以題材的廣闊性、揭露生活矛盾的深刻性與塑造人物性格的豐富性構成了這一時期文學的主要特徵。社會主義文學的批判功能與歌頌功能得到了辯證的統一;作家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揭露與鞭撻阻礙民族振興的腐敗和消極的事物和現象,歌頌和贊美振興中華、建設四化的偉大事業中新的思想感情和新的人物。作家傾心於人物內心世界的開掘,努力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寫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復雜性、豐富性與獨特性,在歷史的縱深運動中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形成的根源及發展趨向;喬光朴(蔣子龍《喬廠長上任》)、陳奐生(高曉聲《陳奐生上城》、《陳奐生轉業》)、陸文婷(諶容《人到中年》)等藝術形像的成功塑造,就顯示出了作家們的這種追求,表現了革命現實主義文學的深化。王蒙等一批作家還以「拿來主義」的態度,從浪漫主義、象徵主義、現代主義等多種流派中吸取藝術養料,以豐富、發展革命現實主義的藝術表現力,作品的表現手法、藝術形式有了新的開拓,進行了多方面富有創造性的探索,充分顯示了革命現實主義文學的生命活力。
『捌』 現代抒情小說內涵是什麼
睇小說時間不準,你可以繼續挑戰,可以把它寄一點,抒情小說的一個人能表達一個含義。
『玖』 什麼是自敘傳抒情小說
自敘傳抒情小說是中國現代抒情小說的最初體式,作者多集中於創造社,以郁達夫和倪貽德為代表。郁達夫1921年出版的《沉淪》小說集使自敘傳小說成為一種潮流。作品中以第一人稱寫「我」,即敘述者自己,最常用的手法是直抒胸臆,即在表現自我主人公所經歷的日常生活情景時,以充滿激烈情緒的筆調去描寫,在事件的敘述中作坦率的自我解剖。
編輯本段自敘傳小說的抒情性
抒情性就是以情感為主要表現對象,在郁達夫小說中,情節居於次要的地位,郁達夫不喜歡敘述外部的事件。郁達夫感興趣的是,內心生活。特別是內心世界中非常個人化的隱秘情感,甚至變態情感。是靈與肉的沖突。道德與慾望的沖突。《沉淪》就是這樣的內容。 這種抒情性,事實上就是強調作家主體對於客體的感受。作家在寫作是時候,不是寫看到了什麼,而是寫感到了什麼。就是外部事物在心靈中的體驗,所引起的感情。那麼,這里就需要對他的自敘傳的文學觀進行更進一步的認識。他的自敘傳,並不是記錄自我外部經歷。而是凸現自我對社會、生活的感受、體驗。在郁達夫那裡,文學就是心靈的東西,而不應該是所謂的寫實外部世界。 「客觀的態度,客觀的描寫,無論你客觀到怎麼樣一個地步,若真的純客觀的態度,純客觀的描寫是可能的話,那藝術家的才氣可以不要,藝術家存在的理由,也就消失了。」 「作家的個性,是無論如何,總須在他的作品裡頭保留著的,作家既有了這一種強的個性,他只要能夠修養,就可以成功一個有力的作家。修養什麼呢?就是他一己的體驗。」 這種抒情性,就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一個典型特徵。浪漫主義主張寫內心世界,崇拜自我,靈感。在五四時期,創造社是浪漫主義的,而文學研究會是現實主義的。
鏈接:
http://ke..com/view/1215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