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路文學對傳統寫作有什麼影響
言歸正傳,我們來談談網路文學。我再次重申,我對網路文學研究的論域界定是從網路職業化寫作模式出現開始的,這一點我在讀網路文學,能提高文學修養嗎?這個問題中進行過陳述,如果不嫌煩悶的話,可以去看看無妨。
關於網路文學對傳統寫作的影響,首先在於它對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如果說,我們僅以作家為文學經濟主體來看待文學這個市場現象的話,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個現象,那就是,網路文學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學界中最大的經濟現象之一。按照2013年作家富豪榜的排序,在當年,中國作家版稅排行中,江南、莫言和鄭淵潔分別以2550萬、2400萬和1800萬奪得三甲,而在相距不遠,有另一張同為吳懷堯創始的叫做網路作家富豪榜中,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和骷髏精靈三位作家的版稅則分別高達3300萬、2100萬和1800萬。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網路文學,尤其是職業化寫作的網路文學作家的市場獲利已經高到了一個堪與最優秀的傳統作家並肩的地步。雖然我們認為,錢多不一定就佔有足夠的話語權和地位,但是同樣作為經濟現象,當年西班牙在南美發現的那4萬億兩白銀不恰恰就是洋人們之所以能在中國有話語權的重要因素之一么?
其次,是幻想文學的真正興起。幻想文學,和莫言所代表的「幻想現實主義」(hallucinatory realism)以及馬爾克斯所代表的「魔幻現實主義」(Magical Realism)有著本質區別。縱觀傳統文學的最高獎項——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中,可能最貼近幻想這個詞彙的兩種書寫主義就是前面我分述的二者了,但不要忘記,他們都是「現實主義」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他們都是符合唯物史觀的。然而,我所說的這個幻想文學則恰恰相反,它所表達的文本主體是「唯心」的理想、夢想、幻想甚至是空想世界,而這個文學表現方向在傳統文學中只能占據邊緣的地位。試想,一如《銀河系漫遊指南》、《太空漫遊四部曲》以及《魔戒》這樣的不朽之作,在傳統文學的視野里何曾占據過核心位置?但是反觀我前面提到的那個叫做作家富豪榜的榜單里的第一位的名字——江南,這個作家可是地地道道地寫幻想文學出身的人,而他的版稅居然以150萬的距離遠高於中國唯一一個「名正言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版稅收入,而另一方面,雖然江南的《九州》不是在職業化寫作和訂閱獲利平台模式下的作品,但其也曾經是一種網路文學現象。面對著這個現象,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幻想文學在文學中的地位問題。
再次,是讀者介入現象的產生。在這個問題里,我們要談論的讀者,不僅僅是選擇者,更多的是「參與創作者」。2012年,荀利波這位似乎是民俗學家(我也不好界定)的學者發表過一篇叫做《網路文學創作中的讀者介入類型分析》的文章,裡面詳述了關於網路文學的一些讀者介入的現象。通俗地說,這個現象就是讀者參與到網路文學的創作中來。由於網路兼具實時性,互動性和自媒體的基本屬性,且網路文學依賴讀者獲利,因此,在網路文學的創作過程中,讀者的意見會被放大,給予作者更多的意見和指導,甚至他們中的一些觀點,會直接影響到作者的創作思路。除此以外,以我個人比較喜歡的網路小說《慶余年》為例,這部小說的一些評論甚至被作者收輯為「評論集」,成為作品在網路平台上的一個主體部分。這個現象在傳統文學和文藝學界是不可想像的。我們甚至可以試想,就算脂硯齋評《紅樓夢》評得再好,他在文學意義上的影響范疇是否已經介入到了作者創作的地步呢?由於沒有證據,我們只能存疑。但網路文學則不然,每一次影響都是可被記錄的。甚至有些作者(我讀過一篇相關的文章,但是記不起來了,請原諒我。)自己也承認,他的作品是由讀者和自己一同完成的。
再再次,是評論自由化的問題。談到自媒體時代,我們首先要談到的是自由化評論,這種評論在很大程度上有自由性和非功利性兩個屬性。這兩個屬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網路這一平台上的文學評論並不像傳統文藝學界(文學批評界)那樣呆板和具有功利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某些人在推薦某些網路文學作品的時候,我們可以很簡單地去看看這本書的訂閱量和點擊率如何,這本書下面的評論又如何。但是反觀傳統文學作品,發行量和實際閱讀量本身就不是同一屬性的東西,而我們能看見的書評又實在少之又少。這就造成了網路文學評論與創作相關信息的高度集中和更為簡便的獲得途徑。從這一點上說,網路文學評論具有先天優勢。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網路「炒作」現象的存在。但那可能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最後,我們應當如何看待這種影響,至少,從文藝批評的角度出發,我在自己的另一篇文章中曾經做過這樣的敘述:
「如果我們一味地淺嘗輒止,而不科學分析網路文學作為一種通俗文學的積極發展態勢(我們知道,這種積極的發展態勢對網路文學主體而言是體現了文學性的進步的),不科學分析讀者群體的變化對這種進步所產生的積極作用,甚至武斷地用幾部反例就直接為一種文學品類下定論。那麼,我們忽視的將不僅僅是當代關乎文學本體最龐大的經濟現象,更將得到這樣一種結果:那就是大眾評論與文藝學界的相互撕裂。
可以預見,這樣的撕裂決不只會停留在相敬如賓,涇渭分明的狀態之下。畢竟,我們實在見過太多的知識分子之間的劍拔弩張。」(引自讀網路文學,能提高文學修養嗎?)
淺言之,我們現在需要做的,首先是正視這些現象和其巨大的影響力的存在,否則,其餘的一切都不過是空談罷了。
㈡ 網路對文學有哪些影響
文學必須通過媒體的傳播才能被受眾所感知,文學的發展興盛與否是與傳播的暢通與否分不開的。文學的傳統傳播方式主要是通過口頭。紙質出版物等形式進行的。
自從網路出現了,傳統的媒體傳播又有了更為便捷的方式。網路在文學作品的傳播中具有速度快、普及廣、容量大、互動性強等特點,這是傳統的傳播方式所不能比擬的。正因為如此,網路的發展為文學的傳播拓寬了渠道,為作者和讀者的溝通創造了便利的條件,也為文學創作者和文學評論家提供了更為直接的對話平台。從而,網路的發展有利於促進文學創作的繁榮,有利於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的同步發展,有利於擴大讀者群體,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群體。
㈢ 網路文學對中學生學習的利弊
1、利:①有些網路文學的文筆很好,表達清晰、描寫精彩,如果讀一讀這樣的網路文學,有利於中學生對作文的訓練。
②部分網路文學中正義與邪惡、善良與自私等的較量,也可以讓中學生明白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有一定的積極引導作用。
2、弊:①網路文學大多是速成的,裡面有很多句子、詞語不嚴謹,甚至是病句、錯別字。如果看多了,容易誤導中學生。
②網路文學中有很多不好的情節的描寫,比如赤裸的、暴力的等等,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③網路文學有很多改編成為了網路游戲,導致很多中學生沉迷於網路游戲中。
④網路文學中有很多涉及各種廣告。造成了中學生從小即開始追逐於名牌,甚至炫富的現象。由於過多的將目光放在名牌之上,對於中學生的學業成績、綜合素質等都有不利的影響。
3、網路文學,指新近產生的,以互聯網為展示平台和傳播媒介的,藉助超文本連接和多媒體演繹等手段來表現的文學作品、類文學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學成分的網路藝術品。其中,以網路原創作品為主。
網路文學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而產生的。互聯網路為上億網民提供了多如恆沙的各類文學資料信息,與此同時,一種以這種新興媒體為載體、依託、手段,以網民為接受對象,具有不同於傳統文學特點的網路文學悄然勃興。
由於藉助強大的網路媒介,網路文學具有多樣性、互動性和知識產權保護困難的特點。其形式可以類似傳統文學,也可以是博文、帖子等非傳統文體。實時回復、實時評論和投票是網路文學的重要特徵。由於網路文學傳播的便捷,導致知識產權不易受到保護。
需要注意的是: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不是對立的兩極,而是互相滲透的有機體系。不少傳統文學通過電子化成為了網路文學的一部分,網路文學的作者也都接受過傳統文學的熏陶。同時,網路文學通過出版進入了傳統文學領域;並依靠網路巨大的影響力,成為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影響到傳統文學。
㈣ 《論網路文學批評的特徵》要如何寫,給個結構
網路文學屬於快餐文化,時間性強,速成性強。於是,批評也是即時跟貼,容不得長篇大論去做批評。批評變成零打碎敲。這就使批評的難度有所增大。概括起來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從批評的對象看,改變了單打一的局面,批評者容易陷入重圍。一方面由於作者的素質普遍低,對批評的理解有偏差。有的甚至認為批評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害怕批評,拒絕批評的大有人在。他們不知道批評對創作的重大作用和影響。而且作者都是匿名的,批評的對象模糊。批評者要注意文學形態的變化,不能採取過去在紙面文學上那種陣地戰的架式,搞一對一(即批評者與作者)的批評或商榷。網路文學就象游擊隊,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而且不是一對一,是一對三或更多。因為在網路上跟貼,不是一對一的跟貼,是多人討論同一篇文章。喝彩聲不斷,批評與反批評同時展現。這對探討問題問題無疑是有利的,就象又回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新的觀點、新的思想在碰撞中隨時顯現。同時消解了傳統文學那種作者與讀者的分離與隔漠,讀者參與創作的慾望非常強烈。有時一個好的跟貼出現之後,作者馬上就改。網路文學雖然也渴望理論指導,但又忽略理論的支持。跟貼者真正搞理論的是少而又少,大部分是作者兼作評論。比如官商,虎吼,超級教師,重生之史上最強的神等小說。這就提醒我們搞評論的,不能應付了事,要認真讀貼、認真思考、認真跟貼開展批評。如果對作品沒看懂或沒吃透,說出的話不符合作品實際,馬上就會遭到反批評。有時候甚至於搞圍攻,弄得下不了台。
二是從內容上來看,網路批評的內容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文學創作要求的反映重大社會題材,在網路幾乎被消解,大量的是個人化的情緒,如寂寞、牢騷等。網路文學的興趣主要在於抒發極具個人色彩的情緒和感受,而不在於這些情緒和感受具有的社會歷史價值和深度。進一步深入分析,還會發現,沉澱在其底層的既有個人主義的內涵,也有傳統的理想破滅後消沉、頹唐的後現代情調。過去不被注意或被批評的東西,現在成了主要內容。過去一般被認為是沒有什麼價值的,發表是比較困難的,現在卻大行其道,很有市場。比如玄幻小說,魔幻小說所表達的內容。諸如魔法炒手,魔門之異界至尊,六道狂神,獄鎖狂龍2黑道學生3,詩詞散文也多是個人感情色彩的敘說。所以,在開展批評時,不能按照過去教科書上要求的「必須映重大社會主題」「反對卿卿我我的小資產階級情調」等。現在有好些作品本身就是小資作品,是為小資寫的,為中產階級寫的。過去強調的「為工弄兵服務」的號召,在網路上被消解。如果你再提這些過去的批評要求,就會鬧笑話。當然為sh主義服務,多反映主流社會,是可以提的。
三是從批評的標准來看,傳統的批評標准被淡漠。過去教科書上常提的所謂政治標准和藝術標準的統一,現在網路上幾乎沒人提。要的只是好看,有意思,點擊率高就是好作品。點擊率代替了批評標准,有的網站單純追求點擊率,有故意媚俗的傾向。文學與政治的關系,不象以前那樣受重視。有的認為:文學就是文學,不要與政治掛鉤。思想主題也有慢慢退化和淡化的趨勢,有的文章作者甚至於提出不要主題。這雖然是極端錯誤的,但在網路上有市場。需要加以引導。
四是從欣賞習慣來看,網路文學是即時創作即時欣賞。網路文學的時間性非常強,一篇散文你還沒來不及看,就沉下去了。象納妾記,回到明朝當王爺,風流帝王,異世之風流廚神,極品皇帝這些都是時下評論十分火暴的小說。在網路上,創作不再是個人行為。一篇文章發表後,跟貼馬上就可見到。文章好不好,跟貼者馬上就指出來。如果需要修改,怎麼修改?批評者都會給你明確的答復。這與集體創作沒有什麼兩樣。對作者而言,無疑是件大好事,但對批評者來說,就增加了困難。批評者必須要有隨機應變、一針見血。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運用理論解答文題的能力必須非常強。如果理論基礎不牢,一句話就暴露麻腳。所以,網路文學對批評者要求更高了,批評者要參與創作。不但要親自寫文章,還要及時跟貼。只有理論基礎非常豐厚,對網路文學非常熟悉,對作者非常了解,才能正確地開展批評。由於網路是匿名的,弄不好就會發生沖突。這種例子幾乎每天都在網上有發生。好多作者都是不能忍受眾多跟貼的挖苦和諷刺而離開的。批評者被轟出去的也發生過。只有批評者同時又是作者,有文章在那裡擺著,才能服人。好多作者是看了批評家的文章,然後才信服你的批評的。這就象獲得通行證一樣,必須要有硬體作抵押。
五是從批評的形式和方法上看,網路批評基本不需要長篇大論,只要是即時跟貼即可。傳統的對已經發表的文章進行事後批評的形式已經落後,一般是邊發表邊評論。其形式活潑自由,一句話可以,三言兩語也可以。有的甚至於不說作品如何如何,只是噓寒問暖或樓樓抱抱即可。站長們要的是人氣,不願意因為批評而把人趕跑。這說明,有的網站把批評變得可有可無。誰如果真正的指出作品的缺點和失誤,反而會丟掉人氣。筆者混跡於網路,即時跟貼上千條,好多讀者和作者都感到跟貼是有水平的,點撥是到位的,但是也有不滿意的。對發表在網路上的長篇大論,能堅持看下來的卻不多。好多批評者不注意收藏自己的跟貼,說過的話接著就忘了。其實,那些有觀點的跟貼本身就是創作,編輯出來就是詩話之類的著作。
因此,網路批評出現了全新的局面,一方面,網路文學創作亟需理論的指導;另一方面,批評家又不願去網路開展批評。這就使網路創作出現任其發展,自生自滅的狀態。這對網路文學的健康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應該加強批評,用批評引導創作,走上康莊大道。
㈤ 網路小說對當代文學的影響
看到你的題目,我想到了我們的考試題有篇文章:
《網路寫作與國家文化戰略》
馬季
目前,中國網民接近4億人口,在線閱讀人群和寬頻擁有量均佔世界第一位。2004年博客出現之後,網路寫作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內容,在網上發表過作品的人數無法確切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國文學網站簽約作者的人數已突破百萬,約5000萬讀者通過網路、手機和手持閱讀器閱讀文學作品。值得重視的是,民眾對文學的關注程度不亞於影視及其他藝術門類,其廣泛性超越上世紀80年代文學黃金時代。這一現象說明,網路寫作的影響力已經由文學而進入更加廣泛的社會領域。毫無疑問,調整國家文化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正擺在我們面前。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文化格局悄悄發生了變化,各具特色的東亞三國嶄露頭角,日本動漫產業全球領先,韓國電腦游戲迅速崛起,中國以舉世無雙的網路文學震驚世人。但我們應該看到,無論日本還是韓國,都及時抓住了文化推動經濟發展的杠桿,尤其是日本,2003年銷往美國的動畫片以及相關產品的總收入為43.59億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國的鋼鐵總收入的4倍。日本政府抓住這一機遇開展「漫畫外交」,不僅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出口產業,而且還將其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化來培養,在政策、資金和組織上都給予極大幫助。這是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和研究的現象。
當然,網路文學有其自身的特點,目前的發展尚未進入產業化的高峰時期,也正因此,需要我們對它的未來做一個遠景規劃。網路文學的重要特徵是具有鮮明的現實性和時代精神,那麼,網路寫作到底在哪些方面體現出這一全民文化新姿態的呢?
互聯網在傳統的文學藝術與真實的世界之間構建起一個模擬的世界,它既大大地滿足了人們企圖通過想像擴展自己現實世界的慾望,又以其比傳統傳媒藝術更加可感的特性,滿足了人們潛意識中「夢想成真」的意願。這無疑是時代特徵的最新體現。而網路小說創作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歷史架空類、玄幻科幻類、都市青春類、官場職場類、游戲競技類、靈異驚悚類、新軍事類和新武俠類等。事實上,網路類型小說作為一股新的文學力量,在不斷壯大的過程中,將有可能以「轉換表達方式」推動文學表現形式創新機制的產生,進而豐富當代中國文學譜系。
由於網路寫作者的身份千差萬別,因而實現了真正的多樣化。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網路寫作與以往的體制外寫作,在書寫方式和人群結構上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依靠網路寫作生存的網路職業寫作者隊伍已經超過了各地作協的專業作家隊伍。網路寫作的速度和數量是驚人的,寫作者依靠文學網站的運作,獲得不菲的收入,無論怎麼講,這都是時代進步的結果。百萬業余寫作者不斷耕耘、相互切磋,在傳播文化和推進時代精神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能量。
網路寫作實現了文學的多元發展。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曾經輝煌的中國詩歌逐漸退出了文學的中心舞台,對於一個詩歌大國來講,這或多或少讓人惋惜和感嘆。然而,網路詩歌的發展扭轉了這一局面。據調查,相對於其他網路寫作,網路詩歌的寫作人群分布最廣、年齡差距最大,作者數量最多,網路上每年產生大約20萬首詩歌作品,詩歌網站、論壇和博客超過1萬家,每年的出版物有近百種。在國學熱的推動下,網路古體詩詞寫作也出現全新局面,其發展態勢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好時期。
網路作品目前已經成為新興文化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就目前來看,網路文學在線閱讀的收費模式已經初步建成,作品的影視、舞台劇改編和游戲改編方興未艾。由於網路文學的版權維護未能有效解決,流失比較嚴重,影響了產業的有序發展,具有百億規模的行業目前每年只能產生1億5千萬,可見其潛能巨大。
滿意請採納,如有不明可以追問。
㈥ 網路文字對傳統文學的影響
網路文字例:神馬;納尼等 [5201314(我愛你一生一世)]
由於網路語言風趣、幽默、具有時代特色、符合年輕人的性格特點。
積極影響:由於其風趣幽默的特點,會給人們的交流增添趣味並且網路語言也豐富了我們的語言,譬如說每年都有一些新詞被編入漢字字典,而這些字都主要有網路興起和傳播的,有利於我們在新時代話語圈裡進行交流和溝通,代表著時代的潮流。譬如2011年《新華字典》最新的第11版就將「房奴」、「曬工資」、「秀場」、「學歷門」等新詞收入。
消極影響:網路語言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和復雜性,諸如火星文的一度泛濫,和使用大量的錯別字等,影響到了人們平時的正常交流和溝通,有時存在大量的暴力、惡俗話語,充斥著網路暴力。且我個人認為:一個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復興,不是取決於它吸收了多少外來文化的精華,而是取決於這個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傳承。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液。在與時俱進的同時,不能讓民族文化在我們的敷衍中淪為失落的文明。
㈦ 網路文學對中學生的影響
影響的大小取決於本身的定力.
如果定力不好,再是上網查資料也會忍不住想去聊天啊,游戲啊之類的.
但是如果定力好的話,就算是有人逼他上網,他也會免疫網路的誘惑的.
以上是我的看法.
關於對網文作者群體數量及素養之擔憂 網際網路自問世,便立即顯示出王者之氣,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佔全世界的信息與傳媒高地。別無它,只因其無限容量、無時空與地域之限制以及快捷便利、經濟,讓地球上不論何種膚色語言的各色人等所喜愛,甚而留戀忘情。網路已深入人類社會生活、經濟生活、文化教育生活乃至家庭與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顯然這是一個久久遠遠的歷史大趨勢。網路文壇隨之應運而生、茁壯成長也是必然或自然而然的。網上文壇的最大優勢之一,就在於她有無所不包的廣闊天地,容得下任何有興趣或有志於文學事業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老手、新手、高手與拙手進入這歷來被視為高雅聖殿的領地,從而極大地擴展了人民文學事業的領地。她普及與提高並重,更傾向於普及推廣;她雅俗共賞,更偏向於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通俗文化。正如此,它的讀者群體最廣泛;而人們的參與性也是其他任何報章刊物、廣播電視、各色媒體無法與之相比肩的。當然其讀者、作者群體必然是龐雜的,他們的文化水平、文學修養、思想品格及情操各不相同,甚而有可能呈天壤之別,這是毫不為怪的。我們在網上會看到一些拙劣的、幼稚可笑的、甚而是「虛妄「的作品,大可不必為之動肝火。相信多數此類作家在游泳中學游泳,會逐步有所長進的。至於某些網上「文痞」,沒有多少人答理他,他也就沒了趣,只能偃旗息鼓,走而了之。其實何止在網路上,君不見在傳統報章雜志上、甚而在正經文藝刊物上照樣有各類「文痞作家」胡說八道的文字在招搖撞騙。這種刊物及文字對社會的危害更大得多。我們不應苛求網路文壇,要其十分地純凈高雅。「池清無魚」,那樣會使文壇沉悶孤寂,寥無生氣。我們自信有足夠的免疫力,可以防範五花八門的文壇毒草的危害,甚而用毒草作肥料,在除草抗毒中進一步錘煉自己的意志及抗病力.
關於網路文壇編輯素養水平之擔憂 吾觀網上文學網站多屬高雅場所,其主持者多為有相當水平之文人,當然也不排除有少數無聊網站與無聊文人,但這些下三流掀不起大浪.文學網站的主體是好的,編輯大多數也是很不錯的.至於文藝評價本無定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個人認為該先生也不必過慮.
關於文藝鑒賞及批評 文藝批評從來就沒有特定標准,正如此,方使得文壇躁動不安、百花齊放、生機勃勃。文藝鑒賞更是如同進餐、飲酒、品茗,各有各的興致愛好。鑒賞家流派雅俗土洋及高、中、低不同檔次,各有各的觀察、欣賞、評論角度,文壇會更顯得熱鬧、有生氣,也不至於出什麼大庇瘺。
最後,筆者以為丁先生似乎應當作一點心態調整:寬容一點、辯證一點、眼光放長遠一點,那麼可能會舒坦一點、客觀一點、「悲哀」也就少一點。
網路文學站點和網路文學刊物很多,由於網上發表的不加挑選和沒有限制,就像一個文學愛好者最初的時候,當一個作者參與網路文學的創作和發表,他有著十足的熱情。他被一種唐吉訶德式的激情催動著寫作、發表、寫作。
最初參與的網路發表的作者肯定都有一種要創作出好作品,在這「另一個界面里」成為大師,這種一舉成名的偉大夢想支撐著他的創作熱情。可是越來越快速的發表和消亡就像一列無法停止的火車,慢慢地把他拉入了慣性的旅程。因為你得引起注意,所以你得像一個玩泥巴的小孩,為了得到大人的認可,不斷地寫作不斷地發表,以保持讀者對於你名字的熟悉感。
一個網刊或者網站,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作品,你一個人的作品不過是九牛一毛,大海中的一滴水,如何才能脫穎而出?
因為如此,網路文學創作者越來越陷入一種自我欺騙的怪圈,寫作的速度越來越快。快速的產生,快速的消亡,使作者越來越不注意自己作品的質量,創作也就變成了一種慣性的操作,機械的打字和快速的瀏覽消磨了創作的活力和激情,因此作品質量越來越低劣是在所難免的。很多文學網站上,同一個作者每天發表七、八篇作品的情況是很常見的現象,我們不由感慨:他們真名副其實的高產作家啊!
這樣的創作,甚至連自娛也算不上,又哪裡有創造性可言?網路的成名夢想,其實只不過是一個虛妄的理想而已。
網路是一片自由的土地。正如許多人津津樂道的那樣:網路比起傳統媒體來說,其優勢在於它不像傳統媒體那樣,一篇稿子的命運不再取決於編輯的眼光,這樣作者有了充分的自由。但是論者並沒有看到,傳統媒體中,雖然編輯的剔選是嚴酷的甚至也許是偏執的,但它起碼保持了我們拿到一本書刊的時候不至於無所適從。並且傳統文學媒體的編輯,多數還是有比較高的閱讀欣賞眼光的,而網路文學刊物的編輯呢?恕我直言,論其專業程度和欣賞水準,實在難以與傳統媒體的編輯相比的,他們在屏幕上匆匆閃過的大量字元中發現精品?這似乎不太可能,他們也許會依賴於作品的點擊術來決定?——可是,瀏覽者盲目而又隨機的「點擊」能說明多少問題呢?網路發表實在是太虛妄了,它幾乎無法和中學生辦的文學社團相比,因為在那裡,編一本社團刊物,起碼還有一個「挑選」的過程;而網路文學,就只能把一攤亂七八糟的東西按時間先後擺放在那兒而已。
在匆匆寫作和匆匆的發表中,文學成了一種十足的自娛。這是為什麼讀者並不能從網路上欣賞到好的原創作品的原因。「提籃叫賣」
成為越來越多的網上發表的作者的自嘲之語,這四個字中表現出的悲哀一聽便知。在這個「跳蚤市場」上,有多少人脫穎而出呢?大多數人只能越來越陷入一種自戀與虛妄的怪圈而已。發表與不發表又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對於這種發表形式,連網路自己(網站主辦者、網路文學刊物編輯等)骨子裡都有一種天生的自卑。要不,為什麼著名的文學網站「榕樹下」要在自己的首頁很顯眼地註明「本站已轉交作者稿費……元」呢?它甚至還為被傳統媒體轉載的作品和作者名字編了一個專欄,叫「金榜題名」——一看這四個字,你大概就知道網路文學刊物和傳統文學刊物有多大的區別了。
這樣的發表算什麼?難道不是自戀嗎?
科技時代人們最迷信的就是數字統計了。網路文學最注重的一個統計數字就是點擊數了。無論是論壇的帖子還是網刊網站上的原創作品,都有一個點擊統計數目。肯定,創作者也都十分關注這個數字。
可是這個數字對於一篇文學作品來說,到底有多少科學性呢?
點擊的權利在讀者手上。瀏覽網頁,滑鼠的移動決定了這個數字。
可是滑鼠是如何被操縱的呢?決定讀者是否點擊的因素是什麼呢?不用說,隨機性是主導因素。
滑鼠是如何隨機點擊的?讀者為什麼要點擊這個作品?決定的因素不過有這樣一些——網站的推薦、作品的題目、作者的名字等。
網站的推薦得依靠網路編輯的判斷——網路編輯的判斷水平、欣賞水平有多高?他們是不是就比傳統文學刊物的編輯水準高?這個問題已經說過了。
作品的題目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這使得許多作者在作品標題上苦心孤詣,只求一鳴驚人。可惜,你的題目贏得了點擊數,就能說明你的作品好嗎?而事實是,多數網路文學作品就是依靠這去提高點擊數的,那麼這個點擊數能說明什麼呢?
作者的名字也是決定讀者是否點擊的一個因素。所以許多作者為求驚人,往往起些奇怪的筆名,在我看來,沒有哪個時代的作家比我們的網路文學作者更注重自己的名字了。為了求得別人的認同,這些名字本身包含了投機和媚俗——來自於武俠小說、來自於影視作品,由於其源頭的大眾化,這些名字才能得到認可。但是名字能決定作品的好壞么?這樣看來,點擊數成了虛偽的科學、十足的謊言。作者的知名度還來源於網路的炒作,炒作的危害我們已經多次領略過了,可是我們不得不在網上再次遭遇這種欺人之舉。除了網站的炒作,作者自己也常常變著法子炒作——有些作者,到處匿名發帖子,吹噓自己的作品,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程度。我在一個網站的BBS 上做版主,這個版面是個外國文學版面,可是居然有一個作者一日三次在上面發帖子,我刪除了無數次,也沒能打擊他的積極性。他居然在外國文學版面吹捧一個剛剛還是中學生的「知名作家」(也許就是他自己),你說怎麼辦?發這種「文不對題」的帖子,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提高自己的名字和作品的「知名度」,真是可悲——這樣的「知名度」贏來的「點擊數」又有幾分科學性?
網路文學的質量判斷還有一個標准,可能就是評論和回復。我所知道的,大多數的網路文學網站和刊物都很注重讀者的評價和回復。
就像傳統媒體發表的作品一樣,讀者的反應是對作品最好的肯定。傳統媒體發表作品,讀者和批評家的反應說明了作品的質量影響度。可是網路文學的批評和回復呢?能體現作品的好壞嗎?大多數網站是相信這裡面的科學性的。
其實批評和回復也是隨機的。實際的情況是,很多作品得到的評價並不能說明作品。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作者請自己的朋友回帖子、寫評論的情況非常多。而在網上,很多得到回帖和評論的作品並不是質量高或者引起了讀者的反響,相反,多數回帖是因為對於這個作品有話說。讀者的話語權取決於作品是否留給了他們說話的機會。
打個比方,你在網上發表一部貨真價實的作品,肯定不比發表一個人人能回答的提問得到的回些悲哀,你就不能不感慨:網路,能帶給文學什麼呢?
帖多。這樣,回帖和評論其實並不能說明什麼。
由於閱讀的隨機、作品的繁雜,批評家很少去關注網上的作品——可以理解,如果網站聘請一個批評家來主持,依照批評家的治學態度,要去閱讀研究那麼多的作品,這該是多大的工作量。因此網路文學就只能自生自滅而已,網路發表並不能造就一個優秀好作家,就因為缺少培育他的土壤。
曾經以為網路文學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光榮和夢想,看來這註定只是一個被驗證了的虛妄。
㈧ 網路文學的特點,優勢,缺點,未來發展趨勢
現在的人很少有興趣看報刊書籍了,還是手機好玩,用手機上網照樣能尋到許多知識,照樣可吐露自己的心聲,照樣能有心靈與心靈的共鳴,以上這些在網上能更及時的得到,時間差更小,即時心理回應更高。
文學這東西已變得越來越不行了,越來越缺乏價值了。應情況應時期現在流行網路文學是個大趨勢。
說網文膚淺也好,說它媚俗也罷,人能受用就好。書報刋上那長長的文章能有多大讀頭,它十之八九是作家為表現自己的寫作水平而生的,是怎樣表現自己的水平文章就怎樣寫的,這類文章在時下很少有人讀的。
網上文學首先得顧人氣,作品讓人喜歡他人才會讀才會回應,這跡象易被他人看到,從而跟風。
網路靈活得很,人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自己可讀的作品,並能與作者交流,與同讀者交流,形成一個個興趣相同的群體。
好的網路文學作品有作者們眾星拱月,圖的是愛屋及鳥,圖的是有多的點擊量自己次等質量的他人也可放眼一顧,看看有沒有補充的東西。
好的網路作品是經讀者品的,讀者是及時的留下心意贊許的,從而易被網路管理者發現看中向上網者推薦的。搜索類網站也易看中它,給它優先權的。
好的網路文學作品是可以上報刋的,是可以出版成書的。日後,隨著上網的人數增多,網路文學的影響不斷增強,網文與書報刋相容性將越來越大。
㈨ 對網路文學的看法 400字左右
對於網路時代下的產物,那麼它的影響力將不同歸任何傳統模式的影響力,網路的受眾是面向整個國家甚至是世界,那麼他的任何一舉一動將會被世人看得非常清楚。它的誕生給了很多上網一族和學生青年一族打磨時光需找精神寄託新的選擇。當在上班休息之餘或當下班後不想趕上下班高峰而在辦公室獨自等待的上班一族來說,沒有比在網路上打發時間更好的辦法了,而這一批人主要又是80後,因而言情小說都市小說便成為了他們的最愛,使得他們能夠有辦法發泄自己的感情,是自己的精神不至於太冷漠。而對於90後學生一族或者說是青年一族,對於這一年齡段的人來說,感情世界會多會少都會有很多苦衷,因而他以從自己使用起來非常方便的網路上尋找網路小說,而且這一批人是一個熱血沸騰很感性的人,他們易於讓情緒隨外界變化而轉移,如果控製得好,這些因素可以成為自己的財富,如果控製得不好,因網路小說情節里男女主人公自殺而在現實生活中自殺的人也不在少數,因而這也是我們現代很多人強調的要讓網路文學更加正面積極一些的主要原因。
同時,這樣一種新興文學模式,也可以帶來很多商機,也可以按照普通的話來說是「養活一大批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網路文學的母網和子網上可以大量投入廣告,那麼這就變為了一個大眾傳媒的平台,從上面通過搭售廣告使自己獲得收益,繼而把收益投入到創作文章上去,而廣告投放商通過廣告可以獲得受眾的青睞,使自己的產品銷售得更好,那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但是,很多人看到有的大型網路文學網站火爆的人氣,高額的利潤,心裡起了邪念。比如,在不久前一個年輕人看到盛大的起點網的文章點擊率頗高,便想自己創辦一個網站然後盜取起點中文網的文章,繼而便開始實施,隨著盜用的文章越來越多,他所建立的網站訪問量也越來越大,隨之廣告公司便陸續找上門洽談生意,自己獲利幾十萬,後來被盛大發現並揭發。這也是網路文學缺乏法律約束的缺點之一。
但總而言之,我認為網路文學的誕生、發展,是現代化的產物,他可以使社會上人們在精神上找到共鳴,培養當代青年寫作的水平,同時很多網路文學成為一些著名游戲的藍本。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同時網路文學也存在諸多問題,首當其沖的是很多網路文學作品主題不健康,不積極,很容易誤導辨別能力低下的青少年,使之做出錯誤的事情;其二,惡意炒作也是破壞網路文學環境的一大因素,就像著名網路寫手李尋歡所說:「寫手們態度太過隨意,文字太過粗糙,沒什麼高級題材,也沒什麼想像力,大多數都是平庸之作。」因此我們在未來一定要慢慢穩步的改變網路文學的環境使之變得健康。
展望未來新的歲月,我們希望網路文學能夠貢獻出更加好的作品,人們能夠更加遵守網路規則,是網路文學成為能夠抗衡與傳統文學的另一種文學樣類。
㈩ 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的關系
文學批評有利於創作
燕山飄雪
在網路上,好多作者都對文學批評有誤解。認為批評就是雞蛋里挑骨頭,沒毛病找毛病,是跟自己過不去。還有的一聽到批評二字,就認為是大批判來了,為了諱疾忌醫,寧願沒有回貼,也不願意讓批評家去揭開傷疤。其實。這都是對批評的誤解。批評二字。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判斷。即通過閱讀作品,從而象醫生診斷疾病那樣給出一個明確的判斷,這篇文章好在哪裡?有沒有毛病?如果有毛病,怎麼樣進行修改?這才是本質意義上的批評。
從這個意義出發,批評不但不是壞事,而且是一件大好事。古今中外那些大作家,無一不是渴望自己的作品得到批評家的判斷,使作品在文壇上能夠站住腳,使作者揚名於大眾。老托爾斯泰如果沒有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批評,怎麼能夠成為俄羅斯最偉大的作家呢?果戈里的《死魂靈》也是由批評家發現而後成為世界名著的。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由於創作的繁榮,同時批評的繁榮也隨之而來。有好些作家為了使自己的作品名揚天下,甚至於花錢買批評家的批評。批評的作用表現在:第一,判斷作品的成就;第二,指出作品的毛病和存在的問題,並且給於修改的方向;第三,對以後的創作給於理論上的啟發或指導。第四,引導讀者怎麼樣欣賞該作品。
現在卻相反,網路文學繁榮是繁榮了,而批評卻走向了低谷。批評的缺失使得網路文學雜草叢生,魚龍混雜。除了作者不願意被批評外,還有批評家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批評家害怕得罪人,藏起了銳利的批評武器,只捧場不作判斷,有的是只栽花不栽刺,老好好,是是是。吹捧大於判斷,甚至沒有判斷。一篇批評文章,滔滔不絕地數千言,就是不談作品的得失。有的則旁徵博引,言不及義。另一方面,是批評的腐敗和批評的失范。有些批評家只在圈子內揮舞大棒,圈子外的作品置之不理,或者棒殺圈子外的作品;有的則把批評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只注意批評話語的產生,不注意作者的反映,也不在乎讀者的是否構同,使批評與創作發生脫節。批評與創作本來是文學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而今,批評與創作毫不相干,各自在那裡獨舞或獨唱。這既反映了批評道德的缺失,又反映了批評美學的喪失。這種情況在紙面文學那裡比較突出,在網路文學中也有,但不嚴重。嚴重的是批評的不到位。
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批評,是批評家與作者的對話。這是一種良性的互動和雙邊關系。作家不能自視清高而拒絕批評,因為任何作品都不是完美無缺,不需要批評;批評家也不能任意揮舞批評的大棒,想砸誰就砸誰,想捧誰就捧誰。所謂對話,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是商榷,是探討。它是在主體獨立的前提下進行的交流,沒有強加對方的意思。作者應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精神,善於傾聽不同意見。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三人行必有我師。別說是文學批評家,就是一般讀者的回貼,也要虛心聽取意見。因為謙虛使人進步。批評家要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善於施教。因為批評家總是要站的高一點,看的遠一點。批評家不一定有好作品,批評文章就是他的作品。這是他們的職業。作家不必要求批評家什麼都懂,對創作也是內行。如果他一心進行創作,就不會有時間和精力去搞批評。當然,批評家如果能在創作上也獨領風騷,是再好不過了。批評家缺啥也不能缺教養和道德,因為責任重大。批評家還要善於聽取作者與讀者的反饋意見,耐心地進行商討。就是說,批評家面對的不僅是作者,還有讀者。你批評得對不對?准確不準確?讀者也有發言權。因此來說,網路文學對批評家的要求更高、更嚴。對話不是獨白,是互動。如果批評家與作家通過對話成了知音和朋友,那就是成功的結合和成功的批評。
批評家的缺失,使好多讀者拿起了批評的武器。讀者參與批評和商討,使網路文學異常熱鬧。作者與讀者的互動,成了網路文學的一大風景。它不但促進了創作,而且提高了讀者自身的欣賞水平和批評能力。所以,網路互動應該大力提倡。但是,讀者的回貼僅僅是一種反饋,是低層次的批評。要引導讀者提高欣賞能力和提高批評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使網路文學批評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