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知道金庸和古龍分別寫了多少部小說,兩位的年齡分別多大,他們的最後一部小說叫什麼,他們還在寫小說
古龍,原名熊耀華,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和宗師,
1938年6月7日出生於香港(戶口登記1941年出生),幼時曾住過漢口,後經香港赴台,1985年9月21日病逝於台北。享年四十七歲。
出殯時,王羽、倪匡、林清玄等友人在他的棺材裡放了48瓶XO酒陪葬。喬吉為他寫了一副輓聯:「小李飛古龍作品集(20張)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至今猶為津津樂道。
古龍作品集
第一篇拿稿費的小說:短篇文藝〈從北國到南國〉(1955)。
生平撰寫武俠小說六十餘部。
第一部:《蒼穹神劍》(1959-1960)。
篇幅最大的武俠小說:《絕代雙驕》和《武林外史》。
被最多讀者肯定的「古龍第一書」:《多情劍客無情劍》。
先有劇本後有小說、取消章回體的奇書:《蕭十一郎》。
依事件而非時序排列的得意之作:《歡樂英雄》。
金庸邀稿、有接班意味的作品:《陸小鳳傳奇》系列。
唯一以近代都市為背景者:《絕不低頭》。
最痛苦的創作經歷:1974年《天涯·明月·刀》被腰斬
最後發表的武俠小說:《大武俠時代》系列(1985)。
四大系列: 《小李飛刀》、《楚留香》、《陸小鳳》、《七種武器》系列。
三小系列: 《蕭十一郎》、《江湖人》(《三少爺的劍》)、《大武俠時代》(/《短刀集》/《獵鷹·賭局》)系列。
最喜歡的主角: 《大旗英雄傳》鐵中棠 《多情劍客無情劍》李尋歡 《歡樂英雄》郭大路
短篇 <獵鷹·賭局>寫於1984年為古龍最後遺作
以下為古龍先生作品集
早期
蒼穹神劍
月異星邪
劍氣書香
劍毒梅香
湘妃劍
孤星傳
失魂引
游俠錄
護花鈴
彩環曲
殘金缺玉
飄香劍雨
劍玄錄
劍客行
中期
情人箭
浣花洗劍錄
大旗英雄傳(又名《鐵血大旗》)
武林外史
名劍風流
絕代雙驕
後期
楚留香傳奇(又名《鐵血傳奇》)
風雲第一刀(又名《多情劍客無情劍》)
蕭十一郎
火並蕭十一郎
流星·蝴蝶·劍
天涯·明月·刀
九月鷹飛
邊城浪子
七種武器
陸小鳳傳奇
三少爺的劍
大人物
歡樂英雄
拳頭(又名憤怒的小馬)
劍花煙雨江南
血鸚鵡
白玉老虎
白玉雕龍
大地飛鷹
圓月彎刀
絕不低頭
七殺手
七星龍王
碧血洗銀槍
英雄無淚
飛刀又見飛刀
風鈴中的刀聲
那一劍的風情
邊城刀聲
怒劍狂花
獵鷹·賭局
補錄作品
菊花的刺
劍氣嚴霜
鐵劍紅顏
俠女金戈
古龍小說·詩集
江南煙雨春光好,把酒疏狂暢尋歡
月異蒼穹湘妃引,護花失魂缺玉環
一曲神來留香久,鐵血錚骨大旗翩
風雲驚現英雄處,歡樂劍來鳳凰天
流星蝴蝶七殺手,天涯明月不低頭
長生碧玉多情箭,離別霸王志難酬
九月邊城鷹展翅,碧血銀槍暮天幽
彎刀無淚風鈴怒,狂華但舞七星留
孔雀舟上綉鸚鵡,大沙漠里斗蝙蝠
情人午夜殤血海,俠客今朝輕史錄
拳震鼎玄真賭局,盜獵孤梅風情賦
蘭桃飄香畫眉鳥,京城決戰傳奇書
武林名士推三少,絕代風流看雙驕
十一郎前雕玉虎,大人物上嘯歸潮
古道塵風才思遠,龍行天下情更高
回頭不見浪子笑,長憶先生淚如刀
一、武俠經典系列
1.流星蝴蝶劍
2.武林外史
3.名劍風流
4.絕代雙驕
二、小李飛刀系列
1.多情劍客無情劍
2.邊城浪子
3.天涯明月刀
4.九月鷹飛
5.飛刀又見飛刀
三、楚留香傳奇系列
1.血海飄香
2.大沙漠
3.畫眉鳥
四、楚留香新傳系列
1.鬼戀俠情
2.蝙蝠傳奇
3.桃花傳奇
4.新月傳奇
5.午夜蘭花
五、陸小鳳傳奇系列
1.陸小鳳傳奇
2.綉花大盜
3.決戰前後
4.銀鉤賭坊
5.幽靈山莊
6.鳳舞九天
7.劍神一笑
六、蕭十一郎系列
1.蕭十一郎
2.火並蕭十一郎
七、七種武器系列
1.長生劍
2.孔雀翎
3.碧玉刀
4.霸王槍
5.多情環
6.離別鉤
7.拳頭
八、中期名作系列
1.大旗英雄傳
2.浣花洗劍錄
3.情人箭
4.湘妃劍
5.孤星傳
九、早期名作系列
1.彩環曲
2.護花鈴
3.失魂引
4.游俠錄
5.劍客行
6.蒼穹神劍
7.月異星邪
8.殘金缺玉
9.飄香劍雨
10.劍毒梅香
十、江湖人系列
1.三少爺的劍
2.白玉老虎
3.劍.花.煙雨江南
4.大地飛鷹
5.英雄無淚
十一、另類俠情系列
1.歡樂英雄
2.風鈴中的刀聲
3.碧血洗銀槍
4.大人物
5.七星龍王
6.獵鷹
7.賭局
8.憤怒的小馬
9.絕不低頭
10.圓月彎刀
11.血鸚鵡
金庸,原名查良鏞,華人最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
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等14部武俠小說
金庸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寧袁花鎮。至今身體健康,老有所為
以下為金庸作品
1939年 《給投考初中者》
1955年 《書劍恩仇錄》
1956年 《碧血劍》
1956年 《三劍樓隨筆》
1957年 《射鵰英雄傳》 本書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
1959年 《神鵰俠侶》 於1959年發表,並刊載了三年。
1959年 《雪山飛狐》
1960年 《飛狐外傳》 寫於1960、61年間
1961年 《鴛鴦刀》
1961年 《白馬嘯西風》
1961年 《倚天屠龍記》
1963年 《連城訣》
1963年 《天龍八部》 於1963年開始連載,寫了四年
1965年 《俠客行》
1967年 《笑傲江湖》
1969年 《鹿鼎記》 於1969年開始連載,1972年刊完
1970年 《越女劍》
1970年 《三十三劍客圖》
1975年 《袁崇煥評傳》
1993年 《月雲》
2006年 《金庸散文集》 此書匯集金庸60多年間的散文,並於2006年出版,並非指2006年創作
金庸先生為了使讀者易於分辨,將這十五部篇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湊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短篇《越女劍》不包括在內)
其他作品
《三十三劍客圖》:又名《卅三劍客圖》。
《金庸散文集》
《月雲》:略帶有自傳性質的短篇小說。
《社論》:約兩萬篇,包括如《寧要褲子,不要核彈》
《火速!救命!——請立刻組織搶救對上梧桐山》
《巨大的痛苦和不幸》
《自來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陸未結集出版。
《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② 金庸寫了多少部武俠小說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專》(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屬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③ 金庸幾歲開始寫武俠小說的沒寫武俠小說前靠什麼討生活為什麼後來封筆了封筆後靠什麼賺錢養老
1955年,以「金庸」為筆名擬寫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時年三十有一。
沒寫武俠小說之前,主要是在報社做編輯和收聽英語國際電訊廣播並當翻譯。
④ 金庸先生寫了一共多少部武俠小說分別叫什麼分別在什麼時候寫的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⑤ 鹿鼎記是金庸多少歲寫的
金庸武俠小說總共一十五部。
《書劍恩仇錄》(寫於1955年2月8日到1956年,在《新晚報》整整連載了一年。這是他第一次以「金庸」為筆名而寫作的武俠小說。XP:當初創作《書》時,只是因為報紙原本連載的梁羽生的小說已經連載完了,新小說還沒出來,主編才讓金庸臨時寫一部頂上。初登時反映平平,一個月後才轟動香港,金庸從此名聲大振)
《碧血劍》(寫於1956年元旦,在《香港商報》連載。XP:這部小說是在《書》連載未完的情況下,應《香港商報》請求而作。)
《射鵰英雄傳》(寫於1957年,在《香港商報》載入。XP:這部小說確立了金庸在武俠小說作家中至高無上的王者地位。)
《神鵰俠侶》(寫於1959年,連載於《明報》創刊號。)
《雪山飛狐》(寫於1959年,連載於《新晚報》。)
《飛狐外傳》(寫於1960年,連載於《武俠與歷史》。)
《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均寫於1961年,連載於《明報》。XP:這時是金庸辦報最困難時期,有時甚至要同時刊登兩部武俠小說。)
《連城訣》(寫於1963年,連載於《東南亞周刊》。XP:六十年代是《明報》堀起的黃金時代,1963年,《明報》與《大公報》就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展開了筆戰,從而抬高了《明報》的身價。到筆戰結束,《明報》的銷量已經高居《大公報》之上。這時的《明報》已經是人才濟濟,現今有名的亦舒等名作家均在其中效力。)
《天龍八部》(於1963年開始在《明報》連載。)
《俠客行》(創作於1965年。XP:這個時期金庸將《明報》從日報改成月刊,就是連載在《明報月刊》上。)
《笑傲江湖》(創作於1967年,即文化大革命爆發那一年。)
《鹿鼎記》(創作、發表於1969年,結束於1972年。XP:是為金庸封筆之作。)
《越女劍》(寫於1970年。此後開始整理之前寫作的武俠小說。)
······································
說行天下:小說網站上千個,總有一個適合您。 說行天下
⑥ 金庸老先生寫的武俠小說都有哪些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有許許多多的
自1955年《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鹿鼎記》封筆,共創作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
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碧血劍(1956年)
射鵰英雄傳(1957年)——成名作;「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神鵰俠侶(1959年)——「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雪山飛狐(1959年)
還有,天龍八部(1963年)
連城訣(1963年)
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記(1969年)
⑦ 金庸先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寫小說的,他的第1部作品叫什麼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2月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金庸是新武俠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武林泰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大學主修英文和國際法。畢生從事新聞工作,曾在上海《大公報》、香港《大公報》及《新晚報》任記者、翻譯、編輯,1959年創辦香港《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歷35年,期間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
生於中國 浙江省 海寧縣 袁花鎮。1929年5月入讀家鄉海寧縣袁花鎮小學,先就讀於浙江省嘉興市第一中學(嘉興一中),為寫諷刺訓導主任的文章被開除,轉學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1944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赴上海東吳法學院修習國際法課程。
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他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其作品內容豐富,情節跌宕起伏,有豪俠氣概,有兒女柔腸,有奇招異法,凡此種種,引人入勝。曾被多次拍攝、製作成影視作品、電腦游戲,對當代青年的影響極其廣泛。他也曾以林歡作筆名,為長城電影公司編寫劇本,更曾合作導演過兩部電影,也曾以姚馥蘭為筆名撰寫電影評論
⑧ 金庸老先生一生寫了多少部武俠小說
15部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⑨ 金庸的一生寫了多少武俠小說
金庸,本名查良鏞,生於1923年,浙江海寧人。查家幾百年來名人輩出,領盡風騷,清朝皇帝康熙稱之為「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8歲那年,查良鏞先生無意中看到武俠小說《荒江女俠》,「琴劍二俠」的行俠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這是查良鏞先生看到的第一部武俠小說。之後,查良鏞先生到處搜羅武俠小說,一睹為快。 15歲時,查良鏞先生編寫的《給投考初中者》一書出版,暢銷省內外,初露才華。 17歲時,查良鏞先生做出了一件叛逆之事:寫一篇題為《阿麗漫遊記》的文章貼在學校牆報,影射學校的訓導主任。 查良鏞先生小時候的理想是:當一名外交官。抗戰後期,他如願考進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查良鏞先生看不慣一些國民黨職業學生在大學里橫行霸道,整人打人,於是「行俠仗義」,打抱不平。誰知,他的「俠舉」惹了禍,校方勒令他退學。 「查少俠」只好離開校園,浪跡江湖…… 1948年底,查良鏞先生被派往香港《大公報》工作。「身無分文走香江」的查良鏞先生從此就得靠自己的雙手打天下,而他與《大公報》幾十年的恩怨情仇也由此開始。 新中國建立初期,為了圓自己的外交官之夢,查良鏞先生毅然拋妻離職,北上京都再敲「外交官之門」。由於種種原因,查良鏞先生最後只好垂頭喪氣地南回香港。 查良鏞先生重回《大公報》,不久就調到《新晚報》當副刊編輯。梁羽生先生正好也在《新晚報》任職,兩人遂成朋友。他們一起下棋,一起寫棋話,時常海闊天空閑聊——而聊得最起勁的則是武俠小說。 1953,梁羽生先生以《龍虎鬥京華》一書打響。 1955年,查良鏞先生偶試身手,寫出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一舉成名。「金庸」作為一個「神話」由此誕生。 50年代,查良鏞先生、梁羽生先生、百劍堂主同寫武俠小說,人稱「三劍客」。 一日,他們突發剞想:在報上開設專欄《三劍樓隨筆》,三人合寫,以展現「三劍客」「社會時互放的光芒」,給「新派武俠」留下一段歷史見證。 金庸自《書劍恩仇錄》後,一發不可收。接著,《雪山飛狐》一出,石破天驚,全城爭讀。《射鵰英雄傳》更被視為「天書」,新派武俠小說的宗師地位,由此奠定。那年,查良鏞先生34歲。 35歲那年,查良鏞先生拿著他的8萬港幣,自立門戶,創立《明報》。很多人都認為不出一年半載,《明報》就會關門大吉;但查良鏞先生 憑著他的一支如椽妙筆,憑著他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等,撐起《明報》大業,使《明報》得以苦苦維持下去。 1962年5月,10萬大陸居民波浪式地湧向彈丸之地的香港,形成一股浩浩盪盪的「逃亡潮」,香港處於一片混亂之中。「明報」傾力傾情報道、評論「逃亡潮」,聲名大噪,發行量倍增,苦苦支撐的局面終於結束。 1960年,台北市出動大批警察,在大大小小書店搜繳武俠小說,查良鏞先生的武俠小說自然在查禁之列,台灣當局指之為「毒素頗深」,是「統戰書本」。 1965年年中,查良鏞先生漫遊歐洲一個多月,於是請倪匡「化筆」《天龍八部》。 查良鏞先生旅歐回港,倪匡相告:「金庸,真不好意思,我將阿紫的眼睛弄瞎了!」 1965年底,查良鏞先生創辦了《明報月刊》。 這本雜志是由散居在世界各地、素不謀面的學人通過書信來籌劃、創辦的,這在世界出版史上實屬罕見。 「文革」期間,《明報》以及時、准確的中國報道,在香港報界獨領風騷,大放光芒。《明報》因而銷路突飛猛進,正式確立大報地位。 1967年夏季,被稱為「香港式文化大革命」的「暴動」發生,查良鏞先生因支持港府被「左派」罵為「漢奸」、「走狗」、「豺狼鏞」。 《明報周刊》開了香港娛樂周刊的先河,也為查良鏞先生帶來可觀的利潤。《明月》和《明周》這兩顆星星,輝映著《明報》這個月亮。 查良鏞先生有兩支筆:一支是寫武俠小說的「世界第一俠筆」,另一支是寫社評的「香港第一健行」。香港市民喜歡看他的社評.飛狐外傳 雪山飛狐 連城訣 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 白馬嘯西風 鹿鼎記 笑傲江湖 書劍恩仇錄 神鵰俠侶 俠客行 倚天屠龍記 碧血劍 鴛鴦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