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傳統小說與現代小說的主要區別
形式來上的區別
一、文學自發展的世界性規律與不同社會制度的地區間的文學發展的不同規律,
二、文學藝術的形式美的總規律與不同門類的形式美的特殊規律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的任何政治信仰和美學趣味的作家來說,他都無妨懂得更多的現代技巧,從而在儲藏最豐的武器庫中從容選擇最新的優良武器,去豐富和發展他征服讀者的魅力。
② 中國當代小說和現代小說的區別
當代小說的崛起在五四之後,代表性的問學以詩歌,小說而著稱.我們現代小說在這個范圍專內又增加了 學術屬論文以及報告文學,詩歌評論,還有一些比較活躍的文學理念.如,電影評論.在范圍上由此可見,現代文學比當代文學的范圍又廣.其次,在創作手法上,現代文學又講究不是很認真.比如,現代的詩歌,在壓韻上面已經很少見了,這是很現實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當代文學的創作手筆帶有濃烈的古代氣氛,形成的形式很籠統,而現代文學的創作手筆,在大幅度的基本原則性下,又提倡創新.在影響意義上來說更具有很大的區別,在當代小說的崛起後,形成了一魯迅為代表的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在當代社會呢?以新生力量社會主義進步為代表已經形成很大包圍圈.所以在形成范圍和形成角色來說,又具有很大的區別
③ 推薦幾本中國近現代經典長篇小說
1.中國近現代小說...
樓主居然沒提張愛玲的小說...她才是中國女作家的精髓啊,長篇不多,中短篇都是精華,你竟把她列到第八種散文里(才看到),我無語
還有白先勇,台灣作家,你查詢下就知道
還有餘華的作品還可以
武俠長篇寫得好的近來實在很少,我推薦的無非九州的一波老人,像曾雨(今何在)之類,<悟空傳><若星漢>都寫得很有才氣
另很高興你喜歡王小波
2.漫畫我可不熟,略過
3.歷史類的,<德川家康>剛看過是吧,我剛看完織田和豐臣.二十四史全了么?
無論你看沒看過,<資治通鑒>一定要看,買的話我建議買柏楊版的,有各種點評,這套書本人是借圖書館的,不知現在有沒有的賣,只要小說的話,...
4.文學評論...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話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雜文 當代惟有李敖 柏楊,尖銳真誠
5.中國古典名著大都不夠深刻,看過則罷,不過建議看看<太平廣記>一類,加深文化感
中國古代名著我最喜歡的是<聊齋志異>,傳奇.像<紅樓夢>,中國古典文學中難得的深刻,卻非我所喜愛.
6.外國現代近代當代名著 北美南美的 霍桑 博爾赫斯 歐洲的巴爾扎克(你竟然沒提,他可不止歐也妮·葛朗台) 加繆 薩特 塞利納 奧維爾的<1984><動物農庄>俄國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俗小說有 希區柯克 弗福賽斯 森村誠一 史蒂芬金 另<小王子>你都看了,何不看看<夏洛的網>?這兩篇是完美童話.說到童話,安徒生的東西我建議原著,感覺很不同
引 推理類 日本推理太多了 森村誠一 松本清張 仁木悅子 等等
科幻類 艾薩克阿西莫夫我很喜歡
另我正看一本<蝴蝶夢>(呂蓓卡) 據說是浪漫主義名著
7.外國中國詩歌類
顧城 北島 戴望舒 泰戈爾 普希金 雪萊,推薦 還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8.中國近現代散文 重點推薦梁實秋 文風和藹朴實 林語堂 魯迅(?)
9.哲學類著作,我看的就更有限了.至少想得比看得多 要我說,世上沒有唯一真理 就看真理如何化為己用,哲學永遠是越來越走向極端的
10.聖經還是看一下吧 我當歷史小說看的,挺有意思 百喻經 菜根譚
11.有人就有傳記.不談
還有古希臘的戲劇,你應該都知道 有了解,想自招到哪裡啊?
另我想說一句:書並非看得越多越好,世界本是不需要看破的
我覺得網路上幻想類的書太多了,擾亂了我大部分視線,樓主你提到的所有的書都推薦么?慚愧我還是不少都沒看過
重新整理一下,符合你的條件的
1.白先勇<孽子><玉卿嫂>,扭曲戀情
余華<許三觀賣血記><活著><兄弟>,中國艱苦人生
路遙<平凡的世界>
2....
3.<資治通鑒>大氣,不過很厚,還有好多冊
二十四史里推薦<史記> <後漢書>
<新五代史> 戰爭 和平均引人入勝,文筆不錯
dachao100說得對,<菊與刀>確實不錯,日本文化中最深刻的
<全球通史>太厚了,也有好多冊
4.李敖的書都可以看,他生活得很瀟灑 柏楊,他是個不平的學者
5....沒什麼好的,<三言二拍〉都太傳統,也不是長篇,清代的除<紅樓夢>都比較單薄
6.霍桑<紅字><七個尖角閣的老宅>,美國風情,幻想現實都有
博爾赫斯寫的是傳奇故事
塞利納<茫茫黑夜漫遊> 紀德<偽幣製造者> 懷爾德<聖路易斯橋> 奧維爾的<1984><動物農庄> 話說反烏托邦三部曲都不如<動物農庄>的故事精彩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罪與罰> 阿斯塔菲耶夫<魚王> 這本我是受王小波影響
森村誠一<證明三部曲> 雖說是推理,批判社會比較多
史蒂芬金<不同的四季(肖申克的救贖)> 恐怖的人性,尤其是第二篇
〈偷書賊〉〈燦爛千陽〉 這兩本都是最近才出的書,我也這兩年讀的,宣揚人性,和〈追風箏的人〉一樣
希區柯克的短篇很精彩,雖然你要的是長篇,但建議讀
仁木悅子<貓知道>
阿西莫夫<基地>系列,這是科幻小說中的史詩作品 <機器人>系列就差一點了
7....
8.梁實秋<雅舍小品> 輕松有趣
9.你覺得看得再多會改變自己么?...
10.<菜根譚> 處世之作
11....
完美收工
······································
說行天下:小說網站上千個,總有一個適合您。 說行天下
④ 中國經典現代名著有哪些
1、《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創作於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
該小說創作於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庄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的故事。
2、《駱駝祥子》 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現實主義的筆法與悲天憫人的情懷,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在中國現代文學歷史上擁有重要地位。
3、《四世同堂》是中國作家老舍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表現抗戰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生活與抗戰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胡同內的祁家為主,錢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為輔,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反抗與順從的選擇,國家與個人的選擇種種艱難的選擇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4、《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5、《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節分別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過。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⑤ 新時期小說與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關系
A:中國文學自1978年發展至今,已有30年歷程了。1978年到1989年這一段,一般稱作「新時期文學」。自1990年到現在,一般不再稱為「新時期文學」。但對這一時期的中國文學如何命名目前尚無共識。多見有「後新時期文學」的說法,也有人主張稱為「多元化時期文學」。你對此如何看?
B:「新時期文學」已是約定俗成的一個歷史概念,不能再變動了。但「多元化時期文學」還值得推敲。對文學發展的過程進行分期要考慮它的銜接性和延續性。最好在歷史給定的條件下思考。我的意思是說,兩個相關時期的劃分和命名最好是有相關性,命名要有前後的呼應。如與「新時期文學」相關的後一時期,就應該是「後新時期文學」。這不是偷懶,是因為很難用一個描述性的命名為一個時期復雜的文學發展畫像。當然從細究的立場看,「後新時期文學」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可「新時期文學」的稱呼不也是個籠而統之的概念么?「後現代主義」、「後現代理論」也是如此,有其不得已之處,是不得已而為之。其實概念未必一定要從字面上就能悟出其內涵,關鍵是解釋或闡述。「多元化」的表述也只涉及到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文學發展的表象,而重要的是追究表象下的那個本質。我覺得,「後新時期文學」的說法似乎更具有包容性和理論的張力,為進一步的深度闡釋留下了空間。當然,「多元化」的說法本身也沒錯,但考慮到前此的「新時期文學」的稱謂已不能改動,作為30年來的文學分期的一個命名,用一個注重表象的「多元化」來概括並非是最理想的。如果當時就把「新時期文學」命名為「一元化時期文學」,好象現在再使用「多元化時期文學」的概念要顯得更順理成章一些。可是在當時,這樣去命名那個時期的文學是不可能的。再說,「新時期文學」也不能就說是一元化文學,如果說是一元化文學,又怎麼與建國後17年文學時期相區別呢?
A: 「新時期文學」與「後新時期文學」 其實相異之處很多,這也是人們認為應該將它們作分期的一個原因。你能談談這兩個時期中國文學的基本特徵嗎?
B:在我看,「新時期文學」與「後新時期文學」的一個最重要的不同,是前者尚有明確的社會改造目標的引導而後者已趨向於沒有。
這個話題容我稍微扯遠一點。
意識形態意義上的「積極的主題」,自馬克思主義傳入後,隨著階級斗爭的思想和蘇聯經驗在中國的逐漸普及,就慢慢滲透了中國的文學。在宏大敘事的理論感召下,左翼文學家的政治使命感日益強烈。到了解放區文學時期,文學成為「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為實現宏大社會改造目的服務的工具。作為解放區文學精神特徵的延續,建國後17年的文學創作——以農村題材小說為例,是被要求反映農村現實和體現改造農村社會的政治熱望的,它是理想信念支配下的社會主義寫作實踐的產物。這就決定了這種小說樣式所反映的農村社會的現狀和變化是以宏大敘事的框架來理解和把握的,在本質上要受到歷史大敘事理解框架的制約和引導。換言之,是一種先知式的文學把握方式。文學要為、也必須為政治服務。觀察和編織生活素材要有政治意識形態的高度自覺。而當時最大的政治,就是要證明農村集體化、農業合作化道路的必然性和光明前途;這從《創業史》、《山鄉巨變》、《太陽剛剛出山》、《艷陽天》等具有代表性的小說標題即可看出。對宏大敘事的信仰者來說,不確定的歷史迷霧已被驅散,未來盡入囊中。凡無法納入此理解框架的人生情感和生活畫面,都是目的論文學所要排斥、否定和迴避的。於是,人文關懷的目光從作品中消失了。凡不能與宏大敘事的歷史理解保持一致的人和事,都是落後的甚或是反動的。文學創作緊跟執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因為認為後者是對歷史發展必然進程的深刻洞察和科學把握。小說家的任務,就是充滿信心地描寫奔向極樂世界的必然歷程。
A:你剛才說,「新時期文學」還有明確的社會改造目標的引導——是說它與「17年」的文學創作並沒有截然的不同?
B:「新時期文學」雖冠之以「新」字,但仍沒有走出「17年文學」的投影。當時涉及「傷痕」和「反思」的經典作品,如《李大順造屋》、《犯人李銅鍾的故事》、《被愛情遺忘的角落》、《鄉場上》、《芙蓉鎮》等,在價值觀上還是停留在「撥亂反正」、回歸正道的認識階段,仍受著宏大敘事認知框架的影響。真可謂:雖悲情難抑卻信念猶在。對歷史的過去痛心疾首的批判和反思是為了揭示道路曲折而前途光明,是為了振作精神更好地朝著理想的目標前行。廓清阻障、求索前行之路的「改革文學」自不必說,就是面向更為遙遠的過去作發掘狀的「尋根文學」,也是為了理清一個民族的脈系,再度找到前進的方向。
A:你的意思是說,「新時期文學」其實並不怎麼「新」,而「後新時期文學」才具有了文學發展意義上的「新質」?
B:事實恐怕確實如此。讓我繼續說下去。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一些作家對長期以來的烏托邦追求產生的幻滅感和厭惡感,終於充分體現在借鑒和模仿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鋒小說」的作品裡。在他們的創作中,基本的主題之一就是歷史的虛無和人生的荒誕。作為精神遊戲,「先鋒小說」的創作以不反映現實的方式在努力擺脫傳統意識形態的控制。這表明,「先鋒小說」作為通向下一階段文學發展之路的必要過渡,昭示著「新時期文學」已到了它的尾聲。80年代末,由「新寫實小說」的開端而引發的文學寫作開始偏離主流的軌道。這些小說以平實的低姿態開始著力描寫人的「生存」主題,展現普通人在食物、居所的匱乏中的掙扎和焦慮。池莉有篇小說名為《煩惱人生》,可以視為這類小說的破題之作。小說中的主人公已不復有理想的激情,只是在日常生活的困頓中「討生活」。有研究者指出,「新寫實小說」中的貧困「不再預示著解脫的希望」,而是表現出一種對國家現代化的企盼失望的、文化悲觀主義的傾向。這是有道理的。到了90年代,讀者已很難看到前此時期的文學中由於明確的社會改造前景的引導而導致的「積極主題」。在《分享艱難》、《挑擔茶葉上北京》、《年前年後》、《扶貧紀事》、《九月還鄉》、《殺羊》等一系列觸及現實的鄉土小說作品中,上至鄉鎮領導,下至村幹部和村民,都忙於應對當下現在那令人焦頭爛額、捉襟見肘的困局;他們得過且過,而且也只對解決當前工作或生活的燃眉之急感興趣。讀者再也看不到、感覺不到原先必然會懸置於小說遠景中的那個曾讓人空泛地激動了20多年的明確而鼓舞人心的社會改造目標了。《九月還鄉》中的「楊大疙瘩」,作者寫他還記得解放後搞土改分田地時熱鬧而歡喜的景象,然而這一切如今都已消逝,而且在他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了。《挑擔茶葉上北京》中的鎮領導為了向上頭送禮,召集各村村長開會部署采冬茶的任務,村長們幾經猶豫討論,最後竟「一致認為,反正農村是窮定了,多那點茶葉,少那點茶葉都沒有利害關系,反倒是丁鎮長萬一利用冬茶打通了什麼關節,為鎮里要個什麼項目來,說不定真能給全鎮帶來什麼變化。」由於「遠景」早已無影無蹤,短期行為、權宜之計也就在所難免。現實逼得人說一套做一套,權衡變通而已。最終的目標既已失去,又何必在意使用什麼手段?《殺羊》中的小橋村村長四平奉鄉長之命,需要在幾天的晚上把村民召集到一起宣讀計劃生育教育材料,以應付上面形式主義的突然檢查。宏大的社會改造目標的消逝,原來起作用的思想控制已經解體。在此背景下,要把村民召集在一起又談何容易!四平只得絞盡腦汁用殺羊燉肉湯作誘餌把村民騙來。
在這些小說里,我們再也難見小說中由宏大敘事許諾給讀者的所謂「遠大前程」的半點蹤跡,面對的只是「一地雞毛」的、不如意的現實。文學以這樣的方式向「人學」回歸,不再唱頌高調,而是致力於揭示人生世相的復雜,展現塵世煩惱和人生掙扎的畫卷,人性的剖析和和人情的抒寫也有了用武之地。此外,還出現了大量彰顯獨特個性、著眼於非常個人化的內在經驗的寫作。一些小說的描寫中甚至展示出越來越多的、被稱之為精神「狂歡」和「沉淪」的末世景象。
由此可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文學中意識形態意義上的「積極的主題」由於社會改造目標之遠景的淡出而日益削弱的趨勢是越來越明顯。重新尋找和構建社會改造目標和不再執著於、也沒有了這種目標,是「新時期文學」與「後新時期文學」分野的一個重要的標志。兩個分期的文學階段的所有相異之處,都來源於此。這也是我對「新時期文學」與「後新時期文學」的總體認識。
2008.2.13.草成 2008.2.15.修訂
⑥ 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作品有哪些
從中國現當代文學角度出發,在新時期背景下應該充分且全面考慮中國傳統文化,並且有意識地取捨其中的主流價值觀審美意識,同時在進行揚棄和傳承的過程中,應站在客觀角度並保持批判的態度。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作品有《阿Q正傳》、《駱駝祥子》 、《四世同堂》、《活著》、《許三觀賣血記》。1、《阿Q正傳》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該小說創作於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庄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的故事。2、《駱駝祥子》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現實主義的筆法與悲天憫人的情懷,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在中國現代文學歷史上擁有重要地位。3、《四世同堂》中國作家老舍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表現抗戰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生活與抗戰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胡同內的祁家為主,錢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為輔,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4、《活著》作者余華,作品簡介:講述了農村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福貴本是個闊少爺,可他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福貴前去求葯,卻在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5、《許三觀賣血記》作者余華,作品簡介: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該作品曾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來源:北方文學
⑦ 中國現代文學代表作有哪些
這個問題比較大,得細分:一、散文類的作家主要是以下幾位在文學上比較有造詣:
1、席慕容:主要散文作品
《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寫給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 、《席慕蓉和她的內蒙古》(攝影+文字),《貝殼》選入初中課本.《蚌與珠》(與小思的《蟬》收入中學生課本人版短文兩篇)、《鄉愁》(詩歌)。《外婆和鞋》被選入小學課本短文.
2、林清玄:代表作有:《心靈上的百合花》、《心的菩提》、《情的菩提》
3、劉白羽:《紅瑪瑙集》 《海天集》 《秋陽集》 《臘葉集》
4、楊朔:他的作品基調是歌頌新時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勞動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萊仙境》、《雪浪花》、《櫻花雨》、《香山紅葉》、《泰山極頂》、《畫山綉水》、《茶花賦》、《海市》、《鐵騎兵》等。楊朔是當今文壇一再精闢闡述散文詩化理論,並認真實踐,卓有成效的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散文作家。
5、秦牧:我國著名文學大師,散文家,作品集有《秦牧散文選》,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長河浪花集》二、小說類作家作品1、巴金《愛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霧、雨、電),《寒夜》2、老舍《四世同堂》,《駱駝祥子》3、矛盾《子夜》4、錢鍾書《圍城》5、孫犁《白洋淀紀事》…………………………太多太多……………………
⑧ 中國現代小說開端與成熟的標志
中國現代小說開端與成熟的標志是魯迅小說《吶喊》、《彷徨》的出現。
(一)魯回迅是中答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他發表了中國近現代史上第一篇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發表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其內容和形式上的現代化特徵,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偉大開端,開辟了我國文學發展的新時代。
(二)中國現代小說在魯迅手中開始,又在魯迅手中成熟。繼《狂人日記》之後,魯迅陸續發表了包括《阿Q正傳》等為代表作在內的《吶喊》、《彷徨》,把中國現代小說推向藝術高峰。縱觀《吶喊》和《彷徨》,它們無論在其思想性還是在其藝術性上,都更多地具有內在的統一性。魯迅的小說雖然借鑒了外國小說的藝術經驗,但他把外國小說的經驗與中國古代小說的傳統結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民族化的基礎。其創作不但具有獨特的題材與思想發現,而且做到了小說結構模式與形式手法的成熟創新,揭開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紀元。因此,魯迅小說不但標志著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也標志著中國現代小說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