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寫包拯的書
有關包公斷案的故事,在元人編纂的《宋史》本傳中已附以強烈的民間傳說色彩,在元代雜劇中更成了演繹的大宗。經過不斷編織、神化,於明代刊印出一部集大成式的小說《龍圖公案》(又名《包公案》)。
《龍圖公案》中內多神魔妖邪的傳奇志異,清代說書藝人石玉昆據其改編作平話,將荒誕不經的神話傳說改作有血有肉的綠林故事,由「神話」入「人話」。文良等人為其說書做了筆錄,只取白文,略去唱詞,成為一部完整的白話小說,定名《龍圖耳錄》,至今仍有抄本傳世。後《龍圖耳錄》經入迷道人與問竹主人二人互相參合刪定,成《三俠五義》之定稿。此為《三俠五義》之成書過程。
後文光樓主人(即名石振之者)從石玉昆門徒那裡重資購求到石玉昆原稿,分上中下三部(《三俠五義》、《小五義》、《續小五義》),總名《忠烈俠義傳》。經增刪修訂,《小五義》、《續小五義》相繼出版。因非出於一人之手,《三俠五義》與原稿中、下兩部不甚接榫,有重復及出入。恰如魯迅所評價「較之上部,則中部荒率疏甚,如下又稍細,因疑草創或出一個(指石玉昆),潤色則由眾手,其伎倆有工拙,故正續遂差異也」。
清代經學大師俞樾(曲園先生)考據穿鑿,始證「狸貓換太子」故事疏涉不經,次記「三俠」(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實為四人)之數名實不副,三疑「顏查散」乃「顏眘敏」之形近而訛。遂改撰第一回,變書名為《七俠五義》(加入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為顏巡按更名。俞樾改定之《七俠五義》實不如《三俠五義》原本,卻使此書大盛於南方,有大功於《三俠五義》傳播及使之在文學史上居一席地位。
與包公故事相關:
南宋《醉翁談錄》(內載《三現身》)
元代《清平山堂話本》、《平妖傳》各載一則,雜劇計有十六種
明代《龍圖公案》(《包公案》)一百則
清代《龍圖耳錄》、《忠烈俠義傳》(《三俠五義》、《小五義》、《續小五義》)、《七俠五義》、王傑魁評書《包公案》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
快來一起分享吧~~~
⑵ 介紹包公包拯一生的書籍
包拯千年之謎、七俠五義
1、《包拯千年之謎》是2008年5月1日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春江。本書是記錄了包拯一生在仕途上對朝政的貢獻,主要體現在懲治貪贓枉法和損公肥私。
2、《七俠五義》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的改編,由近代學者俞樾改《三俠五義》為《七俠五義》。全書一百二十回,於光緒十五年作序刊行。
前二十七回,步步深入地描寫了賢臣包拯的事跡;隨後的四十回,以御貓展昭和錦毛鼠白玉堂的「鼠貓」之爭為線索,交代了「五鼠」歸附包拯的經過以及包拯與俠客們舉拔年輕清官、彈劾懲處權奸與貪官的情形;最後五十回,以顏查散巡撫襄陽為中心,由七俠引出王義剪除襄陽王黨羽、打探襄陽王陰謀的故事。
3、《龍圖公案》又叫《包公案》,它的題材或來自民間傳說,或采自史料,或吸收曲藝精華,或取自時事近作。內容大都是包公明斷謀財害命、仗勢凌人以及奸盜詐騙等案,塑造了一個剛直正義的清官形象,同時夾雜了大量封建倫理道德說教和因果報應思想。故事情節較為生動曲折,但語言呆滯平庸。對後世公案小說有一定的影響。
(2)有沒有關於包拯的言情小說擴展閱讀:
包拯的一生: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知諫院時,多次論劾權貴。再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
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
⑶ 包青天有關的小說。
明代小說《龍圖公案》
《龍圖公案》里的包拯,既維護皇權,又剛正不阿內,替民眾伸冤容,顯示了一個清官所具有的正直品質和內在魅力,他有智有剛,是日斷陽夜斷陰的下凡星宿,與元曲逐漸神化的包拯相比,明代的包拯神通廣大,上至玉帝,下到閻羅,對包拯有求必應,有的地方神,更受他驅使。
清代小說《三俠五義》
《三俠五義》中的包拯形象,集民間包公形象之大成,使包拯不畏強暴、剛正嫉惡、處事干練的形象最為飽滿、得以更廣泛地流傳。特別是小說中詳細增加了包拯的身世、包拯的三口銅鍘由來、開封三寶(古今盆、陰陽鏡、遊仙枕)的由來,開封四勇士(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的來歷,開封師爺公孫策的來歷,展昭、白玉堂等人的來歷等內容,及其大量包拯斷案和俠義之士遊行鄉里除暴安良、為國為民的故事,把包拯形象推向頂峰。
⑷ 包拯有關的小說。
如此怪力亂神的包青天,包公出巡等等
⑸ 包拯bl小說
額···這一個真的很難找啊親。我發的你看看行不行
⑹ 求小說,北宋歷史類小說,穿越也可,就是要有包拯的那種
慶生平
江湖廟堂路幾程
開封犬游記
巫師遇上貓
一片冰心在玉壺
清風琳琅莫流殤
與君偕老
開封有女名無鹽
⑺ 穿越到包拯那個年代的小說...!!!
《到開封府混個差事》
陳州大旱,餓死飢民無數,民不聊生。奈何在陳州坐鎮的不是別人,專正是那當屬朝國舅、龐太師的獨子:安樂候龐昱。為了災民百姓,展昭一行秘密暗訪,包大人險遭不測,開封府眾人深入龍潭。陳州放賑,殺機四伏;青樓用計,步步驚心。唉……連堂堂「御貓」大人都要犧牲色相…… 更別提咱這位加班加點、絞盡腦汁為人民服務的好員工了…… 「老包啊老包,咱的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養老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你一樣也別想抵賴!」 如今這公務員不好混啊!
⑻ 求一個關於包拯的小故事
1、一時糊塗的清官
包拯是宋朝有名的清官。他剛任開封府尹不久,遇到一件案子。有人犯了罪被官府緝拿歸案。按刑律,要受杖刑的懲罰。
那時的杖刑很重,竹杖又大又沉,幾杖下去皮開肉綻,打成重傷是常有的事。犯人一聽害怕了,趕緊託人找到包拯手下的一個小吏,花錢求他改判輕點的刑罰。
一時糊塗的清官小吏見有利可圖,便答應幫忙。他讓犯人不必慌張,並約定:「兩天後包拯審案時,我會來記錄你的罪狀,到時你就大聲喊冤,我自有辦法為你減輕刑罰。」
犯人雖將信將疑,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等包拯隔日升堂審案時,犯人就按小吏的吩咐,拚命喊屈叫冤,為自己辯解。
還不等包拯開腔,小吏就擺出一副凶神惡煞的官老爺樣子,大聲呵斥:「大膽刁民!快快受了杖責,滾回牢房去吧。」
包拯剛正不阿,最見不得仗勢欺人的做派。這小吏竟然在他面前耍威風,必要狠狠教訓一番。於是,包拯當堂將小吏責罵一通,而那個犯人卻改判了刑罰,從輕發落了。
包拯的正義責罰,卻中了小吏的下懷。優點如果被小人利用,也會成為缺點。所以,越是平時有效的經驗,越要多份小心和謹慎。
2、包公鍘侄
包拯的親侄子包勉,在做了地方官之後,行為不檢點,絲毫沒有包拯的半點作風,他貪贓枉法,本以為能夠逍遙法外,但是作惡多端,人神共憤,最終紙包不住火。
事情敗露,案件的處理上幾經周轉,就應差陽錯的到了包拯手上。包拯看了之後,非常生氣,沒想到自己侄子這么不中用,但又非常為難。
嫂娘從小對包拯恩重如山,而這包勉又是嫂娘唯一的兒子,在公私兩難的選擇間,包拯隨後選擇了貫徹自己的執法風格,他選擇大義滅親,就下令斬了包勉,然後再向自己的嫂娘賠罪道歉。
3、巧答典客
包拯出使遼國時,遼國命館伴對包拯說:「你們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雄縣)城開了便門,就是想引誘我國的叛徒,以便刺探邊疆的情報吧?」
包拯說:「你們的涿州城曾經也開過便門,刺探邊疆的情報為何一定要開便門呢?」那個人便無言以對。
4、包公陳州放糧
陳州三年大旱災顆粒不收,國舅安樂侯龐昱搶男霸女、荼毒百姓、剋扣賑糧、強征壯丁建造花園,使得陳州民不聊生,包公奉旨下陳州查賑,公孫策設計要來龍虎狗三口御鍘。
龐國舅潛刺客暗殺包公,被南俠展昭所救,展昭並幫助包公保護人證、受害者,捉拿龐國舅,經包公審明案情,把安樂侯龐昱送進龍頭鍘,陳州百姓無不感謝為民做主的包青天。
5、殺牛破案
有一個無賴,把一個普通老百姓告到包公那裡,保證知道這位老農是無辜的,就答應一定會幫老農洗刷罪名,也會讓那個無賴得到應有的懲罰。
包拯告訴農民,你照我說的做,回家以後把自己家中的牛殺了,你留一部分自己吃,其他部分你拿到市場上去賣,然後換一些錢自己用。
按照當時宋朝的法律在民間私自殺耕田用的牛市犯法的,是可以被告上朝廷的,但是在包拯的許可下,那名老農就真的回家吧牛殺了。
第二天,包拯就得到有人控告農民殺了牛的消息,包拯微微一笑,王朝馬漢,給我把這個舉報的人抓起來,人們都蒙了,說包公你怎麼不去抓那個犯法的農名啊。
包拯說農民殺牛是經過我的允許的,倒是你,為什麼把農名家牛的舌頭割了。這下告狀的人啞口無言,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弄得驚慌失措,只能把想要害老農名的事件從實招來。
在場的人沒有不佩服包公斷案的,原來包拯用了一招引蛇出洞的妙計,他假裝不知道有人要害農民,故意賣個破綻,讓這人一位自己的計謀得逞。
包拯乾脆將計就計,來個欲擒故縱,最後再來個瓮中捉鱉,殺他個措手不及,還農民一個公道,給不法分子應有的懲罰。
其實包拯在就到牛舌頭被割的報案後,就有了一些眉目,可以說策劃的著一些,就是等著被法分子自投羅網的,這一前一後的妙計足以見得包公斷案手段的高超。
⑼ 求一篇很早以前的言情小說,女主魂穿到包拯女兒包馨月的身上,跟展昭
這本小說的作者腦洞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