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校園玄幻 > 王承天使小說西方玄幻

王承天使小說西方玄幻

發布時間:2021-09-23 04:29:59

① 《記承天寺夜遊》與《王子猷訪戴》他們有什麼異同點

同:它們均寫景,一文摹寫潭中景色,一文摹寫院中月光。兩篇文章,都在景中寓情。它們借景抒情,抒寫著自己的切身感受;它們托物言志,都因貶官,排遣著自己內心的郁悶。兩人這些較為特殊的心境,都是我們能感受得到的。文中的寫作手法,較為相似。兩篇文章都運用了描寫、襯托等手法。《小石潭記》一文,描寫的是小石潭,以潭中的石、潭中的水來襯托,以潭四周的環境氣氛來襯托心情;《記承天寺夜遊》一文,描寫的是月光,用積水空明與竹柏影來襯托此月光,當然最主要的是用來襯托作者在貶謫中感慨微深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異:1.兩篇文章的心情感受有微殊。如,在《小石潭記》中,文章最後寫到潭上的氣氛,借景抒情,抒寫了作者悄愴悲涼的心緒。文章的結尾處,就以「其境過清」收盡全篇。因為景物稍有差異,故心情感受也有所不同。你看,《小石潭記》描寫了小石潭景色及其周圍環境,而《記承天寺夜遊》描寫的是承天寺周圍環境及其月色。柳宗元身處潭邊,蘇軾步入庭院,都因被貶,各自產生的復雜感情大抵還是有所差異的吧。雖然兩篇文章都是情景交融,可《小石潭記》的寫景方式是寓情於景,《記承天寺夜遊》的寫景是寫景抒情的有機結合。
2.文章的格調不同。柳宗元的文章凄寒,蘇軾的文章閑曠。「文如其人」,此言用在他倆身上,真是再恰當不過了。聯系兩個人的其它文章,就更能佐證了。所比較的兩篇文章,它們的感情基調就是很不相同的。用文章的句子就可說明了。《小石潭記》中,寫道,「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記承天寺夜遊》一文中,這樣寫道:「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也流露出遭貶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象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個音符都閃耀著銀色的月光曲,每一個音符都閃耀著銀色的寒光,都傾訴著作者皎潔而悲涼的情懷。

【希望對你有幫助,童無忌007,永遠為您解答】

【如果滿意請採納哦((^o^)/~】

② 本人尋找一本玄幻小說

《霸皇無敵》 作者:神vs魔

③ 世說新語任誕和記承天寺夜遊的異同

同:都是尋友,都是真情之美。明月朗照之夜,激發了游興,沒有「與樂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尋伴,一切是那麼的和諧自然,毫無雕飾造作之感。
異:
任誕中的王徽之閑得無聊,乘興而行,興盡而返,沒有與朋友共游。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
任誕第二十三之四十七、興盡而返
(原文)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譯)王子猷(王徽之)住在山陰,有天晚上下起大雪,王徽之一覺醒來,打開房門,叫人斟酒。舉目望去,天地一片潔白,王徽之起身徘徊,吟詠起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起了戴安道(戴逵),當時戴安道在剡縣,王徽之立即乘上小船連夜去找戴安道。船行了一夜才到,王徽之來到戴安道家門口卻沒進去見面,而是轉身回去了。有人問他緣由,王徽之說:「我本來是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要見戴安道呢?」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④ 泉州承天寺的承天寺布局

寺的中軸線全長300米,依次分布著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法堂、文殊殿,東側重建有禪堂、祖堂、龍王殿和僧舍等。承天寺的山門面西,高懸「月台」兩匾額,為硬山頂三開間建築,傳說歷史上「月台」二字時豎時橫,有「月台倒影」之奇。寺內植有五株老榕樹,七座石塔分立於榕樹之間。這里高大的榕樹從不越出牆外,有「榕不過牆」之奇觀。天王殿中供奉四大天王像。殿前有一座青石砌成的石經幢,幢頂有一小石獅,傳說嘴巴能吐青煙,稱「獅子吐煙」。石階上嵌著一塊長石條,一枝淡紅色的梅花映現石上,傳說有暗香浮動,稱「梅石生香」。彌勒殿前有宋朝石塔和石經幢。左右鍾、鼓樓對峙,為攢尖頂重檐建築,樓頂藻井結構復雜,被稱作「蜘蛛結綱」。
從鍾樓、鼓樓始,東西兩側各有一條長達150米的長廊,連接著彌勒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廊壁上塑有赭色脫胎浮雕高達二米多的二十四諸天像,別具一格,大雄寶殿前有兩口放生池,池旁有兩座飛來塔。傳說台灣一僧人手托此塔雲游四方,一日雙塔不翼而飛。後這位僧人在承天寺發現了這封寶塔。大雄寶殿為歇山頂重檐五開間建築,雄偉庄嚴。殿內供奉著三世佛、迦葉、阿難、護法諸天、十八羅漢、四大菩薩及開山祖師等塑像,都為這次重修時新塑,妙法庄嚴。法堂內供奉著承天寺的鎮寺之寶——隋朝銅鑄阿彌陀佛,像高二米,重一噸多,為國內罕見,法堂兩旁的護廊上彩繪著12幅精美的佛教故事壁畫。
寺門坐東向西,入門處為月台,面積72.2平方米。高懸「月台」二字豎匾。山門壁柱有弘一法師題聯:「有無量自在,入不二法門。」進入山門,是一條寬4.6米、長99.6米、面積458.16米的甬道,甬道南側,是七座佛塔,間植榕樹。有「塔無禽棲」、「榕不過牆」、「蠅不朝天」諸景。南面牆壁上有弘一大師手跡「南無阿彌陀佛」「升無上道、得正法流」、「善悟無礙,永得大安」等禪悟。北面牆壁上嵌有「古鑄錢遺址」、「革命遺址」兩方石碑。甬道南側立有一方泉州市人民政府的文物保護石碑。甬道尾端北轉為寺宇密集建築,全都坐北向南。
東軸線的建築依次是圓常院、廣欽和尚圖書館、舊僧舍、新僧舍、客堂、龍王祠、五觀堂、南園故址、大悲閣、會泉宏船法師紀念堂、禪堂、涅盤堂、祖堂等。
西軸線上原有開山堂、禪堂、光孝寺、王公祠、留公祠、功德堂、許公祠等等,今僅存「檀樾王公祠」
寺中另有傳達室、車庫、廚房及其他建築物,共近一千平方米。
寺中植有榕樹、柳樹、龍眼樹、白內葉樹等二百多棵,掩映於各座殿宇樓閣之間,濃蔭遍地,四季常青。

⑤ 記承天寺夜遊 古文整理 如通假字有: 等等

原文:

記承天寺夜遊 / 記承天夜遊 宋代: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考慮到沒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注釋: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年號。當者被貶黃州已經四年。

解:把系著的腰帶解開。欲:想要,准備。月色:月光。入:照入,映入。戶:堂屋的門;單扇的門。起:起身。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的樣子。行:出行。念無與為樂者:想到沒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念,想到。

遂:於是,就。至:到。尋:尋找。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貶謫到黃州,寄居承天寺。亦:也。寢:睡,卧。相與步於中庭:(我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與,共同,一同。步,散步。於:在。中庭,庭院里。空明:清澈透明。藻荇:泛指生長在水中的綠色植物。藻,藻類植物。荇,荇菜。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交橫(héng):交錯縱橫。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表示肯定,相當於『大概』,這里解釋為『原來是』。也:句末語氣詞,表判斷。(蓋……也:原來是。)為:動詞。做。但,只(是)僅僅。閑人:閑散的人。耳:語氣詞,「罷了」。

文言現象:

1、一詞多義

與:相與步於中庭。(跟,向。介詞)。念無與為樂者。(和,連詞。)。遂:遂至承天寺。(於是)。遂迷,不復得路(終於)。至:遂至承天寺。 (到)。寡助之至。 (極點) 《。尋:尋張懷民。(尋找)。未果,尋病終。(不久)。空:庭下如積水空明。(空曠澄澈)。空谷傳響。(空盪盪的)

2、古今異義

但(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古義:只是,只不過;今義:但是,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耳(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古義: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於「 而已」「罷了」;今義:名詞,耳朵。

閑人(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古義: 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留連於光景之人;今義 與事無關的人。

戶(月色入戶):古義:窗(門戶)戶;今義:住戶、人家。

念(念無與為樂者):古義:考慮,想到;今義:紀念,思念 ,讀。

蓋(蓋竹柏影也):古義:原來是,表推測原因;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中庭(相與步於中庭):古義:院子里;今義:庭子中間。

3、詞類活用

相與步於中庭:名詞作動詞,散步。懷民亦未寢:名詞作動詞,睡;卧。

4、特殊句式

倒裝句:相與步於中庭:(我們)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賓短語後置,應為「相與於中庭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不過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定語後置,應為「但少如吾兩人者閑人耳」)

省略句:解衣欲睡:(我)脫下衣服准備睡覺。(省略主語)。

判斷句:蓋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樹的影子吧?(起判斷作用)。

主旨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5)王承天使小說西方玄幻擴展閱讀:

本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在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於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裡面有多少貶低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

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 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 抒發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對自然生活的嚮往與欣賞,和用與「閑人」相對的「忙人」(朝廷官員小人)的鄙夷與諷刺。

⑥ 《記承天寺夜遊》的預習筆記

承天寺:在現在湖北黃岡南。
元豐六年:即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年號。
解:脫下
戶:門
交橫:交錯縱橫
念:考慮,想到。
念無與為樂者: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念,想到,考慮。與為者樂,共同游樂的人。
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也被貶到黃州,寄居承天寺。
遂:於是,就。
寢:入睡。
相與步於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與,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庭下如積水空明:意思是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自上而下充滿院落,清澈透明。
如積水空明:好像積水清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藻、荇(xìng):泛指水草,水草總稱。荇,一種多年
水生草,葉子像心臟形,面綠背紫,夏季開黃花。
交橫:交錯縱橫。
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表示肯定,相當於「大概」這里解釋為「原來是」。
閑人:這里是指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官,所以他自稱閑人。在句中譯為清閑的人,或有著閑情雅緻、高雅志趣的人。
但少閑人:只是缺少清閑的人。但,只是。閑人,清閑的人。
耳:罷了。

⑦ 《記承天寺夜遊》與《王子猷訪戴》都是寫月夜找好友,請比較其中的異同點。(可從目的、原因、結果、情感

世說新語任誕並沒有描寫月色月夜的語句,請給出。
下文解析《記承天寺夜遊》中的語句。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積水空明」,一泓積水清澈透明,先寫了水色,繼寫水中諸物:「藻、荇交橫」,縱橫交錯,
搖曳生姿。寫了庭下諸景後,跳出這樣一句:「蓋竹柏影也。」文意陡然一變,用語出奇制勝。
作者初寫庭下積水、水中藻荇,都是為了寫竹柏投影,是用視覺的錯覺從反面敷墨,形成文字
的波瀾、節奏。而竹柏所以能投影庭下,作者不施一筆,這正是用墨高明、精妙之處。全句
無一字寫「月」,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月光臨照,庭下如積水空明,可以推見到月色
之明了;「水中藻、荇交橫」,可以推見月光之清了。月光透過竹葉柏枝,投影地上,才會
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而積水空明和藻荇交橫,相映生色,互相烘染,就平添了月夜夜遊的
三分美景了。蘇軾在此文中處處扣住個「月」字寫夜遊,這是特點之一。他寫月,是輕點幾筆,則境界全出。這是特點之二。蘇軾寫月
夜景,不是明寫,而是暗寫,別具匠心地從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見到月色清朗空明,這是
特點之三。由於抓到了特點,整個描述就顯得精約而傳神了。

《任誕》出自劉義慶《世說新語》第二十三門,記載了魏晉名士作達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現。任誕指任性放縱,名士們主張言行不必遵守禮法,憑稟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認為這樣才能回歸自然,才是真任誕
正的名士風流。在這種標榜下,許多人以作達為名,實際是以不加節制地縱情享樂為日的。

⑧ 記承天寺夜遊作者的悠閑與陶淵明的有限一致嗎

不一致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創作的一篇散文當時,作者正因「烏台詩案」被貶謫到任職。 表達出作者孤寂凄涼,無所歸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鬱,以及他豁達的人生觀。
但陶淵明不同 陶淵明固守寒廬,寄意田園 在《桃花源記》里 他描述了一個心中的理想社會:「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重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人人都「怡然自樂」。這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勞動,大家過著富庶和平的生活。這個「世外桃源」反映了詩人美好的願望,它和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詩人對現實社會的一種否定。 一句話 他是個看慣骯臟官場世事生活 歸園隱居的隱士!

⑨ 《記承天寺夜遊》與《王子猷訪戴》都寫了月色、月夜,它們有什麼異同點

《王子猷雪夜訪戴》一文只是描寫夜景,從而引出對朋友的想念。文中中王子猷雪夜訪戴安道,未至而返,人們問之,他答道:「吾本乘興而來,興盡何必見戴?」一語道出了名士瀟灑自適的真性情。

《記承天寺夜遊》描寫的是承天寺周圍環境及其月色。蘇軾步入庭院,因被貶,同友人漫步排遣自己內心的郁悶,

2.兩位作者所處的時代不同

劉義慶,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

僅有80多字的《記承天寺夜遊》是在作者貶斥黃州的困苦境遇中寫的。作者以詩一樣的筆觸描繪了月色之美,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意境,同時也流露出遭貶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象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個音符都閃耀著銀色的月光曲,每一個音符都閃耀著銀色的寒光,都傾訴著作者皎潔而悲涼的情懷。

3.個性不同,造成兩位作者的文風也有所不同。

劉義慶是個「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的人,稱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雖歷任要職,但政績卻乏善可陳,除了本身個性不熱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願意捲入劉宋皇室的權力斗爭。義慶為人恬淡寡慾,愛好文史,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門下,當時名士如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禮遇。因而,有了王子猷居山陰,還吟左思《招隱詩》,性格淡泊,性情瀟灑。

蘇軾為人曠達。試想,一個被拋出喧囂的功名利祿之場的「閑人」卻能有這份「閑情」來欣賞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許是較為曠達的吧。這樣的「閑人」,從官場仕途的失意者,變為大自然的驕子,投身於大自然的懷抱,在大自然的撫慰中治癒政治斗爭的創傷,從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獲得精神的復甦和心境的安寧。是啊,蘇軾他的情懷很豁達,在這篇《記承天寺夜遊》中,他含蓄表達的就是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他的文風在此文中,就有所反映。

⑩ 關於《記承天寺夜遊》的小小說

記承天寺夜遊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課下注釋: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年號。
念無與為樂者: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念,考慮,想到。
張懷民:作者的朋友,當時也貶官在黃州。
相與: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xìnɡ):均為水生植物。
但少閑人:這里指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官所以他自稱「閑人」。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沒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樣空靈澄澈,水中各種水藻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裡沒有綠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清閑的人啊!

賞析: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於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裡面有多少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
蘇軾自己評論他的文學創作,有一段話很精闢:
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雖吾亦不能知也。(《文說》)
這段話,可與他的另一段話相補充:「夫昔之為文者,非能為之為工,乃不能不為之為工也。山川之有雲霧,草木之有華實,充滿勃鬱而見於外,夫雖欲無有,其可得耶?」(《江行唱和集序》)
這里最重要的一點是:文,是「充滿勃鬱」於內而不得不表現於外的東西。胸有「萬斛泉源」,才能「不擇地皆可出」;胸中空無所有,光憑技巧,就寫不出好文章。蘇軾的確是胸有「萬斛泉源」的大作家。就其散文創作而言,那「萬斛泉源」溢為政論和史論,濤翻浪涌,汪洋浩瀚;溢為游記、書札、序跋等雜文,迴旋激盪,煙波生色。
《記承天寺夜遊》這篇文章只有84個字,從胸中自然流出,「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無從劃分段落。但它不是「在平地」直流的。只有幾十個字,如果「在平地」直流,一瀉無余,還有什麼韻味?細讀此文,雖自然流行,卻「與山石曲折」,層次分明。「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這像是寫日記,老老實實地寫出年月日,又寫了個「夜」字,接下去就應該寫「夜」里干什麼。究竟干什麼呢?「解衣欲睡」,沒有什麼可乾的。可就在「解衣」之時,看見「月色入戶」,就又感到有什麼可幹了,便「欣然起行」。干什麼呢?尋「樂」。一個人「行」了一陣,不很「樂」,再有一個人就好了;忽而想起一個可以共「樂」的人,就去找他。這些思想和行動,是用「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幾句表現出來的。尋見張懷民了沒有,尋見後講了些什麼,約他尋什麼「樂」,他是否同意,在一般人筆下,這都是要寫的。作者卻只寫了這么兩句:「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接著便寫景: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步於中庭」的時候,目光為滿院月光所吸引,引起一種錯覺:「積水空明」,空明得能夠看清橫斜交錯的各種水草。院子里怎麼會有藻、荇之類的水草呢?抬頭一看,看見了竹、柏,同時也看見了碧空的皓月,這才醒悟過來:原來不是「藻、荇」,而是月光照出的「竹、柏」影子!「月光如水」的比喻是常用的,但運用之妙,因人而異。不能說作者沒有用這個比喻,但他的用法卻和一般人很不相同,所產生的藝術效果也很不相同。
文思如滔滔流水,「與山石曲折」,至此當「止於不可不止」了。「止」於什麼呢?因見「月色入戶」而「欣然起行」,當止於月;看見「藻、荇交橫」,卻原來是「竹、柏影也」,當止於「竹柏」;誰賞月?誰看竹柏?是他和張懷民,當止於他和張懷民。於是總括這一切,寫了如下幾句,便悠然而止: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寥寥數筆,攝取了一個生活片斷。敘事簡凈,寫景如繪,而抒情即寓於敘事、寫景之中。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於寫人;寫人,又突出一點:「閑」。入「夜」即「解衣欲睡」,「閑」;見「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閑」;與張懷民「步於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那麼仔細,那麼清楚,兩個人都很「閑」。「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冬夜出遊賞月看竹柏的,卻只有「吾兩人」,因為別人是忙人,「吾兩人」是「閑人」。結尾的「閑人」是點睛之筆,以別人的不「閑」反襯「吾兩人」的「閑」。惟其「閑」,才能「夜遊」,才能欣賞月夜的美景。讀完全文,兩個「閑人」的身影、心情及其所觀賞的景色,都歷歷如見。

寫作背景
本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謫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丟了腦袋。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分層賞析
全文分三層,第一層敘事。首句即點明事件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時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至黃州為團練副史已經四年了。這天夜裡,月光照入他的房間,作者本欲就寢,怎奈被這美好的月色所迷,頓起雅興,但想到沒有同樂之人,遂動身去不遠的承天寺尋張懷民。張懷民和蘇軾一樣,亦是被貶至黃州來的貶官,他和蘇軾的友誼相當篤厚。當晚,張懷民也還未睡,於是二人一起來到院子中間散步。這一層敘事,樸素、淡泊而有自然流暢。

第二層寫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個字,就營造出一個月光澄碧、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夜景。讀者自可以發揮想像:月光清朗,灑落庭中,那一片清輝白茫茫一片好似積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還有水草漂浮,游盪,於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處在於,以竹、柏之影與月光兩種事物互相映襯、比擬、比喻手法精當,新穎,恰如氣氛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肅穆。

第三層便轉入議論。作者感慨到,何夜無月,何夜無竹柏,可是有此閑情雅緻來欣賞這番景色的,除了他與張懷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點睛之筆是「閑人」二字,蘇軾謫居黃州,「不得簽書公事」,所擔任的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官,與儒家的「經世濟民」之理想相去甚遠,即所謂「閑人」之表層意義,它委婉地反映了蘇軾宦途失意的苦悶;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月光至美,竹影至麗,而人不能識,唯此二人能有幸領略,豈非快事!蘇軾的思想橫跨儒釋道三家,這便使他的處世態度有極大的包容性,可以說是寵辱不驚,進退自如。當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細化賞析
「月色入戶」:寒夜寂寥,「解衣欲睡」,這當兒,月光悄悄地進了門。「入戶」二字,把月光擬人化。月光似乎懂得這位遷客的寂寞無聊,主動來與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應;寫出他睡意頓消,披衣而起,見月光如見久違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個被朝廷所貶謫的「罪人」,我們可以想見他這時交遊斷絕、門庭冷落的境況;只有月光毫無勢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裡,依然來拜訪他。四字寫出了作者的喜悅和興奮。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後一句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對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鑽營,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難以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現了作者安閑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閱讀全文

與王承天使小說西方玄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總裁霸上癮 瀏覽:842
寫小說可以火么 瀏覽:38
主角是系統的完結小說推薦 瀏覽:801
古穿現總裁小說 瀏覽:121
小說寫蘿莉的 瀏覽:354
在火車上做愛短篇小說 瀏覽:687
有沒有小說接稿件賺錢系統 瀏覽:531
飛盧小說閱讀器電腦版下載 瀏覽:755
小說四月全文閱讀 瀏覽:878
免費盜墓小說主人公胡一八 瀏覽:693
小說主角林俊 瀏覽:46
九龍之主都市小說 瀏覽:471
異界重生成樹的小說 瀏覽:871
主角正太弱氣受小說 瀏覽:927
喜歡我這樣弄你嗎嗯啊小說網 瀏覽:275
主角從小練內功的念力小說 瀏覽:393
男主角姓陸的官場小說 瀏覽:568
男主叫秦淮雨的古代小說 瀏覽:152
寫白上校的小說 瀏覽:242
主角修煉步法的小說 瀏覽: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