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都市總裁 > 都市小說的創作目的

都市小說的創作目的

發布時間:2021-09-21 07:54:26

㈠ 論述沈從文都市小說的文化內涵

[摘 要] 沈從文小說在人類文化史上作出的最有價值的貢獻是:通過以《邊城》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滲透了深厚的文化內涵,提出了人類應當具有的與西方文明和東方文化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第三種文化信仰,闡述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價值體系——湘西自然人性文化。

[關鍵詞] 沈從文小說 傳統道德文化 現代都市文明 湘西文化 人性的希臘小廟 「第三種」文化體系

[目 錄]

一、沈從文小說的文本意義在於構建一種全新的文化

二、沈從文小說對傳統文化和都市文明的「破」

三、沈從文的《邊城》與「人性的希臘小廟」

四、沈從文小說的價值在於提出了「第三種」文化體系

當代文學巨匠沈從文是個每個細胞都浸滿了湘西文化因子的作家。從文學的角度講,他最大的貢獻是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牧歌似的湘西世界;從社會的角度講,他最大的貢獻是為我們勾畫了一種人性本真的湘西文化。

一、沈從文小說的文本意義在於構建一種全新的文化

在沈從文的小說文本(也包括其他作品)中,沈從文將中國傳統文化、西方現代文明和湘西文化三者進行了對比性的描繪,以此闡釋湘西文化的真諦,揭示湘西文化滋養下的湘西人自然的生命形態和自然張揚的人性。沈從文在試圖構建一種自然和諧、自主自為、自然形態的新的文化價值體系。在他的作品中,他既反對以儒教為主的正統的中國傳統禮教文化,也反對以西方文化為核心的所謂現代都市文明。他極力將三種文化的景觀和人生實質淋漓盡致地展示給世人,並將湘西文化的真善美及這種文化環境中人性的健全、生命力的雄健和個性的自由舒展推崇到所有文化之前,其目的就是告訴世人:只有湘西文化才是活的文化,才是雄強、本真、至善至美的文化,才是最充滿人性、人情美的文化。不僅正在頹敗的中國甚至所謂的西方文明都應該重建、普及這樣的文化,只有建立這樣的文化價值體系,整個中國乃至世界才會充滿生生不息的生機與活力,人類的生命力才不會枯竭和凋萎,整個社會和世界才能達到人性發展的極至。

在這里,沈從文不僅對三種文化進行了冷靜的反思和理性的批判,而且他更是在宣揚和試圖創造一種全新的文化價值觀,並用之改造中國國民的精神和世界的人生。在給妻子張兆和的信中說:「說句公平話,我實在是比某些時下所謂作家高一籌的。我的工作將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會比這些人的作品更傳得久、播得遠。①」所以如此的自信,就是因為他在用自己的文字在創立著一種全新的文化體系,不僅屬於中國,而且也屬於整個世界。

二、沈從文小說對傳統文化和都市文明的「破」

沈從文與魯迅、老舍對中國的舊文化、中國國民劣根性的批判不同,魯迅、老舍等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破而不立」,沒有確定舊的文化破了之後中國文化的指向。而沈從文卻上是在「破」的同時更側重於「立」。他要創立一種全新的文化信仰,要創立一種以湘西文化為核心的自主、自為、自然的文化價值體系和充滿人性的人生哲學。沈從文曾表示,他要建立生命、人性、自然三者統一的「一種愛與美的新的宗教。②」這里他所說的「宗教」,其實就是一種有別於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明價值體系的、益於人性全面發展的文化價值體系和文化信仰。

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是中國文化的邊地,因此相對比較完整地保留了湘西原生態的鄉土文化,這種原生態的鄉土文化,有可能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底本和前身,沈從文及沈從文筆下的翠翠,就是這種文化的活態。而北京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雖然它正處於由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的緩慢轉化中,但這種傳統文化在衰落的同時卻又頑強地生存著。而上海則是一個完全按照西方模式建立起來的大都市,它是西方文明在中國本土上一個鮮亮的象徵,具有極強的輻射力和文化侵蝕力,是我們的傳統道德文化倒了之後,精神空虛靈魂疲頓時乘虛而入並瘋長的一種文化怪胎。

這三個不同的空間,實質上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文明和湘西文化三種文化形態。沈從文雖然輾轉於北京和上海,但作為湘西文化的代表的沈從文並沒有在深層次上被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明同化,相反,卻給了沈從文一個用湘西文化來審視、反思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都市文明(西方文化)及它們影響之下的人的生命形態的歷史性機會。他與這兩種文化和這兩種文化下的生命是隔膜的,這種隔膜加深了他的文化孤獨感,也使他更清醒地對這三種文化進行分析、比較和批判性的反思。在分析比較中、在批判性的反思里,他看清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病根和現代都市文明的畸變,同時,也對他家鄉的充滿人性美的湘西文化的生存延續產生了危機感。於是,沈從文把他的文化創立指向了湘西文化,並將湘西文化淳樸本真的一面提純升華,試圖創立一種能夠取代中國沒落的傳統文化和病態的現代都市文明的新的文化價值和文化信仰。

於是,沈從文開始了他的文化批判和文化信仰的再造,創作了大量的小說來批判中國頹敗的傳統文化和病態的現代都市文明,闡發和張揚以湘西文化為底根的新的文化價值觀。

沈從文對文化的評判,常常從性、人性、生命的生存形態等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如小說《十四夜間》,刻畫了一個在傳統道德文化液汁里泡大的小官僚吳子高,為了滿足自己的肉慾找妓女的可笑過程。他自己不能去找,這有失「大雅」,就轉托客房的伙計。在等待的過程中,沈從文對吳子高的心態進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畫。吳子高在設想妓女到時如何如何對話,如何如何行動,簡直像「備課」,而一旦暗娼真的站在面前時,卻又手足無措。這是一個怯懦、猶豫和無能的生命形態,是一個傳統文化培養出來的生命典型。與大膽放肆、充滿雄強生命力的湘西人相比,就足以說明中國傳統文化鍛造的人的生命力的衰落。沈從文說,性愛是體現人的生命力的。沈從文正是從性的角度來諷刺貶評中國傳統文化對人的生命力的摧殘和戕害,反過來,更加深了他對洋溢著雄強生命力的湘西文化的自信。

在小說《看虹錄》中,這種以性來評判文化的視角更明顯。沈從文在這篇小說中,充滿了象徵意義和潛台詞的暗示,對中國傳統道德文化對人性的束縛的揭露更加深刻。小說中的女主人應當是「美與愛」的文化象徵,是充滿生命活力與自然美的文化載體;而小說中的客人卻是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象徵,是這種文化畸變衍生的意淫文化的代表。這個女主人(湘西自然人性文化),不僅向客人展示了她的美,而且在言行上也勃發著生命和人性的熱情。她暗示客人,是生命就應該燃燒。但是女主人也品透了這個中國傳統文化籠養的「客人」的怯懦、猶豫不決,因為他生命的熱情消失在文字里了,生命的雄健力被中國傳統文化湮滅了,生命本能的熱量在文化冷水的浸潤下熄滅了。好在這個客人還能夠面對空盪盪的房子對自己的生命進行反思,對自己身上的文化進行詛咒:「我等待那個夜所能帶來的一切梅花的香,和在這種淡淡香氣給我的一份離奇教育」。這離奇的「教育」是什麼呢?於是,沈從文借客人的心和口,點出了另外必然還有一本書,這書就是充滿至善至美的人性和完全自然狀態的生命形式的湘西文化,也就是沈從文所要創立的新的文化信仰。只有這種文化,才能孕育出樸素至美的人性與和諧美滿的人類文化。

由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沈從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徹底批判。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懦弱和虛偽,他大膽地提出「丟掉它,也正是必需的事③」。沈從文在《鳳子》中說:「挽救它唯一辦法是哲學之再造,引導人類觀念轉移。」但這種「哲學」和「人類觀念轉移」並不是轉到以西方文明為內核的現代都市文明,因為沈從文對現代都市文明同樣進行了徹底的批判和無情的否定。沈從文創作的《紳士的太太》、《八駿圖》、《大小阮》、《王謝子弟》、《苦墨醫生》、《來客》《煙斗》、《有學問的人》、《或人的太太》、《自殺》等小說作品,組合成了一幅都市文明社會的畫卷。作者在《紳士的太太》中開門見山地說:「我是為你們高等人造一面鏡子,以照出他們丑惡的嘴臉與靈魂。」《紳士的太太》以一位紳士的太太作為切入點,她與丈夫貌合神離、同床異夢。她與大少爺暗中調情,為大少爺與三姨娘偷情搭橋牽線,牟取錢財。紳士則偷偷與情人幽會。他們表面上尊貴體面,道貌岸然,實際上卑劣猥褻,男盜女娼,生活里充滿了自私與虛偽,欺人與自欺,淫盪與亂倫。沈從文無情展覽著所謂現代文明中人們生活的空虛、精神的凋萎、靈魂的銹蝕,刻畫了浸泡在現代都市文明裡人生的虛無和人性的泯滅。《八駿圖》里的八位教授是現代文明的象徵,然而他們卻恪守道德,奢談文明,用假正經、假文明來拘束、壓製作為一個正常人應有的七情六慾,形成了被閹割過的寺宦觀念。這是一種被扭曲的人性,是違反正常人性的、病態的、畸形的文化現象,沈從文藉此批判的深刻之處在於:現代文明自居悖論、自相矛盾,看似文明其實反文明,看似道德其實不道德。這種文化讓人性變態,讓行為反常,讓整個社會在虛偽、意淫和無聊的夢幻中討生活,將人性和心靈變成金錢和情慾的支配物。

在《寫在〈龍朱〉一文之前》一文中,沈從文對自己長期生活在現代文明都市上海和中國傳統文化中心北京給自己造成的人生傷害同樣進行了痛苦的陳述:「血管里流著你們民族健康的血液的我,二十七年的生命,有一半為都市生活所吞噬,中著在道德下所變成虛偽庸儒的大毒,所有值得稱為高貴的性格,如像那熱情、勇敢與誠實,早已完全消失殆盡,再也不配說是出自你們一族了。」

沈從文筆下的現代都市文明具有毀人於有意而無形中的無聊與空虛,這種文化的兩大支柱就是金錢和情慾,生活在這種文化中的一切生命都是腐爛的,生命的價值和人性都是物質化、利益化的東西。現代文明寫在人臉上的是憔悴受傷,而內在的生命卻是枯竭和焦黑,整個人的生命的激情已喪失殆盡。一個物質與情慾的世界,根本看不見生命的影子——這就是現代都市文明最顯著的特徵。

三、沈從文的《邊城》與「人性的希臘小廟」

沈從文說:「這世界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④」在沈從文的湘西童話中,《邊城》就是一座供奉著人性的希臘小廟。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廟」里,古風猶存,淳樸也充溢在人們身上,自然的人性美表露無遺。《邊城》集中體現了沈從文理想人生的縮影,是他現實與夢幻的交織,是對民族道德重造的切入點。

通過《邊城》這部小說,沈從文用理想化的筆墨描繪了的以苗族文化為內核的湘西文化。沈從文意欲構建的「希臘小廟」,其實就是自然人性的湘西文化,《邊城》就是這一文化價值體現的標志「建築」。《邊城》發表於1934年,它把自然和諧的人生形式推向了極致。邊地的美麗景色、淳樸的傳統風習和人物的美好心性渾然一體,充滿了牧歌情調。青山綠水、古樸寧靜的茶峒城裡,撐渡船的老人和孫女翠翠相依為命,當地團總的兩個兒子同時愛上了翠翠,由此演繹了一段美麗而哀婉的人性之歌。《邊城》寄託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把它極力渲染成世外桃源,其實就是沈從文的文化價值寄託。沈從文在《邊城》用這種新的文化信仰為人們描繪著在這樣的文化環境里自然、自主、自為的生命形態和美好人生,賦予翠翠、夭夭等湘西女性以象徵意義,她們是這種自然人性文化的象徵和最完美的模特。翠翠沒有接受過傳統文化的教化和現代都市文明的浸染,完全是大自然孕育和教化的女兒,「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即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一隻小獸物。」她是人的至性——愛情的女兒,又是「天人合一」美的精靈與化身。翠翠就是湘西健全人性和自主、自為、自然生命形態的活的標本,是一種原始本真的人性生命形式,是沈從文所要創立和張揚的自然人性文化至善至美的模特,沈從文就是要借她們——這些自然人性的模特,來反對人為的、社會的、道德的文化,無論是中國傳統道德文化,還是所謂的現代都市文化。

在《邊城》中,翠翠、渡船老人、順順父子、楊馬兵等人物的身上,都展示著至真至純、勤勞善良、本分敦厚、正直仗義、豪勇無羈的生命本真,都融匯在《邊城》那種寧靜和諧、充滿無忌野性的自然環境中,洋溢著圓滿健全生命力的氛圍。沈從文就是要以湘西那種平凡、簡朴、單純的生活方式來取代畸形的現代都市文明和病態的中國傳統文化,他想用湘西那種存在於自然形態中的生命形態和樸素人生來喚醒麻木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沉醉在現代都市文明裡的生命,激起他們對這種新文化的信仰,重構新的自然和諧、雄健鮮活、化外境界的文化價值觀,與未完全被現代文明污染的湘西人一樣,過一種自然不做作、具有真性情的現代都市文明,保持自然人性,生死自然,愛恨自然。他相信他推出的這些文化模特——湘西文化的形象大使,完全可以征服現代都市文明及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沈從文有這種文化自信,在寫於1932年和1937年的《鳳子》中,這種文化自信表達的清清楚楚:這篇小說敘述的是一個在現代都市文明生活的高級知識者(小說中被稱為「老師」)來到湘西,在和總爺(湘西文化的闡發者)的爭辯交流和自己在湘西的切身感受中,被那種樸素的生活、健康的靈魂、自然的人性、勇敢的精神、環境的牧歌性所征服,被這種原始本真的自然文化驚呆了,並心悅誠服地接受了總爺對湘西文化的表達和對都市文明的貶斥。

四、沈從文小說的價值在於提出了「第三種」文化體系

通過以《邊城》為代表的一系列小說創作,沈從文充分闡釋了他的新文化的內涵和價值,並表達了高度的文化自信。他自信這種建立在自然人性基礎上的新文化才是最有價值的、最理想的文化,它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和以西方文明為內核的現代都市文化無可比擬的超現代性。沈從文認為,中國人甚至全人類都應當將這種新文化作為自己的文化信仰,就像信仰宗教一樣。只有如此,才能構建一個美好和諧、充滿人性化的理想社會,才能永葆人類雄強的生命力和原始本真的自然人性。

因此,當大多數新文學家以新的、西方的、現代的、都市的文化眼光去批判舊的、中式的、傳統的、鄉村的生存方式的時候,沈從文看似做出了幾乎反方向的文化選擇。但是假如你們認為沈從文非都市而崇鄉村,抑現代而揚傳統,那就大錯而特錯了,那是部分文學研究者沒有參透沈從文及其作品的真正的思想意義和文化意義。沈從文並沒有堅守中國傳統文化,也並不是一個完全的鄉土作家,而恰恰相反,他是站在當時中國文化現實的基礎上,立在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制高點上,孤獨地、痛苦地進行著文化的評判和文化選擇,試圖為中華民族找到強壯民族精神、雄強民族生命力的文化良方,尋找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出路。

沈從文小說的根本價值,就在於他在中國傳統文化(東方文明)價值體系和西方文明價值體系之外,以苗族原始本真的湘西文化為內核,為人類提出了第三種文化價值體系——自然本真的人性文化,並在他的作品中闡發了這種新文化的真、善、美,以及這種文化造就的美好社會,並且沈從文強烈地渴望中國和世界能夠丟掉泯滅人性的中國傳統文化和畸形變態的西方文化價值觀,確立這種新的文化信仰或宗教信仰,讓整個世界的生命、人性、自然都處於和諧美滿之中。

㈡ 都市小說是說什麼的

都市小說大多指在都市發生的小說,無論是普通的都市愛情故事還是異能的都市修真傳奇都是都市小說的分支,都市小說因為其現代的特質,對於感情的描寫更加的深刻,在互連網上和互連網下。都市小說的意義是不同的,也就是在不同年代的人的心目中都市小說有著不同的含義。在互連網上都市小說就是男生版的言情小說,這類小說常常讓男生都市小說的世界裡不能自拔,而在互連網下或者在這些男生的父母心中都市小說就是描寫都市生活的小說。
給你推薦幾本,有時間你可以去起點中文網去看。
《近身保鏢》《邪氣凜然》 《校園狂少》《重生追美記》 《校花的貼身高手》《天才醫生》

㈢ 為什麼都市小說不真實

如果真實了看的人就會少很多的,看小說多半都是休閑的,而消失又太殘酷

㈣ 求完整的都市小說寫作套路。 都市中常用的劇情列舉出來,比如賭石啊、創業啊、泡妞打臉啊 要詳細的

滿容易的,字數不是問題,前提是你要定位你的小說到底就是都市愛情,還是都市商戰愛情,還是都市奇幻愛情。

套路如下(原創的,看好了)

男窮,女富,各種巧遇,各種誤會,男愛女,女愛男,後男得知女身世,離女而去,女苦苦追尋,未果,遭遇事故(無所謂是得病還是車禍什麼),住院,病危,男出現,痛哭流涕,女無能力表達(就是傳說中的全癱或植物人),男細心照料,寸步不離,奇跡出現,女康復,兩人剛要生死相許(這事關鍵,如果帶上倫理的話,這就可以寫成是同父異母),雙方父母跳出阻撓,原因(隨便你寫,上輩的仇無外乎劈腿,陷害,小三,看你要什麼類型的),兩人不得再見,而後二人齊心協力(這也是分界點,關乎結局,是齊心協力出逃,還是齊心協力幫父母化解矛盾,最終會導致不同的結局,但大體上還是一致的),眼看好事成雙,小三(小三是兩個哦,男的又女的,女的有男的)出現,二人誤會,父母病重(或死亡,或家敗),誤會加深,正要分手,小三手段事情敗露,父母病好(或死亡,不影響主要結局),然後就N世同堂完美大結局。

至於要不要商戰,或奇幻這類東西,你只用把他們當肉往裡面塞就可以了,關鍵的還是骨架,這類小說全沒營養,只是固定結構,我寫這么多,你要套著這公式弄不出幾萬字,真對不起我這幾百字的教程。

㈤ 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新都市小說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代表作品

期刊中的新都市小說代表作品:

林堅的《別人的城市》(《花城》1990·1);

張欣的《絕非偶然》(《小說界》1991·5)

王朔的《誰比誰傻多少》(《花城》1991·5)

鍾道新的《股票市場的迷走神經》(《當代》1991·6)

張欣的《永遠的徘徊》(《十月》1992·6)

何頓的《生活無罪》(《收獲》1993·1)、《弟弟你好》(《收獲》1993·6)、曹謙的《闖特區的女人》(《當代》1993·2)、

張欣的《伴你到黎明》(《中國作家》1993·3)

莫然的《天若有情》(《中國作家》1993·5)、

何頓的《就這么回事》(《花城》1995·2)、《太陽很好》(《鍾山》1995·3)、《我們像葵花》(《收獲》1995·4)

張欣的《掘金時代》(《收獲》1995·4)、《致命的邂逅》(《中國作家》

1995·5)

曹謙的《四輪車》(《中國作家》1995·5)

何立偉的《你在哪裡》(《花城》1995·6)

王安憶的《我愛比爾》(《收獲》1996·1)

柳建偉的《都市裡的生產隊》(《當代》1996·1)

劉心武的《棲鳳樓》(《當代》1996·3)

方方的《狀態》(《上海文學》1996·3)

周梅森的《人間正道》(《當代》1996·6)

王海玲的《四季不斷的柔風》(《當代》1997·5)

周梅森的《天下財富》(《當代》1997·6)

潘軍的《海口日記》(《收獲》1998·2)

王大進的《紀念物》(《收獲》1998·2)

何頓的《丟掉自己的女人》(《收獲》1998·2)

畢飛宇的《那個夏季 那個秋天》(《江南》1998·2)、

池莉的《小姐你早》(《收獲》1998·4)

刁斗的《證詞》(《收獲》1998·6);

莫言的《紅樹林》(《江南》1999·1、2)

張欣的《變數》(《大家》1999·1)、《最後一個偶像》(《特區文學》1999·4)

刁斗的《身體》(《江南》1999·5)

潘軍的《關系》(《江南》1999·2)

戴雁軍的《你玩哪種游戲》(《特區文學》1999·3)

莫懷戚的《透支時代》(《當代》1999·5)

曹謙的《生活目的》(《十月》2000·1)

王海玲的《關於桑婭》(《花城》2000·9)。

另外還有非期刊中的新都市小說代表作品:

劉心武的《風過耳》(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

徐坤的《廚房》、邱華棟的《環境戲劇人》(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畢淑敏的《原始股》(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

池莉的《生活秀》(雲南人民出版社,2001)

棉棉的《糖》(中國戲劇出版社,2000)

衛慧的《蝴蝶的尖叫》、《艾夏》(湖南文藝出版社,1999)、《上海寶貝》(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

張平的《抉擇》(群眾出版社,1997)、《十面埋伏》(作家出版社1999)

周梅森的《中國製造》(作家出版社,1998)、《國家公訴》(作家出版社,2003)、陸天明的《大雪無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張宏森的《大法官》(山東文藝出版社,2000)

格格的《非城市愛情》(華文出版社,2003)

談歌的《都市豪門》(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

於川的《都市邊緣的女人》(大眾文藝出版社,2004)。

㈥ 烽火戲諸侯的都市小說寫的為什麼這么好

這個可以給你一個比較全面的分析
1、烽火最著名的裝逼,逼格之高有目共睹
2、在必要的時候舍棄一些配角,以他們的死換取讀者關注
3、一種扶貧濟困、懲強扶弱的理念,比如徐鳳年對那些平民的幫助,比如趙甲第對同學的一視同仁。

㈦ 都市小說的特徵

都市小說是以男女之間的愛情為中心,以都市環境為背景,展開故事情節,反映社會生活的小說題材。三要素:人物--現代的 地點--都市 故事情節--愛情故事。因為絕大部分的都市小說都是男性作者,而且大部分的讀者都是男性,所以都市小說很容易出現下面的情節,一個男主角有幾個女主角。這個特性在許多都市小說中都出現很容易滿足男性讀者的YY特性引起大家的共鳴。

㈧ 為什麼現在的都市小說基本上都是這樣

都市文 有慕容雪村 驍騎校 常書欣 烽火戲諸侯 更俗 豆子惹的禍
子非魚

㈨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怎麼喜歡看都市小說了

很大一部分所謂的都市小說,其實只是披著都市外衣的玄幻
比如某校花專的貼身啥,男主角已經可以屬一拳撕裂空間障壁,
這種水平,估計玄幻小說都難以達到這種程度。
現在很多都市小說寫手就是搞個十幾萬字、二十萬字的都市
然後迅速場景切換到什麼古墓、異界、某空間,
所以讀者漸漸產生了厭惡感。

㈩ 都市小說怎麼寫

簡介:

  1. 都市小說是以男女之間的愛情為中心,以都市環境為背景,展開故事情節,內反映社會生活的容小說題材。

  2. 三要素:人物--現代的地點--都市故事情節--愛情故事。

  3. 因為絕大部分的都市小說都是男性作者而且大部分的讀者都是男性,所以都市小說很容易出現下面的情節,一個男主角有N個女主角。這個特性在許多都市小說中都出現很容易滿足男性讀者的YY特性引起大家的共鳴。

  4. 都市小說大多是指在都市發生的小說,無論是普通的都市愛情小說還是異能的都市修真傳奇都是都市小說的分支。

  5. 都市小說因為其現代的特質,對於感情的描寫更加的深刻。

  6. 在互聯網上和互聯網下,都市小說的意義是不同的,也就是在不同年代的人的心目中都市小說有著不同的含義。

  7. 在互聯網上,都市小說就是男生版的言情小說,這類小說常常讓男生在都市小說的世界裡不能自拔,而在互聯網下或者在這些男生的父母心中都市小說就是描寫都市生活的小說。

注意事項:在小說完結後需不斷修正,以獲得更高的瀏覽量。

閱讀全文

與都市小說的創作目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主角是系統的完結小說推薦 瀏覽:801
古穿現總裁小說 瀏覽:121
小說寫蘿莉的 瀏覽:354
在火車上做愛短篇小說 瀏覽:687
有沒有小說接稿件賺錢系統 瀏覽:531
飛盧小說閱讀器電腦版下載 瀏覽:755
小說四月全文閱讀 瀏覽:878
免費盜墓小說主人公胡一八 瀏覽:693
小說主角林俊 瀏覽:46
九龍之主都市小說 瀏覽:471
異界重生成樹的小說 瀏覽:871
主角正太弱氣受小說 瀏覽:927
喜歡我這樣弄你嗎嗯啊小說網 瀏覽:275
主角從小練內功的念力小說 瀏覽:393
男主角姓陸的官場小說 瀏覽:568
男主叫秦淮雨的古代小說 瀏覽:152
寫白上校的小說 瀏覽:242
主角修煉步法的小說 瀏覽:805
重生三國獨霸後宮小說 瀏覽:785
寫同人小說的原創劇情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