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台灣有那些武俠小說作家
首推金庸、古龍、梁羽生
後來的可能就有了卧龍生、雲中嶽之類。
『貳』 台灣武俠作家中第一個標明新派武俠小說的人是
古龍的武俠小說創作真正步入輝煌,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幾乎都出自這一時期。包括《楚留香傳奇》、《七種武器》、《陸小鳳》等三大系列,以及《多情劍客無情劍》、《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大人物》、《九月鷹飛》及《天涯。明月。刀》等共10 余部書,總計30 余個故事。——這里將「系列」稱為一「部」,而將系列中的分部稱為一個故事,似乎比直接稱「部」更合理——從此,古龍由「三劍客」的「跟班老弟」,變為與之並列齊名,被稱為「台灣四大名家」;進而,又由「末座」升為「榜首」;進而,古龍又與三劍客拉開距離,繼續「高攀」,直至與金庸、梁羽生兩大宗師比肩而立,鼎足而三。
《蕭十一郎》之有名,而且在古龍小說創作中具有特殊意義及重要地位,是因為這部書是先有電影劇本,再由電影改為小說的。——1970 年前後,武俠電影導演們「發現」了古龍的小說,尤其是香港導演楚原,原是拍粵語片及喜劇片,後與古龍合作,成為一代武俠電影名導,不僅將古龍的許多小說都改編成電影,從而使古龍的名聲蒸蒸日上,一時無兩;而且在1972 年,一代武俠天皇巨星李小龍去世後,楚原以古龍電影的情節詭奇為特徵,在影壇自成一派,與劉家良的武打功夫、麥嘉等人的功夫喜劇鼎足而三,支撐起武俠電影的輝煌的天幕。古龍的小說,如《楚留香傳奇》等,因多由各自獨立的故事組成,正好每個故事可拍成一部電影。當然比金庸的那些「大部頭」更容易改編。所以,古龍真正成了電影界的「搶手貨」,因而他乾脆干起編劇來,寫了《蕭十一郎》的劇本。這部電影同楚留香、李尋歡的故事一樣成功。再改為小說,亦大為出名。甚至這部小說的名聲,超過了它應得的佳評。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古龍的小說受到電影編劇的影響之後,(1)是情節更加精練;(2)結構更加嚴謹;(3)語言形式更加電影化:對白多而精彩,形式分行更多更細。——為其以後的創作及其風格的成熟,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國武俠小說史上,古龍是一個劃時代的人物。雖然我不同意「古龍之前無新派」一說,但我卻要說,古龍的革新,的確是前無古人的。這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的「求新、求變」的藝術追求,勇於探索、創新,打破陳規俗套,另闢蹊徑。
(2)更大膽的「中西結合」,引進西方文藝的技術與形式。
(3)更大膽的「古今結合」,並厚今薄古,將小說創作的重心轉移到「今」上。
(4)獨創性的「俠我合一」,在武俠小說創作上開了「自我表現」的先河。
(5)獨創性的「詩化文體」,簡潔、機智、快節奏,富有詩性。以上幾點,是古龍革新的成就,也是古龍小說——當然是指具有「古龍風格」的小說——的藝術特徵。
『叄』 這本台灣武俠小說叫什麼名字
卧龍生的絳雪玄霜把
『肆』 80年代港台武俠小說流行的原因
金庸 梁羽生 古龍
如今一旦提起武俠小說,似乎都以金庸為泰山北斗。而在我心中,中國新興的新派武俠小說派系中,應該至少是金庸、梁羽生和古龍三足鼎立。
80年代,在很多中學同學都在為金庸武俠小說痴迷,我還是比較清高,由於小學時就看了四大名著、三言二拍等中國經典,對於武俠題材,一直興趣不太大。曾經出於好奇,看過《三俠五義》等古典武俠,其實更喜歡裡面的包公故事,到了《小五義》就再看不下去了。更不用提什麼新概念武俠,九陰白骨爪啊,九陰真經什麼的。
一次偶然機會,上海「新民晚報」開始連載一部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一天百無聊賴之際,沒事看了一兩篇後,居然被裡面的情節給吸引住了。因此每天就等新民晚報來,從此也就記住了梁羽生這個名字。
七劍下天山裡,人物眾多,前後線索繁雜,故事情節很豐富,也很有歷史感,雖然是杜撰,但娛樂性很強,幾代人物交錯的經歷,頗有令人唏噓之處。後來禁不住,就拿自己的零花錢去買了幾本梁羽生的小說。又去借了同學的其他武俠小說看,慢慢的才看了一些金庸、古龍的經典作品。
新派武俠故事情節方面,一般也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參入江湖對秘籍的追殺。從社會動盪、對秘籍和武林盟主地位的爭奪、,體現出人性的善惡。這也基本上成為很多新派小說的骨架子
在這這位作者中,金庸的小說風格,比較陽剛,除了「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屬於非常另類之外,其他角色,無論正邪,都有一股子很剛強的氣質。女性角色雖然寫得色彩斑斕,個性豐富,但一般處於陪村的地位。筆鋒上,金庸有明寫,有暗藏。絕對不把人物心理寫透,讓讀者自己去猜測去想,是比較典型的東方小說的筆法。金庸的小說結構宏偉,大氣磅礴,揮灑自如。人物、歷史、武功、情節交錯有致,人物情節之中,融合了很多中國古代儒、道、釋的思想,武打場面精彩紛呈、瑰麗無比,因此逐步被看成新派武打的掌門人。不少小說也被一次次拍成了電視系列劇。當年梁羽生比較自己和金庸,說金庸是「洋才子」,其實從金庸小說來看,他的中國風還是佔了主導地位,思想上,金庸小說人物中,不少最後以出家了結冤孽,這是非常典型中國士子的心態。金庸的一些西風寫法不佔主要地位。其實他的一些西派文字風格,只是為了更加迎合當代讀者的口味。
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筆法上是比金庸更為純中國式的風格。梁羽生文筆功底好,常常會在小說中穿插詩詞。小說結構,很有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的特點。梁羽生的風格和金庸相反,比較陰柔些。男性主人公,往往瀟灑俊逸,如「萍蹤俠影」的張丹楓,簡直就是一副中國經典的美男士子。即便是一些比較憤世的人物如金世遺,也帶著一絲憤怒寂寞中的多情和瀟灑。筆鋒陰柔的梁羽生所書寫的最成功的角色,還是那些令人難忘的女俠。其中,尤以「白發魔女」這個人物,寫得令人難忘,成為中國新時代武俠小說中流傳最廣的女性武俠人物。梁羽生對女性角色偏愛相當明顯,不少他的小說,都以女性俠客為名字,如《白發魔女傳》、《冰川天女賺》、《江湖三女俠》等。除了江湖上的打打殺殺、歷史上前朝後世的糾葛,寫人物之間的情感,是梁羽生武俠故事的真正核心。對於任何人物,除了各自所附的歷史責任之外,最令小說人物無法忘懷的,是那些過去愛情的回憶、現在感情的糾葛、和對未來浪漫的憧憬。即便是男性陽剛代表的七劍之一的凌未飛,在感情漩渦中不能自拔。梁羽生是繼往開來的新武俠作家,也就不奇怪在他文字中,有著很濃重的中國古典小說風格。
和金庸、梁羽生的中國風武俠不同的,古龍的小說最有西方小說的味道,小說語言古文的色彩已經很淡,句子結構、描述語言,都很現代。對人物性格、心理的描繪,入木三分。惡人之惡思惡行,簡直惡到了骨子裡,聰明人的聰明絕頂,簡直登峰造極。古龍對於武打的描寫不多,往往更多通過人物的內心世界的波動、對於周圍或寂寞、或詭異、或炫麗的氣氛的渲染、以及對情節撲朔迷離的處理,把讀者的胃口吊得很厲害。對於人性的善惡,是古龍一向的主題。小李飛刀,雖然不是排名第一的大俠,卻總能是把比自己強大的敵人擊倒,總結的時候,小李會說,不是我能打過對方,而是對方一直想看看我的飛刀是否厲害,結果這個心態要了他的命。楚留香很多時候武功也非敵方對手,於是利用自己的智慧甚至外表和調情,來尋找機會將對手擊倒在地。失敗的一方,往往不是因為武功差,而是自己個性的弱點成為了致命的原因。對於人性善惡貪婪的描述,是古龍小說的一大特色。古龍的小說另外一個顯著特徵,就是要人物學會接受自己和生活的不完美,要珍惜自己生活中的一切。蕭十一郎結尾女主人公才感到,原來蕭十一郎並不愛她,於是她終於和一直默默愛著自己的另外一位大俠走到一起。「絕代雙驕」、「楚留香」、「多情劍客無情劍」、「蕭十一郎」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之作。他的一些作品即便是結尾,也不讓讀者安心,楚留香、蕭十一郎的那種「似終還有」餘音繚繞的結尾,令人回味無窮而又充滿遐想。
三位作者的個性,也和他們的小說風格很一致。金庸大家風范,做人很高調。寫作之後,為了改善香港報紙的一片八卦風氣,自己辦了著名的「明報」,為香港的文學和出版界作出貢獻。後來年事已高,便退出明報,就任浙江大學的文學院院長,繼續為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發揮自己的余熱。可謂是三位新武俠作家中的儒生大家,士子風范。
梁羽生為人很低調。猶如三人中的隱士。即便是他的小說如日中天之際,他也僅僅通過筆墨和讀者交流。和高調入世的金庸完全不同。梁羽生對於自己的名頭似乎從來也不在意。看到新武俠小說逐漸露出頹勢,便封筆不出,飄然而去,移居海外,潛心研究歷史。在他身上,更有中國傳統道家的瀟灑飄逸。
古龍的文筆可以說最為詭異綺麗,寫東西常常令人驚訝不已,是新派武俠小說作家中的奇才,文風也最為獨特。我常常覺得,他的武俠小說,如果要翻譯成西方語言,估計很容易被西方讀者接受。古龍天賦極高,為人豪邁,酗酒度日。聽說他常常還沒有動筆開始寫小說,已經把出版社給他預付的稿費給喝光了。千金散去換佳釀的古龍雖然目下無塵,卻常常混跡於娛樂界,享盡名利、美酒和佳人。酒色迷離的生活和他天才的文學作品,讓他功成名就,但是否滿足了自己一直以來的文學夢,這個答案,我們不可能知道。酒精最終讓古龍英年早逝,不到50歲,名利場中的一位奇才狂士,便撒手人間。
雖然我也曾看過其他一些新派武俠小說,相比較,這三位的代表性最鮮明。梁羽生當年開創新武俠風格,一個原因,就是要把武俠的文學性提升上來。而不是僅僅為了奇兵異寶秘籍而打個沒完,或者僅僅是簡單的好人斗壞人的套路。在梁羽生、金庸、古龍三位筆下,武俠終於有了突破,俠義的核心依然,在華麗的武打和撲朔迷離的江湖恩怨中,新武俠小說里,有著更多人性兩面的變化莫測,歷史長河的無盡感慨,儒家士子風范的堅韌不屈,兩情歡悅凄美的唏噓,看破紅塵後的深層懺悔,和對人生宇宙真理不斷的探尋。
他們三位的新武俠文學成就,應該說各有千秋,各有所長,風格獨特。到了今天,他們的作品依然風靡大眾,是眾多電影、電視局、甚至網路游戲的靈感所在。在華人世界文學中,也許武俠文學還是處於「二流」地位,但在近幾十年來中華文學普遍低迷的發展中,武俠文學中的新武俠派別,地的確確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文學現象。
『伍』 找一本台灣的武俠小說
LZ,是《英雄志》嗎?
『陸』 上世紀的台灣武俠二十名家都是誰
台灣武俠二十名家,這說法出自葉洪生寫的《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不分排名先後,列了二十個人。
分別是:孫玉鑫、伴霞樓主、卧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高庸(令狐玄)、上官鼎、古龍、獨抱樓主、蕭逸、東方玉、慕容美(煙酒上人)、柳殘陽、雲中嶽、秦紅、司馬紫煙、獨孤紅,蕭瑟、郎紅浣、武林樵子。
下面一段話載自葉洪生的《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從一九五0~七0年代之間,台灣武俠小說風起雲涌,百花齊放!也出了不少專業作家及優良作品,並不遜於金庸。據一項不完全的統計,當時約有三百多個武俠作者以此為生。
其中號稱「名家」者,即不乏二十餘位可供談資。例如郎紅浣、卧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伴霞樓主、孫玉鑫、墨餘生、東方玉、古龍、蕭逸、慕容美、上官鼎、高庸、柳殘陽、雲中嶽、武陵樵子、司馬紫煙、玉翎燕、獨孤紅、秦紅、溫瑞安(以上大致按其出道先後為序列),
以及很早就「淡出武林」的獨抱樓主、古如風、易容(唐煌)等等。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而根據葉洪生(台灣著名武俠研究學者)調查所得,認為台灣十大武俠小說家的排名是:古龍、司馬翎、卧龍生、上官鼎、諸葛青雲、伴霞樓主、慕容美、孫玉鑫、柳殘陽、獨孤紅。
(6)台灣流行武俠小說擴展閱讀:
古龍,原名熊耀華,生於1936年,古龍從小身世飄零,性格孤獨沉鬱。他14歲時,從香港到台灣讀書,18時,因父母離異,生活陷入困境,靠朋友接濟和半工半讀就讀於台灣淡江大學外文系」。畢業後,他曾在台北美軍顧問團任過職,後開始寫武俠小說。
古龍曾在《大旗英雄傳》序言中把自己的小說創作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我寫的是《蒼穹神劍》《劍毒梅香》《孤星傳》《湘妃劍》《飄香劍雨》《失魂引》《游俠錄》《劍客行》《月異星邪》《殘多缺玉》等。
「中期寫的是《武林外史》《大旗英雄傳》(即《鐵血大旗》)《情人箭》(即《怒劍》)《浣花洗劍錄》(即《江海英雄》)還有最早一兩篇寫楚留香這個人的《鐵血傳奇》。
「然後,我才寫《多情劍客無情劍》,再寫《楚留香》,寫《陸小鳳》,寫《流星.蝴碟.劍》,寫《七種武器》,寫《歡樂英雄》。而一部在我一生中使我覺得最痛苦、受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網路-中國武俠小說史
『柒』 台灣著名武俠小說家有哪些
古龍 卧龍生 司馬翎 諸葛青雲 奇儒 慕容美 獨孤紅 東方玉 伴霞樓主 蕭逸 柳殘陽 ......
80年代以前,台灣武俠小說家有5000多人!
『捌』 台灣武俠小說的男作者有那些
我知道有個叫諸葛青雲,還有個叫陳青雲的,不知道是不是
『玖』 我想問 台灣著名的四大武俠小說家都是誰
採納的是早期的,現在看來應該是
古龍 司馬翎 卧龍生 蕭逸
這些人都是中國人,台灣的只有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