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金庸的武俠小說
分別來是《飛狐外傳》、《鴛鴦刀》自、《白馬嘯西風》
《飛狐外傳》是《雪山飛狐》的前傳,講胡斐的成長經歷,寫作時間上反在《雪山飛狐》之後,人物性格和部分情節上也略有出入,一般都和《雪山飛狐》一起改編成影視作品。
《鴛鴦刀》是個短篇,講各路人馬在搶鴛鴦刀,它們一短一長,藏著稱雄武林的秘密,最後這個秘密是:一把刀上寫著「仁者」,另一把寫著「無敵」……
情節人物什麼的應該是金庸所有書里比較不上檯面的,更重要的是它實在是太短了……要是我是製片人,也絕對不會選它來拍。
《白馬嘯西風》也是短篇,風格很特別,以女性為主人公,講中原俠士的孤女在大漠中成長、學武、暗戀、失戀的故事。看這個簡介就知道為什麼沒有影視作品了吧,時間跨度太長,情節反而比較少,故事又很灰暗……不過語言風格真的很好啊。
『貳』 金庸武俠小說
參評人選:郭靖,楊過,張無忌,段譽,蕭峰,虛竹,令狐沖。均以各人所記載的最高境界為准。其餘小說雖也不乏主角高手,但因記載較少且武學基本不成體系無可比性,故不參與排名。
排名因素:內功×0.3,招式×0.3,經驗×0.2,
氣勢×0.1,計謀×0.05,潛力×0.05
1 內功: 內功為所有武學的根本,天下高手,無不一深厚內功驚世駭俗。
郭靖:《九陰真經》
楊過:與雕自練
張無忌:《九陽神功》
段譽:鳩摩智全部功力+段正淳等眾人部分功力
蕭峰:自練
虛竹:無崖子七成功力+童姥、李秋水各九成功力
令狐沖:黑白子、岳不群、桃谷六仙等人功力+《易筋經》
蕭峰、楊過二人屬自練內力,應難及《九陰》、《九陽》這樣天下公認的神功。蕭峰武功純屬剛猛一路,降龍十八掌所需內力巨大,故應稍勝楊過。段譽未吸鳩摩智內力之前已不比蕭峰差,而鳩摩智內力也不輸於蕭峰,故段譽強於蕭峰。虛竹內力所傳三人均為當世頂尖高手,比之段譽又要強一些,且小說中也記載其內力「世間已難有第二人」,起碼在天龍中是最強。令狐沖所處時代普遍內力境界都比較低,雖然也練過《易筋經》,但只為治病之用。所以內力最強的是虛竹、郭靖和張無忌。不過虛竹的內力是別人硬塞的,掌握的並不純熟,比之郭靖和張無忌自行修煉該當差一些。對於這兩個人,都是武功蓋世之人,但張三豐有這樣一句話:他或許都未達到當年郭靖的功力。張無忌和張三豐內力也差不多,所以郭靖起碼不輸於張無忌。而考慮到本來「九陰」,「九陽」無甚高低差別。但郭靖生性淳厚,基本功扎實,又已修習了數十年,比之張無忌幾年內的突飛猛進應該要略勝半籌。所以內力最高者應為郭靖。
郭靖:100 張無忌:95 虛竹:90 段譽:80 蕭峰:70 楊過:65令狐沖:60
2 招式:招式不僅要精妙,還要與所習內功配合的好,才能發揮最大效力。
郭靖: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
楊過:古墓派武功+玄鐵劍法+黯然銷魂掌
張無忌:乾坤大挪移+太極拳+聖火令
蕭峰:降龍十八掌
段譽:六脈神劍+凌波微部+北冥神功
虛竹:小無相功+天山折梅手等逍遙派武功
令狐沖:獨孤九劍+吸星大法
以上諸人中,張無忌所習乾坤大挪移和聖火令算成一路,小說中記載其能與九陽神功相得益彰,且均以九陽神功為基礎,所以威力巨大,打遍無敵手,而郭靖所習九陰真經更為一完整的武學體系,想必內功與招式融合得更趨完美,況且九陰真經招式之精妙,倚天中已由周芷若加以驗證。降龍十八掌與太極拳,一個為丐幫縱橫江湖的法寶,簫峰以其一招就在天龍中笑傲群雄,另一個為張三豐顛峰之作,流傳至盡,兩者皆為天下奇功,當不相上下。所以論招式仍是郭靖略勝了張無忌半籌。其他人,虛竹所習武功也為逍遙一派,但考慮其資質平庸所學不多領悟有限,故難敵前兩人。以慕容氏和鳩摩智之言,六脈神劍在天龍中絕對是頂級功夫,可惜段譽難以收發自如,凌波微步又是只能閃避,難以攻敵,如此段譽的招式便大打折扣,還好有北冥神功撐著。楊過也類似,黯然銷魂掌威力巨大但碰上小龍女就使不了了。令狐沖劍法雖是極好,但沒劍也是白搭,連尋常的壯漢也打不贏,好在還有吸星大法。
郭靖:100 張無忌 :95 段譽:85 虛竹、蕭峰:80 令狐沖:70楊過:65
3 經驗:高手對戰,武功往往在仲伯之間,靠的就是冷靜的頭腦和准確的判斷。換言之,就是臨敵對戰之經驗。
蕭峰身為丐幫幫主,縱橫江湖十餘年。小說中記載其接任幫主前便經受數道艱險考驗,任幫主後更立下漢馬功勞,被逐出幫後又有聚賢庄大戰上百人的驚人之筆,其作戰經驗可謂無人能及。且其師傅也說,任何一件平常的功夫到了蕭峰手中,都會威力倍增。可見其竟能將各門功夫的潛力發揮到極致,再加上天龍中世道混亂,高手極多,此項排名自以他為先。郭靖鎮守襄陽數十年,也算是歷經百戰,射鵰和神鵰中的高手也不少。其經驗不可不謂豐富。張無忌雖貴為明教教主,但大事小事常自己一力承擔。力戰六大派,萬安寺救人,少林寺大戰無一不是凶險至極。年紀雖輕,大仗打了不少。可惜倚天中門派多高手卻少,能跟張大教主喂招的更是少之又少。其他諸人比這三人就要差得遠了,楊過和令狐沖放浪江湖,沒有固定的目標,遇上不平事便行俠丈義一番。好在楊過有獨擋九大高手之戰,令狐沖則有和絕頂人物東方不敗比拼的經驗。不過考慮到神鵰中高手多於笑傲,所以楊過更勝一些。段譽和虛竹一個類型,都是好孩子,打架多屬被迫行為,經驗自然談不上。
蕭峰:100 郭靖、張無忌:95 楊過:80 令狐沖75 段譽、虛竹:60
4 氣勢:古龍的小說中最講究精神,是以陸小鳳、楚留香常常能戰勝比自己強很多的對手。可見高手之間,能在氣勢上壓倒對方,便已先勝了一籌。
氣勢的高低,很重要地取決於雙方的武林聲望。蕭峰和郭靖是公認的大英雄、大豪傑。這兩人武功,俠氣重,行事光明磊落,郭靖箭射帥旗折服雙邊兵將,蕭峰怒戰聚賢庄威風凜凜,無不讓人熱血沸騰。神鵰大俠楊過闖盡江湖號令三教九流,功績顯著。張無忌武功雖高,因年紀尚輕氣勢略顯不足。光明頂一戰成名卻出場的莫名其妙,少林寺一戰本可出盡風頭卻手軟讓了周芷若,其他時間則更像是個超級特工,搞探察暗殺可以,卻難以達到郭、蕭二人那樣威震三軍的氣勢。令狐沖典型頹廢到底,體中無氣,心中更無氣。段譽更是標準的公子哥。虛竹就不用說了。
郭靖、蕭峰:100 楊過:90 張無忌:85 令狐沖:70 段譽、虛竹:60
5 計謀:計謀說白了就是詭計,高手固然不屑這些陰著,但在關鍵時刻,恐怕還能靠它保命。
令狐沖無疑是這一項上的佼佼者。戰田伯光是最好的表現。其天性狡諧,機靈透頂,雖自小被岳不群嚴厲管教,卻仍花樣百出,在風清揚面前更直陳其對詭計的不避諱。楊過也有這方面的傑出表現,近乎「無賴」的個性倒也讓他免了不少虧。張無忌為人十分忠厚,趙敏言其在計謀方面差的太遠,頗有道理。蕭峰一世英雄,也不見其有何詭詐之舉。段譽和虛竹又是同病相憐,痴的可以,不過段譽很善於跑,也是一條上計。郭靖就最慘了,本來腦瓜不靈,還自小被俠義之道束縛的可以,全仗有個蓉兒在旁罩著,不然早死翹翹了。
令狐沖:100 楊過:95 段譽:75 張無忌、蕭峰:70 虛竹、郭靖:60
6 潛力:各位日後發展如何,是否為明日黃花,全看這項了。
郭靖和蕭峰人到中年,再練下去無非內功更精進些,難有較大飛躍。段譽和虛竹本不善武功,又抱得美人歸,實在樂不思蜀。楊過古墓隱居,以其後人的武功境界看,一定沒有荒廢。笑傲中的高手死傷殆盡,令狐沖自可笑傲江湖,又有易筋經和吸星大法兩大法寶還未使到顛峰,再加上天資奇高,前途不可限量。張無忌雖身陷兒女情長卻時刻得記著倚天劍的任務,九陽神功是不敢耽下了。
令狐沖:100 張無忌:95 楊過:90 虛竹:80 段譽:75 郭靖:65 蕭峰 :60
郭靖 楊過 張無忌 蕭峰 段譽 虛竹 令狐沖
內功×0.3 100 65 95 70 80 90 60
招式×0.3 100 65 95 80 85 80 70
經驗×0.2 95 80 95 100 60 60 75
氣勢×0.1 100 90 85 100 60 60 70
計謀×0.05 60 95 70 70 75 60 100
潛力×0.05 65 90 95 60 75 80 100
總分:
1 郭靖: 95.25
2 張無忌: 92.75
3 蕭峰: 81.5
4 虛竹: 76
5 段譽: 75
6 楊過: 73.25
7 令狐沖: 71
『叄』 金庸一系列武俠小說背景年代
1、《書劍恩仇錄》——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創作年代:1955年。歷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2、《碧血劍》創作年代:1956年。歷史背景:崇禎六年—崇禎十七年或順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3、《射鵰英雄傳》此為「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創作年代:1957年—1959年。歷史背景: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公元1199年—1221年
4、《神鵰俠侶》——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創作年代:1959年—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理宗紹定五年或六年—開慶元年,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5、《雪山飛狐》——《雪山飛狐》《飛狐外傳》是金庸現實主義最強的小說
創作年代:1959年。歷史背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6、《鴛鴦刀》——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歷史背景:約公元1644年—1796年
7、《白馬嘯西風》——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歷史背景:清初順治年間
8、《飛狐外傳》——《雪山飛狐》前傳
創作年代:1960年—1961年
歷史背景: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9、《倚天屠龍記》——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公元1262年—1363年
10、《連城訣》
創作年代:1963年
歷史背景:清朝,由書末「反清復明」推知
11、《天龍八部》創作年代:1963年—1966年
歷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12、《俠客行》
創作年代:1965年
歷史背景:明朝中葉
13、《越女劍》
創作年代:1970年
歷史背景:春秋末年吳越爭霸時期
約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14、《笑傲江湖》創作年代:1967年
歷史背景:明朝
15、《鹿鼎記》——金庸封筆之作,亦是他的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創立「反武俠」情節,被稱為「中國的《堂吉訶德》」,武俠史首次以詼諧、反諷、批判觀寫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
創作年代:1969年—1972年
歷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附:其中《白馬嘯西風》《鴛鴦刀》《連城訣》《俠客行》《笑傲江湖》在小說中沒有指出明確年代(表示沒有歷史背景,類似的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這幾部小說年代是從書中的一些細節推斷的。
『肆』 金庸武俠小說所有的名字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所有小說名字的縮寫
『伍』 金庸小說里的所有人物的介紹
縱觀金庸小說,大多故事都具有特定的歷史背景。盡管書中的很多人物都是虛構而來,但是我們依然能看到一些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他們被金庸先生直接拉過來同武俠人物演起對手戲。這些歷史人物的存在,極大地豐富了武俠小說的內涵,增加了武俠小說的可讀性,讓虛構的故事得以在真實的歷史根基上開花結果,有時候甚至讓人有讀史書的感覺。而我們也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那深厚的歷史素養和人文積淀。
十.顧炎武(《鹿鼎記》)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擲地有聲的話曾經鼓舞了多少中華兒女,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而說這句話的人,就是明末清初的愛國志士顧炎武。他感嘆國家的破滅,空懷報國理想而不能實現。
顧炎武的事跡足以彪炳青史,大書特書。然而他在金庸先生的故事中,由於劇情的需要,只浮光掠影地走了一遭。那是《鹿鼎記》的一開篇,官兵押解著囚車中反清的人士路過呂留良家的門前,於是引出他的兩位摯友黃宗羲和顧炎武。三人共同抒發對故國的哀思和對滿清的不滿,呂留良也從黃顧二人口中聽聞了莊家的文字獄案和査伊簧與吳六奇的故事,由此引出了天地會及其總舵主陳近南。
此後,顧炎武在河間參加「殺龜大會」,擔任總軍師。故事的結尾,他又同黃宗羲,呂留良,査繼佐一道在韋小寶回揚州的船上相見,勸這位鹿鼎公舉義。
可以說,「愛國」是顧炎武一生的精神支柱,只可惜在《鹿鼎》中來去匆匆,只能跑一回龍套。
九.崇禎(《碧血劍》)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崇禎皇帝的日子是不好過的。他聽信讒言,將忠心耿耿的抗清大將袁崇煥殘忍地殺害。此後明王朝內憂外患,內有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外有虎視眈眈的後金侵略者。而《碧血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袁承志為父尋仇的故事。
故事的結尾處,袁承志曾經兩度孤身潛入皇宮,面對崇禎,幾乎就要大仇得報。可惜兩次都緣慳一面,先是為了國家大義饒了崇禎,後是因為阿九的勸阻而沒有下手。
崇禎雖然僥幸躲過了袁承志的復仇,卻難逃國家滅亡的命運。李自成攻陷北京,他也自縊於萬壽山上。
『陸』 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名字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著名作家金庸的代表作。
這部武俠小說應該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
作者聽說金庸小說還是從《天龍八部》開始的。像蕭峰,段譽,阿紫等著名人物就來自這部小說。
這部小說重點描寫了宋朝時期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故事結構波瀾壯闊。
『』天龍八部『』一詞出於佛經用語。大家可以網路一下。
『柒』 金庸武俠小說
總訣:
歸妹趨無妄,無妄趨同人,同人趨大有。甲轉丙,丙轉庚,庚轉癸。子丑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風雷是一變,山澤是一變,水火是一變。乾坤相激,震兌相激,離巽相激。三增而成五,五增而成九……(共三千餘字)
總決式:種種變化,用以體演總訣。共有三百六十種變化。
破劍式:用以破解普天下各門各派的劍法.破劍式雖只一式,但其中於天下各門各派劍法要義兼收並蓄,雖說「無招」,卻是以普天下劍法之招數為根基。
破刀式:以破解單刀、雙刀、柳葉刀、鬼頭刀、大砍刀、斬馬刀種種刀法。講究以輕御重,以快制慢。
破槍式::包括破解長槍,大戟、蛇矛、齊眉棍、狼牙棒、白蠟桿、禪杖、方便鏟種種長兵刃之法。
破鞭式:破解解鋼鞭、點穴橛、拐子、峨眉刺、匕首、斧、鐵牌、八角槌、鐵椎等等短兵刃
破索式:破解長索、短鞭、三節棍、煉子槍、鐵鏈、漁網、飛錘流星等等軟兵刃
破掌式:破解拳腳指掌上功夫,長拳短打、擒拿點穴、鷹爪虎爪、鐵沙神掌諸般拳腳功夫
破箭式:破解諸般暗器,須得先學聽風辨器之術,不但要能以一柄長劍擊開敵人發射來的種種暗器,還須借力反打,以敵人射來的暗器反射傷敵。
破氣式:對付身具上乘內功的敵人而用,神而明之,存乎一心
九劍其實不是一般概念中的劍法招式,而是一套武學理論,所以風清揚會說要看悟性,因為這不是動作有多難,難到做不出來,而是腦袋想不想得到,基本上用禪宗頓悟的模式就比較容易理解。
九劍到底是什麼?根據風清揚說的原文推測,他應該是把人能做的動作,全部拆解,透過分析對手的目前姿勢,他能做的動作有哪些?對手哪個部位、哪條肌肉有動作徵兆,推算他下一步只可能是什麼招式?這就是風清楊一再強調的「料敵機先」,也就是九劍的真正精髓(並非是破招)!
有了「料敵機先」的能力後,九劍基本功就算完成,個人推測,這主要是「總訣式」的內容,到這里只要努力就可以練成(或說理解、背熟…),要看悟性的地方在於,知道對手動作之後,要怎麼處理?把主要常見的動作、情形,歸納成幾個公式(或說是套路、圍棋定式之類的東西),這就是後面八式,所以才會說,用總訣式種種變化來體演整個劍式。
從名稱編排,破劍、破刀之後直接「破槍」、「破鞭」、「破索」,明顯是刀劍最多人用,最常出現,所以最先創出,而從「破劍式」的變化會影響到「破刀式」來看,明顯是刀劍有部份動作是重復、類似的,破解方法當然也相類似,到後面直接統整所有長兵、短兵、軟兵乃至於拳腳、暗器。
當你理解、消化、超越了這些公式之後,不管用哪家的招式、甚至像「吳天德」一樣亂七八糟的動作,都能拿到理想的戰果,令狐問說:「怎麼這些變化都是進手招?」當然是因為,獨孤求敗,個人武學風格便是如此,總結出來的應對方法當然是這樣,學懂了「總訣式」的原理,可以把它用成有進無退,當然也可以只把劍擺在那等人撞上來,就像是下圍棋時,先堵在你認為對方十幾二十步後,會下的位
----只攻不守
令狐沖道:「是。」閉上眼睛,將這一晚所學大要,默默存想了一遍,突然睜開眼來,道:「太師叔,徒孫尚有一事未明,何以這種種變化,盡是進手招數,只攻不守?」風清揚道:「獨孤九劍,有進無退!招招都是進攻,攻敵之不得不守,自己當然不用守了。
----要旨在於"悟性"
風清揚道:「你倒也不可妄自菲薄,獨孤大俠是絕頂聰明之人,學他的劍法,要旨是在一個『悟』字,決不在死記硬記。等到通曉了這九劍的劍意,則無所施而不可,便是將全部變化盡數忘記,也不相干,臨敵之際,更是忘記得越干凈徹底,越不受原來劍法的拘束。
----精微奧妙達於極點
----與"無招勝有招"劍理相輔相成
令狐沖跟風清揚學劍,除了學得古今獨步的「獨孤九劍」之外,更領悟到了「以無招勝有招」這劍學中的精義。這要旨和「獨孤九劍」相輔相成,「獨孤九劍」精微奧妙,達於極點,但畢竟一招一式,尚有跡可尋,待得再將「以無招勝有招」的劍理加入運用,那就更加的空靈飄忽,令人無從捉摸。
----內力到了獨孤九劍之下,盡數落空
那人見令狐沖劍招層出不窮,每一變化均是從所未見,仗著經歷豐富,武功深湛,一一化解,但拆到四十餘招之後,出劍已略感窒滯。他將內力慢慢運到木劍之上,一劍之出,竟隱隱有風雷之聲。
但不論敵手的內力如何深厚,到了「獨孤九劍」精微的劍法之下,盡數落空。
----敵強愈強
----極大一部分依賴使劍者的靈悟
黃鍾公自不知對令狐沖的劍法卻也是高估了。「獨孤九劍」是敵強愈強,敵人如果武功不高,「獨孤九劍」的精要處也就用不上。此時令狐沖所遇的,乃是當今武林中一位驚天動地的人物,武功之強,已到了常人所不可思議的境界,一經他的激發,「獨孤九劍」中種種奧妙精微之處,這才發揮得淋漓盡致。獨孤求敗如若復生,又或風清揚親臨,能遇到這樣的對手,也當歡喜不盡。使這「獨孤九劍」,除了精熟劍訣劍術之外,有極大一部分依賴使劍者的靈悟,一到自由揮灑、更無規范的境界,使劍者聰明智慧越高,劍法也就越高,每一場比劍,便如是大詩人靈感到來,作出了一首好詩一般。
----不受內力束縛
令狐沖不敢稍有停留,自己沒絲毫內力,只要有半點空隙給對方的內力攻來,自己固然立斃,那婆婆也會給他擒回少林寺處死,當下心中一片空明,將「獨孤九劍」諸般奧妙變式,任意所至的使了出來。這「獨孤九劍」劍法精妙無比,令狐沖雖內力已失,而劍法中的種種精微之處亦尚未全部領悟,但饒是如此,也已逼得方生大師不住倒退。
----要點在於劍意
。「獨孤九劍」本來便無招數,固可使得瀟灑優雅,但使得笨拙丑怪,一樣的威力奇大,其要點乃在劍意而不在招式。
----乘虛而入,後發先至
「獨孤九劍」的要旨,在於一眼見到對方招式中的破綻,便即乘虛而入,後發先至,一招制勝,但在這漆黑一團的山洞之中,連敵人也見不到,何況他的招式,更何況他招式中的破綻?處此情景,「獨孤九劍」便全無用處。
----施展開來,天下無敵
這「獨孤九劍」施展開來,天下無敵,令狐沖若不容讓,那婆婆早已死了七八次。又拆了數招,那婆婆自知自己武功和他差得太遠,長嘆一聲,住手不攻,臉上神色極是難看。
令狐沖也曾問過風清揚,若兩個劍法無招的人對戰,何者為勝,風清揚也說不知道。令狐沖只有三次在使獨孤九劍時心驚膽戰。
第一次乃遭遇武當派的太極劍法:太極劍法乃圓融循環,以劍光藏住中心破綻,最後令狐沖憑推測冒險往中心一刺,令武當派掌門沖虛道長不得不退,僥幸獲勝,但因此在武功上大有進益,明白了:「敵人招數中之最強處,竟然便是最弱處,最強處都能擊破,其餘自是迎刃而解了」。
第二次是與東方不敗的對戰:後者使用葵花寶典中武功,出招極快,破綻一閃即逝,令狐沖縱能視出東方不敗破綻亦不及攻擊,與任我行等人陷入苦戰。
第三次是在華山山洞中,因眼不見物,無法找到對手破綻,最後意外靠魔教十長老的腿骨中的磷光得以見到對手武功,才得以施展劍法
『捌』 金庸武俠小說有哪些
飛狐外傳
雪山飛狐
連城訣
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
白馬嘯西風
鹿鼎記
笑傲江湖
書劍恩仇錄
神鵰俠侶
俠客島
倚天屠龍記
碧血劍
鴛鴦刀
越女劍
『玖』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哪些
1、《射鵰英雄傳》
這是一部大氣磅礴的武俠小說,無論是格局,還是故事情節,那都是非常的飽滿,讀來更是令人贊嘆不已,在這部小說中,很多的人物,那都是描寫的極為生動,寫得也很順暢,讀起來有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盡管這部小說的時間跨度也就20年的樣子,從郭靖出生,到整個結束,差不多就這么20年的時間,可是金庸寫得很有氣勢。
2、《天龍八部》
人世間的歡喜和悲苦,在佛教中通通認為一切皆苦,所有人無不痴迷爭斗,但總是失意無奈,痛苦相伴,最終還是要在這苦難中尋求解脫。
3、《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不僅寫出了愛恨情仇、武俠爭斗,更深刻地揭露了社會現實、人生哲理,是金庸武俠小說的顛峰之作。
4、《鹿鼎記》
關於這本書的爭議很多,韋小寶根本不是俠,也不會武(只會那套逃命步法,還要鐵甲護身),他機靈百變,油嘴滑舌,識得察顏觀色,溜須拍馬,簡直是壞了武林的規矩,卻讓許多人喜歡。韋小寶確實已經寫活了。
5、《神鵰俠侶》
《神鵰》主要講楊過和小龍女天地為之動容的愛情故事,另一方面也寫出了人類理性的矛盾,不過這點也導致了很多人不喜歡楊過,倔強、叛逆、偏激、報復心重、有時狂得不分是非對錯。
6、《倚天屠龍記》
全書以四句倚天屠龍歌謠貫穿始終,引申出俞岱岩的悲劇,又有張無忌幼年受傷疑問,海島迎謝遜的小船迷團,緊接王盤山屠龍刀大會,張無忌出生冰火島,光明頂明教惡斗六大門派,靈蛇島苦戰波斯三使,少林屠獅大會,這些懸念一環扣一環,讓人讀不釋手。武打情節更是精彩紛呈,氣勢驚險。
『拾』 金庸武俠小說所有的名字
《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鴛鴦刀》、《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連城訣》(原名素心劍)、《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越女劍》。
這些作品初於報刊連載,即甚受讀者歡迎;經作者集結修訂單行出版後,在華文圈廣為流傳,尤以長篇作品更為暢銷。其作品大量並多次由台灣、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地的影視集團改編攝製成電視劇和電影。
陳世驤曾說:「金庸武俠小說可與元劇之異軍突起相比。既表天才,亦關世運。所不同者今世獨見一人而已。」
總覽金庸的幾部成熟武俠作品,除融合了武術、氣功、懸疑、言情、歷史等常見風格以外,還加入了很多古代文藝,以及天文地理等知識性元素。他的小說中塑造了新的武俠形象,打破了主人公必英俊瀟灑,聰明正直的傳統模式,亦展現出他對種族仇殺的負面態度。因此,金庸被一些評論者稱為「俠之大者」。
(10)金永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金學
由於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筆撰寫感想、書評,而真正「研究」金庸小說,倪匡乃第一人。倪匡提出了「金學」一詞。不過金庸本身對這名稱有點抗拒,認為有高攀專研《紅樓夢》的紅學之嫌。現在大多統稱「金庸小說研究」。
當台灣遠流出版社取得金庸小說版權後,隨著台灣解嚴,一直被認定為禁書的金庸小說隨之出版。在1980年,遠流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編的「金學研究叢書」。
「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談金庸的叢書,當時任職《明報》督印人、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吳靄儀亦寫了《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女子》及《金庸小說的情》,楊興安的《金庸筆下世界》。
當金庸小說在中國大陸正式授權出版後,「金庸小說研究」更為熱鬧,除小說內容、人物、歷史背景之外以至武功招式及飲食菜譜等不一而足。比較不同版本之間的差別更是研究的重點。現時陳墨和潘國森依然經常評論金庸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