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都市總裁 > 評書體現現代小說形式

評書體現現代小說形式

發布時間:2022-09-23 10:13:43

⑴ 以〈小二黑結婚〉為例,談談趙樹理評書體小說特點及局限性

趙樹理「評書體」小說大量運用經過加工提煉的群眾口語進行敘述、描寫,沿襲中國傳統小說「講故事」的結構特點,講究情節的連貫性和完整性,人物的來龍去脈、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又摒棄傳統章回體的形式框架,把人物放到故事情節的發展中,放到矛盾沖突中進行塑造,不作靜止的心理描寫。例如《李有才板話》在人物塑造、情節結構和語言駕馭上,都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他所創造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小說民族形式,開辟了新文學發展的新生面。後來人們把這一群體的作家,形象而友善地稱為「山葯蛋派」,趙樹理是這一文學流派的當然的領袖。

⑵ 《小二黑結婚》的表現主題

《小二黑結婚》寫於1943年5月,取材於太行山農村。當時「土改」剛剛開始,地主利用農民群眾的愚昧和封建迷信思想妄圖阻撓「土改」。為了使「土改」順利進行,反對封建意識、破除愚昧思想就具有必要性。

基於以上背景,《小二黑結婚》就表現出了對時代的強烈的關注意識,它雖然是以農村日常生活、家庭婚姻為題材,但是蘊含著尖銳的現實針對性。它對農村問題的揭示,也成為對農村生活的啟示錄。


簡介

《小二黑結婚》是現代小說家趙樹理寫於1943年的短篇小說。小說描寫了抗戰時期解放區一對青年男女為追求婚姻自由,沖破封建傳統和守舊家長的阻撓,最終結為夫妻的故事。

小說塑造了二諸葛、三仙姑兩個落後農民和小二黑、小芹兩個年輕進步農民的形象,通過這兩對思想觀念截然相反的農民的對照,揭示了當時農村中舊習俗的封建殘余勢力對人們思想行為的束縛,以及新老兩代人的意識沖突與變遷,說明實行民主改革、移風易俗的重要性,同時歌頌了民主政權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區的重大變化。

小說結構完整,情節跌宕,語言通俗,富於地方色彩,開創了中國評書體的現代小說形式。

⑶ 《中國當代文學史》中趙樹理的創作在當代小說中的意義。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有個小說流派「山葯蛋派」。這個流派以著名作家趙樹理為代表,因其作品具有新鮮樸素的民族形式,生動活潑的群眾語言,清新濃郁的鄉土氣息,而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這個流派還包括馬烽、西戎、束為、孫謙、胡正等一批小說家。在50年代後期,他們結成了一個作家群體,創作出眾多帶有「山葯蛋味」的優秀作品。如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三里灣》、《李家莊的變遷》、《登記》,馬烽的《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個上級》,西戎的《蓋馬棚》、《姑娘的秘密》,孫謙的《傷疤的故事》,胡正的《兩個巧媳婦》,以及年青作家韓文洲、楊茂林、李逸民、義夫、成一等人的作品。

「山葯蛋派」的開創者趙樹理,以其巨大的文學成就被稱為現代小說的「鐵筆」、「聖手」,在現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於晉東南這片家鄉的土壤,熟悉農村,熱愛人民,大量描寫了晉東南獨特的區域民俗事象,或作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進人物性格發展的手段,表現出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趙樹理小說的可貴之處就在於:通過自己的審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變成活生生的文學創作題村,具體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區的農村生活,為找們展出了一軸生動的農村風俗畫卷。

趙樹理小說幾乎涉及了晉東南民俗的各個方面,舉凡生產勞動、飲食居住、婚喪嫁娶、宗教信仰、民間文藝都有描寫,最突出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家庭、家族和鄉里社會的民俗。在《三里灣》第二節里,介紹了王寶全、王金生的居住環境,按東西南北的順序介紹了窯洞房子及使用習俗。例如西邊四孔窯洞的分工是這樣的:金生、玉生兄弟倆已娶妻成家,各住一孔。王寶全老兩口住一孔。女兒玉梅住一孔,但卻是套窯,與父母住的那孔窯相通,有窗無門,進進出出必須經過父母的門。這表明,一方面閨女大了,需和父母分開居住;另一方面又因她未出嫁,要謹防越軌亂禮,和父母的窯洞串在一起,一舉一動都可受到父母的監督、約束。在這里,窯洞已不是簡單的物質客體,而是寄寓了傳統的民俗心理,成為一種綜合的文化現象。

《三里灣》還描寫兩個舊式大家庭的勞動分工、經濟分配、生活管理以及家庭內部成員之間復雜的關系,揭示了家長權威和舊倫理觀念對舊式家庭的影響。《李家莊的變遷》里「吃烙餅」這一晉東南鄉里民俗的描寫,更富有深刻的社會內涵。「吃烙餅」的民俗特點是,村裡發生了糾紛,由雙方當事人請村落的頭人、族長或地方上有影響的人物,在吃烙餅的過程中評理,地點設在村子的廟堂里。等評理人作出裁決後,輸了的一方要承擔責任並付給吃烙餅的費用。小說中寫農民張鐵鎖與村長李如珍的侄兒發生糾紛,村長武斷地評張鐵鎖輸理,霸佔了張鐵鎖的土地,並讓他付出吃烙餅的費用。張鐵鎖回家後氣憤之下說了幾句過頭話,被村長的人聽到,就把他們夫婦鋃鐺入獄,最後賠了土地與房產,才了結此難。作品深刻揭露了集神權、政權於一身的封建勢力代理人,依靠軍閥統治者支持,對勞動人民殘酷的壓迫。

二、戀愛婚姻習俗。趙樹理小說中有大量戀愛婚姻習俗描寫,藉以反映農民生活思想面貌和時代精神。《小二黑結婚》里的三仙姑,30年代嫁給於福時,剛剛15歲,是前後庄第一個俊俏的媳婦。但是在落後愚昧的迷信思想影響下,漸漸成了一個裝神弄鬼、爭艷賣俏的女人。她「雖然已四十五歲,卻偏愛當個老來俏,小鞋上仍要綉花,褲褪上仍要鑲邊」,每天都要塗脂抹粉,喬裝打扮一番。作者活畫出了一個病態心理和被扭曲了性格的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買賣婚姻帶來的惡果。《登記》里的小飛蛾本來已有個相好的叫保安,可是父母卻把她嫁給了張木匠。她雖然極不情願,可還得按照傳統婚俗頂著紅頭蓋,吹吹打打被抬到婆家,任青年小夥子鬧新房,照慣例在大年初一由兩個婦女攙著到各家磕頭、拜年,帶丈夫「回娘家」。後來因和保安交換了愛情信物,而被張木匠毒打,婆婆和鄰里也認為她「名聲不正」。小飛蛾的婚姻悲劇,也是由封建禮教造成的。《邪不壓正》則表現了婦女對以勢壓人的不合理婚姻的反抗,反映了當時錯綜復雜的階級矛盾和時代的變遷。《登記》中的「羅漢錢」,是小飛蛾和艾艾母女兩代人都曾用過的愛情信物,也是晉東南特有的習俗,有著深刻的象徵意義。

三、民間文藝表現手法的運用。趙樹理成功地借鑒民間文藝里「講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巧設環扣,引人入勝,使情節既一氣貫通,又起伏多變。語言運用上,大量提煉晉東南地區的群眾口語,通俗淺近而又極富表現力,使小說表現出一種「本色美」。

無論是贊美抑或貶低,是承認抑或否定,總之,在短暫卻不失燦爛輝煌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趙樹理都是一個躲不開、繞不過,非正視不可的富有個性特色的作家。在上一世紀40年代的解放區文壇上,趙樹理橫空出世,以其獨樹一幟的文學作品稱雄文壇,獨領風騷,高舉起一面民族文學的大旗,其創作模式「對整個解放區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學,都影響巨大」[1](P475),甚而逐漸形成了一個頗具陣容的「山葯蛋」派作家群。物換星移,大浪淘沙,歷經半個世紀的滄海桑田,從文學觀念到表現手法,從審美對象到欣賞趣味,有關文學的一切都發生了巨變。相對於昔日的轟動與風流,今日之文壇,趙樹理「顯然是個陌生人,至多,模模糊糊有個土裡土氣象山葯蛋似的印象……足以使放眼世界的人們微笑著敬而遠之」[2](P452)。往昔名重一時的趙樹理,在當今之文壇,難道真已成了「隔日黃花」了嗎?趙樹理的小說果真如某些新潮評論家所言,既無高雅之藝術品位,亦無宏深之思想涵蘊,充其量只不過因其創作上的大眾化成就而在當年那特殊的歷史環境中僥幸獲一時之殊榮嗎?竊以為,趙樹理的出現,乃是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必然結果。趙樹理的小說模式,不僅在當年有其不容抹殺的歷史意義,即便在當下及日後之文壇,仍有其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本文旨在拔開當前趙樹理研究的迷霧,解構、顛覆對趙樹理及其作品的不公之論,還之以本來面目,站在歷史的瞭望台,鎖定趙樹理小說的歷史意義,用發展的眼光,預見趙樹理小說模式之於當下及日後文壇的重要借鑒意義。
一、何謂趙樹理小說模式
名不正則言不順。要界定趙樹理小說模式的歷史意義及當代價值,首先必須弄清究竟什麼是趙樹理小說模式。在此,必須把趙樹理小說和趙樹理小說模式這兩個密切相關但又不容混為一談的概念區分開來,正如馬克思著作不等於馬克思主義一樣,趙樹理小說也不等於趙樹理小說模式。
趙樹理小說獨樹一幟,概言之,主要有兩大特色:一是從文本內容看,趙樹理小說是典型的「問題小說」,其小說十有八九是為問題開葯方。「我在作群眾工作的過程中,遇到了非解決不可而又不是輕易能解決了的問題,往往就變成我要寫的主題」[3],「感到那個問題不解決會妨礙我們工作的進度,應該把它提出來」[4](P30)。由此可見,提出問題並試圖解決問題,不僅是趙樹理小說創作的出發點,同時也是其小說創作的歸宿點,為問題而創作成了趙樹理小說內容上的一大顯著特點。二是從藝術形式看,趙樹理「把中國傳統的評書改造成為現代小說,創造了一種評書體的小說形式,推進了『五四』白話小說的民族化」[5](P519)。趙樹理的小說故事情節完整,有頭有尾,單線發展,環環相扣;人物塑造主要運用傳統手法,通過人物自身的言行來展示其性格特點,栩栩如生;文本語言去粉飾,勿賣弄,善用白描手法,清水出夫蓉,「熔大眾化和藝術化於一爐」[6](P259),「一方面從人民群眾的語言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予以充分地加工,一方面借鑒中國古典小說、民間文學或戲曲的語言及表達方式,加以創造性地運用,從而成功地將農民群眾的口頭語言提煉為准確、鮮明、生動的文學語言」[6](P259)。此外,在「綽號」藝術的運用、民情風俗的描繪等方面,趙樹理的小說均頗具民族風味。總之,「趙樹理的創作把文藝的民族化、群眾化推進到新的階段,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7](P379)。
與趙樹理小說的特點相適應,趙樹理小說模式的核心內容也有兩個方面,就內容而言,文學作品應在不損害其審美功能前提下,積極張揚文學的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充分發揮文學「干預生活」的職能。作家應義無反顧地走出象牙塔,成為時代生活的弄潮兒,而不是做一個遠離塵世的冷漠的生活旁觀者,無關時代氣息的風花雪月,與趙樹理小說模式是絕緣的;就藝術形式而言,趙樹理小說模式具有「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即應適合中國大眾的審美習慣,欣賞趣味,能為大多數中國人所接受。過於「洋化」的,僅為極少數「知識貴族」所欣賞的藝術形式與趙樹理小說模式同樣是無緣的。簡言之,內容上的「干預生活」,藝術上的本土風味,構成了趙樹理小說模式的經緯之網。

⑷ 趙樹理有哪些作品

《小二黑結婚》、《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李有才板話》、《鍛煉鍛煉》等。

1、《小二黑結婚》

《小二黑結婚》是現代小說家趙樹理寫於1943年的短篇小說。小說描寫了抗戰時期解放區一對青年男女為追求婚姻自由,沖破封建傳統和守舊家長的阻撓,最終結為夫妻的故事。

小說塑造了二諸葛、三仙姑兩個落後農民和小二黑、小芹兩個年輕進步農民的形象,通過這兩對思想觀念截然相反的農民的對照。

揭示了當時農村中舊習俗的封建殘余勢力對人們思想行為的束縛,以及新老兩代人的意識沖突與變遷,說明實行民主改革、移風易俗的重要性。

同時歌頌了民主政權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區的重大變化。小說結構完整,情節跌宕,語言通俗,富於地方色彩,開創了中國評書體的現代小說形式。

2、《李家莊的變遷》

《李家莊的變遷》,趙樹理編著,描寫李家莊激烈尖銳的階級大搏鬥。主人公鐵鎖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

他是李家莊的外來戶,一個勤勞、忠厚、憨直的貧苦農民。他安分過日,卻遭到地主李如珍、小喜、春喜等人的欺壓迫害,以致破產,為養家糊口去太原做工,又受到軍閥欺凌。

在共產黨員小常的幫助下,他提高了覺悟,團結群眾,與地主展開正面斗爭,並在斗爭中逐漸成長,後來參加了八路軍,走向了武裝斗爭的道路。

通過鐵鎖的個人生活的線索寓於整個李家莊的變化之中,將抗日戰爭作為大背景,敘述了農民與地主的斗爭取得的階段性的勝利。

3、《三里灣》

《三里灣》,趙樹理著長篇小說,成於1955年(乙未年)。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優秀作品。

華北解放區模範村三里灣在進行著如火如荼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秋收、整黨、擴社 、開渠……合作化運動給農村帶來新氣象,但由此也引發了有關於兩條道路、兩種思想、兩種生活方式的種種矛盾,三里灣在發生著巨變。

4、《李有才板話》

《李有才板話》是現代作家趙樹理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1943年發表。小說主要內容為:抗戰時期,地主閻恆元把持了敵後根據地閻家山的村政權,村幹部貪污盜竊,營私舞弊,欺壓群眾,卻居然騙取了「模範村」榮譽。

李有才帶領小字輩,以「快板詩」為武器,同他們進行智斗,並取得勝利。作品採用有說有唱、夾敘夾議的板話形式,生動活潑。

5、《鍛煉鍛煉》

《鍛煉鍛煉》是趙樹理的小說。趙樹理與農民有深厚的感情。五十年代的中國文學創作要求體現國家意志和時代聲音。

作為代表農民思想情感的趙樹理在表面上不得不隨時代強流而迎合國家政治的需要,但是在潛意識和靈魂深處卻始終與農民共命運,同呼吸。《鍛煉鍛煉》無疑就是這方面的顯著代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樹理

⑸ 趙樹理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對現今創作有何借鑒意義

趙樹理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作家,是一個從思想氣質到生活習慣都農民化了的作家,他同勞動人民有著最深刻的歷史和文化精神的血肉般的聯系。趙樹理對他的擬想讀者和描寫對象達到了爛熟於心的程度。正如趙樹理自己所說的:「他們每個人的環境、思想和那思想支配的生活方式,我大體上能推測出他要說什麼——有時候和他開玩笑,能預先替他說出或接他的後半句話。」[1]正是因為趙樹理對農民的命運、思想、心理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站在農民大變革的歷史情景中深入地觀察、把握農民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地寫出屬於農民自己的文學作品,從而成為真正的「為民立言」的農民作家。新文學史上,「五四」時期出現了以魯迅為代表的鄉土小說流派,三十年代有以茅盾為代表的左翼作家的農村小說,趙樹理可以說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三代作家。他也繼承了文學史上描寫農村生活、探索農民問題的傳統。但不同的是,五四時期的鄉土小說作家大多是僑寓在北京或上海的知識分子,他們是站在知識分子的啟蒙立場上審視農民身上的愚昧和麻木,得出的是農民必須接受先進思想啟蒙的主題。以茅盾為代表的左翼作家則是站在先進階級的立場上觀察農民社會,探討的是在民主革命時期農民的出路問題。趙樹理所生活的是已經實行了民主改革的根據地、解放區的農村生活,他筆下展示的是不同於五四和民主革命時期的中國農村社會,這里有新的時代、新的生活、和新的政權。郭沫若在讀完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時,曾經有這樣的感慨:「我是完全被陶醉了,被那新穎、健康、樸素的內容與手法。這兒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作風,新的文化,誰讀了,我相信都會感著興趣的。」[2]趙樹理把黨領導下根據地農村的巨大變化、人民政權下農民生活的日新月異及新時代新風尚下農民的精神狀態作為表現的主題,把塑造歷史變革中的農民形象作為主要任務,這是趙樹理為新文學史所作的開拓性的貢獻。總而言之,趙樹理完全是一種新型文學方向的代表。這種新的方向,就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所指出的方向。由此,趙樹理的作品成為最能體現《講話》所提出的文藝路線的典範。這種典範意義在當時的整個解放區乃至建國後五六十年代的文學創作,都有巨大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趙樹理本身就是農民的一分子,他不同於此前的寫農村題材的作家,不是以知識分子居高臨下的俯視視角來觀看農民身上的缺陷或劣根性,而是以「平視」的視角體味農民的喜怒哀樂。趙樹理與他的描寫對象在思想感情上完全能融為一體,與小說中的人物血肉相聯,他曾自述說他小說中人物流的血,「連我自己也差一點染到里邊去。」[3]趙樹理的小說反映的是農民的理想和追求,藝術形式也是農民的,其所使用的語言也是農民的日常口語,小說結構也是符合農民審美心理的傳統線型結構,這使他的小說成為真正的農村題材小說。
趙樹理的小說有明顯的時效性,他的大部分小說都是為了配合社會變革而作的,帶有鮮明的宣傳鼓動性。趙樹理始終遵循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執著地反映社會現實,也並不迴避現實矛盾,力求真實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由此創作了一批反映現實的有血有肉的藝術品。
趙樹理在表現根據地解放區農民的生活時,注重從農民的精神面貌、心理狀態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角度去進行歷史的考察。他深深地懂得,中國農民的痛苦並不僅僅在於在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更主要的是幾千年的封建思想給予他們的精神上的奴役。因此,他在探討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農民的命運問題時,特別注意對農民思想上存在的固疾的揭露。中國農民長期處在封建統治的重壓之下,生活環境狹窄封閉,封建人倫觀念根深蒂固。在新的生活環境中,這是阻礙農民成為新型的具有現代意識的農民的關鍵所在。趙樹理對新的歷史條件下農民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問題尤其關注,並深知這種改造的長期性與艱巨性。在《小二黑結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戀愛受到二諸葛和三仙姑的阻礙,主要是因為這些封建家長們落後的封建思想意識。二諸葛是一個被封建迷信觀念扭曲了的人物,在金旺、興旺捆起小二黑和小芹時,他跪在金旺面前哀求,表現了內心底對封建權力的懼怕。他不同意小二黑和小芹的婚事的原因是「命相不對」,怕小芹會克小二黑,可見他是也是愛護小二黑的,只不過這種愛護極其愚昧,實質是對兒子幸福的扼殺。三仙姑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然而她用同樣的封建觀念充當了戕害女兒幸福的劊子手。《李有才板話》中的老秦,是受封建等級官念毒害極深的人,當他認為從縣里來的老楊是官時,對老楊畢恭畢敬;但當他知道老楊也是長工出身的人時,馬上又看不起他了。對封建官本位的崇拜和由此滋生的奴性心理就是這樣結合在善良的農村人身上。《李有才板話》中的小元,原來是受苦最深斗爭性最強的青年積極分子,但在當了武委主任之後,分了地主的房子、土地,便立即以高人一等的「主子」自居,從服飾裝扮到行為語言都地主化起來了,強迫軟英嫁給他兒子,甚至讓民兵為自己服勞役。可見其內骨子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級思想。《邪不壓正》里的小昌也是如此。魯迅筆下的阿Q革命的目的是為了奴役別人,小元、小昌和阿Q異途同歸,鬥地主的目的也是為自己謀私利。這表明封建思想意識已深入到農民骨髓,很難立竿見影得到改變。趙樹理在這里敏銳地發現革命勝利後可能出現的問題:保證革命政權的純潔性和人民性,是勝利後的群眾、幹部們都需要警惕的問題。
趙樹理在指出農民中存在的消極、落後的心理固疾的同時,更以極大的熱情歌頌了根據地和解放區出現的新人新事新風尚,展現出在解放區佔主導地位的光明面和進步力量。解放區的時代畢竟不同於舊中國,農民取得了經濟上和政治上的翻身,他們的精神狀態也不同於此前任何的歷史時代。趙樹理寫出了解放區出現的新生事物,這也是此前文學史所沒有表現的新質內容。
小二黑和小芹是趙樹理作品中塑造的光輝的新人形象。他們與現實黑暗面、及封建家長的斗爭表現出新一代農民不畏強暴、敢愛敢恨、對勝利充滿信心的精神風貌。《李有才板話》中的李有才,也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一個血肉豐滿的新人形象。生活給予了他智慧。他頭腦冷靜、深沉老練、幽默風趣,同時又正直、開朗、頑強。他愛憎分明、思想敏銳,在地主面前毫不畏懼,敢於揭露他們的罪惡,又善於團結貧苦農民和地主階級作堅決的斗爭。趙樹理賦予這個人物以極崇高的性格魅力。《傳家寶》中的媳婦金桂是新一代的婦女形象,她向世人宣告:革命政權下的婦女不現是低眉順眼、逆來順受的小媳婦,而是已挺起腰桿,開始自強自立新生活的時代新女性了。趙樹理用較多的筆墨歌頌農村中的新生事物和先進力量,使人感受到解放區生活撲面而來的激昂人心的時代氣息。
在創作手法上,趙樹理適應時代倡導的民族化大眾化的藝術和語言形式,創作出了使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他吸取了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話文學的積極因素,融合了五四以來新小說的長處,確立了一種「評書體」的現代小說形式。首先在結構上,趙樹理採用具有歷時態性質的線型結構,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情節的連貫性。他的小說開始總要設法介紹清楚人物,故事連貫到底,最後必定交待人物的結局、下落,做到故事來龍去脈清楚明白,有頭有尾。在情節發展過程中又設法懸念、扣子,使故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如《小二黑結婚》開頭前五節都是介紹人物,第六節情節發展,第十三節「看看仙姑」故事結束,但又加上一節交待兩位「神仙」的結局。故事有頭有尾,符合老百姓的閱讀習慣。其次,在描寫與敘事的關繫上,趙樹理採用評書體小說的手法,以敘述為主,將描寫融化到敘述中去。他的小說注意把人物放在充滿矛盾對立的動態環境中,通過人物自身的行動和語言來刻畫人物性格,而少有對景物和人物心理的靜態描寫。最後,在創造民族化大眾化的語言方面,趙樹理的小說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趙樹理的作品從敘述語言到人物對話都作到了徹底的口語化,而且是一種活生生的土生土長的口語,用詞准確表達精到。日常生活中的大白話,在趙樹理的筆下,也即可煥發出生命。在語言的藝術性和通俗性的結合上,趙樹理達到了很高的境界,為創造和發展現代白話文學語言作出了獨特貢獻。

⑹ 小說和評書有哪些區別

1、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科幻、公案、傳奇、武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2、評書又稱說書、講書,廣東粵語等地區俗稱講古,古代稱為說話,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口頭講說表演藝術形式,在宋代開始流行。各地的說書人以自己的母語對人說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時,評書的表演為一人坐於桌後表演,道具有摺扇和醒木,服裝為長衫;至20世紀中葉,多不再用桌椅及摺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說演,服裝也較不固定。而在中國改革開放後,在電子媒體及推廣普通話的沖擊之下,一些方言的說書文化日漸式微,處於瀕臨消失的狀態,但還仍然有其活力。
3、區別:
①小說與評書屬於兩個不同的藝術概念。小說是一種語言藝術,它是通過讀者閱讀文學作品,產生形象而獲美感和教育。評書則不同,它是一種表演藝術,是通過說書演員講演故事,輔之以動作,使聽眾受到藝術感染和教育。因此小說與評書,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小說是通過語言文字來塑造形象,描寫情節,反映社會生活的;評書是通過聲音和造型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小說的讀者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至少要識字;對評書、不識字的人也可以聽懂和欣賞。
②欣賞方式不同。小說通過人們的視覺器官,對語言文字所描寫的情節產生聯想,從中獲得愉悅和教育。這種欣賞方式一般是單人進行的,很少同時幾人甚至幾百人同看一部小說。即使有時兩人同時欣賞同一小說,兩個讀者欣賞小說的速度和產生的聯想差異也很大。評書是通過人們的聽覺器官,對評書演員所講述的情節和人物產生聯想,以獲得快感和教育的。欣賞評書一般是集體進行的,聽眾少則2人,多則幾百人乃至百萬人之眾,同時欣賞一部作品(電視台播評書聽眾達數百萬),並且聽眾的欣賞速度和評書演員的評述速度成正比。
③小說故事情節的描寫是平鋪直敘式,而評書講述故事是通過「柁子」來進行的。小說對故事性的要求具有可塑性,而評書對故事性的要求十分嚴格,它靠「故事」取勝。小說和評書都要求故事情節有頭有尾,這是漢民族的欣賞習慣。但小說在展示故事情節時,或以時間為序、或以事件為序依次描寫。評書雖是寫的同一事件和人物,在展示情節時就不同小說,它把整個故事情節分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柁子」。
④ 評書的基本要素是「扣子」,小說對扣子的設置要求不嚴。評書中的梁子中有若干扣子,所謂「扣子」是指扣人心弦的懸念。扣子有大扣子和小扣子。「大扣子」以敘述故事情節為主,結構嚴謹,絲絲入扣。「小扣子」是以塑造人物為主。
⑤小說描寫人物採用綜合手法,而評書靠 「開臉兒」塑造人物。
⑥在環境和場景的描寫上,小說離不開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評書僅作自然環境的簡單講述,叫作「擺砌未兒」,即對書中人物活動的背景場合作必要的交待。如城池、院落、村舍景色等地方進行講述,將景、人、情節三者結合,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小說對人物所生活的社會環境也多作復雜詳盡的描述,但評書往往只作簡單的交待,不作大段的細致描寫。對自然環境的描寫也是簡明扼要的,寫環境也是伴隨著情節的發展而展示。
⑦語言上,評書也有不同於小說的特徵:
A、語言的音樂性。
B、用「垛句」,即用大量的排比垛句加以誇張形容,以描述事件或人物。排比垛句氣勢磅礴,鏗鏘有力,可渲染氣氛,感染聽眾。
C、語言的大眾化、口語化。
D、評書語言的形象感。評書與小說都要求具有形象感,但評書比小說要求更高,因評書屬講唱藝術,沒有高度的形象感就無法吸引聽眾。
⑧小說的語言分為人物語言和敘述人語言,評書的語言分為「評」、「表」、「白」三類。 「評」指評價書中人物語言行為、思想。「表」指以說話人口氣敘述故事情節和介紹人物事件。 「白」指摹擬書中人物言談和聲音笑貌。「評」 和「表」、「白」是緊相連的,即將故事情節和摹描人物的聲貌、評價人物結合進行。

閱讀全文

與評書體現現代小說形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魔法和戰爭的小說推薦 瀏覽:410
小說男主角在求婚的時候被勾了魂 瀏覽:654
主角會電能的小說 瀏覽:581
小說一胎兩寶總裁借個種 瀏覽:63
什麼小說開始就是都市無敵 瀏覽:216
腹黑有聲小說全集 瀏覽:809
寫農民好看的小說 瀏覽:330
蘇杭林巧巧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瀏覽:819
男主腿殘疾女主姓蘇的小說 瀏覽:709
主角叫艾克的小說 瀏覽:336
男生末世系統小說排行榜 瀏覽:970
女主超害羞的小說 瀏覽:495
小說風水師的詛咒好看嗎 瀏覽:279
20世紀西方文學短篇小說 瀏覽:912
古代王爺小說男主叫慕容祁 瀏覽:939
什麼七歲萌妃穿越小說 瀏覽:708
虐超級大虐文古代小說 瀏覽:702
小說好想好想談戀愛結局 瀏覽:593
超級綠奴小說全文 瀏覽:587
寫男頻小說的女作者 瀏覽: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