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庸作品膾炙人口,請問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的名字是什麼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著於1955年。小說描寫清朝乾隆年間,江南武林幫會紅花會為反清復明,與清廷浴血奮戰的故事,也是這本小說把研究乾隆是否漢人一事,推到了高峰。作為金庸的開山之作,作者一出手就不同凡響,顯示出大家風度。在香港《大公報》上連載之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回目名
第一回 古道騰駒驚白發 危巒擊劍識青翎 第十二回 盈盈彩燭三生約 霍霍青霜萬里行
第二回 金風野店書生笛 鐵膽荒庄俠士心 第十三回 吐氣揚眉雷掌疾 驚才絕艷雪蓮馨
第三回 避禍英雄悲失路 尋仇好漢誤交兵 第十四回 蜜意柔情錦帶舞 長槍大戟鐵弓鳴
第四回 置酒弄丸招薄怒 還書貽劍種深情 第十五回 奇謀破敵將軍苦 兒戲降魔玉女瞋
第五回 烏鞘嶺口逢鬼俠 赤套渡口扼官軍 第十六回 我見猶憐二老意 誰能遣此雙姝情
第六回 有情有義憐難侶 無法無天賑飢民 第十七回 為民除害方稱俠 抗暴蒙污不愧貞
第七回 琴音朗朗聞雁落 劍氣沉沉作龍吟 第十八回 驅驢有術居奇貨 除惡無方從佳人
第八回 千軍岳峙圍千頃 萬馬潮洶動萬乘 第十九回 心傷殿隅星初落 魂斷城頭日已昏
第九回 虎穴輕身開鐵銬 獅峰重氣擲金針 第二十回 忍見紅顏墮火窟 空餘碧血葬香魂
第十回 煙騰火熾走豪俠 粉膩脂香羈至尊 魂歸何處
第十一回高塔入雲盟九鼎 快招如電顯雙鷹 後記
本書有許多經典詞句
比如回目名很經典「忍見紅顏墮火窟 空餘碧血葬香魂」,還有香冢題詞也十分經典感人:「浩浩愁, 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余魚同客棧所聞
多才若得多愁
多情便有多憂
不重不輕證候
甘心消受
誰教你會風流
陳家洛題詩贈乾隆
攜書彈劍走黃沙
瀚海天山處處家
大漠西風飛翠羽
江南八月看桂花
千古第一喪心病狂有情無義人題(余魚同涼州積翠樓題詩)
百戰江湖一笛橫
風雷俠烈死生輕
鴛鴦有耦春蠶若
白馬鞍邊笑靨生
~~~~~~
B. 中國第一部武俠小說是
中國武俠小說源遠流長, 《史記·游俠列傳》中郭解的故事已具傳說性質, 可視為武俠小說的萌芽; 唐代《聶隱娘傳》、《紅線傳》, 是武俠小說的初期形態; 宋代講述」撲刀」、」桿棒」列為說書人的專工; 至元明之際遂產生了描寫」俠以武犯禁」的不朽巨著《水滸傳》; 清代的《三俠五義》、《小五義》兼寫清官, 是武俠小說的一個流派.
本世紀20 年代以來, 武俠小說新作層出不窮.先是江南不肖生 (向愷然) 著《江湖奇俠傳》, 河北有趙煥亭著《雙劍奇俠傳》, 風行一時.但不久即新崛起的北派武俠小說四大作家取代了他們的地位, 向、趙二氏的作品逐漸不為廣大讀者所崇.北派四大家依成就而論, 當首推白羽 (宮竹心) , 其次是還珠樓主 (李壽民) 、王度廬、鄭證因, 各有二三十種以上的著作.
第一部:《江湖奇俠傳》
民國自二十年代初期至四十年代末期,武俠小說盛極一時。據魏紹昌所編《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的不完全統計,當時作者有一百七十多人,作品有六百八十多部,出版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和北平、天津,時稱南派和北派。南派武俠小說以平江不肖生最負盛名,他所作的《江湖奇俠傳》曾經風迷一時,讀者甚眾。後來明星影業公司截取其中片斷,改編拍攝成《火燒紅蓮寺》,影響就越發巨大。《江湖奇俠傳》寫於二十年代初,被視為近代武俠小說的先驅,有些人甚至認為它才算中國第一部正宗的武俠小說。
C. 中國第一部武俠小說是何朝和人所作小說叫什麼名字內容是什麼
《江湖奇俠傳》寫於二十年代初,民國年間.被視為近代武俠小說的先驅,有些人甚至認為它才算中國第一部正宗的武俠小說.作者:平江不肖生.
內容: 朝野私情,君臣勾結謀天下,康熙遭受蠱惑,夜半驚魂……
一場浩大壯觀的「木蘭秋菊」揭開連場殘酷皇位爭奪戰。康熙(陳鴻烈)四子胤禎(鄭少秋)深謀遠慮,籠絡隆科多(鐵夢秋)和了因和尚(張振環),暗中布下天羅地網,決與智勇雙全的十四皇子胤祀(黃膺勤)爭持帝位。時民間反清勢力日大,以廣慈神尼(劉薇薇)為首的武林高手行刺康熙失敗。幸得神秘女俠紅姑(劉玉婷)相助脫險。另邊廂,禎在機緣下與漢女絲兒(梁錚)結為忘年之交,但後來絲兒獲愁禎王子身份,二人微妙關系漸轉化。此時禎趁祀駐守西北,布下詭計令康熙驚魂落魄,奄奄一息。最終禎能否償願繼承帝位,與絲兒的感情在民族大義的猛烈沖擊之下,又能否開花結果呢……
雍正王、謀江山、誅滅功臣;呂四娘、恩恩怨怨、舉劍維艱!
猜疑心極重的雍正(鄭少秋)在擅改遺旨的傳言中登基後,大舉誅滅奪謫功臣,更大興文字獄排除異已,呂氏一家亦因此慘遭滅族。呂四娘(梁錚)為報滅門之仇,苦練武功,與其師獨臂神尼(劉薇薇)欲刺殺雍正,危急之間,四娘赫然發現雍正乃漢國賢君,終以民族大義為先,與雍正協議推選滿漢一體新政。但好景不長,雍正晚年沉醉於煉丹服葯,導致民不聊生。究竟四娘將袖手旁觀,還是忍痛殺掉平生最尊敬之君王,而雍正又如何堅守其苦心經營的江山......
D. 武俠小說是怎麼來的,中國第一部武俠小說是誰寫的叫什麼
由來:
司馬遷《史記》中說: 救人危難, 周濟貧困, 不失信, 不背言, 合於仁義, 即謂之」俠」; 俠士多憑武技對抗壓迫, 所以《韓非子》說: 」俠以武犯禁」.」小說」者, 」街談巷語之說也」.合起來說: 民間流傳的描寫憑武藝行俠仗義的敘事文學作品就叫」武俠小說」.
中國武俠小說源遠流長, 《史記·游俠列傳》中郭解的故事已具傳說性質, 可視為武俠小說的萌芽; 唐代《聶隱娘傳》、《紅線傳》, 是武俠小說的初期形態; 宋代講述」撲刀」、」桿棒」列為說書人的專工; 至元明之際遂產生了描寫」俠以武犯禁」的不朽巨著《水滸傳》; 清代的《三俠五義》、《小五義》兼寫清官, 是武俠小說的一個流派.
本世紀20 年代以來, 武俠小說新作層出不窮.先是江南不肖生 (向愷然) 著《江湖奇俠傳》, 河北有趙煥亭著《雙劍奇俠傳》, 風行一時.但不久即新崛起的北派武俠小說四大作家取代了他們的地位, 向、趙二氏的作品逐漸不為廣大讀者所崇.北派四大家依成就而論, 當首推白羽 (宮竹心) , 其次是還珠樓主 (李壽民) 、王度廬、鄭證因, 各有二三十種以上的著作.
第一部:《江湖奇俠傳》
民國自二十年代初期至四十年代末期,武俠小說盛極一時。據魏紹昌所編《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的不完全統計,當時作者有一百七十多人,作品有六百八十多部,出版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和北平、天津,時稱南派和北派。南派武俠小說以平江不肖生最負盛名,他所作的《江湖奇俠傳》曾經風迷一時,讀者甚眾。後來明星影業公司截取其中片斷,改編拍攝成《火燒紅蓮寺》,影響就越發巨大。《江湖奇俠傳》寫於二十年代初,被視為近代武俠小說的先驅,有些人甚至認為它才算中國第一部正宗的武俠小說。
E. 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的名字
金庸於三十一歲時(一九五五年)創作出了第一部武俠小說《
書劍恩仇錄》
F. 求很早前看過的一部武俠小說,忘了什麼名了
哈哈樓主我也是小時候看過那本書,印象挺深的。是柳殘陽的《邪神門徒》,因為我記得那主角叫張青,所以很容易就找到了,給分吧。
G. 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是什麼
金庸於三十一歲時(一九五五年)創作出了第一部武俠小說《
書劍恩仇錄》,《越女劍》是最後一部創作於一九七○年。
1955《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0的《越女劍》反映了金庸想寫歷史小說的願望,這是金庸的個人進步,與武俠小說關系不大。
H. 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哪一部
1955年,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專欄作家。並屬在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擬寫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創作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1955年連載於香港《新晚報》,1980年出版單行本。
該小說以清乾隆年間漢人反滿斗爭為背景,圍繞乾隆皇帝與陳家洛二人間奇特的矛盾糾葛而展開,他倆既是有手足之情的兄弟,又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一個是滿族皇帝,一個是反清組織紅花會的總會主。
該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寫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人物,雖然比金庸後期的作品尚有不足,但與以前的武俠小說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在語言風格及武功藝術的描寫上也都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為作者後期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品出處
《金庸小說集》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說
字數
629000
出場人物
129人
主要人物
陳家洛、霍青桐、余魚同、李沅芷等
I. 武俠的五個大發展時期分別都是什麼,第一部武俠小說叫什麼
一般認為,武俠文學的源頭,是一部史籍,名字叫做《史記》。
而且,在《三俠五義》之中,已經大量出現有關武功技擊,如點穴、暗器、劍訣、刀法、輕功提縱術等;還出現江湖勾當,如悶香、百寶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臉面具等;以及機關埋伏,如陷空島、沖霄樓,種種名目之演述,均對以後武俠小說之內容素材有決定性之影響。
所以,簡單的說,中國第一部武俠小說,當之無愧是清代的《三俠五義》!
中國武俠小說,其中有一個最大特點,那就是:成人童話、成人夢想。
亦即:成人的黃粱美夢!
作為閱讀者,明明知道在做夢,但還是不能夠自拔……
在歷史上,中國的武俠小說,其實就是武俠夢。
這個夢的發展,一共經歷了五個大的階段。
剛開始的時候,一個階段時間挺長,需要幾千年。
到了近現代,武俠夢的期限,已經越來越短,只有數十年或者更短。
第一階段:起步期
這個時期又叫做——古典時期。武俠夢開始的時期。
古典武俠,零星出現,不自覺的表現在中國文學創作之中,從歷史記載、歷史故事、傳奇、獵奇、話本、評書、小說,逐步成形,最後在清朝中期自然形成,以《三俠五義》作為里程碑式的標識,被歷史忠實的記載了下來。
實際上,武俠的影子是從零星出現開始,到形成實在的胚芽,再到長成一株獨特品種。
零星出現,當然就是從史籍的《史記》開始;其故事背景,則是從更早的春秋時代開始的。
完全獨立長成的時代,也就是《三俠五義》出現;那麼,具體是哪一年呢?
歷史沒有記載。因而,只能夠從作者石玉昆生存的年代來推測。不過,石玉昆出生日期不詳,只知他大約生於乾隆末期。我們知道,乾隆年號縱跨60年(1736-1795),末期應該是18世紀末。作者石玉昆逝世日期是同治10年(公元1871年),所以,他應該生活在19世紀。以他壯年寫成此書計算,《三俠五義》的成書應該是在鴉片戰爭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