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都市總裁 > 都市風景線是的小說

都市風景線是的小說

發布時間:2021-12-17 16:05:43

A. 求現代文學小說,想《邊城》《白鹿原》之類的。比較窮,給的分不多

平凡的世界:路遙著。作者的話是:如果人感到痛苦,那是因為他追求錯誤的東西
孫少平家裡很窮,是個窮二代,但是他老爸憨厚,老媽樸素,老哥很有魄力,所以他身窮志不窮的一類!給他機會,他就能翻身的!恰恰改革開放的頭十年是開國以來機會最多的時代!不過抓住機會的不是他,是他哥!他還讀書呢!其實從題目你就看的出來,講的是平凡的人!孫少平很平凡,可他有一顆不平凡的心,他總是在思索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小時候也思索過!可是如果沒碰到機緣,沒有好人,好書指引你的話,我們會沉淪下去!孫少平很有運氣,他在這個時候見到了一本書《鋼鐵是怎麼煉成的》,保爾柯察金,童妮亞給了他想法:每個人都應該這樣偉大的活完一生!
其實我看第一篇的時候,就是看他和田曉霞的偷偷的互相好感!很yy!
這個不看可惜了
還有:活著 余華寫的 圍城 錢鍾書 張愛玲的十八春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震撼人心)
最近出的那個 哲學與人生 也不錯

B. 我國20、30年代「新感覺派小說」的代表作是下列哪部

《無軌列車》半月刊、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
《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們的代表作.

C. 什麼是新感覺派小說

20年代30年代初出現的「新感覺派」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創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新感覺派」小說的根本特點是特別強調作家的主觀感覺而不太注重對客觀生活的真切描寫。劉吶鷗是「新感覺派」小說的最初嘗試者,他創辦於1928年9月的《無軌列車》半月刊,標志著中國「新感覺派」小說實踐的開始。他的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是現代中國第一部「新感覺派」小說集。穆時英和施蟄存把「新感覺派」小說推向成熟和引身運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現對現實生活的感覺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們的代表作。 新感覺派是崛起於20世紀20年代日本文壇的一種現代主義流派。當時,以橫光利一、川端康成為首的幾個青年作家,接受歐洲現代派文學的影響,張起了現代主義的旗幟。他們聲稱不願再單純地描寫外部現實,而要力圖把主觀的感覺印象投注到客體中去,以新奇的感覺來創造由智力構成的「新現實」。鑒此,日本文藝評論家千葉龜雄稱他們為「新感覺派」。在我國又把這種流派稱作「心理分析小說派」,或現代派。新感覺派小說是中國現代小說傾向的一種,其小說內容多表現半殖民地社會都市生活的種種病態和畸形現象。 中國的新感覺派小說是在日本新感覺派的影響下,在30年代步其後塵發展起來的。它的產生,既是世界性的現代主義思潮對中國新文學沖擊的一種反饋,又是30年代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的階級矛盾和民族危機空前激化的結果。是時,一些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被夾在越來越劇烈的階級斗爭的夾板里,感到自己沒有前途,他們像火燒房子里的老鼠,昏頭昏腦,盲目亂竄;他們是嚇壞了,可又仍然頑強地要把『我』的尊嚴始終保持著」。他們既不滿於舊的社會秩序,又尋求不到施展才華的歸宿,陷入了苦悶、彷徨的困頓之中。為了填補自己精神的空虛,他們追求新的刺激,因而欣賞現代派小說的「新、奇、怪」的表現手法,這就為他們接受日本的新感覺派提供了前提條件。不過,他們並不像西歐的現代派那樣,以一種與現實主義相對抗的形式出現於文壇,而是力圖兼容各種不同的表現手法,把「心理分析、意識流、蒙太奇等各種新興的創作方法,納入了現實主義的軌道」,因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感覺派」小說。 新感覺派在中國最早的傳播者和積極實踐者是劉吶鷗。他原名劉燦波,筆名洛生,台灣省台南縣人。早年在日本東京青山學院攻讀文學時,深受將西方現代派文學與東方精神結合於一體的川端康成的影響。在日本應慶大學畢業後回國,曾先後創辦「第一線書店」和「水沫書店」,出版了許多進步書刊。他自己也譯介過進步的社會科學書籍和日本新感覺派小說集。1928年9月,他創辦《無軌列車》雜志,團結了一些刻意追求藝術形式創新的文學青年,初步顯露了新感覺派的創作傾向。同年底,《無軌列車》被國民黨查封後,他繼續嘗試新感覺派小說的創作,先後寫出八篇小說,於1930年4月結集為《都市風景線》出版。這是我國第一本較多的採用現代派手法寫的短篇小說集。 1929年9月,施蟄存與劉吶鷗、戴望舒、徐霞村等集結在一起,創辦《新文藝》月刊,繼續張揚新感覺派的大旗、宣告了這個流派的誕生。施蟄存是這個流派成績最為顯著、影響最大的作家。他是杭州人,早年在中學教書時,著有現實主義小說《江干集》、《娟子姑娘》、《上元燈》等。1929年9月,在他創辦的《新文藝》上,發表了《鳩摩羅什》,才正式涉筆於新感覺派小說創作。《新文藝》僅出版一年,就被國民黨政府查封,又使新感覺派小說創作陷於困頓之中。1932年5月,施蟄存應上海現代書局之聘,主編大型文學月刊《現代》,他又以此為園地,或發表國內文學青年的作品,或介紹國外的詹姆斯喬伊斯、福克納、橫光利一等現代派作家的作品,從而使新感覺派的小說進入一個全盛時期。 在《現代》雜志造就的作家中,穆時英的小說創作對新感覺派的發展具有突進性意義。穆時英是浙江慈溪人,筆名伐揚,1929年開始寫作。他最初發表的小說並沒有新感覺派的味道。大約在1932年以後。他的作品突而轉向新感覺派。他先後出版了《公墓》(1933)、《白金的女體塑像》(1934)等小說集,運用感覺主義、印象主義等現代派手法,來表現大都市光怪陸離的生活,不僅開了「洋場文學」的先河,還使他獲得了「中國感覺派聖手」的稱號。 新感覺派的全盛時期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在劉吶鷗和穆時英棄「文」從政之後,施蟄存又於1935年2月離開《現代》雜志。到此,這個來去匆匆的文學流派則像彗星一樣悄然而逝了。 新感覺派的這三位代表性作家的創作都起始於現實主義,後來才接受了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但他們的價值取向卻不完全一樣。劉吶鷗、穆時英更多地受到了日本的早期新感覺派的熏染,而且在汲取現代派的技巧的同時,也接受了現代派的文藝觀,成了徹頭徹尾的現代派。施蟄存則從日本新感覺派後期的新心理主義那裡擷取了更多的精華。他是立足於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並吸收現代派的技巧來豐富自己。因此,在他脫手《現代》之後,就以一種新的姿態回歸到現實主義。盡管他們在創作道路和創作的價值取向上有所不同,但作為一個流派。也構成了一些共同的創作特色。 首先 ,新感覺派的創作題材多取材於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態生活,並通過描寫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現象和世相世態,暴露出剝削階級男女的墮落與荒淫、寂寞與空虛,為開拓中國現代的「都市文學」建樹了篳路藍縷之功。劉吶鷗的小說集《都市風景線》不僅是我國最早出版的新感覺派小說集,也是最早出現的反映都市生活的小說集。作者以他對都市生活的敏感,描繪了都市的賽馬場、夜總會、影院、茶館、富家別墅、海濱浴場等色彩斑斕的場景,也刻畫了舞女、少爺、小姐、交際花、姘頭、資本家、小職員等各式各樣的人物,並以急驟的節奏,跳盪的結構,活靈活現地顯現出剝削階級糜爛生活的剪影。他的《禮儀和衛生》依據弗洛依德的學說描寫了一夥在「唯樂原則」支配下的青年男女放盪縱欲的生活。穆時英的《上海狐步舞》所展示的生活領域更為廣泛,也更進一步揭露了「上海,造在地獄上的天堂」的半殖民地大都市生活的本質。其他代表作還有施蟄存的《鷗》和《薄暮的舞女》。 其次 ,新感覺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他們提倡作家要「純客觀」地挖掘與表現人物的潛意識、隱意識活動,以及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由某種客觀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變態心理。相比之下,施蟄存的小說創作則高於劉吶鷗和穆時英。施蟄存的病態小說,題材更為廣闊,內容也更為豐富。他不僅以上海為主要場景反映大都市的病態生活,而且還對上海市郊小城鎮的生活作了形象的掃描。最初的新感覺派小說把追求新奇的感覺當作創作的關鍵。到30年代初期,他們又接受新心理主義的影響,創作了一批以表現心理分析為主要內容的小說。如劉吶鷗的《殘留》採用主人公霞玲獨白的形式來進行人物的心理剖析,在當時是別開生面的。穆時英的《南北極》、《白金的女體塑像》等小說都是將心理分析作為構成作品藝術形象體系的重要環節,豐富了刻畫心理小說的表現手段。但真正把心理分析推上一個新的高度的還是施蟄存。他的《梅雨之夕》、《春陽》、《葯羹》等小說代表了心理分析小說的最高水平。 再次 ,新感覺派十分注重小說技巧的創新。新感覺派作家的創作都是起步於現實主義手法的。但是他們基於「在創作上獨自去走一條新的路徑」的想法,刻意移植和實驗現代派的「新興」技巧,有意識地把各種非現實主義的技巧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之中。 借鑒西方意識流手法也是新感覺派的藝術追求。他們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情節連續性和時序性,而以人物思想感情的發展或作者創作思想的需求為線索,來對情節和事件進行新的排列組合,構成了一種節奏起伏多變,情節跌宕多姿的小說世界。復如施蟄存的《在巴黎大戲院》運用意識流動手法描繪了一個有婦之夫在女友面前的種種猥瑣、庸俗的意識流程,對展示主人公的心理糾葛、刻畫變態人物都有一定的意義。心裡塑造 新感覺派作家由於受到弗洛依德學說的影響,還十分熱衷於刻畫「雙重人格」的心靈沖突和變態心理。根據弗洛依德學說,人的「本我」(本能)在受到「自我」(理智)和「超我」(道德)的制約的時候就會形成矛盾,構成二重或多重人格。如施蟄存的小說《將軍的頭》描寫了花驚定將軍奉命征討吐蕃的故事。在出征途中,為嚴肅軍紀,他處決了一個企圖調戲民女的兵士。 可是他自己卻為這一民女的美色所傾倒。後來在激戰中,他忘記自己正置身於生死搏鬥的戰場,想到與那民女合歡的美事。此念一生,就被飛來的一刀砍掉了腦袋。可是這個沒有腦袋的將軍依然策馬來到那個民女的身邊。小說表現的是愛欲的「本我」與「超我」的軍紀的沖突。這種由兩種相背馳的力所構成的沖突,正是「雙重人格」的典型表現。此外像劉吶鷗的小說《殘留》寫女主人公霞玲在丈夫剛剛亡故之後,一方面確實悲慟欲絕,思念異常,另一方面又在料理完喪事當晚,就挑逗一個男朋友來代替她的丈夫。還有施蟄存的《鴆摩羅什》里的那個內心裡充滿著宗教與性慾沖突的高僧;《石秀》里充滿著友情與性慾沖突的石秀,都是「雙重人格」在性愛方面的代表。在他們筆下的這種「雙重人格」的描寫,一般都是從作者的主觀意念出發,缺乏生活的依據,但在一定程度上較為奇橘地揭示了病態人物的變態心理,為新感覺派小說「開辟一條創作的新蹊徑」。小說技巧 新感覺派十分注重小說技巧的創新。新感覺派作家的創作都是起步於現實主義手法的。 新感覺派小說 但是他們基於「在創作上獨自去走一條新的路徑」的想法,刻意移植和實驗現代派的「新興」技巧,有意識地把各種非現實主義的技巧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之中。這個流派主張以純粹的個人官能感覺作為基點,依靠直覺來把握事物的特徵。他們往往藉助於聽覺、視覺,乃至幻覺的外化描寫,創造出帶有主觀色彩的藝術世界。如《梅雨之夕》的「我」在迷濛的雨霧里,撐著傘同一位妙齡女郎並肩而行時,彷彿覺得這位女郎是他當年「初戀的那個少女」;倏而又似乎發現他的妻在一家街店旁用「憂郁的眼光」盯視著他;繼而又好像看到了日本畫伯鈴木春的《夜雨宮詣美人圖》;後來又彷彿覺得他身邊的少女變成了「一個不相乾的女人」。作者所描寫的這些錯覺、幻覺是一種深層意識的極其復雜的變異反應,也是交織著情感的與理性的、悲的與喜的兩極對立的心態掃描。而這種變異反應,對立心態正是基於「我」的內心深處的「愛」和「不得所愛」的復雜情緒的。小說主人公心理結構中的這種「愛」的和「不得所愛」的情感因素引發了心理幻覺、錯覺,激發了聯想、想像,從而創造出一種具有深刻性和縝密性的心理世界。再如《熱情之骨》里寫比也爾在理想的愛情破滅後,心情沮喪之時,「覺得天上的月亮也在笑他」;當嘈雜的汽笛聲傳來時,連門窗的「玻璃也在響應」。這種視覺與聽覺交迭復合的通感現象,把比也爾當時的那種自憐、憤怒、失望、抑鬱的混亂心緒客體化、對象化,使藝術描寫增強了可感性,收到立體地表現生活的藝術效果。藝術手法 借鑒西方意識流手法也是新感覺派的藝術追求。他們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情節連續性和時序性,而以人物思想感情的發展或作者創作思想的需求為線索,來對情節和事件進行新的排列組合,構成了一種節奏起伏多變,情節跌宕多姿的小說世界。如《上海狐步舞》將上海這個半殖民地都市生活的各種圖象,通過作者本人的意識流動來切割和連綴。一忽兒街頭兇殺,一忽兒母子亂倫;一忽兒夜總會燈紅酒綠, 新感覺派小說 一忽兒被迫出賣肉體……。這些時空交錯、空間跳躍的場景片斷,給人撲朔迷離、朦朧恍惚之感。這里,作者依據直覺來把握事物的現象,並把自己的主觀感覺注入到客觀描寫中去,使客體描寫的每組畫面都洋溢著作者主觀上的危機感與狂亂感,從而構成了現代部市畸形文明和病態社會的瘋狂節奏與旋律。復如施蟄存的《在巴黎大戲院》運用意識流動手法描繪了一個有婦之夫在女友面前的種種猥瑣、庸俗的意識流程,對展示主人公的心理糾葛、刻畫變態人物都有一定的意義。新感覺派小說創作總體傾向的一致性,構成了這個流派產生和存在的基礎;但是,他們創作傾向上的一些嚴重弱點也導致了這個流派的解體。譬如,他們忽視內容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新求奇,使其小說的審美理想與生活理想,同群眾的民族心理、欣賞趣味產生了相當的距離;同時,技巧的新、奇、怪並不能掩蓋生活內容的空虛,反而使一些「新興」的技巧失去了富有創造性的魅力。這種難以克服的矛盾,使他們陷入了嚴重的創作危機,於是這個流派在困境中只好分道揚鑣、各奔前程了。

D. 求劉吶鷗《都市風景線》電子版

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現代中國第一部\"新感覺派\"小說集。 另外還有: 熱情之骨 游戲 風景 流 兩個時間的不感症者 禮儀和衛生 殘留 方程式 赤道下 綿被 殺人未遂 ~

-- 派派小說論壇為您解答

E. 劉吶鷗的代表作

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現代中國第一部「新感覺派」小說集。
另外還有:
熱情之骨 游戲
風景 流
兩個時間的不感症者 禮儀和衛生
殘留 方程式
赤道下 綿被
殺人未遂 A Lady to Keep You Company
永遠的微笑

F. 都市風景線的介紹

《都市風景線》於1930年4月出版,這是我國第一本較多的採用現代派手法寫的短篇小內說集,屬於新感容覺派小說集。此集是劉吶鷗1928年9月創辦《無軌列車》雜志,團結了一些刻意追求藝術形式創新的文學青年,初步顯露了新感覺派的創作傾向。

G. 中國現代文學名著推薦

1、《子夜》

《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節分別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過。

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小說以1930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斗爭。

2、《家》

《家》,中國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為《春》、《秋》。最早於1931年在《時報》開始連載,原篇名為《激流》。開明書局於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單行本。

該小說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3、《小城三月》

《小城三月》是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中篇小說,該作品寫於1941年7月,發表於同年8月《時代文學》第1卷第2期。

講述了一個美麗善良的姑娘對自由、幸福的嚮往與追求,以及最終被傳統的宗法制度所吞噬、香消玉殞的故事。這是一篇在思想和藝術上都純熟的作品,承襲了作者一貫的散文化筆調,以獨具特色的敘事方式,將一個極其普通的愛情故事渲染得凄涼哀婉,帶給人們強烈的震撼與反思。

4、《圍城》

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於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

圍城故事發生於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於家庭壓力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但在其上大學期間,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寫的唁電感動,資助出國求學。

5、《包身工》

《包身工》中國現代作家夏衍所著的報告文學作品,寫於1935年。《包身工》一文以報告文學的形式敘述了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種種非人的待遇,以及帶工老闆等人殘忍的壓榨。

H. 以下哪些作家被認為是新感覺派的

劉吶鷗是「新感覺派」小說的最初嘗試者,他創辦於1928年9月的<無軌列車>半月刊,標志著中國「新感覺派」小說實踐的開始。他的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是現代中國第一部「新感覺派」小說集。穆時英和施蟄存把「新感覺派」小說推向成熟和引身運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現對現實生活的感覺和印象。<上海狐步舞> 、 <梅雨之夕>等是他們的代表作。 劉吶鷗, 原名劉燦波,筆名洛生,台灣省台南縣人。早年在日本東京青山學院攻讀文學時,深受將西方現代派文學與東方精神結合於一體的川康端成的影響。在日本應慶大學畢業後回國,曾先後創辦「第一線書店」和「水沫書店」,出版了許多進步書刊。他自己也譯介過進步的社會科學書籍和日本新感覺派小說集。1928年9月,他創辦《無軌列車》雜志,團結了一些刻意追求藝術形式創新的文學青年,初步顯露了新感覺派的創作傾向。同年底,《無軌列車》被國民黨查封後,他繼續嘗試新感覺派小說的創作,先後寫出八篇小說,於1930年4月結集為《都市風景線》出版。這是我國第一本較多的採用現代派手法寫的短篇小說集。
《都市風景線》因能將本來是根植於西方都會文化的現代派文學神形兼備地移入東方大都會,才審美的發現了上海的「現代性」。作者將敘述者的「感覺」上升到最顯著的層面,使人耳目一新的推出意識跳躍、流動的小說文體。劉吶鷗 小說的意義在於說明:現代都市要用現代情緒來感受,都市男女的故事也不單單是獵取一點病態心理誇張的予以表現,而在於對城市人的生存環境的細加體驗。如其代表作《風景》寫一位都市少婦本來去與丈夫團聚,但卻在高速火車的旅途中與陌生男子燃青完成了一次瘋狂的野合的故事。寫現代機械的直線和角度的壓力,迫使人們逃離城市,去企圖尋找赤裸裸的人間真實。
劉吶鷗的小說在描寫都市生活方面「開了一端,但是他沒有好好地繼續下去,而且他的作品還有著『非中國』即『現實』的缺點。能夠避免這缺點而繼續努力的,這是穆時英。
穆時英(1912--1940),浙江慈溪人,筆名伐揚,1929年開始寫作。他最初發表的小說並沒有新感覺派的味道。大約在 1932年以後。他的作品突而轉向新感覺派。他先後出版了《公墓》(1933)、《白金的女體塑象》(1934)等小說集,運用感覺主義、印象主義等現代派手法,來表現大都市光怪陸離的生活,不僅開了「洋場文學」的先河,還被人稱為「新感覺派的聖手」、「鬼才」 。為一時風行的海派作家。他的代表作<夜總會里的五個人>寫了破了產的金子大王胡均益、失去了青春的交際花黃黛茜、失了業的市政府秘書繆宗旦、失了戀的女大學生鄭萍,還有懷疑主義者季潔五人。他們在一個周末來到夜總會,以狂熱的跳舞來發泄各自的苦惱,來填補精神的溝壑。到第二天拂曉,胡均益開槍自殺,徹底擺脫了他的苦惱和郁悶。作者所塑造的五個人物都是「從生活上跌落下來」或「被生活壓扁了」的人。他們內心裡充滿著悲憤、仇恨和無法排除的寂寞感,然而他們卻「在悲哀的臉上戴了快樂的面具」,強作笑顏。其實,他們的悲憤、仇恨、寂寞早已「深深地鑽到骨髓」里,在瘋狂中尋求刺激,只不過是飲鴆止渴而已。
<白金的女體塑像>描寫了兩種性病態的表現:一是謝醫師的節欲獨身主義,一是女病人的性慾過度亢進。這兩種性變態說明高度集中化與極端化的都市文明不僅於預了人們的外在生活,而且還穿擊到人們的心靈深處。謝醫師的繁忙、擁擠、枯燥、刻板快節奏的生活,使他的心理失去平衡,逐漸變得連人的本能欲求都冷漠寡淡,成了一個獨身主義的節欲者(實際上這是極端個人主義的惡性膨脹),而那位女病人無法擺脫社會的魔影,也無法擺脫那種糜爛的資本主義都市文明的環境。畸形的都市生活使她感傷、郁悶、空虛,只好在床褥間來傾瀉心中的郁悶,來減輕思想的重荷,因而她那本來健康的身體就變成了「不是病」的病軀,幾乎成為「白金的女體塑像」了。作者通過描寫大都市生活這兩種性變態同社會生活的密切幽微的關系,反映了都市的畸形生活給人們造成的精神創傷和肉體的摧殘。
相比之下,施蟄存的小說創作則高於劉吶鷗和穆時英。施蟄存的病態小說,題材更為廣闊,內容也更為豐富。他不僅以上海為主要場景反映大都市的病態生活,而且還對上海市郊小城鎮的生活作了形象的掃描。他筆下的人物多是生活在都市底層的小人物,如舞女、小商人、小職員之類。作者對他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來抒寫他們受生活擠壓的慘苦情狀。如<薄暮的舞女>的主人公素雯非常厭倦終日陪伴男人們尋歡作樂的舞女生涯,把脫離苦海的希望寄託在她的情人身上,並因此中止了與舞廳老闆簽訂的合同,也拒絕陪客人跳舞。恰在此時,她的情人破了產。她的希望成了泡影,她又只好低三下四地給舞客打電話,陪笑臉,表示不再拒絕對方的邀請。素雯的前後變化,決不是她個人的品行不端,而是由於生活的折磨,她不得不去食自己泡製的苦果。

I. 都市風景線的內容簡介

同年底,《無軌列車》被國民黨查封後,他繼續嘗試新感覺派小說的創作版,先後寫出八篇小權說,於1930年4月結集為《都市風景線》。劉吶鷗的小說集《都市風景線》不僅是我國最早出版的新感覺派小說集,也是最早出現的反映都市生活的小說集。作者以他對都市生活的敏感,描繪了都市的賽馬場、夜總會、影院、茶館、富家別墅、海濱浴場等色彩斑斕的場景,也刻畫了舞女、少爺、小姐、交際花、姘頭、資本家、小職員等各式各樣的人物,並以急驟的節奏,跳盪的結構,活靈活現地顯現出剝削階級糜爛生活的剪影。他的《禮儀和衛生》依據弗洛依德的學說描寫了一夥在「唯樂原則」支配下的青年男女放盪縱欲的生活。穆時英的《上海狐步舞》所展示的生活領域更為廣泛,也更進一步揭露了「上海,造在地獄上的天堂」的半殖民地大都市生活的本質。

J. 《都市風景線》txt全集下載

都市風景線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記得那是1997年6月17日。第二天我就要帶著兒子去深圳和老公團聚,那天中午我還是和往常一樣,隨著上班的人群去了單位,向同事辭行。
那是怎樣的一個中午呀?我永遠不能忘記。
天空陰沉沉的,刮著風,似乎要下雨。馬路兩旁高大的楊樹吐著翠綠。樹枝上面掛滿了像棉花一樣的花絮。這些花絮隨風在空中飄旋著,慢慢地落在地上。在馬路兩旁堆積了厚厚的一層。落在地上的花絮又隨著風兒打著旋兒,飛向天空。天地間白茫茫一片。行走匆匆的男人們,有的低著頭縮著脖眯著眼。一支手捂著嘴護著鼻,另一支手在面前揮舞著,驅趕那些惱人的花絮;很多女人用透明的紗巾包住頭,隔離了花絮,不慌不忙地走著。我沒用絲巾裹著頭,任憑花絮落在我的頭上,親吻著我的面頰,不時還鑽進我的鼻孔,癢癢的,不敢喘息。我想滿大街也只有我一個人這么悠閑,這么喜悅,這么留戀。並用欣賞的目光去看著這些飛舞的花絮了。雖然我不時地用手捂著鼻子,卻沒了往日對她的憎惡。
我長這么大,從沒……

閱讀全文

與都市風景線是的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奇遇類武俠小說 瀏覽:766
怎麼寫小說傳上網 瀏覽:510
小說主人公卲飛 瀏覽:999
女主叫蘇幕遮的小說名字 瀏覽:14
大凶器小說全集小說網 瀏覽:171
現代旅遊穿越到民國的小說 瀏覽:665
小說女主葉輕衣 瀏覽:626
找男主是壞人女主單純的小說 瀏覽:248
家庭英語短篇小說 瀏覽:695
有霍輕輕的主人公的小說叫什麼 瀏覽:44
將軍和宮女小說閱讀 瀏覽:723
海賊王艾路同人小說 瀏覽:432
小說閱讀網手機包月 瀏覽:127
小說女主設計師男主航空教授 瀏覽:325
小說角色名字女古風 瀏覽:130
陸鳴陸川陸川為主人公的小說 瀏覽:48
都市融合3千年魔法師靈魂的小說 瀏覽:979
現代霸道殺手互攻小說 瀏覽:742
求虐到哭的小說現代 瀏覽:528
適合初三學生看的短篇小說名篇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