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樓拜小說文體的特有風格是什麼
福樓拜小說文體的特有風格,即「客觀而無動於衷」的筆調,在《包法利夫人》中已經形成,而在這部小說中臻於完善。當代法國作家梅爾勒說;「無論從寫作技巧還是從靈感上看,《情感教育》無疑是福樓拜所寫的最現代化的小說。……因此,這本19世紀的小說已經宣告了20世紀小說的誕生。」
Ⅱ 福樓拜的創作特點
反映現實生活,要敢於揭露醜惡現象。
福樓拜的「客觀的描寫」不僅有巴爾扎克式的現實主義,又有自然主義文學的現實主義特點,尤其是他對藝術作品的形式——語言的推崇,已經包涵了某些後現代意識。新小說作家極力推崇福樓拜對現實主義的創新,並進一步加以發展。
他們對藝術形式的追求已呈現出後現代文學特有的「崇無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小說作家正是繼承了福樓拜的現實主義,才可能大大地跨越了一步。
(2)福樓拜現代小說特點擴展閱讀:
福樓拜從小生活在父親工作的醫院里,親眼目睹病痛、死亡、屍解,這種生長環境給他幼小的心靈罩上了沉重的陰影。從社會大環境來看,法國革命者們對於「理想國」的憧憬被現實的殘酷徹底打碎,人們留戀夢境、依賴幻想,用以抵抗真實生活的不幸。
在這種家庭、社會環境中成長的福樓拜從懂事時起就喜歡躲進洶涌澎湃的內心世界、擁抱夢想,而對現實表現得無比冷漠、悲觀,他將一切情感都宣洩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因此,福樓拜天生就是一位浪漫主義者,他的每個毛孔都散發著浪漫主義的氣息。
但是,在現實的重壓下,福樓拜無法逃避,他不得不直面當時社會狀況,用自己的筆客觀、細致甚至是殘酷地把他生活的時代描寫出來。
Ⅲ 福樓拜性格特點
熱情奔放,容易激動,和藹可親,博學睿智
Ⅳ 為什麼福樓拜被認為是現代小說的鼻祖
他提倡的"客觀化寫作"為現代主義敘述中零焦聚的使用提供了範例,出於對現實和歷史的厭惡,他在創作中非常重視描繪平庸的日常生活,這使得其作品在情節構造上出現一種日常化的趨勢。這一創作手法也給現代主義作家很大啟發,並最終導致了"淡化情節"這種現代主義創作手法的出現。文章以客觀化寫作、情節的日常化為切入點。
福樓拜主張小說家應像科學家那樣實事求是,要通過實地考察進行准確地描寫。同時,他還提倡「客觀而無動於衷」的創作理論,反對小說家在作品中表現自己。在藝術風格上,福樓拜從不作孤立、單獨的環境描寫,而是努力做到用環境來烘託人物心情,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他還是語言大師,注重思想與語言的統一。他認為:「思想越是美好,詞句就越是鏗鏘,思想的准確會造成語言的准確。」又說:「表達愈是接近思想,用詞就愈是貼切,就愈是美。」因此,他經常苦心磨練,慘淡經營,注意錘煉語言和句子。他的作品語言精練、准確、鏗鏘有力,是法國文學史上的「模範散文」之作
Ⅳ 福樓拜譽為現代小說之父的是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國小說家,被稱內為「現代容法國小說之父」,生於法國中部圖爾城一個中產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學校學習,畢業後不顧父母反對,毅然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詩體悲劇《克倫威爾》卻完全失敗。而後他與人合作從事滑稽小說和神怪小說的創作,曾一度棄文從商和經營企業,出版名著叢書等,均告失敗。商業和企業上的失敗使他債台高築,拖累終身,但也為他日後創作打下了厚實的生活基礎。1829年,他發表長篇小說《朱安黨人》,邁出了現實主義創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驢皮記》使他聲名大震。1834年,完成對《高老頭》的著作,這也是巴爾扎克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他要使自己成為文學事業上的拿破崙,在30至40年代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創作甚豐,寫出了91部小說,塑造了兩千四百七十二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稱《人間喜劇》。《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網路全書」。但他由於早期的債務和寫作的艱辛,終因勞累過度於1850年8月18日與世長辭。
Ⅵ 福樓拜的現實主義是怎樣的 哪部小說表現得最明顯
居斯塔夫·福樓拜,法國著名作家。1821年12月21日出生於法國盧昂一個傳統醫生家庭。福樓拜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對19世紀法國社會風俗人情進行真實細致描寫記錄的同時,超時代、超意識地對現代小說審美趨向進行探索。
福樓拜的「客觀的描寫」不僅有巴爾扎克式的現實主義,又有自然主義文學的現實主義特點,尤其是他對藝術作品的形式——語言的推崇,已經包涵了某些後現代意識。新小說作家極力推崇福樓拜對現實主義的創新,並進一步加以發展。他們對藝術形式的追求已呈現出後現代文學特有的「崇無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小說作家正是繼承了福樓拜的現實主義,才可能大大地跨越了一步。
19世紀自然主義的代表作家左拉認為福樓拜是「自然主義之父」;而20世紀的法國「新小說」派又把他稱為「鼻祖」。
Ⅶ 福樓拜寫作特點
3和4 對比 突出性格上的不同學術上共同的熱情
6 肖像描寫插入動作描寫顯得生動有立體感
7動作神態寫左拉性格
8外貌描寫
9語言描寫 寫福樓拜博學善辯
Ⅷ 福樓拜的作品的特點
福樓拜認為藝術應該反映現實生活,要敢於揭露醜惡現象。在精確地再現社會現實方面,他是位傑出的現實主義大師。但是,他主張文學應嚴格、細致、忠實地描繪事物,文學可以將丑惡的生活現象照實描繪,這又為19世紀後期的自然主義開辟了道路。 他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塑造典型上。他善於在篇幅不很大的長篇小說中塑造一系列個性突出的典型人物,為此,他十分注意觀察事物,搜集材料,注意細節的真實。他在塑造典型人物同時又注意環境的描寫。他經常進行廣泛調查和實地考察。在描寫上,他通常用白描手法,運用簡潔的語言抓住特徵,烘托氣氛。他特別強調語言的重要作用。為了錘煉語言和句子,常常反復推敲。他認為,「沒有美好的形式就沒有美好的思想,反之亦然」。因此,他用詞精粹、明晰而准確。他曾是莫泊桑文學上和精神上的導師,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同行們公認的語言藝術大師。 福樓拜在小說中有過這樣一段描述:我們敲打語言的破鐵鍋,試圖用它來感動天上的星星,其結果只能使狗熊跳舞。看來,福樓拜對語言有著特殊的敏感,對於語言在表述意義方面的巨大困難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由此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福樓拜把語言的准確性看成是作者表述上的唯一使命;也可以理解作者對語詞的甄別和取捨為什麼會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人將《包法利夫人》視為學習寫作者的最好教科書,這樣的評價並不過分。 米蘭·昆德拉有一句流傳很廣的名言,大意是,直到福樓拜的出現,小說才終於趕上了詩歌。眾所周知,歐洲的小說最早是從敘事長詩中分化出來的。也就是說,敘事詩中描述事件進程的部分被剝離出來,漸漸成為一種專門的說故事的體裁。小說的誕生使詩歌失去了「敘事」的天然權利,而較多地從事抒情。然而,與詩歌這種古老的藝術相比,小說的幼稚是毋庸置疑的。它長期以來遭受冷落與歧視也就不足為怪了。在我看來,小說的不成熟,除了它作為一門專門的藝術尚未得到充分的發育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與詩歌的關系十分曖昧,沒有擺脫對於詩歌母體的依賴。它自身特殊而嚴格的文體上的規定性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未能形成。早期小說的故事性到是大大增強了,然而詩歌也可以講故事,而且一度講得很好,那麼小說與敘事詩的差別究竟在哪兒?甚至就連小說藝術的評價尺度,也是從詩歌那裡借用過來的。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直到今天,我們在評價一部偉大小說時最常用的語匯仍然是「這是一部偉大的史詩」。「史詩」的風范依舊是小說的最高評判標准。這就好比說,在小說的園地里獲得成就,卻要到詩歌的國度去領受獎賞。
Ⅸ 福樓拜為什麼被稱為「現代小說的先行者「
在對人物的塑造和描寫上,他十分注重遣詞用句,形成了精雕細刻的藝術風格。他的主張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影響和啟迪了後來的作家,被推為現代小說的先行者。
Ⅹ 根據福樓拜某篇文章,談談19世紀現實文學的基本特徵。
你好,我來為你解答:
福樓拜(1821~1880)
Flanbert,Gustave
法國作家。1821年12月21日生於魯昂,1880年5月8日卒於克魯瓦塞。
生平創作 他青年時在巴黎攻讀法律,因病輟學。父親去世後,他陪寡母住在魯昂遠郊克魯瓦塞,靠豐裕的遺產生活,專心埋頭於文學創作。他常在各地旅行,有意識地考察社會,了解農村生活。他生活在法國資本主義上升發展時期,但對資本主義的繁榮有比較清醒的認識。
1852年起,福樓拜花了4年多時間寫成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小說以簡潔、細膩的筆觸,再現了19世紀中葉法國的外省生活。女主人公愛瑪在修道院度過青年時代,受到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成年後,嫁給平庸的市鎮醫生包法利。失望之餘,為紈絝子弟羅道耳弗所惑,成了他的情婦。但羅道耳弗只是逢場作戲,不久便對她心生厭倦,遠離而去。愛瑪遂又成了賴昂的情婦。為了滿足私慾,愛瑪借高利貸,導致破產,最後服毒自盡。小說一問世便轟動文壇,福樓拜獲得盛譽,但遭到當局控告,認為他誹謗宗教,有傷風化。此事對他壓力很大,因此,創作轉向古代題材。5年後,福樓拜發表了第二部長篇小說《薩朗寶》,描述公元前在迦太基發生的雇傭兵和民眾的起義。作者以現實主義筆觸再現了當時激烈的社會斗爭的廣闊場面。
19世紀60年代,法國國內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福樓拜重又關注現實斗爭。他深入研究當時的政治生活,致力於撰寫《情感教育》。這部作品以40年代的巴黎為背景,通過一個思想平庸、性格懦弱的青年日益墮落的生活道路,反映了當時,尤其是1848年革命前後的社會現實。這是一部政治性很強的小說。作品的情節幾乎都圍繞一些重大歷史事件而展開,這些重要事件構成了小說的社會背景。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變化也通過這些事件來表現。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面相當廣泛。它描繪了各個階層、各種類型的人物,對於了解1851年以前的法國歷史,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小說發表時並未引起很大關注,10年之後,才響起贊譽之聲。
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義對福樓拜的創作並未產生很大影響,他潛心修改舊稿《聖安東的誘惑》。小說敘述了中世紀埃及的一個聖者克服魔鬼種種誘惑的故事,表達作者對社會貪欲的極端厭惡。1875~1876年,福樓拜與喬治·桑發生文學論爭。喬治·桑責備他過於客觀,缺乏感情,促使福樓拜寫出了《三故事》。所寫3篇故事各具獨特的格調和題材。《聖·玉連外傳》根據宗教傳說改寫而成;《希羅底》描寫中世紀近東基督教內部的紛爭;《一顆簡單的心》是其中最為傑出的短篇。它寫一名女僕平凡而感人的一生。作者通過日常生活細節,塑造了一個朴實動人的勞動婦女形象,展現了她美好善良的心靈和勇敢機智的品質。高爾基盛贊這個短篇「隱藏著一種不可思議的魔術」。
福樓拜的最後一部小說《布法與白居謝》差一章沒有完成,它可以說是《情感教育》的姐妹篇。主要描寫1848年革命在法國外省引起的反響。布法和白居謝是兩個抄寫員,白居謝得到巨額遺產後,便同他的莫逆之交布法到鄉下定居,兩人對農業、化學、地質學、史學、文學等加以研究,然後又逐一摒棄。1848年2月革命消息傳到鄉間,他們又轉向哲學、神學、教育學、法學的研究,但最後一事無成,又回到他們的老本行。
藝術成就 福樓拜認為藝術應該反映現實生活,要敢於揭露醜惡現象。在精確地再現社會現實方面,他是位傑出的現實主義大師。但是,他主張文學應嚴格、細致、忠實地描繪事物,文學可以將丑惡的生活現象照實描繪,這又為19世紀後期的自然主義開辟了道路。
他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塑造典型上。他善於在篇幅不很大的長篇小說中塑造一系列個性突出的典型人物,為此,他十分注意觀察事物,搜集材料,注意細節的真實。他在塑造典型人物同時又注意環境的描寫。他經常進行廣泛調查和實地考察。在描寫上,他通常用白描手法,運用簡潔的語言抓住特徵,烘托氣氛。他特別強調語言的重要作用。為了錘煉語言和句子,常常反復推敲。他認為,「沒有美好的形式就沒有美好的思想,反之亦然」。因此,他用詞精粹、明晰而准確。他曾是莫泊桑文學上和精神上的導師,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同行們公認的語言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