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都市總裁 > 後現代主義和當代小說

後現代主義和當代小說

發布時間:2021-10-27 08:33:05

㈠ 當代文學名詞解釋,什麼是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文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社會中出現的范圍廣泛的文學思潮,於20世紀70-80年代達到高潮。無論在文藝思想還是在創作技巧上,後現代主義文學都是現代主義文學的延續和發展。主流學術界曾經不區分「現代」和「後現代」兩個概念,但由於二戰之後文學發展的特徵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現代主義」所能涵蓋的范圍,因此將後現代主義文學看作一個獨立的文學思潮,和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以及現代主義並舉。
後現代文學是指吸納了西方現代主義(包括後現代主義)的觀念和技巧,通過新的價值取向與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發生決裂,反映中國現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質追求和底層人們生活的合理性,先鋒小說更趨向於人本主義的描寫,追求人格平等。

和通常意義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後現代主義文學既不是指稱一個具體的作家或批評家的群體,也不存在被廣泛認同的綱領和宣言。不僅如此,後現代文化是一種沒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寬容各種不同的標准,主張「持續開發各種差異並為維護差異性的聲譽而努力」。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後現代主義文學內部分支流派眾多,各種思潮雜蕪,很多後現代作家和批評家的自我理論體系本身就存在矛盾之處。

㈡ 論述新時期小說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創作方法的不同

後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區別:
「冰起於水而寒於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後現代主義是起源於現代主義內部的一種逆動,是對現代主義純理性的反叛,終日面對冷漠呆板的設計人們已感到厭倦,它表達了人們對於具有人性化,人情味產品需求的心聲。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在風格上更是兩個極端,但在諸多方面互有異同。例如哈桑在《後現代主義轉向》中對二者的部分進行了如下
哲學上:現代主義是以理性主義、現實主義作為哲學基礎,而後現代主義則是以浪漫主義、個人主義為哲學基礎。
思想上:現代主義強調對技術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與邏輯性,後現代主義則推崇高技術,高情感,強調以人為本。
方法上:現代主義遵循物性的絕對作用,標准化,一體化,產業化和高效率、高技術。後現代主義則遵循人性經驗的主導作用,時空的統一性與延續性,歷史的互滲性及個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設計語言上: 現代主義遵循功能決定形式,「少就是多」,「無用的裝飾就是犯罪」 (洛斯語);後現代主義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規則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雙重解碼,強調歷史文脈、意象及隱喻主義和「少令人生厭」(less is bore)。

現代主義
十九世紀後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震碎了人類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現代工業的興起,令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冷漠,社會變成了人的一種異己力量,作為個體的人感到無比的孤獨。二十世紀初期的兩次世界大戰中,人類開始用人類發明的槍支彈葯大規模屠殺自己的同類,西方的自由、博愛、人道理想的觀念被戰爭蹂躪得體無完膚,西方文明被拋進了一場深刻的危機之中,現代主義應運而生。

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後被神學家和社會學家開始經常使用的一個詞。起初出現於二、三十年代,用於表達"要有必要意識到思想和行動需超越啟蒙時代范疇"。後現代主義認為對給定的一個文本、表徵和符號有無限多層面的解釋可能性。這樣,字面意思和傳統解釋就要讓位給作者意圖和讀者反映。

㈢ 現代主義文學與後現代主義關於作者的論點

現代主義文學屬於20世紀資本主義文化的一部分。這種文學不主張用作品去再現生活,而是提倡從人的心理感受出發,表現生活對人的壓抑和扭曲。在現代主義文學作品中,人物往往是變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誕的,主題往往是絕望的.現代主義文學公認的開山鼻祖是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和福樓拜的《情感教育》。而奧地利作家弗蘭茨·卡夫卡,法國作家馬賽爾·普魯斯特,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則並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
後現代主義文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社會中出現的范圍廣泛的文學思潮,於20世紀70-80年代達到高潮。無論在文藝思想還是在創作技巧上,後現代主義文學都是現代主義文學的延續和發展。主流學術界曾經不區分「現代」和「後現代」兩個概念,但由於二戰之後文學發展的特徵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現代主義」所能涵蓋的范圍,因此將後現代主義文學看作一個獨立的文學思潮,和古典主義、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以及現代主義並舉。

㈣ 關於當代文學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聯系區別

現代主義認為,世界是客觀的,可以進行研究;世界是由因果關系組織和構成的,通過科學的研究,我們能夠理解和把握綜合的平衡;如同自然界 一樣,社會的規范和價值觀將向平衡狀態發展,個人將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然將被合理地開發,以創造一個有利於人類的環境;人與人之間將通過技術的進步更加親密,技術使人有更多的時間用於改善家庭生活與親友相處。

後現代主義認為:客觀性是不可靠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局部的知識背景中形成世界觀,它僅僅是語言結構,是我們特定時間、地點和文化的產物;世界極度復雜和混亂,變化不是規則和進化的,而是斷裂的,從來沒有平衡,永遠也達不到(比如生態平衡);特權和種族區分將持續存在,規范和價值觀存在於社會背景中,只能在這些背景下加以判斷和理解,而且,對那些所謂的客觀的科學的論著,只能通過探尋作者的社會背景加以理解;環境由於目光短淺和貪婪被過渡開發,科技現在正在沿著它自己的道路發展,缺乏正確的引導,世界范圍內的計算機互聯網使得傳統的國家、法律處於崩潰的邊緣,目前的社會秩序也變得過時了;後工業世代的工作使父母雙方都走出家庭,電腦和傳媒的新近聯合使模擬親情取代真實的親密感,符號、名流極其形象將會取代現實,並促使大眾消費主義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㈤ 後現代主義對中國文學產生怎樣影響

中國文學的現代化,是在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不斷碰撞和交融的語境中產生和推進的。後現代主義作為外來文化的一個分支,在當代市場消費話語的聯手下,突破過去較為單一的宏大正史的壓抑,將人從政治意識形態的束縛中釋放出來。它既為90年代小說提供了個人化的視界,也促進了文學觀念的更新。同時,它也將文學置於一個大眾化、無深度的尷尬境地。後現代主義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90年代小說的多元化和復雜性,並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哲學精神和文體意識的提升產生了獨特的影響。 面對當下文學的全球化、現代化的困境,研究後現代主義與中國90年代文學之間的關系及相關問題,關注其中正反兩面的影響,無疑對於我們處理文學本土化和現代化等問題提供了一定的導引作用。以往的研究中,外來文化的倚賴多,本土文化的研究少,文化理論的平移多,文學本體的關注少。鑒於這一研究現狀,本論文旨在從人的觀念嬗變和後現代主義本土化兩個方面出發,通過截取中國20世紀90年代這一特定時段的小說創作,和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潮和文學創作,採用比較文學「接受——影響」的研究方法,探討中國90年代小說在接受過程中的影響層面、改造層面,並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美學對後現代主義的本土化...

㈥ 後現代主義文學作品都有哪些急

後現代主義像野火一樣在全球四處蔓延。據說,中國最早引進該詞的是80年代初《讀書》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但在中國真正煽風點火人當是後現代主義「教父」美國杜克大學的弗·傑姆遜(又譯作詹姆遜或詹明信)教授,他在北大開的專題課《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從此之後,後現代主義紅遍了整個中國。一時間,人們爭後恐先,操「後學」成為一種時髦。後現代主義移植入中國,學界眾說莫一。有人提出中國還沒有資格配用這個摩登術語,也有人認為後現代主義在中國會雜交出一個第三者,還有人說後現代主義在中國匆匆而過,已走向了後現代主義之後。總之,盡管後現代主義在中國歧義百生也好,百生歧義也罷,還是那句話說得好「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後現代主義的的確確就活在你我身邊,痛並快樂著。

後現代主義並不是鐵板一塊,即便在西方,它也無規范可循。傑姆遜也承認後現代主義只是一種文化描述話語,一個逐漸生成的巨大代碼。

從《農民的鞋》到《鑽石灰塵鞋》 在尼采式的意志力驅動下,梵高《農民的鞋》把農村種種荒涼貧瘠用烏托邦般的顏料填得充實飽滿,畫得美侖美奐。這種補償心態,奢望藝術能救贖那舊有的四散分離的感官世界。而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畫的《鑽石灰塵鞋》已不再向觀眾訴說些什麼了,只有一堆隨意拼湊的死物,好比一串被人遺忘的蘿卜,漫不經心地掛在畫布上。沃霍爾筆下的世界已被五花八門、似真還虛的廣告形象所遮蔽,情感消逝,歷史感斷裂,眼前只是一些零碎的物片。沃霍爾與梵高烏托邦地把生活藝術化剛好相反,把生活的燦爛外表撕破,揭露出背後死灰一般的底層。現代主義追求藝術的「純粹性」,藝術與非藝術有著嚴格的界定。後現代主義則全力消解了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將藝術與日常生活混雜起來,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距離消失。嶄新的平面而無深度,缺乏內涵的感覺,正是後現代主義第一個,也是最明顯的特徵。所以有人說後現代主義是對現代主義的一種反動、一種顛覆。

主體的死亡 經典現代主義是以個人和風格的創造為基礎的,它如同你的指紋一般不會雷同。從前自由競爭的古典資本主義時期,曾經有過個性、個人主體這類東西。但是在今天資本全球化的後工業時代,在日益組織化、制度化和人口爆炸中,個性和個人已經終結。在中國,這種個人主體也只是一種神話,壓根兒,它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在先鋒小說家那裡,他們取消了任何因果性和確定性的追求,消解了前新時期文學所尋找的宏大敘事的深度模式,在他們的敘事操作中排除了意義統一構成的可能性和終極價值存在的可能性。主體死亡後的自我成了這樣一種狀態:自我的荒謬,自我的萎縮,自我的缺席,自我的零散化和失名……

拼貼遮蔽戲仿 現代主義文學為戲仿提供了廣闊天地。一些偉大作家往往是具有特殊風格的發明者和生產者。每一個作家都不會被誤認,一旦了解他們其中一個,便不會與其他作家相混。隨著經典現代主義的衰落以及傳統個人特徵「死無葬身之地」,藝術家在無可依賴之餘,只好舊夢重溫,戴著面具仿效僵死的東西。拼貼是空洞的仿效,沒有幽默感,沒有笑聲。人們受程式化的語言八麵包圍,假借他人的聲音發言,比如「味道好極了」「一旦擁有別無所求」「農夫山泉有點甜」「千萬別把我當人」「一點正經都沒有」「將愛情進行到底」等等俯拾即是,舉不枚舉。你正要張口,早就有這些廣告語、流行語替你表達。正如福柯所言,不是人在說語言,而是語言在說人。當人們在指出後現代主義藝術的「拼貼」特徵的同時,後現代主義理論本身也顯示出了十足的大拼盤色彩,特別是在中國這一色彩更濃。中國後現代主義理論的來源十分龐雜,除了西方理論,還有「理論旅行」過程中衍生的或誤讀的理論以及在這兩者基礎之上自創的理論,這些理論在相近的語境下相互組接、雜駁。

慾望的碎片 傑姆遜在《後現代主義與消費社會》中指出:「新的後現代主義表現了晚期資本主義中新出現的社會秩序的內在真相,但我將只限於描述其中兩個顯著特徵,我把它們稱為拼貼和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是一種有關孤離的、隔斷的、非連續的感受。在他們那裡時間的連續性被打破了,他或她與過去少有關聯,在他們面前也沒有所謂的未來,只能縱情於當下的世界,因而對當下的感受特別強,特別明晰:世界以驚人的強烈程度,帶著一種神秘和壓抑的情感點燃著幻想的魔力,引誘著慾望的刺激。這在衛慧們那裡表現得特別癲狂,「簡簡單單的物質消費,無拘無束的精神遊戲,任何時候都相信內心沖動,服從靈魂深處的燃燒,對即興的瘋狂不作抵抗,對各種慾望頂禮膜拜,盡情地交流各種生命狂喜包括性高潮的奧秘。」(衛慧語)這群「上海寶貝」「像衛慧那樣瘋狂」,受握「慾望手槍」射碎「床上的月亮」,灑一地感官的碎片,傾聽「蝴蝶的尖叫」。

虛幻的懷舊 幻覺文化是消費社會的一大表徵。豪華的度假村,溫情脈脈的時裝,五光十色的歌廳,富麗堂皇的晚會,以及各種波譜藝術,它們既迎面撲來,讓你躲閃不及,同時有秀色可餐,欲罷不能。生活中它既無處不在,又似乎與你全然無關。幻覺文化的允諾是虛假的,它以虛構的方式帶給人們一個不真實的世界。對於更多的大眾來說,那一切都是只能期望不能指望的夢想,但它誘發人們的佔有慾望和追隨傾向,從而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生存方式和人生關懷。懷舊模式便捕捉到了消費社會中美感的構成和大眾的口味,成為一種附和人們快樂生存的幻覺。什麼老照片、老房子、老傢具,人們銳意在翻黃的色調中,在剝蝕的雕花里尋回失去的過往。《花樣年華》中典雅的旗袍、反復響起的爵士樂,導演旨在以電影的美感形式來重現香港60年代的社會風尚。利用這些舒軟的浪漫和假意的懷舊,把人們眼前的現實重重包圍,把一個早已遠離我們的歷史時光重新包裝起來,既讓人信服但又覺它是一個翻新的版本。這種美感風格的歷史也就輕易地取代了「真正」的歷史。

在經濟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在當代中國真實的歷史場景中,後現代主義這種文化闡釋代碼終將變為我們自己的話語,一種更加貼切地描述和指稱本土的社會和文化現象的言說方式,因為對於任何一種異己話語體系,只要我們去探索和開發,就等於在不斷地對它重寫和改寫。先是教條主義,後是修正主義,這是我們對於後現代主義在中國應有的態度。

㈦ 現代主義文學和後現代主義文學同屬現代派文學嗎

是的,反現實主義的傾向非常嚴重。

㈧ 和現代主義(或者後現代)相對的小說是什麼

這個提問本身有問題,不管是現代主義還是後現代主義,都是很多流派的總稱,所內以不好說哪一個主義同容時與著很多流派相對的一種文學流派。在現代主義產生之前的小說,基本上都屬於現實主義(包括所謂批判現實主義)、自然主義。如果非要找一個的話,就只能是現實主義了。但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也都沒有完全脫離現實主義。

㈨ 後現代主義文學作品有哪些

1、加抄繆《局襲外人》

《局外人》形象地體現了存在主義哲學關於「荒謬」的觀念;由於人和世界的分離,世界對於人來說是荒誕的、毫無意義的,而人對荒誕的世界無能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對一切事物都無動於衷。

2、《百年孤獨》

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3、《禿頭歌女》

《禿頭歌女》於1950年在巴黎首演時,引起人們的注意和爭論。此劇描寫了一對典型的英國中產階級夫婦與他們的朋友——另一對典型的英國中產階級夫婦之間的無聊的對話。

4、《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又譯做《等待果陀》,是愛爾蘭現代主義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的兩幕悲喜劇,1953年首演。《等待戈多》表現的是一個「什麼也沒有發生,誰也沒有來,誰也沒有去』』的悲劇。

5、《弗蘭德公路》

法國小說家克勞德·西蒙的作品。《弗蘭德公路》以1940年春法軍在法國北部接近比利時的弗蘭德地區被德軍擊潰後慌亂撤退為背景,主要描寫3個騎兵及其隊長痛苦的遭遇。

閱讀全文

與後現代主義和當代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極品修真強少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86
女局長的絲襪小說全集 瀏覽:430
穿越小說女主楚嫣然 瀏覽:151
女尊男主宅斗小說推薦 瀏覽:473
玄幻小說中的最強神眼 瀏覽:500
女主叫春心的穿越小說 瀏覽:578
泰克斯芬利同人小說 瀏覽:291
寫隋唐的穿越小說 瀏覽:631
小說推薦九庫閱讀 瀏覽:499
寫刺客信條的無限小說 瀏覽: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說 瀏覽:695
神豪奶爸系統小說 瀏覽:420
qq閱讀小說推薦 瀏覽:46
穿越重生女強架空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388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ppt 瀏覽:741
不敗戰神小說閱讀 瀏覽:205
烏桓小說主角 瀏覽:195
破案刑偵小說排行榜 瀏覽:319
中考小說閱讀訓練解析 瀏覽:250
巨肉的都市小說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