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庸的作品承載了什麼樣的精神
都說金庸是天才,德高望重,受人敬仰;古龍是鬼才,劍走偏鋒,不拘一格。金庸的江湖格局宏大,主人公重情重義;古龍的江湖肆意狂放,主人公桀驁不馴。
② 金庸作品中有哪些蘊含文化內涵的細節
遇上一個很有魅力、令自己魂牽夢縈的人,是畢生的安慰,然而,得不到他,卻是
畢生的遺憾,除卻巫山不是雲,沒有人比他更好,可是,他卻永遠不能屬於自己,那唯有擁
著他的記憶過一生了!
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郭襄這四位年輕貌美、慧質蘭心的姑娘,就是在這種情形下
鬱郁終生,公孫綠萼甚至心灰意冷得不想做人,其他三位,都沒有再愛上誰,她們都在十幾
歲時見過楊過,短暫的相交,令得姑娘們終身不嫁,她們的回憶是快樂的,可嘆的是,以後
的日子又如許的惆悵!
陸無雙在偷了師傅李莫愁的「五毒秘傳」後遇到楊過,狠毒的李莫愁自然不放過她,在
這亡命時期,楊過與她嘻嘻哈哈的歷盡艱險,她受傷了替她接骨,又扮新娘新郎去逃過李莫
愁的追蹤,少男少女同處一室,這一切一切,在陸無雙心中已變了刻骨銘心的事,楊過鬧著
玩喚她做「媳婦兒」,我想,日後陸無雙每次念及,都禁不住會甜進心去!
楊過雖然心繫小龍女,但是他風流佻達的性兒,和隨時捨命保護姑娘的豪情,是足以令
任河女子傾心的,何況他還長得十分英俊瀟灑哩!
程英雖說是在楊過被金輪法王打傷後才正式認識他,其實,在楊過協助陸無雙逃亡時程
英已暗暗跟蹤,早已看過楊過的儀容風采,不然,她怎會剛把受傷昏迷的楊過救回小茅屋便
馬上愛上他,偷偷地寫:「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呢!程英是個含蓄的少女,楊過在她的蕭
聲中聽出她的心意,低吟以和,雖然令得她大感羞赧,卻也是深得她心的。程英服侍他,替
他縫新袍,就等於把一縷情絲一針一針地縫了進去,後來楊過把程英縫的袍子給李莫愁披
上,程英雖沒說什麼,但是讀者都不禁為她委屈,一針一針的情意,就這么理直氣壯的送給
女魔頭蔽體去了!
可是,她怎麼能夠忘記楊過呢?在李莫愁步步逼近他們的小茅屋時,她按蕭以舒積郁,
楊過再度低吟相和,她彈瑤琴對抗李莫愁的歌聲時,楊過亦放聲高唱以助其勢。程英和楊過
沒說過幾句話,然而在吟和中,程英已等於戀愛過了,楊過完全了解她每次吹蕭撫琴中的喜
怒哀樂,她又豈能不產生「知我者唯君一人」的情懷?
在小茅屋中,是程英、陸無雙、楊過三人第一次共同相處,雖然身處險境,面對李莫愁
這個心狠手辣的強敵,三人卻有互依為命的親密:
李莫愁道:「┅我先殺一人,瞧你悲不悲痛?」
楊過笑道:「我三人今日同時而死,快快活活,遠勝於你孤苦寂寞的活在世間。英妹、
雙妹,你們過來。「程英和陸無雙走到他床邊。楊過左手挽住程英,右手挽住陸無雙。笑
道:「咱們三個死在一起,在黃泉路上說說笑笑,卻不強勝於這惡毒女子十倍?」
楊過這幾句話,可要了這兩位姑娘的命了!楊過緊握她、倆的手聲言同死,又豈是她們
這輩子忘得了的?也許程英和陸無雙根本不想李莫愁離去,她多留一刻,她們便可以和楊過
一起久些。楊過這個激情的人,在對死亡時緊握兩女玉手,掌中傳過去的情感自不止保護她
們那麼簡單,更不會是不了心神俱醉。在小茅屋的日子,也許就是程英和陸無雙。一生中最
快樂的日子。
假使以後三人不再相逢,兩女對楊過的刻骨單思已是難解難忘,怎料金庸再安排一次他
們的三人世界,二女可說萬劫不復了!
在小龍女跳崖後,程英和陸無雙又有一段陪伴楊過的日子,楊過身中情花劇毒,為了守小龍女十六年後之約,在崖邊服斷腸草以解情花之毒,在這凄凄惶惶的期間,程英和陸無雙
守在他身旁,細心照料,明知他等待的只是小龍女,也待得在他身邊一刻是一刻,也許她們
希望陪伴楊過十六年,也許她們希望┅┅
楊過是個知音解意的人,所以書中這么寫:
楊過道:「兩位妹妹,我有一個念頭,說出來請勿見怪。」陸無雙道:「誰見怪你
呢?」楊過道:我們自三人相識以來,甚是投緣,我並無兄弟姊妹相稱,意欲和兩位結義金
蘭,從此兄妹相稱,有如骨肉。兩位意下如何?」程英心中一酸,知他對小龍女之情生死不
渝,因有十六年遙遙相待,故要定下兄妹名分,以免日久相處,各自尷尬,但見陸無雙低下
了頭,眼中含淚,忙道:「咱兩人有這么一位大哥,真是求之不得。」
這可說得是一場黯然神傷的結拜,兩女的一片痴,楊過當然知道,他的內心,也是十分
惆悵的,兩女的萬縷柔情,他此生是沒法回報了:
在結拜後的一整個月,程英和陸無雙仍然伺候在楊過身旁,為他煮早餐,陪他練功解
毒,直至一朝,楊過不辭而別:
陸無雙一怔,道:「他┅┅他終於去了。」發足奔到山顛,四下遙望,程英隨後跟至。
兩人極目遠眺,惟見雲山茫茫,那有楊過的人影?陸無雙心中大痛,哽咽道:「你說他┅┅
他到那去啦?咱們日後┅┅日後還能見到他么?」
程英道:「三妹,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你又何必
煩惱?」她話雖如此,卻也忍不住流下淚來。
後來程、陸二女一同隱居杭州,大好年華,就此埋葬了在對楊過的思念中。她們的共同
經歷,也許就是令她們不分離的原因。她們有一樣共通的東西——那就是楊過,或者她們會
談及,或者她們不再提起,然而在她們的起居中,身畔永遠有一個人的影子,那個影子就是
楊過!
楊過是個很真的人,由於他真,在年輕姑娘的眼中,他的一舉一動都有情,假如楊過是
利用自己對女性的吸引力去擺布她們的話,她們反而不會對他那麼死心塌地。公孫綠粵就是
為了楊過一個真正關懷的眼神,便連命也不要了!
在絕情谷,楊過本已截住了公孫上的去路,眼下就可將他擒住,可是公孫止卻把女兒公
孫綠誇舉起,以她為擋箭牌。假如楊過那時的眼神是焦躁或者不耐煩,公孫綠萼未必一死以
謝他,只是她見楊過為了怕傷到她而跳躍相避,讓開了去路,眼光中充滿關懷之情,想到楊
過為了她而寧可不要解葯,她便覺得楊過既有情若斯,她便甘心為他而死了!公孫綠萼是可
憐的,她明知楊過心中只有小龍女一人,而她對有凄酸,不過她也是擁著一點溫馨而去的,
楊過那關切的眼神是要了她的命,但她是死而無悔的,在那一刻,心也是感到安慰的!郭襄
是最令人惋惜的一個了!她初見楊過時,只不過十五、六歲,少女情懷,自然傾慕神鵰大使
的威風,及後楊過對她露了真臉目,她更加芳心鹿撞了!那時楊過已經有三十六歲,但是成
熟男人的風霜,每每是令小姑娘覺得好奇而又有吸引力的,楊過的俊美加上落寞的神情,已
經令郭襄大暈其浪,再親眼真見了群雄對他的順服和擁戴,便簡直是五體投地了!
楊過千不該萬不該,在小姑娘生辰那天送天大的三個禮給她:
一是殲滅二千蒙古大兵。
二是火燒蒙古軍糧。
三是送了達爾巴去揭穿霍都王子想當丐幫幫主的好計。
這三件都是有關國家民族的大事,小姑娘覺得這都是楊過為她而做的,這個殷勤,可獻
得轟天動地,試問以後有誰可以蓋得過楊過?雖然,這三件事楊過始終是要做的,不過為了
報答這位小紅顏知已,他就把這三件事當生日禮物送給她了!郭襄年紀輕輕便遇見了這位出
類撥萃、倜儻揮灑、大智大勇而又心細如發的男人,日後又怎能把任何男士看得上眼呢?郭
襄此後不但不嫁,連男徒弟也不肯收,想來也只因天下間只有一個楊過而已!
郭芙的丈夫耶律齊身陷在蒙古軍中,楊過要郭芙下跪,他才懇去救耶律齊。
郭芙走到楊過身前,盈盈下拜,道:「楊大哥,我一生對你不住,但你大仁大義,以德報怨,救了……」說到此處,聲音竟自哽咽了。其實過往楊過曾數次救她性命,但郭芙對他終存嫌隙,明知他待自己有恩,可是厭惡之心總是難去,常覺他自恃武功了得,有意示惠逞能,對己未必安著甚麼好心。直到此番救了他丈夫,郭芙才真正感激,悟到自己以往之非。
楊過急忙還禮,說道:「芙妹,咱倆一起長大,雖然常鬧別扭,其實情若兄妹。只要你
此後不再討厭我、恨我,我就心滿意足了。」
郭芙一呆,兒時的種種往事,霎時之間如電光石火般在心頭一閃而過:「我難道討厭他
么?武氏兄弟一直拚命向討我的喜歡,可是他卻從來不理我。只要他稍為順著我一點兒,我便為他死了,也所甘願。我為甚麼老是這般沒來由的恨他?只因我暗暗想著他,念著他,但他竟沒半點將我放在心上?」
二十年來,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楊過,總是將他當作了對頭,實則內心
深處,對他的眷念關注,固非言語所能形容。可是不但楊過絲毫沒明白她的心事,連她自己也不明白。
此刻障在心頭的恨惡一去,她才突然體會到,原來自己對他的關心竟是如此深切。「他
沖入敵陣去救齊哥時,我到底是更為誰擔心多一些啊?我實在說不上來。」便在這千軍萬馬廝殺相撲的戰陣之中,郭芙突然明白了自己的心事:「他在襄妹生日那天送了她這三份大禮,我為甚麼要恨之切骨?他揭露霍都的陰謀毒計,使齊哥得任丐幫幫主,為甚麼我反而暗暗生氣?郭芙啊郭芙,你是在妒忌自己的親妹子!他對襄妹這般溫柔體貼,但從沒半分如此待我。」
想到此處,不由得恚怒又生,憤憤的向楊過和郭襄各瞪一眼,但驀然驚覺:「為甚麼我
還在乎這些?我是有夫之婦,齊哥又待我如此恩愛!」不知不覺悠悠的嘆了口長氣。雖然她這一生甚麼都不缺少了,但內心深處,實有一股說不出的遺憾,她從來要甚麼便有甚麼,但
真正要得最熱切的,卻無法得到。因此她這一生之中,常常自己也不明白:為甚麼脾氣般
暴躁?為甚麼人人都高興的時候,自己卻會沒來由的生氣著惱?
③ 你認為金庸武俠小說中哪個人物最具有俠義精神
虛竹。《天龍八部》三大男主之一,但三大男主中屬後期的虛竹武功為最高,雖然虛竹的內力可能沒有段譽高,但虛竹身兼逍遙三老合計近兩百年內力,加之逍遙派的小無相功、天山折梅手等妙武學,整體武學較之大哥蕭峰和三弟段譽高了許多。
④ 你受到了金庸作品中哪些精神的影響
楊過問道:「郭伯伯,你說襄陽守得住嗎?」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鬱郁蒼蒼的丘陵樹木,說道:「襄陽古往今來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當年耕田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治國安民的才略,我們粗人也懂不了。
他曾說只知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最後成功失敗,他也看不透了。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後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
「不問結果,盡力而為。」是第一條道理。
⑤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俠義精神在當今背景下指的是什麼
金庸的武俠大多有俠肝義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四海為家,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約束。
在當今背景實在很難想像還有符合條件的。
⑥ 金庸小說中到底含有什麼哲學道理
道義和情
金庸先生大部分的小說都有提到道義
就是為人處世的一個基本道理
其中個人認為最為經典的是<神鵰俠侶>里楊過在大雕的陪同下試劍
金庸先生用獨孤求敗的劍道闡述了一個做人的道理:
二十歲的時候鋒芒畢露 務求寫意人生
三十歲的時候 舉重若輕 灑脫 不拘小節
四十歲的時候 舉輕若重 成熟穩重
五十歲的時候 看破世俗一切 有則有 無則無
具體是怎麼描述的已經記不太清了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下
再就是說書劍恩仇錄
其中國恨家仇 兄弟情誼描寫的很深刻 讓人深思
愛情就不多說了
看過倚天 天龍都知道的
金庸先生最後一本小說<鹿鼎記>則是最為講述人生的一部
建議去看原著
可以理會很多做人的無奈
⑦ 金庸作品中,蘊含著哪些文化內涵
金庸作品中,最顯而易見的是儒家文化。
最為代表的是《射鵰英雄傳》。其中裡面的很多代表人物都是以天下為己任,很願意出世入仕的。有關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觀點也是經常出現。就以裡面的郭靖為代表,郭靖是一代大俠,懲奸除惡,作為儒家文化的代表性人物,有時跟楊過會顯得截然不同,沒有那股江湖氣,更多的是一種正氣和作風。
而且,金融筆下的人物更包含了很多傳傳統的通俗文化,將武俠小說推到一個高度,曲高和寡的藝術表達手法變得通俗化,達到了一種藝術化的效果。
⑧ 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想傳達怎樣的俠義精神
一、責任精神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不僅僅關注於“武”與“俠”,同樣在其中融入了自身對於社會的探討,讓整個武俠世界的意蘊更為豐富,《連城訣》對人性的刻畫深入人心;《笑傲江湖》又表現出對於政治的關注;而最後的《鹿鼎記》又將社會百態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在俠義精神的流露之中,金庸先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具體為:責任精神、寬恕精神以及自由精神。
俠客在文化的演變之中逐漸被賦予了關懷天下的責任精神,脫離了單純為了兒女情仇的“小俠”,而貫徹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
最後的一種俠客精神與其本身極為契合,這種對於自由的嚮往正是俠客的一種重要表現,也是俠客的終極追求。它是一種與封建禮教的對抗,是一種對思想禁錮的反叛,是一種個性人格的高揚,楊過、令狐沖......都蘊含著這樣一種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