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劉心武先生有哪些文學作品
鍾鼓樓
這部小說只寫了1982年12月12日這天上午5點到下午5點12個小時里,在北京鍾鼓樓一帶發生的一系列貌似平凡卻很值得玩味的事。四合院里的薛家辦喜事,沒想到婚宴上竟出現了驚險場面;女大學生單戀著一位年青的翻譯,而年青翻譯和他的對象卻又受到一位農村姑娘的干擾;一位離過兩次婚的「浪漫女性」,大膽地追求著一位副部長;當年北京丐幫的後代到婚宴上來大吃大喝,不想後來卻被一位不動聲色的老頭點穴癱倒;一位熱心人卻處處惹人厭煩;一位老編輯被一位「文壇新秀」氣得發抖……作者筆下出現了一系列鮮明而生動的人物形象。在他的娓娓敘述中,讀者還可以了解北京鍾鼓樓的沿革、四合院的變遷,飯館酒肆的興衰,結婚風俗的變化,集郵武術方面的知識……本書內容豐富,手法新穎,把莊重的歷史感和深刻的命運感交融在一起,使讀者聽到時代的足音,想到民族的使命,標志著作者在創作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② 劉心武的簡介有哪些代表作
劉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研究家。筆名劉瀏、趙壯漢等。曾任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理事、全國青聯委員等,並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其作品以關注現實為特徵,以《班主任》而聞名文壇,其長篇小說《鍾鼓樓》曾獲得茅盾文學獎。20世紀90年代後,成為《紅樓夢》的積極研究者,曾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進行系列講座,對紅學在民間的普及與發展起到促進作用。2014年推出最新長篇小說《飄窗》。
代表作品
《鍾鼓樓》
這部小說只寫了1982年12月12日這天上午5點到下午5點12個小時里,在北京鍾鼓樓一帶發生的一系列貌似平凡卻很值得玩味的事。四合院里的薛家辦喜事,沒想到婚宴上竟出現了驚險場面;女大學生單戀著一位年青的翻譯,而年青翻譯和他的對象卻又受到一位農村姑娘的干擾;一位離過兩次婚的「浪漫女性」,大膽地追求著一位副部長;當年北京丐幫的後代到婚宴上來大吃大喝,不想後來卻被一位不動聲色的老頭點穴癱倒;一位熱心人卻處處惹人厭煩;一位老編輯被一位「文壇新秀」氣得發抖……作者筆下出現了一系列鮮明而生動的人物形象。在他的娓娓敘述中,讀者還可以了解北京鍾鼓樓的沿革、四合院的變遷,飯館酒肆的興衰,結婚風俗的變化,集郵武術方面的知識……本書內容豐富,手法新穎,把莊重的歷史感和深刻的命運感交融在一起,使讀者聽到時代的足音,想到民族的使命,標志著作者在創作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班主任》
著名作家劉心武 劉文韜 攝
1977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作,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首獎。
小說發表後引起社會各方面的強烈反響,出乎《人民文學》編輯部意料。編輯部收到的各界讀者來信不下數千封,來自祖國東西南北二十幾個省區。當然教育戰線的來信最多了,也有不少中學生、青少年寫信控訴「四人幫」的法西斯文化專制主義對他們心靈造成的傷害。貴州偏遠山區某勞改所一個少年罪犯講了他與宋寶琦類似的經歷,沉痛控訴「四人幫」「殺人不見血」。而今讀了《班主任》這一篇,他有幡然悔悟,重新起步之意。要而言之,《班主任》在社會各界引起的反響,用「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句話來形容再恰當不過。這是一種心靈的感應和共振。劉心武的小說觸著了讀者心靈深處的痛楚或驚醒了他們,這就是作品的力量所在,也是小說最成功之處。
《飄窗》
2014年推出由灕江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飄窗》,被奉為20年來現實主義力作。書中透過飄窗展開了一幅當代「清明上河圖」,展現出當代各層人等的生存困境、人性尊嚴以及斑駁的世間風景。
在《飄窗》中,劉心武描寫了包括薛去疾、歌廳媽咪、水果販子、司機保鏢、黑社會老大等在內的近30個人物,雖然只有十幾萬字,但以紛繁的線索和巧妙的勾聯,展現出當代各層人等的生存困境和人性的復雜多面。「有些人你以為很粗糲單純,但是走近後,全然不是那回事;而有些人的善,卻不經意間存在於你想像不到的角落。」劉心武描寫的這些人,或許是他的朋友甚至故交,或許是他主動跟他們長時間交談過,或許僅僅在他的飄窗檯上晃動過,或許是從哪裡「移接」過來,而今在他筆下,透過他們的生命軌跡,呈現出本真的面貌以及斑駁的世間風景。
生活紛繁豐滿,情節扣人心弦。在這部展現當代人生存困窘與拷問人性堅脆的作品裡,活躍著一大群今日文學中罕見卻又如此鮮明的各類人物,充滿了作家的敏銳發現、獨特感受、深刻反思和無限悲憫。書中浸潤著人道主義思想、知識分子自省意識、風俗世相中人的生命狀態,是一部地氣豐沛、思力深沉,性情、感應和生趣都格外豐饒的長篇小說。
7
③ 劉心武 寫過什麼小說
1985年發表紀實作品《5·19長鏡頭》、《公共汽車詠嘆調》,再次引起轟動。 1986-1987在《收獲》雜志開辟《私人照相簿》專欄,開創圖文相融的新文本。 1992年後發表大量隨筆,結為多種集子。 1993年開始發表研究《紅樓夢》的論文,並將研究成果以小說形式發表,十多年來堅持從秦可卿這一人物入手解讀《紅樓夢》。 1995年後開始嘗試建築評論。 1998年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築與環境》。 1999年推出圖文融合的長篇《樹與林同在》。 2004年由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出版《材質之美》。 著有《明星和我》系列文章,「民工三部曲」之《護城河邊的灰姑娘》《民工老何》《潑婦雞丁》,「北海三部曲」之《仙人承露盤》《九龍壁》《五龍亭》,歌劇劇本《老舍之死》,長篇小說《風過耳》。 2010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
編輯本段獲獎情況
漫畫劉心武
劉心武的作品多次獲獎: 長篇小說《鍾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短篇小說《班主任》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短篇小說《我愛每一片綠葉》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兒童文學《看不見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歲》都曾獲全國性獎項; 長篇小說《四牌樓》獲得第二屆上海優秀長篇小說大獎。
編輯本段作品影響
1993年出版《劉心武文集》8卷,到2005年初在海內外出版的個人專著以不同版本計已逾130種。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譯為法、日、英、德、俄、意、韓、瑞典、捷克、希伯來等文字發表、出版。 《劉心武說『世道人心』》
其散文《錯過》被選入蘇教版八下語文教材,《白樺林的低語》被選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六年級上期語文教材,《百合獻給誰》被選入上海小學實驗教材。曾任中國作協理事、《人民文學》主編等職,是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成員,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分會專業作家、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
④ 劉心武所寫的小說有...
劉心武寫的小說大致可以分三個時期閱讀:
(1)早期小說,代表作《班主任》、《醒來吧,弟弟》、《我愛每一片綠葉》,是「傷痕文學」的代表。
(2)中期小說,代表作《如意》、《立體交叉橋》、《鍾鼓樓》,對市井平民生活的深入描繪,閃亮著人道主義的光輝。
(3)晚期小說,代表作《風過耳》、《白牙》、《賈元春之死》,學術成分逐漸增加,有抽象化的傾向。
⑤ 劉心武作品
短篇小說代表作有《班主任》《我愛每一片綠葉》、《黑牆》、《白牙》等。
中篇小說代表作有《如意》、《立體交叉橋》、《小墩子》等。
長篇小說有《鍾鼓樓》獲全國第二屆「茅盾文學」獎、《四牌樓》、《棲鳳樓》、《風過耳》等。
紅學著作《劉心武揭密「紅樓夢」》1-4部
1977年發表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作,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首獎。
1985年發表紀實作品《5·19長鏡頭》、《公共汽車詠嘆調》,再次引起轟動。1986-1987在《收獲》雜志開辟《私人照相簿》專欄,開創圖文相融的新文本,1999年推出圖文融合的長篇《樹與林同在》。1992年後發表大量隨筆,結為多種集子。
1993年開始發表研究《紅樓夢》的論文,並將研究成果以小說形式發表,十多年來堅持從秦可卿這一人物入手解讀《紅樓夢》。
1995年後開始嘗試建築評論,1998年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築與環境》,2004年由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出版《材質之美》。
作品多次獲獎,如長篇小說《鍾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短篇小說《班主任》獲1978年全國首屆優秀短篇小說獎第一名,此外短篇小說《我愛每一片綠葉》和兒童文學《看不見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歲》都曾獲全國性獎項;長篇小說《四牌樓》還曾獲得第二屆上海優秀長篇小說大獎。1993年出版《劉心武文集》8卷,至2005年初在海內外出版的個人專著以不同版本計已逾130種。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譯為法、日、英、德、俄、意、韓、瑞典、捷克、希伯來等文字發表、出版。
劉心武對生活感受敏銳,善於作理性的宏觀把握,寫出了不少具有社會思考特點的小說,作風嚴謹,意蘊深厚。其散文《錯過》被選入蘇教版八下語文教材,《白樺林的低語》被選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六年級語文教材。
⑥ 劉心武著名短篇小說
劉心武短篇小說代表作有《我愛每一片綠葉》、《黑牆》、《班主任》、《白牙》等。
⑦ 劉心武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是什麼
清三部,康熙,雍正,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