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類小說是怎樣興起到繁榮的
宋元時代,「說話」藝術興盛,在「說話」四家中,最為發達的是「小說」和「講史」兩家。其中「講史」是以歷史事實為依據,吸收民間傳說,講述歷代興廢以及戰爭等事。
在「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講史」話本篇幅較長,通常分節敘述。每節有一個題目,這種形式漸漸發展成章回小說。
章回小說分章回敘述,原來話本的每節,改為章回小說的每章回,章回小說成為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其段落整齊,首尾完整。
在章回小說中,歷史演義類小說特別發達。這類小說通常是以史實和傳說相結合的形式,敘寫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重大社會政治矛盾與風雲人物,最早也是最有影響的歷史演義小說是《三國演義》。
在「講史」話本中,有一個話本叫《三國志平話》。《三國志平話》分上中下3卷,已經初具《三國演義》的規模,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實際上,三國的故事早在民間廣泛流行,宋代時,民間說書中有「三分」的專門科目和專業藝人。
宋代詞人蘇軾在《志林》記載:王彭嘗雲: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
這個記載說明當時說三國故事有著很好的藝術效果,而且「擁劉反曹」的傾向已經很鮮明。
在戲曲舞台上,金元時期出現了大量的三國戲。元代文學家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記載的金院本有《赤壁鏖兵》、《刺董卓》、《襄陽會》等劇目。南戲戲文中有《周小郎月夜戲小喬》、《貂蟬女》等劇目。
根據《錄鬼簿》、《太和正音譜》等記載,可知元雜劇中大約有60種三國戲。這些劇本或取材於史書或取材於《三國志平話》,經過戲曲家的再創作,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故事情節更為生動。
元代末年,史學家羅貫中以《三國志平話》為框架,充分利用陳壽的《三國志》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以及其他史料,廣泛吸收民間傳說中生動的故事情節,淘汰民間故事中荒誕不經的地方,完成了《三國志通俗演義》一書。
《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言不甚深,文不甚俗」,既不像歷史著作那樣深奧難懂,又不像「講史」那樣「言辭鄙謬」,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
《三國演義》描寫了184年至280年,共97年的歷史。全書120回,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從第一回至三十三回,主要寫漢末的動亂和群雄並峙,曹操軍閥的崛起和壯大。第二部分從三十四回至八十五回,寫劉備集團的崛起和壯大,三國鼎立,互相爭雄的局面。第三部分從八十六回至一百二十回,寫三國的衰落,最終為司馬炎所統一,建立西晉王朝。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是我國歷史小說創作的楷模。小說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全書共寫了1798人,其中主要人物塑造得性格鮮明、形象生動。作者描寫人物,善於抓住基本特徵,突出某個方面,加以誇張,並用對比、襯托的方法,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
全書共寫大小戰爭40多次,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最為出色。對於決定三國興亡的幾次關鍵性的大戰役,作者總是著力描寫,並以人物為中心,寫出戰爭的各個方面,如雙方的戰略戰術、地位轉化等,寫得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各具特色,充分體現了戰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三國演義》的結構既宏偉壯闊而又嚴密精巧。作品涉及的時間長達百年,人物多至數千,事件錯綜,頭緒紛繁。
作者構思宏偉而嚴密。他以蜀漢為中心,以三國的矛盾斗爭為主線,來組織全書的故事情節,既寫得曲折多變,而又前後連貫;既有主有從,而又主從密切配合。
作品的語言精練暢達,明白如話,可以說雅俗共賞。和過去一些小說粗糙蕪雜的語言相比,是一個明顯的進步。
《三國演義》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既有史料方面的,又有文學方面的,既有藝術方面的,也有思想方面的,它對後世小說特別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
繼《三國演義》之後,明代中葉余邵魚編著成《列國志傳》一書也屬於歷史演義小說。《列國志傳》共8卷226則,它以時間為經,以國別為緯,敘述了武王伐紂至秦朝統一長達800年的歷史。
明末文學家馮夢龍在《列國志傳》的基礎上,將其改編成《新列國志》。《新列國志》集中寫春秋、戰國時代,成為東周列國的歷史演義。《新列國志》刪掉了一些與史實不符的情節,使之更符合史實。
除了這些歷史演義小說,明代還有其他一些歷史演義小說,比如《全漢志傳》、《南北宋志傳》、《隋唐兩朝志傳》、《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這些歷史演義小說各有其藝術風格和特色,但總體上看,遠沒有《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和影響大。
Ⅱ 有哪些好看的古裝電視劇值得推薦
古裝劇必看武俠,武俠劇必看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大師的武俠小說大多都拍攝成了電視劇,而且成就了不只一部經典!
1.《天龍八部》,黃日華、陳浩民版本。金庸武學的最高境界,降龍十八掌,北冥神功,六脈神劍……光是這些絕世武功就讓人熱血沸騰。加上喬峰、段譽、虛竹的兄弟情義,及各自的身世之謎,各自的愛恨交織,讓人慾罷不能,看幾次都不為過!
其實金庸大師的作品都擁有極為強烈的年代感,結合了年代的歷史故事,訴說著「俠」的真意,描述著那些武功超絕的俠客愛恨情仇,但是最終他們都願意為國家,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這才是真正的武俠,看金庸大師的電視劇,不止是「爽」,而且總能有新的體會,感悟人生的道理!
Ⅲ 有哪些好看的古裝小說
《大漠謠》是作家桐華繼《步步驚心》之後創作的第二部長篇愛情小說,亦是其代表作品之內一。
《大漠謠》是作者《容大漢情緣》三部曲系列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雲中歌》和《解憂曲》,三部作品中的人物有貫通及串聯,但彼此又是獨立的故事。
《大漠謠》以西漢武帝時朝為背景,以波瀾壯闊的浩瀚大漠和繁華富庶的都城長安城為視角,用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在狼群中長大的女孩玉瑾(金玉)因為遭遇政變走出大漠,與少年將軍霍去病以及儒商孟西漠發生情感糾葛,更牽連出的詭譎難測的政治漩渦[1] 。
《帝王妻》(已出版)
簡介:她本是江湖中一尾機猾刁鑽的魚,峰頭浪尖,自在來回,好友戲稱其「妖魚」,連滔天巨鯊也敢招惹。本以為,那個侯門如海,今生和她,再也沒有關聯。直到……
高貴溫存的長姐何以芳華驟逝?優雅溫潤的「姐夫」可是禍首元兇?他全力維護呵顧的心愛之人,又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帝王家上演不輟的爭嫡戰起,作為侯門之女,親王之妻,她將如何自處?高貴溫存的長姐諶茹,芳華於深官驟然殞逝,內情令人迷惑不安,優雅溫潤的姐夫會是禍頭元兇? 她鳳冠霞帔,踏上一條與姐姐同樣的道路,截然不同。
一入帝王家,便如堂前花。一朝風雨至,可堪新枝發?
Ⅳ 十大網路搞笑古裝言情小說
二兩娘子(蠻搞笑的,別看名字俗氣,內容不錯);沉香如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琉璃美人煞;還有其他一些很好看的小說,雖然不搞笑,但溫馨如蔓蔓青蘿。且試天下;昭然天下;夢落繁花藍雪;東宮(虐,好看);猶記驚鴻照影;盜妃天下;我的皇後;鳳棲宸宮;還有最愛凰權。作為資深小說迷,以上小說都是我看過的,望樓主採納,有疑問追問
Ⅳ 求小說,有沒有穿越到《致青春》位面的小說,萌芽也要
漫遊在影視世界 這部小說,435章到490,是致青春,穿成了張開,我看這還行。你可以看看
Ⅵ 一般在根據網路小說為基礎改編的古裝甜寵網劇里「得了失魂症」這句台詞的意思是指,主人公因為,
你是,是的。
正好這部劇我最近也在看。感覺還是挺不錯的。陳學義好帥啊哈哈,雖然裡面的扮相沒有扮帝君的時候好看,不過也還是帥的
Ⅶ 推薦一些古裝穿越小說
鳳棲宸宮作者:轉身
簡介:
大婚那一夜,他豐神俊朗,笑意溫和,仿若一個儒雅淡泊的翩翩君子。
但當他擁她入懷的時候,她感受不到一絲暖意。果然,他並沒有佔有她。
他當著她的面,親手割破他的指尖,把血漬染在床褥的白緞上。
象徵她貞潔的艷紅,是他的血,而非她的。
這個男人,習慣了掌控所有事,睿智深沉,不容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
要在這樣的男子眼皮底下玩花樣,那一定是自尋死路。
可是,她已無路可退。
她和他之間,是帝王和帝後的爭鋒較量,也是天下大統的明爭暗鬥。
……
他,是名聞天下的空玄子神醫,豐采絕世,朗逸不凡。
她喚他一聲師父,然而情愫早已暗生。他並非不知,卻只能當作不知。
他從來不曾告訴過她,他拯救世人免於病痛,但真正想拯救的人,卻是她。
她背負的天命,是玄機,是不可泄露的秘密。
而他是一個不幸窺視了天機的人,所以註定要失去一些東西。但為了她,他甘願無悔。
她的夢想,是自由翱翔,隨心而活。
他亦一樣,想與她攜手浪跡天涯,懸壺濟世,閑時煮酒彈琴,坐看雲卷雲舒。
只是,最終的宿命,無人可預知,只能看天意。
得之,他幸。不得,他命。
……
後宮傳奇之失寵皇後 作者:憶妃
情錯深宮玉碎顏:代罪囚妃
深宮鳳帷春醉:廢妃
內容簡介:
那一夜,紅綾帳中,她主動覆上他的唇,他卻笑著將她推給別人。為了他,她來到另一個男人的身邊。高位之上,她以為她可以離開。卻不想,他登基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封她為妃。究竟何時,那一紙契約,已然成了他心中抹不去的傷痛……
上一輩的恩怨,這一世的糾纏,她與他們,在對錯仇愛間輾轉。
廢妃,廢的究竟是那冰冷的妃位,還是人心……
腹黑帝王的錯寵:虐妃
男奸女賊
宮斗:奪心皇妃
暴君的逃婚皇後
黑道皇後
白發皇妃
後妃亂
代嫁千金深宮劫:璃妃傳
後宮殤:妃斗
後宮亂·紅顏怨
後宮——恬妃傳
後宮·蕭妃傳.txt
調教太子妃.txt
皇後策
九歲小寵後
冷宮寵後之美人暗妖嬈
柔福帝姬
宮斗
夢回後宮
誤落龍床
斗妻
情劫深宮錯為帝妻:罪妃
姐妹花情斷深宮:殺妃
扶搖皇後
穿越淪為暴君的小妾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
牽情
拈花笑:毒醫棄後
11處特工皇妃
暴君,我來自軍情九處
···
Ⅷ 從唐朝到清朝,古典武俠小說為何會由玄幻轉向寫實
因為社會風氣在慢慢的轉變,自然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小說風格了。如今的金庸老先生所寫的武俠小說,有著很廣闊的世界觀,這也和前人所寫的武俠小說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
到了如今,武俠小說逐漸的被仙俠奇幻小說所取代。畢竟大家的思想不一樣,認知不一樣,所以現在的人們更加偏愛仙俠小說。但是其實無論是奇幻還是朴實,小說的不斷發展,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也能反映當時朝代的一些東西。
Ⅸ 有誰知道中國小說的發展史啊從古代到當代的。
中國小說的發展史
中國古代小說,晚熟於詩歌、散文,略早於戲曲。在長期的封建社會里,小說一向受到封建正經統文人的鄙視。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認為:中國古代小說,是在封建正統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視眼光下發展繁榮起來的。這也是一種「逆反」。
中國古代小說起於何時,源於何書?我們似不可拘泥於一時一書,因為小說在敘寫技法上,雖不似戲劇那樣要求各種文學藝術的高度融合,但較之詩歌、散文要求卻更多更高,非一時所能形成,更非一書所能標志,只宜概而言之。我們把先奏兩漢看作是中國小說的萌芽時期,實際上是基於我們並不認為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已經產生符合小說文體基本條件的小說作品。就實際情形而論,這一時期的神話、寓言、史傳、「野史」傳說等,都孕育著小說藝術的因素,為小說文體的形成准備了條件;同時也呈露出了中國小說童年時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兩大類別的端倪。不過中國古代早期的小說與歷史傳記難以截然分開來,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事實。
從後漢至唐代以前,是中國小說的童年時期,或者說是中國小說初步形成的時期。魯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說稱為「古小說」,這是為了與唐人小說和唐以後的小說區別開來。因為唐人小說是公認的中國文言短篇小說完全成熟的標志,而「粗陳梗概」的六朝小說,顯然是不成熟的。可以認為,「童年期小說」與「古小說」就是相似相通的。這一時期的小說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強調事物的「真實」而非強調藝術的真實。作品大都不作「幻設語」,作者所寫的是作者所相信實際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帶有「傳景」性質。就志怪小說而論,不是像後來的作者借非人類的故事來反映人世間事,而是確信「陰陽殘殊途,人鬼乃皆實有」。從根本上講,作者還不知怎樣做小說,更非「有意為小說」。這種帶有原型狀態的小說,無疑表現了童年時期的特點。童年期小說以劉義慶《世說新語》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和以干寶《 神記》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兩大類別的興起,既與時代文明氛圍和社會習尚有密切的關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傾向的發展的不然,對爾後文言短篇小說的發展與分流奠定了基礎,甚至對某些長篇小說的創作也產生了影響。
「小說亦如詩,至唐而一變」。從中國小說發展史的角度來審視,唐人小說是一次質的飛躍。唐人小說,僅《太平廣記》一書收錄的單篇就有四十餘篇,專集四十餘部,約在千篇之數,大體分為兩類:一為傳奇,一為志怪。唐人小說繁榮發達的原因,除對童年小說創作經驗的繼承發展外,與當時的政治昌明、文化發達以及科舉「行卷」、「溫卷」之風有直接關系。
小說發展到宋代,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就是話本的產生。從此,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流的宋以前小說史,從宋代開始,逐漸轉為以白話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同時文言短篇小說的沿著它的軌跡發展。這樣中國小說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兩條線索交互發展,它們既有各自的特點,又相互吸收、相互滲透,千姿百態,美不勝收,高潮迭起在中國文學史上小說所佔的分量越來越重,地位也越來越高。
就文言短篇小說發展的這一條線,至宋,文言短篇小說大體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傳奇體,這是唐人小說的余緒;二是筆記體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說的演化;三是志怪體,這是童年期志怪小說的延續。宋人傳奇小說的成就遠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寫時事;而宋人則多講古事,唐人小說少教訓;而宋則多教訓」。「大概唐時講話自由些,雖寫時事,不至於得禍;而宋時則忌諱多,所以文人便設法加避,去講古事。加之宋時理學盛極一時,因為小說也多理性化了。」總之,宋代傳奇多與歷史題材,總體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譚意歌偉》、無名氏的《李師師外傳》等。宋人筆記特多,為以前所不曾有過之現象。其中不少為說或近似小說。北宋初期,多記唐五代事,如孫光寬的北夢瑣言;北宋中期以後,多記本朝事,如司馬光的《涑水紀聞》;而南宋人則多記北宋舊年,如周輝的《清波雜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說,「平實而乏文采」,其成就還不如記歷史瑣聞的筆記,但也有幾部頗有影響的作品,如洪邁的《夷堅志》、吳淑的《江淮異聞錄》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說的成就雖不甚高,然數量與種類繁多,在小說史上應佔有一席之地。而寧人對文言小說的最大貢獻,在於編輯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廣記》,北宋初年以前的許多文言短篇小說,多賴以保存下來。
金元時期的文言短篇小說,無論數量或質量都未超過宋代水平。但發展線索未斷,且有一些較有影響的集子,如元好問的《續夷堅志》、劉祁的《歸潛志》、淘宗儀的《南村輟耕錄》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說雖不能與同時代的白話長、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說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傳奇、志怪、清言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禎的《剪燈余話》、邵景詹的《覓燈因話》、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語林》等。這些集子中有許多文情並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劉基、馬中錫的文休中,亦間有日干小說名篇。
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間,文言短篇小說大多晉唐,然又無一能逾越於唐。至清代而大變,文言短篇小說高度繁榮,產生了具有世界意義和影響的《聊齋志異》,把文言短篇小說的發展推向了最高峰。「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概括了《聊齋志異》寫作與內容兩方面的基本特徵。《聊齋》的「志怪」與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區別在於:蒲松齡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則「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無意地宣揚「怪」,而蒲松齡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於「怪」。《聊齋志異》有雲:「集腋成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聊齋》一出,作出蔚起,雖無一能與之頡頏,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響較顯者有:王士禎《池北偶談》、袁枚《子不語》(即《新齊諧》)、沈起鳳《諧鋒》、滿人和邦額《夜譚隨錄》、曾衍東《小豆棚》等。之後, 時治至光緒年間有王韜的《遁窟讕言》、《松隱漫錄》、《淞濱瑣話》和宣鼎的《夜雨秋錄》等。魯迅評後幾種集子雲:「其筆致又純為《聊齋》者流一時傳布頗廣遠,然所記載則已狐漸稀,百煙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語》和賈名的《女聊齋》等。可見《聊齋》的影響及信作之盛況。《聊齋》風行百餘年後,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相繼問世。紀的對《聊齋》頗有微詞,謂其為「才子之筆,非著書者之筆」。「訾
(zhǐ底毀)其有唐人傳奇之詳,又雜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魯迅語)魯迅贊評《閱微》,謂其「雋思妙事,時足解蕢;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後無人能奪其席。」但《閱微》側重記事以明理,故事情節不夠豐富,人物形象不夠豐富,且議論過多,因而缺乏《聊齋》那樣濃厚的小說意味,其學述價值高於文學價值。《閱微》之後,信者亦夥。清人筆記盛況空間,在文言短篇小說中,筆記小說所佔比重最大。但筆記中普非全為小說,只是筆記中有不少符合小說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們去鑒別與整理。
我們再從宋代談談白話小說的形成、發展和演變。宋人話本的產生帶有革命的性質。其積極意至少有以下幾點:①由文言到白話,既增強了小說的表現力,又擴大了讀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說的社會功能。②作品描寫的對象由表現封建士子為主轉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觀點美學情趣隨之發生了變化。③奠定了白話短篇和長篇小說的基礎。枕頭人話本的興起,「實在是中國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魯迅語)
「話本」原是說話人的底本。「說話」就是講故事。作為一種伎藝,起源於唐而盛於宋究其淵源則很久遠。唐以前的「說話」活動僅限於士大光之間,多半供統治階段娛樂消遣。到了唐代「說話」作為一種伎藝,有向「市民文學」發展的趨勢。因唐人的文言小說、變文等,無論內容和形式,對話本都有影響。
宋代「說話」十分發害遍及瓦子、勾欄、茶樓、酒肄、街頭巷尾、宮廷寺廟、府第鄉村。這樣,便出現了一批專業化的「說話人」,還有編寫話本的團體,有「說話人」的行會。「說話人」有專業上的分工叫做「家數」;在「家數」中,影響最大者是「小說」與「講史」二家,尤其是「小說」這一家。從「說話」到話本小說,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初期,作為「說話人」底本的話本,不是供人閱讀,而是為了師徒傳授和講給人聽的;編寫話本,不是基於文學的目的,而是由於職業的需要。隨著市民對文化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事業的發達,供「說話人」使用的底本——話本逐漸被加工潤色,印刷流傳供人閱讀坑味了。話本—經公開流傳,白話小說也便隨這誕生了。從此,也使這種伎藝和話本在一定意義上分了家。
宋元時代,話本多是單篇流傳、多出於民間藝人之手,流傳於市井之間幾乎無一署名,致使不少作品至今弄不清寫作的具體年代,尤其是宋元兩代更難分辨。於是治小說的人只好把它們眼就一起,統稱為「宋元話本」。「宋元話本」到底有多少,至今尚無精確統計,當代學者認為,小說話本共67篇,其中以宋代居多。「講史」[又稱「平話」(或「評話」)]話本。多出自元代,據《永樂大典》目錄卷四六記載,共26篇(惜多已失傳,今僅存《編五代史平話》、《全相平話五種》、《大宋宣和遺事》和「講經」話本只是近似小說而非小說,只是對章回小說的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
宋代「說話」伎藝的勃興,與當時都市經濟的畸形繁榮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從《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西湖老人繁勝錄》、《夢梁錄》和《武林舊事》諸種筆記可以清楚地得到說明。
明代是白話小說謊蓬勃發展的時代。就白話短篇小說而言,明人從三個方面作出了貢獻:一是加工潤色宋、元、明三代藝術上有缺陷忍氣吞聲話本,二是搜集整理話本小說集,三是創作了大量的擬話本。明代白話小說(短篇)最繁榮的時期是在萬曆以後,尤其是南方,都市經濟發達,市了階層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趨放誕,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為主要內容的白話短篇小說日益蓬勃地發展起來。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緶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話本》和馮夢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恆言》)及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清平山堂話本》原分六集共收話本60篇,總名《60家小說》。僅存27篇。書中多宋元舊作,未加潤飾;少數為明人作品。「三言」共收白話小說謊百開篇,其中有經馮夢龍加潤飾的話本,也有他創作的擬話本,以明代作品居多。「二拍」則全為凌濛初創作的擬話本。 馮夢龍是一位「全能」通俗文學家,對通俗小說理論也有卓越的見解。他編的「三言」題材廣泛、佳作頗多、涉及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藝術上多所創造。從中可以看出宋元明話本的突出成就。 「二拍」是與「三言」同時的最早的擬話本集,共收作品80篇。凌濛初的思想遠不及馮夢龍進步,書中糟粕較「三言」嚴重得多。但在藝術上「抒情寫景,如在耳目」。(孫楷第語)
請初「抱瓮老人」從「三言」、「二拍」精選出四十篇作品,定名為《今古奇觀》,在「三言」、「二拍」一度失傳的情況下,賴此書我們得以了解明代白話小說的基礎情況,這個選集在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響下,出現了擬話本創作熱潮,集子有四十餘部。它們的思想與藝術性雖不及「三言」、「二拍」,但去相存精,也還有些作品值得一讀,如崇禎年間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點頭》、明末清初李漁的《十二樓》、「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湖二集》、「東魯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清乾嘉以降,考據之風盛行,士大夫不熱衷於小說,直到清末,這種現象才發生變化,小說又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明初,《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相繼問世,標志著中國小說史又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從此,中國小說史以短篇小說為主轉而進入到了以長篇小說為主的新時期。雖然短篇文言、白話小說一直在按照身的規律發展前進,並且時有佳發,時有高潮,但總體說來,其成就與規模則無法與長篇小說相比擬。「四大奇書」在所屬各類題材中獨占鰲頭:《三國演義》既是歷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一部歷史小說的典範;《水滸傳》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寫農民起義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傳奇的典範;《西遊記》既是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也是一部神魔小說的典範;《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寫世情的長篇小說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獨力創作的成功的長篇小說。它們各自開創了一個長篇小說的創作領域。「四大奇書」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響著長篇小說的創作,以至形成了長篇小說創作的幾個系列:《三國》系列、《水滸》系列,《西遊》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響著整個社會、影響著文化思想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這種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力量是難以估量的。
清代乾隆年間,《儒林外史》和《紅樓夢》兩部長篇巨著問世,兩世之前,中國小說史上雖不乏諷刺之作,但卻沒有一部稱得上諷刺小說的樣板,所以魯迅對《儒林小史》的好評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諧,婉而多諷;於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書」之外,另闢了一條蹊徑。它不僅直接影響了晚清譴責小說的創作,也影響後來魯迅的雜文。至於《紅樓夢》的成就和影響就無庸多言了。無論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是中國小說史和文學史上的巔峰,也是世界文學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視為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現實主義創作藝術的光輝總結。如果說《三國》、《水滸》、《西遊》在民間影響極大,而《儒林》、《紅樓》的影響則在士大夫之間。尤其是《紅樓》的讀與講,則早在士大夫中成為了一種習尚和時髦:「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相互理解在。」這說明在清代知識階層中不僅有一股「《紅樓夢》熱」,而且還把是否通《紅樓夢》當成了衡量一個人學識高低的標准。在《紅樓夢》尚未西世時就有人評點,兩百多成來,評論者比肩接踵,續作汗牛充棟,其研究者之多,研究成果之富,在中國小說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對《紅樓夢》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種學派——「紅學」,而今已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問。這是中國的人驕傲。
《紅樓夢》之後,由於時代的原因,小說創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說才又繁榮起來。由於清廷的極端腐敗,社會處於了大變革昀時期;小說理論高度發達,眾多雜志創刊問世,印刷事業也發達興旺,是為小說提供了創作面世的便利條件。據近人粗略統計,晚清長篇小說當在千種以上。「四大小說家」(李伯元、吳 yiàn(足企也)人、劉鶚、曾樸)中,僅李伯元、吳 (這個字打不出來)人二就創作了長篇小說數十種。晚清小說不論內容還技法,都有許多新因素,體現了變革時期的特點。對晚清小說的研究與整理,阿英(錢杏頓)先生貢獻最大,魏紹昌先生也作了許多基礎性的工作。從總體上講,較之明代和前清小說的研究,似乎顯得還很薄弱。可以紀的是「四大譴責小說」: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綜前所述,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歷史大體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簡小說的單線發展;宋元時代,文言、白話、長篇、短篇、多線發展,呈現出多資多彩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