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都市總裁 > 下列作品中屬於現代派小說的有

下列作品中屬於現代派小說的有

發布時間:2022-01-24 00:32:30

1. 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作品有哪些

以美國詩人E•龐德為化表的人認為,中世紀以後五、六百年的文學都可稱為現代派。美國批評家愛德蒙•威爾遜在其名著《阿爾克塞爾的城堡》中把1870年作為現代派文學的起點。美國批評家西利爾•康諾利等人認為1880年應作為現代派的起點。《現代傳統》的編者、研究喬伊斯和葉芝的專家理•艾爾巴和查•費德爾遜則認為現代派的起源的上限定在1900年更為合理。但是,中外研究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專家大都支持丹麥著名批評家勃蘭克斯的觀點,認為1890年才是現代主義的真正開始。我國著名外國文學研究專家哀可嘉先生說:「我覺得還是選擇一個對它們說來是折中的時間——1890年作為現代派文學的上限為好。」
然而,我們認為,西方現代派文學的正式開始時間應該是1857年,即第一個比較典型的象徵主義者波德萊爾的第一部典型的象徵主義詩歌惡之花問世的那一年。我們這樣說是因為:一、《惡之花》是第一部典型的象徵主義作品,也是第一部全面沖破傳統的詩歌藝術、開創新的路子的作品。它的問世,標志著象徵主義的興起、現代派文學的正式出現。二、《惡之花》是後來一百多年裡出現的各種現代派文學流派和著作的總根源,在大多數現代派的作品裡可以看到它的影響和痕跡。三、《惡之花》具有現代派文學的基本特徵,它本身就是一部典型的現代派文學作品。在題材上,現代派文學企圖挖掘作者自己的內心世界。《惡之花》第一次實行了筆觸的大轉移,深入到了詩人的內心深處,同時還把社會之惡和人性之惡作為藝術美的對象來描寫;在藝術技巧上,現代派廣泛運用暗示、象徵、烘托、對比、意象等手法,以發掘人物內心的奧秘,而這正是《惡之花》的主要藝術特徵,詩人波德萊爾發展了瑞典神秘主義哲學家史登堡的「對應論」,把山水草木看作向人們發出信息的「象徵的森林」,認為外界事物與人的辦公世界能互相感應、契合。詩人可以運用有聲有色的物象來暗示內心的微妙世界。正是這種強調用有物質感的形象通過暗示、烘托、對比、渲染和聯想的渠道來表現的方法,後來就成為象徵派詩歌以及整個現代派文學的基本方法。四、繼波德萊爾《惡之花》之後,在1890年以前出現了魏爾倫的《詩的藝術》(1884)、蘭波的《醉舟》(1871)、瑪拉美的《牧神的午後》(1876)等著名的象徵主義詩篇,而且以他們為核心形成了一個前期象徵主義流派。1898年以前,這幾位詩人相繼過世。因此,1890年是前期象徵主義的末端,而不是開始。從以上事實,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1857年到1898年,是前期象徵主義興衰的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40年的歷史,是整個西方現代派文學的總源。把現代派文學史的上限劃到1857年是完全合理的
現代派文學的下限是什麼時候?
中外不少評論家認為,西方現代派文學到1970年左右就結束了,因此,它的下限自然也劃在1970年。對此,我們也有不同的看法。因為法國的存在主義直到1980年薩特離世才基本不存在了。薩特離世後,它在美國尚有餘波,更何況,它已滲透到在歐洲、美洲、拉美洲出現的許多現代派文學里。新小說派領袖羅布——格里耶至今仍在創作和宣傳他的觀點,而且因為另一位新小說派大師克洛德•西蒙於1985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法國再次出現了「新小說派熱」。吸收了歐美各現代派的因素而形成的拉美現代派文學,如魔幻現實主義等正方興未艾。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性人物加西亞•馬爾克斯也是在80年代(1982)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
如此說來,現代派文學雖然已不象五、六十年代那樣盛行,但仍有著強烈的餘波。而且是不是會出現新的高潮?也未可知。它的下限還是個未知數。

2. 急求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2012年7月試題及答案

全國2012年7月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自考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子君這個人物形象出自小說( )
A.《子夜》 B.《傷逝》
C.《離婚》 D.《祝福》
2.下列小說中,帶有「自敘傳」特點的是( )
A.《小城三月》 B.《菉竹山房》
C.《春風沉醉的晚上》 D.《山峽中》
3.《子夜》的結構特色是( )
A.宏大嚴謹 B.單純清晰
C.「一線串珠」 D.明暗雙線
4.下列小說中,與「抗日」無關的是( )
A.《潘先生在難中》 B.《華威先生》
C.《四世同堂》 D.《荷花澱》
5.下列小說中,故事的發生地與上海無關的是( )
A.《夜總會里的五個人》 B.《圍城》
C.《子夜》 D.《春桃》
6.下列小說中,與愛情主題相關性最小的是( )
A.《莎菲女士的日記》 B.《寒夜》
C.《桃園》 D.《圍城》
7.下列作品中,與東北無關的是( )
A.《暴風驟雨》 B.《呼蘭河傳》
C.《生死場》 D.《寒夜》
8.下列詩人中,寫《昨日之歌》這部詩集的是( )
A.卞之琳 B.馮至
C.何其芳 D.鄭敏
9.卞之琳的詩歌《斷章》表達的是( )
A.一種相對、平衡的觀念 B.冷漠的人間情感
C.對愛情的深情呼喚 D.痛苦的人生思考
10.艾青的詩歌《手推車》所寫的地域是( )
A.黃河流域 B.長江流域
C.松花江流域 D.西北沙漠
11.辛笛的詩歌《航》的突出特色是( )
A.具有「三美」特徵 B.突出「主觀戰斗精神」
C.情感表露直白簡單 D.思想知覺化
12.下列詩歌中,屬於現代派詩歌的是( )
A.《繁星》 B.《斷章》
C.《死水》 D.《給戰斗者》
13.詩句「柳條兒削成小槳,/蓮瓣兒做了扁舟——/容宇宙中小小的靈魂,/輕柔地泛
在春海里」的作者是( )
A.冰心 B.胡適
C.徐志摩 D.艾青
14.何其芳的詩歌《生活是多麼廣闊》表現的是( )
A.淪陷區的抗日生活 B.國統區的斗爭生活
C.解放區的嶄新生活 D.孤島中的艱苦生活
15.下列詩歌中,屬於「七月派」詩人作品的是( )
A.《我用殘損的手掌》 B.《拜獻》
C.《天上的市街》 D.《泥土》
16.下列詩人中,早期詩歌極其注重文字錘煉,近於「苦吟」的是( )
A.郭沫若 B.胡適
C.徐志摩 D.臧克家
17.戴望舒的詩歌《偶成》表達的是( )
A.迷惘、頹廢、傷感的情緒 B.對光明未來的深情呼喚
C.對相對哲學觀念的深刻理解 D.對解放區的由衷嚮往
18.下列詩歌中,反映了反帝反種族歧視思想的是( )
A.《沙揚娜拉一首》 B.《別了,哥哥》
C.《洗衣歌》 D.《拜獻》
19.下列詩歌中,屬於「九葉」派詩人作品的是( )
A.《我愛這土地》 B.《十四行(四、鼠麴草)》
C.《山》 D.《泥土》
20.下列詩歌中,表現了「奮力向上的精神」的是( )
A.《再別康橋》 B.《雨巷》
C.《上山》 D.《手推車》
21.《壓迫》是丁西林在1925年創作的一出( )
A.多幕喜劇 B.獨幕喜劇
C.多幕悲劇 D.獨幕悲劇
22.《秋夜》中象徵「倍受壓迫而又做著好夢的青年」的是( )
A.天空 B.棗樹
C.小粉紅花 D.小青蟲
23.下列散文中,以「愛的哲學」為母題的是( )
A.《給我的孩子們》 B.《寄小讀者(通訊七)》
C.《風景談》 D.《雅舍》
24.下列作品中,屬於報告文學的是( )
A.《蛇與塔》 B.《山之子》
C.《雅舍》 D.《包身工》
25.下列作品中,榮獲1937年天津《大公報》文藝獎金的是( )
A.《畫夢錄》 B.《野草》
C.《春水》 D.《寄小讀者》
26.下列關於《愛爾克的燈光》的藝術特色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結構巧妙 B.運用象徵手法
C.感情濃烈 D.語言簡潔通俗、幽默生動
27.下列散文集中,不屬於李廣田作品的是( )
A.《緣緣堂隨筆》 B.《銀狐集》
C.《灌木集》 D.《畫廊集》
28.下列作品中,控訴了「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社會制度的是( )
A.《壓迫》 B.《南歸》
C.《日出》 D.《白毛女》
29.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出現的一部大型民族新歌劇是( )
A.《回延安》 B.《原野》
C.《白毛女》 D.《虎符》
30.下列話劇中,不是田漢創作的是( )
A.《名優之死》 B.《麗人行》
C.《南歸》 D.《北京人》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對沈從文小說《邊城》的描述,正確的有( )
A.小說的故事發生在湖北西部
B.小說表達了作者對理想人生的執著追求
C.女主人公翠翠是「愛」與「美」的化身
D.小說並不著意講究情節結構的連貫完整
E.小說反映了作者對現實政治的隔膜
32.下列散文中,屬於朱自清的有( )
A.《荷塘月色》 B.《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C.《背影》 D.《給我的孩子們》
E.《祝土匪》
33.在《鳳凰涅槃》中出現過的鳥類有( )
A.白鶴 B.雕
C.鴟梟 D.雞
E.鸚鵡
34.下列對《阿Q正傳》的論斷,正確的有( )
A.它是魯迅唯一的中篇小說
B.魯迅曾自述寫作該小說「是想暴露國民的弱點」
C.阿Q的主要性格特徵是「精神勝利法」
D.該小說的典型環境是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
E.該小說運用了傳神的白描手法
35.下列作品中,屬於長篇小說的有( )
A.《沉淪》 B.《財主底兒女們》
C.《呼蘭河傳》 D.《莎菲女士的日記》
E.《金鎖記》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6.簡述魯迅雜文《拿來主義》的思想內容。
37.簡述聞一多詩歌《死水》的「三美」特徵。
38.簡述曹禺話劇《雷雨》的主要藝術特色。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16分)
39.結合作品論述《家》中高老太爺爺的形象特徵及其意義。
五、閱讀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20分)
40.閱讀馮至詩歌《蛇》,結合作品,寫一篇800~1000字的文學評論。要求:
(1)緊緊圍繞詩歌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點來寫。
(2)不要寫成讀後感。
(3)表達通順,書寫規范,卷面整潔。

馮至
我的寂寞是一條蛇,
靜靜地沒有言語。
你萬一夢到它時,
千萬啊,不要悚懼!
它是我忠誠的侶伴,
心裡害著熱烈的鄉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頭上的、濃郁的烏絲。
它月影一般輕輕地
從你那兒輕輕走過;
它把你的夢境銜了來,
像一隻緋紅的花朵。
1926
選自《馮至全集》(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77頁。
本文來源於www.hbzkw.com <a href='http://www.hbzkw.com' target='_blank'>湖北自考網</a> , 原文地址: http://www.hbzkw.com/exam/20121205152459.html

3. 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作品有哪些

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作品有《阿Q正傳》、《駱駝祥子》 、《四世同堂》、《活著》、《許三觀賣血記》。

1、《阿Q正傳》

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

該小說創作於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庄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的故事。

5、《許三觀賣血記》

作者余華,作品簡介: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該作品曾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4. 什麼是中國真正的現代派小說

現代派文學
一、有關現代派文學的基本知識
現代派文學是19世紀80年代出現的、20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在歐美繁榮的、遍及全球的眾多文學流派的總稱。它包括表現主義、意識流小說、荒誕派戲劇、魔幻現實主義等流派。課文《變形記》《牆上的斑點》《等待戈多》(節選)《百年孤獨》(節選)分別是上述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現代派文學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變化,流派紛呈,作家的政治、思想傾向也很不一致,但就其共性來說,有如下幾點:①各流派都強調要表現「現代意識」,其中心就是危機感和荒謬感。因此,現代派文學的共同主題是表現現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全面危機。②現代派文學對壟斷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四種基本關系的尖銳對立作了深刻的反映,表現了異化這一主題。③現代派文學是西方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危機的自我表現,它深受唯心主義和非理性主義思潮的影響,具有虛無主義、神秘主義和悲觀主義、個人主義的色彩。
現代派文學的藝術特徵是:①象徵性。現代派作品為探求人物的內心真實,著重表現難以直接描述的復雜多變的內心活動,藉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思想還原為知覺,使抽象的思想外化。②荒誕性。現代派作家通過非理性的極度誇張的形式,將現實與非現實糅合在一起,寓嚴肅於荒誕。以戰後的計算機工業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把社會結構改組成一個龐大精密的機器,人成了由機器控制的動物。科學對世界和人的統治比過去任何時代都要殘酷無情,人再也沒有主體性可言。科學對人的壓抑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產生分裂,而「荒誕本質上是一種分裂」,當代人由於科學的異化而產生對世界和人的荒誕體驗。荒誕形象具有一種特殊的概括力。③意識流。現代派作家熱衷於挖掘人的潛意識,大量採用「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的手法,表現人物意識「自然」流動狀態,力求開掘人物心理的復雜性,擴大心理描寫的范圍,意識流技巧的目的是要深入人的精神活動,表現那種紛亂飄忽的思緒和感觸,這種思緒和感觸還沒有經過嚴密的整理和組織,常常顯得鬆散零亂,缺乏條理,不合邏輯。④意義的不確定性。由於該時期文學關注的社會准則問題長期陷入混亂,他們感到世界的意識只是部分的、暫時的、甚至是矛盾的,而且總會有爭議,這樣的社會已不適宜於明確的定義,因而該時期文學更側重於探究那種混亂的多重復合意義。在藝術表現上他們常採用事實與虛構交織的拼湊、自相矛盾、不連續性、模糊性等方法來表現這個復雜多變、難於捉摸的世界。
以上為現代派文學的總體特點。具體到每一個流派,又有其自己的特點。(一)表現主義重在表現內在世界,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其特徵為:①抽象化;②變形;③時空的真幻錯位;④象徵和荒誕的手法;⑤面具的運用;⑥注重聲光效果。其中①~④指小說,⑤⑥指戲劇。表現主義小說的傑出代表是奧地利的卡夫卡。(二)意識流小說是以表現人們的意識流動、展示恍惚迷離的心靈世界為主的小說。它以象徵暗示、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等創作方法為主要特徵。意識流小說家所運用的藝術手法因人而異,各有側重,但有些藝術特徵是共同的:①「作家退出小說」;②情節淡化;③大量的內心獨白和自由聯想;④時空交錯和心理時間;⑤象徵暗示和對比聯想;⑥語言使用上的創新和變異,超出語法常規。代表性作家是愛爾蘭的喬伊斯、英國的伍爾夫等。(三)荒誕派戲劇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法國,爾後迅速風靡於歐美其他國家的一個反傳統戲劇流派。它沒有完整連貫的情節,沒有戲劇沖突,舞台形象支離破碎,人物語言顛三倒四。它表現的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痛苦的,人與人的關系是無法溝通的。其明顯特徵是:①荒誕、抽象的主題。「從廣泛的意義上講,荒誕派劇作家的作品與主題,都是人類荒誕處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苦悶心理」。②支離破碎的舞台形象。荒誕派戲劇家認為「荒誕」是世界的本質,「非理性」是戲劇表現的核心內容。因此他們的作品刻意打破傳統的戲劇常規,既無時空觀念,又無戲劇結構的基本格局;既無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又無扣人心弦的戲劇沖突,有的只是一群被世界壓扁了的可憐蟲。這些人舉止荒誕怪異,語言顛三倒四,思維混亂不堪,毫無理智可言。③奇特怪異的道具功能。荒誕派戲劇作家提倡「純粹戲劇性」,認為「藝術家通過直喻把握世界」,通過物體把戲劇人物的「局促不安加以外化,讓舞台道具說話,把行動變成視覺形象」,道具使戲劇的「直觀藝術」特點發揮到極限。荒誕戲劇的代表作家是薩繆爾·貝克特。(四)魔幻現實主義是通過「魔法」所產生的幻景來表現生活現實的一種創作方法。用魔幻是工具,是途徑,表現生活現實是目的。用魔幻的東西將現實隱去,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循環往復的、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相混合、主觀客觀事物的空間失去界限的世界。作為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的一個重要流派,魔幻主義繼承發展了本大陸古印第安各族文化(傳統意識、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習俗)的傳統,極富民族特色。代表作品為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二、幾篇作品的思想藝術特色補遺
配合教材的教學參考書對外國現代派文學有關內容進行了分析,但我們認為這些課文多為節選,所以難以集中鮮明地體現這種文學流派的特色和理論觀點;而作為幾種不同流派的代表作,應聯系整部作品來全面地了解其思想藝術特點,使學生窺一斑而知全豹。
(一)卡夫卡這位西方現代主義各文學流派的鼻祖和表現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家,在思想上接受了存在主義學說,反映了世紀末情緒,表現了人的孤獨與恐懼,表現了荒誕世界和異化主題:權威的不可抗拒,障礙的不可克服,孤獨的不可忍受。其代表性作品《變形記》講述了一個荒誕而辛酸的故事,人變甲蟲固然荒誕,但人在社會中像甲蟲一樣生活,有著類似甲蟲一樣的遭遇,這卻是可能的。作品通過格里高爾·薩姆沙的變形以及變形後的遭遇及悲慘結局,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利害關系,表現了人的「異化」。在作品中,「甲蟲」這一形象被賦予了雙重的意蘊:①表明著人自身價值的喪失,顯示了人在這個迷誤的世界上的無能為力,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②「甲蟲」只不過作為一個道具出現,作者用它使主人公與其他同類群體相隔離,從而揭示出人在社會中的孤立、悲哀和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與無法溝通。
化奇異為平凡,把最令人難以置信的、無法解釋的事件安置在最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環境之中,讓荒謬悖理與合情合理、虛幻與現實這兩類對立的因素組合成為一個整體,展現出一幅神秘、夢魘般的非現實卻又好像是現實中處處可以見到的超現實圖畫,這是卡夫卡小說最根本的藝術特色。善於通過奇妙的構思和多種藝術手法把現實與非現實、合理與悖理、常人與非人並列在一起,把虛妄的荒誕離奇現象與現實的本質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上他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純客觀的敘述方式,構成了別人不能或難以重復、甚至無法模仿的獨特的「卡夫卡式」的藝術風格。
(二)作為荒誕劇的經典,《等待戈多》非常突出地體現了荒誕派戲劇的思想和藝術特色。
《等待戈多》揭示了「人類在一個荒誕的宇宙中的尷尬處境」。在作品中,我們看到人與外部的客觀世界是處在一種無法感知的隔絕狀態。在第二幕里,那棵枯樹一夜之間長出了四五片綠葉,以至兩個流浪漢無法辨清是否仍在昨天的地點等待戈多。外部環境不但對人呈現出一副冷漠、陌生的面孔,而且也給人帶來了一種壓迫感。因為人對外在客觀世界毫無所知,而客觀世界是荒誕不經的,所以,人常為荒謬的現實所嚇倒。此外,劇中人與人之間那種既無法分開又相互隔膜的關系也體現了一種人生的荒誕;作為全劇中心線索的戈多,也並非是一個什麼具體的人,而也只是一種象徵。再從全劇給人的意象來看,《等待戈多》中的「等待」也並不是一種什麼具體的等待;「等待」在劇中是一種抽象的形而上的意義,它事實上仍是貝克特對人類生存境況的一種寓意性說明,即:①「等待」是一種緣於痛苦的痛苦。在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發生全面異化之後,人的生存境況是相當尷尬和痛苦的。身陷如此境地而又難以掌握自己命運的人當然便只能是無可奈何地等待,伴隨著這等待的是無盡的孤獨和無聊。②「等待」也就是希望。兩個流浪漢因意識到自身處境的痛苦與不幸而憤憤不平,因此渴望「戈多」盡快到來。「等待」包含著希望,堅持著「等待」,即是說人類對未來總是抱有希望。③「等待」也是抗爭。等待是痛苦,因痛苦而產生希望,希望便能促使人去行動。劇中兩個流浪漢因希望而激起的行動就是等待。在這種等待的堅韌不拔中,無疑匯聚、融涵著一種對痛苦與荒誕現實的反抗,對痛苦與荒誕命運的抗爭。因此,該劇能夠「使現代人從精神貧困中得到振奮」(1969年作者獲諾貝爾文學獎時的授獎辭)。
作為一部「反傳統」的戲劇,《等待戈多》有其鮮明的藝術特色。①該劇完全拋開了傳統戲劇中必不可少的完整的情節和結構。劇中沒有什麼情節,主人公只是重復一些對話和極少的動作;開頭是怎樣,結尾還是怎樣。全劇採用了獨特的循環式的結構方式,幕與幕的內容有大量重復,每一幕的場景和生活片斷也都基本類似。②摒棄正常的語言形式。傳統戲劇一般都非常講究語言要個性化,富有表現力。而在該劇中,人物的語言卻是語無倫次,支離破碎;劇中人與人之間構不成對話,在大段的語言轉換之間,充滿了非邏輯性;劇中人與人的對話中間往往有「長時間的沉默」。③大量運用「怪誕」手法,具有濃重的寓意象徵意味。無論從總體框架還是具體細節來看,該劇都堪稱是一部地道的哲理寓意劇。戈戈和狄狄是人類的象徵,「等待」揭示著人類的生存境況和生存狀態;戈多是希望的象徵;戈戈穿靴子腳疼,象徵著哲學意義上的「生之痛苦」;幸運兒背負著沉甸甸的沙袋前行,象徵著人類旅程的沉重和毫無意義等。
(三)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問世就驚動了整個西語文壇,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場文學地震」。作品寫了西班牙移民的後代布恩蒂亞家族的興衰與馬孔多由開拓到繁榮到再次毀滅的歷史。作者在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儀式上指出這部小說主要是表現「拉丁美洲的孤獨」。作者力圖通過布恩蒂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經歷以及馬孔多由開荒、發展到毀滅,寫出了哥倫比亞及整個拉丁美洲愚昧落後、與世隔絕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歷史,揭露和批判了哥倫比亞國內外反動獨裁政權的殘暴和美國侵略者對拉美民族的政治壓迫與經濟掠奪,預示了拉美人民將告別愚昧、孤獨,走向覺醒與文明。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的經典作品,作者遵循「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創作原則,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於神話傳說的幻想結合起來,使讀者從這種色彩斑斕、風格獨特的畫面中,獲得一種「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藝術感受。其突出藝術特色是:①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相結合。作家把現實與神話、傳說、夢幻雜糅在奇譎多變的情節發展之中,打破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人間與鬼域的界限,置人物於更廣闊的天地中,使人物、事物具有跨時空的更大容量。這些神話傳說與荒誕不經的描寫是印第安古老文明的真實反映,愚昧落後的馬孔多人是深信不疑的。小說以此寫出了拉丁美洲與世隔絕、愚昧落後的歷史真實。②大量運用象徵、暗示手法。如全村得了健忘症,為了生活,人們不得不在各種物品上貼上標簽。這樣寫的目的是暗示大家要牢記容易被人遺忘的歷史。象徵的例子也很多,如帶獵尾巴的孩子象徵著新老殖民主義和獨裁者奴役下的畸形社會;捲走馬孔多的那場大風暴象徵著不可戰勝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
三、關於教學的一點建議
面對20世紀外國現代派文學取得的輝煌成就,我們應該讓學生通過這幾篇課文的學習,初步了解現代派文學的基本特點,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和欣賞變形、誇張、象徵、怪誕、人物意識流和魔幻現實主義等表現手法及其藝術效果。需說明的是,教學本單元對學生的要求不應過高,沒必要讓學生記住一些現代派文學的概念、理論、術語,而是應該指導他們在反復研讀課本所選作品的同時,認真閱讀《語文讀本》中所選的外國現代派文學作品,以增強感性認識。當然,限於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知識面,對於作品的寫作背景、情節和主題、藝術特色等,教師還應作適當的講解。

還可以參考http://www.living8.net/luwen/61/66/200604012533.html

歐美現代主義文學簡述

簡述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在思想上有以下特點: 1現代派各流派都強調要表現「現代意識」,它的中心就是危機感和荒誕感。共同主題是表現現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全面危機。 2現代派文學對壟斷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四種基本關系的對立作了深刻的反映。 3現代派文學是西方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精神危機的自我表現。 藝術特徵的特點: 1象徵性。藉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抽象的思想外化。 2荒誕性。通過非理性的極度誇張的形式,將現實與非現實揉合在一起,寓嚴肅於荒誕。荒誕形象具有特殊的概括力。 3意識流。現代派作家熱衷於挖掘人的潛意識,採用「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的手法。

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狀況: 一 象徵主義: 術語解釋 象徵主義 1象徵主義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運動中出現最早、影響最大的文學流派,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象徵主義流行於19世紀後半葉的法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後期象徵主義應運而生,本世紀20年代,後期象徵主義達到高潮。 2 象徵主義具有鮮明的特徵:創造**的「美」;表現內心的「最高真實」;運用象徵暗示;在幻覺中構築意象;用音樂性來增加冥想效應。 3 代表作家:瓦萊里、里爾克、寵德、葉芝和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法國詩人瓦萊里:《海濱墓園》 愛爾蘭詩人、劇作家葉芝:《駛向拜占庭》 葉芝由於「表達了整個民族精神」而獲得了192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俄國「極端真誠的詩人」勃洛克:《十二個》(長詩) 意象派的代表(象徵主義的一個變種): 美國的寵德:《地鐵車站》(典型的意象詩) 意象派詩歌的特點:重在表現詩人的直觀形象,但作者的直觀感受並不直接表露,而是通過意象來暗示。 隱逸派(象徵主義派生出來的另一個詩歌流派): 創始人:翁加雷蒂 代表作家(翁加雷蒂的兩位弟子):誇西莫多和蒙塔萊(分別於1939年和197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二表現主義 術語解釋 表現主義 1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至30年代歐美文學一個重要的現代主義流派。它首先從繪畫開始,隨後波及文學。 2 表現主義一詞最早於當時巴黎舉辦的一個畫展上的一組油畫的總題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區別。 3 表現主義的特徵:抽象化;變形;面具的運用;時空的真幻錯雜;注重聲光效果;象徵和荒誕的手法。 4 表現主義的先驅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鳴曲》等劇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讓死屍、幻影、亡魂、活人同時登場。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表現主義小說的代表:奧地利的卡夫卡 戲劇的代表:美國的奧尼爾 奧尼爾的主要作品: 《瓊斯皇》:作者將表現主義藝術手法融於自己的創造,形成獨具特色的「奧尼爾派」表現主義劇作的典範作品。 《毛猿》:副標題是「古代和現代生活的八場喜劇」。主人公:揚克

三 意識流小說 術語解釋 意識流小說: 1意識流小說是20世紀初期起於西方,以表現人們的意識流動、展示恍惚迷離的心靈世界為主的小說。 2 它以象徵暗示、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等意識流的創作方法為主要特徵,在本世紀20—30年代英、美、法等國形成一個頗為壯觀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 3 意識流小說家所運用的藝術手法各有側重,但藝術特徵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說」;情節淡化;大量的內心獨白和自由聯想;時空交替和心理時間;象徵暗示和對比聯想;語言使用上的創新和變異。 4 代表作家是英國的喬伊斯和伍爾芙,法國的普魯斯特和美國的福克鈉。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伍爾芙:《牆上的斑點》、《到燈塔去》 普魯斯特: 《追憶逝水年華》:以「我」對往事的追憶為主線,展示了「我」出生於富裕家庭卻精神空虛的庸俗生活。

福克納: 「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創造了一個獨特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 《喧嘩與騷動》: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沒落。小說創造了復合意識流方法,使運用意識流手法去發掘人物的內心生活方面達到了新的高度。

四 未來主義:興起於義大利,創始人義大利的馬里內蒂。 文學藝術的主題上:未來主義調動一切藝術手段,集中表現運動中等物和人,通過動態來贊美運動感、力感和立體風格。 藝術形式上:未來主義者主張徹底摒棄傳統手法。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俄國: 馬雅可夫斯基的長詩:《穿褲子的雲》 法國: 阿波里奈爾:首創「樓梯式」的詩歌形式。

五 超現實主義興起於法國,它由達達主義發展而來。達達派詩人:布勒東(創始人)、阿拉貢、艾呂雅

六 達達主義:來自羅馬尼亞的法國詩人斯當。查拉為首的藝術小集體。

艾略特 第一個創作階段(第一首詩歌到1922年發表《荒原》前): 《一位女士的畫像》、《普魯弗洛克的情歌》 第二創作階段(1922年《荒原》發表至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國國教前,即「荒原」階段): 《荒原》、《空心人》 第三創作階段(即荒原後階段):《四個四重奏》 《荒原》(共五章): 第一章《死者的葬儀》:詩篇一開始便寫西方人雖死猶生的荒蕪景象。 第二章《弈棋》:詩人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以女性及其情慾為主體去展示西方文化墮落的景象。 第三章《火的佈道》(又譯《火誡》):寫男性及其情慾。 第四章《水裡的死亡》:以象徵情慾泛濫與死亡的「水」為主題意象。 第五章《雷霆的話》

簡述《荒原》的思想內容。 20世紀象徵主義作家艾略特創作的《荒原》是詩人把他對西方文化困境的感受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經過意識融合所展示出的既有戲劇色彩又富於啟示錄式的內心獨白。 1它以深刻的危機與超越意識去沉思西方文化的困境與出路,展示出一個失去了神性之世界的本真狀態。在沒有神性的世界中,西方文明已全面墮落為乾涸碎片,世界之夜已進入夜半,世界之夜彌漫著黑暗。 2 作者把他對現實的思索擴展為對歷史的透視,因此他的荒原便具有普遍性與永恆性。詩人要以他的恐怖之詩來震撼荒原人這個上帝缺席的現實,詩人之詩為我們傳來了上帝回返的訊息,如此,《荒原》也才不是那種雖死猶生的絕望。荒原意識也就是危機意識,荒原之死是再生之死,即用皈依宗教來拯救荒原。

簡述《荒原》的藝術特徵: 20世紀象徵主義作家艾略特創作的《荒原》作為現代派詩歌的登峰造極之作,其藝術形式與表現特徵有其獨到之處。 1內心獨白的運用。 2廣泛地運用自由聯想。 3把詩中的人物放到戲劇化的場景中。 4詩人通過感人的形象去暗示那些無法或者無需表達的思想。 5情感的場面化和具體化,這便是他那著名的「客觀對應物」效果。 6大量運用文學的與歷史的典故。《荒原》中的題辭和各章標題,或者取自古希臘神話和宗教儀式,或者指向文學作品的故事,抱涵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卡夫卡 (奧地利) 表現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創作的小說主要有3部分: 一:生前發表過的短篇小說:《判決》、《飢餓藝術家》、《變形記》:主人公格里高爾作品通過格里高爾的變形及變形後的遭遇及悲慘結局,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利害關系,表現了人的「異化」。 二:生前沒有發表過的短篇小說:《地洞》整篇小說都是寫一隻人化了的動物的內心感受,它表現了小動物的恐懼心理和生存環境的非理性。 三:生前未發表過的3部長篇小說:(被稱為「孤獨三部曲」) 《美國》:(原名《生死不明的人》)小說在形式上受流浪漢小說的影響,用狄更斯的傳統敘述手法,揭示了西方社會的生存狀態。主人公卡爾。 《訴訟》:主人公銀行襄理K 《城堡》:表現了「卡夫卡式」小說的典型特徵。 術語解釋 卡夫卡式: 1 20世紀表現主義作家卡夫卡創造的藝術世界,人們稱為「卡夫卡式」。「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亞化」、「席勒式」,涵蓋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兩個方面,是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 2在思想上,卡夫卡接受了存在主義學說,反映了世紀情緒,表現了人的孤獨與恐懼,表現了荒誕世界和異化主題。3「卡夫卡式」的藝術特色具體表現有:荒誕框架下的細節真實;怪誕;象徵;自傳色彩。

舉例說明「卡夫卡式」的藝術特色。 簡述《城堡》的寓意。 《城堡》是20世紀表現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創作的。

1《城堡》從人與人的關系表現人在荒誕世界中的生存狀態。主人公K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小人物的象徵,也現代人的命運的象徵,同時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寫照。2「城堡」是權力的象徵,是國家統治機構的縮影,是神秘的異己力量的象徵。老百姓與國家之間,關系疏遠而對立,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在龐大的官僚機構與大小官吏的阻撓下,小人物的起碼要求也無法滿足。

喬伊斯 愛爾蘭作家,20世紀現代派文學巨匠和意識流小說大師。 《都柏林人》:第一個短篇小說集 《青年藝術家的肖像》:一部帶有自傳體性質的中篇小說,是喬伊斯藝術發展的轉折點,是他正式運用「意識流」手法創作的第一部小說,被認為是《尤利西斯》的前奏曲。首次採用自由聯想、內心獨白等意識流手法。主人公斯蒂芬 《為芬尼根守靈》: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代表長篇:《尤利西斯》書名是從荷馬史詩《奧德賽》的主人公俄底修斯的拉丁文名幻化而來的。被認為是一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精神崩潰的史詩」,是「關於一個社會無可挽回的分崩離拆」。主人公廣告承攬員布魯姆是個平庸的資產階級市儈、斯蒂芬、莫莉三人的巧遇,構成了庸人主義、虛無主義和肉慾主義的三結合,而這種結合正是都柏林社會也是現代西方社會中人格破碎、庸俗猥瑣和精神崩潰的深刻寫照。

簡述《尤利西斯》的藝術特色。 20世紀意識流小說大師喬伊斯創作的《尤利西斯》,被稱為是「意識流」的網路全書,它的發表標志著作者意識流技巧的成熟和完善。它有如下特徵: 1作者採用荷馬史詩《奧德賽》情節平行的結構,反襯現代西方人的卑微、蒼白、渺小。 2作者拋棄了單向型意識流手法而將其發展為交錯型意識流。作品中三股意識流互相交織,在親情和家庭的焦點上匯合,構成一幅多彩的畫面,折射出都柏林社會的生活場景,表現出他們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 3內心獨白的系統運用。 4作品還運用平行類比和象徵的手法 他以荷馬史詩《奧德賽》作為本小說總體結構的框架,並且把兩部史詩融為一體;天空中陰雲密布,象徵著人類的種種罪惡。 5喬伊斯還運用了多種語言,還打破傳統的語法和句法的束縛,獨創了一些詞彙。

5. 中國現代現實主義文學作品有哪些啊

以下是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

  1. 作者:巴爾扎克

  2. 國別:法國

  3. 介紹:人間喜劇,巴爾扎克著,一共有91部,包含了各式各樣的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人間喜劇》展示了法國社會的整個面貌,其社會歷史內容可以歸納為——貴族衰亡、資產者發跡、金錢罪惡,被稱為三大主題。

  1. 作者:查爾斯·狄更斯

  2. 國別:英國

  3. 介紹:《大衛·科波菲爾》是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長篇小說,被稱為他「心中最寵愛的孩子」,於一八四九至一八五零年間,分二十個部分逐月發表。全書採用第一人稱敘事,融進了作者本人的許多生活經歷。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大衛從幼年至中年的生活歷程,以「我」的出生為源,將朋友的真誠與陰暗、愛情的幼稚與沖動、婚姻的甜美與瑣碎、家人的矛盾與和諧匯聚成一條溪流,在命運的河床上緩緩流淌,最終融入寬容壯美的大海。其間夾雜各色人物與機緣。語言詼諧風趣,展示了19世紀中葉英國的廣闊畫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間充滿善良正義的理想。

  1. 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2. 國別:俄國

  3. 介紹: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為了完成這部劃時代的巨著,托爾斯泰前後耗費十餘年的光陰,並本書於1865年到1869年出版,講述歐洲拿破崙時期的俄國(今俄羅斯)所發生的事。《戰爭與和平》自從問世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故事以1812年俄國法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等。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在《戰爭與和平》中,人物就多達559個,每一個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軀,各有其獨特的個性,且充滿了生命的悸動,人的歡樂、痛苦、各種內心思緒——在這幅畫里都應有盡有。而書中史詩般的輝煌節奏與寬闊視界,也只有荷馬的作品可以相提並論。

6. 中國現代文學代表作有哪些

這個問題比較大,得細分:一、散文類的作家主要是以下幾位在文學上比較有造詣:
1、席慕容:主要散文作品
《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寫給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 、《席慕蓉和她的內蒙古》(攝影+文字),《貝殼》選入初中課本.《蚌與珠》(與小思的《蟬》收入中學生課本人版短文兩篇)、《鄉愁》(詩歌)。《外婆和鞋》被選入小學課本短文.
2、林清玄:代表作有:《心靈上的百合花》、《心的菩提》、《情的菩提》
3、劉白羽:《紅瑪瑙集》 《海天集》 《秋陽集》 《臘葉集》
4、楊朔:他的作品基調是歌頌新時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勞動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萊仙境》、《雪浪花》、《櫻花雨》、《香山紅葉》、《泰山極頂》、《畫山綉水》、《茶花賦》、《海市》、《鐵騎兵》等。楊朔是當今文壇一再精闢闡述散文詩化理論,並認真實踐,卓有成效的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散文作家。
5、秦牧:我國著名文學大師,散文家,作品集有《秦牧散文選》,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長河浪花集》二、小說類作家作品1、巴金《愛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霧、雨、電),《寒夜》2、老舍《四世同堂》,《駱駝祥子》3、矛盾《子夜》4、錢鍾書《圍城》5、孫犁《白洋淀紀事》…………………………太多太多……………………

7. 中國當代文學現代派小說的定義和簡介

先給您格非先生的定義:
直接受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影響而產生的中國現代派小說,在新時期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一、「偽現代派」時期(1979-1981)
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受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意識流、象徵主義)的影響,中國文學曾出現過以「新感覺派小說」和「現代派詩歌」為代表的、在文學形式和寫作技巧方面進行探索的實驗作品。代表作家和詩人有劉吶歐、穆時英、施蟄存、戴望舒、李金發、卞之琳等等。這些作家的作品或者在小說的形式、節奏、手法上帶有現代主義的特徵,注重捕捉新奇的感覺,以表現作家眼耳感官里的城市風貌;或者受弗洛伊德性心理學的影響,更重於心理分析;或者用朦朧的意象和含蓄的語言來暗示、表現感覺和情調……不過,由於社會和歷史的原因,它們只是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個流派而存在,並沒有產生更大的影響。80年代初中國文壇現代派文學創作潮流的興盛繁榮,也不是二、三十年代前後現代派文學思潮的簡單回歸,而是改革開放後西方現代主義思潮湧入催生的產物。
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最早在詩歌界顯現出來。顧城、北島、舒婷等人的「朦朧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國文壇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文學潮流,對傳統文學的理念發起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朦朧詩所強調的「自我」,也使人們開始思考「人」這一命題,文學也由此開始向文學本身回歸。「朦朧詩」雖然不能算作現代主義文學,但是,它的懷疑精神、它的諸多創作手法、它的荒誕意識,卻是與西方現代主義的精神互相呼應的。
當理論界正在掀起介紹西方現代主義理論高潮的時候,小說家們也迫不及待地將這些剛剛被引入的理論運用到創作實踐中。一向被奉為文壇大哥的王蒙,重出江湖後在創作中有意識地突破傳統小說的寫法,大膽地吸收、借鑒西方現代主義小說的一些表現手法。從1978年初到1985年上半年,他先後發表了19部充滿探索精神的中短篇小說,其中《夜的眼》、《布禮》、《春之聲》、《風箏飄帶》、《海的夢》、《蝴蝶》等作品,很明顯是受到了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尤其是「意識流」的影響,在形式上體現出與傳統文學很不一樣的特徵。與此同時,一批像王蒙一樣曾經活躍於50年代文壇的老作家們也紛紛加入了探索的陣營。茹志娟的《剪輯錯了的故事》用電影蒙太奇鏡頭組合的手法,擴大了作品的容量,使作品內容具有立體感,並通過夢幻,突破時空局限,給人以全新的感受;宗璞的《我是誰》、《蝸居》、《泥沼中的頭顱》等作品著力用荒誕的歷史、荒誕的現實、荒誕的環境,乃至荒誕的思想、感情的描摹等超現實主義的手法,開掘知識分子復雜的精神世界。另外,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諶容的《減去十年》的小說,也都有意無意地借鑒了現代主義小說的寫作技藝。
隨著創作實踐轟轟烈烈的展開,關於現代主義文學的理論探討與爭鳴,也一發不可收拾。其間涌現出來的代表性文章有:孫紹振的《新的美學原則的崛起》、高行健的《現代小說技巧初探》、徐遲的《現代化與現代派》、徐敬亞的《崛起的詩群》等。這些爭鳴探索文章和當時譯介論著一起,匯成一股強有力的理論體系,影響著中國新時期的現代主義文學創作。
80年代前期的探索性作品,雖然在形式上開始打破傳統的敘事方式和結構方式,以主觀的心理意識流程來安排敘事時空,但是,從總體上看,它們並沒有觸及到中國作家深層的審美觀念、創作觀念和創作模式。所謂「現代主義」只是運用了象徵、變形、意識流等現代主義藝術手法和技巧,其作品整體上仍是充滿社會責任感和批判精神的「社會寫實文學」,其目的是為了表達作家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認知與意見,即對主觀意識的描寫是為反映客觀現實服務的,作品的主題是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憂慮,而不是西方現代派所表現的對「個體生命」的憂慮,因此他們的創作事實上仍舊是傳統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延續。正因為此,他們的創作被人們稱為 「東方意識流」或「心理現實主義」,也有人稱其為「偽現代派」。
但是,這一時期作家們的創作,卻為後來作家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培養了一批對現代主義具有親和力的讀者群和評論者群體。他們的作品是80年代中國文學在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取得的最初的成果。

二、先鋒小說的繁榮期:(1985-1988)
隨著西方現代主義思潮越來越多地被翻譯和介紹進中國,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文學作品,如心理分析小說,意識流,魔幻現實主義、新小說,以及理論界的形式主義、敘述學、結構主義、存在主義等等在80年代中期成為人們所關注與爭論的熱點,西方現代文學觀念也開始深入人心。在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刺激下,中國的先鋒小說創作在1985年後呈現出一種「井噴」的態勢。
最早引發「井噴」的是於1985年先後發表的兩部小說: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和徐星的《無主題變奏》。《你別無選擇》用「音樂式」的結構和「黑色幽默」的語言方式,以看似荒誕的情節,展現某音樂學院僵死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們心靈的扼殺;《無主題變奏》則將心理片斷和生活片斷「無主題」地串聯起來,通過一個自動由大學中退學,並安心於做一個「無所事事」的飯店服務員的青年的自述,展現出年輕一代孤獨、迷惘的生存狀態。和王蒙、宗璞等「偽現代派」作品相比,這兩部作品已經超越了形式探索的層面,將現代主義精神融入到作品中,在思想意識、文學精神和表現手法上更加成熟,更具有現代主義的特點。正因為此,批評家們認為中國的現代主義文學在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正在步入繁榮期。而《你別無選擇》也被稱為「第一部成功的中國現代派文學作品」,是「一代人 『情緒歷史』的一個濃縮」。
繼劉索拉、徐星之後,馬原、洪峰、格非、殘雪、余華、孫甘露、莫言、蘇童、扎西達娃、北村等一批作家紛紛登上文壇,開始了先鋒文學之舞。中國的先鋒文學先天地帶有現代文學影響的痕跡。如莫言將馬爾克斯和福克納比喻為「兩座灼熱的高爐」,認為他們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作家;余華則對卡夫卡和川端康成推崇倍至,他的小說也充滿了新小說和羅布-格里耶的痕跡;殘雪的作品,飄盪著卡夫卡的影子;格非、孫甘露的作品,受到了博爾赫斯的深刻影響……當然,他們的探索並不是純粹的摹仿,也體現出了很強的個性和本土化的特徵,如馬原、格非等人不同於博爾赫斯對純粹的幻想世界的迷戀,帶上了一種傳統東方關注「現象」而不重視 「真」與「幻」的區別的亦真亦幻色彩;孫甘露的詩性探索也立足並著力於對現代漢語詩性功能的挖掘,等等。
在對「形式」的變革上,馬原無疑是敘事革命的代表人物,他創作的《拉薩河的女神》,第一次把敘述置於故事之上,把幾起沒有因果聯系的事件拼貼在一起。他在《岡底斯的誘惑》、《西海的無帆船》、《虛構》、《大師》、《塗滿古怪圖案的牆壁》等小說中,使用元敘事的手法打破了小說的「似真幻覺」之後,又進一步混淆了現實與虛構的界限,馬原的這引起敘述探索形成了著名的「馬原的敘事圈套」,並以獨特的方式消解了此前人們所熟悉的現實主義手法所造成的真實幻覺,成為以後的作家的模仿對象和小說實驗的起點。
殘雪的《山上的小屋》等小說中的世界,都是變形的,她的人物,都帶有某種「神經質」,互相間缺乏溝通、信任,並存在一種「自虐」和「他虐」的心理。她的小說以一種丑惡意象的堆積凸現外在世界對人的壓迫,把一種個人化的感覺上升到對人的生存狀態的寓言的層次。
格非的小說創作從一開始便致力於敘事迷宮的構建,他以人物內在意識的無序性構築出一團線圈式的迷宮——其中有纏繞、有沖撞、也有意識的彌散與短路。如他的短篇小說《褐色鳥群》,首次運用了「敘述空缺」的手法,敘述了一個似真似幻的故事。它打破了傳統文學對「真實性」的追求,透露出現代人對「存在」的實在本質的懷疑。

三、沉寂期(1989至今)
90年代初,由於先鋒作家們的作品過於強調形式而忽視內容,在讀者中逐漸失去市場,先鋒作家們因此紛紛降低了探索的力度,作品的敘述風格採取了一種更能為一般讀者接受的方式,有的甚至和商業文化結合,作品轉型到小說的其他領域。但中國先鋒小說的探索並未從此停止,在90年代,仍然有一批作家堅守「先鋒」孤寂的陣地,如韓東、朱文、海男、黑孩等等。他們依然用自己的創作繼續著中國文學的先鋒之舞。
中國先鋒小說的繁榮期雖然短暫,但是從文學史的角度看,它打破了傳統寫實模式和主流意識形態的壟斷地位,終結了一個被政治權威控制著的小說時代,中國的小說創作,從此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另外,先鋒作家們所取得的探索成果,如時空錯位、零度情感敘述、敘事的圈套等等,也被90年代的作家們適當而嫻熟地運用著,中國的文學,因此也被注入了新的因素,呈現出更為豐富多彩的景象。

就我個人看來,給您三句話,希望對您有啟示
一,中國當代文學受外國文學影響深遠,尤其是1978年之後,但是這種影響卻是效仿,直接結果就是「來得快去得快」,譬如先鋒小說,馬爾克斯句式等等。
二,現代派在中國不可能有,這是西方古典哲學終結的表現,而我們是文革個人崇拜與非理性的結束,兩者雖然表象上看都是對於傳統的顛覆,但東方並不等於西方,尤其是在哲學上。
三,現代派小說是否真的構成現代派的特質,仍有待分析。

8. 「現代派小說」、「先鋒小說」和「新寫實小說」的區別

現代派小說(現代派文學)
現代派文學是19世紀80年代出現的、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在歐美繁榮的、遍及全球的眾多文學流派的總稱。它包括表現主義、意識流小說、荒誕派戲劇、魔幻現實主義等流派。
現代派文學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變化,流派紛呈,作家的政治、思想傾向也很不一致,但就其共性來說,有如下幾點:①各流派都強調要表現「現代意識」,其中心就是危機感和荒謬感。因此,現代派文學的共同主題是表現現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全面危機。②現代派文學對壟斷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四種基本關系的尖銳對立作了深刻的反映,表現了異化這一主題。③現代派文學是西方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危機的自我表現,它深受唯心主義和非理性主義思潮的影響,具有虛無主義、神秘主義和悲觀主義、個人主義的色彩。

先鋒小說:
現代派小說標示出了一種當代小說在探索中的精神氣質的變化。稍後出現的先鋒小說則有著更鮮明的"文體"實驗的指向。馬原、殘雪共同作為先鋒小說的先聲出現。馬原對於敘述的自覺探索,和殘雪的以非現實的意象冷靜的展示"惡"、"暴力"的能力,都作為了先鋒小說的資源。
重視敘述,是先鋒小說開始最引人注目的共通之處。他們關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處理這一故事。這開始在馬原那裡就有充足的體現。馬原發表於1984年的《拉薩河的女神》是大陸當代第一部將敘述放置於重要地位的小說。之後的洪峰被認為是馬原的成功的追隨者。1987年間,這種寫作成為一種潮流。代表作家作品迭起。這里我們就不例舉。
將敘事本身作為審美對象,運用虛構、想像等手段,進行敘事方法的實驗。背離傳統小說竭力營造和現實世界對應的"真實"幻象的實現途徑,明確承認小說的虛構性。這無疑極大地拓展了小說的表現力,極大的在某種程度上凸現小說的獨特存在。在這種形式革新的基礎上,先鋒小說也挖掘包含了特定的意義,這也是與傳統背離的,表現在對於性、死亡、暴力等主題的關注。表達了作家們對於歷史、現實、社會、人性等的個性化的體驗。

新寫實小說
新寫實小說最基本的特質是客觀冷靜地寫生存狀態,即追求所謂「原生態」的真實和世俗化的情調。原生態作為新寫實小說的核心特質,成為作家逼近生活的有利途徑,使作品獲得了讀者的廣泛認同;然而也恰恰是這種在真正意義上並不存在的「絕對還原」,這種對知性的有意消解,制約著新寫實小說美學品位的提高。

9. 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有哪些

《堂吉訶德》、《追憶似水年華》、《情感教育》、《尤利西斯》、《瓊斯皇》等。

1、《堂吉訶德》

《唐·吉訶德》(又譯作《堂吉訶德》《堂·吉訶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長篇反騎士小說。

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唐·吉訶德原名)卻因為沉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為「唐·吉訶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區的守護者)。

拉著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僕人,「行俠仗義」、遊走天下,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蘇醒過來。回到家鄉後死去。

文學評論家稱《唐·吉訶德》是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2、《追憶似水年華》

《追憶似水年華》(又譯為《追尋逝去的時光》)是20世紀法國小說家馬塞爾·普魯斯特創作的長篇小說,先後出版於1913—1927年間。

這是一部與傳統小說不同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七大卷,以敘述者「我」為主體,將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合一體,既有對社會生活,人情世態的真實描寫,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認識的內心經歷的記錄。除敘事以外,還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議論。

整部作品沒有中心人物,沒有完整的故事,沒有波瀾起伏,只有貫穿始終的情節線索。它大體以敘述者的生活經歷和內心活動為軸心,穿插描寫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猶如一棵枝丫交錯的大樹。

可以說是在一部主要小說上派生著許多獨立成篇的其他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交織著好幾個主題曲的巨大交響樂。

該小說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的長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心靈追索描寫、宏大的結構、細膩的人物刻畫以及卓越的意識流技巧而風靡世界,並奠定了它在當代世界文學中的地位。

3、《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法國小說家居斯塔夫·福樓拜創作的長篇小說。該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走向精神幻滅的人物形象弗雷德里克·莫羅。

弗雷德里克的悲慘人生經歷也表明了虛無主義所帶來的危害。弗雷德里克產生精神幻滅的原因是沉湎在失戀的世界當中,他最終發現自己戀慕的只是逝去的自我。

主人公弗雷德里克所產生的精神幻念,實際上也是很多年輕人可能曾經迷茫和失落的真實寫照,至今在真實的世界裡仍然存在。幻滅是一種成長,但是幻滅太遲,結局就如同弗雷德里克一般,陷入到無邊的痛苦之中。

因此,對待內心世界的幻想,讓人們自己真正感受世界的真實與虛偽,才是真正理解人生的方式。這也是福樓拜通過主人公弗雷德里克的人生悲劇所闡發的一個重要的思考,對於人性的弱點是一種深刻的批判。

4、《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22年。

該小說講述的是青年詩人斯蒂芬尋找一個精神上象徵性的父親和布盧姆尋找一個兒子的故事。斯蒂芬已經有了一個生理上的父親西蒙·迪達勒斯,但是斯蒂芬只把他當成肉體上的父親,他認為自己有能力變得成熟,也可以成為一名父親。

然而,由於父親西蒙·迪達勒斯的批評和缺乏理解並沒有成功。因此斯蒂芬所尋找的父親只能是一個象徵性的父親,這個父親可以允許斯蒂芬自己也成為一名父親。

布盧姆尋找兒子從很大程度上講則是因為他需要一個後代來鞏固自己的身份和延續香火。由此可見,斯蒂芬和布盧姆兩人都希望通過尋求為父之道來鞏固他們各自的身份。

喬伊斯通過描述一天內發生的單一事件向人們展示了一幅人類社會的縮影,通過對一個人一天日常生活和精神變化的細致刻畫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悲與喜,英雄與懦夫的共存以及宏偉與沉悶的同現。

5、《瓊斯皇》

《瓊斯皇》(The Emperor Jones)是美國現代著名戲劇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尤金·奧尼爾(Eugene O'Neil)代表作之一,於1920年首演,作品首次為劇作家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和觀眾。

該劇是奧尼爾以表現主義手法創作的第一部作品, 它的問世不僅開創了美國表現主義戲劇創作的先河, 也奠定了奧尼爾在美國戲劇界乃至世界文壇上的傑出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現代主義文學

閱讀全文

與下列作品中屬於現代派小說的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國禁毀小說小酒店在線閱讀 瀏覽:650
玄幻小說的內容簡介 瀏覽:383
重生女強小說玄幻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791
都市女主娛樂圈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183
用意識流寫一篇小小說 瀏覽:80
女特種兵重生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429
小說裡面寫關於迪麗熱巴的 瀏覽:835
小說作者唐爺 瀏覽:936
玄幻小說主角帶著神格重生 瀏覽:895
中國好看的現實主義小說推薦 瀏覽:309
渣攻後忠犬的小說推薦 瀏覽:859
無盡武裝有聲小說715 瀏覽:337
重生商場的經典小說 瀏覽:373
重生後全家寵的現代小說 瀏覽:577
有聲小說散兵游泳 瀏覽:206
終極一班系統完本小說 瀏覽:110
安排紅樓夢小說結局 瀏覽:412
契訶夫短篇小說第一章主要內容 瀏覽:279
正太穿越到異世界小說 瀏覽:731
男主帶直播系統的小說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