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皇甫嵩的出處一
出處:梁羽生武俠《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
身份:「江湖三異丐」之一,「江湖七怪」之一,華山派名宿
綽號:西嶽神龍
弟弟:皇甫華
侄女:夏凌霜(夏凌霜本人並不知道)
侄女婿:南霽雲
師侄:焦固、石青陽
師侄孫:宇文垂
朋友:衛越、車遲、段珪璋、南霽雲
武功:降魔杖法 皇甫嵩是《大唐游俠傳》和《龍鳳寶釵緣》中的人物,與「瘋丐」衛越、「酒丐」車遲並稱為「江湖三異丐」,喜歡游戲風塵,名列「江湖七怪」之一,因他是華山派的名宿,行事又有如神龍之見首不見尾,故此人稱「西嶽神龍」。
其父親早死,只留下皇甫嵩和皇甫華兄弟。
皇甫華與哥哥相貌十分相似,性情卻大大不同,皇甫華自幼頑劣,但卻最為他的母親所溺愛,母親臨死時曾鄭重吩咐皇甫嵩,要他照顧弟弟。
皇甫嵩深知弟弟的頑劣成性,因此對他也就管得很嚴,直到他十八歲的時候,還不許他出家門半步。
後皇甫華趁哥哥不在逃出家,遇見大魔頭展龍飛夫婦。展龍飛借機收皇甫華為部下,這么一來,皇甫華終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
皇甫嵩到處尋覓並將弟弟抓了回來,但不久後皇甫華再次出逃,甚至冒充哥哥的名號為非作歹。後來皇甫華大鬧夏聲濤和冷雪梅的婚禮,打死了夏聲濤,擄走冷雪梅。
而至與後來冷雪梅母女都認為是皇甫嵩所為,其後因為兩兄弟的矛盾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皇甫嵩被夏凌霜追殺、車遲被殺等等,最後皇甫華死在冷雪梅劍下,皇甫嵩也向眾人坦白了自己縱容弟弟的行為。
過了八年後,為救丐幫幫主焦固而冒傷去襲擊史朝義的部隊,因本身有傷,劫囚車又過於拚命。
最終將救人的秘密託付給段克邪後力竭而死 這間土地廟想是香火冷落,檐頭屋角都結著蛛網,但出乎他們的意外,在裡面卻有一個人!
就在土地公公神座下面,只見一個衣衫襤褸的老漢,橫伸雙腳,枕著一根拐杖,睡得正沉,呼嚕呼嚕打著鼾,身邊有個紅漆葫蘆,發出酒香,地上還燒有一堆火,火苗已經熄了,余燼未滅。
鐵摩勒道:「看來似是一個流浪江湖的老叫化。」南霽雲「唔」了一聲,仔細打量,見這老漢雖然衣衫襤褸,打了許多破綻,但卻洗得甚為干凈,那根拐杖黑黝黝的,似乎也不是木頭做的。
鐵摩勒累得不堪,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坐了下來,可憐他的兩條腿已是麻木不靈,一坐下來,便連移動也困難了。
南霽雲躊躇了一會,只覺段珪璋的軀體漸漸僵冷,只得也坐了下來。鐵摩勒道:「可惜這堆火已經熄了。」南霽雲道:「待我來給他添幾根柴火。」在那叫化子的身邊還有幾根乾柴,南霽雲走到他的身邊,好奇心起,忍不住伸出手指,彈一彈他那根拐杖,只聽得聲音暗啞,非銅非鐵,亦非木頭,竟不知是什麼東西做的!
那叫化子忽然一個翻身,霍地坐了起來,罵道:「我化子大爺正睡得舒服,好小子,你為什麼吵醒我,哎、呀、呀!你、你、你是什麼人?」他睡眼惺惺,罵到一半,才發現站在面前的是個血人!
—— 《大唐游俠傳》第七回 落難英雄逢異丐 扶危絕技退追兵 段克邪道:「前輩放心,我牢牢的記下了。」皇甫嵩凄然笑道:「十八年前,我曾把一枚指環給你父親,托他辦一件事情;十八年後,想不到我又要把另一枚指環給你,托你了卻我未了之事。我和你們父子也算是有緣了!」笑聲未了,雙腳一伸,已然咽氣。
段克邪好生悲痛,想不到這位江湖異丐,世外高人,竟是不明不白的命喪荒山。他將皇甫嵩的屍體草草掩埋,立了一塊石頭,作為記認,便即離開。
——《龍鳳寶釵緣》第十五回 丐俠臨終遺重託 英雄中伏遇嬌娃
Ⅱ 漢末第一良將皇甫嵩,親斬黃巾三大首領,為何存在感如此低
先不說歷史的原因,但有一個現象你應該明白。大家都知道阿姆斯特朗是第一個登月的人,又有多少人知道第二個登月的人叫什麼呢?
還有一點正如喬丹時代一樣。不是說那時候只有喬丹厲害,而是喬丹的光芒已經遮擋了其他的優秀球員。正如三國時期一樣,群雄並起,加上歷史的推崇,讓我們更多的知道曹操,劉,關,張,諸葛亮等風雲人物。
不是說皇甫嵩不厲害,其歷史價值不高,而是知道的人太少,僅僅從三國演義或電視劇來了解一個人還是太片面了。
說到底還是我們知道的太少了,類似皇甫嵩之類的歷史人物太多了。
Ⅲ 皇甫嵩的出處二
出處:梁羽生小說《絕塞傳烽錄》
身份:北京丐幫分舵香主、少林派弟子
朋友:司馬玄、支劍鋒
武功:(大力)金剛手 《絕塞傳烽錄》中的皇甫嵩是作為北京丐幫分舵香主出場的,齊世傑、楊炎、龍靈珠三人前往西山尋找解洪和方亮、范魁途中遇到皇甫嵩。其與支劍鋒和司馬玄一起鎮守西山秘魔崖的丐幫分舵。
Ⅳ 皇甫嵩的介紹
皇甫嵩,武俠小說《大唐游俠傳》中的人物,武功高強,善使降魔杖法,蓋世無敵。曾在破廟中救了段珪璋,南霽雲,鐵摩勒的性命。因為對弟弟一時疏忽,導致其闖下不少大禍,為維護兄弟而甘願忍受夏凌霜的追殺。
Ⅳ 漢末三傑盧植、皇甫嵩、朱儁為什麼在三國舞台上籍籍無名呢
盧植朱儁皇甫嵩,在當時的成就和功績,超乎我們的想像。他們是東漢政權的最後一批捍衛者,將搖搖欲墜的東漢朝廷重新扶正。然大廈將傾,非人力所為。
能力真的很牛,功勞真的很大
Ⅵ 皇甫嵩的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皇甫嵩形象與正史相似。於黃巾起義時,以中郎將身份討伐黃巾,用火攻大破張梁、張寶。 後接替董卓進攻張梁,連勝七陣。掘張角墓,拜左車騎將軍、冀州牧,因拒絕賄賂宦官而被免職。 董卓死,王允命其與呂布等共至郿塢抄籍董卓家產、人口,皇甫嵩將塢中所藏良家子女,盡行釋放。
Ⅶ 有關一部三國小說第一章主角騙飯到了皇甫嵩家,這部小說叫什麼
三國之統帥天下
Ⅷ 這本武俠小說叫什麼
大唐游俠傳
唐天寶年間,玄宗李隆基,專寵楊貴妃,楊氏一門雞犬 升天,其兄楊國忠專權朝廷,致使小人當道,姦邪滿朝。胡將安祿山極力巴結楊貴妃,雖比貴妃年長,卻拜楊貴妃為義母,身兼平盧節度使與范陽節度使大權,野心勃勃,妄圖興兵造反。
正當此時,綠林兩大強盜世家竇令侃和王伯通一家,分別為當年「十八路反王」的竇建德和王世充的後人,因爭霸綠林而勢成水火。竇家兄弟五人號稱「竇家五虎」,聲勢強大,多年穩居盟主之位。王伯通處心積慮,將其子王龍客和其女王燕羽分別送與高人門下,學成驚人藝業。又勾結安祿山,並力邀出道不久而名震江湖的一對師兄弟空空兒和精精兒為倚靠,前往竇家復仇。
大俠段珪璋早年得罪安祿山,又因娶竇令侃之妹竇線娘而不肯入伙竇家,一直隱居於長安郊外鄉村之中,與大唐進士棄官歸隱的史逸如相交莫逆。新年段妻竇線娘與史妻盧氏分別生下一子段克邪和一女史若梅,雙方指腹為婚。安祿山探知段隱居之地,著人前來捉拿。史逸如為救好友,冒認段之名隨同妻女一家被捉。竇家向段求援,段遂將竇線娘託付竇家並帶竇令侃之義子鐵摩勒進京營救。終因力量懸殊而不敵,史逸如為救好友身死而段亦身受重傷,幸得魏州大俠南霽雲及西嶽神龍皇甫嵩相救脫險。來到竇家之後,空空兒為阻段援手竇家,偷走了段之子段克邪。段夫妻勝了精精兒之後,與空空兒引約比劍,輸了一招而不得不對竇王之爭袖手旁觀。一場火並,竇家五虎俱被王伯通之女王燕羽所殺,綠林盟主也為王奪得。鐵摩勒得南霽雲救助而倖免於難,又得武林前輩韓湛等相助,鐵摩勒矢志報仇。段珪璋受其妻所請,授其劍譜,並托南霽雲將其攜入一代宗師磨劍老人門下學藝。
七年之後,鐵摩勒藝成出道,適逢安史之亂。鐵摩勒孤身報仇未果,幸得王燕羽鍾情於他而終脫險。隨後鐵與韓湛與女韓芷芬相識相知,結成愛侶。段珪璋、鐵摩勒、南霽雲攻破王伯通山寨,斷了安祿山一臂,又揭開了二十年前一宗武林疑案,為武林前輩皇甫嵩洗清惡名。南霽雲也終與俠女夏凌霜成為眷屬。鐵摩勒受南所託,前往京師為皇帝保駕。後雖保駕有功,但參與了馬嵬坡兵變,殺死楊國忠,迫死楊貴妃,而為皇帝所恨,欲置之死地。幸得空空兒相救,並帶了段珪璋之子段克邪之消息,雙方化解了恩怨。
安祿山攻佔長安稱帝,而王伯通亦公開投靠安祿山,王燕羽深明大義。鐵摩勒在往長安路途中被安部下薛嵩、聶鋒所獲。聶鋒尚存正義之心,將鐵摩勒留在身邊。安祿山大宴群臣,宴會之上,鐵摩勒發現了殺害生父鐵昆侖之仇人羊牧勞正在席間,遂大鬧安之宴會。安祿山受驚而眼盲重病,為其子安慶緒所殺。鐵摩勒終得聶鋒、王燕羽、段珪璋及韓湛父女相援,殺出重圍。而當年身陷敵手的盧夫人也說服了薛嵩、聶鋒反叛安祿山,為安史敗亡埋下伏筆,不幸的是盧夫人在大亂中身亡。留下一女史若梅為薛嵩收養並更名薛紅線。
段珪璋終見一別十年的兒子段克邪,原來段克邪早拜在空空兒師母門下,學顧一身驚人藝業,一門終得團圓。聞史思明部將令狐潮興民圍攻睢陽城,段一家隨南霽雲前往睢陽。而鐵摩勒、韓芷芬帶領綠林之士另起義旗,反抗安史叛亂。睢陽大守張巡為一代名將,率領眾人眾志一心守住孤城,然奈何敵眾我寡且糧食斷絕,孤城終被破,張巡被俘就義,段珪璋、南霽雲、雷萬春等當場戰死。唯段克邪保護其母及南夫人夏凌霜殺出重圍,不久段夫人聞段珪璋之死訊,亦氣絕遜世,臨終留下遺言段日後與史逸如遺下之女成婚。名城浴血大俠捐軀,永留青史。
Ⅸ 平黃巾之亂的盧植、皇甫嵩、朱儁為什麼在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就消失了
《三國演義》主要是描寫魏、蜀、吳三國的故事,羅貫中老先生是從黃巾軍起義寫起的。這也是有人把黃巾軍起義作為三國開始的依據。
要鎮壓起義,朝廷就需要招兵買馬,很自然就引出了劉、關、張三兄弟來。三兄弟與黃巾軍交戰,很容易就遇到了三國時期另兩位魏、吳的奠基者曹操和孫堅。
從劉備、曹操、孫堅的出場順序,就清楚了羅先生的價值取向。
不清楚盧植生年,但從鄭玄與管寧、華歆相差三十歲來看,盧植應該與鄭玄年齡相仿,雖然師出同門,很可能不是同一時期在一起同窗共讀。
公孫瓚與劉備都曾經跟隨盧植學習,而且公孫瓚還比劉備年長,因而盧植去世時年齡並不小了。議郎彭伯認為,盧尚書(植)海內大儒,人之望也。曹操認為,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也。
建安十二年(207年),丞相曹操率軍北伐烏桓,途徑涿縣,下通告稱贊盧植生平,並派人為其掃墓。盧植去世後,范陽盧氏逐步成為豪門世族。
02
皇甫嵩(?-195年),字義真。安定郡朝那縣(今寧夏彭陽)人。東漢名將。在鎮壓起義的戰斗中屢建戰功,朝廷即拜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里侯。
黃巾起義爆發後,皇甫嵩與呂強上疏請求解除黨禁,被授左中郎將,與朱儁率軍鎮壓起義軍。因戰功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里侯。後因為得罪權宦趙忠、張讓被罷免,改封都鄉侯。
據《後漢書·皇甫嵩·朱俊傳》記載:中平五年(188年),涼州王國叛亂圍困陳倉,朝廷復拜皇甫嵩為左將軍,都督前將軍董卓,各率二萬人拒敵。
王國敗退,皇甫嵩欲進兵追擊,但董卓勸阻。皇甫嵩獨自進擊,以董卓斷後,大敗王國,斬首萬余級。董卓十分慚愧,從此對皇甫嵩非常忌恨。
中平六年(189年),靈帝拜董卓為並州牧,讓其交出兵權給皇甫嵩。董卓不從,皇甫嵩上書申明情況。靈帝妥協,但董卓遷怒於皇甫嵩。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專權,征皇甫嵩為城門校尉,借機要殺掉他。主管官吏承董卓旨意,讓皇甫嵩的屬下誅殺他。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還沒有來得及殺掉皇甫嵩,就被王允、呂布誅殺。
朝廷拜皇甫嵩為征西將軍,屠滅了董卓宗族。有人建議司徒王允派遣皇甫嵩統領董卓舊部,並留守陝縣進行安撫,但王允拒絕此議。
不久,李傕、郭祀攻入長安,殺死王允,把持朝政,任命皇甫嵩為車騎將軍,同年八月升任太尉。十二月,因流星出現,被策免。此後,又復拜光祿大夫、遷太常。
興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逝,朝廷追贈皇甫嵩驃騎將軍,拜家中一人為郎。
03
朱儁(?-195年),字公偉。會稽郡上虞縣(今浙江紹興上虞區)人。東漢末年名將。
光和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朝中公卿都舉薦朱儁。於是,朝廷任命他為右中郎將、持節,與皇甫嵩共同出征。
朱儁初戰黃巾軍波才部,失敗。後在皇甫嵩、曹操等的協助下,斬殺數萬黃巾軍,乘勝平定汝南、陳國等三郡之地。
皇甫嵩上表朝廷,朱儁被封為西鄉侯,遷鎮賊中郎將。
中平二年(185年),朱儁因鎮壓起義軍有功,被任命為右車騎將軍、光祿大夫,增食邑五千戶,改封錢塘侯,加位特進。因母喪離職,後任將作大匠,轉任少府、太僕。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把持朝政,因為朱儁功高望重,董卓對他格外小心。外表與他親近交結,內心則對他頗為忌憚。
初平元年(190年),關東諸侯討伐董卓,董卓商議遷都長安,朱儁屢次阻止。董卓厭惡朱儁與自己作對,但貪圖他的高名,於是上表奏請朱儁為太僕,做自己的副手。朱儁堅決推辭,不肯接受。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進入關中,留朱儁守洛陽。朱儁便與山東諸侯通謀,想做內應,討伐董卓。但害怕董卓襲擊,就棄官逃往荊州。
董卓派遣楊懿為河南尹,駐守洛陽。朱儁帶兵擊敗楊懿,但由於河南殘破,無法作為屏障,於是引軍向東,屯駐中牟,並傳信各州郡,召請討伐董卓。
徐州刺史陶謙派來精兵三千,其他州郡也派來了兵力。董卓聞知,派遣李傕、郭祀率領數萬兵力,將朱儁擊敗。朱儁自知寡不敵眾,於是停留關下,不再前進。
初平三年(192年),李傕、郭祀控制朝政。陶謙與豪傑一起推舉朱儁為太師,傳檄各州牧伯,共同討伐李傕、郭祀,奉迎天子。
李傕聽從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的計策,以天子的名義徵召朱儁入朝。
眾將士不肯入關,但朱儁卻說:「"用天子的命令召臣子,應當不等徵召就要去,何況是天子的詔命呢?而且李傕、郭汜是奸亂小人,樊稠是平庸無用的人,沒有別的什麼遠大的謀略,又勢力相等,變亂必定發生。我乘他們的不備,突然行動,那大事就可以成功了。"
朱儁辭別陶謙等人,奉詔入京任太僕。同年,朱儁接替周忠出任太尉、錄尚書事。
興平元年(194年)秋,朱儁因為日食出現而被免職。後又奉命代理驃騎將軍,持節鎮撫關東,但未出行。
興平二年(195年),李傕殺死樊稠,郭祀與李傕相互攻殺,長安大亂。朱儁留京沒有出行,任大司農。李傕劫持獻帝到自己營中,獻帝命朱儁和太尉楊彪等十多人去說服郭祀,讓他與李傕和解。
郭祀不肯,扣留了朱儁、楊彪等為人質。朱儁性格剛猛,當日便過於憤怒,發病而死。
總之,盧植、皇甫嵩、朱儁等人都是漢末名將,都以殘酷鎮壓黃巾軍起義而聞名,並得到朝廷的厚賞,這是他們共同的歷史污點。
但他們在董卓及以後李傕、郭祀作亂時期,都保持了氣節,不予合作,而且一定程度上抵制董卓等的倒行逆施。特別是朱儁,不阿附董卓,抵制遷都,曲表其憤。欲乘李傕、郭祀之亂,匡扶漢室,足見其深謀遠慮。
但是,大廈將傾非人力可為。皇甫嵩因流星出現被策免,朱儁因日食產生也罷免,豈非天意?
盧植、皇甫嵩、朱儁等都是漢室庭柱、肱骨大臣,國之棟梁,但由於漢室衰微,權臣專政而得不到信任,致使他們含憤離世,不僅是個人的悲哀,也是國家、朝廷的悲哀。
革命尚未成功,盧植、皇甫嵩、朱儁等老一輩鬥士倒下了,曹操、劉備、孫權等後輩梟雄們,前赴後繼。三分天下的大幕徐徐拉開,一場更加混亂的局勢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