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茅盾的子夜的主要內容及簡介!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盡管民生凋敝、戰亂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卻是另一番景象。這里,有紙醉金迷的生活,有明爭暗鬥的算計,有趨炎附勢的各色人物。
開絲廠的吳蓀甫帶鄉下的父親吳老太爺避戰亂來到上海,撲朔迷離的都市景觀使這個足不出戶的老朽——吳老太爺深受刺激而猝死。吳府辦喪事,上海灘有頭有臉的人都來弔唁。他們聚集在客廳,打聽戰況、談生意、搞社交。
善於投機的買辦資本家趙伯韜找到吳蓀甫和他的姐夫杜竹齋,拉攏他們聯合資金結成公債大戶「多頭」,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賤買貴賣,從中牟取暴利。杜竹齋心下猶疑,趙伯韜遂向他透露了用金錢操縱戰局的計劃。吳、杜決定跟著趙伯韜干一次。這次合作,小有波瀾而最終告捷。
因為金融公債上混亂、投機的情形妨礙了工業的發展,實業界同仁孫吉人、王和甫推舉吳蓀甫聯合各方面有實力的人,辦一個銀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機關,並且希望將來能用大部分的資本來經營交通、礦山等幾項企業。
這正合吳蓀甫的心意。他的野心很大,又富於冒險精神。他喜歡和同他一樣有遠見的人共事,而對那些半死不活的資本家卻毫無憐憫地施以手段。很快地,益中信託公司就成立起來了。
這時,吳蓀甫的家鄉雙橋鎮發生變故,農民起來反抗,使他在鄉下的一些產業蒙受損失。工廠里的工潮此起彼伏,也使他坐立不安。為對付工人罷工,吳蓀甫起用了一個有膽量、有心計的青年職員屠維岳。
他先是暗中收買領頭的女工姚金鳳,瓦解了工潮的組織;當事發之後,姚金鳳被工人看作資本家的走狗,而工潮復起的時候,他使吳蓀甫假令開除姚而提升那個把事情捅出去的女工。這樣一來,姚的威信恢復,工人反而不肯接受對她的處置。接著,作為讓步,吳收回成命,不開除姚,並安撫女工給予放假一天。吳蓀甫依計而行,果然平息了罷工。
交易所的斗爭也日漸激烈。原先吳蓀甫與趙伯韜的聯合轉為對壘和廝拼的局面。益中信託公司,作為與趙相抗衡的力量,形成以趙伯韜為「多頭」和益中公司為「空頭」之間的角斗。趙伯韜盯上吳蓀甫這塊肥肉,想乘吳資金短缺之時吞掉他的產業。
幾個回合較量下來,益中虧損八萬元栽了跟頭而停下來。此時吳蓀甫的資金日益吃緊,他開始盤剝工人的勞動和剋扣工錢。新一輪的罷工到來,受到牽制的屠維岳分化瓦解工人組織的伎倆被識破,吳蓀甫陷入內外交迫的困境。
趙伯韜欲向吳蓀甫的銀行投資控股。吳決心拼一把,他甚至把自己的絲廠和公館都抵押出去作公債,以背水一戰。他終於知道在中國發展民族工業是何等困難。個人利害的顧慮,使他身不由己地捲入到了買空賣空的投機市場來。
公債的情勢危急,趙伯韜操縱交易所的管理機構為難賣空方吳蓀甫。幾近絕望的吳蓀甫把僅存的希望放在杜竹齋身上。千鈞一發之際,杜竹齋倒戈轉向趙伯韜一邊。吳蓀甫徹底破產了。
(1)子夜對現代長篇小說發展的貢獻擴展閱讀:
主人公吳蓀甫是一位頗有野心和手腕的民族資本家,然而他建立民族工業王國的種種執著努力終無奈地在三十年代中國風雨飄搖的大環境下走向頹敗。
伴隨著故事中農民暴動和工人罷工大潮,作者無非是要最終證明中國要擺脫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掙扎的困境,迫切需要一次強有力的徹底的革新,顯然這股破舊布新的力量就是新生的共產主義。這也就奠定了此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背景。
葉聖陶曾評價茅盾為「具有社會科學家氣質的小說家」,《子夜》的完成為這個說法提供了有力的佐證,他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眼光對30年代中國社會各領域各階層做了全方位的剖析,用扎實的筆力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社會全景圖,足見作家的創作功力。
宏大的社會歷史背景固然為小說營造了磅礴的氣勢,但面面俱到的想法卻因力有不逮而使作品對社會和人性的探索不夠深入,雖然避免了概念化的對政治理論的圖解,卻也無法上升到超越階級和時代的高度,這也是大部分中國現代作家尤其是左翼作家的通病。
小說中的一系列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帶有過於明顯的時代印記,人物的性格顯得缺乏感染力和鮮明個性,甚至讀罷掩卷回想裡面的人物,那些階級身份相同的人物形象,如范博文,吳芝生,杜新籜等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互相之間竟會混淆起來,這一方面是我讀得不認真的緣故,另方面也是由於人物個性的缺失罷。
敘事風格上按部就班的平鋪直敘也限制了這部小說的藝術個性,我們在閱讀一些優秀的小說作品時,經常也會看到一些敘事上的留白,情節上的交錯和時間的靜止和跳躍,用以增添小說藝術上的美感。
然而茅盾就像是一位授課態度極其認真的老教師,為讀者細心的講解每一個解題步驟,清晰而完整地刻畫出了故事情節發展的脈絡,卻壓縮了讀者想像的空間。小說時間軸上的刻度都是細密而平均,卻少見一些彷彿在時間靜止狀態下出現的美妙意境。也許這不算是什麼缺陷,只是我個人的審美傾向罷了。
私以為《子夜》中最失水準的地方是對幾個罷工場面及前後的描寫,我們可以注意到這部分描述中感嘆句明顯增多了,偏離了一貫客觀和冷靜的描摹與諷刺。
「她們的全心神都沉浸在另一種雷,另一種風暴里!」
「被壓迫者的雷聲發動了!」
「閘北的大小絲廠總罷工下來了!「
茅盾在這些描述中表現出了一種難以掩抑的興奮和激動,顯然是投放了對無產階級運動的深厚感情。但是作品中也對運動中的盲目左傾進行了揭露,算是緩和了一些感情上的失控。
然而茅盾到底是一位創作態度嚴肅的資深作家和左翼文學的領軍人物,在這一時期與創造社的一些只識打標語喊口號的跳樑小丑還是有著本質區別,所以政治立場對他小說藝術的戕害也是有限度的。《子夜》中也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小人物的刻畫和場景的描繪。
如吳蓀甫的舅父老鄉紳曾滄海,他先是對一本《三民主義》像神一樣的跪拜,後來又對闖進家裡的暴動農民說最恨國民黨,真是構成了對人物性格的絕妙諷刺。
還有吳蓀甫扶植的手下屠維岳,作者很著重對他的神態進行描寫,並在對其言行舉止的敘述中將一個冷靜、精明、狡詐的人物形象生動地勾勒出來了。
作品中的幾個「墮落」女性妖媚迷人的形象也都描畫的較為豐滿,如交際花徐曼麗,「雙重商業間諜」劉玉英等。她們自然也是在這個艱難的時事下掙扎著尋求出路的小人物,但因其身份和手段的特殊給人留下頗為深刻的印象。
Ⅱ 為什麼說茅盾的子夜標志著現代長篇小說走向成熟
茅盾的子夜標志著現代長篇小說走向成熟,因為這篇小說是一個標志性的小說。
Ⅲ 茅盾的《子夜》在現代長篇小說的結構方面有何重要貢獻
《子夜》結構的突出特點表現在:她把眾多的人物,復雜的矛盾,紛繁的線索,瞬息萬變的斗爭,廣闊的生活場面,集中在一個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加以表現,透過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發展,鮮明有力地顯示了整個時代的發展趨向和壯闊波瀾,顯示出高超的結構藝術才能,從一個側面顯示出茅盾「寫大時代」、寫「全般社會」的藝術追求。
首先,它以波瀾壯闊的總體結構展現了三十年代初中國的都市生活。在這部書中,作者共寫了九十多個人物,涉及到思想、政治、經濟等許多領域。它通過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的聯系和矛盾,構成了一系列的情節、一系列的具體事件,前後勾聯,結構縝密,波瀾迭起而不迷亂,主次穿插而渾為一體。小說以上海這個典型的大都市作為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以吳蓀甫為中心安排了「吳公館」、「交易所」、「裕華絲廠」三個主要活動場所,這樣就便於各種錯綜矛盾沖突的展開。吳公館是各種人物活動的舞台,差不多所有的矛盾沖突都牽動著吳公館的興衰史;交易所瞬息萬變,更有利於展開各種矛盾沖突,不論是民族工業資本家與買辦金融資本家的矛盾斗爭,或者是軍閥混戰和投機市場的微妙關系,或者是農村階級斗爭和金融市場的曲折關系等,都得到集中的表現;裕華絲廠主要作為民族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矛盾斗爭的主要場所,而且也可以把都市和農村的矛盾聯系起來。這種典型環境的安排,使各種矛盾沖突可以在不同的場所得到最集中的表現,顯得結構緊湊,宏大縝密。這種「大關節」與「小關節」互相配合,緊密銜接,協調一致的藝術效果,正是茅盾作為中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的深厚的生活基礎和卓越的藝術才能的體現。
其次,紛繁復雜、縱橫交錯的故事線索,主次分明、交錯推進,有條不紊地組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小說的開端提出了三條線索,但又以一條樞紐性的主線貫穿始終,這就是以吳蓀甫發展「事業」的活動為軸心,以同他發生直接矛盾的幾個方面為描寫重點,形成了主線發展和幾條支線起伏的網狀整體結構。吳蓀甫的活動,關聯著交易所公債買賣的狂潮起落,上海絲織業盛衰,裕華絲廠的工人罷工,雙橋鎮的農民革命。他的家庭和他的社交活動又涉及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因此,小說相應地形成了上述幾條貫穿全篇始終的線索。而在每一條主要線索之中,又穿插一些小線索。譬如,寫裕華絲廠的工人罷工斗爭,作者不僅寫了工人群眾的悲慘生活,也寫了資本家的反動面目,資本家走狗的虛偽陰險,黃色工會內部的互相傾軋,以及地下黨領導人物的路線分歧等等。由於作者事先在構思上「用過一番心」(「並非憑一時的沖動寫的」),對每個人物的性格發展以及連帶關系都作過周密的通盤的考慮,因此,這部長篇巨著盡管情節復雜,事件浩繁,但線索明晰,蘩而不亂;環環相扣,有條不紊。顯示出作者駕馭與組織材料的非凡能力和很強的理性色彩。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小說的環境描寫同樣也體現了茅盾作品「史詩」般宏偉構思的特點。作者以「鳥瞰+局部」的方式,在三十年代初中國大都市上海這樣的廣闊社會背景上,去剖析生活的橫斷面,在生活的橫斷面里對主要人物的性格命運進行真實的刻畫。譬如,吳蓀甫剛出場時,作者描寫了他到戴生昌輪船碼頭是頤指氣使的情景,活脫脫地烘託了吳蓀甫的處處受人尊敬。到了後半部,處境危難的吳蓀甫回到家中,作者特地描寫了吳家此時「公館不象個公館」的環境,很好地表現了吳此時的精神狀態。
總之,《子夜》的結構集中地體現了茅盾的創作思想及其在文學上的藝術追求,最主要的特點是:作者嚴格遵循主要人物的性格發展邏輯和主題思想表達的需要,採用多種藝術手段,從紛繁的線索中突出主線,從眾多的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在大的背景上剖析生活的橫斷面,主次分明,交錯推進,波瀾起伏,錯綜有致,寫出了「大時代」,寫出了「全般社會」,具有「史詩」般的藝術魅力。
Ⅳ 茅盾小說創作的特點以及對現代小說的特殊貢獻有哪些 百度百科 要簡短一點的
茅盾是「社會分析派」的典型代表作家,其所開拓的革命現實主義對於中國新文學的發展有著卓越的貢獻,大多數研究者高度評價以茅盾為代表的「社會分析派」的優良傳統,反對輕易地否定茅盾在文學史上的貢獻和地位。(1)、張光年:茅盾體現了「文學家與革命家的完美結合」,是並不多見的「把兩種素質集於一身的人」。將社會的歷史的茅盾研究,引向主體的個人的茅盾研究。(2)嚴家炎《中國小說流派史》:從思潮流派角度充分肯定了茅盾小說的文學史意義,精深地概括了「社會分析派」具有「小說家的藝術、社會科學家的氣質」的創作風貌,肯定了新文學發展中的 這一寶貴經驗和優良傳統。 (3)姜文《論〈子夜〉創作的多重動因》:從文藝發生學的角度,對作家的創作動因作了深層心理剖析,得出了茅盾的四重情結:參與情結、豐碑情結、鄉土情結、原型情結。他反對那種以「政治圖解」、「時事命題」來解釋《子夜》的創作動機的簡單化傾向。 (4)孫中田《理性精神與茅盾小說》:高度評價茅盾小說的理性化傾向。茅盾作品既注重人物的精神狀態,更注重人物的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一切都在人物——歷史的怪圈中動盪,時代、歷史已經不是簡單的外在空間環境,而轉化為作品的「大角色」。即人物的喜怒哀樂、成敗得失,每一次生命的律動,都受制於環境,被這個無處不在的「巨手」所左右。這就是以理性精神燭照而產生的宏大嚴整 的藝術結構。
茅盾具有「雙重人格」,其靈魂深處是政治家與文學家各半的結合。他的「社會剖析」的創作,主題先行, 一味追求政治傾向的明晰性、反映生活的整體性,作品思想大於藝術。對於茅盾的被奠定了的半個多世紀的經典地位,提出了質疑。(1)藍棣之《現代文學經典:癥候式分析》:《子夜》是一部抽象觀念加材料堆砌而成的社會文獻,作品對社會生活的大規模描寫,完全是服從於作家的先行主題的。這種配合現實政治斗爭、指向性很強的描寫,根本談不上反映現實的真實性,是笨重而使人生畏、可讀性較差、缺乏藝術魅力的「高級社會文件」。缺乏主體性體驗,缺乏時空的超越意識,過於急功近利,沒有深刻的哲理內涵作為恆久啟示,缺乏對人性、生命和宇宙意識的透視。 (2)王曉明《驚濤駭浪里的自救之舟——論茅盾的小說創作》:茅盾創作中有滑坡現象。《蝕》三部曲是在「對往事的情感記憶中獲取靈感」,具有「與眾不同的藝術風姿」;《子夜》、《林家鋪子》等則是「每每是從判斷時事的抽象例題出發去進行構思」、「擁有明確的社會政治主題」。茅盾是隨時代潮流而變化。他從最初提倡「為人生」文學起就有強烈的功利慾求,此後十幾年政治熱情不減,到30年代大爆發,以致掩蓋、壓抑了自身藝術素質的充分發揮。 (3)邱文治:茅盾小說的最大特點是「時代性和社會化」,然而隨之而來又存在著令人深思的矛盾現象。自覺的理性思考,既有助於組織題材、發揮想像力,也可以阻礙想像力,使主體失落。茅盾中長篇小說的網狀結構類型,是中外小說發展的較高藝術形態,但又是導致茅盾多部作品難以完成的原因之一。茅盾某些作品風格沉悶,顯示出單純追求藝術廣度的缺陷。
Ⅳ 子夜含有閱讀價值嗎
茅盾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卓越的革命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子夜》被稱為「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瞿秋白語)。《子夜》作為三十年代左翼文學的輝煌傑作,以其高超的文學史價值和社會學史價值,成為中國現代都市文學的代表作。小說以現代中國第一大都市——上海為中心,將紛紜復雜而具有重大歷史社會意義的生活現象,通過謹嚴宏大的藝術結構生動地表現出來,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國社會的廣闊面貌。
一
1930年4月,茅盾從日本回國。那時一方面正是國民黨軍閥之間開始混戰,另一方面,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波及到中國,特別是十里洋場——上海。於是中國的民族工商業進一步受到沉重的打擊,一大批工廠相繼倒閉,與之相應的是農村經濟的破產。民族資本家為了自身的利益,轉嫁危機,拚命壓榨工人,打算從壓榨中找到出路。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也更加深刻化。中國處在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局面,工人、農民在這樣的社會黑暗統治下,被迫進行各種反抗斗爭,反帝反軍閥反地主的革命高潮不僅不可避免,而且很快便會到來。①
面對現實,茅盾萌生了「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的企圖」。而當時中國的思想戰線上又正圍繞著「中國社會性質」,開展了一場熱烈論戰。當時參加論戰者,大致提出了這樣三種觀點:一、中國社會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質;打倒國民黨法西斯政權,是當前革命的任務;工人、農民是革命的主力;革命領導權必須掌握在共產黨手中。這是革命派。二、認為中國已經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應由中國資產階級來擔任。這是托派。三、認為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可以在既反對共產黨所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也反對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夾縫中取得生存與發展,從而建立歐美式的資產階級政權。這是當時一些自稱為進步的資產階級學者的論點。茅盾認為第一種觀點是對的,後兩種觀點是錯的。他對於三十年代初期的中國社會有比較深刻的研究和了解,他自己親自參加過革命的實際斗爭,很熟悉上海工商業的情況,經過深入細致的觀察、分析和研究之後,將親自看到的社會現象同當時一些理論對照,開始了長篇小說《子夜》的創作,決定以吳蓀甫這樣的民族資產階級進一步買辦化,來回答托派:「中國並沒有走向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中國在帝國主義的壓迫下,是更加殖民化了。」②
二
在《子夜》的第一構思方案中,茅盾自述「就在那時,有了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現象的企圖」,受「野心」的驅使,茅盾分明是要構築一部都市和農村的「交響樂」,即既寫城市中民族資產階級與買辦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工人與資本家的斗爭;也寫農村中的經濟破產以及革命的農民運動;總之,企圖通過「兩者革命發展的對比,反映出這個時期中國革命的整個面貌」。③寫農村的願望和信心,來自茅盾終生「驅之不去」的烏鎮生活體驗,寫城市的獨特眼光和強烈沖動,追根究底,也同烏鎮生活體驗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茅盾的故鄉浙江省烏鎮,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且又是擁有豐厚文化傳統的「歷史的鎮」。對於農村來說,烏鎮這種亦城亦鄉的突出特點,特別是烏鎮的農村味,對茅盾的文化心理和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可以說,茅盾之所以萌生「城鄉交響曲」的初始構想,之所以終於不肯割捨,寫雙橋鎮農民暴動的第四章(烏鎮附近確有「雙橋」),以及對絲廠格外有舉趣(烏鎮蠶桑業發達),無不與茅盾的「鄉村血脈」直接相關。《子夜》上海霓虹燈輝映之處,隱隱晃動著帶有泥土氣息的烏鎮投影。「城鄉交響曲」的計劃受挫之後,他仍然不顧結構的勻稱而保留了第四章,並終於寫出《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等傑作以補償。
還有一個特別值得重視的現象是:《子夜》以全景式的規模曲曲傳送了茅盾自幼形成,逐步升華的強國夢願。茅盾幼時受到比較開明的家庭教育。父親具有維新思想,作為開明的維新派,他篤信實業救國,不但身體力行,而且親執教鞭,要求兒子「以天下為己任」,這給茅盾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父親早逝後,母親「誓守遺言」,又持續強化著這種心理。中學時代的茅盾,就曾以「志在鴻鵠」為題作文,借鴻鵠自訴襟懷。④中學畢業後入北京大學預科,一九一六年預科畢業,因家境窘迫輟學,入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開始在《學生雜志》、《學燈》等刊物上發表文章,表現了他關心國家命運前途的進步的政治思想。
「五四」時期,茅盾受到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的影響,進一步參加革命斗爭運動。1921年在上海先後參加了共產主義小組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一批黨員之一。隨著革命形勢的不斷高漲,他的文藝思想也有顯著的發展和變化,革命民主主義和現實主義是他的政治思想和文學思想的基本方面。一九三二年前後是茅盾創作的旺盛時期,他完成了長篇巨著《子夜》,第一次成功地運用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描繪了1930年5月—7月中國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小說對歷史動向的正確反映,證實茅盾的文藝思想達到了新的高度,這是他整個創作道路上的里程碑,也顯示了左翼文藝的業績,從而確立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作為一個卓越的革命現實主義作家的地位。
三
《子夜》一直被視為中國「現代都市文學」的代表作。
在中國,「五四」以來的新文學運動是以反封建思想名蒙和反帝救亡為己任,並沒有產生出真正的都市文學,直到二十年代來和三十年代初期,都市題材才開始鼎興,繼鄉土、情愛、啟蒙、判逆等主題類型之後,成為中國新文學主題群落中又一引人矚目的、具有獨特歷史內容和美學品格的文學景觀。從區域上劃分,當時的都市文學大致可分兩大類型,一是以茅盾、樓適夷等左翼作家和劉吶鷗、穆時英等新感覺派作家為主幹的描寫上海十里洋場的創作;一是以老舍為代表的描寫北京皇城古都景象的創作。由於上海最典型地體現著中國近代社會論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歷史發展過程,最集中地反映著中國現代各種文化的碰撞與滲透,最明晰地表現著在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雙重介入中,中國現代都市的精神與物質的雙重畸形發展狀態,因而,相對而言,對上海洋場景觀的描寫更具備都市文學的現代性品格。
茅盾的《子夜》就是一部對中國第一大都市——上海全方位描寫的文學作品,呈現出一幅規模宏大的現代都市生活的廣闊畫卷。小說選取做公債與公潮這一都市題材,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上集中地表現了民族資產階級的生活和命運,與三十年代如火如荼的中國社會革命相聯系,鮮明有力地展示了整修時代的發展趨向和壯闊波瀾的場面。作品中有描寫民族資產階級的奮斗,買辦資產階級的活動,金融、公債市場的風波,工廠生活和工人運動,都市各階層人物的面貌,等等。據茅盾自己說,《子夜》構思之初衷是想將都市命運、農村經濟情形、小市鎮居民意識以及一九三0年的新儒林外史全包括在內的,所因身體狀況欠佳只「偏重都市生活的描寫」。⑤
《子夜》剛剛問世,就有人注意到了它與現代都市文學發展的關系,甚至認為它在社會史上的價值超越它在文學史上的價值,其原因就是《子夜》大規模的描寫中國都市生活。書中寫了三個方面:買辦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者及工人群眾。對於革命運動者及工人群眾的描寫,茅盾本人也深感不如人意。但瑕不掩瑜,《子夜》為中國現代都市文學開拓了廣闊的天地,使現代都市文學一起步便達到與其他主題相媲美的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歷史內容。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子夜》對中國現代都市文學的發展功不可沒。
四
眾多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子夜》成功的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子夜》完成了一幅在現代文學史上視野最為宏闊、體系最為完整的都市人物大觀圖。作品中描寫了大小90多個人物,最引人矚目的除吳蓀甫這個主要人物外,還有金融資本家趙伯韜、杜竹齋,民族資本家周仲偉、朱吟秋、孫吉人,封建地主馮雲卿、曾滄海,經濟學教授李玉亭,頹廢詩人范博文,青年寡婦劉玉英,社會交際花徐曼麗,資本家走狗屠維岳等等,這些人物形象品類繁多,色彩駁雜,神態逼真,逐一具有鮮明的個性。
吳蓀甫是茅盾在《子夜》中塑造的最成功的藝術典型。吳蓀甫是富有個性的民族資本家,他精明干練,而剛愎自用,貪婪殘暴而又野心勃勃。他經營多種企業,有相當雄厚的實力,加上他的善於耍弄手腕,所以在一般民族資本家中是個「出類拔萃」的人物。他的理想是發展民族工業,擺脫帝國主義及買辦階級的束縛,最終實現資本主義。因此,在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斗爭中,他表現出果敢、自信的性格。在與趙伯韜的鬥法中,確實顯示了他的沉著干練、剛愎自用。然而他無法抗拒歷史的必然法則,公司的連連失敗,沉重的一擊之下,他的動搖,悲觀就暴露出來了。吳蓀甫在與趙伯韜的斗爭中慘敗時,他的悲劇命運也達到了高潮,只能用「死的跳舞」來排遣失敗時的苦痛,幾乎用自殺來結束自己悲劇性的命運。
吳蓀甫的性格充分顯示出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重性:一方面對帝國主義、買辦資產階級、封建主義的不滿;另一方面對工農運動和革命武裝極端恐懼與仇視。一方面對統治階級的腐敗制度與軍閥混戰的局面不滿;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動勢力鎮壓工人農民運動。兩重性使得他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夾縫中,同時也決定了他命運的必然悲劇結局。作者以雄渾而又細密的藝術之筆,成功地塑造了吳蓀甫這個三十年代初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人物,這是繼魯迅筆下的阿Q之後,在中國現代文學中又一個極為鮮明突出而且具有巨大藝術概括力的典型。
作品中另外一個重要人物是資本家趙伯韜。他是1920—30年代中國買辦資本家的典型。他是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的走狗,並且與反動統治階級有關系,後台的撐腰,使他完全主宰著上海灘的金融市場,他的目的是消滅和吞並中國的民族工業,他是個心狠手辣的大魔王。小說中著重刻劃了他在投資市場的活動。他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詭詐,他設置圈套勾引吳蓀甫加入「多頭」的秘密組織,合夥經營公債投機生意,然而又勾結國民黨政府、軍閥操縱股市,使吳血本無歸。在私生活方面更加荒淫無恥。他自己恬不知恥地說,會「扒各樣的女人」。這傢伙玩弄女人包括:聰明無知年僅17歲的馮眉卿;穩健、有謀略的年輕寡婦劉玉英;輕佻放盪又有姿色的交際花徐曼麗。總之,這是一個壞得連自己都沒有感覺的買辦資本家。
茅盾在《子夜》中還創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他們各自的思想面貌、精神狀態都打上了時代和階級的深刻印記。屠維岳是吳蓀甫手下得力的鷹犬。小說中用了不少筆墨渲染屠維岳的「機警、鎮定、膽量」。他自持很有才能,他同吳蓀甫侃侃而談時,「姿態大方」,「毫無畏怯的態度」,這種過分鎮定倔強的態度與他的生活地位很不相稱。在對待工人中,他顯得很有謀略,很有手腕。馮雲卿是在土地革命風暴下逃亡上海的「吃田地的土蜘蛛」,通過地用自己女兒作「美人計」的一幕丑劇,尖銳地揭露了走向滅亡路上的封建地主階級無恥的精神面貌。工人領袖張阿新,性格可愛但缺乏斗爭經驗,賣身權門,依靠資本家錢袋過活的李玉亭、范博文等一類所謂的「教授」、「詩人」,此外,還有其他諸如工人、農民,尤其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等形象的刻畫也都各具特色。
五
在上海這個有著近百年殖民地史的都市裡,茅盾准確地捕捉住了現代都市文化的本質特徵。他與當時以寫上海為主的都市文學作家如劉吶鷗、穆時英等人的創作興趣不一樣,劉、穆等比較注重描寫西方殖民帶給上海的能夠集中地體現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生活方式的外在物質文化,喜用夜總會、賽馬場,特別快車此類動感極強的場景,通過對都市「酒巴文化」(都市人生理刺激、感官享受、本能渲泄)的鋪墊,寫出現代都市對西方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承受。而茅盾則把筆力主要集中在對都市上流社會各類人物的內在的文化心理結構的剖析上。《子夜》選擇了「客廳」作為人物活動的主部場景。側重寫都市的「客廳文化」,這適合它對現代都市觀念意識的模式剖解和動向把握。雖然,客廳不含有劇烈的外部動作與感官刺激,卻也充滿著心智角斗的刀光劍影,也常常出現理性的迷惘、精神的恍惚與人格分裂的悲喜劇,在客廳特有的溫馨靜謐的氛圍中,各種文化指令對人們的控制無疑比酒吧間的狂歡氣氛更為有效些。在吳府客廳,多少陰謀策劃,多少迷惘躊躇,多少百無聊賴的嘆息,多少醉生夢死的調笑,便在客廳這一特定性場景里展開演出。「客廳文化」就這樣成為《子夜》洞察都市文化模式和追蹤其發展動向的一個獨特的窗口。
從本質上看,《子夜》中的「客廳文化」就是金錢本位文化。「吳蓀甫的家庭和來往的青年男女客人……這些人大抵很閑,做詩,做愛,高談政治經濟,唱歌,打牌,甚至練鏢,看《太上感應篇》等等,就象天底下一切無事似的。」⑥這種百無聊賴是因為他們有錢,或者沒有錢卻願意給有錢人充當消譴的點綴來獲得錢,而客廳中那些忙忙碌碌、心事重重的大亨們則是一心要想攫取更多的金錢。為了金錢,吳蓀甫可以堂而皇之地鯨吞同夥的資產;杜竹齋可以在勝敗攸關處給妻弟以致使的背後一腳;為了撈回公債市場上沉下去的血本,馮雲卿可以唆使親生女兒存枕於趙伯韜;穿梭來往於吳蓀甫客廳中的那些幫閑們也再沒有古代王公貴族門下食客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古典美德,一旦吳蓀甫日暮途窮,他們便又攘攘笑笑地去簇擁趙伯韜這個新主子了。正是在《子夜》「客廳文化」的窗口上,我們觀照到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撕破了宗法社會溫情脈脈的面紗,拜金主義對封建倫理道德的戕戮與摧毀。
六
《子夜》這部典型的革命現實主義的長篇小說,以嶄新的思想藝術風貌,為中國現代都市文學樹立一塊豐碑。它無論是在提供都市社會角色的廣度與獨特性方面,還是在都市文化剖析的明敏、准確與深度方面,以及在情節結構上顯示出恢宏氣魄方面,現代都市文學創作中都尚無能夠與之比肩並立,堪稱現代都市文學的巔峰之作。其突出的藝術成就表現在如下幾點:
( 一)採用典型化和類型化的手法來塑造人物
《子夜》中的人物分為若干類型,有資本家、知識分子、農民等,而在資本家中又分為買辦資本家、民族資本家和小資本家等,分別賦予他們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性格特徵。茅盾善於在廣闊的社會背景、復雜的人物關系、尖銳的矛盾沖突中刻劃人物性格,如在塑造吳蓀甫這個人物典型時,就是通過他在政治斗爭、經濟活動以及家庭生活各個方面的糾葛,從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中突出了吳蓀甫「色厲內荏」的性格。吳蓀甫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人物。
(二)生動細膩的人物心理描寫
茅盾特別擅長刻劃人物的心理狀態。既善於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又善於對人物進行心理分析,同時還善於用環境氣氛烘託人物心情。他讓吳蓀甫同時在幾條戰線上作戰,讓他不斷處在勝利和失敗的起伏的波瀾里,時而興奮,時而憂慮,時而指揮若定,時而急躁不安,這樣吳蓀甫的心理狀態和精神面貌就毫發畢露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在杜竹齋的唯利是圖的性格,在公債市場的決戰階段顯得分外清楚。李玉亭兩面討好的豪門請客的心理,在吳、趙兩家明爭暗鬥最為緊張的時候暴露得格外分明。茅盾還在很多地方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來渲染氣氛,襯託人物情緒的變化,藉以鮮明地顯示人物的性格。他決不為寫景而寫景,寫景即所以寫人。有時是因情取景,有時是借景寫情,情景交融,文無虛筆。
(三)人物語言的個性化特徵
《子夜》的語言具有簡潔、細膩、生動的特點。它沒有過度歐化的語言,偶爾運用古代成語,也是恰到好處,趣味盎然。不僅人物語言個性化,而且作品的敘述語言也體現出人物的個性氣質。吳蓀甫語專橫尖刻;趙伯韜老辣機詐;屠維岳則舒緩自如,語中有刺;范博文則消極頹廢。敘述語言,雄健而又精細,以第一章中吳老太爺進入大上海最為典型。
(四)宏大嚴謹的藝術結構
全書共十九章,一二兩章交待人物,提示線索,此後十七章,一環扣緊一環,場面宏大,頭緒繁多而有條不紊,各有描寫重點而又共同服從於全書的中心。貫穿全書的主線是吳蓀甫和趙伯韜之間的矛盾和斗爭,以此帶動其他幾條線索的展開,使之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整個作品的情節發展十分緊湊,時間跨度小,人物眾多,經緯交匯地建成了《子夜》這部作品的「網狀結構」。
(五)很強的理性色彩
從寫作過程到作品的架構,《子夜》都體現了作者很強的理性控制的成分。茅盾始終以一種冷靜、理智、清醒的主體心態,對都市生活作出整體、宏闊和全景式的藝術審美觀照。《子夜》正是茅盾高度的理性智慧和清醒的現實精神的結晶。作品中對趙伯韜的醜化和吳蓀甫社會性格兩面性的刻畫,都體現了很強的無產階級革命觀念,吳蓀甫的失敗更是為參與當時的中國社會性質的論爭所設計的結局。
此外,《子夜》的美學特點,在陽剛與陰柔兼濟之外,又增添一種雄渾、崇高的美學品格,為現代都市文學美學品格的建構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毋庸置疑,《子夜》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既是茅盾創作道路上的一塊里程碑,也是現代文學史上一部空前的優秀長篇著作,尤其是在塑造都市人物、剖析都市文化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歷史內容與思想深度,更是現代都市文學創作中空前的。它的產生,充分顯示了中國革命文學的實績,早在1933年《子夜》初版時,瞿秋白同志即以高度熱情贊揚了這突出的成就,認為《子夜》的出現是「中國文藝界的大事件」。⑦《子夜》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提高了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思想藝術水平,具有開拓方向的歷史意義,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同《阿Q正傳》一起放射出燦爛的光輝。
Ⅵ 茅盾在中國現代史上有何貢獻
答:
茅盾在中國現代史上的貢獻如下:
1.基本知識
(1) 茅盾首先是一位文學理論家,作品中充滿了理性,非常客觀。他還是編輯家、翻譯家,曾編輯過創刊於1921年的《小說月報》。同時由於他受法國自然主義的影響,使得它的作品充滿了現實主義的味道。
2.茅盾在現文史上的貢獻和地位
(1) 他大力提倡現實主義是1921年1月成立的「文學研究會」的主要成員
(2) 文學研究會的主張是現實主義理論,表現為:一方面文 學要為人生服務,同時指導人生,拋棄游戲人生,反對純娛樂的文學作品;另一方面提倡以真實和客觀准確為原則的創作方法,主張真實再現生活的原貌。
(3) 茅盾的文學創作一直實踐著現實主義的主張,這一主張始終體現在他的文學創作中,從《蝕》三部曲到《腐蝕》,始終追隨中國現代社會歷史的風雲變換,他的創作是中國現代社會歷史的藝術記錄,作品中充滿了對中國現代社會歷史重大事件真實而客觀的反映。如:《蝕》反映的是大革命前後的風雲變換,《子夜》反映了30年代中國最動盪時期的社會本質,《腐蝕》則是表現皖南事變國共合作危機的政治小說。
3.茅盾的文學作品在現文史上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1)茅盾的小說對現代長篇小說的構造有著重要的影響,真正形成了長篇的格局。在茅盾《子夜》之前,已有長篇小說出現。(現文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是張資平的《沖積期化石》,之後還有葉聖陶的《倪煥之》)但這些早期的長篇小說不豐滿,並未開創長篇的格局。而茅盾於1933年發表的《子夜》,由於結構嚴謹、場面宏大、人物形象眾多、表現方法多種多樣,(既有客觀敘述,又有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和場景描寫。)因而成為成熟長篇小說的標志。
(2)茅盾的小說為現代文學人物畫廊提供了「民族資本家」的系列(如:林老闆、吳蓀甫等),這些人物不僅個性鮮明、形象生動、性格飽滿,更重要的是他通過對這些人物的性格、命運的剖析,針對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思想內涵豐富而深刻。
Ⅶ 茅盾對文學的貢獻
茅盾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巨匠,他對現代文學的貢獻是豐富的和卓越的,有多種文體的創作、理論批評、翻譯及社團活動和創辦刊物等,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其小說創作和現實主義理論批評。茅盾的小說創作,尤其中長篇小說創作,以現代化都市生活為基本題材,從內容到形式對魯迅所開創的中國現代小說做了新的更為廣泛的開拓,他是徹底改變二十年代中長篇小說的幼稚狀態,使之走向成熟和完善的最傑出的小說家,他的中長篇小說從《蝕》到《子夜》,標志著三十年代長篇藝術所達到的高峰。在理論批評方面,茅盾的現實主義理論批評為中國新文學的理論建設和現代批評的開創,做出了突出貢獻。從五四時期提出「為人生」的寫實主義,到1925年之後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倡導,再到三十年代革命現實主義的理論和創作,茅盾在中國現代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形成和發展進程中,起著重要的奠基和示範作用。在文學批評方面,他最初的「為人生」的文學批評和其後的「作家論」的批評文體及馬克思主義的批評方法,為「社會——歷史」批評學派的形成和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具有典範的意義。
Ⅷ 為什麼說《子夜》是「中國第一部現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
《子夜》一方面是普羅革命文學裡面的一部重要著作,另一方面就是「五四」後的先進的、社會的、現實主義的文學傳統之產物與發展。《子夜》似的巨著,…… 不但證明了茅盾個人的努力,不但證明了這個富有中國十幾年來的文學戰斗經驗的作者已為普羅革命文學所獲得;《子夜》並且是把魯迅先驅地英勇地所開辟的中國現代的戰斗的文學的路,現實主義的創作的路,接引到普羅革命文學上來的「里程碑」之一。 《〈子夜〉與革命的現實主義的文學》
瞿秋白: 「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應用真正的社會科學,在文藝上表現中國的社會關系和階級關系,在《子夜》不能夠不說是很大的成績」。《子夜》的出現是「中國文藝界的大事件」,「1933年在將來的文學史上,沒有疑問的要記錄《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國貨年》
Ⅸ 茅盾對長篇小說的貢獻
創造了現代小說大容量社會信息的傳遞和辨析的創作模式。茅盾小說注重創作題材和主題的深入挖掘,創造了現代小說與現代社會同步共進的全景化史詩性品格。社會科學家氣質的茅盾,由社會活動和文學理論的熱情活躍於文壇,這使得他進入創作便達到了空前的思想深度和廣闊的歷史內涵,他小說的創作題材所涉及的社會生活內容,涵蓋了20世紀中國上半葉的歷史全貌,時代的線索排列構成了社會的編年史。如從社會的政治、經濟斗爭和階級矛盾以及社會各階層人物看,茅盾小說反映出軍閥混戰、經濟危機、工人罷工、農民暴動等社會重大問題,規模的宏大和分析的深刻,都是中國現代社會小說前所未有的。[29]
茅盾小說以不斷創新的藝術形象,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中國現代小說的人物畫廊。縱觀茅盾小說的人物形象系列,除了《子夜》當中的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形象的獨創價值外,從《霜葉紅似二月花》、《走上崗位》等作品中,更突現出茅盾資本家形象塑造的豐富性和完整性;茅盾對知識分子和農民形象的塑造,注重社會人的心理剖析和社會歷史剖析的有機統一,在現代小說史人物刻畫方面有所開拓。早期《蝕》三部曲中的時代女性形象,從「傳統」和「現代」的對比中,從時代急流的變動中挖掘「新人」形象的價值。在20數量30年代短篇小說《春蠶》里,對老通寶、多多頭父子兩代農民的刻畫,不僅在典型的社會時代背景下烘託了人物,而且以兩代人的心理、性格的歷史內涵的巨大差異,創造了思想深刻的農民典型。這些形象都達到了較高的典型性,為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確立了典範。[30] [29] [1]
茅盾小說以開放的現代意識、豐富的生活積累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現代都市文學。茅盾從踏入社會之初,在商務印書館的工作就與中國最早最大的商埠上海有密切關聯。在上海,他有復雜的社會關系,同鄉舊故中有各階層人物。茅盾小說全面地描繪了現代都市的企業、金融業、商業、公館、舞廳、大飯店等,並且著重展示了現代都市以政治、經濟為軸心的各階級、階層的不同人物,如資本家、金融家、買辦官僚、公務員、市民等之間的復雜人際關系;同時茅盾更注意描寫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特性,現代都市發展的不健全性,以及受到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沖擊,急變和交雜的都市走向現代化的艱難過程。如進入都市迅速「風化」的遺老遺少、封建性和現代性混雜的地主式資本家、洋房公館的血脈緊連著宗法社會的農村等,都活生生地展現在其小說世界里。茅盾小說創造的都市文學,為20世紀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提供了生動形象的讀本。[30]
茅盾小說對於現代長篇小說的樣式、結構等方面的藝術探索和追求,充分顯示了現代小說的文體意識的獨立,是與茅盾的進入小說創作分不開的。茅盾的第一篇長篇小說《蝕》,採用「三部曲」形式:既可獨立又能連綴,可分可合,伸縮自如。茅盾隨後的創作中有較多的三部曲作品,使得這一形式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更是現代中、長篇小說文體新的拓展,如以小見大的《林家鋪子》、歷史畫卷式的《霜葉紅似二月花》、長篇日記體的《腐蝕》等多樣化的小說體式。而就小說結構而言,茅盾的小說突破了單一的線性結構,表層的時空交換構架呈現了開放性和交叉性的結構特點;熱情關注時代風雲,深刻把握遼闊而復雜的社會,構成了他小說宏大而嚴謹的布局、盤根錯節的人物和情節交叉的網狀結構;標志現代心理小說的心理剖析經茅盾的努力,在范圍和程度上的創新和對個體心靈世界的透視賦予的社會性的力度。總之,茅盾作為中國現代小說大師,其成就和貢獻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