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校園玄幻 > 中國武俠小說史話txt下載

中國武俠小說史話txt下載

發布時間:2021-11-04 05:34:55

Ⅰ *求中國武俠史!!!

《中國武俠史》
在群雄並峙的歷史機遇中成長——戰國游俠的活躍
2.養士之風的興盛

戰國的養士之風已和春秋時期有極大的區別。春秋時期雖列國紛爭,但表面上還維系著等級有序的一統局面,有極分嘰的「公」「私」觀念。所謂「私」就是以下害上的一切言行,這是為社會所不齒的,因為「以私害公,非忠也」。收養私屬、私卒,私士,是被社會輿論所不容的。在當時的歷史記載中,養士,往往被描繪成野心家如公子光、白公勝之類的不軌之舉。到了公開兼並與競爭的戰國時代,養士已成為上層社會競相標榜的一種時髦風氣。只要是有實力有抱負的國君、權臣,無不以盡可能多地收養門客為榮。從戰國初期的趙襄子、魏文侯及以後的趙惠文王、燕昭王、「戰國四公子」、秦相呂不韋、燕太子丹,門下都收養有千人以上的門客,其養士之規模也是春秋時期所不能望其項背的。《孔叢子•居衛》篇記載了孔子孫孔子思關於春秋、戰國兩個時代不同的養士之風的觀察與思考。他認為,春秋時期,「周制雖毀,君臣固位,上下相持若一體然」,所以養士之風不得大倡;而戰國時代,「天下諸侯方欲力爭,競招英雄,以自輔翼。此乃得士則昌,失士則亡之秋也」。這段話深刻地道出了戰國養士之風經久不衰的真諦。由於通過養士的方式可以大量集中人才,既能迅速抬高自己的政治聲譽,以號召天下,又能壯大自己的政治力量,以稱霸諸侯,所以上層權貴們爭相禮賢人士,不拘一格地網羅人才,以盡天才之大為己能,形成了「士無常君,國無定臣」的人才流動和人才競爭的大好局面。

成國養士之風的興盛對快的發展起看極大的推動作用。

戰國的養士,形成了以「四公子」——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為代表的人才中心,大量的人才迅速地聚結起未。據史書記載,「四公子」門下的食客都超過三千人。孟嘗君的封地是擁有萬戶以上人口的薛邑,但他在薛邑一年的收入還不足以供養門客。秦昭襄王稱贊孟嘗君善於結交各種人才,說:「孟君門下,如通物之市,無物不有。」平原君門下也人才濟濟,「文武備具」,他曾自誇:一旦有事,「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信陵君手下的門客甚至可以潛伏在趙王的身邊,他所得到的機擊信息甚至比他的國君魏安僖王還快、還准確。人才的大量集中,形成了強大的社會力量,信陵君「仁而下士」,使得周圍數千里的游士「爭往歸之」,「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其他三位公子,對社會產生的威懾力也大致相同。

戰國四公子的大量養士,使得游俠有了集結的場所。這一點史書上雖無專門的記載,但也可尋見其端倪。秦圍邯鄲,趙王派平原君突圍去楚國求救,臨行時,平原君挑選「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同行。後解圍時,又「得敢死之士三千人」,說明平原君的門下聚結了不少俠土。信陵君曾「從博徒賣漿者游」,孟嘗君門下有「雞鳴狗盜之徒」,那麼下層社會的俠士也有不少集合在四公子的門下。所以韓非子稱養士之風中存在「養游俠私劍之屬」的現象,所謂「俠奸六萬,門客三千」,且認為由於他們的大量桑結已威脅到最高統治者的統治。

武俠在權勢者門下的大量集緒,使得他們一開始便養成交黨結倫的風氣。《史記•孟嘗君列傳》中載門客的住處有傳舍、幸舍、代舍三種,又有「傳舍長」的職務,那麼,戰國的門客當有一定的組織方式,游俠也在所不免。這對於武俠的聚合是有利的。

以「四公子」為代表的戰國權貴為人才方面激烈競爭的形勢所迪,在網羅人才上遵循了一些難能可貴的行為准則。

一是「知人得士」。戰國時代的游士對於養士的權貴期望值甚高,不但要求他們能給予自己很高的物質待遇,而且要求權貴們能懂得人才,善於使用人才。信陵君在魏國偷盜兵符領兵解了趙國邯鄲之圍後,便留在了趙國。他聽說趙國有兩個出色的人才:一為毛公,藏身於賭徒之中;一為薛公,埋名於酒肆之內。信陵君幾次想見他們,兩人都躲了起來,不肯相見。信陵君打聽到他們的存身之處,就悄悄地走到那兒與兩人交遊,相互間處得十分融洽。平原君聽說後對妻子說:「我聽說你弟弟信陵君天下無雙。現在看來只是個糊塗蟲,只知道和賭徒、賣酒的混在一起」信陵君從姐姐那兒知道了平原君的議論,感嘆道:「平原君的養士原來只是貴公子的豪舉,並不是真正為了尋找人才。」平原君連忙道歉。即使如此,不但天下之士,就是平原君的門客,也都投奔信陵君門下。在游士們看來,權貴者不了解自己,不懂得識別人才、使用人才,是不能容忍的錯誤。這就逼迫權貴者開拓人才的信息,提高識別人才的能力。因此許多隱姓埋名於民間的人才,如彈鋏長歌的馮瓘、勇於自薦的毛遂都被主人識別重用,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才幹。一些生活在民間的游俠,如荊軻、聶政,都是被權貴們一再邀請,委以重任,才幹出一番驚天動人的事業的。

二是「不分貴賤,一與人等」。也就是說,門客受尊重的程度是由自己的才能所決定的,與身份的貴賤無關;而作為養士的權貴者須「仁而下士」,不能「以其富貴驕士」。正因為如此,佶陵君為了結交身為看門者的隱士侯贏,居然在鬧市中和顏悅色地牽著韁繩,站在一旁,等待侯贏和別人談話完畢,才請他上車迎到家中。燕太子丹通過「節俠」田光的介紹才得以見到身為平民的荊軻。見面時,太子丹「再拜而跪,膝行流涕」,以後「日造門下」,想盡方法來「順適其意」。這樣一種風氣,使得多數埋名隱姓於民間的武俠有了被重新發現的機會。在門客中,人與人的相對平等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化圈。這顯然與由游士大量集中所形成的特殊文化氛圍,以及戰國時代「士議之不可辱者,大之也」這樣一種新的價值觀所喚醒的游士個人意識的自覺是分不開的。任何人只要能進人這一文化圈,那麼至少在人格上都是獨立的,都能因自己的才識和武藝而受到尊重。中國古代社會自有確切的歷史記載起,「貴賤尊卑」等級有序的觀念便占統治地位。長達數千年的古代社會,只有極少數時期,並在極特殊的社會一文化環境下,人際關系才有相對平等的可能。戰國的養士制度就是這樣一種獨特的社會一文化環境。在這種社會一文化環境中,個人人格上獨立的要求得到鼓勵和尊重。

只有在戰國時代,身為「屠客」的勇士朱亥可以對魏王的弟弟信陵君的數次邀請不予理采;作為平民,荊軻可以因為燕太子丹催促他啟程赴秦而大發雷霆,甚至當面怒叱:「何太子之遣?」戰國的游俠便是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中存在並發展起來的,人格的自尊顯得特別強烈和敏感。

當然,作為進入這種超越尊卑級差地位的文化圇的前提。

游俠自身必須具有過人的才識和武藝,因此游俠對於自己的學識武藝都砥礪求精。《史記》說荊軻「好讀書擊劍」,曾特地去榆次與著名劍客蓋聶論劍。然而,荊柯刺秦王不成被殺後,與荊軻交過手的另一游俠魯句踐還批評荊軻不精於「刺劍之術」。這種對膽識和武藝的嚴格要求和刻苦練武的習氣,後來作為傳統一直被中國歷代的武俠所繼承。

三是「合則留,不合則去」。戰國的游士絕無忠於一國一姓的狹隘觀念,他們有很大的選擇權,可以流動到適合自己發揮才能的地方去。即如「四公子」這樣的權貴,在各方面,包括個人道德修養方面都必須格外小心謹慎,才能招徠人才,平原君的一個美人在樓上見有個跛者打水,不禁哈哈大笑。那個跛者找到平原君要得美人之頭。平原君不肯以一笑之故殺美人,門客離去者過半。手下有人告訴大惑不解的平原君,不要因「愛色賤士」而失去人心。於是,平原君只得砍下那個美人的頭顱,親自到跛者家中道歉。如此,游士才漸漸返回。由於激烈的人才競爭,需要權勢者養士時有相當的肚量。孟嘗君的一個門客與孟嘗君的夫人相愛。盂嘗君知道後,認為「睹貌而相悅者,人之情也」,不但沒殺門客,反而委以重任。後來那位門客出使衛國,冒死阻止了衛君約天下之兵攻打齊國的打算。齊國人因此稱贊孟嘗君能「轉禍為功」。用人者如此寬容的態度,為游士們提供了相對自由的活動空間,游俠便是在這樣的「小環境」中迅速發展和成熟起來的。

在養士之風的庇蔭下,本來分散在民間的武俠迅速成為戰國時代最為活躍的社會階層之一。《慶子•說劍》篇記載趙惠文王特地收養了三千多名「劍士」。這些劍士都「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回而語」,可見社會地位都很低下。孟嘗君在其封地薛邑,專門招致各地的「任俠」者,甚至是犯了罪、亡命他鄉的俠客,人數高達六萬余戶。像這樣高度集中武俠的做法,使得一直是以個體力活動單位的武俠階層真正紐結在一起,壯大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獨立的社會力量,出現在政治舞台上。至此,武俠的存在才真正被社會所承認。

3.游俠的活躍

戰國時代,武俠作為一卜獨立的社會力量為人們所承認,其標志就是「俠」的名稱的出現。

馮友蘭在《原儒墨補》一文中曾指出:「俠之一字則在晚周較晚的書中,方始見。」他的論斷大致是對的。直到戰國中期,尚未見典籍中有「俠」的專門名詞出現。那時的「俠」往往還是與其他各類武士混稱為「國之豪士」(《管子•問》)、「豪傑之士」(《盂子•滕文公上》)、「劍士」(《莊子•說劍》)、「私劍之士」(《韓非子•顯學》)、「死士」(《墨子•備梯》)等,不一而足,《說文解字》五篇上「萬」部說:「俜,俠也。三輔謂輕財者為俜」。據此可以得知,「俠」這一專門稱呼最早可能轉音於漢代稱之為「三輔」的陝西中部一帶的俗語方言。那裡的居民把社會上已普遍出現的一類輕財重交的民間武士稱之為「俜」,也寫作「俜」,後逐漸變音假借為「俠」。

「俜」之所以假借為「俠」,在文字上和作為劍的別稱的「鋏」不無關系。「挾之於旁」謂劍,大概最初劍只是用手臂夾帶的,所以劍又稱作「鋏」。在先秦,「俠」字與「夾」、「挾」字常通借互用,正如段玉裁所說:經傳多假『俠』為『夾』,凡『夾』皆用『俠』。」因此,「俠」字在形、義兩方面都可能從「鋏」字轉化而來。且「鋏」字先秦後己不多見,大概「鋏」字的消失與「俠」作為民間武士特指名詞的出現不與關系。武俠的產生與先秦劍崇拜的文化心理的密切關系,由此可見。

從陝西三輔之地的方言「俜」轉音,並在文字上從「鋏」、「夾」通假為「俠」字,這一過程,大概至少在戰國晚期已經完成。

因為到了戰國晚期,典籍中已正式出現了「俠」字。其中,較為集中的是《韓非子》一書。書中的《八說》、《顯學》、《五蠹》諸篇,都將「俠」作為與「儒」並列的重要社會力量看待。《六反》篇提到了「行劍攻殺」、「活賊匿奸」的「任譽之士」。注引盧文昭曰: 「『譽』,疑是『俠』。」則「任俠」一詞可能最早出現於《韓非子》一書中。此外,《戰國策•燕策三》載田光的話,有「節俠士」一詞,《莊子•盜拓》篇有「俠人」之說,《呂氏春秋•音律》篇也有「俠」字出現。可見,戰國未年「俠」的稱呼已經常使用。

「俠」的名稱的出現,標志著武俠階層已徹底從「士」階層中脫離,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群體,從此,「士」便成為古代社會文人的代稱了。

戰國時代的武俠都是以「游俠」的形態出現的。

戰國的武俠與說士一樣,具有自由的身份,在列國間周遊,但其目的不是為了「致仕」,而是為了「交遊」。他們既與民間社會的豪傑之士交往,也與諸侯權貴結交。戰國時代著名游俠荊柯,祖先是齊國人,後遷居衛國。荊軻從小生活在衛國。《史記•貨殖列傳》曾指出:「野王好氣任俠,衛之風也。」荊軻就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中長大,深受熏染,故「好讀書擊劍」。早年一度想憑一身武藝為國王衛元君服務,衛元君未用。於是荊柯離開衛國,開始了他的游俠生涯。他曾去榆次與武俠蓋聶論劍,又到趙國國都邯鄲與著名劍俠魯句踐比武。後來來到燕國,與各個階層的人物都有來往。他與屠狗的俠士高漸離結為好友,常在一起喝酒。燕國的處士田光先生也是荊軻的好朋友。荊柯還是個有心計的人。到各國支游時,他「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

後終於與燕太於丹交往,行刺秦王。據《戰國策》記載,戰國時代另一著名游俠魯仲連,也曾歷游齊、趙各國,為齊國解燕圍,為趙國解秦田,拯救了無辜百姓的生命,卻不受封爵財寶。他曾說:「所貴於大幹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耿也。」這正是游俠周遊天下的宗旨。

戰國的游俠,其本質猶如某些文化人類學家所稱,是一些「文化離軌者」。他們游離於既定的文化規范之外,蔑視他們所處的社會文化的價值觀念,因而採取極端的抗拒行為,行動乖僻,為世人所不解。荊軻來到燕國後,天大與好友高漸離及其他一些屠夫在鬧市中痛飲,喝到興頭上,高漸離擊築,荊軻隨著樂聲高歇,「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著無人者」。燕國的俠士秦舞陽,13歲時就殺人,「人不敢迕視」。《呂氏春秋•當務》篇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齊之好勇者,其一人居東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於途,日:「姑相飲乎?」觴數行,曰:「姑求肉乎?」日:「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為?」於是具染而已,因抽刀頁相啖,至死而上。

這當然是個極端的例子,未必全是實事,但可以窺出遊俠行事乖戾之一斑。

中國的先秦社會尚未形成分野明晰、各成體系的上層文化和下層文化。固守古老文化傳統的游俠被戰國社會似乎一致的強大的時代潮流沖出了常規的生活軌道。他們佩著利劍,四處飄泊,甚至隱名埋姓,在有限的特定的圈子裡交往,心靈里深埋著對於整個社會與世風的敵意,人們也將他們視為特殊的一群、主流文化的離軌者。他們極端的行為和乖僻的生活方式。

更加深了社會上對游俠群體的普遍印象。只有那些懷抱特殊政治目的權貴們才去尋找他們,看重他們的膽略和武功。中國的文化從總體上說是一種注重穩定性的文化,而作為「文化高軌者」的俠,常常形成對文化穩定性的某種沖擊而被視為社會的離心力量。與俠文化品格相反的儒文化卻是一種「對庸見或曰通情達理精神的信仰」的文化,這種對庸見的崇拜,消解了極端的行為與動機,成為既定文化的一個穩定性因素。俠與儒在文化性質上的這一差異,也決定了它們不同的歷史命運,對於以後中國文比發展的走向,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
可以想像,作為「文化離軌者」的戰國游俠因其與世風的故意對抗,會遭受按常規生活的人們的敵意或冷淡。久而久之,這些刺激性因素所導致的狀況,「是一種在內心中不斷增長的、到處蔓延滲透的孤獨感,以及置身於一個敵對世界中的無能為力的絕望感。對個人環境因素所作出的這種尖銳的個人反應,會凝固、具體化為一種性格態度。這種性格態度就是對自身的人格尊嚴極端敏感的心理需求。這種需求如受到蔑視和阻礙,游俠便會作出猛烈的攻擊性反應,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孟子描繪他同時代的游俠北宮黝的個性:「以一豪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惡聲至,必反之」,便是如此。反之,如游俠的這種心理需求能越過社會地位差異的藩籬得到極大的尊重和充分的滿足,那麼他們便會傾心相交,以死作報。

聶政的事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韓國的大臣嚴遂(字仲子) 受丞相俠累(名傀)的迫害流亡他國。在齊國聽說勇士聶政隱名埋姓為屠戶。嚴遂幾次登門拜訪,都被聶政拒之門外。後來嚴遂打聽到聶政十分孝順老母,便准備了百溢黃金為聶政母親祝壽。聶政雖拒絕接收,但人格的自尊得到極大的滿足。《成國策•韓策五》詳細描述了聶政的心理活動: 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嚴仲子乃諸侯之卿相也,不遠千里,枉車騎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淺鮮矣,未有大功可以稱者,而嚴仲子舉百金為親壽。我雖不受,然是深知政也!
因此,聶政待母親故世後,使仗劍獨自一人悄悄來到朝國都城,當帥韓國正舉行「東孟之會」,韓國國王與俠累都在大堂之上,周圍衛兵眾多。聶政長驅直入,上階刺俠累。俠累抱住韓王想躲避。聶政揮劍猛刺,將俠累和韓王一起刺死。左右擁上。聶政大呼,連殺數十人。為了不連累親人,聶政割去臉皮,挖去眼睛,毀容後剖腹自殺。

從今天的眼光看,嚴遂如此尊重聶政,是出於其政治報復的需要,無非是一種利用的手段。但在游俠聶政心目中,確是因為對自己的「深知」而去行刺的。

從戰國游俠個人的素質看,大都是戰國時代出類拔萃的人才,智勇雙全,並非頭腦簡單的一介武夫。文獻稱我國中期的游俠孟舍,「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是個很有頭腦的人。游俠荊柯「為人深沈好書」,頗有修養。他行刺秦王贏政前,制定了周密的計劃。他得了趙國著名劍匠徐夫人鑄造的毒劍,見血立死,鋒利異常,又讓勇士秦舞陽當助手,同時,准備了燕國要地督、亢的地圖和秦王仇人樊於期的首級作為見面禮,匕首就藏在地圖中。臨行前,高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歌聲激昂慷慨,以示必死之志。一曲終了,掉頭不顧而去。到了戒嚴森備的秦官,壯士秦舞陽不由色變振恐,荊軻仍從容應對。《戰國策•燕策》生動地描繪荊柯刺秦王的驚險場景:

柯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戡抗之。未至身,秦玉驚,自引面起,絕袖。拔劍,劍長,摻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有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葯囊提軻。秦王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日:「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玉,不中,中柱。秦王復擊柯,被八創。柯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從表層次看,荊軻的壯舉是為了報答燕太子丹的厚遇。實質上,作為游俠的荊柯在完成他一輩子都在尋找、都在准備完成的一件驚天動地的偉業;正是在這件偉業完成的過程中,他的自我價值得到了實現和證實。這樣,我們才能理解游俠輕生忘死、捨生取義的俠義行為的內驅力。對於游俠來說,追求具有超越意義的「名」,甚至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他們「恩不忘報」,為的是「名高於世」。聶政毀容自殺後被韓國統治者暴屍於市,懸賞千金,要弄清刺客的姓名與身份。聶政的姐姐聶榮聞訊後心想:弟弟是為了我而毀容的,「愛身不揚弟之名,吾不忍也」!於是至鬧市抱屍慟哭,連呼:「這是吾弟聶政!」然後自殺於聶政屍體旁。正如作史者所指出的,聶政之所以能名揚後世,是與其姐姐甘冒殺身之禍以傳其名分不開的。在俠者看來,聶政是死得其所。戰國時代,重名好義的風尚在武俠階層表現得尤力強烈。為了「名」這種抽象的精神價值被社會與歷史所認可,武俠們不惜拋家棄業,甚至獻出生命。因此,俠義行為源自一種類似宗教的心理沖動。不過,武俠所頂禮膜拜的不是彼岸世界的上帝,也不是來世的幸福,而是存在於現實世界面同時又具有永恆性的高尚的道德目標。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了聶政、荊軻等俠士的事跡後贊嘆道:「自曹沫至荊坷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

豈妄也哉!」作為一個史官,能作出這樣的歷史評價,對於捨生取義的武俠來說,無疑是最高的槳賞了!

戰國時代,游俠是個十分活躍的階層,甚至發展成為當政者不得不正眼相看的一股重要的社會力量。韓非曾鄭重其事地指出:「帶劍者聚徒屬,立節操,以顯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已成為統治者無法往制的社會武裝勢力。韓非的話道出了戰國游俠發展的趨向:他們已逐漸疑聚成社會群體,並在群體內確立了自身的道德准則與行為方式,為了在群體內顯示自己的義節不錯觸犯法網。這說明自由的、獨來獨往的個體行動的游俠,到了戰國末期已呈集群化趨勢。

《呂氏春秋•愛士》篇記載了有關春秋時期秦穆公的傳聞。

秦穆公有一次外出時丟失了一匹駿馬,尋找時見一群鄉野平民正在岐山的南麓要殺那匹駿馬充飢。秦穆公說:「食用駿馬之肉如不飲酒,恐怕會傷害身體。」於是便送酒給他們喝,自己也就離去了。後一年秦晉兩國發生韓原之戰,激戰中秦穆公的戰車被晉軍擊壞,秦穆公危在旦夕。「野人之嘗食馬肉於岐山之陽者三百有餘人,畢力為穆公疾斗於車下,遂大克晉。」馮友蘭認為:「此三百餘人,似即是一武士團體。」《呂氏春秋》為戰國未年呂不韋的門客所作,這則傳聞反映的當是戰國後期的社會現象。它說明當時游俠結合為鬆散的自由流動的武士團體已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淮南子•說山》、《列子•說符》、劉勰《新論》都記載了魏國著名的富戶虞氏因侮辱了游俠,被游俠聚集起來破滅了全家的事。這一記載顯露了游俠豪強他的端倪,似乎在預示看中國武俠以後的歷史圖景。

Ⅱ 求中國武俠小說發展史介紹如題 謝謝了

漢代: 《史記》 游俠列傳 刺客 荊苛刺秦皇,專諸,聶政等, 他們只是有武,無俠或者少俠,韓非《五蠹》的話,俠以武犯禁。 所以還不算真正的武俠。 真正的發展 唐代 唐傳奇 《紅線女》 俠與武的(完美)結合 《聶隱娘》 有武,無俠 只是做人的保鏢,展現了一些武功,加點道(仙)術。 《霍小玉傳》 只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只能說有俠,無武。 《昆侖奴》等。 宋代 沒有什麼發展。以文治國,禁武,積弱。 明代 《水滸傳》 章回體,白話文為主,文言文為輔,開始有統一的綽號,一個個的英雄故事集合,與歷史結合。 對後世的武俠小說影響巨大。 清代 《三(七)俠五義》等作品 俠義與公案結合,俠義與愛情結合。 出現觀點,俠以武執法。 近代 以白羽《十二金錢縹》、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俠傳》,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此書帶了很多」仙氣與神話「的奇幻色彩。但文采平平,結構也較為鬆散。)為代表。武俠小說的模式基本成型。 當代自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開始,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 直至金庸的出現,才把武俠小說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騰,文筆俊爽、瀟灑、詼諧逗趣而又富於變化,他的小說既有詩情畫意,柔綺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說直探人生、命運的真諦。在文字的組織與文章的結構上均不輸純文學作品。具體評價我也不多談了,金庸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其贊譽之辭更是連天匝地,車載斗量,不可勝言了。 古龍:他務去陳言,自創新境,內容、風格,多姿多采。 在梁金古三家竟相爭鳴的同時,台灣、香港、內地也涌現出了眾多武俠作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溫瑞安、蕭逸、聶雲嵐等作家。 黃易的出現,算是給已風平浪盡的江湖,又掀起了陣陣波瀾.他自創的玄幻、異俠系列,令讀者耳目一新,久違的武俠情節換一種方式體會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 他的首部武俠小說《破碎虛空》盡管篇幅不長,但黃易的風格已經鮮明的體現了出來.那就是由武道可以體會到生命及宇宙的奧秘。 到《覆雨翻雲》《尋秦記》《大唐雙龍傳》推出後,黃易的風格已經完全形成。他是在傳統的武俠路上融入了玄經易理,神話和科幻的色彩非常濃郁。

求採納

Ⅲ 求中國武俠小說史txt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高度概括了金老先生畢生武俠作品,也就是從此時,我知道了「武俠」。隨著學識的增長,積累了大量與武俠有關的知識。
武俠小說的興起不是一蹴而就的,經歷了從前武俠、舊武俠到新武俠的歷程。新武俠又分為港台新武俠小說、現代派武俠小說和21世紀大陸新武俠。
(一)前武俠小說
前武俠小說經歷了豪俠傳奇、英雄傳奇、俠義小說三個時期。豪俠傳奇伴隨著中國小說第一次繁榮而發生。在晚唐,中國小說以獨立身份登上文化舞台,豪俠傳奇是其重要支柱。它的一出現就顯示出高超藝術高度和思想水平,一直影響到後來武俠小說的寫作。其中不少作品站在政治和歷史高度,顯出非凡氣度。比如以唐初群雄逐鹿為北京的《虯髯客傳》,以唐末藩鎮斗爭為背景的《聶隱娘》和《紅線》,它們的思想傾向影響到新武俠小說。豪俠傳奇成熟的構建了武俠活動基本場景—江湖。大俠常活動於山野草澤之間,江湖是中國靜態社會下的動態。豪俠人物形象具有「超越凡庸」的英雄氣質,隨著豪俠活動場景的專門化,豪俠人物也開始具有獨特色彩。豪俠傳奇風行不到三世紀。
到了元明之際,前武俠小說進入第二階段,《水滸傳》是其代表作品,此時為英雄傳奇。《水滸傳》來源於民間集體,是一個現實中可以存在,並且實際上經常存在著的世界,但其思想被「忠」和「義」貫穿。
俠義公案小說是前武俠發展第三階段,產生於近代。代表作有《綠牡丹》、《施公案》、《三俠五義》等。但這些小說中的人物只不過是朝廷的「鷹犬」,時勢一變,它們也隨之消逝,讓位於新武俠小說》
(二)民國舊武俠小說
1922年平江不肖生連載《江湖奇俠傳》開啟武俠小說新天地,這一民國時期小說,一般被稱為成為「舊武俠小說」。20世紀20年代代表作家為「南向北趙」,到了30年代,武俠小說空前繁榮,出現了「北派五大家」,到了40年代,由於抗戰影響,武俠小說勢頭有所減弱,但仍是「北派五大家」的天下。
民國武俠小說最重要貢獻是將「江湖」回歸為武俠活動的必要場景,武俠小說江湖地位重新的確立,使武俠小說成為真正的「武俠小說」,經過半個世紀的積累,它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的俠義文學都更具有無可比你的感染力。
它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它整體渾成的長篇格局和借鑒「新小說」的手法,極大豐富了武俠小說的藝術表現力。一部長篇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故事。給閱讀帶來更多情趣,使得武俠小說題材宏大,故事細膩生動。
(三)港台新武俠小說
然而民國武俠小說不能成其大,終未能成其大,新的時代終於產生了。1949年以後「北派五大家」敗退台灣,1954年郎紅浣未能擺脫民國舊武俠小說模式,而此時香港方面,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和金庸的《書劍恩仇錄》開始連載。1957年的《射鵰英雄傳》奠定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1958年前後,台灣出現「三劍客」,成為三股新的潮流,直接開啟了20世紀60年代台灣滿天星宿的局面。1970年《射鵰英雄傳》被首次作為香港武俠引進台灣是,台灣武俠小說也自成體系,稍後,金庸封筆,退出江湖。不久,梁羽生也終止了他的創作。
和大陸、台灣相比,香港特殊地域決定了它的發展路徑。
香港處於資本主義傳播環境中,商業傳媒具有現代意識,懂得培養消費者。新武俠小說興起之時,英國強佔香港已半個世紀,而且由於中國大陸的戰爭紛擾和社會變遷,受過新式教育的文化人湧入香港,給武俠小說發展注入新的血液。民國舊武俠僅有的民族問題是「反清復明」。在香港,受殖民環境影響,作家人文意識逐漸融入世界大背景下。比如金庸筆下的一個調和、妥協「五大民族」的共同混合體韋小寶。武俠小說的內涵得到提升。
台灣小說與此不同,國民黨敗逃是政治事件,五六十年代的台灣文化發展自然以政治事件為背景。留在大陸的武俠作者作品被國民黨禁止,大陸當時文化氣氛不允許民國格調武俠小存在,武俠傳至此斷裂。1959年「防共」而施「暴雨專案」,冶金絕了香港武俠小說。所以台灣的可借鑒文化傳統只能源於記憶和想像,處境孤立。
(四)現代派武俠小說
與古龍不同的溫瑞安,從1970年開始發表小說,經過10年探索,開始以「現代派」自居。台灣的《中國時報》、《聯合報》刊登武俠小說,也冠以「現代派武俠小說」。「現代派」新浪潮由此掀開。
溫瑞安和黃易的嘗試,引起武俠觀念在20世紀90年代明顯變化。其一俠義內涵,溫瑞安所重視的,不是俠的現實職業身份和具體江湖行為,他強調「勢」與歷史哲學相結合,智慧作為人生當下一種狀態,俠就是狀態。70年代末機遇和人格相結合,80年代中後期人物內在性格決定命運,90年代武俠成為非武俠成分。黃易變化更大,黃易的俠有更多的當下消費功利色彩。
其二問題意識。20世紀80年代末新觀念與新傳媒的文化背景產生「超新武俠」與「玄異武俠」的新文體。俠義觀念的放大與深化。傳媒的變化以及作家的這種變化的處境,都導致問題意識的新變。20世紀90年代網路的發達,也是武俠小說問題新變的原因。武俠文體另一大批經典游戲,比如《金庸群俠傳》、《傳奇》、《仙劍奇俠傳》等。
(五)21世紀大陸武俠小說
進入世紀之交,武俠文化資源在港台呈枯竭之象。大陸期刊界開始介入武俠,2001年9月《古今傳奇武俠》創刊,標志一雜志和網路為主陣地,形成了大陸武俠小說創作的興盛。大陸武俠小說在江湖、性別、智慧三方面顯示了不同港台作品的魅力。
大陸作品描寫的作品對江湖做了現代化解釋,江湖已成為超級穩定的平面結構,我們看到的表面意義往往不是事實的真相。這樣的江湖是超越傳統喜劇與悲劇的正劇。
一批女性作者的出現改變性別格局,樹立了女性的主體地位。女性第一次成為武俠小說的第一主人公。女性無法改變男權社會性別格局,但可讓女子獨立出來。女性作者更擅長感性投入,細膩描寫。其中有平和女性主義者滄月,也有激進女性沈嚶嚶。
大陸新武俠的智性和靈性寫作,開啟獨特智慧方式。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長劍倚天,行俠江湖—這是武俠故事。
武俠故事,是全人類的故事。
快意恩仇,浪跡天涯;白虹經天,人天同氣—這是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是中國人的小說。
(註:這是我選修課的作業,我查閱了一本書,自己壓縮整理出了這篇文章)

Ⅳ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武俠小說及其作者。

司馬抄遷《史記》中說: 救人危難襲, 周濟貧困, 不失信, 不背言, 合於仁義, 即謂之」俠」; 俠士多憑武技對抗壓迫, 所以《韓非子》說: 」俠以武犯禁」.」小說」者, 」街談巷語之說也」.合起來說: 民間流傳的描寫憑武藝行俠仗義的敘事文學作品就叫」武俠小說」.

中國武俠小說源遠流長, 《史記·游俠列傳》中郭解的故事已具傳說性質, 可視為武俠小說的萌芽; 唐代《聶隱娘傳》、《紅線傳》, 是武俠小說的初期形態; 宋代講述」撲刀」、」桿棒」列為說書人的專工; 至元明之際遂產生了描寫」俠以武犯禁」的不朽巨著《水滸傳》; 清代的《三俠五義》、《小五義》兼寫清官, 是武俠小說的一個流派.

本世紀20 年代以來, 武俠小說新作層出不窮.先是江南不肖生 (向愷然) 著《江湖奇俠傳》, 河北有趙煥亭著《雙劍奇俠傳》, 風行一時.但不久即新崛起的北派武俠小說四大作家取代了他們的地位, 向、趙二氏的作品逐漸不為廣大讀者所崇.北派四大家依成就而論, 當首推白羽 (宮竹心) , 其次是還珠樓主 (李壽民) 、王度廬、鄭證因, 各有二三十種以上的著作.

Ⅳ 求《中國武俠小說史》。羅立群寫的

沒看過 友情幫頂
推薦你看一本科幻小說 平機王 作者 卡通習練者
科幻小說《平機王》作者內卡通習練者在容工作之餘,認真研習小說和連環畫創作,為了給各位年輕的讀者朋友,有好的作品看。
年輕的讀者朋友們,你們一定要支持卡通習練者的創作,支持原創,支持所有為了中國大陸地區原創動漫事業發展而努力的人。
願我們中國大陸地區原創動漫事業的明天會更好

Ⅵ 中國武俠小說史的作者簡介

羅立群 安徽合肥人。下過放,當過兵,做過警察、中學教師;1986年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在新聞出版界工作了近20年,曾出任一家出版社的總編輯。現任暨南大學珠海學院教授。已出版了5種學術專著,1種學術譯著,主編過《中國武俠小說辭典》、《中國傳統文化精粹》叢書、《中國古典名著文庫》叢書,在國家級、省級以上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

Ⅶ 求武打小說,歷史小說等好看經典的txt格式

去看慕容美的,上官鼎,和人很喜歡 奇俠楊小邪這本書

Ⅷ 中國武俠小說史論 葉洪生下載txt

《中國武俠小說史論》作者葉洪生.txt

分享給你。注意,手機用戶看不到附件。留下郵箱發給你。

Ⅸ 中國武俠小說史的書籍目錄

羅立群《中國武俠小說史》序
原 序
第一章 緒論
一、俠的起源
二、俠與盜
三、武俠小說的演變
四、小說「武功」
五、武俠小說的新派與舊派
六、武俠小說與民族文化心理
七、俠士、武士、騎士文化異同及其文學比較
八、武俠小說的定名和范圍
第二章 武俠小說的雛形期
一、神話傳說和史傳文學的影響
二、最早的一篇武俠小說:《燕丹子》
三、魏晉小說中詭奇怪誕的俠客
第三章 武俠小說的成熟期
一、唐代武俠小說的繁榮
二、唐代武俠小說的內容
三、唐代武俠小說的藝術特徵
四、唐代武俠小說的地位和影響
五、宋元文言的模仿之作
第四章 明代短篇武俠小說
一、明代白話短篇武俠小說
(一)明代白話短篇武俠小說的內容
(二)明代白話短篇武俠小說中的「武功」
二、明代文言武俠小說及《劍俠傳》
第五章 武俠小說史上的里程碑《水滸傳》
一、《水滸傳》成書過程中的俠盜意識
二、 《水滸傳》與《史記瞄俠列傳》
三、梁山上的「盜氣」
四、水滸英雄的行俠特徵
五、真實而傳奇的武俠世界
六、俠的悲劇結局
七、《水滸傳》的地位和影響
第六章 武俠小說的盛行期
一、明末至晚清武俠小說總論
(一)社會環境的狀況為武俠小說的發展提供了溫床
(二)文學藝術形式的發展促使武俠小說興盛
(三)武術的空前極盛成為武俠小說急劇發展的重要動因
二、承《水滸傳》余緒的「忠義盜俠」小說
《禪真逸史》 《水滸後傳》 《後水滸傳》 《盪寇志》 《綠牡丹全傳》
三、武俠公案小說
《施公案》 《忠烈俠義傳》 《聖朝鼎盛萬年清》 四、幻想劍仙小說 《濟公全傳》 《七劍十三俠》
五、兒女英雄小說
《俠義風月傳》 《三門街》 《兒女英雄傳》
六、文言短篇武俠小說和《續劍俠傳》
第七章 武俠小說的狂潮期(1911~1949)
一、民國年間武俠小說總論
二、武壇兩巨子「南向北趙」
《江湖奇俠傳》 《近代俠義英雄傳》 《奇俠精忠傳》
三、武壇三健將:姚民哀、顧明道、文公直
《四海群龍記》 《荒江女俠》 《碧血丹心》三部曲
四、奇幻絕倫的「劍仙」李壽民
《蜀山劍俠傳》
五、凄絕哀婉的「情俠」王度廬
《鶴驚昆侖》 《寶劍金釵》 《劍氣珠光》 《卧虎藏龍》 《鐵騎銀瓶》 《燕市俠伶》
六、「技擊派」大家白羽、鄭證因
《十二金錢鏢》 《偷拳》 《鷹爪王》
七、采擷眾長、自立門戶的朱貞木
《七殺碑》 《虎嘯龍吟》 《羅剎夫人》
第八章 推陳出新的海外新派武俠小說
一、海外新派武俠小說總論
(一)海外新派武俠小說的發展概況
(二)海外新派武俠小說興起的原因
(三)對海外新派武俠小說的總體評價
二、武林長者梁羽生
《萍蹤俠影錄》 《女帝奇英傳》 《雲海玉弓緣》
三、武林盟主金庸
(一)武功的不同凡響
(二)現實的深入思考
(三)人物的立意與創新
(四)價值取向與技巧運用
(五)庄諧參伍的獨特風格
四、江湖劍客:卧龍生與司馬翎
《天香飆》 《劍海鷹揚》
五、武林怪傑古龍
《楚留香傳奇》 《七種武器》 《多情劍客無情劍》
六、江湖闖將:溫瑞安、黃易 《刀叢里的詩》 《尋秦記》
第九章 生機無限的大陸新派武俠小說
一、大陸新派武俠小說創作總論
二、代表作家作品分析
(一)大陸武俠小說復興第一階段 (1980年至90年代中期)
馮驥才:《神鞭》
馮育楠:《津門大俠霍元甲》 《總統與大俠》
殘墨:《神州擂》 《追魂簫與無形劍》
(二)大陸武俠小說復興第二階段 (90年代末期至2007年底)
蕭鼎:《誅仙》 鳳歌:《昆侖》
滄月:《劍歌》 步非煙:《武林客棧?蠱神劫》
小椴:《杯雪?夜雨打金荷》
楊叛:《死香煞》
小非:《三姑娘的劍》
司馬嘶風:《我是刀神》
後 記

Ⅹ 求經典武俠小說集錦下載!

金庸先生一生共寫了15部小說,組成一句對聯,即「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回」,還有一部《越女劍》答,這副對聯對應的小說依此為:
飛狐外傳
雪山飛孤
連城決
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
白馬嘯西風
鹿鼎記
笑傲江湖
書劍恩仇錄
神鵰俠侶
俠客行
倚天屠龍記
碧血劍 ;
其中《越女劍》是短篇,超爛,不建議看,《白馬嘯西風》《鴛鴦刀》《雪山飛狐》是中篇,很一般,也不建議看,若你不是金庸迷,建議看一下《射鵰》《神鵰》《倚天》《鹿鼎記》《笑傲江湖》《天龍八部》,當然《連城訣》《飛狐外傳》也比較好了
另外若閣下是武俠迷,強烈建議看一下古龍的小說,古龍作為與金庸齊名的武俠大家,卻有很多不菲的作品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值得擁有。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武俠小說史話txt下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月落風渡寫的所有小說 瀏覽:623
極品修真強少有聲小說下載 瀏覽:86
女局長的絲襪小說全集 瀏覽:430
穿越小說女主楚嫣然 瀏覽:151
女尊男主宅斗小說推薦 瀏覽:473
玄幻小說中的最強神眼 瀏覽:500
女主叫春心的穿越小說 瀏覽:578
泰克斯芬利同人小說 瀏覽:291
寫隋唐的穿越小說 瀏覽:631
小說推薦九庫閱讀 瀏覽:499
寫刺客信條的無限小說 瀏覽: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說 瀏覽:695
神豪奶爸系統小說 瀏覽:420
qq閱讀小說推薦 瀏覽:46
穿越重生女強架空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388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ppt 瀏覽:741
不敗戰神小說閱讀 瀏覽:205
烏桓小說主角 瀏覽:195
破案刑偵小說排行榜 瀏覽:319
中考小說閱讀訓練解析 瀏覽: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