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庸」先生為什麼要封筆
查大俠急流勇退
金庸說他初寫武俠小說,一為交差,二則是因為好玩。1972年,《明報》刊完《鹿鼎記》後他宣布封筆。時年他才48歲,正值寫作的「青春」,對金庸突然止住如江河奔涌的創作,許多人不理解。
對此,金庸解釋說,他寫到後來感到人物的重復,情節的重復,讀者愛好自己的小說,期望值日高,而他則無法保證每部新作都能較以前有所突破,故急流勇退。
金庸深知盛極而衰、物極必反的道理。他精通歷史,對范蠡、張良等人物十分欣賞,他在讀者仍津津有味於他的武俠小說時宣布金盆洗手,想來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金庸的封筆還有幾多原因。武俠小說雖然給他帶來無尚的榮譽,但是寫小說並非他工作的全部,《明報》創立也是他的一大成功。該報得力於他的小說連載而銷量大增,但70年代,競爭加劇,需要他把主要精力放到辦報上。同時,修改舊作也極費工夫,由於他的小說均是以平均每天1100字的篇幅在報紙上連載,因而在輯成單本發表時,既需做文字上的潤色,也要對前後風格進行統一。此外,還要精心分出章回,擬出標題,有些部分更要進行改寫。在寫《天龍八部》時,他有事去歐洲,便托倪匡代筆,倪匡是他的知交,以寫科幻、推理小說見長,倪匡代寫《天龍八部》筆走龍蛇,不僅將阿紫的眼睛寫瞎了,更信筆寫出一大段離奇的故事。後雖經金庸大力刪改,但作品中倪匡風格猶存。如九十多歲的天山童姥竟返老還童成為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還有一個八十多歲的師妹李秋水,既不是仙人,也不像「未來人」,何止形同鬼魅,與作品的一貫風格十分不協調。其他如《碧血劍》、《雪山飛狐》、《神鵰俠侶》等他在修改時都作了較大的變動,熟悉金庸作品的行家都知道,金庸作品實際上有兩個版本,一是最初發表在報上的原始之作,一是經過修訂後的本子。我們通常所看的均是修訂的本子,廣大的「金庸迷」如未讀他的原著也是一種遺憾。據說金庸訪台灣時,劉兆玄(上官鼎是劉兆玄三兄弟的筆名,劉是主要執者筆)當面向金庸指出,金庸小說「沒有改以前的版本較好」,金庸則拿出他的軟招回應,他答說,初戀情人總是最令人珍惜,沒有改以前的版本好像初戀情人,令大家難忘。
2. 一本武俠小說名字叫《九龍香玉佩》有哪位大哥.大姐 知道啊
我看過這本書,後來才知道,真實作品是秦紅寫的《九龍燈》,在白鹿書院是上可以看到
3. 求一個免費看武俠小說的網站
www.210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