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台灣武俠作家中第一個標明新派武俠小說的人是
古龍的武俠小說創作真正步入輝煌,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幾乎都出自這一時期。包括《楚留香傳奇》、《七種武器》、《陸小鳳》等三大系列,以及《多情劍客無情劍》、《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大人物》、《九月鷹飛》及《天涯。明月。刀》等共10 余部書,總計30 余個故事。——這里將「系列」稱為一「部」,而將系列中的分部稱為一個故事,似乎比直接稱「部」更合理——從此,古龍由「三劍客」的「跟班老弟」,變為與之並列齊名,被稱為「台灣四大名家」;進而,又由「末座」升為「榜首」;進而,古龍又與三劍客拉開距離,繼續「高攀」,直至與金庸、梁羽生兩大宗師比肩而立,鼎足而三。
《蕭十一郎》之有名,而且在古龍小說創作中具有特殊意義及重要地位,是因為這部書是先有電影劇本,再由電影改為小說的。——1970 年前後,武俠電影導演們「發現」了古龍的小說,尤其是香港導演楚原,原是拍粵語片及喜劇片,後與古龍合作,成為一代武俠電影名導,不僅將古龍的許多小說都改編成電影,從而使古龍的名聲蒸蒸日上,一時無兩;而且在1972 年,一代武俠天皇巨星李小龍去世後,楚原以古龍電影的情節詭奇為特徵,在影壇自成一派,與劉家良的武打功夫、麥嘉等人的功夫喜劇鼎足而三,支撐起武俠電影的輝煌的天幕。古龍的小說,如《楚留香傳奇》等,因多由各自獨立的故事組成,正好每個故事可拍成一部電影。當然比金庸的那些「大部頭」更容易改編。所以,古龍真正成了電影界的「搶手貨」,因而他乾脆干起編劇來,寫了《蕭十一郎》的劇本。這部電影同楚留香、李尋歡的故事一樣成功。再改為小說,亦大為出名。甚至這部小說的名聲,超過了它應得的佳評。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古龍的小說受到電影編劇的影響之後,(1)是情節更加精練;(2)結構更加嚴謹;(3)語言形式更加電影化:對白多而精彩,形式分行更多更細。——為其以後的創作及其風格的成熟,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國武俠小說史上,古龍是一個劃時代的人物。雖然我不同意「古龍之前無新派」一說,但我卻要說,古龍的革新,的確是前無古人的。這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的「求新、求變」的藝術追求,勇於探索、創新,打破陳規俗套,另闢蹊徑。
(2)更大膽的「中西結合」,引進西方文藝的技術與形式。
(3)更大膽的「古今結合」,並厚今薄古,將小說創作的重心轉移到「今」上。
(4)獨創性的「俠我合一」,在武俠小說創作上開了「自我表現」的先河。
(5)獨創性的「詩化文體」,簡潔、機智、快節奏,富有詩性。以上幾點,是古龍革新的成就,也是古龍小說——當然是指具有「古龍風格」的小說——的藝術特徵。
⑵ 新武俠小說的開創者是誰
梁羽生,《龍虎鬥京華》。
⑶ 新派武俠小說的起源
金庸,梁羽生,
⑷ "新派武俠小說"的代表作家是誰
新派武俠小說
今古梁溫,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黃易、卧龍生、司版馬翎、倪匡權、蕭逸
近幾年在大陸新興的古典武俠小說作家--"大陸新武俠"
代表有:
鳳歌,小椴,滄月,步非煙,方白羽,慕容無言,時未寒,楊叛,盛顏
⑸ 作為新派武俠的開山鼻祖,梁羽生為什麼名氣不如金庸
說到武俠小說,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金庸和古龍,但是很少人會想到梁羽生。其實梁羽生才是新派武林小說的開創者,那麼就讓人感到很奇怪了,梁羽生既然是武林小說的開山鼻祖,為什麼他的名氣都比不上古龍和金庸呢?其實梁羽生的名氣之所以沒有金庸名氣那麼大,主要原因是出在他的小說上。其實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梁衍生小說中舍刻畫的人物並沒有太多的俠氣,第二個原因就是他所描述的武林高手不夠活躍,第三個就是他小說的寫法不夠大眾。
三、缺少俠氣
除此以外,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中最大的缺點就在於梁羽生的小說缺乏一種俠氣。他刻畫每一個武林高手都過於完美,反而就會讓他們喪失一種接地氣的俠氣。他的小說並不像金庸和古龍那樣簡單抽爆。但是金庸和古龍確實因為這種簡單粗暴樣情節,讓小說愛好者看起來更加順暢,更加痛快。
⑹ 為什麼很多認為新派武俠小說中,金庸的成就最高
我國內地的武俠小說在經過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改動之後,便在內地銷聲匿跡。但是後來卻在香港地區得到了繁榮發展,形成今天我們所說的新派武俠小說。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我們一般認為是梁羽生,但是成就最高的卻是金庸。其原因是金庸的影響力在整個新派武俠小說當中是最高的。
三、金庸的武俠意義
金庸自1955年便開始寫書,第一部武俠小說是書劍恩仇錄,此後便一直寫到1972年鹿鼎記正式封筆。這期間他一共創作了15部小說,這些小說在世界引起了深遠影響意義。
⑺ 武俠小說的創始人是誰
平江不肖生
⑻ 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開山鼻祖,為何他的名氣卻不如古龍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作為我國著名的武俠小說家,他和金庸、古龍、溫瑞安並成為中國武俠小說的四大宗師,而且他還是中國新派的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他寫出來的小說沒有當時舊派武俠小說那樣注重廝殺和復仇,更多的是將其人物中的俠義限定在了正義上。他的小說之所以名氣不如古龍,是因為他的小說帶有的文人氣息太過濃重,很多普通的讀者不是很容易接受。
這其實也是梁羽生小說相對於古龍來說沒有那麼大的名氣之一。因為他的小說文學色彩更加濃重,這和武俠小說的通俗性其實有一定的沖突的,武俠小說的愛好者更多的是希望小說讀起來比較有趣,能夠讀懂,如果加入了文學特性的話,就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說的可讀性,這也導致了一部分的人群並不是很喜歡梁羽生的這種創作風格。
⑼ 【請教】為什麼「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是梁羽生先生,而名氣最響的卻是金庸先生
說梁羽生先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是因為梁羽生先生的《龍虎鬥京華》開創了專新派武俠屬小說這一流派,梁羽生先生算是這一流派的先行者。
其實梁羽生先生的小說可讀性也比較強,不僅塑造了《萍蹤俠影錄》中的張丹楓與《白發魔女傳》中的練霓裳這樣經典的角色,更是系統地塑造了一個傳承完整的天山派。梁羽生最大的「問題」在於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主角反抗朝廷的主題,哪怕反的是明和清,但多少還是會讓某些人感覺那啥,所以在推廣方面就有些那啥了……
金庸的作品屬於寫意式的江湖,相對而言更加貼合普羅大眾的口味,再加上他在作品中加入了一些儒生的思想,比較貼合傳統社會意識形態,因此受到熱捧也不奇怪。
⑽ 台灣武俠小說家中第一個標明新派武俠小說的人是
金庸、
梁羽生並稱新派武俠小說鼻祖。從創作時期看,梁羽生比金庸起步早三年;從
成就和影響來看,則金庸勝過梁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