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看過《春風沉醉的晚上》這本書,能告訴我主要寫的是什麼內容嗎
郁達夫是以專情而放任的矛盾形象留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他個人的情感經歷,充滿傳奇、怪誕和自我中心的色彩,帶有五四那代人的心靈軌跡,曾是媒體的炒作熱點,更是當時書商熱烈追逐的對象……本書是他一生所創作的經典作品的精選集,有《過去》、《沉淪》、《春潮》、《遲桂花》等等,是一本不可獲缺的經典收藏本!
這里,有優美而浪漫,讓人馨香練懷久久不忘的心靈獨白;這里,有啟迪青春、點綴人生、暢想世紀的人生感悟;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傷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純情的愛的故事;這里,有詩一樣的文字,格言一樣的論說……如果你正青春,或者你曾經青春,「現代小說經典叢書」之《春風沉醉的晚上》你怎能錯過!
目錄
銀灰色的死
沉淪
春潮
蔦蘿行
青煙
春風沉醉的晚上
秋河
十一月初三
薄奠
過去
清冷的午後
微雪的早晨
迷羊
逃走
在寒風里
十三夜
她是一個弱女子
遲桂花
2. 好看的小說
我看過的覺得好看的:
現代——
你是我學生又怎樣
微微一笑很傾城
天堂太遠,人就正好
想哭的人心已亂
一路向北
田螺姑娘
春風沉醉
關山暮雪
何以笙簫默
紅酥手
靜在不言中
你家有熊貓嗎
棋逢對手
杉杉來吃
十五年等待候鳥
雁歸
親前婚後
時擦
破的春風恨
蝴蝶肋骨
男人的好
你好,中校先生
喜相逢
愛你是我做過最好的事
薄荷的誘惑
別跑睡美人
不是不可以
初情似情
春天的故事
非法入境
肥女要翻身
佛跳牆
大愛晚成
大約是愛
帶上兒子做特工
當時間化為灰燼
盜情
二等女生頭等愛情
告訴大熊我愛她
乖我疼你
何須執手問年華
佳偶天成
錦綉緣
君子一諾
良言寫意
流煙凝眸
倫敦十月
落落清歡
滿身風雨你從海上來
綿羊綿羊我愛你
末路相逢
默言娘子先
那時不知我愛你
你好舊時光
你可聽見我的心在動
寧負相思不負君
女王進化論
衾何以堪
剩女啟示錄
十年一品溫如言
淑女本色
偷晴
危愛
微微一笑很傾城
我北行故人南去
我們都有秘密
心素如簡
妖孽訓呆記
妖嬈人生
一生暖暖
有多遠走多遠
魚在金融海嘯中
預謀
指間歡顏
終於愛情
愛情不脫靶
轉過身才愛
古代——
「傾泠月」寫的書
孤芳不自賞
特工皇妃:皇上我要廢了你
夜船吹笛雨瀟瀟
睡睡平安
是非分不清
斷指娘子
代嫁棄妃
鳳臨天下:王妃十三歲
天下第一嫁
牽情
特工皇妃:朕的愛妃是特工
玲瓏惑
盈盈一水
若愛只是擦肩而過
太平
長生
吟詠風歌
下堂妻的悠哉日子
紅顏亂
除了我你還能愛誰
原來師父是匹狼
天縱妖嬈
皇後出牆記
廢棄帝姬15歲
誅顏
我以千面候君心
絕色特工庶女
晴漫時空
戰神王妃
逃嫁新娘
帝王妻
極品王妃特訓營
痴相公
少年丞相世外客
白發皇妃
醉玲瓏
特工皇妃:鳳霸天下
獸妃
特種兵公主:纖指撼江山
11處特工皇妃
扶搖皇後
3. 有好看的小說嗎推薦下
現代——
想哭的人心已亂
一路向北
田螺姑娘
春風沉醉
關山暮雪
何以笙簫默
紅酥手
靜在不言中
你家有熊貓嗎
棋逢對手
杉杉來吃
十五年等待候鳥
雁歸
親前婚後
時擦
破的春風恨
蝴蝶肋骨
男人的好
你好,中校先生
喜相逢
愛你是我做過最好的事
薄荷的誘惑
別跑睡美人
不是不可以
初情似情
春天的故事
非法入境
肥女要翻身
佛跳牆
大愛晚成
大約是愛
帶上兒子做特工
當時間化為灰燼
盜情
二等女生頭等愛情
告訴大熊我愛她
乖我疼你
何須執手問年華
佳偶天成
錦綉緣
君子一諾
良言寫意
流煙凝眸
倫敦十月
落落清歡
滿身風雨你從海上來
綿羊綿羊我愛你
末路相逢
默言娘子先
那時不知我愛你
你好舊時光
你可聽見我的心在動
寧負相思不負君
女王進化論
衾何以堪
剩女啟示錄
十年一品溫如言
淑女本色
偷晴
危愛
微微一笑很傾城
我北行故人南去
我們都有秘密
心素如簡
妖孽訓呆記
妖嬈人生
一生暖暖
有多遠走多遠
魚在金融海嘯中
預謀
指間歡顏
終於愛情
愛情不脫靶
轉過身才愛
古代——
「傾泠月」寫的書
孤芳不自賞
特工皇妃:皇上我要廢了你
夜船吹笛雨瀟瀟
睡睡平安
是非分不清
斷指娘子
代嫁棄妃
鳳臨天下:王妃十三歲
天下第一嫁
牽情
特工皇妃:朕的愛妃是特工
玲瓏惑
盈盈一水
若愛只是擦肩而過
太平
長生
吟詠風歌
下堂妻的悠哉日子
紅顏亂
除了我你還能愛誰
原來師父是匹狼
天縱妖嬈
皇後出牆記
廢棄帝姬15歲
誅顏
我以千面候君心
絕色特工庶女
晴漫時空
戰神王妃
逃嫁新娘
帝王妻
極品王妃特訓營
痴相公
少年丞相世外客
白發皇妃
醉玲瓏
特工皇妃:鳳霸天下
獸妃
特種兵公主:纖指撼江山
11處特工皇妃
扶搖皇後
4. 《春風沉醉的晚上》分析
《春風沉醉的晚上》創作於1923年7月。當時,作者受到革命形勢的影響,已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因此,他的目光也開始從先前較多地注視知識分子狹小的圈子,轉移到更廣大的勞動人民。在作品中,他開始有意識地表現下層勞動者,描繪他們的苦難,表現他們的抗爭,歌頌他們的品德,揭示他們不幸遭遇的根源。
作品中的「我」是一位生活無著的窮知識分子,為生活所迫,住進了貧民窟中一個窄小破舊的閣樓里。在那裡,「我」遇到了一個同樣被生活壓迫的煙廠女工。由於有著共同的生活處境,對現實有著強烈的不滿,他們相識後很快從相互同情,發展到相互關懷、體貼。作品以黑暗污濁的大都市為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深刻的階級矛盾,反映了下層人民的苦難,展示了他們自發的反抗意識及純潔美好的心靈;同時也表現出,在那樣的社會中,下層知識分子與窮苦工人之間是可以溝通的,並且歌頌了他們之間真摯的友誼。
作品成功地刻畫了一位正直、善良、真誠、樂於助人、具有樸素的階級反抗意識的下層女工的形象。17歲的女工陳二妹,在一家小煙廠做包煙工,她每天從早到晚,要站在機器旁干十幾個小時的活,有時還要被迫加班,得到的報酬卻十分低微,除了吃飯,根本不夠付房錢和買衣服。由於她的父親剛剛去世,她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女,工廠的管理人便總想乘機戲弄她。正是由於陳二妹生活在社會下層,因此她對剝削壓迫她的資本家有著強烈的仇恨。當她發現「我」吸煙時,便規勸「我」不要吸煙,尤其不要吸她所在工廠的煙,因為她痛恨那個廠。盡管陳二妹的這種反抗和報復,對她所在的那個工廠不會有絲毫損傷,然而這反抗的呼喊,畢竟是發自被壓迫者內心深處的,它代表著當時下層工人群眾自發反抗斗爭的要求和心聲。陳二妹是個愛憎分明的姑娘,她身上有著對資本家樸素的反抗意識,同時也有著對遭遇同樣命運的落難者的深切同情與關懷。她自己生活相當貧困,然而當她發現「我」的生活同她一樣窘困時,便主動買來麵包留給「我」充飢;當她發現「我」整夜不歸,行為令人可疑時,便真切地擔憂「我」走上邪路,規勸「我」改過;當她發現是自己誤會了別人時,又馬上坦率地檢查自己。作品通過刻畫這樣一位下層女工形象,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善良美好的可貴品質,同時也揭示出了她們苦難的根源是嚴重的階級壓迫和剝削。
作品中的「我」是一位有才華、潦倒困頓、感情憂郁,對黑暗的現實有著憤慨,對下層勞動人民的苦難有著深切同情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我」生活無著,情感抑鬱,但當面對與自己有著同樣境遇的下層女工陳二妹的不幸時,其內心深處卻激盪著憤世嫉俗之情。陳二妹的形象是通過「我」的觀察和接觸來刻畫的。在「我」的眼裡,陳二妹是可憐的、無助的,是善良的、純正的。作品這樣寫,不但展示出陳二妹美好純潔的心靈,而且也凸現出「我」的性格特徵,表現出「我」對弱者的同情,對下層勞動者身上美好品性的贊美,對黑暗的憎惡。在一般情況下,小說中的「我」或是一個組織材料的線索,或是作家創造的一個形象,不是作家本人,然而,由於郁達夫的作品採用的是自敘傳的形式,浪漫主義色彩濃厚,因此,他的作品中的「我」卻可以認為是作家本人。也正因為如此,透過這篇作品中「我」這一形象,我們完全可以看到作者本人對下層勞動者的感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這正是當時一部分進步知識分子內心的真實再現,具有積極的社會現實意義。
作品在藝術上的一個突出特色是結構嚴謹,整個故事發展寫得完整自然。郁達夫早期小說有不重視情節,結構鬆散的特點,然而這篇作品的結構卻異常精美。作者在情節安排上步步設伏,層層推進,前後勾連,適時解「扣」,而且這種安排又不露痕跡,十分自然。比如,由於房屋狹窄,陳二妹每次回來,「我」都要站起身來讓路,這樣,陳二妹自然感到很不過意,於是有了贈食物情節的出現;由於「我」神經衰弱,夜裡出外散步,這就使陳二妹產生誤會,故事由此生出波瀾,推出了後來的「規勸」、「解釋」等一連串的情節;當誤會消除後,兩人的友誼進一步發展,故事也由此推向了高潮。
郁達夫的作品有注重描寫人物心理歷程的特點。這篇作品在表現人物心理上更具有獨到之處。作品多次直接袒露「我」的內心活動,把人物復雜微妙的精神世界再現了出來。比如作品寫到陳二妹規勸「我」不要吸煙,尤其不要吸她所在的那家煙廠的煙時,作品這樣描寫「我」的心理:「我知道這是她為怨恨N工廠而滴的眼淚,但我的心裡,怎麼也不許我這樣的想,我總要把它們當作因規勸我而灑的。」這段人物心理的剖白,真實地表現出了作品中「我」因陳二妹的規勸而產生出來的復雜而又真切的內心世界。在作品的尾部,故事進入高潮,當陳二妹發現自己誤會了「我」而坦誠地道歉時,作者又適時地描寫了一段「我」的內心活動,從而將人物情感與理性的沖撞以及人物靈魂凈化的心理歷程,都細致入微地表現了出來。由於作品採用了這種獨具特色的表現手法,因而不僅使人物變得更加真實生動,而且也使作品具有了一種濃郁的抒情色彩。
《春風沉醉的晚上》是作者較早描寫工人的好作品,也是我國現代文學中最早表現工人生活的作品之一。由於它無論在思想上,藝術上都有較高的成就,因此歷來被認為是「五四」優秀短篇小說園地中的一朵奇葩。
5. 春風沉醉的晚上賞析
賞析
《春風沉醉的晚上》是郁達夫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郁達夫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很有成就的浪漫主義小說家。從1921年開始,他共創作小說40餘篇。
郁達夫的小說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自敘傳小說,代表作是《沉淪》;一類是側重表現社會的小說,即社會問題小說,代表作有《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等。對於文學創作,郁達夫主張文學作品應更多地表現作家「自我」,表現作者的「內心要求」。郁達夫的小說,無論是哪一類,大都不追求復雜離奇的故事情節,而是注重寫人,寫情,寫一己的體驗。這就使郁達夫的小說具有了濃重的表現自我的個性特徵,也正因此,郁達夫的小說又被稱為浪漫抒情小說。
《春風沉醉的晚上》創作於1923年7月。當時,作者受到革命形勢的影響,已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因此,他的目光也開始從先前較多地注視知識分子狹小的圈子,轉移到更廣大的勞動人民。在作品中,他開始有意識地表現下層勞動者,描繪他們的苦難,表現他們的抗爭,歌頌他們的品德,揭示他們不幸遭遇的根源。
作品中的「我」是一位生活無著的窮知識分子,為生活所迫,住進了貧民窟中一個窄小破舊的閣樓里。在那裡,「我」遇到了一個同樣被生活壓迫的煙廠女工。由於有著共同的生活處境,對現實有著強烈的不滿,他們相識後很快從相互同情,發展到相互關懷、體貼。作品以黑暗污濁的大都市為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深刻的階級矛盾,反映了下層人民的苦難,展示了他們自發的反抗意識及純潔美好的心靈;同時也表現出,在那樣的社會中,下層知識分子與窮苦工人之間是可以溝通的,並且歌頌了他們之間真摯的友誼。
作品成功地刻畫了一位正直、善良、真誠、樂於助人、具有樸素的階級反抗意識的下層女工的形象。17歲的女工陳二妹,在一家小煙廠做包煙工,她每天從早到晚,要站在機器旁干十幾個小時的活,有時還要被迫加班,得到的報酬卻十分低微,除了吃飯,根本不夠付房錢和買衣服。由於她的父親剛剛去世,她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女,工廠的管理人便總想乘機戲弄她。正是由於陳二妹生活在社會下層,因此她對剝削壓迫她的資本家有著強烈的仇恨。當她發現「我」吸煙時,便規勸「我」不要吸煙,尤其不要吸她所在工廠的煙,因為她痛恨那個廠。盡管陳二妹的這種反抗和報復,對她所在的那個工廠不會有絲毫損傷,然而這反抗的呼喊,畢竟是發自被壓迫者內心深處的,它代表著當時下層工人群眾自發反抗斗爭的要求和心聲。陳二妹是個愛憎分明的姑娘,她身上有著對資本家樸素的反抗意識,同時也有著對遭遇同樣命運的落難者的深切同情與關懷。她自己生活相當貧困,然而當她發現「我」的生活同她一樣窘困時,便主動買來麵包留給「我」充飢;當她發現「我」整夜不歸,行為令人可疑時,便真切地擔憂「我」走上邪路,規勸「我」改過;當她發現是自己誤會了別人時,又馬上坦率地檢查自己。作品通過刻畫這樣一位下層女工形象,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善良美好的可貴品質,同時也揭示出了她們苦難的根源是嚴重的階級壓迫和剝削。
作品中的「我」是一位有才華、潦倒困頓、感情憂郁,對黑暗的現實有著憤慨,對下層勞動人民的苦難有著深切同情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我」生活無著,情感抑鬱,但當面對與自己有著同樣境遇的下層女工陳二妹的不幸時,其內心深處卻激盪著憤世嫉俗之情。陳二妹的形象是通過「我」的觀察和接觸來刻畫的。在「我」的眼裡,陳二妹是可憐的、無助的,是善良的、純正的。作品這樣寫,不但展示出陳二妹美好純潔的心靈,而且也凸現出「我」的性格特徵,表現出「我」對弱者的同情,對下層勞動者身上美好品性的贊美,對黑暗的憎惡。在一般情況下,小說中的「我」或是一個組織材料的線索,或是作家創造的一個形象,不是作家本人,然而,由於郁達夫的作品採用的是自敘傳的形式,浪漫主義色彩濃厚,因此,他的作品中的「我」卻可以認為是作家本人。也正因為如此,透過這篇作品中「我」這一形象,我們完全可以看到作者本人對下層勞動者的感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這正是當時一部分進步知識分子內心的真實再現,具有積極的社會現實意義。
作品在藝術上的一個突出特色是結構嚴謹,整個故事發展寫得完整自然。郁達夫早期小說有不重視情節,結構鬆散的特點,然而這篇作品的結構卻異常精美。作者在情節安排上步步設伏,層層推進,前後勾連,適時解「扣」,而且這種安排又不露痕跡,十分自然。比如,由於房屋狹窄,陳二妹每次回來,「我」都要站起身來讓路,這樣,陳二妹自然感到很不過意,於是有了贈食物情節的出現;由於「我」神經衰弱,夜裡出外散步,這就使陳二妹產生誤會,故事由此生出波瀾,推出了後來的「規勸」、「解釋」等一連串的情節;當誤會消除後,兩人的友誼進一步發展,故事也由此推向了高潮。
郁達夫的作品有注重描寫人物心理歷程的特點。這篇作品在表現人物心理上更具有獨到之處。作品多次直接袒露「我」的內心活動,把人物復雜微妙的精神世界再現了出來。比如作品寫到陳二妹規勸「我」不要吸煙,尤其不要吸她所在的那家煙廠的煙時,作品這樣描寫「我」的心理:「我知道這是她為怨恨N工廠而滴的眼淚,但我的心裡,怎麼也不許我這樣的想,我總要把它們當作因規勸我而灑的。」這段人物心理的剖白,真實地表現出了作品中「我」因陳二妹的規勸而產生出來的復雜而又真切的內心世界。在作品的尾部,故事進入高潮,當陳二妹發現自己誤會了「我」而坦誠地道歉時,作者又適時地描寫了一段「我」的內心活動,從而將人物情感與理性的沖撞以及人物靈魂凈化的心理歷程,都細致入微地表現了出來。由於作品採用了這種獨具特色的表現手法,因而不僅使人物變得更加真實生動,而且也使作品具有了一種濃郁的抒情色彩。
《春風沉醉的晚上》是作者較早描寫工人的好作品,也是我國現代文學中最早表現工人生活的作品之一。由於它無論在思想上,藝術上都有較高的成就,因此歷來被認為是「五四」優秀短篇小說園地中的一朵奇葩。
《梅雨之夕》是心理分析小說家施蟄存 的代表作之一。該作同作者的其它小說一樣也描寫了性心理、揭示了潛意識,但與《鳩 摩羅什》、《石秀》等小說相比較,《梅雨之 夕》顯得文筆舒展,格調清新,艷而不俗。 正是這種舒展而周密的心理描寫和素雅清麗的格調使《梅雨之夕》成為吸引眾多讀者的名作。
《梅雨之夕》幾乎沒有情節,它僅僅記 敘了一位下班回家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 女之後的一段心靈歷程。但在新穎而豐富的心理分析學理論的指導下,作者以嫻熟的文 字表現技巧對人物的心理層層剖析,把讀者 帶進了主人公那豐富多彩而又微妙曲折的內 心世界。一個已婚的青年男性與一位嬌美的少女萍水相逢,他會有什麼心理反應?
首先是怦然心動。
傍晚的上海街頭,梅雨蒙蒙,燈光溶 溶,下班後的「我」雖然手中有傘卻並不急 著回家,而是揣著慵懶的情懷有意無意地觀望黃昏的街景。這時,「一位姑娘」映入了 「我」的眼簾,——「我」看到她從電車的 「頭等車」里走下來,發現她沒有帶任何雨具。
梅雨「淙淙地」下著,沒有雨具的她只 好跑到木器店的房檐下躲雨。「我開始注意 她底美麗了」。青年女性的美包括「許多方面」,如容顏姣好、風儀溫雅、肢體停勻等, 「我」覺得面前這位少女「是全適合這幾端 的」。她急於尋找人力車坐車回家,「孤寂地 隻身呆望著這永遠地、永遠地垂下來的梅雨」,「露著煩惱的眼色」,而「我」卻暗喜 梅雨的淙淙,——是梅雨為「我」提供了欣 賞美的機會。當然,「我」想到了在家等 「我」回家「一同吃飯的妻」,但這僅僅是 「一閃念」而已。「我」開始為自己晚回家尋 找借口。主人公找出兩個說服自己的理由: 首先,「我」對這少女沒有什麼「依戀的意 識」,「我」僅僅是把她當作「一個美麗的對象」來欣賞;其次,她在「一重困難之中」, 作為男人的我不能棄之不顧。於是「我」不 僅心安理得地留了下來,而且還「不自覺地 移動了腳步站在她身邊了」。
接著,「我」躍躍欲試。
雨繼續下,「我」發現斜雨已打濕了女 子的綢衣,薄薄的黑色綢衣已失去了遮蓋的 「效用」,「輕薄的雨」已畫出了女子的臂膀的圓潤。馬路上仍然看不到人力車的蹤影,甚至連行人也沒有一個,而雨還在下個不 停,晚風把「涼涼的雨絲吹向我們」。「我」 想到了自己手中的傘,渴望能做古代驍勇的 武士用盾牌遮擋流矢一樣擋住飛來的雨箭,用自己的傘護住這位可愛的姑娘。「我」關 切地注視著女子,希望她能覺察到「我」的 好意,並主動上前來尋求保護。然而,他看 到的是少女警惕的目光;他擔心女子懷疑他 「沒懷著好意」,因而只好自尊地移開了自己 的目光,打消心底剛剛萌發的的艷念。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雨還沒有住。也許 少女失去繼續等待的耐心,也許是她發現身 邊的異性對她並無歹意,少女把求助的目光投向「我」。「我」正以「憐憫的旁觀的心 理」觀注著女子,少女主動投來目光使 「我」的臉紅了。「用羞赧來對付一個少女底 注目,在結婚以後,我是不常有的」,「我將由何種理由來譬解我底臉紅呢」?——也許 答案只有一個:一種被婚外異性理解和初步 接受後的欣喜與激動。「我」讀懂了她的目 光所傳遞的信息,於是就大著膽子靠近了少女,「將我底傘分一半蔭蔽她」。「我」的嘗 試終於取得了成功。
隨後,男子開始想人非非。
如願以償的「我」十分激動,感到幸 福,血流在周身奔涌,「我」開始詫異我的 奇遇」;因為「近幾年……除了和我底妻之外」,「我」從沒與其他異性並肩步行。然 而,在欣喜之際,「我」又有所顧忌:「我 們」的熟人「看見了這樣的我們的同行,會 怎樣想」?於是,「我」把傘壓得很低,「人家除非故意低下身子來」是「不能看見我們 底臉面」的。
她的發香使「我」沉浸在難以言說的歡 愉之中。「我」偷偷地「側眼看她」,突然 「得到了一個新的發現」:原來她就是「我底初戀的那個少女,同學,鄰居」!——那時 她才十四歲,分別七年……她一定是搬到上 海來了。然而,他尚未理清這一驚喜,又由 喜而悲:她今年二十多歲了,一定已成為他人之妻,這是多麼令人悲哀的事啊!進而,又變得憂心忡忡:我也結了婚,如果她認出了我,問我是否結了婚,我該怎樣回答呢?
將路過的陌生女子認作是自己的初戀情 人,這實際上是一種由情感急劇波動所致的 情感錯位,而這種情感錯位又使「我」陷入了情感危機。
就在這時,「我偶然向道旁一望」,忽然 發現妻子「倚在一家店裡的櫃上」,「用憂郁 的眼光」看著「我」和她。妻子在跟蹤他嗎?——疑心生暗鬼。
男子的心靈歷程的最後一段是戀戀不舍、悵然若失。
「我」還在想入非非:一陣風吹來,眯 起眼的少女更加「嬌媚」,我覺得她很像名 畫《夜雨宮詣美人圖》中的日本女郎;同這樣嬌美的女郎共傘而行真是一種幸福,「在 旁人的眼光里」,「我……或許成為她底丈夫 或情人了」!就在這時,「我」耳邊傳來「這 樣的嚶響」:不必送了,雨已經停了。「我驀然驚覺」,十分懊惱地收攏雨傘,「怨懟」老 天爺「不再下半個小時的雨」。「我」不甘心 於這場令人痴醉的艷遇就此了結,因而委婉 地提出了繼續陪伴的請求:「假使沒有妨礙,讓我送到了罷」;「假如還是下著大雨便怎麼 了呢?」但是,「我」不僅聽到了少女外柔內 剛綿里藏針的謝絕,而且還看到了她臉上的 「特殊的端莊」,一種包含著少女們所特有的矜持、自尊和提防的端莊。於是,「我」只 好知趣地告別。
姑娘「消失在黃昏里」,「我」帶著無盡的遺憾、惆悵似夢似醒地上了人力車;恍恍惚惚,「我」總覺得「有一樁事沒有做完成」,「心裡有著一種牽掛」。夜空中已出現 了星星,但「我」幾次想把手中的傘張起 來。來到自家門前,「我」依然迷迷糊糊; 叩門,屋內的人詢問「誰」,——這詢問聲竟是那少女的聲音!走進家門,燈下的妻子 又變成了剛才那位在店鋪里用憂郁的眼神看 著「我」的女子,直到妻子問「我」為何回 家這樣遲,「我」的神態才徹底清醒。「我」 騙妻子說自己與朋友在途中吃過「小點」, ——「為了證實我的謊言,夜飯吃得很少」。
怦然心動——躍躍欲試——想入非非 ——戀戀不舍、悵然若失,作者周密而真實 地描述了主人公邂逅少女後的全部心理流程。這種心理展示或心理分析是立足於弗洛 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之上的。
眾所周知,施蟄存是「新感覺派」的代 表作家,同這個三十年代初興起的流派的其 他作家一樣,他的心理分析小說也深受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分析理論的影響。弗洛伊德的 精神分析學說是關於人格結構及其內部沖突 的學說,大致可分為三個板塊,即本能論、 人格結構論和心理解剖學說。本體能認為,人性的根本就是由生物能(或性能量)轉換 而來的心理能的發泄與反發泄;一切用於人 格做功的能量都出自本能。人體結構論是關 於本能的能量的投注和轉移的理論。這一理論把人格分為三個部分:「本我」(儲存本能 的地方,是各種本能的驅動之源)、「自我」 (是協調本能需求與社會要求之間的平衡機 能)、「超我」(在良心、道德律令、自我理想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它把本能力量轉移 到實現理想、創造等方面上來)。心理解剖 學說把人的心理意識分為三個層次:意識、 前意識、潛意識;其中,潛意識與本能密切相關,其中蘊藏有被壓制的本能及與性相關 的情感。
《梅雨之夕》的心理分析立足於弗氏的 精神分析理論。作品注重描寫主人公的潛意 識,尤其注重揭示人物的人格中的「本我」 與「自我」的沖突。在「怦然心動」階段, 作者的文筆初步觸及人物的潛意識。「我」 為婚外的異性所動,並把她當作「美的對 象」,主人公的這一心理活動並不排除「本 能」的暗中促動;而在欣賞異性時;「我」 自我辯白對異性絕對沒有「依戀的意識」, 且不由自主地想到家中翹首以待的妻子,還 尋找晚回家的借口,這一系列心理活動則又 展示了主人公的人格深處的「自我」與「本我」的交涉:「我」要發泄本能,「本我」要 遵循」快樂原則」,而「自我」則既對「本 我」進行規范和抑制,又掩飾「本我」的越 軌沖動。
在躍躍欲試階段,作品雖然主要寫主人 公的情感與理智的矛盾和展示顯意識層面的 心理活動,但「我」企圖接近少女和保護少女的動機無疑是受本能推動的。試想,如果 面對的是一位男性,或者是一位老太太, 「我」會耗費這么多心機嗎?
在「我」想入非非時,作者有意刻畫了 「我」的深沉意識活動以及意識深處的「本 我」與「自我」的斗爭。「我」隔著傘柄偷看少女時,少女突然幻化成「我」昔日的戀 人;從表面上看,「我」的幻覺是由聯想或 情感錯位所致,但實際上是人物的意識活動 由意識、前意識而進入了潛意識。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無意識內有被壓制的觀念與情 感,尤其是兒童的性發育過程的創傷性經 驗;由於種種原由,人們一般不願或不能回 憶這些觀念和經驗,但在意識或心理「監 察」機制鬆懈時,這些被壓制在潛意識里的東西就會冒出來,人們就會回憶起這些比較「陰暗」的東西。——由於羞恥感和顧慮 道德譴責等因素的作用,也許「我」在婚後 一直不願觸及自己的初戀,但突然的艷遇所 致的興奮與激動干擾了「我」意識中的「監察」機制,因而沉睡在潛意識中的對初戀情 人的迷戀就蘇醒了,無意識的非理性因素使 「我」一時誤認為面前的少女就是昔日的情 人。擔心遇到熟人而把傘壓低和突然在道旁的商店裡看到了妻子「憂郁的眼光」,這些 行為和心理活動實際上展示了主人公的意識 或人格深處的「自我」與「本我」的沖突。 「本我」遵循著快樂原則,要主人公抓住機會盡情享受與少女相處的甜蜜與快樂,但 「我」是有婦之夫,作為一個「紳士」,「我」 不由自主地想到妻子的責怪、擔心社會的譴 責,甚至當即受到了良心的責備,於是,在意識與潛意識的交匯之際,在理性與非理性 的較量之中,「我」的顧慮與內疚就外化為 妻子的憂慮,並且被投射到路旁店鋪中的另 一女子身上。這種「本我」與「自我」的沖突是極其真實的。它如實地展示了主人公的 心理矛盾:對自我聲譽和對已有的家庭的維 護,對婚外異性的嚮往。
在悵然若失階段,主人公更是頻繁地往 返於意識與潛意識之間。意識,是一種注意 的感官,通過注意的活動,人們能夠感知外界的現實環境和各種刺激,而潛意識則是 一種非理性的不為人感知的心理現象。與少 女戀戀不舍地分手後,由意識統攝的各種感 官先後告訴「我」:雨住天晴,房內的答話 人是妻子,門前站著的是妻子等等,但蟄伏於潛意識中的本能卻仍存非份之想,還在追 尋那已不再存在的快樂——主人公覺得「有 一樁事還沒做完成」,「心理還有一種牽掛」; 而潛意識的非理性因素則使「我」先後產生一系列幻覺:誤以為少女還在身旁,錯把妻 子的答應聽成少女的「嚶響」,又將燈下的 妻子看作店鋪里注視「我們」同行的女子。
勿庸贅述,《梅雨之夕》的成功之處就 在於周密、細致入微而真實的心理描寫,尤 其是對潛意識的性心理、性幻覺的展示。然而,這種描寫與展示的成功又與作者對性心 理描寫的分寸感的得體把握和全篇的文筆舒 展雅緻密切相關。作者立足於西方的現代性 心理分析理論而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但我們感覺到作者同時又接受了東方古老的儒家 倫理道德的規范:男子邂逅情女,雖然艷心 盪漾,但其言行皆「發乎情,止乎禮」,他 始終恪守著「君子好色而不淫」的中庸之 道;寫男性的艷遇,展示人性的隱秘,作者不僅剔除了俗艷的字眼,迴避了露骨的場 面,而且還點綴了富有詩意的意境,溶入儒 雅的情懷,這一切使作品具有詩一般的清麗 素雅與含蓄蘊藉,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典雅 的「中和之美」。
《梅雨之夕》令人久讀不厭,其奧秘就在於作者描繪了一副清麗淡雅的心畫,演奏了一首婉轉細膩的心曲。
欲 說 還 休
---《伊豆的舞女》賞析
在78年之前,有一個叫川端康成的人講了一個故事,一個關於伊豆舞女的,有著淡淡的哀愁的故事。
故事的情節本身很簡單:少年初戀。如果要再多說一點兒,便是:在一個山色空濛的季節,一個就讀於大學預科的少年,在一次嫻靜的旅途中,邂逅了一名美麗的舞女。寫到這兒,就知道這是件極雅緻的事情,湯島是個相當古樸的小島,有山,有水,有樹,大凡散心所需的一切景物那裡都有,於一名學生,是一個並不奢侈的勝地;於藝人,也是個賣藝的好去處。
故事就是從湯島開始的,少年對在旅途中初次見面的舞女一見傾心,我幾乎要說這是一個初戀故事了。說「幾乎」是因為:故事中的兩人並無世俗之人想像的卿卿我我,花前月下,乃至山盟海誓。他們只是通過幾次回眸,幾滴清淚來詮釋這若有似無的情愫,於是眼波流轉之間,上演了一出青澀而憂郁的如煙似霧的少年情懷。
日本是個小島國,因此日本人從骨子裡充斥著淡淡的絕望的味道,東山魁夷如此,村上春樹亦然,川端康成自然也不例外。他用濃郁的日本情調將這牽掛人心的初戀渲染得極具東方美感,那種日本人特有的哀愁、頹廢,也讓整篇文章充斥著《北國之春》的曲調。
日本的樂曲常有反復音,彷彿無時無刻不預示著終結,估計舞女們彈唱的曲子也是如此。全文沒有一句熾熱的言語,這才適合涉世未深的孩子的作為。年僅十四歲的舞女在每一個低頭、淺笑、行禮、羞怯間,流露著難以言喻的美好,甚至可以讓人想像出她在飄落的八重櫻花瓣中輕舞的豐姿。
伊豆不同於東京,東京的繁華它沒有;伊豆不同於奈良,奈良的睿智它沒有;伊豆更不同於京都,京都的古風古韻它也沒有,它所擁有的,大概只是那淡季的憂郁與純真的自然吧?而這份憂郁與自然又恰恰適合這朦朧的初戀,因此這段故事只有發生在伊豆這種地方才讓人覺得合情合理。
最終,這個在一個合情合理的地點,恰恰時宜的季節發生的初戀故事還是有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平淡結尾:「我」終於還是回去了,在與舞女相識的整段日子裡,兩人始終沒有捅破這層薄紙,不說也好,正如有句古話叫:「知君情深意也厚,憶人全在不言中。」
6. 郁達夫的《春風沉醉的晚上》是小說嗎
是小說。
《春風沉醉的晚上》是2015年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說,作者是郁達夫。
該小說表現下層勞動者,描繪他們的苦難,表現他們的抗爭,歌頌他們的品德,揭示他們不幸遭遇的根源。
7. 怎樣評價郁達夫的春風沉醉的夜晚
立意新穎,文字朴實
(郁達夫)的小說不追求曲折的情節和周致的構思,卻努力寫出自己個人的情緒流動和心理的變化,彷彿是靠激情、靠才氣信筆寫去,鬆散、粗糙在所不顧,只求抒情的真切以成情感的結構......
⋯⋯在郁達夫的筆下,男主人公在彷徨無路中,總要遭遇一些現代都市裡的淪落女子,或為妓女,或旅館侍女,或酒館當爐女,顯然承襲了中國傳統的「倡優士子」模式,不免使人聯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與馬致遠的《青衫淚》等元雜劇。在郁達夫的代表作《春風沉醉的晚上》里,古代的倡優變成了現代工廠的女工,她不僅仍然常受猥褻,而且時刻面臨著失業的威脅,與小說中實際上已淪為都市流浪漢的「我」,同是「無家可歸」。當作者寫到她以「孤寂的表情,微微的嘆著說:『唉!你也是同我一樣的么?』」時,是有著一種格外動人的力量的⋯⋯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他寫出了舊中國舊時代底層人生活的困頓艱辛掙扎與追求,在暗暗的夜裡在春天的微風里,一絲微茫照在了人的心裡,令人感動。
以上僅供參考
8. 春風沉醉的晚上書評
《春風沉醉的晚上》在表達了對下層人的同情之外,實際還表達了現代知識分子愛缺乏合適的對象因而被懸置的悲劇。小說表達了男性歷來對女性的想像。但也因對自身現代性困境的體悟而放棄了對下層入的啟蒙態度和行為。小說在保持一貫的浪漫傷感色彩外,還增加了理性節制的藝術成分,特別是有意化用古典詩歌《琵琶行》的風致和意境,在開拓現代性意境的同時有了古典的神韻。
9. 求 永年by春風沉醉這本小說的百度網盤啊
我這里有~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無提取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