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武俠小說中 弓箭為什麼很難成為最強兵器
古今中外軍隊的正規編制,都是弓箭殺傷力最強。英國善用長弓兵稱霸一方,秦始皇用弓兵也起到了絕殺的作用。所以弓箭兵的絕對的王牌。諸葛亮改造連弩更是人間佳話。
但是武俠小說則不然,你要行俠仗義,你總歸要近距離的人物互動,產生矛盾,開始械鬥。此時的舉例對於弓箭來說實在是施展不開。如果在遠處,你總不能老遠看到一個人,二話不說張弓搭箭唰就幹掉了。這不是神經病嗎?人家又沒有惹你。
有的說可能是仇家啊等等,一方面結仇肯定也要有矛盾的沖突點才有仇怨。二來弓弩屬於重型軍械,而且要成規模才能最大化威力。兩個門派有世仇,派出一隊連弩兵山門外就把對方射程刺蝟。那當然很猛。可是官府又不是傻子,你一個地方門派,搞這么多軍械要*河蟹*啊?相比來說隨身的一兩把配兵就好多了。
這么一來二去,弓箭在武俠小說里也就沒有了應用的舞台。其實想想,天龍八部那幫飛天遁地的神仙,號稱能夠抵擋弓箭,不也被城門上一堆弓兵射在雁門關外了么,仔細找找還是能找到弓箭王霸無雙的影子的。
㈡ 武俠小說忘了叫什麼名字裡面一個少年用一把弓箭
雲海玉弓緣?瞎猜勿噴
㈢ 想找一本舊武俠小說,<壁玉弓>
抱樓主小說—計有《南蜀風雲》(1960年)、《青白藍紅》(1960年)、《璧玉弓》(1960年)、《恩仇了了》(1960年)、《古玉玦》(1961年)、《叱吒三劍》(1961年)、《七巧鈴》(1962年)等書;加計大美書系所出《雙劍懺情錄》(1961年)、《迷魂劫》(1961年)、《人中龍》(1961年)以及春秋版《金劍銀衣》(1962年,筆名冷朝陽)等早期作品,亦有十一部之多。可惜他退出武壇太早,書多絕版,令人欷噓。
請注意最後一句話「書多絕版」,網路上應該不好找。
㈣ 武俠小說有劍的門派,刀的門派,那有沒有弓的門派
弓箭這門功夫真的是非常的易學難精。沒有天賦,練了十年還是渣。而且練弓的人從形體上要求最好是手長腿短,遠遠沒有刀客、劍客來的瀟灑。
其次,女性要是想玩弓的話,基本是不能有胸的,貧乳都不太好。所以說如果用弓的門派,基本都是基佬,沒法寫出師兄師妹兩小無猜什麼的。然後,弓箭最大用途是在成規模的戰場上,萬箭齊發,漫天箭雨成范圍攻擊敵人,對於擁有身法的武林人士基本上除了偷襲以外沒什麼殺傷力。所以多半用來終結便當人物用。必須說一句,那些描寫什麼聽見弓弦響動身形疾閃都是扯淡。超過20步,除了絕頂高手沒人聽得到,超過50步,弓的振動聲早就被空氣阻力消弭殆盡了,除非那弓是用來彈棉花的。最後,那些玄幻小說里的近戰弓法在現實也是不可能的。拿弓弦勒死人,那弦得多松。弓角割人,那他射箭的時候會先把自己閹了。綜上所述,在武俠世界裡,單打獨斗,弓的威力被大打折扣,門派群戰殺傷力太大。所以弓這玩意兒大部分是歸公家所用。弓術如果自成門派,首先來滅他的肯定是官府。
一對一的弓箭高手對決大致就像電影里那樣,每一箭都是謹慎異常。位置一旦暴露,基本上死期將至。所以大帥比在射殺蕭風之後,一時放鬆,被躲在一旁的耶律原偷襲而死。大家如果看過《兵臨城下》,了解了狙擊手的對決,弓箭手差不多也是那樣。
㈤ 所有武俠小說中最厲害的兵器!
刀、槍、劍來、戟、斧、鉞、鉤、叉、源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子、流星 往往提到18般兵刃,有時候也稱18般武藝。小時候聽的評書里邊,因為比較上口,我依稀還記得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鎲鐮槊棒、鞭鐧錘抓、拐子流星。 按《大保鏢》里邊的說法,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子流星。這基本和評書里邊差不多。 可是《水滸》里邊的說法就大相徑庭了,是:矛錘弓弩銃、鞭簡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扒。火器都上來了。 而《隋唐演義》的作者褚人獲的筆記中,記載的是: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鞭鐧撾殳叉、把頭、錦繩套索、最可氣的是第十八是「白打」。想來這白打肯定不會是「大嘴巴隨便抽」的意思,應該是指徒手的功夫,已經不是器械了。 總地來看,18般的說法不一,而且就是把種種說法匯總起來,也還有許多兵器,什麼飛刀啊、判官筆啊、方便鏟兀的沒有包括進去。這個說法,不過是用來反映武術的概貌而已,膠柱鼓瑟地理解看來一定是不成的。 每個都厲害,沒親身體驗不敢評論.希望對你有幫助
㈥ 武俠小說中的武器、暗器等等的所有名稱
武器:玄鐵劍 倚天劍 屠龍刀 打狗棒 血刀 君子劍 淑女劍 碧水劍 黑白雙劍 聖火令版 珊瑚金拐杖權 金蛇劍 闖王軍刀 冷月寶刀 鴛鴦刀 綉花針 楊家鐵槍 蛇杖 金輪
鱷尾剪 銀鉤鐵劃 綢帶 玉蕭 綠波香露刀 白虹劍 周公劍 真武劍 小龍女的銀絲手套 虎頭金刀 龍泉劍 工布劍
紫微軟劍 勝邪劍 純鈞劍 湛盧劍 魚腸劍 巨闕劍 泰阿劍 龍淵劍 干將劍 莫邪劍 玄鐵匕首 墨劍 白劍 龍頭拐杖 黃金棍 哭喪棒 吳鉤劍
七星絕命劍
㈦ 有沒有寫得較好的主角使用弓箭的武俠小說
主角使用弓箭的?射鵰英雄傳算嗎?雖然郭靖後期不用了,但是他的箭法很不錯的!
㈧ 為什麼武俠小說沒有使弓的高手
請觀看箭士柳白猿 不是沒有高手,而是他們殺人都是暗處,一擊必殺,不適合寫幾十回合的對手戲,就跟狙擊手一樣,一槍死了,你想看槍戰戲都沒有,無處下筆啊。
㈨ 找一本武俠小說《一代奇弓》
你說的小說《一代奇弓》[全六冊]該書實為<台灣武俠小說九大門派>中提到的獨抱樓主名著<璧玉弓>.見描述。
(一)描寫綠弓派少主鞏青麟上雁盪學藝,與仇家(斷魂槍劉夏光)二女弱水一鳳、懺娘之間的悲歡離合故事。又穿插了南北丐幫之爭(血吻狼弒師)、魚服幫內訌(呂化弒父)以及遼東梅劍派方家骨肉相殘等等奇情。(約佔全書三分之一)
(二)描寫明末遺民勾陳君夫婦、南陵玉女(宮娥所生)及「謀、射、斗、御」四士組成勾陳派,遙奉長公主,進行反清復明大業。原本是以比武較技為名,企圖聯合江湖各方俠義共謀大事;卻因種種陰錯陽差而反目成仇,又給書主鞏青麟惹上一身情債。最後天災人禍逬發,勾陳派冰消瓦解,卒落入「三女配一夫」的窠臼,而以大團圓作結。(約佔全書三分之二)
就事論事,本書若拆成兩部各自獨立的小說比較恰當。捏合在一起,則不但顯得牽強,並且冗長。這是由於故事焦點轉移,橫生巨枝,另起爐灶之故。惟「舊派」章法(如還珠)大抵如此,作者受到時代的局限所致,亦不宜苛責。但全書敘事筆墨用得太多,節奏緩慢,令人發悶。這在四十年前尚可細細品味,是否能為今人所接受?不無疑問。
然就前段故事而言,所謂「百結嘲魚服,蝶飛映綠弓;梅開埋一劍,花落玉樓東」(嵌武林七大門派之名),涉及的每一個主配角都可說是「無人不冤,有情皆孽」,曲折又離奇之至。上一代的情孽誤會(鞏、劉兩家)導出下一代的恩怨情仇,是本書最大懸念及賣點。其後苦盡甘來「鳳還巢」,前嫌盡釋恩仇了!頗能符合大多數讀者共同的願望。而作者腹笥寬廣,妙筆生花!文史掌故信手拈來,如數家珍。再加上活色生香的情色描寫,不作第二人想,因能轟動一時。(按:老友於東樓生前談到此書寫人之大欲,每每眉飛色舞,嘆為一絕。)
參考資料:http://wuxiay.com/article/1/6/2007/2007020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