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最偉大的小說
德萊塞的《美國的悲劇》是西奧多·德萊塞最為重要的作品。這部小說共分三卷。故事以一個普通美國青年克萊德·格里菲斯短促的一生為線索,將美國現代社會生活的眾多畫面交織進去。
⑵ 美國現代偵探小說有哪些
美國的《奎因神秘雜志》
中國有買他的精選,圖書館也有借
都是短篇的
不同作家的優秀作品
我很推薦
⑶ 國外現代小說有那些
尼爾·蓋曼算是一個,作品有《睡魔》(Sandman)系列漫畫,與《碟形世界》的作者、幽默奇幻大師特里·普拉切特合作撰寫的《好兆頭》,長篇小說《美國眾神》(一舉囊括2001年所有幻想類小說大獎),童書《卡蘿琳》(獲得幻想文壇最高榮譽雨果、星雲兩項大獎,以及恐怖小說大獎布拉姆·斯托克獎),《蜘蛛男孩》
喬治R.R.馬丁,一九四八年出生於美國貝約恩市,二十七歲以小說《萊安娜之歌》摘下象徵幻想小說最高成就的雨果獎。此後他不僅在文學上獲獎連連,更曾在好萊塢擔任編劇長達十年之久。至今,他已獲四次雨果獎,兩次星雲獎,一次世界奇幻文學獎,十一次軌跡獎等等。最出名的作品為《冰與火之歌》。具體的在網路上面有,可以去看一看
⑷ 最經典的現代國外小說…
屠格涅夫的《初戀》,文筆干凈
現代外國流行通俗小說《百年孤獨》,奇幻怪誕
威廉·斯泰龍] 蘇菲的選擇
[卡爾-傑拉西] 諾貝爾的囚徒
[柳德米拉·拉祖莫夫斯卡婭] 青春禁忌游戲
[艾倫·紐哈斯] 一個狗.娘.養的自白
[崔仁浩] 火鳥
[丹尼爾·凱斯]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海倫·格莉·布朗] 單身女孩
[維克多·葉羅菲耶夫] 俄羅斯美女
[楊二車娜姆] 七年之癢
⑸ 推薦美國好看的現代小說
個人覺得 《了不起的蓋茨比》 ,《追風箏的人》 ,以及《逃離》(這本是加拿大的女作家門羅的的)都還不錯。
⑹ 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求推薦
歐亨利,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 有《警察與贊美詩》、《麥琪的禮物》、《最回後一片藤葉》、《白鴿》答等作品,他的作品都值得一看。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百萬英鎊》
傑克·倫敦《熱愛生命》
華盛頓·歐文《睡谷的傳說》《瑞普·凡·溫克爾》、《鬼新郎》,他的短篇都帶有奇幻色彩。
⑺ 求一本美國的現代小說名字,言情的(大概吧)男女主是師生戀但一開始這兩人不知道
《我的大學生活:絕對「低調」(網路原名《禽獸老師》)》
女主見到男主時,是在新開湖,女主還去湖裡「游泳」了,撈上來一隻鞋子。
⑻ 現代美國文學作品有哪些
外國的現代文學主義流派及代表:
(一)存在主義文學:薩特於1938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惡心》,開創了無神論存在主義的文學先河。他於1943年發表的《存在與虛無》,是存在主義的哲學綱領。阿爾貝·加繆,是存在主義文學的另一員大將,他的作品彌漫著濃厚的存在主義氣息。小說《局外人》(1945)和《鼠疫》,劇本《誤會》《卡利古拉》等,為他贏得了遠遠超過前輩的榮譽,他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存在主義的女將,是20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女性之一,是薩特的學生和伴侶。波伏娃最重要的作品是她的《第二性》,被認為是女權運動的「聖經」。
(二)荒誕派戲劇:荒誕派戲劇家提倡純粹戲劇性、通過直喻把握世界,他們打破了傳統戲劇的寫作手法,放棄了形象塑造與戲劇沖突,運用支離破碎的舞台直觀場景、奇特怪異的道具、顛三倒四的戲劇對白、怪誕、模糊、病態、醜陋的人物,若有若無的劇情,混亂不堪的思維,來表現現實的丑惡與恐怖、人生的痛苦與絕望,達到一種抽象的荒誕效果,而這種怪誕的手法,貼切地表現了荒誕的主題。1961年英國著名戲劇理論家馬丁·埃斯林發表《荒誕戲劇》一書,將這類作品作了理論上的概括,並予正式命名。此後,荒誕派戲劇達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階段,並以其「反戲劇」、「反文學」、「先鋒派」的面貌,出現在世界文學之林。尤奈斯庫:荒誕派戲劇創始人,1950年劇作《禿頭歌女》問世,1952年劇作《椅子》。薩繆爾·貝克特:1953年劇作《等待戈多》,轟動法國舞台,並確立了他在法國劇壇上的地位,也使他的名聲享譽世界。貝克特於196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阿達莫夫:1953年《一切人反對一切人》,《塔拉納教授》。熱內:1947《女僕》,1956《陽台》,1958《黑人》等。哈羅德·品特:是一位英國劇作家,早期作品經常被歸入荒誕派戲劇。劇作《看房者》(1960),為他贏得了國際性劇作家的聲譽,也是2005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
(三)新小說派:是20世紀50至60年代盛行於法國文學界的一種小說創作思潮,也被稱之為「反傳統小說」。新小說派的基本觀點認為,傳統小說中無所不知的敘述者,總是試圖賦予生活以秩序和意義,但實際生活中並不存在。20世紀以來小說藝術已處於嚴重的停滯狀態,其根源在於傳統小說觀念的束縛,墨守過時的創作方法,因此他們主張摒棄以巴爾扎克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寫作方法,從情節、人物、主題、時間順序等方面進行改革。同時,新小說派認為傳統現實小說中的慣用語言,也必須徹底改革,因為這些語言由於長期重復使用,已變為「陳套」或「僵化」,失去了表達現代人復雜多變生活的能力。阿蘭·羅布-格里耶:《橡皮》(1953),《在迷宮中》(1959)。娜塔麗·薩洛特(女):《馬爾特羅》(1953),《天象儀》(1959),《黃金果》(1963)。米歇爾·布陶:《路過米蘭》(1954),《變化》(1957)。克洛德·西蒙:《弗蘭德公路》(1960)。為他贏得了「新小說」柱石的稱譽,奠定了在文壇上的地位。瑪格麗特·杜拉斯(女):《夏天晚上十點半》,電影劇本《廣島之戀》(1959)
(四)垮掉的一代:是二戰後風行於美國的文學流派,是出現在美國的、一群鬆散的、結合在一起的年輕詩人、及作家的集合體。該流派的作家都是些性格粗獷豪放、落拓不羈的男女青年,他們生活簡單,不修邊幅,喜穿奇裝異服,厭棄工作和學業,拒絕承擔任何社會義務,也蔑視社會的法紀秩序,反對一切世俗陳規和壟斷資本統治,抵制對外侵略和種族隔離,討厭機器文明,並以浪跡天涯為樂。他們永遠尋求新的刺激,尋求絕對自由,縱欲、吸毒、沉淪,以此向體面的傳統價值標准進行挑戰,因此被稱作垮掉的一代。傑克·克魯亞克:小說《在路上》(1957)艾倫·金斯堡:詩歌《嚎叫》(1956)威廉·博羅斯:小說《裸體午餐》(1959)
(五)黑色幽默:「黑色幽默」的小說家們,突出描寫人物周圍世界的荒謬、和社會對個人的壓迫,以一種無可奈何的嘲諷態度,表現環境和個人之間的互不協調,並把這種互不協調的現象,加以放大,扭曲,變成畸形,使它們顯得更加荒誕不經,滑稽可笑,同時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悶。因此,有一些評論家把「黑色幽默」,稱為「絞架下的幽默」,或「大難臨頭時的幽默」。納博科夫:黑色幽默最早的作家,他在1955年出版了長篇小說《洛麗塔》,此後又出版《普寧》(1957)、《微暗的光》(1962)等小說,成為事實上黑色幽默派的元老。 約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使他成為公認的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家。庫特·馮尼格特:以充滿幽默和奇特風格的長篇小說而著稱,他的《第五號屠場》(1969),使黑色幽默小說的創作影響,達到頂峰。另外他的《貓的搖籃》(1963),和《時震》,也是優秀的黑色幽默作品。托馬斯·品欽:受業於納博科夫,以長篇小說《萬有引力之虹》(1973),成為黑色幽默派的後起之秀。威廉·蓋迪斯:他的小說《小大亨》(1975),以誇張的諷刺,描寫一個大發投機財的孩子形象,獲得1976年美國全國圖書獎。托馬斯·伯傑:他的小說《小巨人》(1964),是對看似強大實則渺小的西方社會的諷刺。約翰·霍克斯:他被認為是「當代最有獨創性的小說家」。代表作《血桔》,描寫了一對夫婦在假想的海島上,過著原始的性愛生活,成為「反小說」的典範。約翰·巴斯:他在代表作《牧羊童賈爾斯》(1966)中,以「反英雄」的描寫手法,通過對大學生賈爾斯,受到來自兩個方面魔力的迫害,以至神經錯亂的描述,影射冷戰時世界兩大政治集團對人類造成的傷害
(六)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是20世紀50年代崛起於拉丁美洲文壇、賦有撼動世界轟動效應的重要文學流派,至今仍在世界文壇上有著廣泛的影響。它以小說為主要體裁,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各國的現實生活,就是「將神奇和怪誕的人物及情節,以及各種超自然的現象,插入到反映現實的敘事和描寫中去,做到既有離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現實主義的情節和場面,人鬼難分,幻覺和現實相混,將拉丁美洲現實的政治社會,變成了一種現代神話。」因此,人們將這種寫作手法,稱之為「魔幻現實主義」。委內瑞拉—烏斯拉爾·彼特里:短篇小說《雨》(1948)。他率先將此術語,運用於拉美文學。古巴—阿萊霍·卡彭鐵爾:長篇小說《這個世界的王國》(1949)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長篇小說《總統先生》(1949),《玉米人》(1950)。他於196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墨西哥—胡安·魯爾福:中篇小說《佩得羅·帕拉莫》(1955)。秘魯—阿格達斯:《深沉的河流》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長篇小說《百年孤獨》(1970),《家長的沒落》(1981)。他於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智利—伊薩貝爾·阿連德(女):長篇小說《幽靈之家》(1982),被譽為是穿裙子的馬爾克斯。
⑼ 英美現代文學作品有哪些
1、《古泉酒館》
《古泉酒館》是2011年12月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國當代作家理查德·弗朗西斯。
《古泉酒館》講述了一個陰雨綿綿的十一月早晨,古泉酒館照常開門,老闆唐和弗蘭克要面對狡猾的查賬人。
唐的腦海里縈繞不去的是若干年的一幕悲劇,弗蘭克的問題是拿不準自己的性取向,清潔工總懷疑地下室鬧鬼……酒館的常客們帶著各自的問題陸續光臨。
英國作家理查德·弗朗西斯在這家古老的英國酒館里。編織了現代人生活的種種況味,看似隨意,卻韻意豐富。
讀者通過文字步入酒館,融入那些小人物的談笑、希望和恐懼。感同身受地體驗生活的大問題和小快樂。
2、《轉吧,這偉大的世界》
《轉吧,這偉大的世界》是201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美國當代作家科倫·麥凱恩編寫。
本書主要講述了作家用細膩、抒情的筆觸,串連起十位社會底層普通百姓的生活畫面,他們中有修士、妓女、護士、青年畫家、酒吧侍者、早期計算機黑客、陣亡士兵的母親等。
3、《曲終人散》
《曲終人散》是200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當代作家弗里斯。
《曲終人散》以黑色幽默的調子、第一人稱復數「我們」的形式,講述世紀之交網路泡沫破滅時代芝加哥一家廣告公司里的故事。
描述了現代白領群體的辦公室生活:無處不在的流言蜚語,裁員的威脅,個人生活中的不幸與困惑,以及由此激發出來的深層思考和驚人之舉,令人忍俊不禁之後是淡淡的憂郁,縱是曲終,餘音猶在。
4、《亞瑟與喬治》
《亞瑟與喬治》是2007年1月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英國)朱利安·巴恩斯。
該書作者深入調查,發揮想像,再現了這個被長期遺忘的著名案件,揭示了兩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成長環境。反映了罪過與無辜、民族與種族等人類固有的問題。
5、《基列家書》
《基列家書》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瑪里琳·魯賓遜代表作,發表於2005年,獲得普利策小說獎。
這是一部宗教哲理小說,年事已高、來日無多的埃姆斯牧師給七歲的兒子寫下這部「家書」,歷數了小鎮基列一個牧師家族從南北戰爭到1995年一個世紀以來經歷的變遷與辛酸,使這封「家書」成為一部濃縮的美國近代史。
同時小說里有大量的宗教哲理討論,對於不了解基督教和《聖經》的讀者顯得深奧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