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庸小說的評價
非常好!他的武俠小說我都看完了,都看了好幾遍。金庸可以說是中國武俠小說的先驅了。雖然 梁羽生比金庸先一年寫武俠小說,但其成就顯然沒有金庸高,甚至還在古龍之後。金庸小說是多層次的,能夠覆蓋社會各個讀者層面,平實近人,融合中西文化,博大精深,邏輯嚴密,感情也很豐富。有的人看過現代新武俠後對金庸武俠有微詞,我卻不這樣認為。
B. 如何評價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與「俠」
武與俠是技與道的表象,俠是民族大義與江湖道義的精神,是貫穿小說的靈魂所在,是道之所存。武俠小說傳播的是民族大義、江湖正義,其一是關乎國家民族的至高無上的大義,其二是關乎社會秩序、行業自律、家族教化、民間道德的江湖道義,這些都與家族、個人的榮辱、利益和生死息息相關。
要維護民族大義與江湖正義,武藝是最好的手段,是工具,從屬於人的道德。武藝如果從技術層面達到一定高度,能夠上升到道的境界;換言之,如果為大義和正義所用,其境界則會迅速提升。
俠上至高無上的道,武是道的體現;沒有武技,俠只能是空談;沒有俠義精神的武技,則會為惡人所用,淪為惡人的幫凶。武技是基礎的修養,是技術水平的修煉和提升;俠是主導靈魂的精神,是精神層面的修養。在金庸小說中,俠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與佛、道、儒諸家的修養是相通的,濟弱扶傾、濟世救民的宗旨是一致的。由於小說常常處於歷史架空的格局中,沒有了朝代特定的政治影響,俠義這種與個體相宜的精神,更易於操作。
C. 怎麼評價著名武俠小說金庸的一生
人間多少事,書建恩仇錄。關只是通過他的作品,已經對他心生敬仰,敬佩之情。
D. 你是怎麼看待武俠小說的怎麼看待金庸先生作品
武俠小說算是中國的本土文學,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有人把中國的武俠文學和西方的騎士文化歸為一類,其實是不對的。
中國的武俠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表現。墨子的非攻兼愛,儒家的五德,道家的無為,佛家的萬法皆空。而西方的騎士受命於國王和宗教,並不是老百姓的。而中國的武俠確是為人民說話的。
金庸先生的作品算是對武俠一種新的詮釋和書寫。最早的武俠,是唐代的虯髯客傳,言簡意賅,但劇情人物環境都入木三分。金先生算是把武俠一門發揚光大,屬於武俠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將歷史融入武俠,把人物的命運和整個歷史社會聯繫到一起,如張無忌喬峰等。同時又提出了很多發人深省的觀點。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後來他也在反思武俠中的構成元素。武功,這個武俠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金先生作了大膽的嘗試,最後的鹿鼎記中,韋小寶手無縛雞之力卻玩轉於朝堂和江湖中。射鵰三部曲奠定了金先生武學宗匠的地位,而鹿鼎記則是將他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因為鹿鼎記中,武功只佔很少的份額,但你又不得不說它是一部武俠小說,而且很出色。
我個人沒完全看過金庸先生的書本小說。只是在書店的時候站著看了一些。但我很喜歡他的作品。人物性格鮮明生動,情節峰迴路轉。
總之,武俠小說是中國的特色小說之一。而金庸先生,則是以為當之無愧的武俠宗匠,因為是他把武俠推向了世界。
E. 如何評價金庸的小說《射鵰英雄傳》
1、《射鵰英雄傳》是金庸武俠體系的代表作,是中國俠客文學領域的代表作,是中國類型文學體例的代表作;
2、《射鵰英雄傳》,巨大開闊了中國武俠文學的格局,如果說是武俠作品史上最重要、最具歷史意義的作品,亦不為過(武俠文學並無開端,無論史記、唐傳奇、「水滸」「三俠」等明清評話、還珠樓主,都不能算「開端者」,因此無開闢作品);
3、《射鵰英雄傳》是新舊武俠思維的分野,自「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華山論劍」幾個概念在文中出場的一刻,中國的武俠文學,正式宣告脫離了舊傳奇故事、古典章回小說、芸芸地攤作品,具備進入現代類型文學的基礎(中國當代肇生於網路的小說作品——或狹義為被稱作「網路文學」的各作品,尚未出現此級別元素,因此不具備進入現代類型文學的基礎);
4、《射鵰英雄傳》是金庸第一個成功轉型的作品,代表金庸與古典傳奇及評話文學的分野;
5、《射鵰英雄傳》開辟了中國俠客文學最具影響力的傳奇體系時空,即南宋—明前的江湖時代,其中眾多元素,於社會文化領域影響深遠;
6、《射鵰英雄傳》的文筆多顯稚嫩,並不是金庸的大成之作,但它是金庸作為「文學少年」成長為「文學青年」的轉折點;
F. 如何評價金庸的作品
這個恐怕沒有人敢評價,也沒有人有能力去評價,因為金庸在武俠小說界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可以說是永遠不能超越的存在,是因為金庸,人們才知道中國出現了武俠類型的小說,所以如果真的非要評價的話,金庸小說的讀者數量和金庸的武俠小說對中國人的影響已經說明了一切,這個中國武俠小說的泰斗所寫的每一部著作都受到讀者的歡迎,下面就說一下金庸武俠小說的魅力所在吧:
第一點,金庸武俠小說裡面的武俠是真武俠,武俠小說裡面最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五花八門的武功了,而金庸小說裡面對武功的細節描述很到位,小說里每個高手使用武功的時候,讀者彷彿真的能夠看到那個武功的一招一式,而打鬥場面不僅精彩,還很驚心動魄,就比如《倚天屠龍記》裡面明教和六大門派決戰光明頂吧,張無忌一個人獨擋那麼多個門派的高手的挑戰,真的是非常讓人揪心,而金庸描寫高手過招的時候讀者彷彿真的能夠看到刀光劍影。
第二點,而金庸的小說裡面不僅有武功,還包含情包含義,金庸是寫武俠的,但是寫起情來似乎似乎比某些些言情小說作家寫的還要動人,就比如《神鵰俠侶》裡面的楊過和小龍女之間的愛情故事就是無比的動人,縱使時光匆匆流逝,他們之間的愛也不會改變,楊過能夠等小龍女十六年,真的是世間最為痴情的男子了,而這一部小說也被拍成了電視劇,感動了無數人。
G. 為什麼金庸的武俠小說獲得極高的評價
金庸作為武俠小說這一「項目」的「奧運冠軍」,其超凡的功力在於他通過浪漫敘事構造的俠譜。武俠小說作為「寫夢的文學」本不以寫實見長,其人物創造主要來自作者想像和寫作傳統,寫作傳統中的程序化因素是另一回事,作者的想像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徵化,它不直接來源於現實。而金庸小說作為一種經典就恰恰在於它通過傳統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徵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盡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韻外之致等本屬於中國古典文化要求的東西表現了出來,並藉助獨特的武俠語言文化的天空讓我們作了一次堪稱壯舉的烏托邦飛翔。於是,我們才無法忘記令狐沖、楊過、郭靖、小龍女、喬峰、韋小寶、趙敏、黃蓉、任盈盈、郭襄、胡斐甚至是李莫愁、岳不群、歐陽峰、東方不敗、滅絕等等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因此,金庸塑造的「俠譜」才會比那首「笑傲江湖曲」更令人盪氣回腸、不知肉味,才會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釀更醇香無比。而他的這種歷史處理也使得武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虛構,「真實」的歷史不過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襯托,而人物的性格卻呼之欲出了。
另外,金庸的武俠世界為我們詮釋了什麼是「俠」,郭靖說:「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是本份,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地助守襄陽,……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 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金庸俠義英雄的民族大義,是秉承漢魏以來「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的。一部中國歷史,其實就是漢民族和周邊民族互相爭斗、交融的歷史。民族間的矛盾來源於國家利益的追求,也源於不同的信仰和教化。在中國傳統倫理中,民族氣節從來都是放在首位的。在國家敵對中,政府的軟弱格外刺激民間的信心,而作為民間力量的精英,俠便理所當然地承擔了民眾和志士仁人的理想。 俠的民族大義表現在為國御敵——這本是軍人的本份,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布衣之俠」,更是責無旁貸。
民族大義的本質是一種忠誠,是對歷史、對社會的忠誠,擴大開來,也是對家人對朋友的忠誠。一個俠士若不具備這份起碼的忠誠,就喪失了自己所賴以寄身的 基礎。
H. 金庸是怎樣評價自己的武俠小說的拜託各位大神
我寫的武俠小說長篇共十二部,短篇三部。曾用書名首字的十四個字作了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最後一個不重要的短篇《越女劍》沒有包括在內。最早的《書劍恩仇錄》開始寫於一九五五年,最後的《越女劍》作於一九七○年一月。十五部長短小說寫了十五年。修訂的工作開始於一九七○年三號,到一九八○年年中結束,一些是十年。當然,這中間還做了其他許多事,主要是辦《明報》和寫《明報》的社評。 遇到初會的讀者時,最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是:「你最喜歡自己哪一部小說?」這個問題很難答復,所以常常不答。單就「自己喜歡」而論,我比較喜歡感情較強烈的幾部:《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飛狐外傳》、《笑傲江湖》。又常有人問:「你以為自己哪一部小說最好?」這是問技巧與價值。我相信自己在寫作過程中有所進步:長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後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不過許多讀者並不同意。我很喜歡他們的不同意。
求採納