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庸寫的所有武俠小說的先後順序
1955 《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內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容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2《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金庸小說的歷史順序
一、越女劍-春秋
二、天龍八部-北宋
三、射鵰英雄傳-南宋
四、神鵰俠侶-南宋末
五、倚天屠龍記-元末
六、俠客行-明中
七、笑傲江湖-明中
八、碧血劍-明末
九、鹿鼎記-清康熙
十、書劍恩仇錄-清乾隆
十一、飛狐外傳-清乾隆
十二、雪山飛狐-清乾隆
十三、白馬嘯西風 ----大致應該是乾隆或嘉慶
十四、鴛鴦刀-清
十五、連城訣-晚清
⑵ 「金庸武俠小說」中按什麼順序來看最好排列一下,謝謝啦!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固然幾乎囊括了金庸的所有作品,至於按什麼順序去看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我自覺認識膚淺..不配談什麼小說藝術之類的。我只是純從娛樂角度看,覺得該先從傳誦最廣的,最膾炙人口的,拍成影視劇,搬上銀幕最多的看起。不用說出來,大家都知道了罷,沒錯就是合稱「射鵰三部曲」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這三部在武俠小說中可是熠熠生輝,相信80後以及之前年代的人群都有難以磨滅的印象吧!其中《射鵰英雄傳》更是光芒四射....看過小說的自不必說了,沒看過小說的人大部分也都從電視上知道郭靖和黃蓉這兩個名字吧。這三部小說在金庸小說中也是最重量級的了。加上這3部中的人物關系密切相關,所以這3部肯定是依次看的了。至於《天龍八部》我不得不承認我喜歡這部小說甚於喜歡「射鵰三部曲」中的任一部,《射鵰英雄傳》里的降龍十八掌在《天龍八部》更是大放異彩,「天龍」比「射鵰」歷史年代更早,但金庸先寫了「射鵰三部曲」再寫的「天龍八部」,雖說都有降龍十八掌,但人物與故事都沒什麼連接的。所以先看 「天龍」再看「射鵰三部曲」還是先看「射鵰三部曲」再看「天龍」都可以。至於其他的,自己喜歡怎麼看就怎麼看啦!
我自己覺得看的順序最好是《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鹿鼎記》《雪山飛狐》《飛狐外傳》《碧血劍》..其他的我要麼是很早以前看過現在沒什麼印象了,要麼是沒看完或者根本沒看過的,所以自己也不知道怎麼看好,如果可以的話,先抓到哪本就哪本好了,呵呵..
⑶ 金庸武俠系列小說應該按什麼順序看
建議你先看【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倚天屠龍~)因為這三部是金庸的精髓,也是以郭靖夫婦為時間軸的作品。然後看天龍八部,接下來看笑傲江湖,這些都是金庸作品中互相關聯的幾部。接下來看雪山飛狐,飛狐外傳(這倆是一套)然後看碧血劍和鹿鼎記(他倆是一套)然後是鴛鴦刀,白馬嘯西風,書劍恩仇錄。(如果不按時間軸,我建議最後看書劍,因為書劍是老爺子14部里寫的最不好的),最後看連城訣和俠客行(這倆個和哪部都沒關聯。但強烈建議看連城訣)!
PS:很多人都說金老有15部小說,沒錯,那部叫【越女劍】!但我認為不看為妙,至於為什麼...要是好奇就看吧,看完就曉得了!
⑷ 金庸的武俠小說應按怎樣的順序看
作為一個金庸迷,有幸與君共同探討,個人認為,大師作品,本無嚴格的排序,應為每本書,都獨成一體。可是,讀完之後呢,我可以借用金庸先生自己的說法,來大致的做個指引與導讀,有記者曾問先生說:您認為您的哪部小說寫的最好?作為大師,他沒有具體的說是哪一部,他只是說,從現在看來,最成功的當屬射鵰英雄傳,它被拍成電視(83版)在大陸的影響,始料未及。可是,縱觀自己的寫作生涯,總體來是,後期的作品,好於前期的作品,長篇要優於短篇。下面,我首先將他創作這些作品的年代寫下來,以供參考,然後在仔細的談談我的體會: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金庸最頂峰之作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
鹿─《鹿鼎記》(1969—1972年) 金庸封筆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金庸作品集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但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我自己開始看的時候,首先看的是神鵰,應為電視的影響太大了,所以一直想看,看了書之後,其實,才發現,比起天龍八部,倚天,笑傲江湖,和鹿鼎記,其實射鵰遠沒有這幾部書那麼的手法老練,對於武功的描述,還顯得不是很成熟,當然,不是說書寫的不好,是相比較而言了。在看處女作書劍恩仇錄,先生的博學表露無疑,但作為武俠小說,我們首先看他的武功誰好誰壞,從這一點看,它不能和後期的作品相提並論了。當然,這也是相對的。所以,我認為,如果是第一次讀金庸作品集的話,應該從短篇讀起,按時間的先後讀,這樣,你會覺的,他的作品非常的棒,如同是生活一樣,越來越精彩。如果是第二次讀全集的話,我建議先讀他的成名作品,以及巔峰之作。到第三次在讀的時候,那您一定是鍾愛文學的人了,可以再次從短篇讀起,但是,所得的意境,絕對與第一次大不相同了,可以用研讀的方式去讀,對比,所得,必大於常人,對您的寫作,會大有裨益。這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對您的閱讀有所幫助和啟發,歡迎你和我一起討論,進步
⑸ 金庸14部小說按什麼順序看比較好
金庸小說按照順序看
1、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
2、與射鵰三部曲相關的《天龍八部》,
3、背景為明代的《笑傲江湖》、《俠客行》、《連城訣》,
4、背景為清代的雪山飛狐系列《飛狐外傳》、《雪山飛狐》、《碧血劍》、《書劍恩仇錄》、《鹿鼎記》。
5、中短篇小說《白馬嘯西風》、《鴛鴦刀》、《越女劍》等可以不按順序選看。
金庸小說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俠小說,一共十五部,它們可以由這幾句話描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他們分別是《飛狐外傳》(1960年)、《雪山飛狐》(1959年)、《連城訣》(1963年)、《天龍八部》(1963年)、《射鵰英雄傳》(1957年)、《白馬嘯西風》(1961年)、《鹿鼎記》(1969年)、《笑傲江湖》(1967年)、《書劍恩仇錄》(1955年)、《神鵰俠侶》(1959年)、《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龍記》(1961年)、《碧血劍》(1956年)《鴛鴦刀》(1961年)、《越女劍》(1970年)。
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能稱得上中國現代新武俠小說的代表,就在於它們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簡而言之,金庸的武俠小說在題材的選擇、人物的塑造和展現社會時代風貌方面有鮮明特色,它們在創作技法上獨樹一幟,具有範式意義,在華人世界影響巨大。
⑹ 我現在想看金庸武俠小說的電視劇,應該按照什麼順序看呢
依次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
在金庸小說中,只有《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這三部作品比較有緊密的聯系,順序觀看效果更好,其他作品都是相對獨立的故事,不需要順序觀看。
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郭靖、黃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老頑童等等都在兩部書中出現頻率較高。
《神鵰俠侶》的最後帶出了一個新的人物張君寶,還講述了覺遠大師口述九陽神功的事情,這些都是後來《倚天屠龍記》的主線。
至於《倚天屠龍記》,書中一開始就講了郭襄走遍大江南北尋找楊過的事情,還有張君寶(也就是張三豐)創立武當,郭襄創立峨嵋,倚天劍、屠龍刀從何而來,故事由此展開。
但是《倚天屠龍記》中很多事情看似和前兩部沒有什麼聯系,只是後來出現了一個神秘的黃裳女子,是楊過和小龍女的後人。
金庸武俠小說創作時間順序:
1、《書劍恩仇錄》(1955年)
2、《碧血劍》(1956年)
3、《射鵰英雄傳》(1957年)
4、《雪山飛狐》(1959年)
5、《神鵰俠侶》(1959年)
6、《飛狐外傳》(1960年)
7、《鴛鴦刀》(1961年)
8、《白馬嘯西風》(1961年)
9、《倚天屠龍記》(1961年)
10、《連城訣》(1963年)
11、《天龍八部》(1963年)
12、《俠客行》(1965年)
13、《笑傲江湖》(1967年)
14、《鹿鼎記》(1969年)
15、《越女劍》(1970年)。
⑺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正確閱讀順序是什麼
《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
先看《射鵰英雄傳》,將你帶入金庸的世界,這本書較成熟,在幾本有聯系的書里也是最基礎的一本,先看這本有利於以後閱讀有關聯的其他書。
其次看《神鵰俠侶》,這是緊接《射鵰》劇情的小說,利於擴大書里的世界觀。
接下來是《倚天屠龍記》,別人都將射神倚作為三部曲,其實倚天屠龍記只是前面提到了神鵰里的人物作為引子,關聯不大,讀完這本書就可以再看《天龍八部》,它是發生在射鵰前的故事。
思想主題
金庸所創作的小說中無處不體現了對歷史意義及價值的探尋。他通過在小說中塑造武林門派之間、人與人之間、宗教與世俗之間、正教與邪教之間、國家民族之間以及朝代與朝代之間的恩恩怨怨,最終造就了不同個人、門派、國家、民族、教會、朝代的各種悲劇。
從本質上來說,金庸正是企圖通過在小說中抒發強烈的悲劇情懷,旨在達到解構負面價值、弘揚正面價值的效果。
⑻ 第一次讀金庸小說 先讀哪本比較好
先看射鵰英雄傳。這本用來入門再好不過,從耳熟能詳的成吉思汗歷史開始逐漸展開整個武版俠世界,易讀、精彩權、人物討人喜愛,整體水平上又足夠經典。
然後依次看完射鵰三部曲剩下兩本: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
然後看天龍八部。傳統武俠小說的集大成之作。
然後看笑傲江湖。感受一下當作者突破了單純的武俠,而在其中摻入了政治討論時對自己的突破。
然後依照自己興趣,把除了鹿鼎記外的其餘小說,按自己興趣,隨便讀。
當你打算為自己的金庸閱讀畫一個句號的時候,把鹿鼎記作為要讀的最後一本書。
⑼ 看「金庸小說全集」,應該按著什麼樣的順序來看
按從左到右的順序:
一、《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內屠龍記》、《笑傲江湖》。容雖然《天龍八部》比射鵰三部曲寫得晚,但是故事發生的歷史時間早於射鵰三部曲。又有些武功和劇情是一脈相承的。
例如:新版本《天龍八部》中丐幫的鎮幫絕技之一「降龍二十八掌」,傳到郭靖時代縮減為十八掌;
《天龍八部》中的段譽是《射鵰英雄傳》中南帝的先祖;
《天龍八部》中的「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到了《笑傲江湖》中演化為「吸心大法」;
《神鵰俠侶》中楊過巨劍劍法的函授師父「獨孤求敗」在《笑傲江湖》有傳人風清揚,並傳下「獨孤九劍」;
《天龍八部》中的「降龍十八掌」與《射鵰英雄傳》中的《武穆遺書》引出《倚天屠龍記》中的倚天劍和屠龍刀。
二、《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雪山飛狐》。
《飛狐》中有《書劍》中的人物出場;
三、《碧血劍》、《鹿鼎記》。
《鹿鼎記》中有《碧血劍》中的何鐵手和阿九出場。
四、《連城訣》、《白馬嘯西風》、《鴛鴦刀》、《俠客行》之間沒有聯系,與上述書之間也沒有聯系,可以單獨看。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⑽ 求,金庸小說的閱讀順序,先看那個
金庸小說,可以說有一個不是十分嚴密的時間體系,如果想看經典的早期的,自然非射鵰英雄傳莫屬,接著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碧血劍,最後就是鹿鼎記了。其餘的部分小說不是很長,看讀者興趣了,雪山飛狐,飛狐外傳等等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