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沒有寫清末民國時期題材的武俠小說
描寫清末民國時期題材的武俠小說有很多,其中在這個題材領域貢版獻最突出的,當權數民國武俠小說作家平江不肖生。
平江不肖生(1890—1957),本名向愷然,湖南平江人。自幼修習武術。
1922年,他開始專心從事武俠小說創作。小說《江湖奇俠傳》和《近代俠義英雄傳》名震大江南北,其他作品如《江湖大俠傳》、《江湖異人傳》等也很有影響力,都屬於清末民國時期題材的武俠小說。
其實我們今天所認識的關於霍元甲的故事,就是從他的《近代俠義英雄傳》一書中節選出來的。另外像著名電影《火燒紅蓮寺》,也是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這些都足以說明他作品的影響力。
當然,像新時期著名作家馮驥才,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也創作過《神燈》、《神鞭》、《義和團》等帶有武俠性質的歷史小說,還有如郭澄清的《大刀記》也有類似的性質,但都不如平江不肖生的作品那麼有影響力了。
❷ 民國武俠小說
估計比較難找到了。上面的人給你介紹了歷史,現在這些書基本沒版了。你搜索以前的老武俠作家的名字再去找找。 津門論劍錄(民國北派武俠小說作家研究文集)
你可以找這本書去看下。
❸ 介紹一下民國的武俠小說作家,並推薦幾部精品
1922年,一本叫《紅雜志》的通俗讀物創辦,次年另一部名為《偵探世界》的雜志問世,兩本刊物在1923年的1月和6月開始連載平江不肖生的兩部武俠代表作《江湖奇俠傳》和《近代俠義英雄傳》(銷量肯定一路高歌猛進,不用細說~~~~~~~)平江不肖生原名向愷然,湖南平江人氏,生於1890年。在1907年和1912年兩度赴日浪遊,曾入日本東京中央大學。1918年出版了《留東外史》一書(當然不是武俠啦)。《江湖奇俠傳》當時候影響非常廣,28年被改拍成影片《火燒紅蓮寺》,轟動一時。全書160回,前106回是平江不肖生寫的,後若干回由趙苕狂以「走肖生」的名字續完(趙也是小說家)。《江湖奇俠傳》以湖南平江、瀏陽的農民爭奪交界地引起械鬥為線索,帶出昆侖派、崆峒派的劍俠爭雄。裡面的武技,由棍棒拳術發揮到呼風喚雨、吞吐飛劍,幻想十分豐富。《近代俠義英雄傳》雖然沒有前者出名,但是內容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了接觸過。這部書寫的是京城大刀王五和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的情誼,以及霍元甲憑借中華武術為國爭光的事跡。
同一時期, 武俠小說上還有趙煥亭的《奇俠精忠傳》、姚民哀的《山東響馬傳》等。前者繼承了講史傳統並且加以發揮。描摹世態人性入情入理,當時便與不肖生「南向北趙」並舉。後者取材於當時轟動全國的山東臨城劫車案,時效性強。
《江湖奇俠傳》連載後不久,顧明道的《荒江女俠》繼之而出。顧明道從小殘廢,早期寫作言情小說,因此《荒江女俠》將俠情兩相結合,開了言情武俠小說的先河。《荒江女俠》寫方玉琴為父報仇,學成劍術,在尋找仇人的過程中遇見同門師兄岳劍秋,相攜鋤奸的故事。顧明道在設計「武」的打鬥場面和技巧套路的時候常常力不從心,就在出生入死的場景之間多安插情意纏綿的細節,加以彌補。
武俠在這一時期除了與「情」結合之外,還在與其他諸多因素結合,有了多方面的發展。與歷史結合出現了文公直的歷史武俠小說。所用歷史只是背景,在其中虛構俠客們的活動。代表作是「碧血丹心」系列:《碧血丹心大俠傳》、《碧血丹心於公傳》、《碧血丹心平蕃傳》等。三書以明朝於謙的事跡為背景來寫為國盡忠的俠客。
與江湖幫會秘史結合,有了姚民哀的黨會武俠小說。因為作者本人參加過清末的幫會,因此寫於1929到1930的《四海群龍記》(幫會復仇故事)和寫於1930到1931的《箬帽山王》(「四海群龍」中的「一龍」如何組黨),不論是交待內幕,還是敘述行規黑話,都很到位。很能滿足讀者的好奇心。並且由《四海群龍記》引出《箬帽山王》這種「連環式」形式,是後來長套的武俠小說慣用的結構。
1932年,環珠樓主橫空出世了。《蜀山劍俠傳》在天津的《天風報》上連載,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十分出色,但是一集一集寫下去,到1949年,出到了55集。環珠樓主,原名李善基,後名李壽民。幼年有「神童」之稱,從小熟習武術氣功,三上峨嵋,四登青城,成人後做過幕僚和家庭教師。歷經坎坷,始寫武俠。《蜀山劍俠傳》是一個超現實的世界,由人間社會、神話幻想、自然勝景、哲理詩情交織而成。表面的故事是正道的劍仙和同邪惡的怪魔之間的斗爭。劍仙和怪魔都要逃脫「道家四九天劫」,即每四百九十年一次的劫難。不同的是,劍仙以行善來避劫,而怪魔用行惡來逃難。兩方面寓示了一種共同的形而上意義:人對自身命運的不懈抗爭。書中「關於自然現象者,海可煮之沸,地可掀之翻,山可役之走,人可化為獸,天可隱滅無蹤,陸可沉落無形;關於故事的境界者,天外還有天,地底還有地,水下還有湖沼;關於生命的看法,靈魂可以離體,身外可以化身,借屍可以復活,自殺可以逃命,修煉可以長生,仙家卻有死結;關於生活方面,不食可以無飢,不衣可以無寒,行路可縮萬里成尺寸,談笑可由地室送天庭;關於戰斗方面者,風霜水雪冰,日月星雲氣,金木水火土,雷電光聲磁……」(徐國楨《環珠樓主論》1949)。想像天馬行空。環珠樓主的小說還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舉凡道、釋、儒,經史子集,醫卜星象,天文地理,詩詞書畫,風俗民情,無不與武俠融會貫通。影響深遠,直至當代港台新武俠。
❹ 民國至今的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的淵源是在古代的傳奇、公案和清代的俠義小說。晚清以降,一直走不出清官捕快的路子。直到20年代,經過一些先驅的不斷開拓,才在諸多通俗小說中異軍突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位天才,就是後來被稱為民國武俠小說奠基人的平江不肖生。
1922年,一本叫《紅雜志》的通俗讀物創辦,次年另一部名為《偵探世界》的雜志問世,兩本刊物在1923年的1月和6月開始連載平江不肖生的兩部武俠代表作《江湖奇俠傳》和《近代俠義英雄傳》(銷量肯定一路高歌猛進,不用細說~~~~~~~)平江不肖生原名向愷然,湖南平江人氏,生於1890年。在1907年和1912年兩度赴日浪遊,曾入日本東京中央大學。1918年出版了《留東外史》一書(當然不是武俠啦)。《江湖奇俠傳》當時候影響非常廣,28年被改拍成影片《火燒紅蓮寺》,轟動一時。全書160回,前106回是平江不肖生寫的,後若干回由趙苕狂以「走肖生」的名字續完(趙也是小說家)。《江湖奇俠傳》以湖南平江、瀏陽的農民爭奪交界地引起械鬥為線索,帶出昆侖派、崆峒派的劍俠爭雄。裡面的武技,由棍棒拳術發揮到呼風喚雨、吞吐飛劍,幻想十分豐富。《近代俠義英雄傳》雖然沒有前者出名,但是內容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了接觸過。這部書寫的是京城大刀王五和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的情誼,以及霍元甲憑借中華武術為國爭光的事跡。
同一時期, 武俠小說上還有趙煥亭的《奇俠精忠傳》、姚民哀的《山東響馬傳》等。前者繼承了講史傳統並且加以發揮。描摹世態人性入情入理,當時便與不肖生「南向北趙」並舉。後者取材於當時轟動全國的山東臨城劫車案,時效性強。
《江湖奇俠傳》連載後不久,顧明道的《荒江女俠》繼之而出。顧明道從小殘廢,早期寫作言情小說,因此《荒江女俠》將俠情兩相結合,開了言情武俠小說的先河。《荒江女俠》寫方玉琴為父報仇,學成劍術,在尋找仇人的過程中遇見同門師兄岳劍秋,相攜鋤奸的故事。顧明道在設計「武」的打鬥場面和技巧套路的時候常常力不從心,就在出生入死的場景之間多安插情意纏綿的細節,加以彌補。
武俠在這一時期除了與「情」結合之外,還在與其他諸多因素結合,有了多方面的發展。與歷史結合出現了文公直的歷史武俠小說。所用歷史只是背景,在其中虛構俠客們的活動。代表作是「碧血丹心」系列:《碧血丹心大俠傳》、《碧血丹心於公傳》、《碧血丹心平蕃傳》等。三書以明朝於謙的事跡為背景來寫為國盡忠的俠客。
與江湖幫會秘史結合,有了姚民哀的黨會武俠小說。因為作者本人參加過清末的幫會,因此寫於1929到1930的《四海群龍記》(幫會復仇故事)和寫於1930到1931的《箬帽山王》(「四海群龍」中的「一龍」如何組黨),不論是交待內幕,還是敘述行規黑話,都很到位。很能滿足讀者的好奇心。並且由《四海群龍記》引出《箬帽山王》這種「連環式」形式,是後來長套的武俠小說慣用的結構。
1932年,環珠樓主橫空出世了。《蜀山劍俠傳》在天津的《天風報》上連載,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十分出色,但是一集一集寫下去,到1949年,出到了55集。環珠樓主,原名李善基,後名李壽民。幼年有「神童」之稱,從小熟習武術氣功,三上峨嵋,四登青城,成人後做過幕僚和家庭教師。歷經坎坷,始寫武俠。《蜀山劍俠傳》是一個超現實的世界,由人間社會、神話幻想、自然勝景、哲理詩情交織而成。表面的故事是正道的劍仙和同邪惡的怪魔之間的斗爭。劍仙和怪魔都要逃脫「道家四九天劫」,即每四百九十年一次的劫難。不同的是,劍仙以行善來避劫,而怪魔用行惡來逃難。兩方面寓示了一種共同的形而上意義:人對自身命運的不懈抗爭。書中「關於自然現象者,海可煮之沸,地可掀之翻,山可役之走,人可化為獸,天可隱滅無蹤,陸可沉落無形;關於故事的境界者,天外還有天,地底還有地,水下還有湖沼;關於生命的看法,靈魂可以離體,身外可以化身,借屍可以復活,自殺可以逃命,修煉可以長生,仙家卻有死結;關於生活方面,不食可以無飢,不衣可以無寒,行路可縮萬里成尺寸,談笑可由地室送天庭;關於戰斗方面者,風霜水雪冰,日月星雲氣,金木水火土,雷電光聲磁……」(徐國楨《環珠樓主論》1949)。想像天馬行空。環珠樓主的小說還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舉凡道、釋、儒,經史子集,醫卜星象,天文地理,詩詞書畫,風俗民情,無不與武俠融會貫通。影響深遠,直至當代港台新武俠。
40年代,武俠小說進一步崛起,現在一般通行「北派四大家」或「北派五大家」的說法,即指環珠樓主、(宮)白羽、鄭證因、王度廬四人,再加上朱貞木。
白羽主要寫社會武俠小說,《十二金錢鏢》、《武林爭雄記》、《偷拳》等等。他筆下的俠客都是現實社會中極平常的人物,不是包打天下的英雄。
鄭證因被稱為真正懂得武術的人,曾在「北平武術館」學習太極拳,使九環大刀,公開表演獻藝。他的小說是走純技擊路子,創出拳掌「綿掌、混元掌、排山掌、般禪掌、小天星掌力、鷹爪手、金剛指」等等,輕功「草上飛、追雲趕月、仙人換影、飛鳥凌波」等等。與還珠樓主想像型的武功相比,鄭的武功偏向於寫實,但也達到藝術化的境界。
王度廬進一步發展了言情武俠小說,1938年以後,連續寫下《鶴驚昆侖》、《寶劍金釵》、《劍氣珠光》、《卧虎藏龍》、《鐵騎銀瓶》五部互有聯系又各自獨立的武俠小說。五部小說包括了三個悲劇故事:江小鶴和阿鸞、李慕白和俞秀蓮、羅小虎和玉嬌龍的愛情糾葛。
最後以為朱貞木,代表作是《七殺碑》,布局高妙,筆法細膩。《魔窟風雲》、《羅剎夫人》以歷史上的「苗亂」為引子,鋪寫邊地蠻荒的離奇戀情和俠事。
當代自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開始,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
直至金庸的出現,才把武俠小說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騰,文筆俊爽、瀟灑、詼諧逗趣而又富於變化,他的小說既有詩情畫意,柔綺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說直探人生、命運的真諦。在文字的組織與文章的結構上均不輸純文學作品。具體評價我也不多談了,金庸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其贊譽之辭更是連天匝地,車載斗量,不可勝言了。
古龍:他務去陳言,自創新境,內容、風格,多姿多采。
在梁金古三家竟相爭鳴的同時,台灣、香港、內地也涌現出了眾多武俠作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溫瑞安、蕭逸、聶雲嵐等作家。
黃易的出現,算是給已風平浪盡的江湖,又掀起了陣陣波瀾.他自創的玄幻、異俠系列,令讀者耳目一新,久違的武俠情節換一種方式體會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
他的首部武俠小說《破碎虛空》盡管篇幅不長,但黃易的風格已經鮮明的體現了出來.那就是由武道可以體會到生命及宇宙的奧秘。
到《覆雨翻雲》《尋秦記》《大唐雙龍傳》推出後,黃易的風格已經完全形成。他是在傳統的武俠路上融入了玄經易理,神話和科幻的色彩非常濃郁。
到了今天,武俠小說已經逐漸式微,除了金庸的小說依然屹立不倒,甚至被很多人捧為經典。其作品也不厭其煩的被翻拍,再翻拍。
❺ 找書,描述是民國時期的武俠小說
民國的名家有王度廬 就是寫 卧虎藏龍 那個 你從他的作品裡找找 看有沒有
或者就是還珠樓主的了 他是寫仙俠的
❻ 誰有民國的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的淵源是在古代的傳奇、公案和清代的俠義小說。晚清以降,一直走不出清官捕快的路子。直到年代,經過一些先驅的不斷開拓,才在諸多通俗小說中異軍突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位天才,就是後來被稱為民國武俠小說奠基人的平江不肖生。
1922年,一本叫《紅雜志》的通俗讀物創辦,次年另一部名為《偵探世界》的雜志問世,兩本刊物在1923年的1月和6月開始連載平江不肖生的兩部武俠代表作《江湖奇俠傳》和《近代俠義英雄傳》(銷量肯定一路高歌猛進,不用細說~~~~~~~)平江不肖生原名向愷然,湖南平江人氏,生於1890年。在1907年和1912年兩度赴日浪遊,曾入日本東京中央大學。1918年出版了《留東外史》一書(當然不是武俠啦)。《江湖奇俠傳》當時候影響非常廣,28年被改拍成影片《火燒紅蓮寺》,轟動一時。全書160回,前106回是平江不肖生寫的,後若干回由趙苕狂以「走肖生」的名字續完(趙也是小說家)。《江湖奇俠傳》以湖南平江、瀏陽的農民爭奪交界地引起械鬥為線索,帶出昆侖派、崆峒派的劍俠爭雄。裡面的武技,由棍棒拳術發揮到呼風喚雨、吞吐飛劍,幻想十分豐富。《近代俠義英雄傳》雖然沒有前者出名,但是內容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了接觸過。這部書寫的是京城大刀王五和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的情誼,以及霍元甲憑借中華武術為國爭光的事跡。
同一時期, 武俠小說上還有趙煥亭的《奇俠精忠傳》、姚民哀的《山東響馬傳》等。前者繼承了講史傳統並且加以發揮。描摹世態人性入情入理,當時便與不肖生「南向北趙」並舉。後者取材於當時轟動全國的山東臨城劫車案,時效性強。
《江湖奇俠傳》連載後不久,顧明道的《荒江女俠》繼之而出。顧明道從小殘廢,早期寫作言情小說,因此《荒江女俠》將俠情兩相結合,開了言情武俠小說的先河。《荒江女俠》寫方玉琴為父報仇,學成劍術,在尋找仇人的過程中遇見同門師兄岳劍秋,相攜鋤奸的故事。顧明道在設計「武」的打鬥場面和技巧套路的時候常常力不從心,就在出生入死的場景之間多安插情意纏綿的細節,加以彌補。
武俠在這一時期除了與「情」結合之外,還在與其他諸多因素結合,有了多方面的發展。與歷史結合出現了文公直的歷史武俠小說。所用歷史只是背景,在其中虛構俠客們的活動。代表作是「碧血丹心」系列:《碧血丹心大俠傳》、《碧血丹心於公傳》、《碧血丹心平蕃傳》等。三書以明朝於謙的事跡為背景來寫為國盡忠的俠客。
與江湖幫會秘史結合,有了姚民哀的黨會武俠小說。因為作者本人參加過清末的幫會,因此寫於1929到1930的《四海群龍記》(幫會復仇故事)和寫於1930到1931的《箬帽山王》(「四海群龍」中的「一龍」如何組黨),不論是交待內幕,還是敘述行規黑話,都很到位。很能滿足讀者的好奇心。並且由《四海群龍記》引出《箬帽山王》這種「連環式」形式,是後來長套的武俠小說慣用的結構。
1932年,環珠樓主橫空出世了。《蜀山劍俠傳》在天津的《天風報》上連載,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十分出色,但是一集一集寫下去,到1949年,出到了55集。環珠樓主,原名李善基,後名李壽民。幼年有「神童」之稱,從小熟習武術氣功,三上峨嵋,四登青城,成人後做過幕僚和家庭教師。歷經坎坷,始寫武俠。《蜀山劍俠傳》是一個超現實的世界,由人間社會、神話幻想、自然勝景、哲理詩情交織而成。表面的故事是正道的劍仙和同邪惡的怪魔之間的斗爭。劍仙和怪魔都要逃脫「道家四九天劫」,即每四百九十年一次的劫難。不同的是,劍仙以行善來避劫,而怪魔用行惡來逃難。兩方面寓示了一種共同的形而上意義:人對自身命運的不懈抗爭。書中「關於自然現象者,海可煮之沸,地可掀之翻,山可役之走,人可化為獸,天可隱滅無蹤,陸可沉落無形;關於故事的境界者,天外還有天,地底還有地,水下還有湖沼;關於生命的看法,靈魂可以離體,身外可以化身,借屍可以復活,自殺可以逃命,修煉可以長生,仙家卻有死結;關於生活方面,不食可以無飢,不衣可以無寒,行路可縮萬里成尺寸,談笑可由地室送天庭;關於戰斗方面者,風霜水雪冰,日月星雲氣,金木水火土,雷電光聲磁……」(徐國楨《環珠樓主論》1949)。想像天馬行空。環珠樓主的小說還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舉凡道、釋、儒,經史子集,醫卜星象,天文地理,詩詞書畫,風俗民情,無不與武俠融會貫通。影響深遠,直至當代港台新武俠。
40年代,武俠小說進一步崛起,現在一般通行「北派四大家」或「北派五大家」的說法,即指環珠樓主、(宮)白羽、鄭證因、王度廬四人,再加上朱貞木。
白羽主要寫社會武俠小說,《十二金錢鏢》、《武林爭雄記》、《偷拳》等等。他筆下的俠客都是現實社會中極平常的人物,不是包打天下的英雄。
鄭證因被稱為真正懂得武術的人,曾在「北平武術館」學習太極拳,使九環大刀,公開表演獻藝。他的小說是走純技擊路子,創出拳掌「綿掌、混元掌、排山掌、般禪掌、小天星掌力、鷹爪手、金剛指」等等,輕功「草上飛、追雲趕月、仙人換影、飛鳥凌波」等等。與還珠樓主想像型的武功相比,鄭的武功偏向於寫實,但也達到藝術化的境界。
王度廬進一步發展了言情武俠小說,1938年以後,連續寫下《鶴驚昆侖》、《寶劍金釵》、《劍氣珠光》、《卧虎藏龍》、《鐵騎銀瓶》五部互有聯系又各自獨立的武俠小說。五部小說包括了三個悲劇故事:江小鶴和阿鸞、李慕白和俞秀蓮、羅小虎和玉嬌龍的愛情糾葛。
最後以為朱貞木,代表作是《七殺碑》,布局高妙,筆法細膩。《魔窟風雲》、《羅剎夫人》以歷史上的「苗亂」為引子,鋪寫邊地蠻荒的離奇戀情和俠事。
當代自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開始,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
直至金庸的出現,才把武俠小說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騰,文筆俊爽、瀟灑、詼諧逗趣而又富於變化,他的小說既有詩情畫意,柔綺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說直探人生、命運的真諦。在文字的組織與文章的結構上均不輸純文學作品。具體評價我也不多談了,金庸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其贊譽之辭更是連天匝地,車載斗量,不可勝言了。
古龍:他務去陳言,自創新境,內容、風格,多姿多采。
在梁金古三家竟相爭鳴的同時,台灣、香港、內地也涌現出了眾多武俠作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溫瑞安、蕭逸、聶雲嵐等作家。
黃易的出現,算是給已風平浪盡的江湖,又掀起了陣陣波瀾.他自創的玄幻、異俠系列,令讀者耳目一新,久違的武俠情節換一種方式體會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
他的首部武俠小說《破碎虛空》盡管篇幅不長,但黃易的風格已經鮮明的體現了出來.那就是由武道可以體會到生命及宇宙的奧秘。
到《覆雨翻雲》《尋秦記》《大唐雙龍傳》推出後,黃易的風格已經完全形成。他是在傳統的武俠路上融入了玄經易理,神話和科幻的色彩非常濃郁。
到了今天,武俠小說已經逐漸式微,除了金庸的小說依然屹立不倒,甚至被很多人捧為經典。其作品也不厭其煩的被翻拍,再翻拍。
❼ 主角穿越清末民國的武俠 小說
嶺南宗師,不是穿越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