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贖罪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贖罪》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CWRT8UxofvX5N1n-mrHliQ
《贖罪》是當代英國小說家伊恩·麥克尤恩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情、罪惡和戰爭的故事。
② 《贖罪》txt全集下載
鏈接:
贖罪
/殘夜
她是一個贖罪之人,卻不小心愛上了自己的債主,落得失身又心的下場……
他恨她,恨到親手扼殺掉他們的孩子,來懲罰她。終於把她打倒了,卻也失去了自己的心……
③ 贖罪的作品賞析
《贖罪》是一篇典型的成長小說。
小說的背景是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英國南部的帶有陰郁色彩的古老莊園里,13歲的主人公布里奧妮深受當時森嚴的等級觀念的影響,在她的世界裡,一切都必須有秩序。不同階層的人去不同的學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從事不同的行業,界限分明絕對不可以逾越。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當她撞見羅比與自己的表姐有暖昧之舉時,腦中既定的等級觀念就已經讓她認定羅比不是好人。當警察詢問唯一的目擊者布里奧妮是否看見誰是兇手時,其實並沒有看見的她卻十分肯定地說:「我看見,我親眼看見是他。」在那漆黑的夜空下看到的污穢的場景,已經在她的潛意識中將犯罪者與被自己認定為「色情狂」的羅比聯系在一起,就這么一句話把羅比與表姐一生的幸福徹底斷送,而她也因此開始了漫長而又陰冷的贖罪之旅。
由於布里奧妮的等級觀念,她想當然地認定羅比就是可怕的犯人。羅比被關進監獄,隨後又充軍作戰,至此,羅比與表姐塞西莉亞的愛情掉入了苦難的深淵。隨著歲月的流逝,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日夜受到良心的譴責。她追隨表姐也投身到艱苦的護士工作中,開始了她的贖罪之旅。每當她近距離地照顧傷員,內心就多了一份對在戰火中生死未卜的羅比的牽掛與內疚。戰爭讓布里奧妮在精神上自我反省,讓她更深切地清楚自己贖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戰地生活讓布里奧妮迅速成長起來,她帶著內疚和自責完成了自己的懺悔錄——《贖罪》。布里奧妮通過小說來表達自己的幻想——羅比與表姐、自已與他們重逢的場景,幻想他們原本該有的幸福生活。雖然這只是她美麗的幻想,但這是她贖罪的唯一方式,也是她的美好嚮往。此時,年邁的布里奧妮已經拋棄她陳舊的等級觀念在精神境界升華了自己,她的贖罪已經完成。
布里奧妮的《贖罪》是一部關於愛情、親情、戰爭、隱秘、悔恨、寬恕的小說。在書里,布里奧妮為自己設計了獨特的贖罪方式,既然自己可以製造痛苦,也就可以創造幸福,布里奧妮在書中讓已經身亡的表姐塞西莉亞和羅比重生,讓他們的愛情開花結果。在小說中,讓有情人終成眷屬,絕不是怯弱或逃避,而是最後的一大善行,是對遺忘和絕望的抗衡。布里奧妮最後是以謊言彌補了謊言。在書里,虛構的故事是她真實的想法,是她無法實現的願望,也取代了永恆的遺憾和無止盡的贖罪,使得讀者得到了更多的情感沖擊和更豐富的情感體驗。女主人公用了被改寫的結局來實現她的贖罪,這既真實又虛構的故事結尾,把作品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她改寫了這個悲劇、補償了現實的遺憾、提升了文學的價值。對《贖罪》結局的改寫,並非是對現實的逃避,而是歌頌了人文主義關懷。總之,這部結合了作家美好願望和主角自我追尋的結尾,使得整部小說精彩、細膩又強而有力,充滿了令人驚艷的自信和說服力。從一個13歲的無知少女到一名77歲高齡的女作家,布里奧妮進行了華麗的轉身,更完成了自己的贖罪。 《贖罪》在用第三人稱他者敘述客觀表現這一切的時候,又穿插使用了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我」在小說中並非唯一的、專屬的,不時地交換敘述者,使得敘述呈多元化展開。「不同的人講述同一個故事,既有各自的獨立存在的意義,又是對同一故事的不同視角的敘述與充實。這就避免了平面與單一,從而使中心故事更為凸顯而豐富。小說《贖罪》先以第三人稱視角客觀地呈現了事情的始末,以及羅比和塞西莉婭兩人內心的情感變化,使讀者在自認為完全掌握了故事發展的脈象的時候,慢慢將讀者引向不可預知的迷宮。《贖罪》中布里奧妮作為故事中的一個人物,以她的第一人稱視角對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敘述,加上自己的想像和猜測,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小說的第二部分以羅比的第一人稱敘述視角描寫了戰爭,敘述了1940年5月底6月初羅比作為英國士兵向敦刻爾克撤退途中的經歷。通過羅比的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戰爭的殘忍和悲傷的氣氛。
和所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一樣,贖罪首先具備懸念的特點。小說以十三歲少女布里奧妮忙於自己的戲劇作品《阿拉貝拉的磨難》的表演開始,情節細膩而形象,讓讀者誤以為小說會就此發展下去,漸漸的卻發現更多人物出場,而後布里奧妮的作品被拋之一邊。從後文得知,它是一個伏筆,目的是告訴讀者布里奧妮的生活環境、性格特點。一個生長在中產階級的大家庭,被母親寵壞了的天真而愛幻想的少女,不免會犯意氣用事、武斷的錯誤,因而有終生贖罪的苦難歷程。懸念之二聚焦於塞西莉婭在噴泉旁當著羅比的面脫衣解帶下水撈取碎花瓶的把手的情節。麥克尤恩用了陌生化的手法分別從當事人的角度和妹妹布里奧妮的角度對這一事件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從十三歲到十八歲,布里奧妮逐漸長大,也逐漸認識到自己在沒有看清楚犯罪嫌疑人的情況下,武斷證明羅比就是強暴表姐羅拉的兇手是多麼的違背良心。而這種不負責任的偽證除了是因為看到羅比錯投給姐姐的帶有不雅字眼的情書之外,另外促成的事件就是噴泉旁的那幕情景。受到良心的譴責後,在戰地醫院進行自我懲罰的布里奧妮終於想用自己一貫喜愛的方式——寫作來懺悔,從而產生《泉畔雙人》。懸念之三是逐步引起讀者關心的塞西莉婭和羅比的命運。羅比出獄後參加二戰,幾經周折與塞西莉婭有情人終成眷屬了,而布里奧妮也獲得了他們的原諒,一切皆大歡喜。讓人幾乎不能接受的是,接下來的內容告知讀者,上面的喜劇情節不過是布里奧妮的另一個創作,並非真實。這一切構成第三個文本——《贖罪》,它是布里奧妮為了靈魂的安寧安排的故事而已。正當讀者得知歡喜結局的時候,後頁的「倫敦,1999」的字眼把讀者的好奇心又調動起來,懸念再次升起。新的信息讓讀者震顫不已。原來1940年的6月,羅比就已經死於敗血症,而三個月後,塞西莉婭也在地鐵站爆炸中喪生。「那年我從未見過他們」。這句話讓讀者愕然不已。至此,故事達到高潮,讀者難以自禁。第四個文本終於閃現在讀者的腦海。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正是懸念中產生的四個文本互相參照互相交涉,從而推動小說的情節前進。《阿拉貝拉的磨難》作為第一個隱藏的文本,既拉開了整部小說的序幕,也貫穿於整部小說的情節中。阿拉貝拉的悲慘命運預示著布里奧妮給姐姐造成的不幸。第二個文本即布里奧妮的意識流小說《泉畔雙人》,預示著布里奧妮對自己當年的錯誤所造成的致命後果始有悔意。第三個文本,布里奧妮窮其一生所創作的小說《贖罪》展現一幅幸福的畫面,即姐姐和戀人比翼雙飛,妹妹的贖罪之路似乎圓滿了。然而小說的第四個文本即尾聲部分,卻告知讀者,原來塞西莉婭和羅比早在二戰中相繼離世,皆大歡喜的結局不過是布里奧妮善意的謊言。互文性將這四個內文本之間的懸念連接起來,彼此參照,縱橫交錯,織就了一張馬賽克般的網路,呈現出完整的概貌。而前文本不斷被後面的新文本揚棄地否定,即易位,以生成新的意義,直到達到作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