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校園玄幻 > 血色浪漫小說好看嗎

血色浪漫小說好看嗎

發布時間:2021-10-25 03:24:15

⑴ 血色浪漫好看嗎

非常好看。裡面劉燁和孫儷演的很棒。而且那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北京知情,高乾子弟,等等,各方面都描繪的挺真實,細致。演員顏值也高。

⑵ 血色浪漫講的什麼好看嗎

以當代人的思想和觀點演繹那個紅色的年代,情節還算可以,演員也頗見功底。我覺得值得一看。

1968年,京城的鍾躍民和好友袁軍、鄭桐等整日游盪在大街上,為單調的生活尋求著刺激。在一場鍾躍民看來似乎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惡作劇中,高雅、純情、浪
漫的周曉白無意中闖進了鍾躍民的生活,二人的生活悄無聲息的改變著。

曉白的高雅、浪漫喚醒了潛藏在躍民內心深處的一種久違了的渴望。在袁軍、鄭桐等童年夥伴的戲弄下,鍾躍民向曉白展開了充滿嬉鬧而又看似認真的追求。這種突如其來的追求,對於周曉白這等靚麗的焦點女孩來說已是司空見慣,曉白游刃有餘,躍民尷尬不斷。在時間面前躍民潛在的藝術氣質得到點點揮發,點點揮發的藝術氣質俘獲著曉白,高傲的曉白被徹徹底底的征服了,她情愫滋生,一天比一天強烈。

曉白沉浸在戀愛的快樂中,當躍民被鄭重地帶到曉白父母面前時,這個原以為被自己牢牢掌握的愛情出現了危機,躍民告訴曉白父母他對這段愛情不能給予任何承諾,曉白如墜萬丈冰窟。在躍民羨慕的眼神中,曉白帶著惶恐和好友羅芸、袁軍一同參軍入伍,躍民和好友鄭桐也來到農村。

信箋維系著曉白和躍民的戀情。曉白的擔憂終於成了現實,青春、質朴的秦嶺讓躍民真正懂得了羞澀、懂得了含蓄,秦嶺的悅耳的歌聲、秦嶺的一切都讓躍民沉醉,曉白失戀了。在極度的絕望中,曉白走到了對她傾慕已久的袁軍身邊,此時滿腹心機的好友羅芸卻對袁軍展開了狂熱的追求。參軍入伍的喜訊突然而至,躍民的心願即將實現,可此時的躍民卻備感惆悵,因為平生真正的戀愛剛剛開始。在村邊的茅草叢中,躍民真正擁有了秦嶺,在不舍中躍民走了,當了一名出色的偵察兵。

改革開放後,童年夥伴們結婚了,袁軍、曉白也有了自己的家庭,鍾躍民轉業回到北京,他們又相聚了。轉業後的躍民生活窘迫,在李援朝的幫助下躍民到他的公司任職。長久的寂寞讓躍民接受了愛慕虛榮的秘書何眉,直到一日在音樂廳邂逅了思念中的秦嶺。秦嶺、躍民的愛情火速復燃,而此時的秦嶺非彼時的秦嶺,秦嶺隱瞞著已嫁富豪的婚姻事實。冷落讓何眉惱羞成怒,她舉報躍民挪用巨額公款。禍不單行,躍民停職接受調查,愛情又受到重創,躍民知道了一切,他身心疲憊。挪用公款案終於真相大白,一切都雨過天晴。

躍民、曉白和他們童年的夥伴走在烽火台上,一抹血色的夕陽映照在他們身上,映照著他們的浪漫人生。

⑶ 以現在的眼光看,《血色浪漫》好看嗎

《血色浪漫》是一部特殊年代的都市劇。好不好看,要看你從什麼眼光看。如果你是十七八歲的少年,也許會被劇中血氣膨脹和特殊年代的特殊氛圍所感動。但是站在人類人性那樣至高的高度,它不過是一部「暴力」劇,有點像當代版的「小水滸」。謝謝!

⑷ 血色浪漫怎麼樣

小說前期,由於時代的原因,鍾躍民一夥人作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終日無所事事,各種流氓行徑,比如調戲女孩子,打架斗毆,總的來說都是閑的。這個時候他們無需考慮自己的未來,時代賦予了他們解放世界人民,打倒反帝反修的重大責任,卻又將他們遺忘,如火如荼的開展了打倒階級敵人的壯烈活動。前期的寫作風格幽默詼諧,多處經典對白,似乎在用一種無厘頭的娛樂對抗社會的嚴肅和正經。 後面去陝北插隊,苦難也沒降臨到主角頭上,窮上惡水的遇到了個文藝女青年秦嶺,省城討飯打架遇到了老熟人,每一次遇到困難都會有轉機,彷彿有上天的眷顧一般,最後如願去當兵。當兵後就明顯加快了寫作進度,一下子就提干,一下就執行任務,一下就復員了,其中也有不少趣事但是磨難也不可或缺。 值得一提的是,男主角角色轉換實在是快,前期耍流氓的文藝行徑還可以解釋為是內秀,可是後來,插隊的過苦日子,軍旅生涯,以及退伍賣煎餅,過渡的都比較隨意了,好像游戲人生就可以不斷地換游戲場景。還有一點讓我憤憤不平的是,插隊的時候看的書真是厲害啊,《第三帝國興亡史》《中國通史》《法國大革命》。。整一個移動圖書館嘛? 後期的描寫已經開始脫離了血色浪漫的范圍了,也許紅色已經退去,現實漸漸迫人:也許是我對於那模糊不堪歷史覺得有趣吧,後面的情節怎麼說呢,趨於平淡。 結尾我蠻想看英雄遲暮時作者的處理的,奈何沒見到。

⑸ 大家對<血色浪漫>這本書什麼印象

鍾躍民個性分明,真誠坦率,時而飛揚跋扈,時而靜若處子。他貌似張揚,卻在不經意間透露出眼角眉梢的憂愁,看似單純頑皮,胸中溝壑萬千。這個被矛盾擠壓幾欲扭曲,尚完好無損的人物形象,久久在眼前徘徊,徘徊……
——題記

一、歷史背景——十年,史詩中的斷章

十年,是一個斷章,沒有開始,沒有結尾,就那樣孤零零地突兀在歷史的長河中,即不能承上也不能啟下。因為歷史已被抹殺,未來也成為空想。編造的歷史愚弄了懵懂少年。知性的歷史學家除了沆瀣一氣,也只能閉嘴了事。盲從與背叛俯拾即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人們看不到未來,看不到明天,精神處於極度空虛、不安、恐懼的狀態。而所謂的理想不過是些口號似的宣言。

校圓軍歌嘹亮,街道小兒橫行。稱他們為"小兒",因為他們實在不夠資格稱流氓,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流氓,不過是時事造就了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而他們也似胸懷朝陽。革命形勢如火如荼,人人都在開會鬧革命,手忙腳亂,無暇它顧。所以,鍾躍民們是最閑散、最自由的一群,當然也成了社會的死角。革命沒份,當兵沒份,進工廠沒份。好在毛主席一句話,"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加上當時最響亮的口號"紮根農村鬧革命"。從此,便與農民兄弟姐妹結緣。記得幾年前流行的一首歌曲"小芳",就是當年知青紮根農村的浪漫愛情故事,酸楚中夾雜著無奈,前途和愛情不可得兼,嘆凄涼的命運無法改變。

當人類摒棄了文化,摒棄了科學,摒棄了歷史,摒棄了真誠和真情,那麼我們還剩下什麼?除了斗爭,就是政治。斗爭是政治的斗爭,政治是斗爭的政治。當大腦被抽成真空,當靈魂被重新輸入相同的程式,便註定了人類社會的安之若素,卻聰明不足,而愚蠢有餘。

生在哪個時代不可以選擇。選擇是有條件的。相對於無所事事,鍾躍民選擇了下鄉,懷著出門遠游的心態踏上了征程。這段經歷才是其人生的真正開端。

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追求和理想來得簡單而直接--媳婦和白面饃。"食色性也"普通人的基本需求,卻成了他們的最高理想。這讓鍾躍民震驚,也令他思考。雖然通篇都沒有給出他的理性思考,但他的內心是一個豐富的世界,既有理性也有感性的氣象萬千的世界。

命運使然,不幸中的萬幸,他終於離開了貧瘠不堪的落拓土地,來到革命的大熔爐,盡得空前的冶煉。冥頑不靈的他,在戰斗里成長為鋼鐵戰士。

十年浩劫終於草草收場,人生的斷篇殘酷地提醒人們——蹉跎歲月中韶華已逝,身無一技之長的他們竟無法擔當維持生計之己任。命運之舟再一次將他們拋到生活的谷底,連呼救的吶喊也顯得無聲無息。不論是奎勇還是寧偉,凄慘的命運還是讓人不勝唏噓。

社會的變革總是伴著經濟的騰飛。鍾躍民依然是時代的幸運兒。人到中年的他,不僅工作體面,愛情也是接踵而至。這不僅僅源於他有個好父親,自身的人格魅力也讓眾多女性無法抵禦。可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並不是他人生的終極理想。即使沒有寧偉的變故,他也不會把他的後半生都消磨在不比戰場遜色的商場上。那種毫無意義的虛偽應酬不會對他產生如此的魅惑。

他走了,真的走了,出世--才是他人生的終極。

二、入世與出世——鍾躍民的詩人、哲人氣質

一直以來,想在頭腦中勾畫一個鍾躍民的特定氣質。可是,總是飄忽不定,難以捉摸。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鍾躍民坎坷半生,卻落個逍遙自在。難道真的是他對什麼都滿不在乎?對什麼都真的無所謂?每想到此,總是心有不甘。按他的語氣,他就是一個不甘寂寞,游戲人生的人。可是,如果真的拿人生當兒戲,還能擔當報效祖國的大任嗎?大敵當前,運籌帷幄,氣定神閑,大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氣勢。試問,紜紜眾生竟有幾人能把人生游戲到如此這般?

作者: 永恆之愛 2005-1-2 00:18 回復此發言

--------------------------------------------------------------------------------

2 論鍾躍民的性格

細細咀嚼鍾躍民的調侃,半是諷刺半是玩笑,大多是善意的並富有一定哲理。調侃源於思考,這思考並非刻意,也非故弄玄虛,而是不經意間的習慣。若非如此,怎能在剎那琴音中捕捉到那動人的詩篇?他的詩人情懷在平日的無稽調侃中淹沒了。"誰見過整天帶著菜刀出門的詩人?"每每想到這句話便忍俊不禁,可也有些淡淡的感傷,一個劃時代的詩人就這樣被扼殺在萌芽之中。

鍾躍民的貧嘴是北京式的。不會貧嘴一定不是正宗北京人。生長在天子腳下,聞多識廣,不侃上三言,不謅上兩語,那可絕對說不過去。加上槍林彈雨沖鋒陷陣過來的老革命的後代,誰不了解點黨史軍史?所以,鍾躍民能侃,還侃得頭頭是道,理直氣壯,自是當仁不讓。這竟然也成了吸引女孩子的法寶之一。其實,不只他,他的那些兄弟也是各有千秋。只是,每到關鍵處,自己把握不好火候,往往就下了道,直到把姑娘們的怒火燃起,愛情卻無緣。鄭桐那小子總算在鍾躍民的點播和全力幫助下開了殼,這才獲得了美人的芳心。

秦腔和信天游可謂中國民間藝術寶庫的綺麗瑰寶。即使在禁慾主義統領藝術的十年動亂里,也沒能對其扼殺殆盡。也許是過於貧瘠而無人光顧的原因,那大秦之腔卻也屢唱不衰。直白大膽略帶挑逗的歌詞,把個蒼涼渺茫綿延千里的黃土高原染得一片明快。男聲豪氣、女聲婉轉,在沉悶而貧窮的生活狀態下有了些許喜氣和渴望。沒遮沒攔的日月星辰里,鍾躍民就是被這簡單卻並不乏味的獨特藝術感動、浸淫。

"青天呀藍天,藍格瑩瑩的天,趕上哪個騾子,一溜溜地煙,一邊馱高粱,一邊馱那個鹽,歡歡喜喜回家轉"
"哎--羊勒肚子手巾喲,三道道藍,咱們見了面面容易,哎呀拉話話的難。"
"一個在那山勒上喲,一個在那溝,咱們拉不上那話話,哎呀招一招得手。"
那來自丹田的氣息,跌宕起伏,情真意切。原來這些酸曲竟也柔媚動人,盪氣回腸,直逼心扉。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在蒼白的歲月里,信天游是鍾躍民生活中唯一的色彩。他愛上了信天游,愛上了杜老漢,愛上了憨娃,愛上了終其一生無法忘懷、有著哲人的冷靜氣質、滿腹信天游的女子--秦嶺。這段愛情源於他那不常顯露卻是與生俱來的藝術情懷。

鍾躍民是聰明的。自始至終感受到他靈氣逼人,英氣逼人。偉岸英俊只是表象,聰明睿智才是其本質特徵。這聰明到底來源於何處?是家學淵源,還是父母遺傳,抑或是後天的修養,也許兼而有之。父親雖是戰功卓著,可也曾是一介書生,遺傳是有的。而這遺傳便顯示在他對於讀書的熱愛。片中沒有給出鍾躍民讀過的書目,但是從當年私下裡傳閱的禁書中不難猜測。除了中國名著紅樓夢一類的禁書,就是些西方小說,和哲學書籍。十五世紀初,經過漫長的中世紀的黑暗宗教統治,歐洲進入了以法國和義大利的文學藝術巨匠為代表的文藝復興時代。法國的啟蒙運動同時興起。他們追求人權,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的思想,反對禁慾主義。這無疑是對當時的年輕人的一種召喚。鍾躍民一直推崇的契約精神,我想也是受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的啟迪。在推翻宗教統治之時,整個社會最缺乏的,也是最需要的就是法律。而法律的制訂又非一朝一夕。在社會變革的時代,這是首要問題,也是決定了社會能否平穩過渡的重要保障。所以,盧梭的契約論,算是一個不錯的規則。且不論"天賦人權"是否成立,也不管"先人不能為後人立法"是否合理,鍾躍民喜歡這種契約精神,正是來源於他的哲學思考。不會思考的人,必定流於庸俗。

出征壯行時,把酒吟詩,"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連續三個去聲的短句,鏗鏘至極,正是請纓報國更待何時的慷慨陳詞。笑荊軻領命刺秦王,出師未捷身先死,這般豪氣干雲,雄放恣肆,真真疏狂得可以。"旁邊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心裡到底有了安慰。這,才是鍾躍民的真實。說到此,不得不提的是南宋詩詞名家--劉克庄。其詞風承嫁軒一脈,其一生幾起幾伏,詩詞間大氣雄渾慷慨悲壯,卻並不消沉。鍾躍民能在當時的環境吟誦這一句,已非俗輩。

作者: 永恆之愛 2005-1-2 00:18 回復此發言

--------------------------------------------------------------------------------

3 論鍾躍民的性格

真正的哲人不一定整日做沉思狀,更不必清心寡慾。嬉笑怒罵間,未必缺乏深刻的理性內涵。"世間濁濁,唯我獨清;世人皆醉,唯我獨醒。"面對高官,直陳滿腹經綸;舌戰群儒,真叫百口莫辯。每每語驚四座,叫人嘆為觀止。沒人說他學富五車,可他確在狂歌暢飲中肆無忌憚地彰顯他獨有的哲人智慧。"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鍾躍民終於拋卻了犬馬聲色的奢靡與放浪,隻身西去,開始了新的人生探索。寧願遠離塵囂遠離歌舞昇平的人寰,憑古吊今,追古溯今,誰能說這不是思想者悲天憫人的坦盪胸懷。

入世與出世之間,鍾躍民的詩人、哲人氣質不必刻意說明,便也瞭然。

三、汪洋中的一條船——鍾躍民的愛情觀

整個故事中,鍾躍民的愛情是主線。而就是這條主線讓我迷惑不解了很久。所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俯仰之間,欲了解鍾躍民的愛情,實非我等俗輩能及。可又不能不說,一孔之見,多有偏頗。

"哪個少年不善鍾情,哪個少女不善懷春。"鍾躍民和周曉白的愛情是他們的初戀。其實,他無心摘花,不過是情急之下,做了護花使者,少女春心盪漾,戀情便從此展開。對於曉白的愛是一個似懂非懂的少年在混沌狀態下的奇妙情感。這樣的初戀是愛情,又不是愛情,至少對鍾躍民是如此。"少女情懷總是詩。"也許女子總是比男子略微早熟些,所以,周曉白真真正正愛上了這個聰明調皮的可愛男孩,而且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作為頑主的他顯然是不認真的,只為炫耀擺酷,有個靚妞追隨其左右,也是令人艷羨的美事。可是,千不該萬不該的就是那一吻。情竇初開的少女把初吻給他的時候,便芳心暗許。可惜,他知道時,為時已晚。這個桀驁不遜、傲岸不羈的少年,不願為情感所囿。為獲自由,他將不遺餘力地掙脫所有的桎梏與羈絆。曉白愛他,是曉白的悲哀,也是曉白的幸運。畢竟那愛是值得的。

秦嶺的出現,少不了重提信天游。跳動的音符,婉轉的旋律,別說生活在漫天黃沙的黃土高原的鍾躍民,就是今天在大都市裡被流行音樂包圍的現代人也會為之動情。那朗朗上口的直白歌詞,那餘音繚繞三日不絕的韻律,即使初相識也會令人砰然心動銘心刻骨受用終身。何況,秦嶺是那樣一個面容嬌好,情感熱烈,思維理性,收放自如的冷靜女子。更重要的是她與鍾躍民勢均力敵。即使是愛情,也要"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這就是看似不著邊際,卻也順理成章的鍾躍民與秦嶺的"短命"愛情。對於鍾躍民,秦嶺是他一生的最愛,即使是"在路上",也希望這相濡以沫的日子能長些,再長些。對於秦嶺,也許鍾躍民是她一生最多的付出。但是,他們的愛情不在紅塵,說它短命,是世俗意義上的。在超凡脫俗的世界裡,他們的愛情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永生永世的。但是過於抽象,過於殘忍。我倒寧願相信他們能像魚"相忘於江湖",不再相愛。

如果說曉白是鍾躍民無心插柳的過錯,而秦嶺卻是直沖到他心底里的一股強勁的旋風。在飄揚的信天游的蒼涼曲調里,他迷失了自己。他的那顆飄零而孤獨的心隨著婉轉的音律消散在飛沙走石的溝溝峁峁之間。"哥……呀……我前半晌綉……後半晌綉……綉一對鴛鴦長相守……"如泣如訴、哀婉動人的歌聲,一時間分不清是歌詞還是心底的期盼。他,愛上了她。稱不上偉大,也算不上神聖。卻是人世間的真實。無從解釋,無須理由。我一次次求證,他們相愛的原由,終究不得其解。相比於秦嶺,我更喜歡曉白。男人與女人的差別也許就在於此。鍾躍民卻陷入了深深的戀情。那個大大咧咧玩世不恭的男孩,只要聽到這兩個字--秦嶺,便是一副不可救葯的意亂情迷模樣,那樣令人心疼,心碎不已。"哥……呀……我前半晌綉……後半晌綉……綉一對鴛鴦長相守……"多年以後,他再次聽到這魂牽夢系縈繞於心的熟悉歌聲,顧盼之間盡顯曠世柔情。不得不承認--他,對她的愛,依舊,依舊。

每個人的情感都有一個死穴,一經碰觸,奇痛無比。顯而易見,鍾躍民的死穴就是那個會唱信天游,叫秦嶺的女人。按我的是非曲直標准,秦嶺終究是負了他的。盡管,為換取他的自由,她賭盡一生,卻依然無法令我崇敬,甚至沒有任何感激之情。相愛卻不願相依,實在不該是秦嶺的選擇。也許正是她的與眾不同牢牢地吸引了鍾躍民這樣一個一生飄零的浪子。

作者: 永恆之愛 2005-1-2 00:18 回復此發言

--------------------------------------------------------------------------------

4 論鍾躍民的性格

對於高玥,原著中只給出一個姓--高,也讓我狐疑了好一陣子。也許,作者特別要提請人們注意到她的高明所在,故隱去了名字,只留下一語雙關的姓氏。在影視劇中,顯然沒辦法照此辦理。怎樣稱呼一個人高來高去,不僅拗口,也顯得滑稽。所以,在劇里賦予了她一個名字--玥,買一贈一,搭了一個學哲學卻沒有半點哲人氣質的哥哥——高奇(此處不做評判)。對於鍾躍民,高玥是崇拜不足,欣賞有餘。喜歡她的前衛大膽和識大體的大家風范。雖然年輕了十歲,閱歷不似那般多,更不似那般復雜,心志卻毫不遜色。熱烈時見熱烈,冷靜時見冷靜。如果鍾躍民真的肯將心的航船停靠在這美麗溫馨的港灣,也該算三生有幸了。畢竟,高玥是懂得愛,珍惜愛,又聰明可人的女子。

可是,當劇目結尾之時,他卻依然鼓盪著豐富而熱烈的感情之舟雲游四海浪跡天涯。究竟何去何從,無人知曉。

四、義薄雲天,舍我其誰——鍾躍民的江湖義氣

提筆欲落之時,驚聞黃沾謝世,不覺悲從中來,心緒竟是難平。一個朋友說"我特別喜歡有三分邪氣的古怪人。因為愛潔,與世不諧。這胸中不平之氣無處可泄,才衍生出種種古怪和狂放。"而我只有悲哀。友人問"是哀他不信天下盡耳聾之言,哀他無知己么?一個人到了無知己的地步,就該恭喜了,那說明爬得高了,不是無知己,是知己少,遇不到。何怕前路無知己,後世自有識君人。"聽到朋友的高談闊論,我依然一籌莫展。大情大性放浪形骸的黃沾盡得朋友,知己卻不多,一生最愛的紅顏對他卻只有怨憤。鍾躍民與他倒是有幾分相象。暫輟筆至此。否則,這個專題的題目非改成悼念黃沾不可了。

"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英雄救美的故事,看起來並沒有什麼新意,總有新瓶裝舊酒的嫌疑,卻也合乎情合乎理。什剎海冰場上身著黑色皮質飛行員服的翩翩少年,為救紅顏鋌而走險,自有一番俠骨柔情。得勝處便是冰場上招展的紅旗。"英雄自古出少年。"一騎單乘,在千軍萬馬的刀光劍影里來去自如,只為亦敵亦友便可捨生取義。作乞丐也得盡職盡則,丐幫幫主可不是軟弱可欺。在古老的革命根據地棍掃千軍,所向披靡。當然打不過還是要跑的,這是毛主席的游擊戰略,鹵莽蠻干可不是鍾躍民的選擇。而我等看來瞠目結舌處只能嘖嘖稱奇。快意恩仇之間,鍾躍民的至情至性成為他錚錚傲骨臨危不亂的寫意。

"不幹掉麥克阿瑟,也要活捉李奇威。"這種聽起來象笑談的豪言壯語只能出自鍾躍民之口。而我竟真的相信他定有這本事。時空更迭中,就覺得他生錯了年代,象是遠古走來的亦歌亦醉仗劍走天涯的狂客,嬉皮士的外表下掩不住那狂歌當哭的遺世豪情。"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戰馬嘶鳴,橫刀縱劍,義薄雲天,舍我其誰。軍人自有軍人的氣魄。若果真功敗垂成,便只有殺身成仁。

"你把曉白收了,再讓什麼人把秦嶺收了。""最後,讓老天把我也收了吧!"聲嘶力竭中,那是飄搖一生的俠士面對兒女情長的哀鳴。無須多言,那亘古未變的愛戀依然銘記於心,頃刻間化做永久的祝願與託付。讓他心儀的女子能夠得到他所不能給予的平靜安穩的幸福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大氣,只有真正的男兒才有的大氣。她們說,"愛他不一定要嫁給他。"感情糾葛纏綿中,她們竟也領略了他心底盡有的風光無限和古道熱腸。這,就足夠了。

"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畢竟寧偉也堪稱一方豪傑。他對鍾躍民近乎鼎禮膜拜的情感令躍民左右為難。古來俠士身先士卒救百姓於水火,而寧偉雖為共赴國難的兄弟,卻幾近危害社會。佩服鍾躍民當斷則斷的勇氣。平心而論,我倒是更傾向於,放了寧偉,就由他亡命天涯吧。這當然是我的狹隘。我終究不是鍾躍民。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五、世紀末的華彩樂章——鍾躍民跳躍動感之人生的歸結

鍾躍民的一生過於漂泊,過於復雜,不論是思想、情感,還是生活、事業,跌宕起伏,大起大落。非常人所能經歷,非常人所能接受。多重身份令人目不暇接,頑主、知青、乞丐、士兵、軍官、商販、白領、犯人、老闆以及反偷獵隊員。這不凡的經歷與美國作家傑克倫敦有得一拼。不論何種身份之於他都是那樣貼切,那般稱職有加。鍾躍民到底算是怎樣的一個人,怎樣給出一個精準的評價,很難,很難。因為,我等俗人實難望其項背。誠惶誠恐地道出自己的感覺,鍾躍民--懷才不遇的一介書生。

作者: 永恆之愛 2005-1-2 00:18 回復此發言

--------------------------------------------------------------------------------

5 論鍾躍民的性格

雖然他的青春拋擲在陝北土窯和戎馬生涯,卻依然是書生意氣。壯行時不也是一句"書生老去"的感懷。既然戎馬一生不是他的理想,將軍就一定與他無緣了。若果真是戰爭年代,他斷然不會急流勇退。和平年代的軍人,對他也著實沒什麼誘惑力。他未必不喜歡做職業軍人,他不過是不忍叫生命這樣無聲無息地流逝在無所事事的歲月里。其實,鍾躍民不是完全不要功名的,他只是不屑於追求那些官場商場上的浮名罷了。英名他是要也要得的。說他懷才不遇,總是覺得人生的變故中,辜負了他的才智,惟有惋惜。而他自己卻是無欲無求的慷而慨之。

"人到無求品自高。"拜金主義物慾橫流的年代,鍾躍民的理想是個人理念的完成。應該說他是個人主義者,或者叫自由主義者,這個看似普遍意義上的貶義詞。其實,他不過是在尋找個人的價值取向。我推崇他的的個人主義,對人類人文關懷的認知和千金散盡的氣度,總比某些人高喊口號的許諾來的痛快現實。驃悍矯捷的身影出沒在西部那地凍天寒的茫茫荒原。就算做隱士,他也是另闢蹊徑,獨樹一幟。"回首向來瀟灑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追求的極致是沒有追求,超塵出世是其生命的詮釋。半生率性而為,卻終究被命運擺布,鍾躍民一路跌跌撞撞大起大落間,終於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那最初的也是最後的開始。回歸自然,回歸本性。

他的前半生猶如他自己描繪的詩篇,沒有痛苦,沒有悲哀,就連感動和柔情也在物換星移間被悄悄地帶走,只剩下淡淡的、淡淡的惆悵。命途舛錯間唯余惆悵,是對坎坷人生的理解和寬容。

"……一個幽靜的湖泊,岸邊是茂密的白樺林,深秋的白樺林色彩斑斕,秋風輕輕掠過,白樺林颯颯作響……我們的小船靜靜地劃動,槳聲輕柔,水波盪漾,林中的夜鶯在婉轉歌唱… …此時,你的心裡沒有悲傷,也沒有歡樂,只有一種淡淡的,若有若無的惆悵……你的眼眶 里貯滿了淚水,但它不會滾落下來,淚水會漸漸被眼球所吸收,會自己乾涸……在如此氛圍下,你的心中只有感動,只有柔情,還有一種……深深的眷戀。小船漸漸遠去,槳聲在消逝 ,漣漪在水面上消失,帶走了感動,帶走了柔情……還剩下什麼呢?只剩下那淡淡的,若有若無的惆悵在心中久久徘徊……"

世紀末的華彩樂章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若有若無地、淡淡地瓢散開去,蒸騰,蒸騰,經久不息。而他就隱匿其中,分散、瓦解、與之渾然一體……

(完)

⑹ 血色浪漫哪部最好看

葉京確實說過那話,同意一樓觀點
具體見徐靜蕾電子雜志<開啦>一,是<與青春>的專版,東西很全
有你想要得所有,那裡可以明白<青春>和所謂的血色浪漫沒有一點關系,更不是什麼續集

⑺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好看還是《血色浪漫第一部》好看

<與>是根據王朔小說改編的,有50集,個人感覺情節曲折一點,但是有點誇張,不太現實,《血》可能更接近那個年代的事實吧

⑻ 大家能對《血色浪漫》評價一下嗎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這兩本書:趕緊閃的《我不配做你兄弟》和石康的《激情與迷茫》,我看完《血色》後,覺得它是以上兩本書的結合物!
我推薦大家看我說的那兩本書。
我本人並不是很喜歡中國歷史上那段時期,很多作家在很早以前就用這些故事喚醒經歷過這些事的讀者,像《長恨歌》,《一個紅衛兵的自白》等都是,描述當時的故事。
《血色》雖然沒有把重點放在那個時代,可是這也是一批老三屆的故事。
現在的中國還有一批人是經歷過那個時代的。
可是對於我們80後的一批人只能靠別人的描述,來想像當時的場景,這難免會有偏差,每個人對那個時代的看法都不盡相同。就像在《血色》中,鍾躍民就覺得的那樣這個時代給了他們做流氓的機會。而另一些人則會覺得那是很痛苦的一段時期,他們想忘卻,想逃避……
《我不配做你兄弟》這本書就像《血色》的前半部分,描述一批在北京的熱血青年,他們做什麼事只從一個角度去考慮就是「義氣」。不同的只是兩個故事的時間背景不同,一個是在解放初期,另一個就是我們這批人也就是所謂的80後。
《激情與迷茫》這本書就像《血色》的後半部分,裡面的主人公叫趙宇,他和鍾躍民有著對生命同樣的看法,他們都崇尚「在路上」的感覺,他們都抱著游戲人生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兩者有著很驚人的相似,著禁不住讓我產生「聯想」……
如果大家真的很喜歡《血色》這部小說,那麼一定要看我推薦的那兩本書。我想看過之後你一定會有新的認識!!!

⑼ <血色浪漫>真好看,大家怎麼認為

小說接近完美 但是電視劇拍得那叫一個爛 完全的糟蹋原著
樓主聽了也許會生氣 但是是實話

再多說一句 跟其它的電視劇比已經很好了
我說他爛是因為完全不能營造出我讀小說的時候的那種感覺
所以樓主上面那些話我也很同意
但是那些話其實表揚的是都梁 而不是劉燁

⑽ 《血色浪漫》原版小說叫什麼那作者還有沒有什麼好看的書

小說《血色浪漫》
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都梁
作品簡介:
沒有炮火的年代,一代人內的青容春揮灑在武鬥與吶喊聲中,這是他們陽光燦爛的日子,卻也是他們最揮霍的年齡.理想在腐爛.他們的浪漫在血色昏黃中彌漫成昨日的記憶,我們在他們的故事中心隨波動,卻發現,青春不過是一場綻放到極致卻結束得太倉促的事。鍾躍民、袁軍、張海洋、李奎勇……文革以前,他們只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中學生,文革開始了,他們的命運也隨之改變……
作家簡介:
都梁,50年代出生,做過教師、公務員、公司經理、石油勘探技術研究所所長,現為自由撰稿人。
2000年1月出版長篇小說《亮劍》。同名電視連續劇由海潤影視傳播公司拍攝。
2001年12月發表26集電視連續劇劇本《血色浪漫》,由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拍攝。。

閱讀全文

與血色浪漫小說好看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後婚姻都市小說 瀏覽:62
小說主角是庄風 瀏覽:34
淑女難求有聲小說 瀏覽:980
小說網游完結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336
小白搞笑現代言情小說 瀏覽:412
主角紫薇星的都市小說 瀏覽:329
小說化龍成神txt下載 瀏覽:384
主角是更木劍八的小說 瀏覽:460
小說相府繁花在線閱讀 瀏覽:850
有沒有穿越還珠格格小說全集 瀏覽:568
平淡且甜甜的小說推薦 瀏覽:529
飛燕小說全文免費閱讀小說 瀏覽:364
校園小說女主抖m很弱 瀏覽:688
女機長小說推薦 瀏覽:783
凱莉小說那些好看 瀏覽:215
以符作為武器的網路小說 瀏覽:655
exo契約女友小說全集 瀏覽:785
比白潔還好看的小說 瀏覽:736
現代醫術類醫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987
求短篇小說你懂滴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