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派武俠小說和舊派武俠小說有多大區別
新派武俠小說和舊派武俠小說的區別還是挺大的,一個特徵是使用語言的不同,還有一個是寫作手法的不同。
新派武俠小說主要是使用白話文創作,而舊派武俠小說主要是使用半文言文或文言文創作。這主要和當時的文學傳統有關,近代小說研究中,學者們通常以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作為分水嶺,把武俠小說分為舊派和新派。
隨著時代的推進,現代武俠小說和新派武俠小說又產生了許多區別。現代武俠小說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描寫武功,很多小說都整合了多種元素,比如修真,時空,魔法等等,這也是我們現在常見的玄幻武俠小說。
2. 」十三妹」是舊派武俠小說中一個著名人物,她是在哪本書中當主角
清人文康的《兒女英雄傳》,又名《金玉緣》與《俠女奇緣》。《兒女英雄 傳》是清代著名武俠小說,成書於道光十年前後,它與《宏碧緣》聯手開創了武俠言情小說 風格。
3. 梁羽生的小說的先後順序
1、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廣陵劍。
2、白發魔女傳-塞外奇俠內傳-七劍下天山-江容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 風雷震九州-俠骨丹心。
3、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慧劍心魔 這幾部很不錯,而且把一些唐人傳奇融進去了。
4、狂俠天驕魔女-飛鳳潛龍-鳴鏑風雲錄-瀚海雄風-挑燈看劍錄-風雲雷電 挑燈看劍錄是從風雲雷電中間開始,風雲雷電之後結束。
5、游劍江湖-牧野流星-彈指驚雷-絕塞傳鋒錄-劍網塵絲-幻劍靈旗。
(3)舊派武俠小說祖師擴展閱讀:
梁老全集,共三十五部,分別為:
1、唐代:四部。
女帝奇英傳—— 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慧劍心魔。
2、宋代:六部。
武林天驕-飛鳳潛龍-狂俠天驕魔女-瀚海雄風-鳴鏑風雲錄-風雲雷電。
3、明代:八部。
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武林三絕-廣陵劍-白發魔女傳——武當一劍。
4、清代:十七部。
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風雷震九州-俠骨丹心-游劍江湖-牧野流星-彈指驚雷-絕塞傳烽錄-劍網塵絲-幻劍靈旗-草莽龍蛇傳—— 龍虎鬥京華。
4. 曾經風靡一時的武俠小說,他真正的開山祖師到底是誰
武俠小說真正的開山鼻祖,是“蜀山劍俠傳”的作者還珠樓主。談及武俠小說,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金庸,古龍這在文壇聞名遐邇的“兩大宗師”。金庸躬耕文壇數十年,筆下撰寫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武俠小說;古龍也是如此。
他們的作品如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多情劍客無情劍,至今仍然被無數讀者口耳相傳,並且被不斷的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而且還是名副其實的“大ip”。但是談及武俠小說真正的開山鼻祖是誰,很多人可能一無所知。
抗日時期,時局動盪,全國陷入了一片混亂。但就在這個時候,筆名為“還珠樓主”的李壽民先生,竟然創作出了數百萬的《蜀山劍俠傳》,其中光怪陸離,奇妙瑰麗之處,堪稱前無古人。
因為他,“武俠小說”這個概念,才真正的為大眾所熟知。
5. 一部舊派武俠小說
三俠五義
舊派武俠的共同特徵是使用話本語言或淺顯的文白夾雜的語言創作而成。與此對應,之後的新派武俠作品,除使用白話文創作,與舊派比較,還具有新的思想觀念和文學技巧。倒敘、插敘的寫作手法,是新舊兩派武俠小說的一個重要區別.
《三俠五義》原名《忠烈俠義傳》,長篇俠義公案小說。清代無名氏根據說書藝人石玉昆說唱的《龍圖公案》及其筆錄本《龍圖耳錄》編寫而成,全書120回。清人俞樾(1821-1907)加以增刪修訂,改寫成《七俠五義》,首刊於光緒五年(1879),署石玉昆述。卷首有問竹主人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石玉昆(約1810~1871),字振之,天津人,咸豐、同治間著名說書藝人。其說唱之《龍圖公案》,今猶有傳抄本,唱詞甚多。後有人在此基礎上,刪去唱詞,增飾為小說,題《龍圖耳錄》。光緒年間,問竹主人又加以修改潤色,更名為《忠烈俠義傳》,又名《三俠五義》,均為 120回。近代學者俞樾認為本書第1回「狸貓換太子」事,「殊涉不經」,遂「援據史傳,訂正俗說」,重撰第1回。又以三俠即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實為四俠,增以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共為七俠;原五鼠即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仍為五義士,改書名為《七俠五義》,於光緒十五年作序刊行。所以今有《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兩本流傳。
不知滿意否?
6. 舊派武俠小說和新派武俠小說的區別在哪
我感覺就派武俠小說和新派武俠小說的區別,其實在於舊派武俠小說比較有一些舊世紀的味道,我感覺那種舊世紀的味道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對那種舊世紀的懷念,讓我帶給我們的感覺其實是非常不錯的,那種舊東西特別有味道
7. 新派武俠與舊派武俠有什麼區別
在近代武俠小說的研究中,學者們通常是以1954年梁羽生於《新晚報》刊載的「龍虎鬥京華」為分水嶺,將武俠小說分為新、舊派武俠。在梁羽生之前的通稱為舊派武俠,其中以南派的趙煥亭、平江不肖生以及北派五大家(還珠樓主、白羽、王度盧、鄭證因、朱貞木)為代表;而五○年代之後的新派武俠,則以梁羽生、金庸、古龍…等武俠作家最負盛名。
此外,新派武俠在內容、觀念和寫作技巧上,也與舊派武俠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您要區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也可以從下列幾個特點來做判斷:
-舊派武俠-
武俠小說在清末民初的年代曾經盛極一時,而這段時期問世的武俠小說則被歸類為舊派武俠,其對後代的武俠小說發展影響至深、有開拓奠基之功。舊派武俠大概有下列幾項特點:
1 在內容上,主要是描寫報恩復仇、除暴安良、剿匪平盜和民族斗爭。
2 在武功描寫上,或為神奇劍術、或為平實技擊。
3 在小說技巧方面,基本採用章回體的小說格式和史傳描寫方法。
4 在觀念上,主要是寫善惡之爭,通過平民與豪強、俠客與惡霸、清官與貪官污吏等之間矛盾斗爭,來顯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新派武俠-
在五○年代之後,新派武俠開創了武俠小說的新格局,讓逐漸式微的武俠風氣又攀上另一個巔峰。其實新派與舊派之間並不能完全分割,在初期時,新派武俠也承襲了大量的舊派武俠元素,不過新派武俠突破了舊藩籬,使之更具現代感、多樣化,且在劇情鋪陳或寫法上也與舊派迥異:
1 聯系歷史而不拘泥於歷史,充分敞開想像。
2 刻劃復雜多面的人物性格。
3 新派武俠小說也寫江湖門派之爭、正邪之斗、報恩復仇、除暴安良、民族斗爭等仍是主要內容,但同時更注意了描寫尋寶探險、情變、艱難的學藝過程和破案解謎等。
4 文體上吸收了大量現代文藝筆法和技巧,語言追求簡潔、流暢、口語化,情節結構復雜,擅用多角度展示,心理描寫和推理技巧等。
5 武功描寫突破了傳統的門戶之見及「過招」窠臼,而重視內功、點穴、暗器、毒葯和心智的較量,盡可能不用或少用玄功、妙式,而以「氣勢」與一個「快」字決勝,並發掘「武學」內在的生活哲理內容。
以上是新、舊派武俠的區別。而您所提的那種類似風雲的武俠類型,可能不適用於新、舊派武俠的分法(因為舊派也有類似奇幻風格的小說存在),我想應該是以武俠小說流派來區分。例如葉洪生教授曾將七○年代之前的武俠小說區分為「技擊派」、「超技擊派」、「鬼派」、「新派」和「奇幻仙俠派」等類型,不過這樣的分法在現在已不敷使用了。隨著時代的演進,目前武俠小說還融合了許多其他領域的元素,像是多了魔法、修真跟無盡時空想像的玄幻武俠類,存在著神怪、奇幻、毀天滅地的力量,這些都是以前所沒有的東西。
8. 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的區別在哪裡
舊派武俠的共同特徵是使用話本語言或淺顯的文白夾雜的語言創作而版成。與此對應,之後的新派武權俠作品,除使用白話文創作,與舊派比較,還具有新的思想觀念和文學技巧。倒敘、插敘的寫作手法,是新舊兩派武俠小說的一個重要區別.
9. 舊派武俠小說名篇有哪些
你指的抄是金古梁之前民國時候的吧,最著名的就是還珠樓主的《蜀山奇俠傳》了啊 王度廬的「鶴鐵系列」其中有《卧虎藏龍》。白羽的「十二金錢鏢系列」。朱貞木的《虎嘯龍吟》《七殺碑》《羅剎夫人》。鄭證因的《鷹爪王》等。這五個人合稱北派五大家,你可以好好看看
10. 金庸、古龍和誰,並成為三大武俠小說祖師
梁羽生.金庸.古龍.並成三大武俠小說祖師。
因出道而論。梁羽生較早幾年而稱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創造了武俠小說新的格調。
名詞人劉伯端評論梁羽生武俠作品所述:「國家飄零,江山輕別,英雄兒女真雙絕。玉簫吹到斷腸時,眼中有淚都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