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大理段氏真的存在嗎
大理段氏在歷史上確實是存在的,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並且更理人感到意外的是,大理國竟然在歷史上存在了約300年左右。在公元937年某一個平凡的一天,段氏先祖段思平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並且獲得了神的啟示(開個玩笑,烘托一下氣氛) ,他向當地的三十七蠻部借兵,一舉打敗了當時大義寧國,然後再根據僅有的地理和文化常常識,把首都建在了大理,成為了大理國的首席執行官。這位大理國第一位皇帝確實有勇有謀,但不是所有的大理國黃帝都像他一樣優秀。
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喜愛戰爭,也不是所有的小國最後都能在戰爭中笑到最後,在古代所有戰爭的勝利和國家的繁榮都掌握在少數精英統治者手裡,所以大理國選擇作為附屬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誰不想過著安寧和衣食富足的生活。
2. 武俠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苗疆具體是指哪個區域
歷史上的苗疆是指以川黔為主,包括湘西、桂北和滇東的苗民居住較多的地區。這些地區除苗族以外還有仡佬、瑤、彝、土家等許多民族。
3. 大理段氏的武俠小說
《射鵰英雄傳》中的一燈大師,即段智興,是段譽的孫子輩,在位27年。「南帝」只是小說中的稱謂。段譽的廟號是宣仁帝,本名段正嚴,確實是段正淳的兒子,又名譽,表字和譽,《天龍八部》中也提到了「和譽」這個表字。
天龍八部第49回提到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宋哲宗已經當了九年皇帝,既公元1094年(宋哲宗紹聖元年)正明避位為僧,善閩侯高升泰篡位,號「大中」。而書中則說是段譽繼位,事實上,段譽是在北宋徽宗大觀二年(公元1107年),接替其父段正淳為大理國(實際上是高氏篡權之後的後理國)第16代國王,直至南宋高宗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禪位為僧,在位長達39年,是後理國諸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老年出家大理盪山寺(現名感通寺),直到95歲圓寂,死後謚號宣仁皇帝。段譽是個有所作為的君主,他明白與宋朝建立友好關系是立國之本。盡管宋朝與大理國的關系由於宋太祖的「不暇遠略」的方針而有所疏離,然而大理國仍然一直向宋朝稱臣。段譽特別重視加強與宋朝的聯系,入貢大理馬、麝香、牛黃、細氈等土特產,還派幻戲樂人(魔術師)到宋朝表演,深得宋徽的禮遇,冊封他為金紫光祿大夫、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等。
段正淳是段譽的父親,在大理國的歷史上他受命於危難,力圖通過改革振興王室。在他之前,大理國被高氏篡權,不久被迫還位於段氏,段正淳於北宋哲宗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即位。於是他在國內「赦差役」,減輕國民負擔;外交上,「使高太連入宋,求經書69家,葯書 62本」,與周邊國家友好相處,「緬人、昆侖、波斯三夷同進白象、香物」。可惜,在這個時候,大理國已經氣數將盡(古書上迷信的說法就是「彗星出西」),國內「大疫」流行,正淳已回天無術,最後不得不走上「禪位為僧」的道路,讓位給兒子段譽。段正明是段正淳的哥哥,北宋神宗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繼位,是大理國第14代國王。此人為君不振,最終被權臣高升泰所篡位,在位僅13年,下場仍是廢位為僧,謚號為保定皇帝。大理國在他手上劃了個不光彩的分號。對於高升泰,小說里有一段接近歷史真實的交待:「上德五年,大理國上德帝段廉義在位,朝中忽生大變,上德帝為奸臣楊義貞所弒,其後上德帝的侄子段壽輝接帝位後,稱為上明帝。……高升泰是大功臣高智升之子,當年鋤奸除道,全靠高智升出的大力。」由於高智升在推翻楊義貞勢力的斗爭中出了大力,高氏權力不斷膨脹,有功之臣高智升被段壽輝委以清平官(宰相)重任,他的兒子高升泰為鄯闡(昆明)侯,父子權傾一時,為高升泰篡權建立短命王朝大中國埋下了伏筆。當然,高升泰在位也僅是二年,迫於國民壓力還位於段氏。 據介紹,段姓人口總數在全國居第78位,人口約300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3%。關於段姓的來源,大體有河南共叔段之後、老子之後、遼西段氏、雲南段氏、黃帝第十四子圉公之後、殷商時期的段國等6大支系。
56歲的段保華來自河南,他通過現場動作、PPT展示等方式,向段氏同宗展示了兩儀拳、一陽指等氣功。段保華表示,曾用點穴手法,讓美國海軍陸戰隊教官當場癱軟,點穴手法可以控制人的一切反抗能力,通過不同點穴手法,可以讓人臉色呈現紅白黑黃等各種顏色,笑穴也是存在的,但自己並沒有點過。
段保華展示了與南懷瑾的合影,稱南懷瑾也是武術大師。他說,在氣功方面,自己與沙特、阿聯酋、南非等都有合作,與美國正在溝通。上次給美國大兵點穴後,美國海軍陸戰隊就要花三千萬請他去授課,但他在國內安全部門的一位弟子堅決不讓他去,因為「如果美國人學會了,以後中美比武會有麻煩。」
段保華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自己的「一陽指」是祖傳功夫。
但張錫祿卻表示,關於「段王爺」是武林高手,這一點沒有歷史依據,也沒有歷史記載顯示大理國段氏會武功,只有段氏王族的保鏢會一點。對於段保華的「一陽指」,張錫祿表示並不知道是什麼,「一指禪在中國歷史上是有的,是不是段家的,無法考證。中國武術有幾千種。」
「段保華的兩儀拳,是不是就是段氏皇族留下來的?」記者問。
「他姓段嘛,他也在練這些拳嘛。也就是段家拳嘛。」張錫祿說。 雲南大理喜洲,有一個文閣村。村裡兩百多戶人家,將近一半都姓段。
1957年,段聯蘇初中畢業。當了一段時間工人後,1963年開始,他開始回家務農。後來,他又在生產隊的瓦窯工作。在瓦窯時,金庸的《天龍八部》問世,天龍八部提到的大理段氏,引起了段聯蘇的興趣。2001年,段聯蘇從瓦窯下來,各方面條件比較成熟了,他開始整理家譜,漸漸接觸到段氏歷史。
根據整理出來的家譜,段聯蘇發現,自己是段思平的第38代嫡孫。
實際上,在大理,段氏的很多歷史,都散見於碑刻,以及各種史料。在段聯蘇之前,已經有人開始研究段氏族譜、以及南詔國、大理國相關史料。
大理大學的教授張錫祿,更是研究大理歷史文化集大成者。
張錫祿考證發現,在唐代南詔國時期,段氏就有五代人做官,最高做到了宰相。後來,段氏家道中落。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段氏家族出了一個人,名叫段思平。段思平家裡很窮,但慢慢存了一點錢,然後當了兵,後來當到了玉溪通海節度使,相當於現在的軍分區司令員。南詔國亡了,分成三個小朝廷,常年打仗。段思平自己力量不夠,就到滇東滇南等37個部落游說,在他們的支持下,段思平帶著部隊殺回老家,建立理朝,尊稱大理。
大理建國後,段思平免除了37個部落的徭役,此後,大理幾乎沒有跟周邊國家打仗。在宋朝的歷史里,關於大理國的記載非常少,只有602個字。大理國信佛,以佛治國。從段思平開始,22代國王里,有10個國王都出家了。那時候,寺廟設學校,國家選錄公務員,也只從僧侶中挑選。
4. 武俠小說里的地名
桃花島,蓬萊仙境之類的,現實有,武俠小說中也出現過,這種不錯哦。
其他:無神殿,紅月境,碧狼城,川州,無光城,狐仙島,瑜瑤仙境
5. 武俠小說里常提到的南七北六十三省都是哪些
明朝政府除南、北直隸以外,分設十三個布政使司(俗稱「省」)。
即版:
山東布政司
山西權布政司
河南布政司
陝西布政司
四川布政司
江西布政司
湖廣布政司
浙江布政司
福建布政司
廣東布政司
廣西布政司
雲南布政司
貴州布政司
另加(廢除):
交阯布政司
以前的網路知道里看到的。
6. 尋找幾個武俠小說中的地名!
西域應該是指新疆和甘肅以北的地區,而中原就是指現在的西藏一東、蒙古一南的廣大地區
7. 金庸武俠小說裡面有好多門派,它們分別位於今天的哪些地方
金庸大師寫了很多著名的武俠小說,讓人們對江湖世界有了很多的憧憬,金庸大師筆下的武俠小說中,有很多武功高強的門派,比如武當派,峨眉派,還有丐幫之類的,這些幫派的地理位置如今依然存在,武當山位於湖北十堰市,丐幫在湖南省岳陽市的洞庭湖上等等,如今都是很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金庸小說中的第一大幫派丐幫,當時在武林當中明氣很大,人數眾多,有很大的影響力,洪七公,喬峰,黃蓉都曾是丐幫的幫主。武功都十分了得,是武林中數一數二的高手。據說丐幫現在的地理位置,是在湖南省岳陽市的洞庭湖上,現在也是有名的風景區。
8. 提問!武俠小說中最經典的10大地點!
1,山莊。在各種山莊之內必定會有大事發生,如血洗,疑案等等。
2,懸專崖。被逼屬無路必定掉崖,
3,山洞。大難不死之後,發現山洞,或遇高人,或見遺物,因禍得福,習得上乘武功。
4,怪湖。怪湖之中必有怪獸,食其內丹功力暴漲。
5,客棧或酒樓。繁雜之地,消息流通之所。要想打探消息新聞之類的,必定要到這類地方。
6,反派的老巢。如魔教總壇。說不定會遇上個美女教主垂青,為男主棄暗投明,助男主成名。或者男主一舉攻破老巢,殲滅魔頭,替天行道。
7,……10。暫時想不起來了,想出來了再告訴你!呵呵
9. 武俠小說中的北六南七十三省分別是哪幾個省
武俠小說里常有抄"南七省,北六省"的說襲法,其實這裡面的"省"是指有明一代在全國設置的省級單位承宣布政使司,其前身為元朝的行中書省,隨著太祖洪武九年的行政區劃變革,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將原行中書省一分為三,其中負責一省民事事務的部分列出,設立"承宣布政使司",後經一系列變革調整,形成兩京十三省的說法
十三省是為洪武年間設立的而後無大變動的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其轄境為明代較為富庶的地區,為
山東布政司
山西布政司
河南布政司
陝西布政司
四川布政司
江西布政司
湖廣布政司
浙江布政司
福建布政司
廣東布政司
廣西布政司
雲南布政司
貴州布政司
另加(廢除):
交阯布政司
其實"南七省,北六省"的說法為明人籠統的說法,在今天看來是沒什麼依據的,就是說得順口而已,依照今天的地理觀點不會有"南七省,北六省",而是會有"南九省,北四省"的說法。
究其原因,在於明人把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和湖廣承宣布政使司也歸於"北省"的范圍。
10. 求經典武俠小說中的代表性城鎮
《天龍八部》- 中大理、開封(具體說是少林寺)
《射鵰英雄傳》- 終南山、蒙古、嘉興、襄陽
《白馬嘯西風》- 新疆
《鹿鼎記》- 揚州、北京、雲南、五台山、台灣、俄羅斯都有所涉及
《笑傲江湖》- 五嶽都有提到,以華山、恆山為主,還有福建
《書劍恩仇錄》- 新疆、北京
《倚天屠龍記》- 武當山、濠州(好像就是現在的合肥)還有明教大本營忘了是哪兒了
金庸別的作品中的地名有些類似於虛構,有的沒具體指出,還有一些跟上面是重復的。
梁羽生的作品與天山有關的很多
不知這些是否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