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都市總裁 > 現代小說研究結課

現代小說研究結課

發布時間:2022-01-25 03:42:05

『壹』 有什麼好看的現代小說

莞爾流年
作者:隔軒聽雨
【內容簡介】
大學時候,姜莞爾是家底殷實,才色兼備的校花級人物;而仲流年只是個從孤兒院長大,自食其力的貧兒。
家庭的阻力,背景的懸殊和心理上的顧慮,都沒能阻止他們最終走到一起。
然而好景不長,姜莞爾終以「感情抵不過金錢」為借口,與流年分手。
姜莞爾的「背叛」和「離棄」,觸及了男生最深切的痛,讓仲流年瞬間變了一個人。
他放棄了原先的夢想,一切以金錢利益為重,終於憑著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做到了南楓國際區域總經理的位置。
六年後,姜莞爾回到故里。
再相遇時,仲流年是錢權在握的商界才俊,姜莞爾卻是父母雙亡的飄零之身。
無法釋懷的愛扭曲成愛很難分的糾纏。
重重的誤會下,這對曾經的戀人,要怎樣才能重拾愛情?
=========================================================================================
那一年,他們是大學同學。
姜莞爾漂亮單純,家境富有;仲流年清俊內斂,自食其力。
他對她說:「莞爾,你太完美了,我要不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年後,他們重逢。
姜莞爾依舊簡單,卻早孑然一身;仲流年青澀不再,已然功成名就。
他對她說:「姜莞爾,就算你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女人,我也不會要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愛情。讓他們在一起,又分開,再相遇。
自尊與誤解,卻讓兩顆心越傷越深。

《陷落繁華》作者:西北偏北

【內容簡介】

下午的陽光明媚,潑墨似的撒進了這個空間里。
他的影子正好蓋沒住了她的身體,交錯的就像是糾纏在一起的藤蔓。

相信嗎,這不是幻覺。
他哭了,雖然只有一滴淚。
可是他真的哭了。
在我一個人的面前,他落淚了。
我們彼此傷痕累累。
我流血,他拿淚償我。

【書名】一夢千尋
【作者】心雯
【文案】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史上最虐的小說(虐心不虐身),心雯第一部悲劇——

季宅,N市富商之家。
她,季宅的私生女,隱忍、淡定、薄涼;
他,季宅的復仇者,高傲、孤獨、憂郁;
他對她的身份好奇,試著接近、探詢,卻不可自拔地愛上她,
但,她的生命中早就出現了一縷陽光,雖然微弱,卻足以照亮她的黑暗……
一夢千尋夜夜尋,驀然回首,人生只如初見。

暗戀向日葵
作者:天藍海角
內容簡介
暗戀第一年,季葵音問:「你是誰?」我答:「我是夏天藍啊,高一一班的夏天藍,喜歡你的那個夏天藍,你一定要記住我哦!」

暗戀第二年,季葵音問:「你是誰?」我答:「我是高二一班的夏天藍,我認識你,你不認識我。」

暗戀第三年,季葵音問:「你是誰?」我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腳尖:「我是司小青的好朋友,夏天藍。」

暗戀第四年,沈諾握住我的手:「做我女朋友好嗎?」我看著他身上那件白色暗格襯衫,思考許久,終於點頭。

暗戀第五年,我是沈諾的女朋友,但我發現我愛的還是葵。我和沈諾說:「以後不要再穿白色暗格襯衫,你穿起來一點都不好看。」

暗戀第六年,季葵音成了大明星,我看著他越來越遙不可及心中酸楚,思念無處可寄,我在深夜寫下我的心情——《暗戀七年紀》。

暗戀第七年,《暗戀七年紀》被改編成劇本,主演便是季葵音。正式拍攝第一天,葵看著我笑,「你是一班的夏天藍吧。」我呆住——他,是記得我了嗎?

黑白配》
作者:居尼爾斯

【文案】
有一天,蘇也宜鬼鬼祟祟的握著一張紙出現在易緒面前,遮遮掩掩地把紙遞給他說:「你把這道選擇題做了,我好幫你關注一下我身邊有哪些妹子符合你的要求。」
當時易緒正要出門,隨手接過那張紙,隨意一瞥,紙上赫然寫著:你喜歡哪種類型的女孩子?
他一邊套上外套,一邊從蘇也宜手裡接過筆,隨意一勾,把紙遞回給蘇也宜,轉而出門。
易緒走後兩分鍾,蘇也宜心跳才平靜下來,她鼓足勇氣睜開眼,看見黑色筆墨勾出的那個選項:傻妹型。
很多很多年後,蘇也宜想起這件事,心中郁悶,趁易緒睡覺的時候對他大罵:「你才傻妹!你全家都傻妹!」

《良辰詎可待 》作者:晴空藍兮

[文案]
在這漆黑的夜裡,他抱著她,呼吸由輕淺漸至沉重,修長的手臂松開然後又慢慢收緊,縱然掙扎再三,也終究難抵深切的情不自禁。
懷里的人近在眼前……比這些年裡任何時候,似乎都要更加貼近。
這是他最愛的人,也是唯一愛過的人,因此,即使前面是一條錯的路,這一刻,他也想要和她一起走下去。
前路的光明或黑暗,仿似早已不重要,愛憐也好,保護也罷,他心裡清楚,全都不過是替他的自私找來的借口。
他不過是,捨不得放手。

相約來生(虐)作者:痴夢人
【內容簡介】

她執迷不悔的守在他身邊,等他終於愛上她之後,她卻以錯誤的方式選擇離開了他。
究竟怎樣才是真正的愛的最好方式?
講述一個愚笨女主令人扼腕的愛情故事。
遲到的愛,能緊緊的握在手裡嗎?

內容標簽:都市情緣 悵然若失

主角:陳玉陸東霖 ┃ 配角:謝豐莎莎

當滄海已成桑田
作者:芒果C

夢痕
作者:雪靈之

那個夏天
作者:姜南希

青春是一場刻骨的傷

作者梅吉

微瀾止水
作者:筱習

左岸純情,右岸媚色
作者:我見青山多嫵媚

不顧一切
作者:居筱亦

穿過雲層思念的味道
作者:如是非迎

幸福的子彈
作者:雲敖

許我一個地老天荒
作者:海恬

一路向北
作者:兮子

世上獨一無二的你 / 葉微

喜歡 作者:景行

就愛你裝腔作勢

滿身風雨你從海上來

如果需要的話留下郵箱(最好追問我,以便在第一時間發送)

『貳』 現代文學課程學習感悟 小論文 1000字左右

倒薩大師大師大師的

『叄』 現代文學開題報告論文

怎麼寫開題報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備工作當中搜集的資料整理出來,包括課題名稱、課題內容、課題的理論依據、參加人員、組織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時間、經費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標題的擬定。課題在准備工作中已經確立了,所以開題報告的標題是不成問題的,把你研究的課題直接寫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導過一組同學對倫教的文化諸如「倫教糕」、倫教木工機械、倫教文物等進行研究,擬定的標題就是「倫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內容的撰寫。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麼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乾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說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說提出這個課題。比如我曾指導的一個課題「倫教文化研究」,背景說明部分里就是說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倫教作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她的文化發展怎麼樣,有哪些成就,對居民有什麼影響,有哪些還要改進的。當然背景所敘述的內容還有很多,既可以是社會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關鍵在於我們所確定的課題是什麼。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麼。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為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澱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遊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敘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比如我校葉少珍老師指導的「重走長征路」研究課題,在其研究目標一欄中就是這樣敘述的:
1、通過再現長征歷程,追憶紅軍戰士的豐功偉績,對長征概況、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什麼是長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說,培養合作參與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過本次活動,使同學的信息技術得到提高,進一步提高信息素養。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於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說程序等。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采訪法(直接向有關人員采訪,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說本課題准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里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大概准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准備階段、查閱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采訪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反思階段等。
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
這屬於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范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復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後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大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後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匯總和整理。
七、課題的經費估算。
一個課題要開展,必然需要一些經費來啟動,所以最後還應該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課題所需要 的資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資料需要多少錢,實地調查的外出經費,問卷調查的印刷和分發的費用,課題組所要佔用的場地費,有些課題還需要購買一些相關的材料,結題報告等資料的印刷費等等。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資金作後盾,課題研究勢必舉步維艱,捉襟見肘,甚至於半途而廢。因此,課題的經費也必須在開題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綢繆,才能真正把本課題的研究做到最好。

『肆』 中國小說欣賞研究課題

《中國小說欣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本教材前四個單元的主題為歷史與英雄(歷史小說和英雄小說)、談神說鬼寄幽懷(神怪小說)、人情與世態(社會世俗小說)、從士林到官場(知識分子與官僚小說),雖然呈現的僅是中國古代小說,好像是歷時的,但並不是說,中國現當代就沒有此類型的小說,如劉震雲的"官人"小說系列,就和"從士林到官場"中所言及的官僚小說有血緣關系。本教材的使用說明如下:
(一)關於知識背景
1.本教材不講授小說理論,也不印證在初中和高中學到的小說知識;對於類別劃分的理論依據也不涉及。
2.不反對老師結合小說知識進行小說欣賞教學;相對於本門課,相對於這一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小說知識並不限於傳統的小說理論如主題及小說三要素等,應該引進現代小說理論。現代小說理論不僅有創見,即使對傳統小說理論也有新的發展。對於教師來說,要在小說理論方面更新知識積累,提高欣賞水平,可以參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組編的《語文教師發展叢書·小說欣賞》。
(二)關於單元說明
單元說明包含兩方面內容:
1.這一類型小說的特點;
2.這一類型小說的發展脈絡。
教學時,也要以這兩點為中心,引導學生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
(三)關於課文說明
介紹小說的主旨和形式特點。對小說主旨的理解,可能與我們以前所見的理解不同,如《西遊記》"修心"之說: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材的解讀,因為篇幅所限,可能解說不很詳盡,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解讀,查找資料,補充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解讀進行教學。當然,教材給了老師解讀的自由與空間,也需要老師同樣給學生解讀的自由與空間。
(四)關於"賞析"
1."賞析"重在分析選文中的人物、情節或敘述方法。如《儒林外文》中的匡超人形象,如《小二黑結婚》中的故事情節;或短篇小說的主題,如《香玉》《玉六郎》。
2."賞析"僅僅對選文而言,只是切入小說的一個特定的角度。要引導學牛閱讀全書,深入拓展,還需要結合單元說明的大背景介紹。
3."賞析"文字比較簡略,只是就某一個方面生發。教師可以補充、擴展、深入,鼓勵學生自己研討。
(五)關於"思考"
1."思考"是對選文的分析研讀。
2."思考"不僅立足於選文,還要放眼全書。
3.要銜接高中必修教材,運用已經積累的相關知識。著重對人物、情節和語言進行分析。
(六)關於"擴展"
1.共有三次"擴展"。所謂"擴展",其實質是閱讀綜合性活動。
2.綜合性學習在初中和高中部進行過多次,其理念、性質和活動方式大家都比較熟悉。這里強調的是,這是圍繞小說閱讀進行的綜合性學習,由小說的閱讀生發、擴展而來的。如第一單元"歷史與英雄"後的"擴展",以小說閱讀為基礎,由三國英雄、梁山好漢引入。鼓勵學生"為英雄演繹一個更好的版本",是閱讀的深化與綿延;又如第五單元的"家庭的記憶"後的"擴展",雖然是由對家族的"聽""訪""敘"等實踐活動進行。但是最後轉到"完成了這些實踐,再回來閱讀有關家族的小說"上來,落實到"你是不是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理解呢?"這一終極目標上來。
(七)關於延伸與拓展
1.延伸閱瀆。
①教材因篇幅所限,除兩篇短篇小說外,基本是中長篇的節選,要鼓勵學生在課本的基礎上,閱讀全書,以便全面、完整地理解課文內容。
②根據單元說明,擴大視野。根據自己的興趣,閱讀同類型的作品。如"烽火歲月"單元。除了所選的兩部小說外,可以鼓勵學生閱讀相關的革命戰爭經典,如《林海雪原》《紅日》等。當然不僅限於教材中所列出的篇目,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開列出一份閱讀清單。
2.拓展鏈接
"鏈接"的專著和文章,是讓學生在有興趣和餘力的基礎上,自己進行探究性學習。老師可以適當指導,主要以自學為主。並沒有特定的要求。

『伍』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一章 中國現代小說的知識點有哪些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第二版)這門課第一章 中國現代小說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第一節 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和高峰——魯迅,第二節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新範式的創造者——茅盾,第三節 青年反抗者——巴金,第四節 老中國兒女的書寫者——老舍,第五節 重塑民族理想的努力——沈從文,第六節 凡俗與華靡——張愛玲,第七節 寫在人生邊上——錢鍾書,第八節 娜拉走後怎樣——丁玲,第九節 飄逝的是美麗的——蕭紅,參考資源。

『陸』 求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的兩篇報告,太忙沒時間寫了,要求內容深刻一點,三千字以上。

第一篇
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探索

摘要:簡要分析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側重介紹實施教學過程中所作的教改探索——注意授之以法、把握學科動態、完善教學手段、加強課外閱讀,以期為高校中國當代文學課及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國現當代文學 教學現狀 課程改革

中國現當代文學是高校中文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學好這門課程對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乃至人生理想都有重要幫助。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價值觀念的變化,中國現當代文學和古代文學、外國文學等不能產生即時效應的基礎學科一樣,日益受到冷落。較之上個世紀80 年代,學生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學習積極性普遍降低,身為中文系學生不明了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現代名家名作的大有人在,不了解當代尤其是20 世紀90 年代以來的作家作品現象也屢見不鮮。為數不少的學生並不通過閱讀體味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深厚意蘊,當然也就不能深刻理解文學作品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這種現象不能不令人擔憂,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在講授《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時也動了些腦筋,作了些嘗試性的教改探索,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注意授之以法,提升學生理論素養

學習中國當代文學, 不單是讓學生了解一些文學現象、文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透過現象、知識把握其內在聯系,即把握文學發生發展規律,從現象、知識上升到理論的概括和思辨,給學生以理論武器,使之學會用以觀照、解讀文學現象、作家作品。在教學中凡能聯繫上升到理論的地方我們盡量突出理論色彩,講出理論高度,力求以文學藝術規律來貫穿史的脈絡,按規律來整合文學史的建構。如講朦朧詩,不重於詳盡解析某幾位詩人及其詩作,而重在對朦朧詩整體性的理論闡釋上,重心放在講授朦朧詩的產生原因、概念界定, 特別是審美藝術特徵上。詩人詩作只在講審美藝術特徵時作為例子舉出,與理論觀點相印證。最後再講朦朧詩何以為美-模糊認知、模糊美、美與模糊的「血緣」關系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對這個新崛起的詩群有個宏觀上的理論的認知。再如講新時期探索戲劇時,先講探索戲劇的概念、類型、審美藝術特徵、價值評估,然後再講代表作《屋外有熱流》、《野人》、《狗兒爺涅梁》、《桑樹坪紀事》,學生就可以對戲劇探索潮流態勢、成就有較為完整全面的了解。再如講王蒙小說,如果用較多篇幅分析他的作品,介紹他的「敏銳感知、發現問題」、「既有傳統手法,又有現代手法的文體革新實驗」、「價值判斷的矛盾性與多向性」,如此論述固然面面俱到、全面完整,但點到為止,理論穿透力不夠,王蒙最突出的特點還是沒能揭示出來。我講此專題時把王蒙作為「東方意識流小說」的代表,突出他「第一個吃螃蟹」借鑒外國現代派手法寫作意識流小說的開創之功,著重介紹其意識流小說三種主要技法,即追求感覺印象、內心獨白以及自由聯想的基本手段、夢幻描寫、時空交叉的放射型心理結構形態。

講這些觀點時把王蒙的諸多作品作為例子穿插結合進去,這樣既評介了王蒙作品,也顯示了意識流小說的基本理論,使學生不獨了解一位作家、幾部作品,而且懂得意識流小說的精義,以後再讀此類作品就可以舉一反三了。再譬如講一部作品的主題,倘若就題論題,單講該作品主題必顯單薄,如果探源索流,挖掘一下文學史母題,從主題學的視點審視該作品的主題,就深刻豐贍得多。如講《紅高粱》以「童年視角」為本體,從父母——當時13 歲的豆官的感覺記憶中來寫抗日斗爭,從孫子「我」的追憶中回敘爺爺、奶奶的浪漫人生、在扭曲中蓬勃生長的人性。由此引申出文學史上的父親主題。從最早的原型、荷馬史詩奧德修紀海上漂流年後回鄉與妻兒團聚的父親講起,講到近現代流浪漢小說的尋找父親——斯丁小說的恭維父親——司湯達小說的敵視父親——巴爾扎克小說的嘲笑父親——卡夫卡小說的順從父親——喬伊斯小說的呼喚父親,聯繫到中國文學的孝父主題,最後串連起當代文學王願堅小說《親人》的將錯就錯假認父親、張承志小說《北方的河》渴望父親、主人公在黃河找到了父親周克芹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關愛父親、洪峰小說《奔喪》的冷漠父親,這樣便把作為父權文化產物的父親主題的發展線索梳理出來,使學生從中了解文學主題自身的演變進化規律。

二、把握學科動態,拓展學生學術視野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思想解放運動和文藝理論上的撥亂反正,大量西方新潮文論被介紹進來,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創作和理論研究產生了強烈的沖擊,誘發了深刻的變化,帶來了不少新課題、新方法。事實上,如今許多文學批評方法,如社會學、敘述學、女性主義批評、結構主義、神話---原型批評、解構主義、新歷史主義、後殖民主義等研究分析方法都已運用到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里。在學術研究中,人們正用多向的思維方式對中國現當代文學進行全方位、多側面、多視點的研究,這眾多的研究實績在課堂教學上並沒有充分被描述和運用。課堂上我們充分吸收這些最新學術成果,根據課程情況為學生講解這些新理論、新方法。因為一種批評方法同時也代表著一種文學觀念、一種批評視界。新理論、新方法的介紹不僅有助於學生在更為廣闊的理論背景下理解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豐厚意蘊,而且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不同的批評方法後有不一樣的名著名篇,文學史中的名家常常會受到質疑,而未進入文學史的可能隨著觀念的更新,方法的轉換能使人們重新發現它的價值。比如通俗文學過去一向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學史幾乎不涉及它,但現在,許多研究者都認為新文學與通俗文學不是敵對關系,而是互補關系。又譬如對沈從文這樣一位傾心於原始風情的作家,傳統的分析方法往往將之排斥於文學史之外,然現今換一個角度,從原型批評的角度看,則可以發掘出其作品隱含的民間原型意象,並從中體味到為何《邊城》及「邊城」類作品會獲得超越時空限制的藝術魅力。張愛玲同樣如此,她的一篇篇帶著蒼涼意味的人生傳奇小說,在主張寫人生飛揚一面的時代里常被認為是市井小說而被漠視,但現依據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去觀察和分析張愛玲小說,便可發現其小說的價值和意義。[論文網 LunWenNet.Com]

她雖然寫的大多是家庭婚姻,不寫重大政治主題,但絕不是所謂市井小說。她以女性的深刻洞察力以及出眾的才華對處於男權文化壓力下的女性作了全面的描寫,揭示了女人作為弱勢群體既可憐又可厭的性格層面。而余華、殘雪、格非等先鋒派作家的作品則更是需要依據存在主義理論才能彰顯出文本的價值和意義。先鋒派作家們在文本中大多沉迷於寫暴力和死亡,但他們書寫的暴力和死亡與過去的文學描寫不同,在先鋒文學中,暴力成為一種普遍意義上的生存景觀,死亡也是一件輕易發生的、日常的事件。先鋒作家們這樣描寫暴力和死亡最終目的在於揭示生存的荒誕與虛無。這樣的講述學生覺得新鮮,課堂效果很好。當然在講述這些新理論、新方法的過程中,應非常謹慎,不盲目拿來大肆「推銷」,而是盡量做到自己理解不透的不講,不切合我國國情的不講,與中國現當代作品分析本身關系不密切的不講。

三、完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早在2002 年,我們便嘗試著把教學內容做成課件進行講授,多媒體教學不僅節約了時間,加大了課堂的教學信息量,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表明,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第一,能將復雜的事件敘述簡單化。如小說《圍城》的情節是以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為線索展開的,由於其經歷復雜,所以敘述起來頗費時間,而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其經歷繪成圖表,則一目瞭然,避免了煩瑣的敘述。這不僅對於一般比較復雜的敘事作品行之有效, 而且對於梳理文學史的線索尤為實用。第二,能將相關背景材料文字圖像化。在介紹作家、引證材料、相關比較等方面,都涉及到大量的文字板書,運用課件形式直接提供給學生,只須輔之以簡單敘述,這很能節約有效的教學時間。譬如,老舍是市民文學的代表作家。在現代文學史上,很少有作家像他那樣執著地體味北京城文化以及在里頭生生死死的中下層人群。他用他的大部分小說構築了一個廣闊的「市民世界」,並幾乎包羅了現代市民階層生活的方方面面。考慮到我校學生大多生長於南方小城,如果僅憑對小說文字的解讀,確實很難深入且全面地理解老舍作品中如此豐厚的京味文化,因而在教學時,我在多媒體課件中剪輯了電影《駱駝祥子》以及《離婚》的一些片斷,藉助於這些多媒體背景材料大大縮短了學生與作者的時空距離,加大了他們對作品理解的深度,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第三,能將婉曲的詩歌意象直觀化。在詩歌教學中,有些詩歌的意象比較朦朧含蓄,甚至難以言傳。運用多媒體轉化為畫面的形式,化朦朧為清晰,化含蓄為直觀,可以啟發想像,減少課堂語言,如教學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可先給學生展示了幾幅不同情態的康橋的畫面,並配音朗讀以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所蘊藉的「不忍離別」的感情,之後又推出《是否》這一首具有傷離別情味的歌曲,這樣既把詩人那種對「康橋」濃得化不開的情感意蘊揭示了出來,同時又加深了學生對該詩歌意境、意象的感知和理解。

四、加強課外閱讀、突出鑒賞能力培養

以課外閱讀配合課堂教學,以課堂教學深化對課外閱讀內容的理解。《中國現當代文學》涉及的作家作品眾多,僅靠課堂內有限時間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要使課堂授課的效能最大化,必須做到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以課外閱讀配合課堂教學。那麼,如何做到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呢?我們主要從兩方面進行,首先,編寫課外閱讀書目和教學指導書,對課外閱讀內容作明確要求,並要求學生完成一定量的讀書筆記。其次,在具體授課組織上,每一章節的教學內容完結時,有針對性地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又超越課堂教學的問題。專題性的教學課節之後,一般會要求學生自擬題目,查閱資料寫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小評論、小論文,例如在「余秋雨的散文」課節講授之後,我們讓學生各抒已見,發表對余秋雨散文的看法,學生表現得相當活躍。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主動讀書的習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和評論能力,可謂一舉兩得。師范專業的學生,為了提高其教學能力,合適的章節還讓學生自己寫教案講課。一般是「教師給定章節、分組——學生課後查閱資料備課——學生寫出教案——教師檢查指導(要求做成多媒體課件)——學生上台講課——學生反饋教學感受——師生共同分析得失」。這樣的教學過程受益的不僅僅是學生,教師也在聽課和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反觀自己的教學,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相長。總之,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授課過程中,我們要始終牢記:課堂教學是深化、指導、解疑、答難,課外閱讀是拓展、補充,是思考的延伸,是知識的源頭活水。
第2篇
報告文學作為一種獨立成型的文體,其文體特性是什麼?歷時性地考察,我們發現:不同時期有不盡相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也有不盡相同的看法。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差異去領略這種文體的變化和發展,從而辯證地理解和掌握這一基本問題。
一、1930年代的代表性觀點
(一)胡風:報告文學是雜文的姊妹。
胡風於1935年2月發表了一篇題為《關於速寫及其他》的短論。有論者認為這是一篇標志著我國報告文學理論由譯介轉述走向獨立研究的重要論文,「有的是論者對報告文學新文體的獨特理解和闡釋」m。在這篇論文中,作者把報告文學稱之為「速寫」,「『速寫』為什麼能夠發達得這樣快呢?說是因為作者和讀者都處在非常窮困和忙亂的境況裡面,這種文體最和他們相應。」「十幾年來劇激的社會變動所掀起的瞬息萬變的波紋,使作家除了在較大的規模上創造綜合的典型外,還不能不時用特殊的形式來表現他對於社會現象的解剖和態度,運用他的銳敏的鋒芒和一切的麻木混濁相抗。」胡風把報告文學與現代雜文相比較,認為它們是「姊妹」。「姊妹」當然有相像的地方,它們有著「同樣的社會基礎和同樣的社會意義」,產生於「劇激變化的社會生活」中,是「戰斗的文藝體裁(genre)" ,「更生動更迅速地反映並批判社會上變動不息的日常事故」,是兩者共同的社會職能。他認為雜文「是一種文藝性的論文(fuuilleton)",而速寫(報告文學)「是一種文藝性的紀事( sketch)"。兩者「不同的是,『雜文』是由論理的側面來反映那些活生生的社會現象,甚至能夠使人得到形象的認識,而『速寫』是由形象的側面來傳達或暗示對於社會現象的批判」。「社會批判」這個意思在胡風的報告文學理解中是占首位的。他在多處地方用到諸如「解剖」、「戰斗性」、「銳敏的鋒芒」、「相抗」等相近意思的詞。而批判的實現,得建立在「不是經過綜合或想像作用」的「形象側面」的報告上。它有三特徵:
(1)它不寫虛構的故事和綜合的典型。它的主人公是現實的人物,它的事件是實在的事件。
(2)它的主人公不是古寺,不是山水,不是花和月,而是社會現象的中心的人。
(3)不描寫無關的細節而攫取能夠表現本質的要點。
胡風對報告文學的文學性也作了深人的探討,在《論戰爭期的一個戰斗的文藝形式》里,他告訴報告文學的作者,要「從繁雜的現象中間抓出那特殊的一點」,「應該從特殊的側面反映全體,應該在一般的現象中間注重特別激動我們的事件」,他舉例說,「與其詳細地敘述堆積在車站的行李和擁擠著的人群,倒不如用力地寫一寫在那裡被擠散了孩子的痛苦的母性。」這就是文學的取材眼光與表現手段—典型性、特殊性,關乎人類情感(用「心靈去畫出場景」)。這樣自有「作品的表現力」。
概括起來說,胡風所理解的報告文學是:(1)堅持社會批判;(2)有以真實性、社會性、本質性為基礎的新聞品質;(3)富於表現力的文學品質。
(二)茅盾:「其與『小說』同為文學之一部門」。
茅盾對「報告文學是什麼」的回答,集中體現在《關於「報告文學」》一文中。該文發表於1937年《中流》雜志。
「報告」的主要性質是將生活中發生的某一事件立即報道給讀者大眾。題材既是發生的某一事件,所以「報告」有濃厚的新聞性;但它跟報章新聞不同,因為它必須充分的形象化。必須將「事件」發生的環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寫著,讀者便就同親身經驗,而且從這具體的生活圖畫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好的「報告」須要具備小說所有的藝術上的條件,—人物的刻畫、環境的描寫,氛圍的渲染等等;但「報告」和「小說」不同。前者是注重在實有的「某一事件」和時間上的「立即」報道,而後者則是作家積聚下多少的生活體驗,研究分析得了結論,借創作想像之力而給以充分的形象化。「小說」的故事,大都是虛構,—不過要合情合理,使人置信。「報告」則直須是真實的事件。
在茅盾的眼裡,報告文學是這樣一種文體:它具有新聞性—立即報道生活中真實的關乎「社會的、政治的問題」的事件,不容虛構;它具有文學性—「須要具備小說所有的藝術上的條件」;它秉持「尖銳的批評」性—把對「社會上最新發生的現象」進行「解剖」、「有正確尖銳的批評和反映」看作是「作家的主要任務」。「新聞性的獲得,將報告文學同一般的文學文體作了區別;文學性(形象性)的設置,將報告文學與新聞文體作了分離;而批判性(論評性)的造就,就使報告文學從一般的新聞文體、文學文體中獨立了出來。這樣的文體,就是獨具特性的報告文學。

回望歷史,1930年代對報告文學的文體特性的認識,最突出、最一致的一點,是它的社會批判精神。基希說報告文學是「一種危險的文學樣式」,「危險」即來自這種毫不留情的批判性。報告文學相比於其他文體,更需要作者肩負使命感、責任感,更需要作者直現現實,參與甚至干預生活。因此,報告文學作者也更應具有膽略和識見。我國作者在介紹基希的作品、推廣報告文學這一新型文體時,首先確認的就是這種強烈的戰斗性和社會批判精神。它已成為報告文學的價值取向、評判標准,成為報告文學最重要的文體特徵和寫作規范。其次是新聞性,堅持真實,拒絕虛構;快速反映,講究時效。但關於文學性則有不同的理解,例如胡風強調的是文學思維、文學表現力;茅盾則要求以「小說」的規范來規范報告文學。在《關於「報告文學」》一文中,就三次強調「小說必備」的「一切藝術條件」。茅盾是小說家,他這樣說是可以理解的(他與同是小說家的高爾基持相同觀點)。從理論的視角看,也許對提升報告文學的藝術性與審美境界,使之盡快與純新聞文體剝離不無意義,但其局限在於,用「小說」規范取代報告文學的「文學性」,則無疑使「文學性」內涵逼仄和削弱了,因而會阻礙報告文學文學性的成長和發展。同時表明對報告文學文體本性缺乏成熟的認知。
二、1970年代的話語
根據王暉的觀點,1950-70年代,中國報告文學正處於國家意識形態的強規范場之中,政治文化制導它的發展。前十七年,出現過由戰地報告(抗美援朝)到工地報告(社會主義工業經濟建設)、農村報告(生活變遷)的轉換,其中寫人(先進集體和英雄人物)的報告文學蓬勃發展,並延續延安文學傳統,以「歌頌」為主。「干預生活」的報告文學曾露頭角,但如曇花一現,隨著反右斗爭的到來,一大批對無產階級革命文藝有過重要貢獻的新老作家橫遭迫害,報告文學的社會批判精神就此缺位。接著,「大躍進」高潮製造了一波一波的「偽報告文學」泡沫;進人「文革」十年,報告文學更跌人低谷,除三年沒有一篇作品外,最後還淪為了「陰謀文學」的工具(如《西沙之戰》、《大地的翅膀》等)。
這一時期是「革命話語」「一元化」霸佔,以「主旋律」的形式存在和發展著的時期。它不僅制導創作,同時也制導著總結創作的理論。對報告文學文體特徵的認識也不例外。《辭海》(1979)的解釋可為代表:「報告文學,文學體裁之一,散文的一種。也是速寫、特寫等的總稱。直接取材於現實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真人真事,經過適當的藝術加工,迅速及時地表現出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有文學創作『輕騎兵』之稱」。
這個條目給我們如下信息:
(1)報告文學與生俱來的「社會批判精神」消失殆盡,代之而起的是「為當前政治服務」的奴埠意識。
(2)真實性受到削弱。既「為當前政治服務」,就逃不脫以「適當的藝術加工」方式扭曲客觀本在事實。有學者稱,十七年的報告文學都「遵循一種典型化的基本要求」進行寫作,而「所謂典型化包括兩個過程:一是取捨,二是誇張。而取捨的標准自然只能是為之服務的「政治」,而要「服務」好,誇張則是必要的「修辭手段」。
(3)文體尚沒獨立。報告文學只是散文的一種,「速寫、特寫等的總稱」。報告文學的名稱曾一度消失,代之以「特寫」(受蘇聯影響)。新聞通訊與報告文學不分,多有同一篇作品各歸其類的現象,例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等等,既進新聞通訊選本(屬新聞文體),又進散文特寫選本(屬文學文體)。
三、20世紀末的認知
歷史進人20世紀後期,政治語境經過改寫,報告文學自《哥德巴赫猜想》起,出現了振奮人心的「陽線」,創造了世紀輝煌。創作現象反映在對報告文學文體特徵的認識上,出現了三大變化:
(一)文體獲得獨立。
1979年在武漢師范學院召開的報告文學座談會上,成果之一是確認了報告文學是一種「獨特的、獨立的文學樣式」,確認報告文學是一種「獨立的文學部類」。黃鋼表述為:「報告文學是一種極富戰斗性的,兼有時代的報告的特色的,以特定的新聞性的內容為題材、以文字的形象為手段的、獨特的、獨立的文學樣式」—它是現代文學中新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立的文學部類」。這一觀點得到學術界肯定。
獨立的表現有三:一是定位為「一種邊緣性體裁」。「報告文學是新聞與文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邊緣性體裁」。 「兼有新聞和文學雙重特色的邊緣文體,兼有新聞和文學價值。」網現在我們看到,不光是新聞與文學的結合,還有社會學、歷史學、文化學、統計學·一等等與文學的結合,「邊緣性文體」是一個准確的定位。二是報告文學獨立設獎。1980年全國舉行1977-1980年區間的三項文學(中篇小說、報告文學、新詩)評獎,共計80篇獲獎作品,報告文學佔了30篇。這是第一次對報告文學評獎,標志著它與其它文學門類的「並駕齊驅」。「它再也不是徘徊於新聞與文學之間的時常找不到自己准確位置的東西,而是作為一種獨立的,日臻成熟的文學樣式,在我們的文壇勃興起來了。它完全有資格與小說、詩歌甚至戲劇等文藝形式並駕齊驅,爭相媲美」。三是創作隊伍相對專職化。從報告文學誕生以來,作者基本上都具兼職性質,由記者、小說家、詩人、劇作家、散文家來客串。到了這一個時期,雖然兼職隊伍依然繼續存生,但專事報告文學創作的作家出現了,如魯光、喬邁、陳祖芬、孟曉雲、祖慰、賈魯生等等,均有非常卓越的表現。

『柒』 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方法

即歷史的美學的研究和學習方法
為此,要加強:
(一)中國近、現代史的學習,樹立歷史觀念和分析方法。
(二)重要政論的學習:《新民主主義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這是中國現代文學生長的政治土壤。
(三)具備較為廣博的外國文學、中國古典文學知識,以及社會學、文化學、美學知識。
(四)注意作品原文的讀解,不虛推古人,不迷信權威——「拿來主義」。
也就是要:
將中國現代文學放在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現代史中去把握其發生、發展,要把文學放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去把握,同時,要把文學作為藝術來進行研究。
樹立歷史在場觀念:用美學的眼光、審美的觀念,在具體的歷史背景中去分析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作家創作和作品生成以及文學的接受過程和對創作的影響。
避免「無限衍義」,一家之言和自圓其說必須建立在學理基礎之上。
中國現代文學課程研究的對象:中國現代文學既是作家作品的歷史,也是文學和文化思想的歷史,也是中國社會接受和運用現代文學的歷史。同時,現代文學為中國的近現代社會創造了民族共同的想像空間,對中國近現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凝聚,民族國家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捌』 中國現代文學 讀後感 大學公選課期末論文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尤其是讀了《匆匆》這篇文章,更使我牢牢記在心中,《匆匆》主要講的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侯,楊柳枯了,有再生的時候,但是,時間去了,為什麼不復返呢?是啊!時間一但去了,就無法復返,時間只有三天「今天」、「明天」和「昨天」。無論你在干哪件事情,時間都會慢慢地流過,可見時間多麼寶貴,想想自己,平時在學校里嬉戲的時候,在和同學玩鬧的時候,時間不知不覺地就過去,終於我明白了,要做時間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鍾,那麼生活就變得更有意義了。同學們,好好利用時間吧!

還有《背影》這篇文章,它講的是:父親送兒子去車站,看見有買橘子的,就去買橘子,此時,兒子看到父親的背影,兒子一下子感覺到父親的偉大。想想自己,媽媽每天送我去上學,我卻感覺不到什麼,現在我明白了,父母的愛是多麼偉大、無私。

散文集還有許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從一件小事中,能夠悟出一個大道理,這些都是靠平時積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澀的,美酒是辛辣的,它們雖然味道同,但都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讓人回味無窮。《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朱自清生於1898年,名字華,號秋實,後改名為自清。他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學的開拓者和創業者之一。為中國現代文學作了許多創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朱自清的散文不同於俞平伯的縝密,也不同於冰心的飄逸,更不同於周伯人的雋永。他用自己「真摯清幽」的特性創造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春》這幾篇散文,被譽為白話美文的典範。

《背影》這篇散文通過描寫父親送兒子遠行的一幕,表現了父子之間的真摯情感;《匆匆》講述了時間流逝之快,並且時間不能倒流。告訴我們: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未發行的債務,只有今天才是黃金。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襯托荷花,描寫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為一個剛剛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遍地的野花彷彿是天上的星星眨著眼。風,不再像冬天那樣寒冷,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著萬物。在溫暖的春風中,孩子們高興得放著風箏。在春天,春雨是尋常的,它滋潤著世間的萬物。在《春》這篇文章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著綠色,寓意著復甦,象徵著希望。我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才會有累累碩果。而我們小學六年級不正是我們人生的春天嗎?我了我們秋天的收獲,我們現在難道不應該付出汗水和努力嗎?

『玖』 對現當代文學作品賞析課程的建議

1,在寫《人·獸·鬼》的時候,錢鍾書似乎還是著迷於諷刺嘲笑,著迷於妙語連珠,著迷於意蘊題旨,人物形象卻都還模模糊糊。而《圍城》則不然,不但有李梅亭、曹元郎、高松年、周經理、范小姐等寥寥勾勒幾筆卻給人深刻印象的漫畫式人物系列,更值得珍視的是方鴻漸和孫柔嘉這兩個獨特的人物。
方鴻漸被有些批評家稱為「圍城人」。
方鴻漸是個被動的、無能的、意志不堅定的、經不住誘惑的人,更是一個失敗的人,他的失敗是因為他面對現代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和嚴重的精神危機而缺乏與之對抗所應有的理性、信仰、熱情和力量,也因為他還不算是個卑鄙的人,還有點自知之明,有時候還想保持一點做人的尊嚴。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尷尬的。很多學者把他與俄羅斯文學中的「多餘人」的形象聯系起來,但「多餘人」的悲劇在於思想上開始覺醒而缺乏行動的勇氣和歷史條件,而「圍城人」的悲劇在於他的庸常。「多餘人」會給人以時代的前衛和英雄的感覺,而「圍城人」卻跟我們一樣,作為普通人徒勞於找尋解脫或依附。
就像一無用處的賈寶玉是《紅樓夢》中幾乎唯一的好男人一樣,方鴻漸也是《圍城》中最好的人——或許除掉唐曉芙。在整部小說里,只有一個唐曉芙,是純潔而可愛的。這是因為她對方鴻漸來說,還是虛無縹緲的,無望不可即的,所以,她是一個幻象。而但凡有真實感的人,就都是可笑的、猥瑣的、虛榮的、卑鄙的。方鴻漸優於裡面的每一個人。我們知道,亂世是英雄或梟雄的天下,懦弱者是註定要失敗的。所以,既不作惡也無英雄氣概、既與世無爭又於世無補的方鴻漸,是註定要失敗的。方鴻漸的悲劇是現代社會人性異化的結果和對比。
但《圍城》人物譜里更有獨特意義的是孫柔嘉。這個怯生生的小女生,這個似乎沒有什麼主見的小女生,這個小鳥依人地交付方鴻漸照顧的小女生,卻是個最工於心計的人。這種既柔又嘉、卻暗自陰柔而且柔能克剛的人,就像一個甜蜜的圈套,卻掌控著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運,也掌控著方鴻漸的婚姻、生活和命運。這是一個極具中國文化內涵的人物形象,中國道家文化中的所謂「陰柔」,中國政治文化中的所謂「權謀」,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影子。在錢鍾書之前,甚至之後,似乎還沒有人寫出來過。但她不是一個文化符號,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具有全部復雜性的人,當她掌控一切後,婚姻、生活和命運,卻又似乎全都失控了,這個轉折表達了另一個層面的「圍城」困境,也使我們無法用三言兩語來概括這個人,就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是說不盡的一樣,她也是說不盡的。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一部小說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方鴻漸作為《圍城》的主人公,也是唯一一個貫穿全篇的人物,當然就應該是研究《圍城》人物形象的最佳切入點。對於方鴻漸這一藝術形象的把握和評價,《圍城》評論者們看法不一,有的說方鴻漸是一個被作者嘲諷的對象,是一個中國式的『多餘人』 」,是「一個連牢騷也懶得發的玩世不恭的怠惰者」;有的說他是被作者同情的對象,是「一個處於中國新舊社會交替時期的帶有濃厚『過渡』色彩的知識分子典型」.應當說,這些觀點都有相當水平的見地,甚至有的已基本上走進了「圍城」,觀察和探尋到了其藝術的真諦。但是,筆者認為,就作品中的基調而言還不是對方鴻漸一味諷刺,方鴻漸還不完全是作者「嘲諷的對象」,而是同情多於諷刺。至於以「多餘人」來對照方鴻漸也未免有點牽強,盡管稱他是「中國式的」,因為方鴻漸畢竟還是「這一個」藝術形象。再者,說方鴻漸「玩世不恭」,也沒有抓到這一形象主旨,還沒有觀察出作者描寫他陷入人生的「圍城」中奮力掙扎的情景,更沒觸及到他在人生的「圍城」中被圍困被折磨的痛苦心境,畢竟他是困苦的,是在不斷掙扎的,而不是一味的「玩世不恭」。至於用「過渡色彩」來模模糊糊地概括方鴻漸,就更不能准確評價這一藝術形象了。文學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傾注著作者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准確地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解讀作品主旨的關鍵,對人物形象的定位要忠實於小說的文本,而不能先入為主式地在作品中尋找證據,研究小說中的人物貫穿全篇的基本活動內容是必要的。就讓我們隨著方鴻漸的經歷走入《圍城》吧.

首先方鴻漸是生活的失敗者。他是江南某縣一個大紳士的兒子,是一個包辦婚姻的幸運兒— 她素未謀面的未婚妻因病早逝了,但他的「准岳父」還是慷慨解囊(當然也是出於自己的利益打算),送他到歐洲留學。在歐洲,方鴻漸四年換了三所大學,臨近畢業,迫於家庭的壓力,買了一張「克萊登大學」的博士文憑。正當日寇的侵略日漸深入內地之時,他懷揣著這張假文憑坐船回到了「外患內亂」的祖國。小說的記述從此開始。

方鴻漸回國後,無論是在情場上、事業上還是家庭關系的處理上都無所建樹,先後失敗,甚至在不少時空中都痛苦不堪。

在情場上,先是在回國的輪船上被鮑小姐所勾引,從發現鮑小姐對自己的態度判若兩人時才知道被戲弄,後來他熱烈地追求唐曉芙卻不能如願,而他所不愛的蘇小姐卻竭力追求他。最後和孫柔嘉結了婚,實際上是事業失敗的打擊令他想找一個感情的依靠而已。在事業上,方鴻漸曾經熱心嚮往的三間大學,也不是他施展才幹大幹事業的場所,在這里的一切的一切都成為他徹頭徹尾的噩夢。情場失意,事業失敗,方鴻漸想在家庭關系中尋找溫暖和感情的慰籍。在家庭關系中,也是痛苦的.方鴻漸一結婚,就進入了「金漆的鳥籠」,被親戚看不起,被太太那無聊的嘮叨、不休的吵鬧所苦惱和困擾。小說用了近七分之一的篇幅描寫方鴻漸家庭的矛盾,形象地表現了方鴻漸深陷婚姻「圍城」的痛苦。

這是方鴻漸在小說中的經歷,也是《圍城》情節發展的主線。在這條主線中,方鴻漸處處碰壁,又無可奈何,充分顯示出人物自身的一些缺陷。

通觀作品,方鴻漸在他對生活道路的每一次選擇中,都是被迫的、無奈的,
2,原來的不深刻
3,人文類課程。通過選講中國現代文學史上10位著名作家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祝福》、《傷逝》、《莎菲女士的日記》、《沉淪》、《家》、《駱駝祥子》、《邊城》、《小二黑結婚》、《金粉世家》、《圍城》、《金鎖記》、《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色戒》等經典小說,使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了解現代各個時期重要作家及作品,並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文藝理論知識,分析、鑒賞現代各類文學作品。本課程教學目標:講清現代文學史發展;著重分析、鑒賞現代各類文學作品,使學生掌握分析文學作品的方法。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運用講授法,適當採用討論法,講讀法等方法。

4,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第四卷第五號《新青年》雜志上,第一次出現的署名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

這是文學史上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白話小說。

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第四卷第五號《新青年》雜志責編是錢玄同先生。那一期重頭的文章是一組斥《靈學叢志》的隨筆,讀者一翻開雜志,似乎就可以感受到編輯的意圖。文章的辛辣與沖動,是頗為痛快的。那時的《新青年》是每每以言論的自由、犀利為特色的,文學的創作,尚無實績。但這一期雜志第一次出現的署名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卻遠出編者的預料,給讀者以意外的奇喜:原來還有這樣的小說!作品彷彿暗夜裡涌動的岩漿,照亮著周圍的一切。許多年後,一位文學批評家描述《狂人日記》時說:中國的新文學從這里誕生,也在這里成熟。真是精妙之論。
也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
5,》。《駱駝祥子》主要講述的就是一個普通的人力車夫的故事。祥子來自農村,他老實;健壯;堅忍,如同駱駝一般。來到北京後,他選擇了當時城市底層老百姓很普通的行業—拉洋車。他自尊好強;吃苦耐勞,憑自己的力氣掙飯吃。他最大的夢想不過是想擁有一輛自己的車,以免受到車廠老闆的盤剝。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滅,他與命運的抗爭最終以慘敗告終。祥子在經歷新車被搶、委曲求全地娶了自己並不愛的虎妞、賣車安葬難產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歡的小福子被賣到白房子後又自殺等一系列事情後,他對生活的企望和信心以及要強的性格都在生活中一點點地喪失。他變得懶惰狡猾、極端自私、還耍無賴,成了徹頭徹尾的「刺兒頭」,逐步滑向墮落的深淵,最後禁不住夏太太的誘惑,得了一身臟病。

我覺得祥子的遭遇和命運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和社會的悲劇。正是通過祥子的悲劇,老舍爺爺無情地批判了這個社會—它不讓好人有出路。

這篇小說還寫了其他各色人物,比如說像殘忍霸道的車主劉四,一步步走向毀滅的小福子,大膽潑辣而有點兒變態的虎妞,以及大學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離死亡只有一步的老馬,小馬祖孫兩代,詐騙祥子的孫偵探,還有搶車的大兵,不給僕人飯吃的楊太太等等,都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怵目驚心的,具有濃郁的老北京風情的人物畫與世態圖。

在《駱駝祥子》中既有人物的肖像描寫,又有人物的心理刻畫,在文章中從不同角度對人物性格和命運展開敘述,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駱駝祥子》寫於抗戰前夕,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舊北京為背景,通過人力車夫祥子一生幾起幾落最終沉淪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下層人民的悲苦命運。祥子證明了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勞動人民,想通過自己的勤勞和個人奮斗來改變自己的處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篇小說除了塑造祥子的形象外,還用了比較多的筆墨刻畫了虎妞的形象。虎妞在小說中的位置是至關重要的。祥子雖然千方百計地擺脫與虎妞發生關系,然而虎妞的存在還是成了冥冥之中主宰祥子或生或滅的神秘人物。老舍爺爺把虎妞放到一個復雜的社會環境中表現她的性格特點,她既是一個舊社會沾染了許多惡習的婦女,同時也是她所處的那個社會的犧牲品。老舍爺爺對虎妞的刻畫非常到位。寥寥數語,既表明了祥子與虎妞的關系,又鮮明地反映了虎妞直爽潑辣的性格。虎妞勾引祥子,又在懷里揣了個枕頭假裝懷孕,以此來要挾祥子和劉四,既表現了她的心機,又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一個急於嫁人的老閨女的形象。

在《駱駝祥子》當中還刻畫了許多像祥子一樣的小人物形象,他們的際遇雖然各不相同,然而悲劇的命運卻是共同的。

我的感覺是:祥子所生活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災難深重,混亂不堪,這正是祥子所處的當時社會環境的真實寫照。祥子的一生反映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破產農民在「市民化「過程中沉淪的過程。
6,1937年夏,上海。
熱血青年汪文宣滿懷著崇高理想,准備獻身於中國的教育事業。他與同樣學教育的曾樹生熱烈地相愛著。樹生的同學陳奉雅的哥哥——留洋回來的陳奉光,也在拚命地追求著樹生。文宣的母親來信催他回鄉與自小時候訂了娃娃親的玫完婚。樹生陪文宣一起回去,卻遭封建勢力的重重打擊,只得離開是非之地,回滬舉行婚禮。汪母帶著玫趕到,事情頓成僵局。日本帝國主義的炸彈,讓人們不得不面對嚴峻的局勢。汪母將玫認作乾女兒,帶著她一起跟著兒子媳婦踏上了逃難的歷程。文宣應友人之推薦前往武漢從事抗日宣傳工作,善良的還帶上了他自幼失怙的學生如煙如雨,以及他們的監護人遠房舅舅張華飛一家四口。自私自利的張華飛一家自己開後門弄到車票遠走高飛,奉光好意替滯留途中的文宣他們弄到了船票,卻被汪母不近人情地回絕了。樹生差點遭到敗兵的強暴,汪母歸咎為她的招風引蝶。婆媳之間終於暴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執。汪母一氣之下帶著玫跟一位同鄉田秉業的船去武漢。文宣他們趕到武漢,才發現那裡幾成空城。他們給汪母她們留下訊息,准備去大後方重慶。途中,樹生在羅軍官他們的幫助下,於硝煙彌漫的戰火中產下一名男嬰小宣。日本鬼子殺害了如雨,受傷倒地醒來後的樹生發現小宣不見了。他們幾經磨難,終於到達重慶,因文宣找不到工作而艱苦度日。在一次大轟炸中,文宣意外救了一名報館的老闆而獲得了編輯的工作。小廣場舉行抗日宣傳演出,文宣他們終於在這里和母親重逢了。喜上加喜的是汪母和玫在長沙附近揀到並收養的男嬰正是文宣他們的親骨肉小宣。一家人其樂融融地搬到一處生活。可是,小宣不肯跟樹生親近以及汪母和樹生之間因觀念不同而屢起爭執,使得文宣左右為難。善良的玫總是一再兩面調停。樹生外出尋找教職,屢屢碰壁,最後在一家布店當起了女店員。文宣工作的報館因為發表了針砭時弊的文章而觸怒了當局,正直的他為了報館不致被封門毅然將責任一肩扛下而丟了飯碗。為了替玫看病並且贖回被當掉的手風琴,樹生答應奉光去他任職信貸部主任的銀行工作當內勤。報館老闆因對文宣心存愧疚而推薦他去書局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才華橫溢的文宣被蒞臨參加慶典的副部長「欽點」為編輯室副主任,招致了不學無術的同事張華飛的嫉妒。陪都副市長柳公權的女兒莎莎一心追求奉光,屢碰軟釘子而誓不罷休。她安插了遠房表弟秦風在奉光身邊監視他。仍然愛著樹生的奉光對她的照顧引致其他同事的不滿,倔強的樹生決定要努力作出一番成績。她上了秦風的圈套,差點釀成大禍。是文宣戰勝了自己內心的矛盾而求助奉光才化險為夷。文宣對書局內溜須拍馬的風氣很是看不慣。他因拒絕寫違心的文字又一次失去了工作。樹生和奉光終於遭到了秦風的陷害。奉光應允與莎莎結婚,才保住了兩人的工作。此後,借著「黃金漲價消息泄露案」一事,奉光幫自己和樹生賺了錢,而讓秦風被判刑入獄,莎莎徹底瘋了。文宣回到書局當了一名校對,同事們發現原來意氣風發的他完全像是變了一個人似地,謹小慎微且沉默寡言。玫嫁給了落入江中死裡逃生的同鄉田秉業,跟他去了雲南。始終在積極追求樹生的奉光邀請她跟自己一起跳槽去蘭州工作。文宣幫主任的兒子補習功課,卻因此事反而得罪了主任。嫁給財政部秘書的奉雅一直生活在抑鬱的情緒當中,終於在她心愛的小狗走失後自殺身亡。文宣的肺病日趨加重,終於遭到書局的解僱。汪母和樹生婆媳之間的矛盾始終存在著並日益嚴重。為家庭生計,也為避開這沒有生氣的家,樹生決定去蘭州工作。她和文宣在黎明前黑暗的街上深情擁吻,依依不捨地話別。到了蘭州,她不斷寄錢回家,但文宣的病並無起色。抗戰勝利的喜訊傳來,文宣卻在母親和小宣的哭聲中永遠閉上了眼睛。樹生後悔拋下重病的丈夫來到蘭州。奉光將文宣譽為「時代的英雄」,樹生也終於明白了文宣的偉大之處。她趕回重慶,得知文宣去世,而婆婆和兒子已不知去向。她只能孤獨地步入遠處茫茫的寒霧之中

『拾』 拜託~~~~!!!!求一篇關於"現代小說"的論文 不少於1000字~~回答好可以追加懸賞!!

王小波的精神結構及其小說的結構模式
{內容提要}:本文從意象分析法的角度,論述了王小波小說中「夜」的意象的意義,進而闡述了他陰陽兩界沖突的精神結構和由此形成的其小說的結構模式。

{關鍵詞}:王小波 精神結構 陰陽兩界 結構模式

王小波有部中篇小說《我的陰陽兩界》,閱讀這部小說,讀者首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何為陰界?何為陽界?在他的雜文中也數次提到類似的說法,比如,話語圈屬於陽的一方;世界除陽的一面之外,還有陰的一面;「賴在文學上,可以給自己在圈子中找到一個立腳點。有這樣一個立腳點,就可以攻擊這個圈子,攻擊整個陽的世界。」(1)還有其他衍生的詞「陰性的態度」等。

我認為,陰陽兩界是理解王小波精神世界的一個通道,他的精神結構呈現出陰界和陽界之間不可調和的分野,二者之間像兩軍對壘一般,上演了一場場攻防戰,時而劍拔弩張、勢不兩立;時而委屈求全、妥協禮讓;時而握手言歡。這是內心深處驚心動魄的戰爭。王小波的精神世界時時表現出搏殺、沖突、緊張、分裂的狀態,他精神上的弦綳得太緊,這是一個人的戰爭,這是分成兩半「自我」的格鬥,最後終於兩敗俱傷、琴弦綳斷,曲未盡人已失。王小波精神世界的這種特質投射到小說創作中,自然其小說的精神結構與它保持一政,不僅如此,其小說的敘述結構也展現出雙線並行、交織、虛實相映、古今對話的結構模式。

綜合王小波雜文和小說來看,對陰陽兩界的界定,大致可列出以下兩類詞語方陣:

陽界:愚蠢、專制、強權、無智無性無趣、烏托邦神話、愚民教育、宗教化政治、煽情倫理、思想牢籠、話語圈文化、精神陽萎、實用功利、機械化一、強勢群體……

陰界:健康的性、有趣、神奇、智慧、自由、愛情、創造、理性、科學、民主、人的尊嚴、沉默文化、參差多態、弱勢群體……

法國文學理論家加斯東·巴什拉爾認為,每個詩人都提供一份意象的綜合,我們可以事後去發現它,繪制一幅「曲線圖」,重新發現一種邏輯。在此,意象既不是一種修辭形象,也不是文章細節,意象是「一個完整的題材。它呼喚各種不同的來自多渠道的形象的聚合」;它是「一種原則的升華」,它可以上溯到語言和形象思維的起源,同時又表達「凝聚了事物內部的情感世界」。巴什拉爾的批評即是從一個意象出發,重新認識一個世界,藝術家心靈嚮往的那個世界。(2)

筆者通過對王小波小說中頻繁出現的「單位意象」或者說「存在編碼」「夜」進行分析,以期切入他的精神結構。「包圍著他們的是派出所的房子,包圍派出所的是漫漫長夜。」(《未來世界》)。《似水柔情》末尾:「眼前是茫茫的黑夜。曾經籠罩住阿蘭的絕望,也籠罩到了他的身上。」最典型的是如下大段文字:「夜黑的發紫,星星亮得像一些細小的白點。在京效時我常和鈴子鑽高梁地,對夜比一般人熟悉得多。這是險惡的夜,夜空緊張得像鼓面,夜氣森森,我不禁毛發直立。」

「在這種夜裡,人不能不想到死,想到永恆。死的氣氛逼人,就如無窮的黑暗要把人吞噬。我很渺小,無論作了什麼,都是同樣的渺小。但是只要我還在走動,就超越了死亡。現在我是詩人。雖然沒發表過一行詩,但是正因為如此,我更偉大。我就像那些行吟詩人,在馬上為自已吟詩,度過那些漫漫的寒夜。」(3)

在他的早期習作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文字:「在我小的時候,常有一種冰涼的恐怖使我從睡夢中驚醒 ,我久久 地凝視著黑夜。我不明白我為什麼會死。到我死時一切感覺都會停止,我會消失在一片混沌之中。我害怕毫無感覺,寧願有一種感覺會永久存在。哪怕它是疼」(4)。於是到雲南插隊時,他常常在深夜走出宿舍,在夜色中用自來水筆在一面鏡子上寫詩,寫了又塗,塗了又寫。(5)

王小波在1979年6月6日寫給李銀河的信中引了《德國詩選》中他最喜歡的一首詩,並說他尤其喜歡「銀色的星光」這個詩句(6):

他愛在黑暗中漫遊,黝黑的樹蔭

重重的樹蔭會冷卻他的夢影。

可是他的心裡卻燃燒著一種願望,渴慕光明!渴慕光明!

使他痛苦異常。

他不知道,在他頭上,碧空晴朗,

充滿了純潔的銀色的星光。

王小波在不同的小說中先後引了二次塞利納杜撰的瑞士衛隊之歌:「我們生活在漫漫寒夜,/人生好似長途旅行。/仰望天空尋找方向,/天際卻無引路的明星!」(7)並且第二次引用時用的小說題目是《茫茫黑夜漫遊》,由此可見他對這首詩及「夜」這一意象的喜受。除此之外,他的一些小說題目多少也透露出一些信息:《紅拂夜奔》、《夜行記》、《夜裡兩點鍾》。

在王小波的筆下,夜是漆黑的、蕭殺的、凄慘的、緊張的、險惡的、森然的、漫無邊際的,它意指黑暗、壓抑、迷茫、恐怖、絕望、死亡。當王小波把「文革」時期比作漫漫黑夜時,「夜」這一意象的內涵還較為狹小,從王小波整個一生及其創作始終來看,他賦於「夜」以豐富、深邃的意蘊。《茫茫黑夜漫遊》好比怪腔怪調的布魯斯,是一篇心態小說,是作者寫作時「當下」心境的流露,在此,作者表達了在強制下永不屈服的信念:「有人可以從屈服和順從中得到快樂,但我不能。」他說,只有一種生活是可取的,就是迷失在探究小說藝術無限可能性中。王小波對夜的恐懼,即是對受奴役的、乏味的、無創造的生活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如何超越死亡,穿過漫漫寒夜般的人生,他選擇了創作,選擇了詩意人生因此他稱自己是行吟詩人、浪漫騎士,以藝術對抗寒夜,超越死亡,也超越命運、生命、存在。他說:「好詩描述過的事情各不相同,韻律也變化無常,但是都有一點相同的東西。它有一種水晶般的光輝,好像來自星星……我希望自己能寫這樣的詩。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顆星星。如果我會發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麼美好,那麼一切恐懼就可以煙消雲散。」(8)想像一下,一個17多歲的少年在亞熱帶地區的夜色下,在曠野之中,以他的單純、真誠試圖擺脫當時的話語霸權、語言牢籠,抒發出自己本真的內心情感,這是多麼動人的情景。那麼,與「夜」對應的意象就是「星星」、「明星」、「銀色的星光」,這是王小波的精神源泉,他渴慕星星,尋找星星,夢想化作星星,照亮黑暗,抗爭陽界,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王小波的人生及創作,那就是:星光照徹黑夜。王小波確如一顆劃過夜空的流星、慧星,他閃亮的光芒照徹了晦暗的夜空。

王小波的另一個重要的「存在編碼」就是小說中的「刑場」意象,及由此衍生的「砍掉的頭」、「屍體」意象,(9)「夜」和「刑場」都是王小波對人生、對他生活的世界的一種深刻體認。

王小波的小說中的人物可分為界線分明的二個方隊,即陽界中人和陰界中人;軍代表/知青、團知書/受幫教者、大夫/病人、警察/犯人等,在他們之間上演著管制/反抗、改造/抵制、追逐/逃跑的游戲。

王小波小說的動態與靜態場面也值得留意,當他的敘述落筆於爭斗、追逐、逃跑時就自由奔放、生機盎然、諧趣橫生,如王二的上山,老魯捉王二,衛公、紅拂出逃、薛嵩搶婚、征戰等,而一旦人物在一處停留下去就往往是壓抑、郁悶、死氣沉沉的世界。與此對應的兩類地點(皇宮、宣陽坊、灰色長安、洛陽/鳳凰寨、路上)也就有了相反的寓意。

下面以《黃金時代》中的3篇小說為例,論述陰陽兩界的沖突、對峙、碰撞。

在《黃金時代》里,王二是到雲南插隊的北京知青,二十齣頭,充滿了好多奢望和青春的強烈躁動,這就不可避免地與以當地隊長、農場軍代表為首的管制體制也就是陽界,發生激烈沖突,當他拿著獵槍和軍代表劍拔弩張地對峙時,這種沖突達到頂點,這是箝制與反抗、設置與反設置、情感萎縮與生命激情、道德戒律與精神自由之間不可調和的沖突,但個人是無法與整個社會相抗衡的,王二選擇了跑為上策,逃往深山老林。在這個陰界世界中,王二和陳青揚在原始山林里的生存方式和生命狀態是一個神奇的夢,他們遠離人類,遠離文明,過著自耕自食的生活,他們活得狂放恣肆、自由自在、隨心所欲,他們在大自然里無所顧及地做愛,他們的精神自由和生命激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和敞開,演奏出一首生命狂歡曲,從這層意義上講,這的確是王二的黃金時代,他們的生活很像湯恩比所說的人類史前文明的陰的時期的生活。下山後,他們受到陽界勢力 的圍剿:收審、寫交代材料、出斗爭差,但王二和陳清揚以精神上、性愛上的放浪不羈、輕松游戲消解了神聖、虛偽、庄嚴,從而宣告了他們在這場陰陽沖突中的不可戰勝。

《三十而立》,王二成了大學教師,但他感到無趣機械的生活好像一種酷刑,在他看來,這個世界裡存在著兩個體系,一個來自生存的必要,一個來自存在本身。就前者而言,就是為了功名利祿虛名浮利,違心地裝丫挺,假正經,過表演給人看的生活,這就失去了自己的存在;而存在本身具有無窮的魅力,它沒有什麼世俗功利性,它就像草長馬發情那麼自然,二者之間的分野就是陰陽界面的確立。王二在功名利祿和追求真善美之間,在追求真誠和掩飾自己對社會的真實感受之間,在自然人生與生存之累之間徘徊不定,苦悶不安,做著痛苦的抉擇。在常態生活中,陽界的一切不像非常態的「革命時期」那樣面目猙獰、咄咄逼人,它就像滯重無形的空氣彌漫在「陰性人」王二的周圍,它無所不在又難以捕捉,王二時時有抗爭的沖動,卻不知把矛頭指向何方,因此,不得不在萬般無奈中「荷戟獨彷徨」。是苟且生存,還是返回存在本身?在王二死前,在小說結束之前還是個問題。

《革命時期的愛情》,是一部關於性愛的小說,也是一部關於個人成長史的小說。個人的成長恰恰框定在一個抹殺個人存在的革命時期,偉大人物設置的烏托邦中,那種命運的被設置感、行貨感、玩偶感刻骨銘心,個人意志與集體意志必然格格不入。少年王二與姓顏色的女大學生的愛情是慘痛、凄美的,作為兩個觸犯游戲規則未被懲辦的漏網之魚,他們在野外樹林、河邊的愛情可看作逃逸陽界中心的邊緣地帶里的一次療傷。他們在此還原到人本位,體驗男人和女人的感覺,但王二幼時的慘痛經歷在心理上的投影使他無法有所作為。表面革命失敗的背後,是骯臟、醜陋的世界作用於個人隱秘的性心理上的挫敗感,他們所扮演的革命角色其實是喪失人本性的受愚弄的玩偶、泥人,他們在咀嚼失敗中開始的畸形之愛只能以失敗告終,這是革命時期曲折隱晦的個人情感悲劇。王二長大成人後,進街道豆腐廠當工人,他和陽界中人、道德牧師、幫教他的女團支書之間由對抗、沖突最終轉向枕席之歡,女團支書由肩負拯救精神的使命,自覺不自覺地滑向肉體的放縱、沉淪、做成陰陽苟且之事,這是一場陰差陽錯的愛情。

在《黃金時代》中,陰陽兩界的沖突是緊張、激烈的,也是明朗、單純的,有兩軍對壘的氣氛,王二和陳清揚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戰斗同盟,而《革命時期的愛情》里,這種沖突要隱晦、錯綜復雜的多,在最隱秘的心理層面,在個人成長史中,也在王二和女團支書的苟且貪歡之間展開,它是多色調多層次的。

《我的陰陽兩界》,主人公王二選擇的生活方式是獨特的,他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長期在地下室居住,喜歡寂寞、黑暗,在寫小說、譯書的思維樂趣里自由地生活。造成這種狀況的直接原因是因為他陽萎,這其實是一種文化隱喻,是陽界的傷害造成的,他逃跑、隱匿到陰界中去,在陽界中人看來,他是小神經,被列入異類,但長期以來,他和陽界中人過著兩不相擾、相安無事的生活。婦科女大夫小孫的冒然闖入打破了這種生活,導致了二者的失衡、沖突、較量,表面上看,在這場較量中,王二大獲全勝。與女團支書為青工王二治療精神為初衷卻以捐獻肉體告終不同,小孫以奉獻肉體來治療王二肉體陽萎為起點,最後治好了肉體,把王二拉回陽界,卻導致他又精神陽萎。兩個王二與兩個女人的性關系都蘊含著挽救的母題,盡管動機、方式、角色不同,但結局都是失敗的,而後一種失敗是精神上的大潰敗,因而是陰性人王二最大的人生失敗。

在這三部小說中,陰界的形象化指涉由蠻荒之地、邊陲的原始山林轉到城市效外河邊的小樹林,再轉為城中醫院里陰暗、雜亂的地下室,自然的野性、詩意由強轉弱,最終衰退到人群居住之所的凡塵。陰性人王二由在自己的世界裡隨心所欲的生命狂歡轉變為無路可逃中與陽界調情苟合,再變為陽界中的一員,精神境界一路呈現淪落、萎縮、衰退之勢,陰陽兩界的沖突也由緊張激烈走向淡化、緩和,直到化干戈為玉帛,握手言歡。這是否可稱為陰陽三部曲?

與王小波及其小說的精神結構相一致,其小說的敘述結構也往往採用雙線、多線並行、交織,古今對話、呼應,紀實與虛構、現實與想像、現時與歷史、生活與本文構成一個虛實相生真假莫辨亦真亦幻的奇妙繁復的開放性敘述空間,敘述人在這個無限敞開的敘述空間里自由出入、往返。《未來世界》由三大敘述板塊組成:描繪敘述人在未來世界裡的「當下」現實生活,追憶舅舅在上個世紀的歷史中的生活,敘述人撰寫的舅舅傳記中的生活。《白銀時代》的敘述結構是:寫作公司里的現實生活,回憶中的大學生活,《師生戀》這部小說中的大學生活,師生戀情及奇譎的沙漠世界。其中,《白銀時代》和《2010》的情節核及敘述動機都是一個謎語,小說的敘述流程亦即謎語的破解過程。《未來世界》和《2015》都運用了少年視角,頑皮、刁鑽、性萌動期的少年可看作前敘述人,他的敘述起到顛覆人物關系、倫理關系或反諷世界的怪誕荒唐或增加戲謔效果的作用。

《紅拂夜奔》、《萬壽寺》,用現代意識燭照歷史傳奇,敘述人的現實生活與其虛構的小說中的歷史人物生活形成同構關系,歷史和現實,過去和現在在相同的主題和動機上被跨越,這種古今對話的敘述方式在另外兩篇小說《立新街甲一號與昆倫奴》、《似水柔情》中表現得同樣突出。

閱讀全文

與現代小說研究結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生女強小說玄幻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791
都市女主娛樂圈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183
用意識流寫一篇小小說 瀏覽:80
女特種兵重生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429
小說裡面寫關於迪麗熱巴的 瀏覽:835
小說作者唐爺 瀏覽:936
玄幻小說主角帶著神格重生 瀏覽:895
中國好看的現實主義小說推薦 瀏覽:309
渣攻後忠犬的小說推薦 瀏覽:859
無盡武裝有聲小說715 瀏覽:337
重生商場的經典小說 瀏覽:373
重生後全家寵的現代小說 瀏覽:577
有聲小說散兵游泳 瀏覽:206
終極一班系統完本小說 瀏覽:110
安排紅樓夢小說結局 瀏覽:412
契訶夫短篇小說第一章主要內容 瀏覽:279
正太穿越到異世界小說 瀏覽:731
男主帶直播系統的小說 瀏覽:879
制霸世界小說排行榜 瀏覽:782
主角是蘇墨的系統小說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