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將金庸推上新武俠第一人位置的,是哪一部小說
金庸於1955年初試鶯啼,寫出《書劍恩仇錄》,這是一部精心構思的小說,讓人們見識到金庸的非凡才華。隨後,又寫出《碧血劍》,借袁崇煥這個人物表達自己的歷史觀點,也大受歡迎。
然而到此為止,還不能斷定金庸就會成為武俠第一人,至少,名聲和口碑並不在梁羽生之上。
當時,梁羽生已經完成了好幾部作品,包括《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等,向人們展示了壯闊神奇的塞外景象,這個時候,梁羽生是當之無愧的武俠界第一人。
1957-1959年間,金庸發表了自己的第三部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影響深遠,不但讓金庸聲名遠播,更讓武俠文化受到諸多嚴肅學者的關注。
後來成為世界頂級經濟學家的張五常先生,當時正在加拿大求學,無意中從華人報紙上看到這部小說的連載,一發不可收拾,他甚至明確地表示:「如果《水滸》是好文學,那麼金庸的作品也是好文學了。「
從這里開始,金庸在華人世界,包括學者圈裡,建立起很高的聲譽,武俠文化,也從鄉野小技,逐漸進入主流文化圈。
此外,這部小說輾轉進入寶島台灣,震驚了台灣小說界,更是直接影響到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小說家。他大受震撼後,也開始了武俠小說創作,他的筆名叫作古龍。
這部影響深遠的小說,就是《射鵰英雄傳》。
如果說,前兩部小說《書劍恩仇錄》和《碧血劍》,如錢塘浪潮般壯觀,讓人們見識到金庸的非凡功力,那麼《射鵰英雄傳》就如無垠大海般汪洋恣肆,一代宗師呼之欲出。
著名學者余英時說:「《射鵰英雄傳》最合我的口味。」原本有意創作武俠小說的夏濟安先生,讀了《射鵰英雄傳》後表示:「(李世民這樣的)真龍天子已出世,我只好(像虯髯客那樣)到扶余國去了。」
可以說,當時射鵰一出,無人能與爭鋒。金庸憑借這部傑出的作品,成為武俠小說界毋庸置疑的第一人。
更難得的是,金庸並未就此故步自封,而是繼續挑戰自我,除了完成射鵰三部曲之外,還寫出集大成之作《天龍八部》,最後又寫出終結武俠之作《鹿鼎記》。
雖然《射鵰英雄傳》不一定是金庸最好的作品,但一定是改變人們對武俠小說的固有印象、真正提升武俠界整體水準的最最重要的一部小說。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Ⅱ 新武俠小說新在什麼地方
60年代前後的香港,稱之為「武俠」的時代,並不誇張。那時候的武俠小說,被冠之為「新武俠小說」,而金庸、梁羽生被譽為「新武俠小說」的頂峰,一時「金梁」並稱,雄霸武林,到90年代而屹立不動。
「新武俠小說」新在什麼地方?相對傳統的武俠小說,它有什麼創新、變革?首先是手法的突破。金庸、梁羽生兩人對於傳統文藝相當熟悉,也非常了解「五四」以後的新文藝,以及西方文學。因而,傳統武俠小說那種簡單的敘事策略得到矯正,代之以復雜的、精緻的敘事角度、結構、語言等。新武俠小說塑造人物,注重心理深度,注重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在金、梁的某些作品中,甚至可以發現精神分析學的影響,寫出了潛意識對人的制約、支配。而且,講究文字,一方面繼承了明清的小說語言傳統,保持了獨特的中國韻味,另一方面又融合了「五四」以來新文學的語言質素,散發出濃郁的「現代感」。
其次,更重要的是,新武俠小說中表現出的是現代意識,而不是傳統武俠小說中那種僵化的、陳陳相因的觀念。例如對於「快意恩仇」觀的否定,對於狹隘的民族主義的否定,對於個性獨立的肯定,對於人道主義的張揚,等等,都令「新武俠小說」充滿著強烈的「現代色彩」。確如嚴家炎所說:「新派武俠小說是武俠文學史上的新階段。它突破了舊武俠小說內容上的種種局限,在根本精神上與『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一脈相承,異曲同工。它不但能夠存活在現代人中間,也已經證實贏得了現代讀者的喜愛。」
Ⅲ 金庸武俠小說全集在哪裡找
金庸小說全集簡介 金庸武俠小說大全.
金庸自《書劍恩仇錄》後,一發不可收。接著,《雪山飛狐》一出,石破天驚,全城爭讀。《射鵰英雄傳》更被視為「天書」,新派武俠小說的宗師地位,由此奠定。
金庸小說全集簡介:《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射鵰英雄傳》《.碧血劍》,《鴛鴦刀》,《鹿鼎記》。。。。。小說簡介
Ⅳ 金庸武俠小說的新修版是金庸寫的嗎
肯定是金庸自己改的,別人根本不夠資本改。
雖然不喜歡金庸的改動。
但是前面幾位說的,敝人並不認可。
就天龍來說,
結局主要改動的就是段譽,王語嫣。
說實話,就小說來說,我並不是很喜歡王語嫣,只是看了電視才喜歡了王。
如果一開始接觸的就是新版的天龍,我想我可以很容易的接受,只是現在的確很難接受。
新版的
段譽後來娶了木婉清、鍾靈以及西夏銀川公主的侍婢曉蕾。金庸在動筆時加入了更深刻的人性思索,所以藉由「心魔」與「無常」這兩個生命體悟,對主角段譽提前做了一場心靈洗禮。
天龍八部是一部佛性小說,裡面的最大主題的就是寬恕,一個個的仇恨到最後得到了寬恕。之前對王語嫣的愛慕其實應該是對神仙姐姐的愛慕。但段譽能看透一切,不在執著的時候,這個結局其實很正常。
對於說金庸想造勢的說法,我無法認可,只能說金庸對生命的體悟已經和當年不在一樣了。
Ⅳ 金庸武俠小說裡面有好多門派,它們分別位於今天的哪些地方
金庸大師寫了很多著名的武俠小說,讓人們對江湖世界有了很多的憧憬,金庸大師筆下的武俠小說中,有很多武功高強的門派,比如武當派,峨眉派,還有丐幫之類的,這些幫派的地理位置如今依然存在,武當山位於湖北十堰市,丐幫在湖南省岳陽市的洞庭湖上等等,如今都是很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金庸小說中的第一大幫派丐幫,當時在武林當中明氣很大,人數眾多,有很大的影響力,洪七公,喬峰,黃蓉都曾是丐幫的幫主。武功都十分了得,是武林中數一數二的高手。據說丐幫現在的地理位置,是在湖南省岳陽市的洞庭湖上,現在也是有名的風景區。
Ⅵ 請問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最新的版本出版社是哪裡,市場價格大約多少
廣州出版社,最新修訂版於去年11月中旬在內地出版。市場價格在500塊錢左右。
Ⅶ 新武俠小說是什麼概念是怎麼劃分出來的金庸武俠小說是不是新武俠小說
我知復道的也不太全面制 貌似以前看某部小說序言上面有些
新武俠是指有別於傳統武俠的章回式和純粹俠義等因素外 融入了古代哲學、歷史、醫學以及一些西方寫作手法或者現代元素的全新寫作思路,來表達新思想、新觀念及新文學技巧。
這個時代最負盛名的就是金古梁 他們是新武俠鼎盛時期的代表性人物
其中金庸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作品包涵詩詞書畫、詩詞典賦等等 內容廣泛 發人深思。因此被譽為「綜藝俠情派」。
而在他們之後出道的溫瑞安以散文融入武俠 在80年代中期 金庸梁羽生封筆 古龍等一大批作家逝世後 成為新武俠的扛鼎之人 有「金古之後 獨撐大局」之說
90年代黃易崛起 以大氣魄 大背景 大場面和極具現代思維的寫法 開創了玄幻武俠的先河 可謂是新武俠時代末代大豪
所以現在提起新武俠 都是金古黃梁溫五大宗師
同時,這個時代的還有司馬紫煙、卧龍生、司馬翎等等一大批作家,只是成就和作品的代表性都比不上五大宗師。
而相對與新武俠時代 還有大陸新武俠 這是04年時 由《武俠》雜志提出來的概念 並通過《武俠》雜志 推出了鳳歌、滄月、步非煙、小椴等等一大批大陸新武俠作家。
Ⅷ 金庸武俠小說世紀新修版一共都新修了哪些啊
主要新修書目和內容如下:
飛狐外傳:
結尾變動,加入胡斐感概內容.
胡斐少年偷窺馬春花
雪山飛狐:
胡斐與苗若蘭對話時想起靈素,紫衣
連成決:
結局變動,"千百遍憶在心頭"
九回以後,連城劍法內容增多
血刀門從西藏改到青海。
天龍八部:
易筋經改名為摩伽陀國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經
蕭峰使得是降龍二十八掌,後於虛竹商量,去粗存精,留下十八掌,自盡後由虛竹傳給丐幫
王語嫣外公變成老丁春秋
王語嫣最後跟了慕容復,段譽出家了.....
李清露獻身,梅蘭竹菊終身有托,將侍女嘵蕾送給段譽作妾
射掉英雄傳:
黃葯師和梅超風大搞師生戀
郭靖某些場景變得聰明
亢龍有悔描述過繁
楊穆戀描寫增多
楊過名字由黃蓉所起
黃蓉年齡問題修正
第三回回目"大漠風沙"改為"黃沙莽莽
笑傲江湖:
結局加令狐沖內心獨白
葵花隱藏自宮
化功大法來源修正
書劍恩仇錄:
二十回後加一章
神鵰俠侶:
加入靖蓉為何不照顧幼時楊過母子
楊龍再遇,楊過說:"愛你一千年"
增加郭襄大龍女情節
楊過花心,表示多好感
金輪法王改名為金輪國師.
金輪國師救郭襄而死,郭襄拜師
部分語言描寫堪比言情小說
倚天屠龍記:
殷素素性格變可愛
九陽真經來厲改變
光明頂宋殷相決,張無忌看招憶親
滅絕逼誓拖到38回後,周芷若自述一節,明言無名島的真相,自陳因嫉妒逐殷離
小昭"親親小妹子""我願與你游泳游到死"(加入大量言情詞彙,張趙間"我才是捨不得你)
倚天屠龍的來歷改變,山東普渡桃花島重出江湖
周芷若上吊情節刪除,小酒館張自陳心跡.去毫州才見著周芷若
趙敏被逼遠離中土,張立誓"生個小韃子"
大量加入明教內容,於歷史接軌多,聖火令成12個,上有明教弟子法則
張無忌主動讓位(朱元璋擺脫了罪名)
周芷若最後一願提出,張無忌幻想"十年八年後"三女來找
碧血劍:
夏雪宜埋葯使毒之事解釋清楚
石樑派改為棋仙派
袁承志被稱為"金蛇王"引退前抗清兵(沒打過)
加入李自成進京後的歷史情況
感情描寫不善,袁承志可稱為偽君子
Ⅸ 金庸的小說好在哪裡
金庸的小說妙在何處?這恐怕是每一個談金庸、愛金庸的讀者經常要碰到的問題。總之一句話,妙就妙在它的「雅俗共賞」。
聽起來,雅俗共賞這句話似乎一點兒不陌生,甚至有些老生常談。然而一部文學藝術作品——不論是「純」文學還是「俗」文學——若真能作到雅俗共賞,卻絕非易事。可以說,雅俗共賞是文學藝術的至高至大的境界。
我們知道,一部小說要寫得「好看」,殊非易事,而要寫得「耐看」則更是困難。倘若要要求它既「好看」又「耐看」,只怕就要「難於上青天」了。
而金庸的小說偏偏就能如此。
表面上看,金庸的小說與其它的武俠小說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其它的武俠小說的好處,諸如緊張,曲折、懸念、起伏、打鬥等等,金庸的小說一應俱全。也就是說,金庸的小說首先和其他的武俠小說一樣都具備了「熱鬧」和「曲折」,因而「好看」這一武俠小說的必要條件。
問題是,金庸的小說,「游戲」而又有其「味」,「胡說」而又有其「道」,有味有道,便非同一般。
首先,金庸不是一昧地「傳奇」和「講故事」,而是不斷地「求真」兼而「寫人」。
金庸小說的妙處在於其事雖奇而其人卻真,而且以人統帥了故事,而並非以故事統帥了人。一般的武俠小說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其人物、尤其是其主人公不僅善惡分明,正邪清楚,而且這些人物簡直就是某一種概念的公式,讓人一看就知,了無深趣。另一種情況是根本沒有什麼人物性格,只是追求一種離奇古怪荒誕不經甚至漏洞百出而又低級下流的「故事」或「傳奇」。更多的情況是以上兩種情況「合二為一」,即一些概念公式化的人物和一些胡編亂造的故事。而金庸的小說的故事情節幾乎從一開始就出人物的性格,而且絕對地統帥了故事,即金庸的小說的故事情節是按照人物的性格發展需要及其可能性、必然性等等去安排的。如《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跳崖不死,一則是因為她愛極楊過,情願為之犧牲,二則是因為她早年生長於古墓,又習「玉女心經」所以能安於寂寞,十六年安然度過。而十六年後楊過之跳崖,一則是因為他於小龍女之死靡他,至情至性,二則是因為他的性格本身就是有易走極端這一成分在內。為此,此事雖奇,而此情節卻真而且美,而且十分動人。其人則更鮮明、更突出。
其次,金庸的小說為他人所不及之處及在於其將「傳奇」與「歷史」巧妙結合,並使之渾然一體。
一般的武俠小說總是寫到江湖上的一已恩怨,綠林中的明火執仗,草莽間的兇殺打鬥。而金庸的小說則是每每將「歷史」引入「傳奇」,從而使其渾然一體成為中國古代的民族英雄的傳奇故事兼而成為中國古代英雄史詩。金庸的小說大多有明確的歷史年代及其具體的背景,之所以如此,是想要增加其「可信性」。然而,其意義與作用遠非如此,即一是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之外,還將「歷史引入傳奇」:金庸的小說中有許多真人(歷史人物),然而他們的事跡則多半是出自傳說或野史的假事(即不足信之事)。另一方面又努力將虛構的人物及其故事寫得更真實更可信。就這樣,真人假事與假人真事渾然一體,叫人不能相信亦不能不信。——在「歷史事實」這一層次上是不可信的,但在「藝術真實」或「哲學真實」這一層次上又「極可信」。從而使他的小說具有了一種獨特的風采及深刻的底蘊。既寫出了「江湖」(傳奇),又寫出了「江山」(歷史),處於江湖與江山之間,處於傳奇與歷史之間,另闢蹊徑,自立於「武林」與文壇。
Ⅹ 金庸小說里各種設定,其來源在何處
來源於對現實的生活的思考,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對歷史深刻的認識,還有其對宗教的理解也寫入了其中。儒家,道家,佛教等都有自己的見解。有些故事情節也有外國文學的影響,比如倚天屠龍記中,張翠山金毛獅王謝遜被困孤島,就是和一外國文學作品中情節差不多,他本人也承認受到過外國文學的影響。至於武功名稱比較霸氣,寓意十足,不在於表現一招一式,而是讓讀者發揮自己的想像,比如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