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武俠小說中一些花草的名字
七心海棠(毒物)。
② 武俠小說中,最出名的是哪四大武林世家
在眾多武俠小說裡面被提到最多的三個幫派是少林、丐幫和武當,通過金庸、梁羽生和古龍等老師的描寫,這三個幫會成了公認的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幫派。其它像華山派、崆峒派等門派也經常出現在武俠小說中,除了這些知名門派,在古龍等小說中還提到過武林四大世家,四大世家指哪四個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1、南宮世家
成都南宮,府邸設在成都,因在靖難之役中擁護有功受到朝廷重賞,由皇上御筆題寫金匾,朝廷劃歸方圓五十里旁人禁入的私家領地、雄偉壯觀的門第住宅等無不彰顯著家族的榮耀。
4、上官家族
上官家族最出名的人物就是《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上官金虹,他創立了實力通天的金錢幫,手下高手如雲,上官金虹本人也是兵器譜排名第二的高手。上官金虹因戰勝神孫白發而膨脹,自認可以接住小李飛刀,結果死在李尋歡手裡。上官金虹的兒子上官飛武功平平,被荊無命所殺。
③ 武俠小說中
江湖,詞語含義較多,在古時指江河湖海、江西·湖南等,從抽象的角度來理解的話。江湖應該是一定的社會歷史環境。江湖是很險峻的人生旅途。所以就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說法。較為熟知的是武俠小說中豪傑俠客所闖盪的社會,也指有人的地方(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現今大家脫口而出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語出古龍)」。另外有同名的小說、電影、游戲等。
釋義
1。江西湖南:
唐朝時,禪宗馬祖道一住在江西。各地學禪的人,都風起雲擁到江西去訪道。湖南石頭和尚-------希遷,唐朝比丘,禪宗大德高僧之一。曹洞宗的創始人,著有《草庵歌》,《參同契》流傳於世,在海內外享有極高聲譽,兩人都是當時眾望所歸的大禪師。由於天下僧侶不是到江西參訪馬祖道一,就是湖南參訪石頭希遷,社會上就稱參禪的人叫作『走江湖』。『江湖』這兩個字,古代本是指的江西馬祖和湖南石頭,沿用到後來,也稱那些浪跡四方以雜技謀食者為『走江湖』,其實,『走江湖』指的就是過去禪者的雲游參訪。
2.江河湖海: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漢書·貨殖傳·范蠡》:「﹝ 范蠡﹞乃乘扁舟,浮江湖,變姓名,適 齊 為 鴟夷子皮 ,之 陶 為 朱公 。」 宋· 姜夔《白石詩說》:「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清 葉燮《原詩·外篇上》:「大之則江湖,小之則池沼,微風鼓動而為波為瀾,此天地間自然之文也。」
3.泛指四方各地:
《漢書·王莽傳下》:「太傅犧叔 士孫喜 清潔江湖之盜賊。」 三國 魏 曹操 《讓縣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 宋 蘇轍《次韻劉貢父省上示同會》之一:「流落江湖東復西,歸來未洗足間泥。」 清 鈕琇《觚賸·雪遘》:「祗以早失父兄,性好博進,遂致落拓江湖,流轉至此。」
4.指民間: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九:「今江湖間俗語,謂錢之薄惡者曰慳錢。」
5.舊時指隱士的居處:
東晉·陶潛《與殷晉安別》詩:「良才不隱世,江湖多賤貧。」《南史·隱逸傳序》:「或遁跡江湖之上,或藏名巖石之下。」 清 方文《寄懷魯孺發天門》詩:「江湖常有廟廊憂,逢人好談天下事。」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一次大失敗》:「他盡可以把這首詩拿去給 唐玄宗看,說 李白 十分清高,身在魏闕而心在江湖。」
6.引申為退隱:
唐· 賈島《過唐校書書齋》詩:「江湖心自切,未可掛頭巾。」 宋 王安石《和王勝之雪霽借馬入省》:「超然遂有江湖意,滿紙為我書窮愁。」
7.黑社會秩序:
在現代的年代,江湖兩個字遠遠不是表達俠義的地方了。現代人說的江湖,往往是說的黑社會秩序。
8.有人的地方: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出處
江湖一詞出自《莊子.大宗師篇》:泉涸,魚雙與處於陸。相掬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原文意思是:泉水乾涸後,兩條魚未及時離開,受困於陸地的小窪,兩條魚動彈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潤對方,使對方保持濕潤。此時,兩條魚便緬懷起往日在江河湖水裡自由自在,彼此不相識的生活。
引申
江湖兩字拆開各自可指地理上的三江五湖,但「江湖」兩字成一對詞。在中國文化中另有指涉的意涵,如《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中的江湖指的即是廣闊逍遙的適性之處;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江湖則用來指民間社會,有與朝廷相對的意思。也因為高人隱士不甘於受朝廷指揮控制,鄙棄仕途,以睥睨傲然之情,逍遙於適性之所,所以江湖也被近代武俠小說,引為豪傑俠客所闖盪的社會。因為武俠小說里的那種刀光劍影的生活並非正常的生活秩序,現今社會也唯有以暴力沖突為常態的黑道生態貼近所謂的江湖,也因此,江湖一詞已演變成較為負面或特定的用語,如「混江湖」,意指混黑道;「老江湖」,喻見多識廣之負面人物;「江湖險惡」,指是非紛擾之地等。而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此話語出古龍)意指人身處在特定環境中,因顧及周遭人事的壓力,常做出非出於己願的事。
武俠小說中的概念什麼是江湖?人即是江湖。什麼是江湖?恩怨即是江湖。江湖是美麗的,在深夜的街頭獨自揮舞著刻著自己名字的劍,像風一樣瀟灑;江湖是無奈的,看著自己的師友至愛喋血黃沙,為報仇也只能十年面壁。這就是江湖。在江湖裡,你可以和你的愛侶雙劍合璧,共奏一曲「笑傲江湖」。也可以憑著自己的絕頂聰明,找尋傳說中的秘籍,練就絕世的武功。或者開山收徒,成為受人景仰的宗師。也可以打一把自己的劍,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成為傳說中的孤獨劍客。
而後古龍在一本武俠書中借殺手燕十三之口說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更成為驚世之言,至此,江湖的稱謂為更多的人接受,也有了更深更廣的內涵。最終,還是由古龍先生為江湖的稱謂做了總結: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誠如斯言,記得徐克版的《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那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水墨山水、純真作品,因為任我行「只要有人,就會有恩怨」變得沉重。 人之悲哀,就在於江湖。
如果以較為直白易懂的描述來說的話,武俠小說中的江湖,其實就是以小說中的有武功的人以及與他們相關的人所組成的關系網,一個小型社會;在這個社會里,人們不必擔心衣食住行,不必擔心法律制裁,可以說是一個完全以實力(主要是武功強弱)說話的世界,但就像它脫去了惡人身上的枷鎖一般,它同樣也解放了正義之士思想的束縛,使之可以快意恩仇,以暴制暴,在這個設定之下,反面角色雖多,但俠義之士出現的概率也要遠大於現實社會。這也是為什麼武俠小說被稱為「成年人的童話」。
④ 武俠小說中的門派有哪些
門派由來有很多.有些是存在的,有些只是根據歷史古跡.名山大川 運用作家自己的想像力.虛擬出來的 .
之所以少林.武當這些門派很多小說里都有.一方面是在現實中這些門派的影響很大.另一方面是在以前的很有影響力的傳奇小說中出現過.後來的小說家們受其影響套用而已.
比如說這個世界上本沒有娥眉派.但在還珠樓主的<蜀山>中出現了峨眉.而且開一代武俠小說之先河.很有影響力.所以在金庸的小說中便套用了這個門派的名字.後來又因為金庸的影響力.使得峨眉這個門派廣為傳播.自然會有很多作者的小說中都出現了
武林門派大盤點 十二連環塢 七色地獄 八卦門 九華派 萬邪教 萬花飄香 邪教 天鷹教 丐幫 少林派 太湖幫 日月盟 古墓派 西域少林派 全真教 華山派 紅衣教 青龍會 清城派 明教 拜月教 南少林 恆山派 神龍教 泰山派 衡山派 幽冥教 唐門 浣花劍派 海魔教 雪山派 斷劍門 峨眉派 黑虎堂 嵩山派 魔教 霹靂堂
⑤ 請問武俠小說中「香主」的由來是什麼應該跟燒香無關吧
民間教派、幫派等民間組織的一個管理級別,中國民間通常以上香表示最大的尊重,故曰 香主 其地位一般在堂主之下。
⑥ 所有武俠小說中的人物有哪些
你說的是哪一部武俠小說啊~~全部不大可能有人記得但是主角嘛,我還是記得幾個
金庸:
射鵰英雄傳:靈智上人、侯通海、郭靖、黃蓉、歐陽克、歐陽鋒、洪七公、黃葯師等......
天龍八部:掃地僧、蕭遠山、蕭峰、虛竹、慕容復、段譽、阿朱等.......
倚天屠龍記:張無忌、趙敏、周芷若、武當七俠、朱元璋、張三豐等........
鹿鼎記:康熙、陳近南、韋小寶等..........
笑傲江湖:岳不群、東方不敗、左冷禪、令狐沖、任盈盈、任我行、向問天等.........
書劍恩仇錄:駱冰、陳家洛、徐天宏、周琦、文泰來、霍青桐等.........
神鵰俠侶:李莫愁、楊過、郭靖、黃蓉、郭襄、耶律齊、張君寶等........
碧血劍:袁承志、穆人清、夏雪宜等........
古龍(看的不是很多......):
邊城浪子:葉開、傅紅雪、路小佳、馬芳玲、馬空群、丁靈琳等........
三少爺的劍:謝曉峰、慕容秋荻、燕十三等.......
多情劍客無情劍:李尋歡、阿飛、上官金虹、荊無命、林仙兒、呂鳳先等..........
流星蝴蝶劍:律香川、孟星魂、高寄萍、孫玉伯、孫蝶、孫劍等.......
絕代雙驕:小魚兒、花無缺、憐星、邀月、燕南天等.......
⑦ 武俠小說中的所有【指法】及其說明
這位武俠小說作家大家都知道,金庸、古龍、梁羽生。
作品經典、武俠小說典範,《俠骨丹心》《射鵰英雄傳》《浣花洗劍錄》等等一系列的,其他的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一些新的武俠小說吧,《劍心長虹》《風聲鶴唳》《傲視傳奇》===========|有|看|書|社|
這些現代的新武俠小說就是這公粽號的
⑧ 武俠小說中堂主,舵主,香主
《鹿鼎記》中的陳近南即:天地會的總舵主;韋小寶為天地會下青木堂堂主,而弟子們尊稱他為香主(韋香主)。
⑨ 武俠小說中有飄香步法的什麼書名作者是誰
古龍的《劍客行》里有一套「千幻飄香步」
東方玉的《翠蓮曲》里有一套「飄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