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言情小說推薦
本人是復比較喜歡古代制的穿越文呢
《弒王煞鳳:草包七小姐》作者月鎏香
女主:梵天蘿 男主:墨星辰
內容介紹
【女強,爽文,一對一!】驚才艷絕的梵天蘿穿越到八大豪門之首的梵家七小姐身上。沒有修煉天賦就是草包廢物!草包廢物?瞎了你們的狗眼!睜大眼睛看清楚,天才算什麼?遇上變態也得低頭!風姿綽約的她惹來桃花一朵朵,卻什麼時候成了那弒殺邪魅男的女人?男人在上咬牙切齒:「你再招惹男人,我就把你就地正法!」女人在下風情挑眉:「憑你?」銀針一閃,直指他腰下邪火處。這一世,草包勢要成變態,遇神殺神,遇佛弒佛,九天之上,傲視天下!
打字太累了😫還要別的私聊我
要有看過的交個好友唄
② 文學作家排行
推出現代文學作家排行榜(前10位)
1、 魯迅。不管你喜不喜歡他,但是你必須承認他。他不一定是最有才華的,但絕對是最有風骨的。他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力無以倫比。現在所謂的80後,在他面前狗屁也不是。我允許別人對魯迅有不同看法,但如果哪個80後的所謂作家再膽敢說他老人家一句不是,別讓我知道,不然小心我抽死你。
2、 老舍。中國人不都對那個諾貝爾文學獎念念不忘嗎?單純從文學角度說,他老人家應該最有資格靠近那個獎的,如果那個獎真是單純地獎給有文學天賦和文學成就的人。可惜了,他生不逢時。他的自殺,現在想起來還有一種悲愴感。不多說了。
3、 巴金。僅以《家》《春》《秋》,他就是當之無愧的文學大師。《隨想錄》記錄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的靈魂精髓,也拷問著沒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的靈魂。他以深邃的思想、敏銳的思維和睿智,為我們詮釋了什麼人才配得上作家的稱號。
4、 林語堂。林語堂長期以來只是被人們認為是一位從事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學者。其實他是名符其實的文學大師。我們熟知他的作品只是一部《京華煙雲》,其實他的雜文和散文也有極高造詣。當然,當年他在和魯迅先生的交鋒中敗下陣來。但是當我們回眸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時,我們絕不能忽視這位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大師。
5、 錢鍾書。如果說有一部小說能讓我百讀不厭,那我只能說是《圍城》,在我看來,裡面到處閃爍著智慧的火花,著實讓人有著閱讀的快感。先生的重要文學研究成果《管錐篇》,由於全是文言文寫成的,很慚愧我到現在也沒怎麼讀懂。但是我倒要問問現在到處在文壇招搖過市的所謂文化名流,還有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所謂80後,你們到底有幾個能讀懂《管錐篇》?
6、 徐志摩。中國是個詩的國度。作家排行榜里沒有詩人好象不太成體統。但是其實中國自唐宋以後就不太怎麼出詩人了。尤其現代,真正稱得上詩人的能有幾個呢?徐志摩應該算一位。一首《再別康橋》,到現在我也沒看到哪位詩人再能寫出來。尤其在這個詩人絕種的年代,誰要膽敢再說自己是詩人,別怪我罵你八代祖宗。志摩對現代文學的最大貢獻是為中國奉獻一個文學青年的經典形象——才華橫溢,浪漫多情。
7、 曹禺。《雷雨》、《日出》、《茶館》是現代文學史上真正稱得上戲劇的三部作品。其中曹禺先生的作品佔了兩部。而且都是先生在20多歲時候的作品。足見先生的才華與天賦。至於以後再也沒有作品,那不是他的原因。著作等身不等於就是作家。曹雪芹一生就一部《紅樓夢》!
8、 張愛玲。如果說徐靜蕾也能稱上才女的話,那我只能說張愛玲是被她氣死的。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裡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別的就不多說了。
9、 張恨水。張恨水的所謂言情小說,其實很厚重。小說的最終受眾還是廣大人民群眾。都說恨水先生的小說是世俗的,是言情的,其實只是能讓一般讀者都能讀都愛讀罷了。我讀恨水先生的小說,就能讀出一段歷史的厚重,也能讀出些許悲愴的感覺。人民喜歡的才是硬道理!
10、 白先勇。說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中短篇小說大師我想不為過吧。他的藝術成就我就不多說了,我想說的是,不要因為他是白崇禧的兒子我們就可以忽視他的藝術成就。這是個多元化的社會了。連郭敬明還被有些人稱為作家呢。
③ 外國愛情詩人有哪些
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譯「葉慈」、「耶茨」,愛爾蘭詩人、劇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義者,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也是艾比劇院(Abbey Theatre)的創建者之一。葉芝的詩受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神秘主義、象徵主義和玄學詩的影響,演變出其獨特的風格。
約翰·濟慈(John·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於18世紀末年的倫敦,傑出的英國詩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員。[1]濟慈才華橫溢,與雪萊、拜倫齊名。他去世時年僅25歲,可他遺下的詩篇譽滿人間,他的詩被認為完美體現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特色,濟慈被人們推崇為歐洲浪漫主義運動的傑出代表。
珀西·比希·雪萊(Percy·Bysshe·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簡稱雪萊,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出色的英語詩人之一。英國浪漫主義民主詩人、第一位社會主義詩人、小說家、哲學家、散文隨筆和政論作家、改革家、柏拉圖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影響頗深。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兼翻譯家,被譽為作家中的考古學家。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一個有英國血統的律師家庭。在日內瓦上中學,在劍橋讀大學。掌握英、法、德等多國文字。 作品涵蓋多個文學范疇,包括:短文、隨筆小品、詩、文學評論、翻譯文學。其中以拉丁文雋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見長。
巴勃魯·聶魯達,智利當代著名詩人。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23年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1924年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他的詩歌既繼承西班牙民族詩歌的傳統,又接受了波德萊爾等法國現代派詩歌的影響;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詩歌特點,又從沃爾特·惠特曼的創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傾心的形式。聶魯達的一生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政治,另一個是愛情。他早期的愛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被認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羅斯田園派詩人。生於梁贊省一個農民家庭,由富農外祖父養育。1912年畢業於師范學校,之後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廠當一名校對員,同時參加蘇里科夫文學音樂小組,兼修沙尼亞夫斯基平民大學課程。1914年發表抒情詩《白樺》,1915年結識勃洛克、高爾基和馬雅可夫斯基等人,並出版第一部詩集《亡靈節》。1916年春入伍,退伍後與賴伊赫結婚。1925年12月28日拂曉在列寧格勒的一家旅館投繯自盡。
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一位美國/英國詩人、評論家、劇作家,其作品對二十世紀乃至今日的文學史上影響極為深遠。1948年,60歲的艾略特迎來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榮譽——諾貝爾文學獎。
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在英國倫敦出生-1824年4月19日在希臘逝世),英國詩人;作家,世襲爵位,人稱拜倫勛爵Lord Byron,引領風騷的浪漫主義文學泰斗,又譯擺倫。其代表作有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唐·璜等。唐·璜是一部未完的作品。
貝爾托·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也譯做貝托爾德·布萊希特,1898年2月10日 - 1956年8月14日)是一位著名的德國戲劇家與詩人。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國最偉大詩人之一,象徵派詩歌先驅,現代派的奠基人,以詩集《惡之花》(Les fleurs mal)留名後世。
但丁·亞利基利(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義大利詩人,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以長詩《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埃米莉·迪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國詩人。詩風凝煉,意象紛沓,比喻尖新,常置格律以至語法於不顧。生前只出版過10首詩,默默無聞,死後近70年開始得到文學界的認真關注,被現代派詩人追認為先驅。與同時代的惠特曼,一同被奉為美國最偉大詩人;其駕馭英語的能力,被認為可跟莎士比亞相提並論。
克里斯蒂安·約翰·海因里希·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出生時用名哈利·海涅(Harry heine),19世紀最重要的德國詩人和新聞工作者之一。海涅既是浪漫主義詩人,也是浪漫主義的超越者。他使日常語言詩意化,將報刊上的文藝專欄和游記提升為一種藝術形式,賦予了德語一種罕為人知的風格上的輕松與優雅。作為批評家、熱心於政治的新聞工作者、隨筆作家、諷刺性雜文作家、論戰者,他既受喜愛,又遭懼怕。他是作品被翻譯得最多的德國詩人中的一員。海涅最廣為人知的一首詩可能是由門德爾松為之作曲的通過音樂傳播的《乘著歌聲的翅膀》。
沃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美國著名詩人、人文主義者,其代表作品是詩集《草葉集》。
柯爾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國詩人、文評家,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以〈老水手吟〉(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詩名家,其文評集《文學傳記》(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見稱,書中對想像(imagination)與幻想(fancy)的區別尤其著名。一生作詩不綴,但中年時自稱棄詩從哲,精研以康德、謝林(Friedrich Schelling)為首的德國唯心論。他的「鴉片癮」、他的個人魅力、他與華茲華斯的微妙關系,使他成為西方文學史上最令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④ 愛情小說的西方三大愛情小說
主人公:羅密歐,朱麗葉
這個被偉大的莎翁在四百多年前用喜劇的形式改變出來的愛情故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部極富人文精神的愛情史詩。幾百年來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對象。在莎翁的筆下,愛情是超越一切的。甚至可以超越門第,地位,家族偏見等這些就是在今天還被普通的英國人所重視的東西。
當然,莎翁對於劇中男女主人公年齡問題上的處理,也是令人乍舌的。也許一百多年前的人們仍然不明白為什麼愛情會那麼早的降臨在一對未成年的男女身上,而且是那麼牢固,讓這一對戀人能夠拋開自己的生死。畢竟,當朱麗葉第一次墜入情網時的年齡,剛滿十四歲。當人們看到戀愛的年齡越來越小的趨勢一步步向我們逼近的時候,人們不得不佩服莎翁的預見能力。
劇尾是全劇最精彩的部分,這一對相愛的男女,由於誤會而雙雙失去了生命。這一幕在四百多年前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劇場里,曾經讓全場鴉雀無聲,但是在今天,這樣的結尾對今天的人們來說已經是見怪不怪了。其實她們是因為愛情而不是因為誤會而失去生命的。對此感到惋惜,是沒有必要的。
結論,殘酷的愛情,任何偉大愛情的必由之路。維納斯和阿都奈斯
在所有的愛情中,有得意者,就有失意者。這個來自於古希臘的愛情故事就是這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那個美少年阿都奈斯對自己所產生的愛情,一點也不比維納斯對他的愛情更淺。唯一不同的是,維納斯對他的愛,是任何社會都可以寬容接受的,雖然兩者在身份和地位上有一點差別。可是阿都奈斯對於自己狂熱的愛,卻是難以被人理解。以至於後來人把他的這種行為叫做「自戀」(narcissism),在心理學的研究中則被歸為病態的一類。這對於這個美少年的本身是很不公平的。因為所有的愛,只要是愛,都不應該受到人們的冷落甚至不屑。
當然維納斯對於這位美少年的愛,也是令人稱道的。用一句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叫「做神仙做到她這個份上,還是不要做了」。
忘情的維納斯遇見了無動於衷,鐵石心腸的阿都奈斯,從她的角度上來說,是她愛錯了人,可是她有什麼辦法呢?愛情這個東西是不分什麼對錯的,她就是愛他,這沒有辦法。維納斯把一切能用的辦法都用上了,故事裡對於情慾的描述,讓我們今天的男女看了都有點覺得火辣辣,可是不要誤會,這是維納斯愛他的表現,與色情無關這個故事還給我們後來的愛情文學拓展了更廣闊的空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阿都奈斯愛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一個第三者,從更廣一點的意義上來說,從那以後所有關於三角戀愛乃至四角,五角戀愛的文學作品都是來自於一個叫做「維納斯和阿都奈斯」的故事。結論,一廂情願的愛情,總是伴隨著一個人的快速毀滅和另一個人的慢慢毀滅。 主人公:羅伊,馬拉
在倫敦的一座名叫華鐵盧的橋上,一段美麗,哀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在炮火的轟鳴中悄悄地開始,同樣,這份愛情最終也是在這個橋上走到了終點。其實這段愛情沒有結束,永遠也不會結束。這段愛情從頭到尾都是那麼的完美,在這個故事裡面,沒有一個壞人,我們看到的都是好人。羅伊和馬拉在橋頭相遇的一瞬,偉大的愛情就開始了。羅伊在雨中望著上面的窗戶,在他們的故事裡,是點睛之筆。就在兩個人在前往教堂結婚的路上,才互相問了對方的名字。一切看似那麼的荒誕不經,但卻是那麼的合情合理。就是這一段閃電般成熟起來的愛情,卻讓一個人因為愛對方而獻出了所有,讓另一個人把這份愛情永遠的放在自己的心裡。
這個故事中的所有人,是寬容的,羅伊的叔叔,媽媽。不寬容的是一種無形的氛圍,一種可以把人窒息的氛圍。這種氛圍牢牢地控制著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在無可奈何的看著殘酷的現實一步一步走來。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馬拉的死,恰恰就是這個故事中最動人的部分。正是她的死,才構成了這個故事的不朽,反之,馬拉會成為又一個簡愛,只不過馬拉麵對的羅伊,比簡愛面對的羅切斯特更加浪漫一點,脾氣更加好一點而已。而簡愛的故事,實在不能算得上一個偉大,經典的愛情故事。我們把它叫做個人奮斗的經典之作還差不多,或者叫對於維多利亞時代教育制度以及門第觀念的批判也行。
英國女作家,簡。奧斯丁認為,婚姻應該是門當戶對的。可羅伊和馬拉的故事已經超出了門當戶對的范圍。如果我們把這位大作家從墳墓中喚醒,讓他對魂斷藍橋的愛情故事進行一番評價,我想她也會感到很為難的,真的很為難。
結論,永遠的愛情,無法長相廝守的愛情,才會是永遠的愛情。 主人公:愛斯梅哈爾達,卡西莫多(撞鍾人)
在陰森森的巴黎聖母院里的那個撞鍾人,被人們稱之為野獸,那個為避禍逃到了裡面的波希米亞女人,被人們稱為美女。美女和野獸的愛情,本來就是一種不對稱的愛情,並且反差如此之大,給人的直觀感覺,並非像這個偉大的愛情故事一樣,那麼令人動情,令人回味。但是在幾百年以後的鍾樓里,當人們看到了兩具抱在一起的屍體時,一份感動,對愛情的感動,不禁油然而生。美女和野獸,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抱在了一起,並且永遠沒有分開。
撞鍾人對愛斯梅哈爾達的愛,已經超出了肯為之獻身的范圍。也許在撞種人看見她的第一眼,就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在了她的手裡,隨時准備為他在心中所愛的女人獻出一切。雖然他知道也許這不會得到相應的回報,也許自己的死,只不過是像飛入大海的一片羽毛,只會無聲無息,不會有人注意到。但幸運的是,他得到了對方的愛,並且是永遠的。
也許這愛情不像其他的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一樣,那麼讓人易於接受,那麼完美。但這也是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而且這個愛情故事還是那麼的震撼人心,那麼的超凡脫俗。大革命時代的人文精神,在這里一覽無遺。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即便是畜生一樣的人,也有愛與被愛的權利。即使距離再遠的兩個人,也會有機會注視同一目標,也會被愛情的綵帶,連在一起。結論,最真實的荒誕的愛,也許愛這個字,本無所謂什麼荒誕和真實,只要是愛。
⑤ 求經典的西方浪漫言情小說,類似茱麗的小說,多多益善,謝謝。
傲慢與偏見。
羅密歐與朱麗葉。
飄。
⑥ 歐洲古代背景浪漫言情小說
歐洲古代背景的言情,我看過比較好的一本是蒼月的《風玫瑰》,不知道你看過沒有,寫的很不錯的。
再有就是《血族新娘》我記得這個是一個系列,有兩本,每一本都很好看。
還有就是《暗月血族》我沒有看過這一本,不過很多朋友都推薦過,你可以嘗試一下,中古世紀的小說還有一套不得不說的《血族的花嫁》、《黑暗的祝福》和《天使的私心》,這三本在國際書展上有過非常不錯的成績,個人看過的很多中世紀書籍,這三本寫的入木三分,可能是因為作者在巴黎定居已久的關系,西歐風情非常濃郁。
以上的幾本除了風玫瑰之外都是以吸血鬼為主線的書,希望親閱讀愉快
⑦ 請推薦幾本外國愛情小說名著
司湯達的《紅與黑》,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漂亮朋友》《一生》,小仲回馬的《茶答花女》都是很不錯的法國小說。
日本的作家我是比較喜歡川端康成的。《雪國》《伊豆的舞女》。歌女、藝伎的故事。另外以前看了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很有感慨。夏目漱石的《我是貓》也是世界名著呢。《源氏物語》堪稱日本的紅樓夢。可是篇幅遼闊。但是值得好好品味的。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都是經典。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勃朗特家族是個很有才氣的家族。而艾米麗更是其中的「鬼才」,在充滿貴族氣息的那個時代。她的書充滿了陰郁,但卻又吸引著你不得不看下去。
世界上偉大的書真的很多。確實得好好品味
⑧ 推薦10本(或10本以上)近年來值得一看的外國小說。
《島》
多年來,阿麗克西斯發覺母親總是過分守護著自己的過去,不僅掩埋了自己的根,還把上面的泥土踩得結結實實。阿麗克西斯決定打開母親塵封的過去。她來到愛琴海的布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納龍格的荒涼小島。這是一處禁地,一處令布拉卡、愛琴海,甚至整個歐洲都談虎色變的禁地,更是母親的禁地。
禁地打開,一個融合愛恨糾葛的凄涼故事愴然鋪展,一曲令整個歐洲潸然淚下的生死悲歡徐徐打開……
《藍色》
荷蘭。阿姆斯特丹。「黃金時代」的光榮漸行漸遠。
一個幽靈,一個詭異的藍色幽靈,在上空的風暴中徘徊。
一幅稀世油畫在阿姆斯特丹神秘流轉,所過之處,人人非死即瘋。這幅瘋狂旋風中的「死亡油畫」,竟似出自繪畫大師倫勃朗之手,但使用了大師終生不曾使用的罕見的鮮艷藍色顏料。大師的學生一路追查,血腥之氣漸行漸遠,盪氣回腸的「真相」震撼了整個歐洲……
《相約星期二》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側索硬化,一年以後與世長辭。作為莫里早年的得意門生,米奇在老教授纏綿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門與他相伴,聆聽他最後的教誨,並在他死後將老師的醒世箴言綴珠成鏈,冠名《相約星期二》。
註:可以說是《相約星期二》後續篇的《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一日重生》也非常經典哦,有空可以去看一下。
《白夜行》
《白夜行》將無望卻堅守的凄涼愛情和執著而縝密的冷靜推理完美結合,被眾多「東飯」視作東野圭吾作品中的無冕之王,被稱為東野筆下「最絕望的念想、最悲慟的守望」,出版之後引起巨大轟動,使東野圭吾成為天王級作家。2006年,小說被改編成同名電視連續劇,一舉囊括第48屆日劇學院獎四項大獎,與圖書一同為作家帶來如潮好評,使他成為日本、韓國與中國台灣等地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只希望能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這句象徵《白夜行》故事內核的絕望念想,有如一個美麗的幌子,隨著無數凌亂、壓抑、悲涼的事件片段如紀錄片一樣一一還原,最後一絲溫情也被完全拋棄,萬千讀者在一曲救贖罪惡的愛情之中悲切動容……
《陪你到最後》
面對不久人世的妻子,他不離不棄貼心陪伴;
卻因孤獨恐懼症,他無法停止出軌背叛……
每個人都在問,這樣的愛,到底是不是愛?
穩當的工作+美麗的妻子+可愛的女兒=全西半球最幸福的夫妻。就在丹尼自認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切全都降臨在他身上時,一個玩笑般的考驗,打碎了他的美夢。
乳癌這個該死的病,在一次誤診後,徹底在妻子卡門身上蔓延開來。他陪伴卡門度過一次次無趣的治療,他看著卡門因化療掉光的頭發、因手術失去一邊乳房,安撫她不安的情緒……他不知道自己現在所做的一切,到底是責任、同情,還是愛?他只知道,卡門需要他。
而丹尼心裡的魔鬼——孤獨恐懼症(一種心理疾病)卻又讓他無法克制地不停向外尋歡。卡門一直都知道他這個從年輕時就有的病態心理,但樂觀的她總認為自己可以用愛讓丹尼忘記那總是不請自來的孤獨感。
然而,在壓力、忙碌後,甚至是照顧卡門的無力感下,心裡的魔鬼仍會牽著他的手,讓他不停做出外遇出軌的舉動……
看似沖突的愛與背叛,巧妙地融合在幽默的文字里,樂觀風趣的卡門、不離不棄陪在身邊的丹尼,一段段誠實又溫暖的對話,帶我們看清楚在愛情中最不敢面對也最不完美的部分。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牧羊少年聖地亞哥接連兩次做了同一個夢,夢見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寶藏。少年賣掉羊群,歷盡千辛萬苦一路向南,跨海來到非洲,穿越「死亡之海」撒哈拉大沙漠……期間奇遇不斷,在一位煉金術士的指引下,他終於到達金字塔前,悟出了寶藏的真正所在……
《羅丹島之戀》
艾德琳多年的婚姻已進入疲乏期。為了暫日寸逃避,她前往一家小旅館,巧遇旅館里唯一的客人保羅。不久大雪封路,各懷心事的兩人,被迫滯留存這家小旅館里,像兩艘迷航的船隻,交會在羅丹島。短暫的五天成為彼此生命中永不磨滅的印記。
她守著他的承諾,靜靜待在原地。時光潺潺一去不復返,人生終究無法預期。沒有想到,那場暫離成為他們最後的訣別。
羅丹島上,綿延數公里的潔凈沙灘,潮水不斷地拍打著岸邊,為這場無疾而而終的愛情輕輕嘆息……
《隔離島》
波士頓海灣。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
66名精神病罪犯被關押於此,傳言島上正在進行種種人體實驗。重重戒備之下,一個殺害了三個親生孩子的女犯雷切爾,竟詭異失蹤。
聯邦執法官泰迪的妻子死於一場離奇大火,縱火之人也被關押在此。泰迪奉命上島尋找雷切爾的下落,並借機調查妻子遇難真相。
他查遍全島,意外發現島上多出一份神秘檔案,第67號!島上所有秘密無不糾結於這個多出來的人。
誰是67號?
一腳踏空,一個絕對料想不到的結局,讓人陷入一個瘋狂、詭異、悲傷的夢魘……
《耶路撒冷之鴿》
在1948年的中東獨立戰爭期間,信鴿仍被用於傳遞戰場上的情報。一個綽號「孩子」的信鴿訓練員身負重傷。在臨死前的時刻,為了堅守他和心愛女孩的約定與承諾,他祈求死神再給些時間,伴隨著巨大的快感與痛楚,他放飛了最後一隻信鴿。信鴿身上帶著獨屬於他的一件不同尋常的禮物,送給他自年輕時就深深愛慕的女孩。
《守夜人》
風靡俄羅斯的「守夜人系列」之首曲——《守夜人》。他們是莫斯科的一群他者,混跡於普通人之中,往返於人類世界與黃昏界之間。魔法師、女巫、吸血鬼與變形人……所有的他者分為兩大陣營——光明與黑暗。
註:強烈向你推薦這本書,如果能把「守夜人」系列的另外3本—《守日人》、《黃昏使者》、《最後的守夜人》一起看完,相信你一定會為之瘋狂。
另外,還有幾本不是近年出版的意識流小說,可能情節不如以上的小說跌宕起伏,而且十分簡單。但我覺得可以從中探討到一些我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東西。
馬賽爾·普魯斯特:七卷本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
弗吉尼亞·伍爾夫:《達洛衛夫人》、《到燈塔去》。
⑨ 外國著名愛情小說
俄羅斯:《復活》、《安娜·卡列尼娜》
法國:《茶花女》、《包法利夫人》專、《屬薩朗波》、《你好,憂愁》、《巴黎聖母院》
德國:《少年維特之煩惱》
英國:《簡愛》、《呼嘯山莊》
美國:《飄》、《傲慢與偏見》
日本:《源氏物語》
⑩ 請推薦些浪漫的愛情小說。外國的
28歲,還算男孩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