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梁羽生的武俠小說的問題
白發魔女傳-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
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風雷震九州-俠骨丹心
你需要的這個系列排序大概是這樣
B. 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疑問
1.是
2.輩分是錯的,但是估計年齡差距,就這么叫了挖
3.不懂
4.他大兒子是碧峰,女兒碧漪,再養個也不是不行
5.貌似是冷冰兒出家,後來又有個七年之約,沒結局,好象是在<絕塞>吧
C. 金庸和梁羽生小說的真實性
這也太復雜了吧。
簡言之,金庸是將虛幻的人物置於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梁羽生則是將真實的穀物置於虛構的歷史事件中。
再奉送古龍的小說是虛幻的人物置於虛構的歷史。
D. 梁羽生最經典的武俠小說是哪部
《萍蹤俠影錄》。
《萍蹤俠影錄》是梁羽生武俠小說的扛鼎之作,亦是梁羽生本人最滿意的作品。
小說以明代土木堡之變為背景,通過朱明王朝與張士誠後代的矛盾、朝中奸宦與忠臣義士的斗爭以及中原與蒙古之間的民族沖突,表現出愛國保民的主題。
小說精心塑造了一個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計世仇,甘願拋棄榮華富貴、奔波於塞北中原之間,屢建奇功的大俠張丹楓的生動形象。
其間穿插了張丹楓與仇家後代女俠雲蕾的愛情波折,有機地與家國命運交織在一起,深沉蘊藉,凄怨動人,表達出作者"盈盈一笑,盡把恩仇了"的創作思想,交織成一個豪俠浪漫美好絕倫的傳奇。
另外,《白發魔女傳》和《大唐游俠傳》也都不錯,評分比較高...
E. 梁羽生武俠小說問題
《雲海玉弓緣》的續書——《獨傲江湖》
成都出版社1992年出版,作者署名金龍。這部書主要敘述厲勝男的表弟厲嘯魂挾絕世神功來到中原,挑戰武林各派,痛禪上人、唐曉瀾等高手先後敗在其手下。最後練成正邪合一武功的金世遺從海外歸來,擊敗了厲嘯魂,武林重歸平靜。而金世遺也與谷之華喜結連理。此書作者極力模仿梁羽生的風格,文筆尚可,算是梁作續集中的佼佼者了。
F. 不是說中國盛產武俠小說嗎為什麼武俠劇的原著永遠只有金庸,古龍,梁羽生
黃易 的《覆雨翻雲》《大唐雙龍傳》《尋秦記》溫瑞安《四大名捕》系列《驚艷一槍》。倪匡《六指琴魔》
樓主漏了。
武俠小說作家確實甚多。但廣為人知的、符合大多數人需求的,導演有膽子拍的,不多。
G. 對於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大家都有什麼看法
梁羽生是所謂新武俠小說的鼻祖,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他對武俠界的貢獻是偉大的。正是他一舉從段白羽,王度廬等人的素描式的純朴寫實主義和還珠樓主等人的神話式的魔幻主義的框框中徹底掙脫出來,並徹底擺脫了狹隘武俠的觀念,將人物放到更為殘酷復雜也更為緊張刺激的政治斗爭和民族斗爭的背景之中,以更高的視點和更寬的視角來展示豐富多彩恢宏壯麗的武俠世界,使武俠小說第一次跳出了世俗的范疇,進入高雅的境界。更為值得一提的是,梁羽生第一次將浪漫主義的思想放進武俠作品之中,這一思想在此後的數十年中一直是武俠作品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可惜梁羽生畢竟是從舊時代走出來的人,他的創新雖然是巨大的,但是在人物的刻畫上卻未能跳出舊思維的束縛。他筆下的人物一如白紙黑字一般,好壞分明,好的好得不得了,壞的也壞得不得了,實在平淡如水。這當然也是一種不真實,但是這種不真實已經淪為虛假,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他沒有給我們留下甚麼可資回味的對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還有在武打描寫上那種脫泥帶水,毫無想像力的風格也是導致他未能取得最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H.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怎麼樣
梁羽生先生的小說比較細致嚴謹,不像金古兩位那麼跌宕,也很好看哦。
推薦《雲海玉弓緣》、《萍蹤俠影錄》
I. 為什麼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僅有幾部被拍成電視劇的呢
梁羽生文筆不錯,少有爛作,但同樣的,比較出彩的作品也較少,不像金庸,多數作品都是經典,而且梁的人物相對稍顯孱弱,少有性格鮮明的,有很多都是臉譜式的塑造,這點就是古龍也比他稍強…不過他的文化素養好,詩歌造詣也不錯,寫東西頗有股文藝范兒,但是要拍電視劇的話,那當然是金庸結構上大氣磅礴的江湖感、情節上跌宕起伏的節奏感更受歡迎,而古龍的中短篇則拍成電影更能發揮其情節緊湊曲折的優勢,他擅長的是偵探式的,比較吸引人…(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說得不好,幸勿見怪)
J. 金庸、古龍和梁羽生寫的小說比較怎麼樣
金庸小說;一般都是俠義,民族矛盾,恩愛情仇為主線的。
古龍小說;一般都是風流浪子,武功超群,智慧絕倫,懸疑多變。
梁羽生小說;比較注重真實描寫,語言也很直白,描寫神魔的,有點類似志怪小說。
金庸小說;
首先,金庸小說作為武俠小說,它承襲了武俠小說這一文類的特點,即金庸在創作過程中保持了武俠小說復雜的文學、文化、社會、歷史內涵,典型的創作了繁復多變的武俠文學。武俠小說在舊中國小說里是文學流派的一個大的分支,它與傳統小說一樣也是由評話、彈詞、說書等演變而來的。在內容方面,與武俠有關聯的單四大名著中就牽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並沒有多大區別,江湖恩怨、門派斗爭、武林紛爭、男女愛恨、兄弟情義照例還是新派武俠常用的模式和顯揚的主題,它的復雜變化反映在小說的思想上。
其次,金庸小說襲用了舊小說在行文時夾用詩詞、歌賦、聯句,在回目中使用對聯、詩詞,在語言上使用白話、夾用韻文等特點。金庸在行文時很會玩「花樣」,像元好問的《摸魚兒》、丘處機的《無俗念》、岳飛的《滿江紅》、李白的《俠客行》等都運用得渾然天成,毫無斧鑿之痕。
再次,金庸小說潛移默化的借鑒了一些中國式的傳統手法,如說書藝術、插科打諢角色的引入、全知敘述和次知敘述的運用、戲劇舞台的架設、假全知狀態下的視覺與心覺的堂皇運用等。
金庸語言不僅藉助白描和心理刻畫,還常隨心所欲地運用各種修飾手法。他們或是成為一種意義或思維的化身,或是成為小說重要情節或線索充實小說內容,或是與敘事角度和評點相結合,不但為金庸小說吸引了無數的讀者,也為這個快節奏的世界注入了一股活力。
金庸懂得挖掘現實,更懂得挖掘遠離現實生活的「真實」(人的情感、性格、道德、信仰等)。然而,夢回江湖後,在金庸用小說特有的形式和語言引領讀者想像並把握歷史的脈搏的同時,理想卻只能一點一滴地積淀現實,因為理想只能永遠走在現實的前面引導與提升現實,卻永遠不能完全代替現實,所以,無論當年多麼叱吒風雲的金庸小說主人公,最終還是以各種方式離開了江湖這一「母體」。
金庸小說的藝術價值又恰恰在此,他以武俠小說的幻景形式和生花妙筆有效地掩蓋了現實處境的嚴峻,完美地連綴了來自現實的矛盾的裂縫,而向世人昭示出一種理想化、和諧化的世界的可能性,並防止歷史文化語境的印痕和創傷的暴露,充滿激情地言說著這個世紀所交託給文人的俠客夢。
古龍小說;
古龍的小說弱化了武功在武俠小說中的功用,表達了對武功武力的限制及使用武力的許可權限制與責任擔當。 古龍的寫作風格一直在變化,他開創了一種武俠的流派。作為一個寫作者來看,這是一種突破和追求。古龍早期的作品是結構相對嚴謹,能首尾呼應,人物情節縱向發展,放得開,收得攏,人物多而不亂,並各具個性。小說注意渲染典型環境的氛圍,以情節的變幻來揭示人物個性,代表作《名劍風流》。
古龍中期的作品結構的嚴謹,場面、人物、情節組合成一個完美的整體架式,總體上氣魄宏大。標志著古龍小說進入一個全新的藝術境界,是古龍小說的一個里程碑。它以悲劇落筆,以喜劇收尾,是一幕人生的悲喜劇。
古龍晚期作品小說的主題標新立異,結構也較嚴謹,情節也有起伏,環環緊扣,用性格的表層特徵寫出了導致人物性格形成的心理特徵。人物性格鮮明。
古龍的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創造性的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古龍式武俠小說風格,古龍成功地運用了寫景、寫情、寫心態的新派寫法,又兼顧中國傳統小說環環相扣、撲朔迷離的情節安排;有實寫,有虛寫;有重筆描摹,有輕筆帶過;有警句格言,有精采對話;有對內心世界的挖掘,有對氛圍的巧妙渲染;有張有弛,有情有味;有峰迴路轉,有絕處逢生;有悲涼也有幽默;有扣人心弦也有馳騁想像;層出不窮而敘而不亂,懸念迭起而合乎情理;感人肺腑而催人淚下,欲罷不能而回味無窮。古龍的話:「一個人如果沉溺於酒,必定有他傷心的事,而傷心的人必定是多情的人。」他打破了以往武俠以段為主的方式,大量使用短句,一句一段的排列方式。按古龍自己的說法:「長句讀來如浩盪大河一瀉而來,突然以短句相接,猶如一把劍把水截斷,可以收到波瀾大起大落的特殊效果。」確實,古龍作品裡盡管短句很多,但是文字的優美依然亮麗。古龍的作品永遠在弘揚真、善、美,在他的筆下,無論如何凄厲的故事都能讓人感覺出一絲淡淡的溫暖。對人性的了悟以及在這了悟後的寬恕,是古龍所要表達的主題。
梁羽生小說;
梁羽生小說的語言文采飛揚,字里行間透出濃郁的書卷氣,故事中又常常用詩詞歌賦、民歌俗語點綴其間,以創造優美的意境、氣氛,烘託人物的內心世界。他的小說技法以傳統繼承為主,多用章回小說的形式鋪張故事,敘事中有著明顯的說書人的口氣,表現出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