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教】為什麼會有人會將金庸先生所寫的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一書稱之為「政治寓言」有什麼根據
根據在於笑傲江湖裡面的人物有對建國先賢們的影射,金庸被人為的捧的過高。金庸的家族明末清初投靠了滿族,所以他背景這段歷史的小說,存在著美化清朝,惡意醜化明朝的事實。作為滿清包衣,在共和國建立的過程中,有著打土豪分田地和文革這些對資產階級的革命,不巧的是金庸的父輩就屬於這些人。祖籍海寧卻是香港人的金庸,天然對新中國有些別樣的情緒。有文化的流氓遺害無窮。
❷ 金庸15部武俠小說所述事件的歷史順序
1、《越女劍》--春秋末年
2、《天龍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3、《射鵰英雄傳》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4、《神鵰俠侶》--南宋理宗紹定五年/六年-開慶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5、《倚天屠龍記》--1262/1263年。南宋末--元末明初
6、《連城訣》--明前中期,根據當時府縣設置,還有寶藏年代推算。
7、《笑傲江湖》--明朝的起止時間為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到公元1644年(崇禎上吊)。
8、《碧血劍》--崇禎六年--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
9、《俠客行》--清初
10、《白馬嘯西風》--清初順治年間
11、《鴛鴦刀》--清中前期
12、《鹿鼎記》--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13、《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14、《雪山飛狐》--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這一天里——從早上 "東方紅日甫從山後升起……"一直到"……月亮正圓……"。
15、《飛狐外傳》-- 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以上是金庸15部小說事件發生的歷史年代順序。具體的考據可參看下列網址,真是相當佩服他們,能夠從蛛絲馬跡中查出具體年代,厲害啊!
http://..com/question/10421062.html?si=2
http://..com/question/7263202.html?si=1
❸ 金庸一系列武俠小說背景年代
1、《書劍恩仇錄》——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創作年代:1955年。歷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2、《碧血劍》創作年代:1956年。歷史背景:崇禎六年—崇禎十七年或順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3、《射鵰英雄傳》此為「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創作年代:1957年—1959年。歷史背景: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公元1199年—1221年
4、《神鵰俠侶》——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創作年代:1959年—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理宗紹定五年或六年—開慶元年,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5、《雪山飛狐》——《雪山飛狐》《飛狐外傳》是金庸現實主義最強的小說
創作年代:1959年。歷史背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6、《鴛鴦刀》——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歷史背景:約公元1644年—1796年
7、《白馬嘯西風》——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歷史背景:清初順治年間
8、《飛狐外傳》——《雪山飛狐》前傳
創作年代:1960年—1961年
歷史背景: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9、《倚天屠龍記》——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公元1262年—1363年
10、《連城訣》
創作年代:1963年
歷史背景:清朝,由書末「反清復明」推知
11、《天龍八部》創作年代:1963年—1966年
歷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12、《俠客行》
創作年代:1965年
歷史背景:明朝中葉
13、《越女劍》
創作年代:1970年
歷史背景:春秋末年吳越爭霸時期
約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14、《笑傲江湖》創作年代:1967年
歷史背景:明朝
15、《鹿鼎記》——金庸封筆之作,亦是他的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創立「反武俠」情節,被稱為「中國的《堂吉訶德》」,武俠史首次以詼諧、反諷、批判觀寫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
創作年代:1969年—1972年
歷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附:其中《白馬嘯西風》《鴛鴦刀》《連城訣》《俠客行》《笑傲江湖》在小說中沒有指出明確年代(表示沒有歷史背景,類似的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這幾部小說年代是從書中的一些細節推斷的。
❹ 金庸武俠小說中蘊涵著怎樣的文化內涵
這個問題范疇太廣,在這里我只做一個粗略的梳理:
微觀方面,金庸小說很多細節都融入了大量的傳統文化,從琴棋書畫到經史子集,幾乎都有涉獵,與一般武俠小說不同,金庸小說在武功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有的融入琴棋書畫,有的融入不同個性,有的融入儒釋道文化。
宏觀方面,我常把金庸小說按照創作順序分為四個階段,1955年-1959年是第一階段,是金庸側重入世的儒家文化的階段,書里的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一般都是積極入世的,常以天下為己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階段的代表是《射鵰英雄傳》和儒俠郭靖;1959年-1963年為第二階段,這階段人物和思想都由儒轉道,以楊過、張無忌為代表——當然,值得注意的是,道家文化寫的同樣好的《笑傲江湖》卻是個特例(因為它不僅涉及道家文化,還要影射政治);從1963年-1967年是第三階段,作者由道入佛——這大概與金庸先生中年開始讀佛經不無關系,以《天龍八部》為典型代表;從1967年《笑傲江湖》之後,金庸通過反思,或者說是顛覆,否定了許多傳統文化的糟粕,進入「無俠」的階段,開辟了武俠小說,乃至通俗小說的巔峰,以《鹿鼎記》和韋小寶為代表。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每個階段只是人為劃分的,其實不管在哪個階段,儒釋道都是相互滲透的。另外,作為新武俠的代表,與傳統的武俠小說相比,金庸小說更多地融入了西方的文化,以騎士文化(如《堂吉訶德》)最為突出。
附上金庸小說時間表:
小說作品
《書劍恩仇錄》 1955年
《碧血劍》 1956年
《射鵰英雄傳》 1957年—1959年
《雪山飛狐》 1959年
《神鵰俠侶》 1959年—1961年
《飛狐外傳》 1960年—1961年
《白馬嘯西風》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 1961年
《鴛鴦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連城訣》 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龍八部》 1963年—1966年
《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記》 1969年—1972年
《越女劍》 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我覺得作者的寫作順序是了解小說和進行金庸小說研究非常重要的窗口。
❺ 金庸所寫的政治寓言的《笑傲江湖》中,影射了哪個時代
《笑傲江湖》的寫作從1967年開始。當時的中國,「文化大革命」正在高潮。「文化大革命」從年開始,1966年、1967年、1968年這三年是高潮期。或者根據一部分學者的看法,這三年是「真正的文革」。
中共九大以後,其實已經和前面很不一樣,進入了一個比較平穩的時期。文革不僅在中國大陸進行,也波及到香港。
持右派立場的《明報》受到左派的圍攻,而金庸本人一直就關心著天下大事,關注著中國的政治風雲,所以他把當時對「文革」的思考,自覺不自覺地就融入了自己的小說創作。
其實與此同時,金庸每天寫的社評,本來就在一刻不停地評論著中國的現實,特別是他對「文革」中政治局勢的判斷每每都是出人意表,結果也被證明具有很高的准確性。
此書是在「文革」時期寫的,但它並不是一部簡單的「影射文學」,而是受「文革」啟發,以生動的藝術畫面濃縮了一部中國政治斗爭史。
(5)金庸武俠小說的政治預言擴展閱讀: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1994年,受聘北京大學名譽教授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 。
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❻ 請問 金庸的小說中 有哪些細節能夠反映他的政治傾向么
笑傲江湖裡的,比如嵩山派的,比如左冷禪~
❼ 金庸武俠小說的巔峰之作是哪部
我覺得應該是《天龍八部》,它沒有《笑傲江湖》和《鹿鼎記》那麼濃厚的政治和社會寓言色彩,《天龍八部》可以說是金庸武俠作品的集大成者。
《天龍八部》結構宏大而不失靈巧,三大主人公鼎足成勢,每位主人公與周圍若干小人物構成單獨「人物場」,「人物場」之間沖撞激盪,形成巨大矛盾漩渦,為此書技巧之一大特色。以上是小編自己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❽ 金庸說笑傲江湖是一部政治小說,有哪些蛛絲馬跡呢
《笑傲江湖》是金庸筆下一部非常有名的小說。在大家眼中一直都認為金庸的《笑傲江湖》是一部武林小說。而在前幾年,媒體對金庸進行采訪的時候,他卻說其實《笑傲江湖》是一部政治小說,那麼這就讓人感到十分疑惑了,為什麼金庸說《笑傲江湖》是一部政治小說呢?在這部小說中有哪些蛛絲馬跡證明它是一部政治小說呢?其實如果我們把金庸所刻畫的笑傲江湖中的江湖當做是現代一個社會來看,再把笑傲江湖所刻畫的人物放射回現代社會中各種各類人來看,其實它就是一部政治小說。
三、政治痕跡
其實如果我能把笑傲江湖中的整一個江湖看成一個社會,那麼在江湖中的各大幫派以及各個人物所對應的就是當時社會中存在的一些人物。《笑傲江湖》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自己十分獨特的地方,而這一份獨特的地方所映射回到當時的社會,就是某一類獨特人群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社會行為。從這一個角度上看,笑傲江湖就不僅僅是一部武俠小說,更是具有政治色彩的小說。
❾ 金庸的武俠小說裡面有映射當時他所處那個年代的政治現實嗎
不清楚 應該也反應一些了把 總之就是一個義字 只聽說他追求夏夢沒追上 女主角裡面都有夏夢的影子
❿ 金庸小說中有哪些預言帝
這個最明顯:
神鵰俠侶里的忽必烈。
第二十一回《襄陽鏖兵》:
郭靖叉手說道:「我南朝地廣人多,崇尚氣節,俊彥之士,所在多有,自古以來,從不屈膝異族。蒙古縱然一時疆界逞快,日後定被逐回漠北,不免元氣大傷,悔之無及,願王爺三思。」
忽必烈笑道:「多謝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