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類似明朝那些事好看的歷史小說嗎
書名:悠悠十六國之縱橫十六國 作者:陳羨 介紹:東晉南北朝 通俗
書名:悠悠南北朝之宋齊北魏的紛爭史 作者:陳羨 介紹:東晉南北朝 通俗
書名:悠悠南北朝之三國歸隋的同一路 作者:陳羨 介紹:東晉南北朝 通俗
書名:血染刀鋒八十年(共三冊、目前出兩冊) 作者:英雄旗主 介紹:五代十國 通俗
書名:唐史並不如煙(目前4冊) 作者:曲昌春 介紹:唐朝通俗
書名:民國就是這么生猛(目前3冊) 作者:霧滿攔江 介紹:民國通俗
這些你也看看
書名:智典(四冊) 作者:冷成金 介紹:歷史典故:一冊先秦卷、二冊兩漢卷、三冊隋唐宋元、四冊明清卷
書名:東周列國故事(上下) 作者:林漢達 介紹:通俗
書名:明朝那些事兒(七冊) 作者:當年明月 介紹:通俗
書名:活出歷史(上下) 作者:史可鑒、嚴育新 介紹:歷史典故
書名:話說中國(十五冊) 作者:上海文藝出版社 介紹:歷史典故
書名:悠悠十六國之縱橫十六國 作者:陳羨 介紹:東晉南北朝 通俗
書名:悠悠南北朝之宋齊北魏的紛爭史 作者:陳羨 介紹:東晉南北朝 通俗
書名:悠悠南北朝之三國歸隋的同一路 作者:陳羨 介紹:東晉南北朝 通俗
書名:血染刀鋒八十年(共三冊、目前出兩冊) 作者:英雄旗主 介紹:五代十國 通俗
書名:唐史並不如煙(目前4冊) 作者:曲昌春 介紹:唐朝通俗
書名:兩宋風雲 作者:袁騰飛 介紹:通俗
書名:鐵血強宋 作者:黃如一 介紹:通俗
2. 有沒有和《明朝那些事》一樣好看的歷史小說
《那時漢朝》月望東山著 繼《明朝那些事兒》後又一部過濾心靈之作
3. 有哪些類似《明朝那些事兒》的知識性小說
作者:7號雜貨鋪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2628963/answer/14657179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歷史系的有:
《原來這才是春秋》對周平王遷都至周元王元年的三百多年春秋史,進行了全新梳理。
《大秦帝國》孫皓暉創作的第一部大型文學作品,書的主旨很勵志、部分細節過於拖沓
《那時漢朝》月望東山沿用「明月」式寫作手法,筆調詼諧,通俗易懂,完整再現了漢朝400多年的興旺與衰落。
《唐朝那層窗戶紙》 以女性為「點」、以大唐皇族家庭倫理關系為「線」、以大唐背面風景為「面」的歷史紀實類通俗作品。
《如果這是宋史》作者「高天流雲」。類型為兩宋朝史,幽默、通俗。手法非常類似於明月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以萬曆十五年作為一個橫斷面,由此窺得整個大歷史.
《清朝那些事兒》一個個小故事串起來,語言一般。
4. 求類似《明朝那些事》的好看的歷史小說,要寫正史的,謝謝~
《少年天子》,作家凌力的代表作,是一部描繪清朝入關後第一代皇帝順治的長篇歷史小說。面臨明、清鼎革之際的嚴峻局面,順治勵精圖治,力求變革;但不斷受到朝廷保守勢力的阻撓政治風雲迭起。順治能書會畫,多情善感,醉心追求符合意願的愛情和婚姻生活;但皇帝的愛情和婚姻牽連著宮廷權力的爭奪,順治在這方面的舉措也引起了愛與恨、生與死的尖銳矛盾。終其二十三、四歲的一生,順治在政治上的失敗和愛情上的破滅,反映了深刻的性格悲劇和歷史悲劇。
凌力憑這部小說獲得茅盾文學獎。
5. 和明朝那些事兒 一樣精彩的小說 有哪些啊
《竊明》應該是和《明朝那些事兒》齊名。相當好看呀!絕對經典。
6. 請各位推薦幾本和明朝那些事兒類似的歷史書
《原來這才是春秋》《那時漢朝》,《如果這是宋史》《竊明》《流血的仕途》《萬曆十五年》
--------------------------------------------------------------------------
《原來這才是春秋》(唯一不能缺席的王朝)!!!
如果提一個問題,中國歷史上哪一個朝代最不可缺失?如果我們只能留下一個朝代,應該留下哪一個?
清朝?零分;明朝?零分;宋朝?1分;唐朝?2分;漢朝?3分,接近答案了。
正確答案是:春秋戰國,也就是東周。
為什麼這樣說?了解春秋就知道了。
如果沒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姓什麼,因為中國一半以上的姓氏都在春秋形成。翻翻《百家姓》,就明白有多少個姓氏的老祖宗是春秋人。趙錢孫李,周武鄭王,沒有春秋,就沒有百家姓。
如果沒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祖師爺是誰,因為中國一半以上行業的祖師爺來自春秋。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這一點人人都知道。還有呢?飯店的祖師爺、讀書人的祖師爺、廚師的祖師爺、鹽販子的祖師爺、甚至性工作者的祖師爺等等,原來都是來自春秋。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不知道幾千年來該讀什麼書,我們也不知道禮義廉恥是什麼意思,因為孔子來自春秋。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就不知道道教是什麼意思,同樣也沒有《道德經》,因為老子是春秋人。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也不知道法治是什麼意思,因為法家的始祖管子是春秋人。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就不知道怎樣打勝仗,因為《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就是春秋人。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寫文章就不會生動,因為一半以上的成語典故來自春秋故事。
好像,如果沒有春秋,就沒有現在的中華文明。
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事實。
幾千年來,我們不就是在春秋祖先們的蔭庇下過來的嗎?
我們一向輕視春秋那段偉大的歷史,一直認為那是一段混亂的歷史,其實正因為有了這段歷史,才給我們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遺產。
只有了解了春秋,你才能知道祖先們有多麼的偉大,他們的偉大,絕對超越你的想像。當然,也有人的荒淫,同樣超過你的想像。
在偉大的周公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之後,春秋戰國作為一個百家爭鳴的舞台,給了無數英雄們表現的機會。
從鄭庄公的忍到越王勾踐的忍,你可以發現中華民族的忍耐力是多麼的可貴;從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到范蠡幫助越國滅吳,你能看到祖先們的治國之術;從老子的「道德經」到孔子的「四書五經」,你能看到古人處世和治學的態度是多麼的高明;從孫子兵法到商鞅變法,你又能看到國家富強的不同路徑。
春秋時期,爾虞我詐的國家關系與如今的國際形勢如此的接近,弱肉強食的諸侯吞並充滿了無恥和暴力,秦晉之好背後的背信棄義,晉楚爭霸決戰中原時恢宏的戰爭場面絕不亞於此後的任何一場戰爭,名目繁多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國兩制」、「南聯盟」等等都在那個時候出現。
當然,還有自相殘殺的鄭國四兄弟、養鶴的衛懿公、亂倫的齊襄公、愚蠢的仁義道德者宋襄公、野心家慶父等等反面人物,各型各色的人和事充斥著那個無限精彩的歷史舞台。
春秋五霸,誰是真正的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仁義、誠信、武力,什麼是稱霸天下的第一要素?春秋會告訴你。
春秋的精彩還在於他的真實,每個人真實的一面都得到真實的記錄,那時的史官是足以震懾國君的,不需要為誰粉飾,不需要為誰篡改歷史,這不像後來宋朝、明朝的史官,給後人留下了一大堆謎團。
春秋時期,有內戰,有外戰,兩百多年間,戰爭接近兩百次,消滅國家將近一百個。戰爭不僅考驗了中華民族,也鍛煉了中華民族。那是中國對外擴張最為猛烈的一個時期,齊國向東、晉國向北、楚國向南、秦國向西,四大強國的擴張使得華夏版圖至少擴大了一倍以上,奠定了中國今天龐大領土的基礎。
我們多數人只知道中國有一個聖人,就是孔聖人。但是,春秋的歷史告訴你,孔聖人心目中的聖人是誰,一個是周公,另一個是管仲。孔夫人是對的,與周公和管仲相比,他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周公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以德治國、以法治國都從他那裡開始,政治上的無神論「以德配天」也從他那裡開始,中國社會制度的基礎是由他打下來的。而管仲將周公的思想發揚光大,他是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等等諸家的創始人,你現在可能不信,但是了解春秋之後,你不能不信。
什麼是以人為本?什麼是以民為天?什麼是和諧社會?管仲都會告訴你。
不僅如此,管仲還告訴你什麼是內閣責任制,怎樣控制通貨膨脹,怎樣保護環境,怎樣實行義務教育,怎樣保護言論自由,怎樣實現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
看到這里,你會感嘆,你會驚訝,那是因為你之前沒有了解春秋。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偉大的聖人中的聖人是一個逃兵,是名副其實的「管跑跑」。可是,這無損於他的偉大。還有,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段友誼就是「管鮑之交」,那絕對可以令你感慨萬分。
孔子說過:沒有管仲,我們就該披散頭發,裸露膀子,做野蠻人的奴隸了。
有人評說:中國之所以衰落,就是因為尊孔子而不是尊管子。
如果孔子在世的話,他一定會承認這一點的,因為他是一個誠實的人。
我們不是熱衷於國學嗎?
國學是什麼?
國學就是春秋。
不是嗎?
難道不是嗎?
了解春秋,你一定會承認這一點。
《原來這才是春秋》這本書豈止是好,簡直就是好到爆!!!你看了以後一定不會後悔的!就像《明朝那些事兒》一樣!
下載地址:
網上找不到TXT下載,只有一個UMD可以支持手機看書的格式,只要自己再去下個閱讀器才能看,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網路搜索上到的TXT下載大多數有問題,我至今也沒找到哪兒下載,你要是找到了,請用」網路消息「告訴我一聲,感激不盡!)
-----------------------------------------------------------------------------
《竊明》
這是一部能夠令人熱血沸騰、血脈賁張的歷史戰爭小說。
這是一部弘揚民族正氣,撥亂反正的憤怒之書奇書。
這是一部聲討滿清的檄文,作者對滿清的憤怒源自他對歷史的深刻理解。
這是一部令所有熱愛清宮戲的讀者生氣和郁悶的挑釁之書。
這是一部直戳二月河偽歷史小說真相的力做。
這是一部直指金庸、閻崇年顛倒黑白,為漢奸張目的聲討之書。
袁崇煥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賣國賊??!!真的嗎?
這是一部恢弘的歷史之書、熱血之書、戰爭之書、權謀之書。
《竊明》是第一部真正描寫了近代軍隊與封建軍隊的實際區別,真正將體制上的優勢引入軍隊訓練並依靠其獲得對古人的勝利的歷史穿越小說。作者重塑了明朝獨特的社會氣質,主角黃石被死間的商人、死忠的低級官員、死戰的底層民眾感染,逐漸由一個旁觀者或者態度超然的有優越感的穿越者,變成民生的參與者,在爭霸門口徘徊……
他會寫大字,熟悉明末歷史,在一次發生故障的有計劃穿越過程中,萬曆四十六年,他站在了遼東的土地上成為了一名乞丐,面臨異族鐵騎侵略的威脅……,一個野心家開始著手改變著歷史前進的方向,他會帶來什麼樣的變革?
他隨機應變,使用出賣忠於明的商人間諜、假裝變節、出賣若干情報等陰暗手段化險為夷;
他奮力搏殺保護廣寧十幾萬百姓安全返回遼西,但他的未婚妻卻不得不上吊自殺,給本書帶來隆重的暗黑色彩;
他結合西方軍陣,賀定遠的家傳絕技,在長生島訓練出紀律嚴明的長槍陣。在金州,以400人槍陣,對抗600多騎兵,創造了一死四傷,斬首四百六十級的奇跡……
《竊明》不是像《明朝那些事兒》那樣的歷史文學書,而是一本歷史架空小說,但在我的心目中,它比許多無聊的歷史文學書強上百倍!不讀竊明枉讀書!
《竊明》的作者灰熊貓通過一個掙扎在明末遼東的黃石將一個湮滅於清史的明末揭開一角,讓我們得以窺見那些我們還算熟悉的歷史人物到底是什麼面目,天啟、魏忠賢、袁崇煥、熊頲弼、孫承忠、祖大壽、東林黨徒、遼東將門,縱然是一家之言,可是作者卻將這些明末的人物寫活了,寫絕了。讀一本《萬曆十五年》,崇禎的明末在我腦海里還是雲山霧繚,讀一本《竊明》,大半個明朝卻在我眼前活靈活現。讀竊明,讓我想到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同樣鮮活的歷史,那些被人扭曲後為我們所遺忘、無視的歷史再一次被我們拾起。
《竊明》不僅僅在於寫活了一個明末,還在於給了我們一種殘酷的真實和沉痛的反思。以建奴數萬草寇為什麼能屠殺大明三分之二人口,湮滅天下?以大明廣博疆域、百萬將士官員何止於族亡史絕?在那個不可思議的年代到底發生了怎樣荒誕的歷史事件?哪些人哪種制度哪些原因又該為這樣泣血的歷史結果負責?因為和諧,我們的歷史對明末輕描淡寫,異族的入侵變成了朝代正常的交替。但是讀《竊明》,我們知道了小冰河時期,氣候對明國運的致命一擊;我們知道了漂沒,東林黨為代表的明朝官員是如何的腐敗昏聵;我們知道了遼西將門、軍戶制度,明軍的戰鬥力為何如此的低下。我們還知道了毛文龍,這個東江以200人起家,孤軍抗建奴,復土千里,救遼民數十萬的浙江人,這個在《鹿鼎記》中被醜化,在建奴編著的明史中被貶低,僅僅因為被袁崇煥所殺而被我們所知的英雄。還有袁崇煥,這個相對毛文龍享有大名,被乾隆翻案被金庸吹捧被沒有良心的滿族「學者」捧上神壇,實際上卻是空耗百萬軍餉、坐視軍民被屠、友邦被滅,賣米資敵,擅殺同級大將、號稱「五年復遼土」卻被建奴打到北京城下,子孫搖身一變成為旗人的「民族英雄」。
不讀《竊明》之前,相信袁崇煥帥才無雙,關寧鐵騎戰力無敵,8千騎兵可以打敗十萬建奴;不讀《竊明》之前,相信東林黨人清白堅貞,極具才幹;不讀《竊明》之前,相信明朝皇帝弱智無能,無非木匠、煙鬼;不讀《竊明》之前,相信康乾盛世統治下百姓幸福和諧。正如灰熊貓的起點筆名「大爆炸」,《竊明》真的是一個大爆炸。
和所有的網路小說一樣,小說中黃石對歷史的改變可以給我們一種虛幻的滿足,然而掩卷之後,那種沉重的壓抑卻會引起我們對歷史的反思和重讀。
錢穆在《國史大綱》序中第一條寫道「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
滿清篡改了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教育迴避了某些歷史,《竊明》還給了我們。
《流血的仕途》
《流血的仕途》讀完讓人感到驚心動魄,它不但在講歷史,講古人的智慧,更是在講人性。它不是那種看起來跟我們沒什麼關系的歷史著作,也不是隨處可見的通俗讀物,而是通過對歷史畫面的描述,讓讀者受到啟發,有所收獲。
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李斯是一人個復雜的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在《史綱評要·後秦紀》中說,李斯「是聖是魔,未可輕易評說」。可見,李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一兩句話說不清楚。
《流血的仕途》里有一種向上的精神,這種精神讓人心潮澎湃,不可阻擋。正如胡適所言:李斯的「有為」思想,影響了中國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我想,也許不光是狹義的「知識分子」,現在的公務員、經理人、老闆、學生等等,讀曹升這本書,都必將受益匪淺。
布衣李斯,年過三十,前途渺茫,西行入秦,差點死掉。後逢偶然之機,躋身秦相呂不韋三千門客;又冒殺頭之險,贏得秦王信任。其後數年,斯受命於王,小心翼翼,隱忍待發,幕後助秦王間六國,削重臣,奪軍權,震宗室,將少年贏政一步步推向權力之顛。面對超級強悍的秦始皇,周旋於呂不韋,嫪毐這樣權傾天下的競爭對手之間,李斯韜光養晦,蓄積勢力,於不知不覺中崛起為大秦決定性人物。曹升之書,以心證史,彷彿親歷。
《流血的仕途》透析千年不變的中國式職場規則
李斯這個人,地球人都知道,他是大秦帝國僅次於秦始皇的二號人物、華夏千古第一宰相。他和秦始皇掃六合、統文字,完成了中國歷史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影響中國2000多年來的歷史進程。
對於他的一生,古往今來,眾說不一。
有人說他好,在司馬遷的《史記》里,曾寫到當時的「俗議」,也就是大眾的議論,說李斯是因為「極忠而死」。也有人說他壞,同是在《史記》里,司馬遷把「老鼠哲學」這頂帽子,往李斯的頭上一蓋,這一蓋就是幾千年,從此,李斯成為了一個所謂的投機分子。
可是,讓我疑惑的是,一個人經歷了三十四年艱辛卓越的仕途生涯,一步一步走向位及人臣之位,如此傳奇人物,真的是一個投機分子么?如果這算投機,那投機的過程也太漫長了吧!一個投機分子,能忍這么多年?還有一點,一個岌岌無名的小人物,面對秦始皇這樣強悍的千古帝王,難道僅僅靠投機,就能夠最終崛起?
最近我看到的這本《流血的仕途?李斯與秦帝國》,終於揭開了我心中關於李斯一生在險惡仕途上的生存秘密。說是仕途生存,也可以說是職場生存,只不過這個職場,比我們日常生活里所面臨的職場,不可同日而語。我們干不好是丟工作,李斯們干不好,是丟腦袋。這種動就丟腦袋的工作,李斯們幹得確實是嘔心泣血,幾乎算是為我們積累了一套鑽石版的「古代職場MBA教材」。所以,《流血的仕途》這本書,其實不僅在說歷史,更是在字里行間講述做人、做事的一些核心問題。
在李斯年輕時,他不過是個在楚國小城上蔡管糧倉混日子的小吏,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如本書作者曹升所言:李斯在二十多歲時,出於對人生價值的敏感,對個體存在的焦慮,最後竟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小城上蔡,來到秦國都城咸陽,開始為夢想而冒險,為命運而奮斗,最終竟從貧賤的布衣,躍為大秦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並影響了中國未來兩千多年的政治格局。
李斯當初的舉動,類似於一個突然決定離開故鄉開始「北漂」的現代年輕人。在這本書里,作者曹升要講的就是李斯在他開始「秦漂」之後,如何伺機擠進了當時秦國丞相呂不韋三千門客之一,後來又如何冒著殺頭之險,贏得年輕嬴政的信任,小心翼翼受命於王,幕後助秦王間六國、削重臣、奪軍權、震宗室,將少年嬴政一步步推向了權力之顛……而李斯本人,面對超級強悍的大老闆秦始皇,周旋於呂不韋,嫪毐這樣權傾天下的競爭對手,竟於不知不覺中崛起為大秦決定性人物。
通觀全書,李斯是一個一輩子只堅持做兩件事情的人。
第一、一生堅持為大老闆秦始皇提供「增值服務」。從秦始皇還沒成人開始,李斯就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堅定地選擇了站在秦始皇身邊支持他。按說,李斯三十三歲才開始步入仕途,年齡偏大,起點又低,這個時候,如果不抓住機會,趕緊往上爬,以後也許就沒機會了。可是,李斯寧願等!李斯為什麼等?因為他覺得只有秦始皇才是可靠的,如果他跟了呂不韋,一時風光而已,但最終不會有大前途。李斯抵制了諸多誘惑,寧願默默無聞的替年輕的嬴政做幕後工作,蓄積力量,最終成就大事,更贏得了秦始皇一輩子的信任。
第二、對自己競爭對手在想什麼,李斯永遠一清二楚。在《流血的仕途》中,作者把李斯這一點敘述得相當精彩:「他對呂不韋的研究是如此透徹,以致於他完全有資格在世上任何一所大學里開設呂學講座,我敢保證,就連呂不韋本人,也會迫不及待地前來聽講,而且一節課也捨不得落下。」李斯以一個小人物身份步入仕途,面對的又是如呂不韋這等如此強悍的競爭對手,如果不充分了解對方,李斯取而代之的可能性不要說是零,那是連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李斯不僅想了,而且還做到了。做到的原因,關鍵在於他極為清楚競爭對手哪天會下去,而他自己,又該在何時出現。
李斯除了一生堅持做以上兩件事情外,還有一點,更讓人萬分佩服,那就是決策。
一條成功的路,其實就是靠一個個正確的決策串聯起來的。
不要輕視每一條決策,因為每一條失敗決策的背後,都可能讓你從此失去再翻身的機會!李斯的決策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的每一次決策,從來都是「面向未來」的,而不是「著眼眼前」的。他不跟甘羅搶風頭,後來甘羅被呂不韋秘密害死;他不跟隨呂不韋,呂不韋最後被秦始皇賜死;他不跟隨嫪毐,嫪毐後來造反,李斯親自為其執刑……總之,在秦始皇死之前,李斯的每條決策,幾乎全對。就是這些幾乎全對的決策,創造了這一奇跡:讓李斯從一介布衣,躍為大秦帝國第一丞相之位。
然而,在沙丘密謀里,李斯在與趙高的較量中,最後被迫立胡亥為帝,大秦從此走向毀滅,李斯也因此而成為歷史上最被爭議的人物。我更願意認為:這就是命。當時不管立誰為帝,李斯都將不會好過。要怪,就怪秦始皇死得太早,竟然在旅遊途中翹了辮子。想必當時的李斯,內心早已惶然,在仕途上,沒有提前為自己想後路的人,一般都會死得很慘。可是秦始皇才50歲,李斯又豈敢為自己想後路?李斯要想後路,那秦始皇對他豈可還能信任?所以我說:李斯之死,命也。
《流血的仕途》這本書,把一個小人物的崛起歷程,寫得絲絲入扣,入木三分。他不僅是在寫歷史,也在寫中國的文化,他是一本歷史之書,也是一本人學之書。所以,這本書在坊間、在機關、在職場如此被追捧,有很多人一買就是幾十本送人,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個道理,就是《流血的仕途》能告訴你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下正確的去做事情、做選擇。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雖然裡面有精華,也有糟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它們都是外來文化不可替代的。在中國做人做事,其中的玄機,在現代的管理學上一定學不到。如果你在中國嚴格按照現代管理學來辦事情,對不起,吃虧的肯定是你。而《流血的仕途》這本好看的書,不僅可以讓你讀到來源於正史讓人驚心的歷史,更可以讓你學到你平時在經管書里看不到的處世做事技巧。
難怪,地產大亨潘石屹如此評價這本書:《流血的仕途》讀完讓人感到驚心動魄,它不但在講歷史,講古人的智慧,更是在講人性!
《萬曆十五年》
1976年有一件事情,值得我們敘說從前。這一年夏天,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用英文完成了他那部後來影響世界的著作《1587,無關緊要的一年》,翻譯成中文便是《萬曆十五年》。未曾料想到的是,這樣一部書稿,為尋找出版幾經周折,延宕多年後英文本才由耶魯大學在1979年出版。
而中文版也幾經審閱,起死復生地遲至1982年在中華書局付梓。這部兩種不同文字版本的歷史書應市後,隨即在東西兩域暢銷,談論的文章很多,影響廣泛。對這書的讀後感嘆,多是贊譽有加,總起來說的一句話,便是「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寫」,那原因想必很少有人這樣觀察歷史,當然也很少有人這樣寫作歷史。「社會強制被作為公正的替代品,總是自上而下地施加壓力」成為書中的名言,被復敘和引用。那年黃仁宇先生五十八歲,迄今已是三十年前。
從特徵上說,《萬曆十五年》將看似枝微末節,易於被歷史學家忽略的小事,有序地聯系起來,於風調雨順的昇平景象里,找到那些微妙平淡的糾葛,成為日後天翻地覆的歷史誘因,由以證明政治的混亂實為人禍。
在這本書中,我們讀到戚繼光、張居正、海瑞、申時行、李贄等人的一些行為舉止,給歷史留下的影響,更可看出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雖說國泰民安,海瑞仍敢於在一封公開奏摺里批評嘉靖皇帝「虛榮、殘忍、自私、多疑、愚蠢」,這需要大無畏的勇氣,以及知識賦予的獨立人格。
我們民族視氣節和正義比生命重要的傳統意識,促使有見識的少數人士,在時代的緊要關頭,成為當時和後世的楷模。
從歷史的角度糾正西方觀念
關於這本書,作者自己也有所談論。這里摘引幾段《自序》,便知道作者的寫作和認知態度:「這本《萬曆十五年》,意在說明十六世紀中國社會的傳統的歷史背景,也就是尚未與世界潮流沖突時的側面形態。
有了這樣一個歷史的大失敗,就可以保證沖突既開,恢復故態決無可能,因之而給中國留下了一個翻天覆地、徹底創造歷史的機緣。「這其實是長話短說,黃仁宇先生在書中,還留有許多歷史評論:」中國以道德代替法律,我已經批評得很透徹。但是現下仍有很多西方人士,以為西方的法律即是道德的根源。這種誤解,也待指摘。
比如西方所謂『自由』及『民主』,都是抽象的觀念。務必透過每一個國家的地理及歷史的因素,才行得通。「黃先生從歷史的角度,說出自己的預見。
新近的這版「增訂紀念本」里,補入美國著名作家厄普代克(黃譯作「歐蒲台」)刊發在《紐約客》的書評《萬曆:漫長的怠政時代》。這篇文章由徐衛東先生翻譯,文字處理上不帶常見的外語腔調,譯敘的詞句流暢妥帖。書評文中有一段話最為精到:「本書相當於一紙訴狀。簡而言之,帝國的官僚們一意保持傳統與穩定,從而喪失了主動性,甚至不惜行事不公。」厄普代克馳騁美國文壇數十年,算是一員老將。他對中國明朝歷史素無研究,但說出的話卻很中肯:「黃先生告訴我們,明朝的特徵在於『依靠意識形態作為統治手段;意識形態充斥了帝國的各個方面,無論從強度還是廣度來說,都是空前未有』。」用今天的眼光看,明朝必然走向滅亡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還在集權的皇帝身上。
曲折的出版歷程
這本用去三十年而成就的書,出版問世卻頗有波折。這故事被黃仁宇寫在《<萬曆十五年>和我的大歷史觀》文章里,敘述得風雲莫測。中文版由黃苗子轉呈中華書局時,交到當時的責任編輯傅璇琮手上,經沈玉成進行文辭潤色,才成為我們今天讀到的這個樣子。傅、沈二先生都是古典文學研究專家,都曾任職中華書局,日後傅璇琮出任中華書局總編輯,沈玉成則去了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要多說幾句的是,沈先生早已去世,他的文章輯為《沈玉成文存》在中華書局出版。對這兩位為出版《萬曆十五年》多有貢獻的先生,我們惟有敬仰與深懷謝忱。
這里不妨談談該書的中文版台灣本。中文版在內地由中華書局出版後,大約兩年後,也即1984年,陶希聖先生從中華書局獲得台灣版授權。陶氏是胡適的學生,早年曾參加「五四運動」,民國時期研修中國社會史,出版過著作《中國政治思想史》,創辦《食貨》半月刊,參與過若乾重大歷史事件,是有名的政治家。對這部論述中國明代政治社會的歷史著作,自然比較看重。是年陶氏86歲,仍力爭在自己的食貨出版社印刷《萬曆十五年》繁體版,文字仍按內地版不變,按說應是台島上的第一個版本。之後八年時間里,食貨初版印了25刷。改二版後,延到今年,又有印刷50次的記錄,這總共75次印刷到底印數多少,實在無法統計,只由此看出這書所受到的歡迎。
食貨版的書後,增入一篇《陶希聖讀後記——君主集權制之末路》,泛談中國歷史上政治體制,行文不長。
據陶老先生所說,寫此讀後記是著者函屬「加一兩行文字或題簽於卷首」。陶文前面有一段評論,說得很有意思:「黃仁宇博士這本書,以萬曆十五年為定點,選擇幾個人物與幾件公案,隨意隨筆,邊敘邊議,將有明一代的社會、政治、經濟、思想,好像一串串念珠一樣,連鎖起來,讓讀者從頭到尾,一顆顆數下去,不忍放手。無怪乎這本篇幅不大的英語著作,連同幾種語文譯本,成為今日文史學暢銷一時的讀物。」引述在此,內地讀者藉以多幾分對該書的認識而已。
中國最早的歷史文學書,可以說現在之所以會出現這么多的,像《明朝那些事兒》這樣的歷史文學書,都是拜他所賜,算得上是歷史文學書的開山鼻祖!
7. 求推薦幾部類似明朝那些事一類的書,要不枯燥又尊重史實就行。
我來推薦吧,首先我想說個人寫東西終究是有錯誤的,當年明月的錯誤也是非常之多的。
春秋戰國確實沒什麼好推薦,所以就看那個什麼瀟水的著作吧,雖然他想寫的有趣,但無奈水品不夠,但是寫的還是可以的。《原來這才是春秋》這本書的作家最後好像不寫了,但也可以看看。實在不行可以看東周列國志,和三國演義一樣都是文言小說,有許多文學改造,但看一遍你就懂了個大概,這點也類似三國演義。專業的就是楊寬的戰國史之類的著作了
秦的話可以看看《大秦帝國》,特別推薦小說曹三的《李斯與秦帝國》,當然這本小說虛構的很多,幾乎都是虛構,但是寫的很有秦朝的感覺。
漢的話,月望山東的《那是漢朝》我看過,寫的一般,錯誤比明月還多,另外還有曹三的光武帝的書《嗜血的皇冠》
另外,很多人把秦漢合起來寫,可以看的也有不少。不過大多比較專業,比如你可以看程步的書,不過他寫的比較顛覆啦,初學者最好不要看,裡面的韓星項羽都被他證明的很菜。另外還有李開元寫的秦漢也比較推薦啦,小說就是日本司馬遼太郎的《劉邦和項羽》。專業一點的就是史記了,這個就看一些精彩的篇章就好了比如相遇韓信劉邦的本紀列傳。
三國時期就是《易中天品三國》,還有紫金山的《曹操大專》,小說就是《卑鄙的聖人曹操》。專業一點可以看呂思勉的三國史。寫的很好
南北朝好像比較冷門吧,這個你要自己去看一下天涯論壇,裡面寫南北朝的也有不少,自己找自己喜歡的吧。專業的我就不推薦了,因為南北朝確實比較亂
隋唐基本連載一塊寫的,想血腥的盛唐。大唐風雲,唐史並不如煙之類的有很多,也還可以,特推小馬連環的兩本初唐的和唐末五代的書。專業一點的比較多,特推日本寫的一些,還有外國的《撒馬爾罕的金桃》,寫的非常奢華,也很專業,本國也有很多,就不介紹了。
宋朝就是《如果這是宋史》,因為好像別的就沒有什麼好推薦的了。另外還可以看袁騰飛的《塞北三超》和《兩宋風雲》,但是他的我實在不怎麼推薦。錯誤忒多。專業的話就是宋史學家王曾瑜等人吧比如王的岳飛大專,外國尤其是英國人很喜歡宋朝,也寫了很多文章,國內還有比如《行走在宋朝的城市》等等。
元的好像不多。專業通俗的只有成吉思汗轉了吧、
明不多說,專業一點的看吳晗的著作,還有《張居正大專》
清的話,就是《別笑,這是大清正史》吧,專業一點的是《細說清朝十二帝》,另外閻崇年書的可看可不看。
另外有兩本穿越小說據說不錯,《竊明》,《新宋》。有興趣看看吧
最後推薦一些別的專題和同事。比如呂思勉的中華史,比錢穆的《國史大綱》看起來簡單一些,(易中天現在好像也寫中華史,不知怎麼樣)另外還有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可以看看,很薄。柏楊的《中國人史綱》和他的資治通鑒翻譯還是收藏吧,錯誤不少。專題的話可以去讀一下百家講壇的一些教授比如王立群或者蒙曼等等
還有漫畫可以看看《王者天下》,香港的《天子傳奇》,將三國的《火鳳燎原》《蒼天航路》。還有《長安幻夜》(這個裡面的八重雪我非常喜歡的)
就這么多吧,有什麼問題再問我。樓主我可是純手打阿,很辛苦的,打了好久的,你一定要給我分啊。
8. 有沒有小說像《明朝那些事兒》一樣,好看的小說。謝謝
建議你看《秦時明月漢時關》,此書文風和《明朝那些事兒》很類似,特別建議你看一看。
另外推薦馬伯庸的《三國配角演義》,超級暢銷書作家、「文字鬼才」馬伯庸潛心研究三國故事二十年,從浩瀚的史料中,發掘出大量不為人知的細節線索,以懸念迭出的小說筆法,抽絲剝繭,連綴成文,讓最深藏不露的三國配角,以及他們隱藏了一千七百多年的秘密陰謀,全都巨細靡遺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姚雪垠的《李自成》,獲茅盾文學獎,當然要看。
《三國十八扯》,扯得風趣幽默,建議你必須看,和《明朝那些事兒》的文風極其相似,這樣的書看著不累。
暫時就這么多,建議你都看看,我都看過,我認為都是精品。
希望幫到你。
9. 和明朝那些事差不多的小說
阿,其實我也在找和明月文風相似的人呢,如果您是想看明史那我推薦灰熊貓寫的《竊明》,這本書是寫現代人黃石穿越到明朝。也不會很枯燥。不過它主要是講明朝後期了。如果您偏重言情,那推薦一部《燕傾天下》主要涉及的是洪武,建文,永樂。
歡迎您繼續追問
10. 類似於《明朝那些事兒》的歷史性小說還有那些值得推薦
原名叫《趣話隋唐》,目前找到的只有1~8章,再加上選登的11章,是txt格式的。該書的文章網頁多為2年前的,作者寫得不錯,不過看來他自己只公布了1~8章,給大家一個癮頭,他自己說過已經找到出版商以書的形式給大家看,也許人家有自己其他方面的追求嘛,人各有志,不必強求了。還是推薦2個不太在意其他方面追求的作者的通俗史書,可以免費隨身電子閱讀:《如果這是宋史》作者高天流雲、《明朝的那些事》作者當年明月,加上《趣話隋唐》這3本書都不相上下的。讀史而知今更能料未來,這就是為什麼草根政治家往往能登上政治舞台的根本原因!中國人才是不少,很多都自學自通的,可惜多數無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