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都市總裁 > 暗送秋波小說都市誘惑

暗送秋波小說都市誘惑

發布時間:2022-02-04 18:58:28

① 女孩子向男孩暗送秋波是什麼意思

但同時也要知道他已經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那你也必須要有應對的措施,尤其是對於女人來說,這樣的打擊更是沒有辦法去承受的,而且也是一個很難去解決的問題。

其實出軌並不一定是指男人不愛你了,可能是當時無法忍受的住誘惑,或者是在一些情況之下才導致發生了這樣的情況,所以女人在男人有了這種現象時,必須要有很好的方法才能處理這個問題,不要對自己造成太過於大的傷害。

首先要從自身的原因去分析,他為什麼會出軌,究竟有沒有錯?

如果不是他的錯那麼可以去原諒,但是也必須讓他保證以後再也不會犯,可是這個究竟怎麼去看?對於每個人來說解決方法都是不一樣的,還要根據兩人的一些實際的情況先去分析

如果真的是自己男人的問題,那麼一定不要心軟,必須要態度強硬,而且還有嚴格的處理。如果他真的是因為不愛自己,並且已經變了心了,那麼就一定要分開,不要去硬纏著

因為只要有了一次,肯定就會有第二次,這種事情是不能被原諒的。雖然你愛他,但是如果在這方面對他心軟的話,那麼結婚以後就更加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如果你真的非常愛她,並且也離不開他

可以選擇給他一次機會,因為每個人都有出錯的時候

因為人就是這樣的動物,就算是兩個再相愛的人,也不可能一生都不犯錯

所以人還是要適當的學會大度一些,同時你還要讓他知道,以後不能再有這樣的情況

但如果你真的接受不了,那也可以選擇分手,因為這對你們倆以後的交往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也會是爭吵的源頭,想愛就要一直愛下去,如果不想那麼就趁早分開,畢竟疼痛只是暫時的,不會成為永久的。

如果男人真的愛你,也做出了很多的解釋我認為是可以給他一次機會的

讓他去證明自己,如果他之後對你非常好,並且也用真心對你

那麼我想你也可以忘記這一件事情

因為兩個人看對眼不容易,不要因為這一次的犯錯而成為永久性的遺憾

只有讓他記住了這一次的教育之後,他在之後才不會出現一樣的錯誤,你們兩個人之間的關系會更加的好更和諧

同時他也已經嘗過了出軌的滋味,為了不再體會這樣的感覺,他也絕對不會再看別的女人一眼,那麼你選擇原諒了之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② 暗送秋波中的「秋波」是什麼

秋波,舊時形容美女的眼睛像秋天的水波一樣清澈明亮。

成語:暗送秋波
【解釋】:舊時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凈的水波一樣。指暗中眉目傳情。
【出處】:宋·蘇軾《百步洪》詩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示例】:對張(作霖)則~,對曹(錕)尤密切勾結。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四回

【近義詞】:眉目傳情、脈脈傳情

【反義詞】:明目張膽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比喻獻媚取寵,暗中勾搭

http://www.qzzww.cn/Zwsc/ShowArticle.asp?ArticleID=4043

③ <封神榜>為什麼沒入選四大名著啊

先看看四大名著是從何而來的

四大名著來源於「四大奇書」這個說法。

就我個人所知,第一個將通俗小說排名的是金聖嘆,按他的說法他當時計劃評點六部才子書,《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和《西廂記》。後清康熙年間毛宗崗父子偽托金聖嘆之名將修訂的三國名為《第一才子書——三國演義》(他們托金聖嘆之名而不是更早的人也能說明一些問題)。那時有「明代四大奇書」的說法,它的提出亦當是書商們的商業手段(書商們至少起了推廣作用);再後紅樓代替金瓶梅成為「明清四大奇書」,四大奇書至此定型。「四大名著」做為是「四大奇書」的現代說法,時間自然也不會早了。

因此,現在「四大名著」(四大奇書)的提法一定是出現在《紅樓夢》成書之後。

但又有人考證,「四大奇書」的說法應在明末清初就確立了。
李漁曾在為 醉 田井 堂 刊本《三國志演義》作序稱:「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可見,至晚馮夢龍已經有四大奇書的提法了,李漁承其說,且以「第一奇書」冠三國而出版,則大概明末清初之際,「四大奇書」的提法已得到相當的固定且流行開來了。

但無論怎樣,「四大奇書」這一提法是「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這一點應該確定。

④ 需要法國最著名的文學家、科學家、運動員的簡介

給你幾個名字,介紹就自己找吧

文學家 :
Guy de Maupassant
Voltaire

文藝明星 :
Hélène segara, Lara Fabian,Marc lavoine, patrick bruel,lorie,M pokora ...

⑤ 善教施化的法國文學大師是誰人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

生平
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杜省貝桑松,他的父親是拿破崙手下的一位將軍,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以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以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幾部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的小說。

184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任共和國議會代表,1851年拿破崙三世稱帝,雨果奮起反對而被迫流亡國外,流亡期間寫下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章配有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條文,並加以諷刺,還用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和拿破崙三世的恥辱對比。

1870年法國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崙三世後,雨果返回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幾乎涉及文學所有領域,評論家認為,他的創作思想和現代思想最為接近,他死後法國舉國誌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

雨果最為法國人津津樂道的浪漫事跡是:他於30歲時邂逅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並墮入愛河,以後不管他們在一起或分開,雨果每天都要給她寫一封情書,直到她75歲去世,將近50年來從未間斷,寫了將近兩萬封信。

[編輯] 劇本
《克倫威爾》,1827年發表的韻文劇本。劇本的「序言」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
《愛爾那尼》(愛格尼),1830年,它的首演是法國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徹底勝利的標志。

[編輯] 小說
《巴黎聖母院》 1831年,是雨果著名的小說,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小說中的兩個人物,卡西莫多和副主教孚羅洛是一對比,前者外貌醜陋,但心地純潔善良。後者道貌岸然。女主人公艾絲蒙則是美的化身。
《笑面人》發表於1869年 小說有著和巴黎聖母院一樣的美醜對比。主人公格溫普蘭出生貴族,但因宮廷內的勾心鬥角,小時候被毀容。後來被民間藝人「熊」(或音譯「烏蘇斯」)收養。所以說,格溫普蘭是人民的兒子。後來小說峰迴路轉,格溫普蘭命運大起大落,可是因為愛人「女神」(音譯「蒂」)的病逝,徹底絕望,投河而去。《笑面人》的創作標志著作者向現實主義邁出了一大步。
《海上勞工》
《悲慘世界》歷時三十餘年,從1828年起構思,到1845年動筆創作,直至1861年雨果才終於寫完全書。是最能反映雨果文學手法,思想觀念的文學巨著。在小說中,雨果描述了下層人民的深重苦難。並且通過主人公尚萬強的遭遇,表達了雨果悲天憫人的思想。
《九三年》 是雨果最後一部小說。小說的兩個對立人物,革命派郭文和保皇派郎特納克侯爵是雨果的又一善惡對比。郭文在捕獲郎特納克侯爵之後,因念郎特納克侯爵救了三個孩子,竟不惜把自己送上斷頭台,而放走了敵人頭子。這種安排,最能體現雨果對慈悲為懷,對純潔良心的信仰。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
法國最偉大詩人之一,象徵派詩歌先驅,現代派的奠基人,以詩集《惡之花》(Les fleurs mal)留名後世。

生平簡介
夏爾·波德萊爾生於巴黎,是弗朗索瓦·波德萊爾晚年與第二任妻子唯一的孩子,弗朗索瓦早年服務於神職,後來在參議院任職,他在詩歌和繪畫方面頗有才能,其在波德萊爾幼年時代就給予了他良好的藝術熏陶。波德萊爾六歲那年,父親弗朗索瓦去世,次年,母親改嫁。七月革命,法王復辟後,波德萊爾的繼父上校奧皮克調職至里昂,波德萊爾進入當地的一所私立學校學習,其十五歲時轉入巴黎路易大王中學(Lycée Louis-le-Grand)學習。在這個時期,波德萊爾開始顯示出其在詩歌等方面的才能,但他的詩作卻不為導師所認同,得到的評價是在這些詩作中顯示了一些不屬於他年齡的墮落品質。1839年,由於波德萊爾堅持庇護一名同學而被學校開除。

1840年,十九歲的波德萊爾自由的生活在拉丁區,結識文學界的朋友,為一家報紙供稿。次年,被其放盪的生活惹怒的奧皮克將繼子送去一艘前往印度的船上,並希望艱苦的航行能夠改造波德萊爾。1842年2月,波德萊爾於航行的中途乘坐另一艘船返回巴黎,這次通往東方的旅程令波德萊爾產生無數的幻想,並成為其後來一些作品的創作源泉。4月,波德萊爾繼承了先父的遺產,開始隨心所欲的奢侈生活。所有的瓊漿佳餚、華服美女以及鴉片迷葯在波德萊爾的詩歌中畫出了一抹奇異的蒼白的色彩。

1843年,波德萊爾開始寫作後來收錄在《惡之花》中部分的詩歌。由於他不節制的揮霍,他的家人於1844年指定了一名監護人管理波德萊爾的財產,按月撥給他200法郎。次年,波德萊爾企圖自殺。1846年,波德萊爾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詩歌、小說、文論和翻譯,其中大部分的詩歌於1857年首次結集為《惡之花》出版。令波德萊爾最初聞名於巴黎文壇的並不是他的詩歌,而是他的文學評論:《一八四五年的沙龍》和《一八四六年的沙龍》。1848年,法國巴黎工人學生及市民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波德萊爾在期間十分積極,並與朋友一起創辦了一份革命刊物,但是這份刊物僅維持了兩天,6月23日,波德萊爾參與了六月起義的巷戰。在波德萊爾的一生中,對他影響最深的作家是愛倫·坡,自1848年7月一直到其逝世的十七年間,波德萊爾堅持翻譯坡的作品。

《惡之花》出版後不久,因為「有傷風化」(outrage aux bonnes mœurs)的罪名,法庭處以波德萊爾三百法郎的罰款,並勒令從詩集中刪除六首主要的詩,當時的法國文壇對此事件的看法一分為二,只有少部分人站在波德萊爾一邊,偉大文豪雨果寫信給波德萊爾贊揚《惡之花》。1861年,《惡之花》再版,除去那6首詩外,並加入新詩35首。同年12月,波德萊爾被提名為法蘭西院士候選人,波德萊爾於次年2月拒絕。

1862年,詩人首次發病,三年後病情惡化,1866年在比利時參觀教堂時突然出現失語症及半身不遂等症狀,回巴黎後住進迪瓦爾博士的療養院,翌年病逝,
享年46歲。

作品簡析
藝術的最終目的是創造美,然而美的定義千差萬別,波德萊爾認為,美不應該受到束縛,善並不等於美,美同樣存在於惡與丑之中。兩個世紀前,當波德萊爾將自己所創造的美展現給世人的時候,評論界驚恐的稱呼他為「惡魔詩人」。當時正處於浪漫主義末期,一些公認的主題在創作上已顯疲乏,大多數詩人在那塊擁擠的土地上死守陣地,鮮有大膽創新者出現,而在眾人之外堅持培育那朵「惡之花」的波德萊爾不外乎是那個時代的革命者。

1821年 夏爾·波德萊爾生於巴黎高葉街十五號

1827年 波德萊爾的父親讓—弗朗索瓦·波德萊爾去世

1828年 母親再婚,改嫁歐比克上校

1831年 歐比克調至里昂駐防,全家隨同前往。波德萊爾入德洛姆寄宿學校

1832年 進里昂皇家中學

1836年 歐比克調回巴黎,波德萊爾進路易大帝中學就讀。開始閱讀夏多布里昂和聖伯夫

1837年 在中學優等生會考中獲拉丁詩二等獎

1838年 去比利牛斯山旅行,初寫田園詩

1839年 被路易大帝中學開除。通過中學畢業會考

1840年 入勒韋克·巴伊寄宿學校。開始游手好閑,與繼父鬧翻

1841年 被迫遠游,從波爾多出發,前往加爾各答

1842年 回巴黎,繼承先父遺產。遷居聖·路易島,開始與聖伯夫、戈蒂耶、雨果及女演 員 讓娜·杜瓦爾交往。寫出《惡之花》中的二十多首詩

1843年 經濟拮據。吸大麻。《惡之花》中的許多詩寫於此時

1844年 被指定監護人管理其財產,揮霍無度

1845年 二度企圖自殺。出版《1845年的沙龍》。開始翻譯愛倫·坡的作品

1846年 出版《1846年的沙龍》

1847年 結識瑪麗·杜布倫,發表小說《拉·芳法羅》

1848年 參加革命團體。翻譯愛倫·坡的《磁性啟示》

1849年 對革命感到失望,躲到第戎數月

1851年 發表《酒與印度大麻》,以《冥府》為總題發表十一首詩,後收入《惡之花》。控訴霧月政變,放棄所有政治活動

1852年 發表《愛倫·坡的生平與著作》。首次寄詩給薩巴蒂埃夫人

1855年 在《兩世界評論》雜志以《惡之花》為題發表十八首詩

1857年 《惡之花》初版,惹官司。與薩巴蒂埃斷交

1858年 回母親身邊居住,經濟困難

1859年 出版《1859年的沙龍》,精神日益不安

1860年 出版《人造天堂》

1861年 再次企圖自殺。《惡之花》重版。提名為法蘭西學士院院士候選人。寫《赤裸的心》

1862年 退出侯選,健康不佳

1863年《小散文詩》初版

1864年 以《巴黎的憂郁》為題發表五首新寫的散文詩。前往比利時。出版和賺錢計劃落空。寫《比利時諷刺集》

1865年 寫《赤裸的心》。寫《可憐的比利時》。病情惡化,回巴黎

1866年 出版散詩集《漂流物》。參觀比利時聖·盧教堂時突然跌倒。失語,半身不遂,送療養院

1867年 去世。《惡之花》三版

《惡之花》分為「憂郁與理想」、「巴黎即景」、「酒」、「惡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其中「憂郁與理想」分量最重,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二。在這一部分里,詩人耐心而無情地描寫和剖析自己的雙重靈魂,表現出自己為擺脫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痛苦所作的努力。它追求美和純潔,試圖在美的世界裡實現自己的理想,但美就象一個冰冷的雕像,可望而不可及;他尋求愛,但一再受到愛情的欺騙;他向天使祈求歡樂、青春和幸福,企圖從煙草和音樂中得到安慰,但陰森丑惡的幻象和糾纏人心的愁苦始終籠罩著他,使他的痛苦有增無減。

詩人用一個英文單詞「SPLEEN」來表達自己精神上的這種痛苦,並希望通過出走、遠游來結束心靈的磨難和精神上的搏鬥。於是,他把目光從內心世界轉向了外部的物質世界,轉向了他所居住和生活的巴黎。他在巴黎街頭的所見所聞構成了第二部分「巴黎即景」的內容。「巴黎即景」是一幅赤裸裸的工業社會大都市的寫真畫,在這一部分里,憂郁和理想的斗爭讓位於邪惡與善良的斗爭。詩人眼裡的巴黎是一個充滿敵意和丑惡的人間地獄;受人欺凌的乞丐、孤獨無援的老人、麻木沉默的盲人、醜陋老邁的娼妓、苟延殘喘的病人以及賭徒、小偷和僵屍等,強大的惡勢力壓得僅有的一點善良抬不起頭來。詩人在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裡都找不到安慰,只好用酒精來麻醉自己,刺激自己的幻覺,建造一個「人造天堂」。他在飄飄欲仙的幻覺中彷彿看到撿破爛的人陶醉在自己的光輝之中,魔鬼化裝成美女前來誘惑,風塵女子暗送秋波,情侶們手端著酒杯……他盡情地馳騁在對失落園的夢想。然而,醉意中的幻境畢竟是靠不住的,酒醒之後,他便從人造的天堂回到現實的地獄。那是一個充滿罪惡的地方,卻又盛開著鮮花。

這種惡之花究竟是什麼呢?對詩人來說,它首先意味著女人。這些女人時而以「黑色維納斯」的面目出現,時而以藍眼女人的面目出現,有時又化身為聖母和天使。這些面孔使我們想起在波德萊爾生活中起過重要作用的三個女人。一個是讓娜·杜瓦爾,這是個任性而多病的女孩,具有一種異國請調,頗得詩人的歡心。她於1842年於詩人相遇,此後兩人相愛多年;另一個是瑪麗·杜布倫,這個藍眼的婦人邪惡而清高,曾給詩人帶來過極微妙的歡娛,但她對詩人不忠,後成為詩人的情婦;最後是阿波羅妮·薩巴蒂埃,她有著雅典的美和天使般的輪廓,詩人暗戀著她,默默地贊揚她。三個女人在詩人的生活中扮演著三種不同的角色。她們或代表母愛和兄妹之情,或以理想中情人的面目出現,可惜沒有一個是可以給他以安慰的妻子。她們是詩人靈與肉的君主,或把愛情強加給詩人,或拒絕詩人的愛情。她們不但沒有給這顆被撕裂的靈魂以撫慰,反而加劇了分裂的痛苦,因為她們表裡不一,溫柔的背後是暴力,微笑後面是背叛。詩人心寒了,他在這充滿變態的性愛和邪惡的肉慾中掙扎,並開始奮起反抗。他責問上帝,歌頌撒旦,支持該隱的子孫升上天堂,要「把上帝扔到地上來」。他像個被流放的王子,要和反叛的天使重歸天庭。他嚮往那「陌生」和「未知」之處,把死亡當作是最後的挑戰和唯一的希望,當作是自然強加給人們的必然命運,是溫馨的天堂和永恆的作品。窮人、戀人和藝術家都把希望寄託在人生最後之旅的奇跡上,窮人在死亡中結束了自己的苦難,得到了安身之所;戀人在死亡中得到了忠誠而純潔的愛;藝術家從死亡中獲得了靈感,得到了永遠的解脫。詩人最後以一首長達一百四十六行的《旅行》回顧和總結了自己的人生探索,結束了全詩。

《惡之花》的主題是惡及圍繞著惡所展開的善惡關系。惡指的不但是邪惡,而且還有憂郁、痛苦和病態之意,花則可以理解為善與美。波德萊爾破除了千百年來的善惡觀,以獨特的視角來觀察惡,認為惡具有雙重性,它既有邪惡的一面,又散發著一種特殊的美。它一方面腐蝕和侵害人類,另一方面又充滿了挑戰和反抗精神,激勵人們與自身的懶惰和社會的不公作斗爭,所以波德萊爾對惡既痛恨又贊美,既恐懼又嚮往。他生活在惡中,但又力圖不讓惡所吞噬,而是用批評的眼光正視惡、剖析惡。如果說它是病態之花,邪惡的花,那是說它所生長的環境是病態的、邪惡的。波德萊爾從基督教的「原罪」說出發,認為「一切美的、高貴的東西都是人謀的結果」,「善始終是人為的產物」,所以要得到真正的善,只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從惡中去挖掘。采擷惡之花就是在惡中挖掘希望,從惡中引出道德的教訓來。

波德萊爾的這一思想觀點與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是密切相關的。他在生活中看到的滿是丑惡,他痛恨當局,與傳統的道德觀念格格不入,支持一向被認為是「惡」之化身的撒旦,為該隱及其後裔的遭遇鳴冤叫屈,對貧窮潦倒的沉淪者和不幸者表示同情,並致力於從他們身上發掘出美來。

《惡之花》系統而有序地刻畫了一個詩人探索人生的心理歷程。詩中的主人公是個生活無著落的青年。他孤傲而清高,不願意同這個骯臟的社會同流合污,所以在這個社會里處處受到排擠和打擊。他宛如一個被貶下凡的天使,在塵世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本是搏擊長空的信天翁,卻落在船上任人欺凌;他本是「美麗的湖上」一隻天鵝,卻被關在狹小的樊籠里失去了自由;他追求美,可美卻遠離他;他追求愛情,卻被愛情傷透了心。厭倦和憂郁死死地糾纏著這個騷動不安的靈魂。他被一股力量所壓倒,他想反抗,卻又力不從心;順從這個社會他又於心不甘。現實對他充滿了敵意,未來又是虛無縹緲。他只能沉浸在對往昔的回憶之中。丑惡的現實、陌生的未來和輝煌的往昔同時在折磨著詩人。他不知如何擺脫。他感到深深的悲哀。

《惡之花》是一部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的作品,它反映了復雜的人生和紛繁的世事。社會的動亂、政權的更迭、財富的增長、人民的苦難以及社會風氣、城市文明都在詩中得到了反映。但是詩人並不是客觀、機械地反映現實,而是用象徵、隱喻的手法,通過自己的主觀想像和幻化,把它們折射出來。波德萊爾超越了巴爾扎克的時代性,致力於追求一種現代性。這種現代性是區別於現實性和時代性的東西,帶有史詩的性質。

作為一個詩人,波德萊爾真實地度過了他充滿矛盾和斗爭的一生。幸福與悲哀、成功與失敗、熱情與冷漠、強大與軟弱在他身上匯成了一部交響曲,使其遍嘗了人生的五味,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諦。他對家庭對社會的仇恨,他在生活中的孤獨,他在情感上的不幸和肉體上的痛苦使他消沉和墮落。然而,波德萊爾具有非凡的意志,驚人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他集人類的智慧和超凡的靈光於一體,頑強而勇敢地面對命運的挑戰,並把內心的這種善與惡、美與丑的大搏鬥、大較量用完美的形式表達出來,開辟了一條屬於他自己的獨特道路,揭開了一個新的文學時代。他既是古典主義的最後一位詩人,又是現代主義的第一位詩人。正因為如此,蘭波稱波德萊爾是「第一個慧眼者,是詩人之王,一個真正的上帝」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
1842年,波德萊爾在前往印度的旅程中途落船返回法國巴黎,之後的四年中,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其中有一部分後來收錄進他最著名的詩集《惡之花》中。這個時期詩人的創作仍不穩定,太多的幻象在他的腦海中閃現,像四處滾落的水珠仍未匯聚成流。1848年至1851年,詩人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在革命與起義中,從現有的資料記載中不難看出,波德萊爾在政治方面十分稚嫩。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
1847年,波德萊爾初識愛倫·坡的作品,坡的一些創作理念對於他的影響很大
還有法國文學大師格里耶

都市小說,男主第一章被甩,後來能預知未來

都市絕頂高手
作者: 想賺煙錢
秦浪醫術蓋世,武功高強,進入大學以後,他本想低調地回體驗一下大學的生活,但樹答欲靜而風不止,各種麻煩都找上了他,他在無奈之下奮起抗爭,把那些官二代,富二代整得狼狽不堪,望風而逃。同時,他的聰明機智,真才實學也贏得了大家的好感,清純蘿莉對他痴迷不已,風姿綽約的熟女對他暗送秋波,就連那些高官大賈都對他青睞有加,成了一個大家爭相結交的風流人物。

⑦ 喜歡你的女生是怎樣暗送秋波的

一、行為打破常規時常會出人意料。大膽的女人或非常自信的女人時常會採取更加主動的方式來觸發男人壓抑的性潛意識,在面對面坐著時用雙膝頂住對方,用手撫摸對方身體的某一部位,或是私下獨處時看似不經意地穿著透明甚至是不小心的赤身裸體,都是在用自己的行為舉止告訴這個男人,我已經准備好了!
二、看你的眼光特別嫵媚格外溫柔。女人對於自己特別有好感的異性通常都會放鬆緊綳提防的神經,看自己喜歡男人時的眼光也多半帶有欣賞的成分,尤其是對自己心儀的異性,絕大多數女人都會眼睛放光並顯示出特別的嫵媚和溫柔,有時還會享受到這個女人拋來的媚眼,把她的美麗通過媚眼的傳遞瞬間生動起來。
三、時常用暗示語言進行挑逗試探。善於挑逗的女人是最懂得露和藏之間的辯證關系,除了刻意讓男人發現她對你的好感和展現她的情感以外,你對她的態度也是急於了解的,因此,當一個女人時常用試探性或暗示性語言徵求你對她個人的印象看法時,其根本目的就是想知道你是否對她印象良好?當然,如果能清楚表達你對她的態度就更好了。

四、微笑著總想給你留下美好印象。女生的微笑通常只會送給讓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男人,對於沒有感覺或感覺一般的男人,女生常常是冷若冰霜,就怕別人對她有非分之想,因此,如果女生看到你總是笑容滿面並且態度親切,則說明你在她的心目中就是與眾不同,她的微笑是在暗示你,你可以大膽地跟她套近乎。五、說話的語氣語調明顯與眾不同。女人對於有魅力和長得帥又有地位財富的男人總是情有獨鍾,在和這樣的社會精英打交道時,她們很可能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方式來接近甚至用與眾不同的語言來引起對方的注意,並想讓你對她留下好感。特別是強勢女人一旦用溫柔語氣說話時,立即可以傳遞出她的別有用意。

⑧ 我們認識幾天了,相親認識的,她應該還是比較活潑,只是聊天的時候幾乎不向我提問,每次都是我問她,她回

汗了 搞不好被你撿到個極品
首先分析下她為什麼不喜歡提問吧
你們是相親認識的 一般呢 女孩子會有些害羞的 這是一種可能
第二呢 她可能是從觀望的態度 靜默地觀察你 所以呢 你也不要問得太多 省的會給她留下不好的印象

嗯 至於談些甚麼 當然是投其所好
相親應該有人介紹的吧 去問問那個介紹你們認識的 她都喜歡甚麼 有甚麼愛好 平時玩甚麼 這些搞清楚了 該怎麼做就不要我說了吧

然後呢 我覺得 既然你在相親 那就是想結婚咯 那就多向他透漏些你對未來的設想 當然 要實際 而且 一定要對女方表現出你的上進心 你的孝順 有時候女孩子不在乎你是不是有錢 在乎的是你是否上進 至於孝順么 美德啊 會給你加不少的印象分

兩個人談的比較投機 比較暢快的時候 不放試試講個黃色的小笑話 哈哈 效果會很好哦 呃 假如她非常正經 正經到性冷淡的程度 就算了

就想到這么多 希望幫到你

⑨ 我想了解法國從古至今的文學大師!!!

從古至今?
懸賞0分?
樓主.....................
你贏了

哎..
最多幫你找找你提到那兩位...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

生平
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杜省貝桑松,他的父親是拿破崙手下的一位將軍,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以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以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幾部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的小說。

184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任共和國議會代表,1851年拿破崙三世稱帝,雨果奮起反對而被迫流亡國外,流亡期間寫下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章配有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條文,並加以諷刺,還用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和拿破崙三世的恥辱對比。

1870年法國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崙三世後,雨果返回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幾乎涉及文學所有領域,評論家認為,他的創作思想和現代思想最為接近,他死後法國舉國誌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

雨果最為法國人津津樂道的浪漫事跡是:他於30歲時邂逅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並墮入愛河,以後不管他們在一起或分開,雨果每天都要給她寫一封情書,直到她75歲去世,將近50年來從未間斷,寫了將近兩萬封信。

[編輯] 劇本
《克倫威爾》,1827年發表的韻文劇本。劇本的「序言」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
《愛爾那尼》(愛格尼),1830年,它的首演是法國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徹底勝利的標志。

[編輯] 小說
《巴黎聖母院》 1831年,是雨果著名的小說,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小說中的兩個人物,卡西莫多和副主教孚羅洛是一對比,前者外貌醜陋,但心地純潔善良。後者道貌岸然。女主人公艾絲蒙則是美的化身。
《笑面人》發表於1869年 小說有著和巴黎聖母院一樣的美醜對比。主人公格溫普蘭出生貴族,但因宮廷內的勾心鬥角,小時候被毀容。後來被民間藝人「熊」(或音譯「烏蘇斯」)收養。所以說,格溫普蘭是人民的兒子。後來小說峰迴路轉,格溫普蘭命運大起大落,可是因為愛人「女神」(音譯「蒂」)的病逝,徹底絕望,投河而去。《笑面人》的創作標志著作者向現實主義邁出了一大步。
《海上勞工》
《悲慘世界》歷時三十餘年,從1828年起構思,到1845年動筆創作,直至1861年雨果才終於寫完全書。是最能反映雨果文學手法,思想觀念的文學巨著。在小說中,雨果描述了下層人民的深重苦難。並且通過主人公尚萬強的遭遇,表達了雨果悲天憫人的思想。
《九三年》 是雨果最後一部小說。小說的兩個對立人物,革命派郭文和保皇派郎特納克侯爵是雨果的又一善惡對比。郭文在捕獲郎特納克侯爵之後,因念郎特納克侯爵救了三個孩子,竟不惜把自己送上斷頭台,而放走了敵人頭子。這種安排,最能體現雨果對慈悲為懷,對純潔良心的信仰。

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
法國最偉大詩人之一,象徵派詩歌先驅,現代派的奠基人,以詩集《惡之花》(Les fleurs mal)留名後世。

生平簡介
夏爾·波德萊爾生於巴黎,是弗朗索瓦·波德萊爾晚年與第二任妻子唯一的孩子,弗朗索瓦早年服務於神職,後來在參議院任職,他在詩歌和繪畫方面頗有才能,其在波德萊爾幼年時代就給予了他良好的藝術熏陶。波德萊爾六歲那年,父親弗朗索瓦去世,次年,母親改嫁。七月革命,法王復辟後,波德萊爾的繼父上校奧皮克調職至里昂,波德萊爾進入當地的一所私立學校學習,其十五歲時轉入巴黎路易大王中學(Lycée Louis-le-Grand)學習。在這個時期,波德萊爾開始顯示出其在詩歌等方面的才能,但他的詩作卻不為導師所認同,得到的評價是在這些詩作中顯示了一些不屬於他年齡的墮落品質。1839年,由於波德萊爾堅持庇護一名同學而被學校開除。

1840年,十九歲的波德萊爾自由的生活在拉丁區,結識文學界的朋友,為一家報紙供稿。次年,被其放盪的生活惹怒的奧皮克將繼子送去一艘前往印度的船上,並希望艱苦的航行能夠改造波德萊爾。1842年2月,波德萊爾於航行的中途乘坐另一艘船返回巴黎,這次通往東方的旅程令波德萊爾產生無數的幻想,並成為其後來一些作品的創作源泉。4月,波德萊爾繼承了先父的遺產,開始隨心所欲的奢侈生活。所有的瓊漿佳餚、華服美女以及鴉片迷葯在波德萊爾的詩歌中畫出了一抹奇異的蒼白的色彩。

1843年,波德萊爾開始寫作後來收錄在《惡之花》中部分的詩歌。由於他不節制的揮霍,他的家人於1844年指定了一名監護人管理波德萊爾的財產,按月撥給他200法郎。次年,波德萊爾企圖自殺。1846年,波德萊爾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詩歌、小說、文論和翻譯,其中大部分的詩歌於1857年首次結集為《惡之花》出版。令波德萊爾最初聞名於巴黎文壇的並不是他的詩歌,而是他的文學評論:《一八四五年的沙龍》和《一八四六年的沙龍》。1848年,法國巴黎工人學生及市民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波德萊爾在期間十分積極,並與朋友一起創辦了一份革命刊物,但是這份刊物僅維持了兩天,6月23日,波德萊爾參與了六月起義的巷戰。在波德萊爾的一生中,對他影響最深的作家是愛倫·坡,自1848年7月一直到其逝世的十七年間,波德萊爾堅持翻譯坡的作品。

《惡之花》出版後不久,因為「有傷風化」(outrage aux bonnes mœurs)的罪名,法庭處以波德萊爾三百法郎的罰款,並勒令從詩集中刪除六首主要的詩,當時的法國文壇對此事件的看法一分為二,只有少部分人站在波德萊爾一邊,偉大文豪雨果寫信給波德萊爾贊揚《惡之花》。1861年,《惡之花》再版,除去那6首詩外,並加入新詩35首。同年12月,波德萊爾被提名為法蘭西院士候選人,波德萊爾於次年2月拒絕。

1862年,詩人首次發病,三年後病情惡化,1866年在比利時參觀教堂時突然出現失語症及半身不遂等症狀,回巴黎後住進迪瓦爾博士的療養院,翌年病逝,
享年46歲。

作品簡析
藝術的最終目的是創造美,然而美的定義千差萬別,波德萊爾認為,美不應該受到束縛,善並不等於美,美同樣存在於惡與丑之中。兩個世紀前,當波德萊爾將自己所創造的美展現給世人的時候,評論界驚恐的稱呼他為「惡魔詩人」。當時正處於浪漫主義末期,一些公認的主題在創作上已顯疲乏,大多數詩人在那塊擁擠的土地上死守陣地,鮮有大膽創新者出現,而在眾人之外堅持培育那朵「惡之花」的波德萊爾不外乎是那個時代的革命者。

1821年 夏爾·波德萊爾生於巴黎高葉街十五號

1827年 波德萊爾的父親讓—弗朗索瓦·波德萊爾去世

1828年 母親再婚,改嫁歐比克上校

1831年 歐比克調至里昂駐防,全家隨同前往。波德萊爾入德洛姆寄宿學校

1832年 進里昂皇家中學

1836年 歐比克調回巴黎,波德萊爾進路易大帝中學就讀。開始閱讀夏多布里昂和聖伯夫

1837年 在中學優等生會考中獲拉丁詩二等獎

1838年 去比利牛斯山旅行,初寫田園詩

1839年 被路易大帝中學開除。通過中學畢業會考

1840年 入勒韋克·巴伊寄宿學校。開始游手好閑,與繼父鬧翻

1841年 被迫遠游,從波爾多出發,前往加爾各答

1842年 回巴黎,繼承先父遺產。遷居聖·路易島,開始與聖伯夫、戈蒂耶、雨果及女演 員 讓娜·杜瓦爾交往。寫出《惡之花》中的二十多首詩

1843年 經濟拮據。吸大麻。《惡之花》中的許多詩寫於此時

1844年 被指定監護人管理其財產,揮霍無度

1845年 二度企圖自殺。出版《1845年的沙龍》。開始翻譯愛倫·坡的作品

1846年 出版《1846年的沙龍》

1847年 結識瑪麗·杜布倫,發表小說《拉·芳法羅》

1848年 參加革命團體。翻譯愛倫·坡的《磁性啟示》

1849年 對革命感到失望,躲到第戎數月

1851年 發表《酒與印度大麻》,以《冥府》為總題發表十一首詩,後收入《惡之花》。控訴霧月政變,放棄所有政治活動

1852年 發表《愛倫·坡的生平與著作》。首次寄詩給薩巴蒂埃夫人

1855年 在《兩世界評論》雜志以《惡之花》為題發表十八首詩

1857年 《惡之花》初版,惹官司。與薩巴蒂埃斷交

1858年 回母親身邊居住,經濟困難

1859年 出版《1859年的沙龍》,精神日益不安

1860年 出版《人造天堂》

1861年 再次企圖自殺。《惡之花》重版。提名為法蘭西學士院院士候選人。寫《赤裸的心》

1862年 退出侯選,健康不佳

1863年《小散文詩》初版

1864年 以《巴黎的憂郁》為題發表五首新寫的散文詩。前往比利時。出版和賺錢計劃落空。寫《比利時諷刺集》

1865年 寫《赤裸的心》。寫《可憐的比利時》。病情惡化,回巴黎

1866年 出版散詩集《漂流物》。參觀比利時聖·盧教堂時突然跌倒。失語,半身不遂,送療養院

1867年 去世。《惡之花》三版

《惡之花》分為「憂郁與理想」、「巴黎即景」、「酒」、「惡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其中「憂郁與理想」分量最重,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二。在這一部分里,詩人耐心而無情地描寫和剖析自己的雙重靈魂,表現出自己為擺脫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痛苦所作的努力。它追求美和純潔,試圖在美的世界裡實現自己的理想,但美就象一個冰冷的雕像,可望而不可及;他尋求愛,但一再受到愛情的欺騙;他向天使祈求歡樂、青春和幸福,企圖從煙草和音樂中得到安慰,但陰森丑惡的幻象和糾纏人心的愁苦始終籠罩著他,使他的痛苦有增無減。

詩人用一個英文單詞「SPLEEN」來表達自己精神上的這種痛苦,並希望通過出走、遠游來結束心靈的磨難和精神上的搏鬥。於是,他把目光從內心世界轉向了外部的物質世界,轉向了他所居住和生活的巴黎。他在巴黎街頭的所見所聞構成了第二部分「巴黎即景」的內容。「巴黎即景」是一幅赤裸裸的工業社會大都市的寫真畫,在這一部分里,憂郁和理想的斗爭讓位於邪惡與善良的斗爭。詩人眼裡的巴黎是一個充滿敵意和丑惡的人間地獄;受人欺凌的乞丐、孤獨無援的老人、麻木沉默的盲人、醜陋老邁的娼妓、苟延殘喘的病人以及賭徒、小偷和僵屍等,強大的惡勢力壓得僅有的一點善良抬不起頭來。詩人在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裡都找不到安慰,只好用酒精來麻醉自己,刺激自己的幻覺,建造一個「人造天堂」。他在飄飄欲仙的幻覺中彷彿看到撿破爛的人陶醉在自己的光輝之中,魔鬼化裝成美女前來誘惑,風塵女子暗送秋波,情侶們手端著酒杯……他盡情地馳騁在對失落園的夢想。然而,醉意中的幻境畢竟是靠不住的,酒醒之後,他便從人造的天堂回到現實的地獄。那是一個充滿罪惡的地方,卻又盛開著鮮花。

這種惡之花究竟是什麼呢?對詩人來說,它首先意味著女人。這些女人時而以「黑色維納斯」的面目出現,時而以藍眼女人的面目出現,有時又化身為聖母和天使。這些面孔使我們想起在波德萊爾生活中起過重要作用的三個女人。一個是讓娜·杜瓦爾,這是個任性而多病的女孩,具有一種異國請調,頗得詩人的歡心。她於1842年於詩人相遇,此後兩人相愛多年;另一個是瑪麗·杜布倫,這個藍眼的婦人邪惡而清高,曾給詩人帶來過極微妙的歡娛,但她對詩人不忠,後成為詩人的情婦;最後是阿波羅妮·薩巴蒂埃,她有著雅典的美和天使般的輪廓,詩人暗戀著她,默默地贊揚她。三個女人在詩人的生活中扮演著三種不同的角色。她們或代表母愛和兄妹之情,或以理想中情人的面目出現,可惜沒有一個是可以給他以安慰的妻子。她們是詩人靈與肉的君主,或把愛情強加給詩人,或拒絕詩人的愛情。她們不但沒有給這顆被撕裂的靈魂以撫慰,反而加劇了分裂的痛苦,因為她們表裡不一,溫柔的背後是暴力,微笑後面是背叛。詩人心寒了,他在這充滿變態的性愛和邪惡的肉慾中掙扎,並開始奮起反抗。他責問上帝,歌頌撒旦,支持該隱的子孫升上天堂,要「把上帝扔到地上來」。他像個被流放的王子,要和反叛的天使重歸天庭。他嚮往那「陌生」和「未知」之處,把死亡當作是最後的挑戰和唯一的希望,當作是自然強加給人們的必然命運,是溫馨的天堂和永恆的作品。窮人、戀人和藝術家都把希望寄託在人生最後之旅的奇跡上,窮人在死亡中結束了自己的苦難,得到了安身之所;戀人在死亡中得到了忠誠而純潔的愛;藝術家從死亡中獲得了靈感,得到了永遠的解脫。詩人最後以一首長達一百四十六行的《旅行》回顧和總結了自己的人生探索,結束了全詩。

《惡之花》的主題是惡及圍繞著惡所展開的善惡關系。惡指的不但是邪惡,而且還有憂郁、痛苦和病態之意,花則可以理解為善與美。波德萊爾破除了千百年來的善惡觀,以獨特的視角來觀察惡,認為惡具有雙重性,它既有邪惡的一面,又散發著一種特殊的美。它一方面腐蝕和侵害人類,另一方面又充滿了挑戰和反抗精神,激勵人們與自身的懶惰和社會的不公作斗爭,所以波德萊爾對惡既痛恨又贊美,既恐懼又嚮往。他生活在惡中,但又力圖不讓惡所吞噬,而是用批評的眼光正視惡、剖析惡。如果說它是病態之花,邪惡的花,那是說它所生長的環境是病態的、邪惡的。波德萊爾從基督教的「原罪」說出發,認為「一切美的、高貴的東西都是人謀的結果」,「善始終是人為的產物」,所以要得到真正的善,只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從惡中去挖掘。采擷惡之花就是在惡中挖掘希望,從惡中引出道德的教訓來。

波德萊爾的這一思想觀點與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是密切相關的。他在生活中看到的滿是丑惡,他痛恨當局,與傳統的道德觀念格格不入,支持一向被認為是「惡」之化身的撒旦,為該隱及其後裔的遭遇鳴冤叫屈,對貧窮潦倒的沉淪者和不幸者表示同情,並致力於從他們身上發掘出美來。

《惡之花》系統而有序地刻畫了一個詩人探索人生的心理歷程。詩中的主人公是個生活無著落的青年。他孤傲而清高,不願意同這個骯臟的社會同流合污,所以在這個社會里處處受到排擠和打擊。他宛如一個被貶下凡的天使,在塵世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本是搏擊長空的信天翁,卻落在船上任人欺凌;他本是「美麗的湖上」一隻天鵝,卻被關在狹小的樊籠里失去了自由;他追求美,可美卻遠離他;他追求愛情,卻被愛情傷透了心。厭倦和憂郁死死地糾纏著這個騷動不安的靈魂。他被一股力量所壓倒,他想反抗,卻又力不從心;順從這個社會他又於心不甘。現實對他充滿了敵意,未來又是虛無縹緲。他只能沉浸在對往昔的回憶之中。丑惡的現實、陌生的未來和輝煌的往昔同時在折磨著詩人。他不知如何擺脫。他感到深深的悲哀。

《惡之花》是一部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的作品,它反映了復雜的人生和紛繁的世事。社會的動亂、政權的更迭、財富的增長、人民的苦難以及社會風氣、城市文明都在詩中得到了反映。但是詩人並不是客觀、機械地反映現實,而是用象徵、隱喻的手法,通過自己的主觀想像和幻化,把它們折射出來。波德萊爾超越了巴爾扎克的時代性,致力於追求一種現代性。這種現代性是區別於現實性和時代性的東西,帶有史詩的性質。

作為一個詩人,波德萊爾真實地度過了他充滿矛盾和斗爭的一生。幸福與悲哀、成功與失敗、熱情與冷漠、強大與軟弱在他身上匯成了一部交響曲,使其遍嘗了人生的五味,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諦。他對家庭對社會的仇恨,他在生活中的孤獨,他在情感上的不幸和肉體上的痛苦使他消沉和墮落。然而,波德萊爾具有非凡的意志,驚人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他集人類的智慧和超凡的靈光於一體,頑強而勇敢地面對命運的挑戰,並把內心的這種善與惡、美與丑的大搏鬥、大較量用完美的形式表達出來,開辟了一條屬於他自己的獨特道路,揭開了一個新的文學時代。他既是古典主義的最後一位詩人,又是現代主義的第一位詩人。正因為如此,蘭波稱波德萊爾是「第一個慧眼者,是詩人之王,一個真正的上帝」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
1842年,波德萊爾在前往印度的旅程中途落船返回法國巴黎,之後的四年中,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其中有一部分後來收錄進他最著名的詩集《惡之花》中。這個時期詩人的創作仍不穩定,太多的幻象在他的腦海中閃現,像四處滾落的水珠仍未匯聚成流。1848年至1851年,詩人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在革命與起義中,從現有的資料記載中不難看出,波德萊爾在政治方面十分稚嫩。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
1847年,波德萊爾初識愛倫·坡的作品,坡的一些創作理念對於他的影響很深

⑩ 特種兵王 金牌書生著 宋楚揚 誰有全本 發來下 不要百度雲 只要小說全本文件 謝謝

特種兵王

作者:金牌書生

簡介:兵王之王宋楚揚,回歸都市,找未婚妻完婚。女總裁不肯履約,讓他從公司保安做起,好讓他知難而退。哪知宋楚揚風采展露,引得公司白領,主管,甚至保潔阿姨都對他暗送秋波。這下女總裁不淡定了,宋楚揚真有這么大魅力......

閱讀全文

與暗送秋波小說都市誘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荒野春欲小說全集 瀏覽:225
類似少年歌行的武俠小說 瀏覽:655
高冷裴先生追妻日常全文免費閱讀小說 瀏覽:749
好看的動漫推薦玄幻小說 瀏覽:865
巴爾扎克小說幻滅好看嗎 瀏覽:734
求男主帶孩子的總裁小說下載 瀏覽:412
苗疆蠱事3有聲小說全集 瀏覽:27
小說奪愛豪門免費 瀏覽:168
有什麼現代最好看的現代小說 瀏覽:504
主角姓成的小說 瀏覽:622
小說名字以冷開頭的男主重生小說 瀏覽:391
主角有兩個職業的網游小說 瀏覽:716
有沒有女主男主都是豪門的小說全集 瀏覽:342
小說區都市激情校園春色 瀏覽:437
銀老師的小說全集 瀏覽:552
女生現代空間小說推薦 瀏覽:141
小說燎火總裁潛規質 瀏覽:639
求一部古代言情小說 瀏覽:851
古裝穿越小說王妃是葉寧 瀏覽:86
玄幻小說穿越篇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