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看過一個小說寫的是一個網站上有厲鬼看過這個網站的人都要死!最後結局好像是燒了一本金剛經化解的!
《她死在QQ上》馬伯庸著
都市的雨夜,五名少男少女同時死在了電腦之前,惟有他們的QQ兀自跳動著,無名無頭像地閃動著「上路吧…」。女高中生小諾為了追尋表姐的死因,無意中竟身陷離奇的靈異事件。撲朔迷離的死亡疑團,錯綜復雜的關系線索,在網路生活背後隱藏的究竟是什麼……到底他們之間曾經有過什麼樣的愛恨別離?那句「上路了…」是死神的命令還是一個復仇者臨死前的預言?「他」還會襲擊下一個人嗎?
作者馬伯庸本人也化身其中成為一位衣著奇特的大學學長,一個偵探,與小諾攜手逐漸將案情節節深入。
這篇小說最大的特點是寫實,通過小諾(貝利亞)這一人物抽絲剝繭、一步一步的調查表妹唐靜死亡真像的過程,展現了網蟲這一特殊群體在現實和網路中的各各形態和情感生活,很具有代表性。
又略略翻看了一下跟帖的,大意是很恐怖,或是寫得很好看之類的,沒有看到很詳細的評論,故容得我有機會亂評一、二:
一、主要人物唐靜這個網路人物描寫得很成功。
文章的開頭描寫她周末一睜開眼就開始上網,為了泡網不眠不休廢寢忘食的,到上網時放音樂來放鬆自己,然後如何練就驚人的打字速度和同時聊天的人數,加之「QQ餓了」「QQ吃話了」翹皮的網上說詞。
隨著情節的發展慢慢被挖掘出來,她用於遊走不同網站之間的一個個網路ID、代號:驚鴻、藍宇、藍調小雨雲、唐霜凌,以及其在網路上與雲梯、子山之間的發生的網路感情糾紛,活生生的體現了了一個生於網、迷於網、死於網的超級網蟲。
二:殘星樓六個主要人物的設計和布局,雖然可以引發不少的想法和創意,但是未免有不足和疏漏之處。
比如夏惟一(子山、冷麵飛狐)本應該是文中比較重要的一角,就寫得很單薄,個性不突出,也不太生動,或許是因為文章視角和作者本身沒有把握如更好來寫這一反面人物吧。
假設子山具有電腦高手這一背景,可以順理成章在的網站的頁面上布下病毒。通過網路病毒這一載體產生催眠的效果,加上強烈惡鬼怨氣的報復殺人方式,或許會使文章更合理和順暢的接下去。比如文章中寫的子山追魂時的種種表現,還有提及的鬼魂發動攻擊的兩個條件,更象是現實中通過網路傳播的病毒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的表現。
也只有這樣設計,才能讓身為電腦高手的勝舟有一個合理的機會留下那個錯字帖(即是指當心子山的報復),而不是如同其他人一樣,當場死亡。
加之大家習慣性的認為電腦高手都是男生,更容易誤導驚鴻及一幹人等,這樣一來文章的寫實性和生動性或許比現在的要好。
勝舟·羅(勝舟)和張春華(茗、小滴)在文中幾乎等於沒有現出來,彷彿是路人甲一般,似乎只是單純的讓他們幾個一起死亡才安排了這兩個人物似的。單以文章的主體結構和主線發展的布局來說,很有可有可無的嫌疑。
三、殘星樓幾個人物的死亡方式安排似乎有些不合情理。
除了茗的死亡方式最符合正常,有先天性心臟病人的,受刺激會發病,以致死亡外。
唐靜的死亡方式是受到催眠一樣用刀自殺、蘇雪君是跳樓,都還可以接受。
最最離譜的是夏惟一(子山、冷麵飛狐)的死法。
作為一個被網路愛情所撓、所傷、絕望的人,為什麼會選擇去森林公園這一地點及五月六日這一日期?
試想一下,當她在網上苦苦哀求驚鴻,依舊被其強硬的拒絕(或許也被其他人所嘲笑),一個帶著滿懷的無耐、怨氣的要自殺人,應該是一時沖動的在電腦前一邊聊天(或是布下網路病毒)一邊服葯,這樣其滿懷的怨氣才極其容易的溶入網路,變成一個網路上的惡鬼。
去森林,那麼遠了的地方,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那裡又沒有電腦的,其鬼魂是如何跑到網路上的?(或許是因為鬼故事看多了,鬼一般是寄生在其死時最近和最在意的東西上,意念最強通常是其死的地方,一般不會跑太遠的。)
日期或許應該安排在在五月九日,當電話中再次無情的被拒絕後(一個人沒有那麼容易就去自殺吧,當然是心灰意冷,只有完全絕望時才會這什麼做)。
勝舟被電死是也很離譜的。
會被電擊死,那一定是通過電腦放出來的電了,那時的他幾乎是不可能操作電腦了,估計那時的電腦也不可能被操作,那麼最後留下的帖子就顯得極其的不合理。
不如安排電腦高手的他,一邊對抗病毒,一邊留下那個錯字帖示警。
或是乾脆寫成他成功的逃過了子山的惡意的病毒加上強烈怨氣的凶惡一擊,心驚膽顫的發了那個錯字帖想警告其他人,然後因急事需外出,滿懷心事的走在路上,沒有留意到紅綠燈的變化,被急駛而來的汽車給撞死了。
四、唐靜(驚鴻、藍宇、藍調小雨雲、唐霜凌)、夏惟一(子山、冷麵飛狐)、林中(梯雲縱)三個人都在網上追求一種虛幻的感情寄託,他們之間發生的網路愛情、網路婚姻和結局,讓人看了非常有感嘆,三個不同的人,三種極端不同的表現。
首先,唐靜(驚鴻、藍宇、藍調小雨雲、唐霜凌)代表了最普遍的族群,使用著不同的ID隨意的遊走於網站間,與網路上那些的虛擬的ID交流。這個角色在網上情感的變化和心態是合則聚,不合則分,絕對不接受欺騙性的感情、或是快速乾脆的解決這類麻煩,絕不拖泥帶水。這是現今網蟲一族對網路愛情、網路婚姻最為普遍的表現。
其次,是林中(梯雲縱)可以算是理智族群的代表。他充分明白自己的情況,只想能擁有一份虛擬的網路情感,只想在網上有這么一個虛擬的名分。當這也不能保有時,理智要求的退出,而不是去爭執。當知道唐靜(驚鴻)離奇死亡後,熱心的加入了小諾(貝利亞)調查的行動中,但他還是很有原則的堅持當初加入殘星樓時所做的種種承諾(或許會有人認為很可笑,但是這點很生動,很有真實感)。文章快結束,他還請求小諾(貝利亞)在唐靜(驚鴻)的墳前獻一束花,或許可以堪稱網上一代血性男兒。
最後,夏惟一(子山、冷麵飛狐)應該算是被網路所迷惑和混淆的族群的代表,網路是一個太虛幻事物,給了人們太多太多機會可以任意的錯位姓別、可以充分的幻想現實中不能實現的某些事。嚴重者如子山混淆了現實和網路,將其混為一譚,造成的一些錯亂的感覺和觀念。她以男士的身份與驚鴻在網路上相識、相知、相愛,結為一對神仙俠侶,網路上的她肯定是非常的開心的,或許還滿懷幻想現實中能更進一步的。但現實必竟是現實,相對於網路的美好,是何等的殘酷。當她們在上海見面後,她的女兒身暴光了。然後,我們大膽假設她曾在聚會時對現實的唐靜表達了她的愛慕之心,肯定是被拒絕了,灰心的回到家裡。她仍舊苦苦哀求唐靜(驚鴻、藍宇、藍調小雨雲、唐霜凌)試圖在網上繼續和其保有某種關系,依舊是得不到滿足後,可能還被其他殘星樓的成員所嘲笑,完全不能接受這個現實,所以才會去負氣自殺,以求解脫。她太看重這份網路上的感情,以至於不可自拔,她的痴、她的怨,有可其可憐的地方,也有其可悲之處,但是最終會走上自殺的絕路,或許是這個迷亂於網路的悲情人物所註定的命運。
五、殘星樓六個人物取名的方式也很有代表性。
文中提到在網上起名字是絕對自由的
驚鴻、琉璃、茗三個名字屬於第一種名字,在網路上會起些天馬行空的名字,在不同的站,起不同的名,但是絕對與本名和自己的真實情況無關
勝舟·羅(Shengzhou Luo)屬於第二種,在網路上直接使用本名。
梯雲縱屬於第三種,他已經沒有了雙腿,在網路上會取這個名,也算是表達他現實中情況。
六、同時生存於現實和網路上人物,也同時活在兩個世界中。
雖然現實和網路是兩個極其不同的世界,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生。在現實中,他們存在過,留下了生存過的痕跡,在死後需要發死亡布告,有人會追悼他們。在網上,他們也存在過,同樣留下了痕跡,同樣會有人記得,還會為其發布死亡公告為其在網上舉行追悼會。
文中提及子山在「有間客棧」用「冷麵飛狐」這個ID所跟過的帖子,無意中被保留到下來,成為發現她真實身份的重要線索。
殘星樓一幹人等在五月十日將關於子山的一切資料,除長生的成員名錄外,全部刪除,但是還是在論壇記錄里留下了與 「子山」有關的刪帖的操作記錄。
由於勝舟·羅(勝舟)死前最後留下的帖子時間記錄是六月十七日凌晨四點零二分,才得以發現其所在地與國內有四個小時的時差,最終得知了他的真名和死訊。
已經不復存在殘星樓--通鑒記錄(大事記),依舊可以通過GOOGLE的網頁快照的功能記下的其中的重要文字。
文中梯雲梯提及需要在網上對唐靜(驚鴻、藍宇、藍調小雨雲、唐霜凌)和蘇雪君(琉璃)的朋友公布她的死訊,還有一個COSPLAY的社區。(註:COSPLAY是動漫愛好者把自己化裝成各種動漫角色的活動)為張春華(茗、小滴)舉行網上的追悼會舉行的情形。不禁讓人回想起若干年前某個正值壯年的著名網路寫手因寫稿過度,死於電腦前,被無數讀他網文、關注過他的網友在網上追悼的盛況。
網路是虛幻的,也是真實的,只要你經歷過,總是會留下痕跡的,至少那些相識的網友心裡會記得,或是不經意間,無言的機器也會記下一些,網路上曾經有這么一個人物(ID)和圍繞這個ID所發生的一些事。
七、疑點、或是不解之處(可以當做沒事找事)
一是:文章前面寫著就是那個冤鬼可以同時攻擊四個人,但是不能在請碟仙那一場中同時攻擊兩個人?
二是:為什麼一定要通過MSN來發放經文呢,並用電腦來播放,用一台單獨的錄音機不行的?理論上來說,那時的電腦已經被子山的冤鬼(或是病毒)所完全控制,要用它來進行這一系列的工作,很有牽強之處。
三是:馬鳴處理硬碟方式:
說:「(唐靜的)那個硬碟無法復原了,裡面似乎受到了相大的沖擊。只能把它重新格式化當新的用,裡面的數據……嘖嘖,沒辦法了。」還有最後以DOS下格式化C盤來消滅子山的惡靈的作法。絕對是用於對付病毒纏身的硬碟的招式。就以消滅病毒來說,最保險的做法是重新格式化整個硬碟。另外通常鬼片中的方法,應該是把硬碟拆了,交由道行高的法師處理,而不是這樣簡單了事。
四是:作為子山的鬼魂寄寓過的在殘星樓的主頁中,馬鳴他們居然不與以理會,不怕一個不小心,又害了什麼人的,好象最正常的做法,還是要去處理處理的。作者可能認為不需要說,畢竟會讓人有隱憂,好些恐怖故事都是以此為伏筆的,或許作者想寫系列之二?
八、題外話。
不知道為什麼,看完整個故事,會讓我聯想到衛斯理、貞子系列,不知道作者寫時有沒有參考的,或就是以其中的某些人物為原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