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都市總裁 > 魯迅小說的現代審美風格

魯迅小說的現代審美風格

發布時間:2021-09-17 01:55:51

Ⅰ 魯迅作品有哪些風格

最大的特點就是思想的深刻性,這也是魯迅文章區別於其他現代文學家的一個重要標志;
再一個就是幽默,但並不是為了幽默而幽默,是為了使人在戰斗之餘能得到一點樂趣,這也是他和林語堂等輩的幽默的區別;
還有就是言辭的犀利性,對於其他人的批判從來不會留任何面子和退路。這是他和胡適等改良但不改革派的區別。
此外還有野草中的絕望和虛無,朝花夕拾中的童真與快樂,這些就留給自己慢慢體會吧。

Ⅱ 魯迅小說的寫作風格是什麼

辛辣的諷刺之下,表達對光明和希望的嚮往,善於通過語言和行動細節描寫揭示人物的靈魂和人物間的實質關系,刻畫人物性格入木三分,如阿Q等。揭示民族的劣根性,希望能夠得到療救。

Ⅲ 魯迅的寫作風格

剖根揭骨,冷嘲熱諷

用現實主義手法描摹那些草木般無聲地產生、無聲地消失、在幾千年的中國舊文化中受盡侮辱和損害同時自己也在損害和侮辱著他人的普通中國人,在形式上取大家常見的各種普通人的典型事例。

拓展資料

一、小說寫作風格

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

二、雜文寫作風格

魯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別是後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與心血於雜文創作中。他的雜文極具批判性,魯迅曾把雜文分為「社會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強調的正是雜文的「批評(批判)」內涵與功能。

三、散文寫作風格

魯迅所創作的散文不多但卻可說篇篇精品,這些篇章收錄於《朝花夕拾》和《野草》。《朝花夕拾》是魯迅對於童年、青少年時期的回顧,是對作者青少年時期生活斷片的回憶,包含少年時代的紹興印象、南京求學、留學日本、回國後在紹興任教等基本的成長經歷,尤以記述故鄉生活者為最多。相比他的雜文這些文章多了明朗、純真、親切的情味。

四、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Ⅳ 魯迅小說的藝術特色,可以從幾方面去寫

一、語言准確、形象、精練、辛辣。
二、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具有極強的社會概括性。(阿Q,這個形象一出來時曾使多少人對號入座)。
三、文風精練、朴實,具有極其鮮明的獨樹一幟的個性特徵。

詳見http://..com/question/7621385.html

1)魯迅小說真實地再現了現實生活,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充分體現了現實主義特徵。
2)魯迅對現代小說民族新形式的創造:
以戲劇的手法表現悲劇的內容,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的結合統一。《阿 Q 正傳》、《孔乙己》都描寫了時代的悲劇,在表現上又充溢著喜劇色彩。

詳見http://..com/question/9119931.html?fr=qrl&fr2=query

書寫方式的個性化與敘事技巧的多元化
詳見http://..com/question/70257573.html

Ⅳ 魯迅文學風格是怎樣的

魯迅寫作風格及特點

一、小說寫作風格

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

二、雜文寫作風格

魯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別是後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與心血於雜文創作中。他的雜文極具批判性,魯迅曾把雜文分為「社會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強調的正是雜文的「批評(批判)」內涵與功能。

三、散文寫作風格

魯迅所創作的散文不多但卻可說篇篇精品,這些篇章收錄於《朝花夕拾》和《野草》。《朝花夕拾》是魯迅對於童年、青少年時期的回顧。

是對作者青少年時期生活斷片的回憶,包含少年時代的紹興印象、南京求學、留學日本、回國後在紹興任教等基本的成長經歷,尤以記述故鄉生活者為最多。相比他的雜文這些文章多了明朗、純真、親切的情味。

(5)魯迅小說的現代審美風格擴展閱讀

人物影響

1、學術影響

作為一名學術研究者,一方面,魯迅運用西方的文學觀念研究中國古典小說撰寫了《中國小說史略》,其不僅結束了「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的時代,也創造了文學史著作的典型範例,「為後學開示無數法門」,郭沫若將其與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並稱為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雙璧。

另一方面他整理校對勘正了《古小說鉤沉》《嵇康集》《漢畫像集》《會稽郡故書雜集》等數十部古籍,為後世的古典文學研究留下了一筆巨大財富。

2、精神影響

魯迅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響著他的讀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現代作家、現代知識分子。魯迅同時又是20世紀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他創造了「內外兩面,都和世界的時代思潮合流,而又並未梏亡中國的民族性」,並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的「現今想要參與世界上的事業的中國人」的文學。他與同時期的世界傑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一樣,在關注本民族的同時,也在關注著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並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

Ⅵ 魯迅的作品風格

魯迅的作品具有凝練,簡潔,頓挫而又富有回味的語言風格,是中國文學的精品。本文通過對魯迅作品的語言分析,試圖尋找魯迅的這種獨特的語言風格的成因。以此透視從文言到白話的轉變在經典作家筆下是如何進行的,並且試圖啟發這樣一種思考,即白話文的普及運用到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地豐富它和發展它。

魯迅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靈活,風格鮮明獨特,語言幽默。在他55年的人生中,創作的作品,體裁涉及小說、雜文、散文、詩歌等。有《魯迅全集》二十卷1000餘萬字傳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其多篇作品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對新中國的語言和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魯迅作品的恆常價值,首先表現在代表了中國最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他們在"三座大山"壓迫下求生存、求溫飽、求發展的歷史要求。

(6)魯迅小說的現代審美風格擴展閱讀

魯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

他的作品有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並有多部小說被先後改編成電影。其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Ⅶ 淺析魯迅文學作品的審美傾向及

淺析魯迅文學作品的審美傾向及藝術價值
【論文關鍵詞】魯迅;文學作品;審美觀照;情感;價值
【論文摘要】魯迅以其智者的痛苦,描繪舊時代的畫面,作者對時代的把握,對人性的理解,多數是以悲劇的形式、滑稽的形象加以展現,審美情感深刻豐富,審美價值潛在隱蔽,卻往往更執著、更強烈。對魯迅的文學作品進行審美觀照,是作品本身的客觀要求,也是理解學習作家作品的必然選擇。
魯迅的作品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研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內容。建國以來,雖然幾經課改和選編爭議,魯迅作品在中學語文課本中仍然占據首要位置,無論是選用的數量,還是在教學中所佔的份量都是古今中外任何作家都無法相比的。但魯迅作品的教與學長期以來存在著一個難題,就是教師與學生對魯迅作品缺乏興趣,整體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授課,按照既有的程式組織教學。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教育者對魯迅及其作品的認識和理解問題。魯迅的作品沒有激起教師的興趣,教師必然不能用「情感」的力量感染學生,加之魯迅作品的「深奧晦澀」,學生不免有畏難的心理。中學語文教材選編的魯迅作品,其中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佔一半以上,因此,筆者試圖從魯迅文學作品的美學價值入手,從情感和審美的角度,分析魯迅文學作品的審美傾向和審美教育的問題。
一、魯迅文學作品的審美分析
魯迅是「五四」前夜走上中國文化舞台的主將,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最清醒的偉大現實主義作家。由於時代的原因,由於魯迅思想的深邃性,革命的徹底性和斗爭的堅定性,以及教育者認識的局限性和傳統習慣的束縛,使得魯迅文學作品的教學,一直側重政治思想和階級立場的層面,而忽略其作品特有的人文思想和審美價值。筆者認為:魯迅的文學作品不僅具有很深的認識價值和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飽含著特殊的審美情趣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只是魯迅的審美視角和表現美的方式與眾不同,需要研究者、教育者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審美觀照和總體把握。如果只注重魯迅文學作品的思想性和革命性,必然有損於其作品的美學價值和藝術教育作用,影響學生對魯迅文學作品的學習興趣和教學目標的整體架構。
「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這是1940年毛澤東同志對魯迅的評價。由於我國新文化運動的歷史背景和抗日戰爭時期對文化工作者的希望和要求.當時對作家作品的評價,首要的標準是政治思想和對革命斗爭的作用,而不是用審美的眼光觀照哪怕是優美如畫的的小說和詩歌,但這並不能抹殺作品本身蘊涵的審美價值。「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魯迅的文學作品表現美的方式也同樣具有硬骨頭的特點。
1. 審美表現的反向性
文學作品都具有審美價值,作者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典型環境的描寫和故事情節的敘述,表達對現實的理解和對未來的理想追求。但是,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表現美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作家對現實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有的作品通過正面的描繪或歌頌表現對美好生活的想往。如: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小二黑結婚》等;有的作品則通過揭露生活中的「丑」,從反面表達作者的審美理想。如:果戈理的《死魂靈》、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等。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作品多數屬於後者。魯迅是我國現代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具有鉤魂涉魄的目光,善於挖掘生活中的「陰暗面」、並能夠對違反常規的素材進行集中、概括,在諷刺、批判中表現正面的理想。作品中體現的是審美的負價值。
魯迅的《吶喊》收錄14篇短篇小說,創作於1918—1922年。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復雜的社會矛盾,對舊中國舊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通過否定和批判,表現了作者希望社會變革的理想和追求。同樣,《彷徨》收錄的11篇短篇小說,創作於1924—1926年,作品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這些作品,很少具有正面典型的塑造及和諧、閑雅、優美的生活圖景。如:選自《吶喊》的《孔乙已》,塑造了封建社會沒落知識分子孔乙已的典型形象,他窮困、潦倒、迂腐而麻木,在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摧殘下最終成為可憐又可笑的滑稽形象。作者是通過抨擊社會對苦難者的漠視和譴責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中,表達對理想社會制度的追求。同樣,《阿Q正傳》中塑造的自欺欺人的「阿Q」形象,也同樣是扭曲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造就的「可憐蟲」形象。作者通過對阿Q的否定,從反面表達了審美理想和審美價值。魯迅是將自己的審美情感熔鑄於對現實的否定和對封建社會的揭露中。美學價值深置於作品的底層,飽含在揭露「丑」的無奈中。

2. 審美情感的深刻性
美的事物不僅具有表現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精神的內容,而且要具有適宜的感性形式,並且這種形式一般是鮮明的、宜人的。魯迅文學作品中美的精神、美的內容,往往重於美的形式,更多的體現在思想、認識和道德方面的積極力量和斗爭氣概,與通過形式美打動人,吸引人的其它文學藝術表現美的方式有所不同。這是魯迅文學作品審美情感的深刻性和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魯迅的小說《葯》,寫於1919年,其中的系列環境描寫:從「秋天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的陰冷,到「街上黑沉沉的一無所有,只有一條灰白的路」的一點微弱的希望;從 「而且路上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的一點亮光到「太陽也出來了」,光明就在眼前的發展變化。沒有燈紅酒綠、奼紫嫣紅的明麗與熱烈,作者的情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沒有外在形式的吸引,卻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需要讀者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體會,分析、理解。魯迅文學作品審美情感的深刻性是與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相統一的。看似隨意,但情在深處,愛在恨中。寫作的目的在於「治病救人」,是其他同類作品無法企及的。《葯》以環境描寫為載體,穿插於全文,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中國的社會現實。讀者透過環境的凄涼可以感受到魯迅先生對當時中國的愛之深,痛之切;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同時,表達出作者的內心深層,因時代背景而不能點明的理想寄託。魯迅的美學思想是革命功利主義的,魯迅是將他的美感、理智感與道德感統一在起來,達到思想美與藝術美、表象美與深層美的有機結合。
3. 審美價值的潛在性
魯迅生活在20世紀初黑暗的舊中國,時代的原因,使其著作具有特殊性,即使是文學作品,也多半是批判、揭露和諷刺之作。他發出的多是無可奈何而又不甘寂寞的「吶喊」。時常在「徬徨」中探索,在苦悶中前行,有時迫於時局,又不得不隱諱其意。由於寄託深,使讀者較難領會作品的用意,更無暇顧及蘊含其中的情感因素和審美價值。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講,是現代偉大的文學家,「為藝術而藝術」在他的作品中是找不到的。魯迅一向被看作是對封建專制和愚昧揭露最深刻,斗爭最全面、最堅決,也最持久的作家。因而,其作品主要是批判和揭露,其美學價值和審美傾嚮往往深含其中,常常被忽視、被遺忘。《祝福》、《傷逝》一類的小說自不必說,即使是飽含真情的《故鄉》,《社戲》,審美意象也不那麼分明。
《故鄉》是1921年發表在《新青年》上的短篇小說,具有濃厚的鄉土深情。那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碧綠的西瓜和月夜沙地中的英俊少年……是作者兒時故鄉的優美圖景和壯美場面的重現,閃爍著藝術美的光輝。但在作品中不過是作者腦海中的印跡和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這種美的表現中體現的情感,是作為眼前「破敗」的故鄉和作者失望之情的對比和反襯,以揭露封建統治的罪惡。作者的審美理想和情趣潛藏在回故鄉前後的敘述中,現實的無可奈何和不甘如此的矛盾構成了作品復雜的感情基調。魯迅以其智者的痛苦,描繪舊時代的畫面,作者對時代的把握,對人性的理解,對弱者的同情和對習俗的思考,是以悲劇的形式、滑稽的形象加以展現,審美情感潛在隱蔽,卻往往更執著、更強烈。外表冷漠,內心熾熱。
中學語文課是美育的神聖領地,是美育的最好教材。而魯迅的作品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忽視美育的實施。相反,需要站在時代的高度領悟其作品的美感因素,從另一個側面讓學生學會發現美、感悟美,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處於好知、樂知的狀態中,而且能夠讓學生在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

【參考文獻】
[1]《美學基本原理》,劉叔成、夏之放等著,2001年7月,第三版。
[2]《文藝美學》,李詠吟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3]「論魯迅小說審美意象的跨文本互補現象」,《社會科學戰線》,2001年6期。

Ⅷ 魯迅的風格風格

魯迅的小說作品數量不多,意義卻十分重大。魯迅把目光集中到社會最底層,描寫這些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況。這是與魯迅的創作目的分不開的。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這種表現人生、改良人生的創作目的,使他描寫的主要是孔乙己、華老栓、單四嫂子、阿Q、陳士成、祥林嫂、愛姑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但在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這樣的社會難道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系難道是合理的人際關系嗎?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們彼此之間也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採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度,並通過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洩自己受壓迫、受欺侮時郁積的怨憤之氣。在《孔乙己》里,有惡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顧客;在《阿Q正傳》中,別人欺侮阿Q,阿Q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魯鎮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劇當作有趣的故事來欣賞……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魯迅對他們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愛他們,但希望他們覺悟,希望他們能夠自立、自主、自強,擁有做人原則。
魯迅對權勢者和偽君子抱著深惡痛絕的態度。《孔乙己》中的丁舉人、《阿Q正傳》中的趙太爺、《祝福》中的魯四老爺、《長明燈》中的郭老娃、《離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這樣一些權勢者的形象。他們有權有勢,但對他人的命運卻沒有真誠的關心,對社會的進步沒有絲毫的熱情,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權勢和地位,自私、虛偽、冷酷,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銘、《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則是一些假道學、偽君子,他們口口聲聲說是關心社會的道德,實際上他們自己都是毫無道德心的人。
魯迅的小說寫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沒有離奇的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卻充滿了無窮的藝術魅力。這種魅力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他對人、對生活的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對人的內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畫帶來的。讀魯迅的小說,時時有一種「發現的喜悅」。畫面是普通的畫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卻在這么普通的畫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隨時都能注意到我們平時注意不到的特徵,覺察到平時覺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正是由於這種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畫,使魯迅小說的藝術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徵。在青年時期,我們涉世不深,北方的中小學生對故事中所描寫的魯鎮等江南水鄉、三味書屋等風土人情還不夠熟悉,對人生還沒有更多的親身體驗,魯迅小說是作為一個整體進入我們的感覺世界的,但在我們感覺到的人物和畫面中到底潛藏著多麼豐富的內涵,我們還不可能盡數感覺到,隨著我們社會經驗的增加和人生體驗的深化,這些人物和畫面的內涵就會不斷從中生發出來。為了揭示不同生活畫面和不同人物命運的不同的意義,魯迅的小說結構是多變的,幾乎一篇有一篇的樣式,一篇有一篇的寫法。《狂人日記》與《阿Q正傳》不同,《孔乙己》與《白光》不同,《故鄉》與《祝福》不同,《孤獨者》與《傷逝》不同。不僅結構樣式不同,音調節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麼的單純而又冷峻,《傷逝》則那麼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魯迅的小說是小說,也是詩,意境幽深,外冷內熱,其運用民族語言的功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Ⅸ 魯迅小說形象的風格特徵

一種是農村封建禮教壓迫下的女性形象,一種是知識分子形象。
第一種是愚昧,麻木,封建。第二種是反抗封建禮教而不能,而後彷徨,孤獨,寂寞。

Ⅹ 魯迅小說的小說藝術風格

魯迅的小說之所以開掘深,立意新,主要是因為他在構思時高瞻遠矚,熔鑄古今,他是從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從現實與歷史血肉相連的深度來認識、分析、發掘事物的內在本質,鑄造藝術形象的。因此,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人的精魂,魯迅的精魂將不斷奮斗,向上,閃耀!

閱讀全文

與魯迅小說的現代審美風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總裁霸上癮 瀏覽:842
寫小說可以火么 瀏覽:38
主角是系統的完結小說推薦 瀏覽:801
古穿現總裁小說 瀏覽:121
小說寫蘿莉的 瀏覽:354
在火車上做愛短篇小說 瀏覽:687
有沒有小說接稿件賺錢系統 瀏覽:531
飛盧小說閱讀器電腦版下載 瀏覽:755
小說四月全文閱讀 瀏覽:878
免費盜墓小說主人公胡一八 瀏覽:693
小說主角林俊 瀏覽:46
九龍之主都市小說 瀏覽:471
異界重生成樹的小說 瀏覽:871
主角正太弱氣受小說 瀏覽:927
喜歡我這樣弄你嗎嗯啊小說網 瀏覽:275
主角從小練內功的念力小說 瀏覽:393
男主角姓陸的官場小說 瀏覽:568
男主叫秦淮雨的古代小說 瀏覽:152
寫白上校的小說 瀏覽:242
主角修煉步法的小說 瀏覽: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