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俠小說大宗師金庸是誰
曾向一位洋人介紹金庸,說:「這是一位名作家。」洋人追根究底,問:「有名到何等程度?」進一步介紹:「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都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金庸的小說,風靡了港、台、南洋、歐美,不知使得多少人因為讀他的作品而廢寢忘食,這種情形,一直到今天不變。金庸的小說能吸引每一個人,上至大學教授,國家元首,下至販夫走卒,僕役小廝,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的地步,堪稱是中國近代擁有讀者最多的一位小說家。
這位大小說家,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金庸,姓查,名良鏞,浙江省海寧縣人。金庸的家世顯赫,但是他的成功,卻和「祖蔭」全然無關,全是靠他本身的才能、學識、苦學和勤奮,完全是赤手空拳打出來的天下。其實可以寫一本傳記,記金庸作為成功人物的一種典型。
金庸的少年時期,在家鄉附近就讀,中學是著名的杭州高中,「杭高」是中國有數的好中學之一。中學畢業之後,適逢亂世,當時日寇侵華,金庸就在這時候離開了家鄉,遠走他方。據他自己的憶述,在離開了自己家鄉之後,曾在湖南省西部住過一個時期,寄居在一個富裕的同學家中,這一段青年時期的生活當然相當清苦。再以後,金庸進入國立政治大學就讀,讀的是外文系。金庸在政治大學並未畢業,原因不明,可能是那時他雖然年輕,但已才氣縱橫,覺得傳統的大學教育不能滿足他的需求之故。使得金庸和報業發生關系的是當年《大公報》招考記者。當年,《大公報》是中國最有地位的一份報紙,影響深遠,它在全中國范圍內招聘記者兩名,應征者超過三千人。在這三千人之中,金庸顯示出他卓越的才華,被《大公報》錄取。
自此,金庸就進入了報界。而在不久之後,便被派去香港。金庸在香港的《大公報》工作了很久,擔任的是翻譯工作。在這個時期,金庸對電影工作有了興趣。這種興趣的由來,大抵是由於他在報上撰寫影評之故。金庸曾用一個相當女性化的筆名寫過影評,也用「林歡」的筆名寫過影評。他所寫的影評,只怕已全散失不可追尋了,但曾讀過的人都說他的文筆委婉,見解清醒。以後,金庸直接參加了電影工作,做過導演。
金庸參加電影工作的時間並不長,其成就和他寫作方面的成就比起來,也相去甚遠。時至今日,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他曾實際參加過電影工作,當過編導了。
金庸的小說創作生涯,可以說開始得相當遲,但是一開始就石破天驚,震爍文壇。他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才發表到一半,武俠小說讀者已經驚為天人。再接下來的《碧血劍》《雪山飛狐》,更是聲名大振,人手一冊。等到《射鵰英雄傳》一發表,更是驚天動地,在1957年,若是看小說的人不看《射鵰英雄傳》,簡直是笑話。
《射鵰英雄傳》奠定了金庸武俠小說大宗師的地位,人人公認,吸引了無數讀者。在《射鵰英雄傳》之後,金庸就脫離了《大公報》,和他中學時期的同學沈寶新先生合創《明報》。《明報》在香港銷數不是第一,但是在知識分子的心目之中,它是第一大報,在國際地位上,是第一大報。連美國國務院都會三番五次請主持人金庸去商議國家大事。《明報》草創之初,金庸在《明報》上撰《神鵰俠侶》,接下來,大部分小說也全在《明報》上發表,一直到《鹿鼎記》。在《鹿鼎記》之後,金庸就未再撰寫小說而專注刊《明報》的社評。《明報》社評,絕大多數(百分之九十九)由金庸親自執筆,見解之精闢,文字之生動,深入淺出,堅守原則,人人稱頌。就算和他意見完全相反的人,也不能不佩服他的社評寫得好,這是金庸在寫小說才能之外的另一種才華的表現。
由金庸執筆的《明報》社評,其影響已可與當年的《大公報》相媲美。由於堅持民主、自由的思想原則,金庸曾和《大公報》發生過一次極為劇烈的筆戰。這次筆戰,金庸所寫的幾篇文字之精彩,真令人嘆為觀止,只可惜這些文字,竟未曾結集出書。
以上所寫的,是金庸在事業上成就的簡單素描。
金庸的苦學精神更令人嘆服。當初,他自己覺得英文不夠好,就進修英文,家裡有一個一人高的鐵櫃,抽屜拉開來,全是一張一張的小卡片,上面寫滿了英文的單句、短句,每天限定自己記憶多少字。據沈寶新先生說,金庸在年輕時,每天限定自己要讀若干小時的書,絕不鬆懈。一個人能成功絕非幸事,天分固然重要,苦學更不可或缺。
金庸……畢竟不是寫傳,只是簡筆素描,金庸是怎樣的?金庸就是金庸,是天皇巨星,是真正的作家,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❷ 有哪些是大唐的武俠小說裡面有四大宗師
大唐雙龍傳,三大宗師寧道奇,畢玄,傅采林
❸ 武俠小說知名作家都有誰
1、金庸:原名查良鏞,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2、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 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3、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4.3.22~2009.1.22),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 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4、溫瑞安 :1954年01月0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美羅埠火車頭,祖籍廣東梅州市梅縣 區,港台武俠小說作家,也是新武俠四大宗師(金、古、梁、溫)之一,馬來西亞華僑, 香港戶籍。
5、 司馬翎 :原名吳思明,廣東汕頭人,將門之後,台灣「綜藝俠情派」武俠小說代表家, 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藝基礎深厚。
6、蕭逸 :台灣新派武俠小說作者。山東菏澤人。著有《鐵雁霜翎》、《飲馬流花 河》、《甘十九妹》、《長劍相思》等多部武俠小說。
7、卧龍生:原名牛鶴亭,河南鎮平人,1930年生。幼年從軍失學,但自幼喜讀武俠小說, 頗有才思。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在古龍之前被稱為「武俠泰斗」。
❹ 歷史上武俠小說作家中,誰才是真正的大宗師哪
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黃易。
要說古代的武俠小說,其實那些都是著重寫人寫事,刻畫俠,卻很少形容武,所以不好看。金庸小說對於武字就發揚光大了,所以他的小說是最好看的。
❺ 武俠小說作者有哪些
1.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2. 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 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3.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4.3.22~2009.1.22),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 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4. 溫瑞安 :1954年01月0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美羅埠火車頭,祖籍廣東梅州市梅縣 區,港台武俠小說作家,也是新武俠四大宗師(金、古、梁、溫)之一,馬來西亞華僑, 香港戶籍。
5. 司馬翎 :原名吳思明,廣東汕頭人,將門之後,台灣「綜藝俠情派」武俠小說代表家, 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藝基礎深厚。
6. 蕭逸 :台灣新派武俠小說作者。山東菏澤人。著有《鐵雁霜翎》、《飲馬流花 河》、《甘十九妹》、《長劍相思》等多部武俠小說。
7. 卧龍生:原名牛鶴亭,河南鎮平人,1930年生。幼年從軍失學,但自幼喜讀武俠小說, 頗有才思。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在古龍之前被稱為「武俠泰斗」。
❻ 武俠小說作家的四大宗師是誰
一、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主要作品有:《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
二、古龍
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漢族。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
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代表作有《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英雄無淚》等。古龍把武俠小說引入了經典文學的殿堂,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使中外經典鎔鑄一爐,開創了近代武俠小說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主要作品有:《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系列》、《陸小鳳系列》、《蕭十一郎》、《絕代雙驕》、
《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三少爺的劍》
三、梁羽生
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陳文統,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梁羽生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提出「以俠勝武」的理念。梁羽生為人正派,創作了三十餘部武俠佳作,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
主要作品有:《白發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
四、溫瑞安
溫瑞安(原名溫涼玉),1954年1月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台灣大學中文系肄業。港台武俠小說作家,也是新武俠四大宗師(金、古、梁、溫)之一,馬來西亞華僑,香港戶籍。
1973年赴台灣留學,1976年其創立的社團遭檢舉「為匪宣傳」,拘留3個月後,被台灣政府驅逐出境。1981年抵香港發展,1990年轉至中國大陸。筆名有溫涼玉、舒俠舞、王山而、項飛夢、溫晚、柳眉色、風鈴草等。
主要作品有:《四大名捕》、《逆水寒》、《少年無情》等。
❼ 武俠小說五大宗師是誰.
金庸 古龍 梁羽生 溫瑞安 黃易
❽ 著名的武俠小說作者都有誰
1、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2、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 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3、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4.3.22~2009.1.22),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 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4、溫瑞安 :1954年01月0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美羅埠火車頭,祖籍廣東梅州市梅縣 區,港台武俠小說作家,也是新武俠四大宗師(金、古、梁、溫)之一,馬來西亞華僑, 香港戶籍。
5、 司馬翎 :原名吳思明,廣東汕頭人,將門之後,台灣「綜藝俠情派」武俠小說代表家, 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藝基礎深厚。
6、蕭逸 :台灣新派武俠小說作者。山東菏澤人。著有《鐵雁霜翎》、《飲馬流花 河》、《甘十九妹》、《長劍相思》等多部武俠小說。
7、卧龍生:原名牛鶴亭,河南鎮平人,1930年生。幼年從軍失學,但自幼喜讀武俠小說, 頗有才思。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在古龍之前被稱為「武俠泰斗」。
❾ 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有哪些
1、金庸(1924年3月10號-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鏞(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當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最香港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金庸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
2、司馬翎
本名吳思明(1933----1989),廣東汕頭人,台灣「綜藝俠情派」武俠小說代表作家, 「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將門之後。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藝基礎深厚。
1947年舉家移居香港。1957年到台灣,就讀於台灣政治大學政治系,而始終不能忘情於武俠小說,大二時試作《關洛風雲錄》一舉成名。
3、古龍
古龍,原名熊耀華,著名武俠小說家。約1937年生,祖籍江西,幼年遷居台灣。父母離異後,古龍以半工半讀和朋友資助的方式讀完了中小學,後肄業於淡江大學英文專業。他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純文學作家,但最終卻走上了武俠創作的道路。
4、溫瑞安
溫瑞安(1954年1月1日-),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美羅埠火車頭,武俠小說作家。台灣大學中文系肄業。有小說、詩、散文、評論各類著作100多種。1973年赴台灣留學,1976年其創立的社團遭檢舉「為匪宣傳」,拘留3個月後,被台灣政府驅逐出境。
5、梁羽生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於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歲。中國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並成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❿ 為什麼說黃易是新派武俠四大宗師中文筆最差的
黃易是新派武俠四大宗師中文比最差的,因為他比較推崇於武俠寫作。黃易專業是中國的繪畫,曾經擔任藝術館的館長,負責當地的藝術和中國東西方文化的一些交流的事宜。他的作品有很多被我們所熟悉的就是《尋秦記》。
三、超強的代入感黃易的作品能夠讓我們廣大的讀者非常有現代感,她的文字和節奏。能夠給我們一幕一幕的感動畫面,讓我們身臨其中,並且將武俠中的正義和邪惡完全的融入他的文字當中,具有哲學的韻味和萬物歸一的思想。並且將他對世界的看法以及對萬物的了解都融入到小說的裡面,給小說帶來的靈魂。
縱觀黃易的所有作品,他在不斷的挖掘武義小說的可能性,拓展了武俠的可能。讓人們在追求武藝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鍛煉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最大的限度。黃易也正在努力提升武俠小說與讀者之間的聯系。而且黃易的小說非常吸引讀者的目光,能夠讓我們廢寢忘食的讀下去,引人入勝。所以說黃易的小說還是有無限前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