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根據「武漢是的珞珈山,是武漢大學的所在地,山上有聞名遐邇的櫻花園,每年的櫻花節,遊人如織,總見一些
誠然,「樹本無辜」,「景物無分國界也」。1946年武大復員珞珈山後,廣大師生看到這些來自異國他鄉的陌生花木,雖國讎校恨猶歷歷在目,但卻並未對其加以伐撻,而是選擇了與這些美麗的「國恥花」為伴。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櫻花雖然的確是窮凶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在中華大地上耀武揚威的產物,但它本身是無罪的;人們之所以會欣賞它,喜歡它,完全是因為它自身的美麗。對櫻花的喜愛和對日寇侵華暴行的憤恨,根本就是兩回事;單純的藝術欣賞和民族仇恨的情緒,實在不應強扯在一起。類似的例子,近如青島中山公園的櫻花,亦是在1915年日本第一次侵佔青島後種下的,但自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主權後,青島市民每年都要去賞櫻,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春季游園盛會——櫻花會,並一直延續至今。1924年以後,此景甚至還以「東園花海」之譽,被列為「青島十景」之一。近年來,前往青島中山公園「櫻花會」賞花的海內外遊客和市民,每年都在百萬人次以上;遠如身為「世界三大櫻花之都」之一的美國首都華盛頓。自從1912年日本人送了美國1870株櫻花樹的大禮,櫻花樹便在華盛頓紮根開花,讓這座城市成了世界上除了日本之外,櫻花樹最多、最具規模的地方。每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華盛頓都要舉行櫻花節(National Cherry Blossom Festival),以紀念日本櫻花被引入美國。雖然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激起了美國舉國上下對這個「如此卑劣的民族」(美國總統羅斯福語)的強烈憤怒,導致兩國在太平洋戰場上兵戎相見,但美國人並未因此而遷怒於從日本引進的這些櫻花,而是照樣過他的櫻花節,並且還不斷擴大華盛頓地區櫻花栽植的范圍,美國農業部下屬的美國農業研究院(ARS),還不斷培育新的櫻花品種,來滿足公眾的需求。由此可見,不管是中華民族,還是美利堅民族,在他們的民族文化心理中,都存在著一種寬容的心態和博大的胸懷。既然「白宮前亦櫻木成林」,我們又何必對武大珞珈山的櫻花耿耿於懷呢?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30年代末日本人在珞珈山種下的這批櫻花,不僅是對廣大師生進行國恥教育的好素材,同時也是武大的科學工作者開展科研的好對象。當年周鯁生、李達等諸位校長對這批櫻花均未伐之,大概也是出於這種考慮。在武大,就有這么一位觀察、記錄和研究了櫻花將近60年的老教授——蕭翊華先生。蕭老先生是湖南漣源人,生於1927年,自幼在農村長大,日本侵華,「長沙大火」之後,他的學校幾次搬遷,飽受戰亂所造成的顛沛流離之苦,對日寇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災難深有感觸。抗戰勝利後,蕭翊華於1946年考入武漢大學生物系就讀,當時的系主任正是中國植物生理學的先驅之一張珽(張鏡澄)教授。1947年3月,武大師生在復員武昌之後,首次迎來了珞珈山日本櫻花的盛開。於是,張珽教授將自己的課堂搬到了櫻花樹下,為同學們講起了這批櫻花的來歷:
「櫻花屬薔薇科,落葉類喬木,是日本的國花。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櫻花又稱日本櫻花。這是當年日本人侵華,把我校開辟為後方醫院後,那些傷員們思鄉心切而種下的。這本是我們中國人的恥辱,不過現在,日本人被打敗了,這幾株櫻樹反而成了戰利品,成為日本侵華的歷史罪證。」
看到日本的櫻花,蕭翊華的感情很復雜,一方面,就個人而言,從民族感情上很難接受;另一方面,作為一名生物學專業的學生,用科學態度客觀分析,櫻花是很重要的一種觀賞類植物,很有研究的必要。讓櫻花花期記錄作為日軍侵華的一項罪證,讓後人記住日軍在珞珈山留下的印記,於是,這位立志獻身科學而又飽受侵略戰爭之苦的武大學子,懷著這種矛盾而復雜的心情,在老齋舍的4個門棟下各選擇了2株櫻花樹(共8株),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觀測。1973年後,珞珈山上的櫻花又新增了山櫻花、垂枝櫻花、雲南櫻花等品種,但為了保持記錄的連續性,也為了保持他觀測的初衷,他始終將目光鎖定在這8株日本櫻花上,對其開花期和落花期的記錄數十年來從未間斷過。其中,1954-1958年,蕭翊華留學蘇聯,這段時間內武大櫻花的花期都是由他的學生、後來成為他的妻子的劉文芳,連同他的老師陳權龍先生(陳賡之兄)一起代為記錄的,而劉、蕭二人也最終由櫻花做媒而走到了一起;「文革」期間,這份記錄資料在抄家中倖存,1973-1976年,蕭翊華又先後被下放到武大沙洋分校和襄陽分校,這期間代為記錄櫻花花期的,仍然是他的妻子劉文芳。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耳濡目染,使得他們的女兒蕭玫後來也加入到了觀察記錄櫻花的行列。
蕭老數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地觀測櫻花花期,在全校是出了名的;同時,蕭老預測櫻花花期能八九不離十,在武大也是出了名的。每逢學校要開校友聯誼會,校友們想在櫻花燦爛中回憶大學時光,組織者必然會向蕭老咨詢,然後根據蕭老的預測來確定開會時間。蕭老對櫻花花期進行系統的研究,是從90年代開始的。他發現近十年來櫻花開花提早的趨勢特別明顯,結合武漢50多年來的氣溫記錄,他終於摸到了關鍵所在。1997年,為紀念陳權龍先生誕辰80周年以及中日邦交恢復25周年,蕭老和妻女合作,寫成《珞珈山日本櫻花五十一年的開花期與氣溫變化的關系》一文。蕭老這篇文章在湖北省植物生理學會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上宣讀、交流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大家認為,蕭老提出的不僅是櫻花花期預測的問題,而且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觀賞類植物的花期預報。1999年,湖北省氣象科研所根據蕭老無償提供的記錄資料,經過近兩年的開發,補充、完善了氣溫、濕度、光照、日均差等相關資料,初步建立了一個櫻花花期預報模式;2001年,該所通過武漢各大新聞媒體,提前三個月對外發布櫻花花期,預測結果與開花期誤差僅為2天。
在蕭老寫成此文的當年,他正好有位學生留學日本,便讓其將這篇文章翻譯成日文,介紹給日本老師。這個日本人看完文章後很驚奇:「沒有想到在中國有這樣一位老師,靠個人的力量把日本國花的觀測做得如此完整,日本對櫻花花期的最早記載也僅始於1953年。」日本氣象廳最早是從1953年3月5日開始選定幾株櫻花樹,用作標定櫻花季節是否開始的。沒想到自己記錄的櫻花的歷史比日本還要早上好幾年!這一點尤其讓蕭老興奮不已。他說:
「在記錄之初,我沒想到50年後這些觀測資料會傳到日本,會向當年侵略我們的日本人證明中國人是不會忘記歷史的。」
「其實,只要你深入研究,會發現櫻花和日本這個民族的性格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櫻花也有著強烈的武士道精神。開時全體綻放,毫無保留;落櫻時,也義無反顧,隨風而去。」
從1947年至今近60年的時間里,武大櫻花每年的始花期、落花期、持續天數及原因,都巨細無遺地保存在蕭教授的記錄里。蕭老的這些研究成果,對於繁殖生物學、物候學、氣象學、生態環境學等學科的發展均有相當貢獻。「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還想記錄櫻花到60年!即使我死了,我還會讓自己的女兒、孫輩繼續記錄櫻花、研究櫻花!」目前已近80高齡的蕭翊華教授,近年來經常發出這樣的「豪言壯語」。蕭老還曾向筆者表示,今年(2005年)將會是他第59次記錄櫻花花期,到明年就滿60次了,這讓他特別高興;而且,在中日關系史上,今年還是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年份——今年,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慘敗後,《馬關條約》簽訂110周年;是孫中山先生在日本成立中國同盟會100周年;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60周年!老人家如此深厚執著的櫻花情結和強烈的愛國情懷,實在令我等後生晚輩嘆服不已。
事實上,身為武大學子,又有多少人不曾有過自己那份獨特的櫻花情結呢?無論是國恥的標志也好,友誼的象徵也好,武大的櫻花的確已遠遠地超出了普通花木景觀的含義,在歷史的長河中浸透出意味深長的人文氣息。那些視珞珈山櫻花為「國恥花」的武大學子們,他們自發地在遊人中散發傳單,大聲疾呼「櫻花雖美,國恥勿忘」[9],努力利用「櫻花節」對廣大同學和遊客們進行愛國教育;在他們的推動下,校方於數年前在櫻園老齋舍前豎起了一個「武漢大學櫻花簡介」的指示牌(但其中卻有幾處明顯的史實錯誤,本文前引部分注釋已對其進行了一些糾正),向觀光者講述著那段永難磨滅的歷史。而更多的武大學生只是將櫻花當作一種普通花卉來看待,而不是讓這些本身無辜的花木承載起太多政治文化層面的內容。在他們的心中,武大一年一度的櫻花盛開,是一種唯美的心境,和一種激起美好青春回憶的珞珈情愫。無論我們是否承認,時至今日,珞珈山上的櫻花,早已成為武大校園文化不可缺少、甚至是深入骨髓的一部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浪漫的武大人,便開始將老齋舍一帶區域稱為「櫻園」,將老齋舍前植滿櫻花樹的小路稱為「櫻花大道(櫻園路)」,將老齋舍稱為「櫻花城堡」,將自己在老齋舍的住所稱為「櫻花樹下的家」,甚至將「落英繽紛」一詞改為「落櫻繽紛」,繼而是——「珞櫻繽紛」!
1982年10月,「那個永恆的星期天」,就在桂園教三001教室,武大詩人群聚攏在一起,成立了後來被推舉為全國高校十大文學社團之一的浪淘石文學社。次年,在櫻花盛開時節,浪濤石文學社舉辦了一次僅限於校內的詩賽,但其影響仍不脛而走,迅速在武漢和全國高校產生重大影響。於是,1984年正式命名的武大「櫻花詩賽」,就真正把武漢高校的詩人們凝聚在了一起,並推向全國。櫻花怒放的三月,最美的不僅僅是在枝頭,而是婆娑在詩意繽紛的稿紙上和蘸有純粹活動的符號間。在這里,青年學子以詩的方式吟誦春天,吟誦青春,暢談理想,展望未來,胸中激情洋溢校園。歷經20載春秋,至今仍長盛不衰。1985年,緊隨「櫻花詩賽」之後,武漢大學書畫協會又發起了「櫻花筆會」,20年來,亦是備受矚目。1987年3月24日,劉道玉校長參加首屆「櫻花書市」,倡導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讀書活動。
此外,以櫻花和櫻園為背景的武大校園原創音樂經典作品也是層出不窮。生命科學學院95級學生彭挺,以一曲《櫻花樹下的家》,一舉奪得首屆武漢大學校園歌曲大賽冠軍。而在每年櫻花盛開時,彭挺都會回到母校的櫻園平台上,用他那心愛的吉他深情地彈唱:
半個月亮珞珈那面爬上來,又是一年三月櫻花開
這一別將是三年還五載,明年花開你還來不來
我真想這一輩子坐在櫻花樹下,彈著我的破吉他
雪白的花瓣貼著臉頰飄落下,美麗櫻園我的家
藍藍的天空有朵朝北飛的雲彩
燕子來自南方悄悄把春天捎來
綠色的春風吹開了今年的故事
你不經意離開摘朵花兒頭上戴
暖暖的陽光喚你夢中醒來,窗外的花才剛剛開
多年的日子早已凝結心上,像露珠兒花瓣上徘徊
熟悉的歌兒在這寂寞日子裡再次在平台上迴旋
唱歌的人已背著他的夢想,搬去了彩虹的那一邊
終於向天空敞開你廣闊的胸懷
用青春為大地調出了自己的色彩
流浪的小孩感到了疲憊的時候
櫻花樹下的家盛開者等你回來
半個月亮珞珈那面爬上來,又是一年三月櫻花開
這一別將是三年還五載,明年花開你還來不來
我真想這一輩子坐在櫻花樹下,彈著我的破吉他
雪白的花瓣貼著臉頰飄落下,美麗櫻園我的家
夢中的櫻花伴著珞珈的晚霞
你我曾在櫻花樹下漸漸長大
明天你將啟航去向海角天涯
別忘了她咱們櫻花樹下的家
2003年5月,「非典」的陰雲尚未完全消退,武大校園卻因為一個名字而靈動活躍——《珞櫻》。這是由陽光體驗網(http://www.tiyan.com.cn/)推出的武大首張學生原創作品集,而且也是全國高校范圍的一次創舉,其誕生的全過程,從作品創作到加工製作,甚至到獲得正式出版和發行,一切工作都是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這張專輯在經歷了8個月的醞釀之後方才面世,在武大校園內外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專輯的作品來自武漢大學原創音樂協會、青騎士劇社、蹤點戲劇社、文華戲劇社、浪淘石文學社、春英詩社、黑白之夢攝影協會等學生社團的成員,形式包含了音樂、DV、文學、戲劇、攝影等,可以說涵蓋了當今大學校園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中,由蔣志軒作曲、朱旻填詞、侯艷筠演唱的《櫻園夢》一曲,堪稱自彭挺的《櫻花樹下的家》這首歌面世以來,武大校園原創音樂的又一個經典之作:
追飛揚花瓣 追飛走的夢
登上城堡遠望 遙岑入明眸
湖光與山色 山煙與閣樓
天邊掠過流星 身邊人無蹤
許個願 就當是 夢一場
遙想當年 勇氣灌腸 登頂望空
日日笙歌入夜 人生盡歡
笑談世俗 年少不知愁滋味啊
天高任我飛 痛也敢追 也不悔
時過境已遷 歲月嘯耳邊
藍色女孩已成 春日櫻花夢
光陰雖無刃 抽走留傷痕
風拂城腳無聲 夜深催人冷
再登頂 望皓月 哭一場
還曾記否 黑白相片 那日樓頭
一顆心如何不向磨難低頭
再次看到風吹過 櫻花兒飄落
不認識的身影在追逐 不肯走
2003年聖誕節前夜,由《珞櫻》製作組原班人馬創作的電影——《魔魘》在學校首映,再次引起巨大轟動,並在網路上廣為流傳。這部由武大學生獨立拍攝的校園DV,也是以櫻園為故事背景而製作出來的。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珞櫻」依舊繽紛,在美麗珞櫻的熏陶和洗禮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又一代武大學子,也一定能夠將武漢大學的校園文化繼續推向繁榮,直到永遠。
㈡ 時光路口動漫什麼時候上映
中文名稱
時光路口
作者
蕭玫
連載平台
小說閱讀網
㈢ 誰知道一部小說主人公叫楚毅峰小說中式合歡宗宗主
仙界修仙里有蕭玫影和古玲瓏,但主角不是楚毅峰,而是叫李成柱。另外有本小說叫做雷火,主角叫楚毅峰
古玲瓏:李成柱抓著她一起飛升仙界,因為分了仙光實力下降只能成為彩虹城城主,遇到李成柱暴打並收留他以抽取法力,不料走火入魔,李成柱以雙修之法解救,成為李成柱的第一位妻子,天使大戰時為救李重傷,又以雙修之法重塑仙嬰,後得到天使創世神部分神格。 蕭玫影:古玲瓏朋友,合歡宗宗主之女,逃婚時遇到李成柱,用淫仙散和他發生一夜情後懷孕,與古玲瓏一起嫁給李成柱,生有一女李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